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华夏版《罗密欧与朱丽叶》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重生之文化巨匠最新章节!
《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就是苏文即将要用来参赛的戏剧。
说到戏剧,莎士比亚在全世界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高峰,哪怕不是英语区,他戏剧的魅力都无法抵挡,因为他的作品实在是太有震撼力了。
这家伙号称戏剧之父,连伟大的导师老马都称他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一个人就鼓捣出四大悲剧和四大戏剧。
以作品的文学性来说,《罗密欧与朱丽叶》并不是老莎最好的作品,甚至连前五都排不上。但是,以世界影响力来说,这出戏又是最有知名度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几乎成为爱情的名词。
所以,一想到要以爱情戏参赛,苏文脑中就浮现这个戏剧了。
说到有关爱情的经典戏,,除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苏文脑中还有另外一个戏剧,那就是本土的经典《梁祝》。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个外来的,一个本土的。
这两个爱情经典悲剧,都有相似的地方,有可恶的要抢婚的人,也有不同意的父母,最后男女主角都死了。
可以说,这两♀,个故事的相似度说是孪生姐妹也不为过。
然而在苏文看来,这两个故事的经典性还是有点差距的。一个是世界性的,一个是本土性的,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异了,除了英语在前世的强势外,剧中的人物魅力决定了哪个戏更为出彩。
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然也很有性格,却被“礼”所束缚,因此他们就算相爱,也还保持着一种比较拘束的礼仪。
罗密欧与朱丽叶就不同了,这两个年轻人不单敢私定终身,还真的在神父面前结了婚,还睡了觉。这种爱情,是热烈的,是火热的,是生动的,把人性阳光的一面释放出来,更为动人,也更让人有代入感。
所以,《罗密欧与朱丽叶》成了世界性的戏剧,而中国的《梁祝》就只能成为一个比较凄美的爱情故事而已,只在本土成为知名度比较广的故事。
“不过《梁祝》作为古典音乐还是很不错的。”苏文吱的一声咬咬嘴唇,有些怀念了。
在前世,读大学的时候他就阅读过莎士比亚的作品,后来为了做编剧,更是把莎翁研究得透彻,对于国外与国内的戏剧也有过比较。
就说这两个爱情故事吧,其实都是爱情,无所谓有高低之分。
在苏文看来,《梁祝》的悲剧更多是体现了当时环境的阶级性,梁山伯郁闷而死,祝英台跟随而去,虽然也都是他们性格造成的,然而,他们是被环境压迫而死的。无论他们选择压抑,还是选择私奔逃跑,结局估计都是悲剧。
这是阶级性压倒人性的体现。
《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也有注定悲剧的环境,毕竟双方是世仇,然而,两人有冲破束缚的个性与决心,他们是狂热的,他们的死又唤醒了两个家族的良知,和解是理想,也是一种胜利。
这是人性战胜阶级性的难得。
两相比较,就不难明白为何罗与朱能在世界造成更大的轰动与影响了。
在梁祝里,男人希望能有祝英台,却不想自己成为梁山伯;女人希望自己是祝英台,却希望梁山伯能更好。
在罗朱里,男人希望女人是朱丽叶,也希望自己能成为罗密欧;女人希望有罗密欧,也希望自己是朱丽叶。
所以,苏文也没有理由不选择《罗密欧与朱丽叶》。
《梁祝》这故事经典归经典,却没有任何一个非常出色的戏剧本子作为参考。有古代的本子,也有现代的影视剧,却都被改编得面目全非,最让苏文无法忍受的是,两人死后,竟然双双化蝶!
你可以说这是美好的愿望,也可以说是给人希望,让悲剧不那么悲,然而,你在经典的悲剧爱情里参杂神话色彩,这特么是怎么一回事呀!
乱弹琴!
还是罗与朱更有现实震撼力一点。
另外,作为本土的传说,哪怕历史悠久拐弯,可是在华夏帝国有关梁祝的故事写的也不少了。
苏文在网上搜罗了一下,版本不下十个,就算让他写,也写不出什么新意来。
综合考虑,他只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下手了。
确定下来,剧名也不改变,直接是这两个人名。
接下来怎么写,苏文就要下点苦功夫了。
这毕竟是一个外国的故事,也是一个外国人写的,写法也是西方的,如果真的原文照抄,苏文哪怕是个猪脑袋都可以猜到结果有多悲剧了。
这里可是华夏帝国!
做了千把年的世界老大,整个世界都被帝国欺负了几百年,它的强势,至今都没有改变。别看帝国只有二十亿人,可华语圈能影响的范围,可以说有三四十亿人之多,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
华语是强势的,华语故事也有他的市场力,外来故事反而有点难以支撑。如果他照抄莎士比亚的故事,可以想象失败的下场了。
因此,这个故事还得改编一下。
比如说,那两个名字长得让人记不住的家族名称就不能出现了,故事要发生在华夏,自然也只能用华夏的姓氏。
苏文偷懒,直接用罗家与朱家来做故事背景了。
罗密欧姓的是罗,不是蒙太古;朱丽叶自然也是朱家的,让凯普莱特家族见鬼去吧!
另外,作为一个话剧,虽然要让每个角色成为话唠,可是原著很多地方的对话也实在是太长了一点。
那一大段一大段的台词,里面的各种比喻与类比,喋喋不休之余,有时候还让人生烦,苏文从前就怀疑过是不是莎士比亚故意填充字数骗钱!
太水了!
在前世地球可以仗着英语的强势让人硬着头皮读下去,还能获得称赞,在华夏帝国就行不通了。
因此,苏文除了要把背景本土化外,还要把写法也本土化一点。
话剧嘛,是可以话唠一下,却也不能太多。
在这里,苏文觉得郭沫若的《屈原》可以借鉴一下,它不像一句一段的剧本台词,又不像一大段一大段歌剧似的本子,它有两者的综合,更适合华夏人的阅读习惯。
他要的是罗与朱的这个故事,以及莎士比亚一些优美动人的台词。
莎士比亚能够风靡世界,除了他编故事的能力突出外,他遣词造句的能力也是非常优秀的。
在他笔下,那些优美而动人的句子比比皆是,蕴含的哲理又非常深刻,既能打动人心,又能令人思考而有得,其中不乏世界名言。
苏文希望能保留这些动人的句子,让这个世界的人也能领略到莎士比亚的魅力。
确定风格,苏文就可以开始动笔了。
本子开头是这样写的:
时间:200年前。
地点:古代大城。
背景:两大同城侯爵家族,罗家,朱家,皆为世仇,争斗不休。
第一幕
第一场
古城大街。
孙普及葛古持剑上场。
……
华夏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正式面世,登上这个世界的舞台!
《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就是苏文即将要用来参赛的戏剧。
说到戏剧,莎士比亚在全世界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高峰,哪怕不是英语区,他戏剧的魅力都无法抵挡,因为他的作品实在是太有震撼力了。
这家伙号称戏剧之父,连伟大的导师老马都称他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一个人就鼓捣出四大悲剧和四大戏剧。
以作品的文学性来说,《罗密欧与朱丽叶》并不是老莎最好的作品,甚至连前五都排不上。但是,以世界影响力来说,这出戏又是最有知名度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几乎成为爱情的名词。
所以,一想到要以爱情戏参赛,苏文脑中就浮现这个戏剧了。
说到有关爱情的经典戏,,除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苏文脑中还有另外一个戏剧,那就是本土的经典《梁祝》。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个外来的,一个本土的。
这两个爱情经典悲剧,都有相似的地方,有可恶的要抢婚的人,也有不同意的父母,最后男女主角都死了。
可以说,这两♀,个故事的相似度说是孪生姐妹也不为过。
然而在苏文看来,这两个故事的经典性还是有点差距的。一个是世界性的,一个是本土性的,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异了,除了英语在前世的强势外,剧中的人物魅力决定了哪个戏更为出彩。
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然也很有性格,却被“礼”所束缚,因此他们就算相爱,也还保持着一种比较拘束的礼仪。
罗密欧与朱丽叶就不同了,这两个年轻人不单敢私定终身,还真的在神父面前结了婚,还睡了觉。这种爱情,是热烈的,是火热的,是生动的,把人性阳光的一面释放出来,更为动人,也更让人有代入感。
所以,《罗密欧与朱丽叶》成了世界性的戏剧,而中国的《梁祝》就只能成为一个比较凄美的爱情故事而已,只在本土成为知名度比较广的故事。
“不过《梁祝》作为古典音乐还是很不错的。”苏文吱的一声咬咬嘴唇,有些怀念了。
在前世,读大学的时候他就阅读过莎士比亚的作品,后来为了做编剧,更是把莎翁研究得透彻,对于国外与国内的戏剧也有过比较。
就说这两个爱情故事吧,其实都是爱情,无所谓有高低之分。
在苏文看来,《梁祝》的悲剧更多是体现了当时环境的阶级性,梁山伯郁闷而死,祝英台跟随而去,虽然也都是他们性格造成的,然而,他们是被环境压迫而死的。无论他们选择压抑,还是选择私奔逃跑,结局估计都是悲剧。
这是阶级性压倒人性的体现。
《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也有注定悲剧的环境,毕竟双方是世仇,然而,两人有冲破束缚的个性与决心,他们是狂热的,他们的死又唤醒了两个家族的良知,和解是理想,也是一种胜利。
这是人性战胜阶级性的难得。
两相比较,就不难明白为何罗与朱能在世界造成更大的轰动与影响了。
在梁祝里,男人希望能有祝英台,却不想自己成为梁山伯;女人希望自己是祝英台,却希望梁山伯能更好。
在罗朱里,男人希望女人是朱丽叶,也希望自己能成为罗密欧;女人希望有罗密欧,也希望自己是朱丽叶。
所以,苏文也没有理由不选择《罗密欧与朱丽叶》。
《梁祝》这故事经典归经典,却没有任何一个非常出色的戏剧本子作为参考。有古代的本子,也有现代的影视剧,却都被改编得面目全非,最让苏文无法忍受的是,两人死后,竟然双双化蝶!
你可以说这是美好的愿望,也可以说是给人希望,让悲剧不那么悲,然而,你在经典的悲剧爱情里参杂神话色彩,这特么是怎么一回事呀!
乱弹琴!
还是罗与朱更有现实震撼力一点。
另外,作为本土的传说,哪怕历史悠久拐弯,可是在华夏帝国有关梁祝的故事写的也不少了。
苏文在网上搜罗了一下,版本不下十个,就算让他写,也写不出什么新意来。
综合考虑,他只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下手了。
确定下来,剧名也不改变,直接是这两个人名。
接下来怎么写,苏文就要下点苦功夫了。
这毕竟是一个外国的故事,也是一个外国人写的,写法也是西方的,如果真的原文照抄,苏文哪怕是个猪脑袋都可以猜到结果有多悲剧了。
这里可是华夏帝国!
做了千把年的世界老大,整个世界都被帝国欺负了几百年,它的强势,至今都没有改变。别看帝国只有二十亿人,可华语圈能影响的范围,可以说有三四十亿人之多,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
华语是强势的,华语故事也有他的市场力,外来故事反而有点难以支撑。如果他照抄莎士比亚的故事,可以想象失败的下场了。
因此,这个故事还得改编一下。
比如说,那两个名字长得让人记不住的家族名称就不能出现了,故事要发生在华夏,自然也只能用华夏的姓氏。
苏文偷懒,直接用罗家与朱家来做故事背景了。
罗密欧姓的是罗,不是蒙太古;朱丽叶自然也是朱家的,让凯普莱特家族见鬼去吧!
另外,作为一个话剧,虽然要让每个角色成为话唠,可是原著很多地方的对话也实在是太长了一点。
那一大段一大段的台词,里面的各种比喻与类比,喋喋不休之余,有时候还让人生烦,苏文从前就怀疑过是不是莎士比亚故意填充字数骗钱!
太水了!
在前世地球可以仗着英语的强势让人硬着头皮读下去,还能获得称赞,在华夏帝国就行不通了。
因此,苏文除了要把背景本土化外,还要把写法也本土化一点。
话剧嘛,是可以话唠一下,却也不能太多。
在这里,苏文觉得郭沫若的《屈原》可以借鉴一下,它不像一句一段的剧本台词,又不像一大段一大段歌剧似的本子,它有两者的综合,更适合华夏人的阅读习惯。
他要的是罗与朱的这个故事,以及莎士比亚一些优美动人的台词。
莎士比亚能够风靡世界,除了他编故事的能力突出外,他遣词造句的能力也是非常优秀的。
在他笔下,那些优美而动人的句子比比皆是,蕴含的哲理又非常深刻,既能打动人心,又能令人思考而有得,其中不乏世界名言。
苏文希望能保留这些动人的句子,让这个世界的人也能领略到莎士比亚的魅力。
确定风格,苏文就可以开始动笔了。
本子开头是这样写的:
时间:200年前。
地点:古代大城。
背景:两大同城侯爵家族,罗家,朱家,皆为世仇,争斗不休。
第一幕
第一场
古城大街。
孙普及葛古持剑上场。
……
华夏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正式面世,登上这个世界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