第十四章 过蛤蟆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节!
张兴明在一边没事干,抬头看看,离姥姥家也不远,百多米,就往回走。
进了屋,柜子上两个暖壶,拿起看了看,把空的那个抱下来,把锅里的温开水舀了一壶,抱着回到水边,把几个孩子都叫过来,用壶盖装水,一个孩子喝了一壶盖热水。
山溪的水还是挺凉的,喝点热水能预防感冒。
把暖壶送回去再出来的时候,在院子口看见满仓哥和三个大孩子往上面走,背着鱼篓,拿着几根杆子,满仓哥身上还背着一部手摇式电话机,张兴明就知道他们要去电鱼,就喊:“满仓哥。”
几个大孩子转过脸来,满仓家老二,还有自己的亲堂哥二伟,不过这时候还没认识,剩下那个就不认得了,不过肯定都是亲戚,算上自己亲爷爷,五个爷爷的三十几个儿女除了嫁出去的当兵走的,都在这堡里呢,满仓的爸爸就是四爷爷家老大。
满仓对二伟说:“你家我三叔家老二,你不认识啊?”
二伟挠了挠脑袋,说:“也没见过呀。”说完走过来蹲下,对张兴明说:“俺是你二哥,俺爸是你二大爷,知道不?”
张兴明点点头,叫了声“二哥”,虽然印像里对二大爷二大娘不太感冒,但是二大爷家这哥仨后世和他是经常来往的,都挺认亲,关系处的相当不错。
二哥一拔拉他脑袋,说:“走,二哥给你抓蛤蟆去。”张兴明问:“上哪抓?”二哥指着前头说:“就井沿那水泡子。”张兴明点点头,说:“我去喊我哥,你们先去吧。”(水泡子就是水塘,一般是指有进没出的死水塘)
一路小跑跑到哥哥这边,喊:“哥,兴良,快上来,满仓哥和二哥他们过蛤蟆呢,快点。”
(东北把电击叫过,过蛤蟆就是电蛤蟆,被电电到了就是过电了。)
哥哥和兴良一边问:“真的呀?”一边从水里爬出来,往身上套衣服,穿上鞋子,问:“在哪呢?”张兴明指了指水井那边,说:“井沿水泡子,刚去。”其他几个小孩子也噼里啪啦爬出来穿衣服。
一群人就往井沿那边跑,二里多地儿,不一会就跑到了,远远的就看见二哥套着条水裤,拿着根木杆子在水里来回摆动,满仓站在岸上按着电话机使劲的摇着。边上两个人拿着自己做的抄网,不时的从水里捞一下,扣到鱼篓里。
这个水泡子在水井与溪水的下沿,地势比溪水那边低一块。井水是地下冒出来的,井满了就流出来汇进小溪里,雨天水势大的时候就会漫出溪水,流到这边,在洼地里形成了这么一个几十平米水面的水塘。
水塘没有水源和出水口,除了溪水就靠下雨进点水,淤在这里。因为是死水,水腐化挺严重的,夏天看上去绿盈盈的,不能洗澡也不能洗衣服。但是正因为是死水,蛤蟆特别多,应该是食物充足吧。
反正这片一到夏天蚊子密的很,家里养的猫狗啥的都躲着这片走。
一群小崽子呼哧呼哧跑到近前,就看见二哥手里的木棍慢慢晃动,然后一只只蛤蟆就伸直了腿,从水里浮出来,被抄网抄起,放进鱼篓。
也有鱼,浮在水面上随着水波晃动着,水面碧绿碧绿的,这是肥水的标志性颜色,水肥水藻就多,水色就绿了,后世好多私人鱼塘都是这色。但是在这个山青水秀的年代,这样的水被认为太脏,连里面的鱼都没人吃。
满仓就喝斥这群小的:“都往后点。掉进去淹死没人救哦,这水谁下去谁死,听着没?”兴良就听话的往后靠,站到满仓后面,张兴明也拉着哥哥走过去,其余几个孩子只是稍往后挪了挪脚,看看满仓也不是真骂,就不在动了,站在那里看。
这水塘有年头了,年纪肯定比在场所有人都大,到底下面啥地形,有多深,没人知道,满仓倒不是吓唬这些孩子,掉下去真就没人敢下去救,这不像清水能在水下看见东西,这里谁敢睁眼睛?看着那绿水想想都恶心。
蛤蟆背后是黑褐色的,看上去没有青蛙那样光滑,有些疙瘩,体形也比青蛙大,这东西是东北特产,闻名世界的哈士蟆。和哈士奇是啥关系?
电了好一会儿,鱼篓都装了大半下了,满仓放开电话机坐到地上,喘着气对水里的二伟哥说:“不行了二伟,摇这玩艺儿太累了,要不你来摇一会我下去电。”二伟哥回头看着满仓哥,狡猾的笑着,说:“那咋行呢,我摇不动,几下就没劲了,啥也过不着。”
二伟哥长的比较瘦小,看上去确实不像有劲的东北汉子,但是张兴明知道,二伟哥才不像看上去这样,真要弄起来,满仓哥真不一定是他对手,不过他心眼多,比较滑,比较能偷懒。
“来,加把劲,再过几下就撤,蚊子太多了。”二伟哥伸手挠了几下后背,对满仓哥说。
满仓哥用手一撑,从地上起来,说:“这玩艺儿劲有点小了,上哪弄个大的就好了。”二伟哥说:“这还是我三叔不知道从哪给弄的呢,整这玩艺老费劲了,还弄个大的,这不比咱们用网捞快啊。”手摇电话机的发电量确实不大,不过电鱼啥的也算不错了。
又弄了一会,蚊子实在太多了,张兴明身上都叮了几个包了,二伟哥从塘里上来,脱下水裤,几个人收拾了一下,背着东西向堡里走,一群小孩子就跟在后边。
离水塘远了,蚊子就明显少了,不再嗡嗡的满耳朵叫。
二伟哥和满仓哥到路边去折了些蒿子,杆都有手指粗,有一米五六长。两个人拿着蒿子杆用手拧,拧了几下,蒿子杆就软了下来,两个人一起编了个篓,从鱼篓里挑了十几个大点的蛤蟆装进蒿子篓,递给哥哥,说:“给,让你姥做了和老二分着吃。”张兴明往篓里看了看,蛤蟆还在晕迷状态,伸着腿,软塌塌的。
兴良肯定是有得吃,其他几个小孩子就有点羡慕,眼巴巴的看着。
哥哥高兴的抱着蒿子篓往姥姥家走,张兴明跟在后面,满仓哥和二伟哥他们就直接顺车道回堡里了,一群小孩子也都是堡里的,跟在他们后边。
一进院子,一只蛤蟆就从蒿子篓里蹦了出来,直接跳到地上,哥哥看着它几下跳到了猪圈边上,嘴里哎哎的叫着,就要去追。张兴明伸手捂住蒿子篓的口,口大手小,就对哥哥说:“快捂着,一会都跑啦。”
哥哥就把蒿子篓放到地上,两个人蹲下四只小手捂住篓口,能感觉到手底下被电晕的蛤蟆都缓了过来,一下一下的往上跳,不时的碰到两个人手心上。临时编的篓,篓子边上眼有点大,有的蛤蟆就顺篓眼往外钻,哥俩就用手一个一个顶回去。
哥哥还不忘回头到猪圈边上找那只跑了的,已经不见了,估计是跳猪圈里去了。几只鸡围过来,盯着蒿子篓咕咕叫,哥哥就伸手把贴过来的鸡推走,说:“这个不给你吃。”张兴明大声喊:“姥,姥姥,快来啊。”
姥姥就小跑着从房里出来,问:“怎的了怎的了?”
张兴明说:“快来,蛤蟆要跑,捂不住啦。”姥姥回头喊姥爷,姥爷拿了个口袋出来,走过来,把口袋套到蒿子篓上,一翻个,蛤蟆就全进了口袋里,再也跑不掉了。姥爷看看口袋里的蛤蟆,说:“还挺肥的,个头不小,这从哪整的呢?”
哥哥说:“满仓和二伟他们给的,他们在那边泡子里电的,过了老多了,装这么大一篓子。”双手比了比鱼篓的大小。
姥爷点点头,拎着口袋往屋里走,说:“那能有多少,二三十个,这都有十几个了,还挺大方的。”姥姥说:“那不都是他俩的哥,装好人呗,瞅他们那爹妈,一个一个的,以后离他们远点,听见不?”后一句对着哥俩说的。
姥爷说:“大人是大人,往孩子身上扯啥?再说庆革那人还不错,不像庆繁。”庆革是满仓他爹,庆繁是张兴明二大爷。话说张兴明的姥爷往上翻几辈,和张兴明家也是亲戚呢,姥爷范万字,是和张兴明太爷爷的一辈的人,不过早出了五服了。在农村,随便拉个人往上数几辈,都能论上亲戚。
晚饭的时候,姥姥把蛤蟆处理一下,锅里放上油,葱蒜呛锅,放点大酱,把蛤蟆放进去后加水,让水没过蛤蟆,水烧开后用小火炖到汤稠,起锅装碗,油汪汪酱香扑鼻。十几个蛤蟆装了一大碗,这要放到90年以后,这一碗就能卖一百多块钱。
天黑,洗脚进被窝。
哥哥小声问张兴明:“你说那个跑了的,跑哪去了?还能在猪圈里不?”
张兴明无语,没理哥哥,躺在那看着墙面发呆。农村夏天是不挡窗帘的,窗外的月光从窗子透过来,一切朦朦胧胧的,看见又看不清楚,就觉得墙面报纸上那个骑着偏三轮的解放军像活了过来,骑着偏三轮飘在空中,就在眼前浮动着,浮动着……
老猫无声的跳上炕,踩着炕沿走过来,在张兴明脸上闻了闻,低头钻进他被窝躺下来,呼噜,呼噜……
张兴明在一边没事干,抬头看看,离姥姥家也不远,百多米,就往回走。
进了屋,柜子上两个暖壶,拿起看了看,把空的那个抱下来,把锅里的温开水舀了一壶,抱着回到水边,把几个孩子都叫过来,用壶盖装水,一个孩子喝了一壶盖热水。
山溪的水还是挺凉的,喝点热水能预防感冒。
把暖壶送回去再出来的时候,在院子口看见满仓哥和三个大孩子往上面走,背着鱼篓,拿着几根杆子,满仓哥身上还背着一部手摇式电话机,张兴明就知道他们要去电鱼,就喊:“满仓哥。”
几个大孩子转过脸来,满仓家老二,还有自己的亲堂哥二伟,不过这时候还没认识,剩下那个就不认得了,不过肯定都是亲戚,算上自己亲爷爷,五个爷爷的三十几个儿女除了嫁出去的当兵走的,都在这堡里呢,满仓的爸爸就是四爷爷家老大。
满仓对二伟说:“你家我三叔家老二,你不认识啊?”
二伟挠了挠脑袋,说:“也没见过呀。”说完走过来蹲下,对张兴明说:“俺是你二哥,俺爸是你二大爷,知道不?”
张兴明点点头,叫了声“二哥”,虽然印像里对二大爷二大娘不太感冒,但是二大爷家这哥仨后世和他是经常来往的,都挺认亲,关系处的相当不错。
二哥一拔拉他脑袋,说:“走,二哥给你抓蛤蟆去。”张兴明问:“上哪抓?”二哥指着前头说:“就井沿那水泡子。”张兴明点点头,说:“我去喊我哥,你们先去吧。”(水泡子就是水塘,一般是指有进没出的死水塘)
一路小跑跑到哥哥这边,喊:“哥,兴良,快上来,满仓哥和二哥他们过蛤蟆呢,快点。”
(东北把电击叫过,过蛤蟆就是电蛤蟆,被电电到了就是过电了。)
哥哥和兴良一边问:“真的呀?”一边从水里爬出来,往身上套衣服,穿上鞋子,问:“在哪呢?”张兴明指了指水井那边,说:“井沿水泡子,刚去。”其他几个小孩子也噼里啪啦爬出来穿衣服。
一群人就往井沿那边跑,二里多地儿,不一会就跑到了,远远的就看见二哥套着条水裤,拿着根木杆子在水里来回摆动,满仓站在岸上按着电话机使劲的摇着。边上两个人拿着自己做的抄网,不时的从水里捞一下,扣到鱼篓里。
这个水泡子在水井与溪水的下沿,地势比溪水那边低一块。井水是地下冒出来的,井满了就流出来汇进小溪里,雨天水势大的时候就会漫出溪水,流到这边,在洼地里形成了这么一个几十平米水面的水塘。
水塘没有水源和出水口,除了溪水就靠下雨进点水,淤在这里。因为是死水,水腐化挺严重的,夏天看上去绿盈盈的,不能洗澡也不能洗衣服。但是正因为是死水,蛤蟆特别多,应该是食物充足吧。
反正这片一到夏天蚊子密的很,家里养的猫狗啥的都躲着这片走。
一群小崽子呼哧呼哧跑到近前,就看见二哥手里的木棍慢慢晃动,然后一只只蛤蟆就伸直了腿,从水里浮出来,被抄网抄起,放进鱼篓。
也有鱼,浮在水面上随着水波晃动着,水面碧绿碧绿的,这是肥水的标志性颜色,水肥水藻就多,水色就绿了,后世好多私人鱼塘都是这色。但是在这个山青水秀的年代,这样的水被认为太脏,连里面的鱼都没人吃。
满仓就喝斥这群小的:“都往后点。掉进去淹死没人救哦,这水谁下去谁死,听着没?”兴良就听话的往后靠,站到满仓后面,张兴明也拉着哥哥走过去,其余几个孩子只是稍往后挪了挪脚,看看满仓也不是真骂,就不在动了,站在那里看。
这水塘有年头了,年纪肯定比在场所有人都大,到底下面啥地形,有多深,没人知道,满仓倒不是吓唬这些孩子,掉下去真就没人敢下去救,这不像清水能在水下看见东西,这里谁敢睁眼睛?看着那绿水想想都恶心。
蛤蟆背后是黑褐色的,看上去没有青蛙那样光滑,有些疙瘩,体形也比青蛙大,这东西是东北特产,闻名世界的哈士蟆。和哈士奇是啥关系?
电了好一会儿,鱼篓都装了大半下了,满仓放开电话机坐到地上,喘着气对水里的二伟哥说:“不行了二伟,摇这玩艺儿太累了,要不你来摇一会我下去电。”二伟哥回头看着满仓哥,狡猾的笑着,说:“那咋行呢,我摇不动,几下就没劲了,啥也过不着。”
二伟哥长的比较瘦小,看上去确实不像有劲的东北汉子,但是张兴明知道,二伟哥才不像看上去这样,真要弄起来,满仓哥真不一定是他对手,不过他心眼多,比较滑,比较能偷懒。
“来,加把劲,再过几下就撤,蚊子太多了。”二伟哥伸手挠了几下后背,对满仓哥说。
满仓哥用手一撑,从地上起来,说:“这玩艺儿劲有点小了,上哪弄个大的就好了。”二伟哥说:“这还是我三叔不知道从哪给弄的呢,整这玩艺老费劲了,还弄个大的,这不比咱们用网捞快啊。”手摇电话机的发电量确实不大,不过电鱼啥的也算不错了。
又弄了一会,蚊子实在太多了,张兴明身上都叮了几个包了,二伟哥从塘里上来,脱下水裤,几个人收拾了一下,背着东西向堡里走,一群小孩子就跟在后边。
离水塘远了,蚊子就明显少了,不再嗡嗡的满耳朵叫。
二伟哥和满仓哥到路边去折了些蒿子,杆都有手指粗,有一米五六长。两个人拿着蒿子杆用手拧,拧了几下,蒿子杆就软了下来,两个人一起编了个篓,从鱼篓里挑了十几个大点的蛤蟆装进蒿子篓,递给哥哥,说:“给,让你姥做了和老二分着吃。”张兴明往篓里看了看,蛤蟆还在晕迷状态,伸着腿,软塌塌的。
兴良肯定是有得吃,其他几个小孩子就有点羡慕,眼巴巴的看着。
哥哥高兴的抱着蒿子篓往姥姥家走,张兴明跟在后面,满仓哥和二伟哥他们就直接顺车道回堡里了,一群小孩子也都是堡里的,跟在他们后边。
一进院子,一只蛤蟆就从蒿子篓里蹦了出来,直接跳到地上,哥哥看着它几下跳到了猪圈边上,嘴里哎哎的叫着,就要去追。张兴明伸手捂住蒿子篓的口,口大手小,就对哥哥说:“快捂着,一会都跑啦。”
哥哥就把蒿子篓放到地上,两个人蹲下四只小手捂住篓口,能感觉到手底下被电晕的蛤蟆都缓了过来,一下一下的往上跳,不时的碰到两个人手心上。临时编的篓,篓子边上眼有点大,有的蛤蟆就顺篓眼往外钻,哥俩就用手一个一个顶回去。
哥哥还不忘回头到猪圈边上找那只跑了的,已经不见了,估计是跳猪圈里去了。几只鸡围过来,盯着蒿子篓咕咕叫,哥哥就伸手把贴过来的鸡推走,说:“这个不给你吃。”张兴明大声喊:“姥,姥姥,快来啊。”
姥姥就小跑着从房里出来,问:“怎的了怎的了?”
张兴明说:“快来,蛤蟆要跑,捂不住啦。”姥姥回头喊姥爷,姥爷拿了个口袋出来,走过来,把口袋套到蒿子篓上,一翻个,蛤蟆就全进了口袋里,再也跑不掉了。姥爷看看口袋里的蛤蟆,说:“还挺肥的,个头不小,这从哪整的呢?”
哥哥说:“满仓和二伟他们给的,他们在那边泡子里电的,过了老多了,装这么大一篓子。”双手比了比鱼篓的大小。
姥爷点点头,拎着口袋往屋里走,说:“那能有多少,二三十个,这都有十几个了,还挺大方的。”姥姥说:“那不都是他俩的哥,装好人呗,瞅他们那爹妈,一个一个的,以后离他们远点,听见不?”后一句对着哥俩说的。
姥爷说:“大人是大人,往孩子身上扯啥?再说庆革那人还不错,不像庆繁。”庆革是满仓他爹,庆繁是张兴明二大爷。话说张兴明的姥爷往上翻几辈,和张兴明家也是亲戚呢,姥爷范万字,是和张兴明太爷爷的一辈的人,不过早出了五服了。在农村,随便拉个人往上数几辈,都能论上亲戚。
晚饭的时候,姥姥把蛤蟆处理一下,锅里放上油,葱蒜呛锅,放点大酱,把蛤蟆放进去后加水,让水没过蛤蟆,水烧开后用小火炖到汤稠,起锅装碗,油汪汪酱香扑鼻。十几个蛤蟆装了一大碗,这要放到90年以后,这一碗就能卖一百多块钱。
天黑,洗脚进被窝。
哥哥小声问张兴明:“你说那个跑了的,跑哪去了?还能在猪圈里不?”
张兴明无语,没理哥哥,躺在那看着墙面发呆。农村夏天是不挡窗帘的,窗外的月光从窗子透过来,一切朦朦胧胧的,看见又看不清楚,就觉得墙面报纸上那个骑着偏三轮的解放军像活了过来,骑着偏三轮飘在空中,就在眼前浮动着,浮动着……
老猫无声的跳上炕,踩着炕沿走过来,在张兴明脸上闻了闻,低头钻进他被窝躺下来,呼噜,呼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