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峰回路转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明朝败家子最新章节!
这武官气喘吁吁,一脸的倦意。
事实上,他是奉何岩的命令而来的,用的是急递铺的快马,何指挥早有明言,这封捷报,必须得抢先送达,那言外之意,倒是担心中官和巡检那儿率先送来了消息。
所以这武官没有丝毫的怠慢,连忙将手里的奏报递上去:“锦州大捷,诛鞑靼七千余……”
一下子,兵部沸腾了。
仿佛一下子,许多人都松了口气。
可这武官却是急得跺脚,亲自见了兵部右侍郎,低声道:“锦州的李善和王宝,也朝这里加急送了奏报了。”
侍郎一凛,顿时明白了这话里的深意,他淡淡地看了这武官一眼道:“尔在京师,好好歇一歇,到时,自会寻你问话。”
说罢,再不迟疑,正了衣冠,急匆匆的朝宫中而去。
………………
东厂……
一个档头,已是心急火燎的将奏疏送进了宫中去。
萧敬忙是拆开了奏报,顿时眼眸一抬,脸色大惊道:“这莫不是王宝冒功吧?”
这是萧敬的第一个反应。
可随即,他喜上眉梢。
这假的可能性不大,不然这王宝就是不想活了。
至于这份捷报的分量,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陛下正在为此事忧心呢。
十数万百姓啊。
一旁的档头带着几分急切地道:“干爹,东厂那儿说这事儿……万万不可等,一等,若让别人争了先,这一切……可就太迟了。”
“是,是。”萧敬抚额,在司礼监里踱了几步,方才道:“咱竟忘了,竟是忘了,去暖阁吧,赶紧。”
…………
最先抵达暖阁的,却是谢迁。
谢迁几乎是飞跑着来的,口气还一个劲的在喘着气。
今日陛下在暖阁召见大学士和兵部尚书,除此之外,还有方继藩,不过谢迁却有许多奏疏,尚需拟票,谁料通政司竟是送来了这么个消息。
此时,暖阁里,弘治皇帝正看着舆图,目光定格在了大宁的位置。
朵颜三卫,主要便是在大宁附近盘踞,其实只需看了舆图,便能明白为何朵颜卫如此的蛇鼠两端了。
一旦鞑靼人取下了锦州,那么大宁则就处在尴尬的位置上,他们既不愿为了大明和鞑靼人为敌,同时又害怕鞑靼人夺取了锦州,使草原上的生态平衡彻底的被打破。
“失策啊,真是失策啊。”弘治皇帝摇着头,依旧觉得惋惜。
大明这数十年来对大漠的国策,确实有巨大的失误,为了报复土木堡之仇,被仇恨蒙蔽了眼睛,这反而给了鞑靼人统一大漠的天赐良机。
他抬眸,将舆图一卷,叹了口气道:“鞑靼人壮大至此,自此之后,天下将不太平了。”
“对付鞑靼人,也不是没有办法。”方继藩想了想,不由老老实实的回答。
“嗯?”弘治皇帝看向方继藩,眼中一抹光泽闪过。
他发现这个小子,总有主意。
方继藩咳嗽一声,才道:“这个……其实是太子和臣……一起的主意。”
“噢。”弘治皇帝颔首点头,接着看向刘健和马文升等人,他虽没说什么,心里却在不由的想,这方继藩,果然是忠良啊,这个时候还不忘太子。
“你说吧,朕想知道,太子和你想了什么主意。”
方继藩便道:“关外忠良,建立定居点,步步为营,彻底挤压鞑靼人的生存空间,汉人在关外多一个,鞑靼人的牛羊就少一头,此消彼长,天下再无鞑靼。”
听了方继藩的话,所有人的表情都不约而同的古怪起来。
弘治皇帝和马文升、刘健等人对视一眼,有点面面相觑。
弘治皇帝抚案道:“你但言无妨。”
方继藩道:“鞑靼问题的本质,不过是汉人无法出关而已,汉民为何无法出关定居?是因为成本太高,关外不产粮,若是聚集大量的人口,就必须依靠关内供粮,时间一久,不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的结果,怕也不理想。”
方继藩顿了顿,接着道:“因而想要解决鞑靼,就先要解决大漠种粮的问题。”
弘治皇帝默默的在心里寻味了一番方继藩的话,倒是觉得有理,点了点头。
刘健等人亦是点头。
真的很有道理啊,听着都觉得很激动。
当然,大家也不是智障,虽然这是一个很完美的方案,可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大漠里咋种粮食呀!
这就好像方继藩的上一世,一群死宅们个个都是教育家,开口闭口说自己倘若有个儿子,定会如何如何教育成才,这也很完美,唯独要有儿子之前,得先有一个女朋友,然后死宅们一辈子是不可能有女朋友的。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道:“红薯可以在关外播种?”
方继藩道:“有些难处,番薯更适合南方的山地,何况它不能作为主粮。”
弘治皇帝方才心里还寄望着,此时不禁露出了失望之色:“既如此……”
“陛下,臣……倒是有一……”
方继藩的话说到一半,却听到外头突然传来声音:“陛下,大学士谢迁求见。”
话音落下,谢迁已是迫不及待的入阁来了,他连忙行礼,只是这一拜,便起不来了:“陛下……”
谢迁哽咽着道:“锦州……来消息了……”
弘治皇帝一惊,又见谢迁哽咽,下意识的就豁然而起,他心里像是突的被什么撞击了似的,猛地一沉……莫非……破城了……十万军民啊……
他觉得有些头晕目眩,无法自持,脸色越加的白……
一旁的小宦官吓了一跳,连忙眼疾手快的将弘治皇帝搀住,弘治皇帝却是将他打开,眼眸则是定定地看着谢迁,沉声道:“什么奏报?”
一旁的刘健的脸色亦是微变,却勉强还撑得住,其实……他早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了,兵部那儿有太多不利的消息,武备不修,人浮于事,勾心斗角,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不祥之兆啊。
马文升牵扯得最深,他凝视着谢迁,心都跳到了嗓子眼里了。
一旦是噩耗,他这兵部尚书就真的无脸做人了,锦州之败,必须得有人负责,而此前兵部预测错误了鞑靼人进攻的方向,已是大错,单凭这个,足够他成为众矢之的,饱受清议攻讦。到了那时,他除了请辞致士,就再无其他路可走了。
“捷报……是大捷啊……陛下,十万军民的性命……保住了,这是巡按李善传来的奏报,陛下,请看。”
说着,谢迁眼里流出了泪来。
人心都是肉长的,这里头关系着的不是一个两个人,想当初,就因为欧阳志坚壁清野,而闹出了几个人命,都已导致群情汹汹,说欧阳志害民了。
而如今,足足十数万的军民啊,一旦陷落,后果不堪设想。
更致命的是,辽东门户一开,整个辽东都将陷入乱局。
弘治皇帝突的一怔,他沉默了一下,接着,他打了个颤,闭上了眼睛。
似乎很久……他才消化了这个消息。
早有小宦官取了奏报,拱手送到了弘治皇帝身边。
刘健和马文升二人,也是紧张地看着弘治皇帝。
这个消息有些突然,方才还在为此担忧,这转眼之间……
方继藩忍不住道:“陛下……念来听听……”
他也是急了,这段日子也是睡不好吃不好的,不知道自己那可怜的门生是死是活了。
现在庆幸锦州保住了,可未必欧阳志还活着啊。
而且,方继藩一度怀疑欧阳志的智商有问题,而这关外,采取的本就是军制,和关内不同,关内多少还讲一些王法,到了关外,若是得罪了人,直接被人趁乱结果了性命丢下城墙,也是未必的。
弘治皇帝下意识地抬眸看了方继藩一眼,觉得方继藩有些大胆,朕念捷报给你听?
弘治皇帝眼睛一瞪。
方继藩顿时秒怂,他脸有点红,不由在想,看来这辈子都难有风骨二字啊,为啥别人就很有骨气呢?难道是因为自己三观太正的缘故?非要留着有用之身,拯救苍生?
弘治皇帝已是迅速低头,他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起初心里还颇有些忐忑。毕竟,天知道这是不是冒功的奏疏。
可细细一看,里头……还真是冒功。
奏疏乃是巡按御史李善所书。
在奏报之中,他大肆的宣扬了自己的英勇,如何组织民力,协助防御城墙,又提及自己如何鼓舞士气,言外之意,好像整个锦州离开了他一个巡按御史,就像是转不动一般。
除了吹嘘自己,自然不忘抨击指挥何岩的怯战,以及这些年来,何岩的中屯卫,如何不修武备。又暗示了中官王宝,见了城下的鞑子,顿时嚎叫,甚至在鞑靼人假装撤退时,如何力主追击,差一点因为这该死的中官王宝,导致整个锦州的陷落。
“……”
弘治皇帝的眉,皱成了川字。
这巡按李善,文辞极佳,堪称绘声绘色,有模有样,却也难辨真假。
深吸一口气,弘治皇帝继续看下去。
接下来,竟开始出现了一个熟人……欧阳志!
…………
最后一句,日常求票求支持!
这武官气喘吁吁,一脸的倦意。
事实上,他是奉何岩的命令而来的,用的是急递铺的快马,何指挥早有明言,这封捷报,必须得抢先送达,那言外之意,倒是担心中官和巡检那儿率先送来了消息。
所以这武官没有丝毫的怠慢,连忙将手里的奏报递上去:“锦州大捷,诛鞑靼七千余……”
一下子,兵部沸腾了。
仿佛一下子,许多人都松了口气。
可这武官却是急得跺脚,亲自见了兵部右侍郎,低声道:“锦州的李善和王宝,也朝这里加急送了奏报了。”
侍郎一凛,顿时明白了这话里的深意,他淡淡地看了这武官一眼道:“尔在京师,好好歇一歇,到时,自会寻你问话。”
说罢,再不迟疑,正了衣冠,急匆匆的朝宫中而去。
………………
东厂……
一个档头,已是心急火燎的将奏疏送进了宫中去。
萧敬忙是拆开了奏报,顿时眼眸一抬,脸色大惊道:“这莫不是王宝冒功吧?”
这是萧敬的第一个反应。
可随即,他喜上眉梢。
这假的可能性不大,不然这王宝就是不想活了。
至于这份捷报的分量,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陛下正在为此事忧心呢。
十数万百姓啊。
一旁的档头带着几分急切地道:“干爹,东厂那儿说这事儿……万万不可等,一等,若让别人争了先,这一切……可就太迟了。”
“是,是。”萧敬抚额,在司礼监里踱了几步,方才道:“咱竟忘了,竟是忘了,去暖阁吧,赶紧。”
…………
最先抵达暖阁的,却是谢迁。
谢迁几乎是飞跑着来的,口气还一个劲的在喘着气。
今日陛下在暖阁召见大学士和兵部尚书,除此之外,还有方继藩,不过谢迁却有许多奏疏,尚需拟票,谁料通政司竟是送来了这么个消息。
此时,暖阁里,弘治皇帝正看着舆图,目光定格在了大宁的位置。
朵颜三卫,主要便是在大宁附近盘踞,其实只需看了舆图,便能明白为何朵颜卫如此的蛇鼠两端了。
一旦鞑靼人取下了锦州,那么大宁则就处在尴尬的位置上,他们既不愿为了大明和鞑靼人为敌,同时又害怕鞑靼人夺取了锦州,使草原上的生态平衡彻底的被打破。
“失策啊,真是失策啊。”弘治皇帝摇着头,依旧觉得惋惜。
大明这数十年来对大漠的国策,确实有巨大的失误,为了报复土木堡之仇,被仇恨蒙蔽了眼睛,这反而给了鞑靼人统一大漠的天赐良机。
他抬眸,将舆图一卷,叹了口气道:“鞑靼人壮大至此,自此之后,天下将不太平了。”
“对付鞑靼人,也不是没有办法。”方继藩想了想,不由老老实实的回答。
“嗯?”弘治皇帝看向方继藩,眼中一抹光泽闪过。
他发现这个小子,总有主意。
方继藩咳嗽一声,才道:“这个……其实是太子和臣……一起的主意。”
“噢。”弘治皇帝颔首点头,接着看向刘健和马文升等人,他虽没说什么,心里却在不由的想,这方继藩,果然是忠良啊,这个时候还不忘太子。
“你说吧,朕想知道,太子和你想了什么主意。”
方继藩便道:“关外忠良,建立定居点,步步为营,彻底挤压鞑靼人的生存空间,汉人在关外多一个,鞑靼人的牛羊就少一头,此消彼长,天下再无鞑靼。”
听了方继藩的话,所有人的表情都不约而同的古怪起来。
弘治皇帝和马文升、刘健等人对视一眼,有点面面相觑。
弘治皇帝抚案道:“你但言无妨。”
方继藩道:“鞑靼问题的本质,不过是汉人无法出关而已,汉民为何无法出关定居?是因为成本太高,关外不产粮,若是聚集大量的人口,就必须依靠关内供粮,时间一久,不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的结果,怕也不理想。”
方继藩顿了顿,接着道:“因而想要解决鞑靼,就先要解决大漠种粮的问题。”
弘治皇帝默默的在心里寻味了一番方继藩的话,倒是觉得有理,点了点头。
刘健等人亦是点头。
真的很有道理啊,听着都觉得很激动。
当然,大家也不是智障,虽然这是一个很完美的方案,可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大漠里咋种粮食呀!
这就好像方继藩的上一世,一群死宅们个个都是教育家,开口闭口说自己倘若有个儿子,定会如何如何教育成才,这也很完美,唯独要有儿子之前,得先有一个女朋友,然后死宅们一辈子是不可能有女朋友的。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道:“红薯可以在关外播种?”
方继藩道:“有些难处,番薯更适合南方的山地,何况它不能作为主粮。”
弘治皇帝方才心里还寄望着,此时不禁露出了失望之色:“既如此……”
“陛下,臣……倒是有一……”
方继藩的话说到一半,却听到外头突然传来声音:“陛下,大学士谢迁求见。”
话音落下,谢迁已是迫不及待的入阁来了,他连忙行礼,只是这一拜,便起不来了:“陛下……”
谢迁哽咽着道:“锦州……来消息了……”
弘治皇帝一惊,又见谢迁哽咽,下意识的就豁然而起,他心里像是突的被什么撞击了似的,猛地一沉……莫非……破城了……十万军民啊……
他觉得有些头晕目眩,无法自持,脸色越加的白……
一旁的小宦官吓了一跳,连忙眼疾手快的将弘治皇帝搀住,弘治皇帝却是将他打开,眼眸则是定定地看着谢迁,沉声道:“什么奏报?”
一旁的刘健的脸色亦是微变,却勉强还撑得住,其实……他早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了,兵部那儿有太多不利的消息,武备不修,人浮于事,勾心斗角,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不祥之兆啊。
马文升牵扯得最深,他凝视着谢迁,心都跳到了嗓子眼里了。
一旦是噩耗,他这兵部尚书就真的无脸做人了,锦州之败,必须得有人负责,而此前兵部预测错误了鞑靼人进攻的方向,已是大错,单凭这个,足够他成为众矢之的,饱受清议攻讦。到了那时,他除了请辞致士,就再无其他路可走了。
“捷报……是大捷啊……陛下,十万军民的性命……保住了,这是巡按李善传来的奏报,陛下,请看。”
说着,谢迁眼里流出了泪来。
人心都是肉长的,这里头关系着的不是一个两个人,想当初,就因为欧阳志坚壁清野,而闹出了几个人命,都已导致群情汹汹,说欧阳志害民了。
而如今,足足十数万的军民啊,一旦陷落,后果不堪设想。
更致命的是,辽东门户一开,整个辽东都将陷入乱局。
弘治皇帝突的一怔,他沉默了一下,接着,他打了个颤,闭上了眼睛。
似乎很久……他才消化了这个消息。
早有小宦官取了奏报,拱手送到了弘治皇帝身边。
刘健和马文升二人,也是紧张地看着弘治皇帝。
这个消息有些突然,方才还在为此担忧,这转眼之间……
方继藩忍不住道:“陛下……念来听听……”
他也是急了,这段日子也是睡不好吃不好的,不知道自己那可怜的门生是死是活了。
现在庆幸锦州保住了,可未必欧阳志还活着啊。
而且,方继藩一度怀疑欧阳志的智商有问题,而这关外,采取的本就是军制,和关内不同,关内多少还讲一些王法,到了关外,若是得罪了人,直接被人趁乱结果了性命丢下城墙,也是未必的。
弘治皇帝下意识地抬眸看了方继藩一眼,觉得方继藩有些大胆,朕念捷报给你听?
弘治皇帝眼睛一瞪。
方继藩顿时秒怂,他脸有点红,不由在想,看来这辈子都难有风骨二字啊,为啥别人就很有骨气呢?难道是因为自己三观太正的缘故?非要留着有用之身,拯救苍生?
弘治皇帝已是迅速低头,他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起初心里还颇有些忐忑。毕竟,天知道这是不是冒功的奏疏。
可细细一看,里头……还真是冒功。
奏疏乃是巡按御史李善所书。
在奏报之中,他大肆的宣扬了自己的英勇,如何组织民力,协助防御城墙,又提及自己如何鼓舞士气,言外之意,好像整个锦州离开了他一个巡按御史,就像是转不动一般。
除了吹嘘自己,自然不忘抨击指挥何岩的怯战,以及这些年来,何岩的中屯卫,如何不修武备。又暗示了中官王宝,见了城下的鞑子,顿时嚎叫,甚至在鞑靼人假装撤退时,如何力主追击,差一点因为这该死的中官王宝,导致整个锦州的陷落。
“……”
弘治皇帝的眉,皱成了川字。
这巡按李善,文辞极佳,堪称绘声绘色,有模有样,却也难辨真假。
深吸一口气,弘治皇帝继续看下去。
接下来,竟开始出现了一个熟人……欧阳志!
…………
最后一句,日常求票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