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又一年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书剑盛唐最新章节!
第五百九十章 又一年
“李氏有女,王氏有子,可为佳偶。”王仁佑也没法矜持了,就不带李诚这么玩的。
当然这么玩也没啥太大的问题,上门求亲嘛,毕竟是一个人来的,没有媒人跟着,就是探一个口风的意思。如果媒人登门了,那就比较正式。事情不成也就传出去了。
当然也有媒人不在,求亲一事照样传出去的,比如崔氏怼李二的时候。这些士族太牛B,根本就不遮掩,反而用皇帝求亲的事情给自家长脸。结果可想而知,李二弄出《氏族志》。
“这个事情么?”李诚露出惊讶的表情,王仁佑见状心里发紧,要拒绝么?
“正是此事!望侯爷玉成。”王仁佑起身抱手,表示自己的态度很诚恳。
李诚赶紧起身回礼,招呼落座后才缓缓道:“平安虽为庶出,然诚爱若心尖。非诚不识抬举,实则早有话在先,平安婚事由她自己选择,父母不干涉。”
这话说的就很给王仁佑面子了,而且这事情不难打听,再者此刻只有两人对坐。李家的下人,想来是不敢偷听的。
下人不偷听,不等于女人不偷听,崔媛媛就站在帘子后面,听的仔细,心头忍不住剧烈的一跳,轻轻的后退几步走开,不敢再听。
天啊,太原王氏,太子妃的父亲主动登门求亲。这谁能想的到?
崔媛媛惊讶的眼珠子都圆了,郎君现在这么厉害了么?居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这亲要是定下来,今后李家靠着太子,飞黄腾达不在话下。秋萍真是好命啊!
尝闻李诚爱女若命,今日一见传言不虚。王仁佑有点遗憾,李诚已经很给他面子了,继续纠缠就真的不识相了。当即站起抱手:“如此,王某唐突了。”
“客气客气,实在是诚有言在先,让王刺史空跑一趟。”李诚赶紧客气,李治的面子要顾全的。王仁佑也不多留,拱手告辞,李诚很客气的送到门口才回来。
离开怀贞坊,王仁佑还不甘心,回到家里让人给太子妃带个信,说了这个事情。言下之意,看看能不让让李治出面提一下。
李治最近很忙,李世民决定要去泰山走一趟,走之前有很多事情要安排。眼瞅着要过年了,事情本来就很多。还有一个就是凌烟阁的名单要定下来,李世民把很多事情丢给李治和他的幕僚去处理,自己专注于凌烟阁和泰山封禅的事情。
忙了一天的李治回到家里,王氏带着下人迎接,李治坐下两人说了一会话。王氏家教严格,显得性子有点冷,平时也不太会取悦李治。一般情况下,如果李治没有明确表示,她就会很自觉的回自己的院子里安静的呆着。
夫妻关系这上头,王氏比较被动就是了。
李治觉得今天的王氏不太对劲,平时他聊个几句后,没有留下来一起吃饭休息的意思,王氏都会主动告辞离开。今天却丝毫没有走的意思,反而有点言犹未尽。
“娘子这是怎么了?”李治累的紧,没心思跟她兜圈子打哑谜。
王氏等到这话才道:“今日得到家中传信……”把王仁佑李家之行说完后,王氏低声道:“大人的意思,殿下可否代为玉成此事?”
李治听了露出笑容,不是觉得这个事情很好,而是想起了过去的一些事情。
想到这些便打开了话匣子,“秋萍姨么?真是个贤淑的女子啊。想当初刚跟师傅学习,经常赖在师傅的家中混吃混喝。”
王氏吃惊道:“殿下贵为皇子,宫中不缺珍馐,如何还用混吃混喝?”
李治想起过去的事情,心情大好,看着平时冷淡的王氏也顺眼了很多。拍着腿点点头道:“爱妃有所不知,这长安城里谁不知道,李家的后厨天下第一?不对,是师傅的厨艺。”
“李家美食倒是听过一二传言,君子远庖厨,自成先生才名卓著,如何厨艺高超?”
“这话不能这么说,圣人的意思,读书要联系前后文,不能断章取义。这话的意思,立意在‘仁’,君子不忍杀戮,故而远之。然则圣人还有食不厌精烩不厌细之说。对于师傅而言,厨艺不过是一种生活态度。”
二人聊起往事,李治兴致勃勃,王氏倒也没有把话绕回来。说了一番之后,意犹未尽的李治主动把话拉回来:“爱妃,岳父之意,孤知之也。此事不用再提了,真有这个心思,不如爱妃无事多与师傅家的后院走动走动,将来未必没有机会。”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想自成先生竟爱女至深,此事传出,闺中娘子,无不视先生为知己吧?”王氏忍不住感慨了一声,归根结底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娘子。少女情怀,有人能理解,真是仰慕的紧呢。
李治点点头道:“师傅为人最是开明,从不轻视女子。对了,爱妃如能说动秋萍姨娘,此事倒也未必不能达成。”
王氏听了暗暗点头,把这个事情记下,回头下点水磨功夫就是。
不提二人,王仁佑之后,陆续有人登门说亲,都是当今豪门。结果都被李诚以同样的借口婉拒了,一时间,李诚爱女如命之名,传遍长安。果然如王氏所言,闺中娘子无不倾慕之。
临近年关,李诚的事情也多了起来,每日都要去东宫呆半天。好在最近李世民没有开大朝会,最多就是陪着李治去小朝会坐一坐,听一听李世民的安排。
泰山之行,时间定在来年十月。原因还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医疗卫生水平以及交通落后。
春季多发各种疾病,夏季炎热也不方便,秋季正好。古人用朴素的经验来决定行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定下时间后,除夕将至,李世民宣布放假过年。
各家最关心的凌烟阁,李世民打算年后再做决断。李诚不禁感慨蝴蝶翅膀的还是有作用的,本该是十八年的辽东战役提前了,本该是十七年的凌烟阁,推迟了。
原因嘛,李诚觉得还是李承乾的事情导致的,还有就是财源充足,兵精粮足,勾起了李世民要定辽东,而奠定登泰山的基础。
第五百九十章 又一年
“李氏有女,王氏有子,可为佳偶。”王仁佑也没法矜持了,就不带李诚这么玩的。
当然这么玩也没啥太大的问题,上门求亲嘛,毕竟是一个人来的,没有媒人跟着,就是探一个口风的意思。如果媒人登门了,那就比较正式。事情不成也就传出去了。
当然也有媒人不在,求亲一事照样传出去的,比如崔氏怼李二的时候。这些士族太牛B,根本就不遮掩,反而用皇帝求亲的事情给自家长脸。结果可想而知,李二弄出《氏族志》。
“这个事情么?”李诚露出惊讶的表情,王仁佑见状心里发紧,要拒绝么?
“正是此事!望侯爷玉成。”王仁佑起身抱手,表示自己的态度很诚恳。
李诚赶紧起身回礼,招呼落座后才缓缓道:“平安虽为庶出,然诚爱若心尖。非诚不识抬举,实则早有话在先,平安婚事由她自己选择,父母不干涉。”
这话说的就很给王仁佑面子了,而且这事情不难打听,再者此刻只有两人对坐。李家的下人,想来是不敢偷听的。
下人不偷听,不等于女人不偷听,崔媛媛就站在帘子后面,听的仔细,心头忍不住剧烈的一跳,轻轻的后退几步走开,不敢再听。
天啊,太原王氏,太子妃的父亲主动登门求亲。这谁能想的到?
崔媛媛惊讶的眼珠子都圆了,郎君现在这么厉害了么?居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这亲要是定下来,今后李家靠着太子,飞黄腾达不在话下。秋萍真是好命啊!
尝闻李诚爱女若命,今日一见传言不虚。王仁佑有点遗憾,李诚已经很给他面子了,继续纠缠就真的不识相了。当即站起抱手:“如此,王某唐突了。”
“客气客气,实在是诚有言在先,让王刺史空跑一趟。”李诚赶紧客气,李治的面子要顾全的。王仁佑也不多留,拱手告辞,李诚很客气的送到门口才回来。
离开怀贞坊,王仁佑还不甘心,回到家里让人给太子妃带个信,说了这个事情。言下之意,看看能不让让李治出面提一下。
李治最近很忙,李世民决定要去泰山走一趟,走之前有很多事情要安排。眼瞅着要过年了,事情本来就很多。还有一个就是凌烟阁的名单要定下来,李世民把很多事情丢给李治和他的幕僚去处理,自己专注于凌烟阁和泰山封禅的事情。
忙了一天的李治回到家里,王氏带着下人迎接,李治坐下两人说了一会话。王氏家教严格,显得性子有点冷,平时也不太会取悦李治。一般情况下,如果李治没有明确表示,她就会很自觉的回自己的院子里安静的呆着。
夫妻关系这上头,王氏比较被动就是了。
李治觉得今天的王氏不太对劲,平时他聊个几句后,没有留下来一起吃饭休息的意思,王氏都会主动告辞离开。今天却丝毫没有走的意思,反而有点言犹未尽。
“娘子这是怎么了?”李治累的紧,没心思跟她兜圈子打哑谜。
王氏等到这话才道:“今日得到家中传信……”把王仁佑李家之行说完后,王氏低声道:“大人的意思,殿下可否代为玉成此事?”
李治听了露出笑容,不是觉得这个事情很好,而是想起了过去的一些事情。
想到这些便打开了话匣子,“秋萍姨么?真是个贤淑的女子啊。想当初刚跟师傅学习,经常赖在师傅的家中混吃混喝。”
王氏吃惊道:“殿下贵为皇子,宫中不缺珍馐,如何还用混吃混喝?”
李治想起过去的事情,心情大好,看着平时冷淡的王氏也顺眼了很多。拍着腿点点头道:“爱妃有所不知,这长安城里谁不知道,李家的后厨天下第一?不对,是师傅的厨艺。”
“李家美食倒是听过一二传言,君子远庖厨,自成先生才名卓著,如何厨艺高超?”
“这话不能这么说,圣人的意思,读书要联系前后文,不能断章取义。这话的意思,立意在‘仁’,君子不忍杀戮,故而远之。然则圣人还有食不厌精烩不厌细之说。对于师傅而言,厨艺不过是一种生活态度。”
二人聊起往事,李治兴致勃勃,王氏倒也没有把话绕回来。说了一番之后,意犹未尽的李治主动把话拉回来:“爱妃,岳父之意,孤知之也。此事不用再提了,真有这个心思,不如爱妃无事多与师傅家的后院走动走动,将来未必没有机会。”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想自成先生竟爱女至深,此事传出,闺中娘子,无不视先生为知己吧?”王氏忍不住感慨了一声,归根结底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娘子。少女情怀,有人能理解,真是仰慕的紧呢。
李治点点头道:“师傅为人最是开明,从不轻视女子。对了,爱妃如能说动秋萍姨娘,此事倒也未必不能达成。”
王氏听了暗暗点头,把这个事情记下,回头下点水磨功夫就是。
不提二人,王仁佑之后,陆续有人登门说亲,都是当今豪门。结果都被李诚以同样的借口婉拒了,一时间,李诚爱女如命之名,传遍长安。果然如王氏所言,闺中娘子无不倾慕之。
临近年关,李诚的事情也多了起来,每日都要去东宫呆半天。好在最近李世民没有开大朝会,最多就是陪着李治去小朝会坐一坐,听一听李世民的安排。
泰山之行,时间定在来年十月。原因还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医疗卫生水平以及交通落后。
春季多发各种疾病,夏季炎热也不方便,秋季正好。古人用朴素的经验来决定行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定下时间后,除夕将至,李世民宣布放假过年。
各家最关心的凌烟阁,李世民打算年后再做决断。李诚不禁感慨蝴蝶翅膀的还是有作用的,本该是十八年的辽东战役提前了,本该是十七年的凌烟阁,推迟了。
原因嘛,李诚觉得还是李承乾的事情导致的,还有就是财源充足,兵精粮足,勾起了李世民要定辽东,而奠定登泰山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