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第312章 各路到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1627崛起南海最新章节!
詹贵的要求其实也并不算多,就是想在胜利港买一块宅基地盖房,然后将自己最喜欢的一房小妾连同孩子迁到这里来定居,另外就是希望小孩能够入读胜利港小学——他可是亲自去参观过,对于学校的环境和教学方式也非常满意。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小妾的孩子是女儿而不是儿子,不需要学习四书五经去考朝廷的功名,只要念书识字就够了。而且海汉人的学校里也有不少女孩子,詹贵上次去参观的时候甚至还看到两个西洋娃娃也在这里上学——也就是大胡子约翰逊的两个女儿杰西卡和艾米丽。
连那些野蛮的西洋人都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念书,詹贵觉得这已经充分证明了海汉人在教育上的能力,因此他在对任亮提出要求的时候,特别叮嘱了孩子入学的事情。至于一般人非常看重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差别问题,詹贵倒是不怎么上心——里外里不过就是几百流通券的事情,运一船盐去南边就解决了。再说以海汉人的信誉,詹贵也并不担心发生房子盖好之后地皮就被海汉人给收回去之类的事情。
而任亮给詹贵的答复,也已经将这件事解决得很圆满——执委会将特批给詹贵两亩宅基地,其费用稍低于港口商务区的商业用地,女儿可以随时入读胜利港小学。不过因为并非归化民籍贯,所以学杂费用必须全额缴纳,当然这点小钱对于财大气粗的詹贵而言也只是毛毛雨而已。
至于说詹贵将家人迁居到胜利港这种做法到底有没有什么背后的含义,是不是有意借此来表明对海汉的善意,执委会并不打算要把其中究竟弄个一清二楚。随着三亚地区的逐步繁荣,社会中上层人口的迁入也只是时间问题,最终詹贵的这种个例会逐步发展成普遍现象。执委会远景规划中的三亚市区,其实也就是为中上层阶级所准备的生活区域,而未来一段时期内生活在三亚地区的中上层人口,很显然外来人员的比例会非常高。不过到那个时候,对于定居人口的户籍制度应该也会有进一步的改变了。
不管是第一次踏足胜利港还是詹贵这样的老客户,考察团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没设立驻胜利港机构的人急着要弄明白如何办理各种手续,已经在本地生根的则是希望能够尽快开始商谈“琼联发”的具体项目——这么远来了不谈钱?开什么玩笑,大家都这么忙。
最后还是施耐德出面安抚这帮热情高涨的大明商人:“各位在海上飘了这么多天一定很辛苦了,今天先安顿下来,好好休息一下,晚上还有给各位准备的接风晚宴,大家先养好精神再说。至于各位刚才提出的问题都不用着急,我们会安排人员到各位休息的地方一一登门解决。”
这考察团一大帮人前呼后拥,足有七八十人之多,商务区的几家客栈酒店虽然早就得到管委会的通知,尽力腾了一些房间出来,但仍然无法安置下这帮人。于是少部分被认为比较可靠的商家,有幸入驻到一号基地内的棚屋招待所。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天前的全体大会上,上届执委会留下的最后决议之一,便是将一号、二号两处基地分别更名为“胜利堡”和“田独堡”。而今天考察团到来的时候,也正好遇到“胜利堡”的挂牌仪式。当然了,作为观礼嘉宾,考察团这帮富商也少不得要上点喜钱恭贺一下。不过这喜钱也不白掏,每家都得到一个纪念品——镌刻着“胜利堡一周年庆”字样的玻璃镇纸一方,而且这东西绝对是不会上市销售的限量版,这种稀罕物的价值可不是一点点银子能衡量的。
当天下午,被派去崖城接人“闪电号”也顺利回转,魏平的姐夫王同知和罗升东的老丈人章通判同船抵达。这两人虽然与穿越集团打交道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但都还是第一次亲身来到胜利港。虽然事前就已经多次听过罗升东和魏平对胜利港地区的种种描述,但真正来到这里,看到以前的荒山野岭、无人海湾,变成了如今的繁华港口,那种视觉震撼的确是难以言喻。
作为大明官方代表,这两位及其随从人员都受到了最好的接待,在胜利堡内已经为他们专门辟出了一栋二层简易棚屋作为落脚处。而晚上的接风宴席,这二位也会跟其他的考察团拉开一段距离,以示官方威严。当然了,花钱请这两位出面也不是白请的,明天的庆祝仪式上,两位地方官就会公开露面,让本地民众和外来客商都能确认到穿越集团在崖州地区的影响力。
除了表面文章之外,更重要的事情还是在于崖州政局接下来的动向。目前在任的知州任期已满,等着这场病养好,就差不多该挂印卸任了。而继任者在穿越集团的拼命活动之下,基本也已经敲定了罗升东的老丈人章通判,这其中现任知州、王通知、水寨的何参将以及卫所军的张千户都拿了驻崖办的好处,联名给琼州府城那边上了推荐书函。在地方军政高官的联名推荐之下,成事就基本能八九不离十了。毕竟崖州这地方地处偏远,到这地方当官也并非什么好差事——当然那是在海汉人出现之前,今后的情况就需要另当别论了。
这几位在今年都到了退休门坎的地方高官,在卸任之前都从穿越集团这边得到了不少好处,相比在北边当官的那些同行,至少这一年的收成是相当不错的。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满的话,大概他们会认为海汉人出现的时间实在太迟了一些——要是早个十年八年就来了这里,那到现在能捞多少银子?
大把银子花出去了,执委会也想赶在他们离任之前让其尽量发挥一点余热,比如说临春河、三亚河沿岸地区的土地归属,又或是执委会在三亚地区的特别执法权问题。
按照“琼联发”的开发计划,整个琼州岛南部,特别是胜利港与崖城之间这片沿海平原地区,将会成为各种建设项目的实施区域。这其中既有城建规划,也有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但无论是哪一种项目,最终都将会涉及到土地归属权问题。
这片区域内大部分地方是无主之地,但也有一些已经开垦出来的田地,一些自耕农或者小地主还在崖城登记有合法的土地手续。穿越集团想征用这些地皮,难免就会与某些利益相关者发生冲突。如果能直接用钱赎买的土地,那自然和平解决最好,反正“琼联发”背后有一大帮抱着银子的股东在,不愁没有资金。怕就怕有些死硬分子软硬不吃,到时候处理起来也会比较麻烦。执委会倒不是狠不下心来搞强拆,只是不想为此而影响到自己的名声,如果崖城方面能够给予一些“方便”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
这件事情的主要商谈对象,当然就是即将走马上任的章通判了。在安顿好两位官员的团队之后,陶东来便让罗升东出面去寻了个由头,将章通判单独请到执委会的会议室商谈。
与陶东来一起会见章通判、罗升东的,还有施耐德与宁崎。双方寒暄几句,便迅速进入了正题。宁崎起身将一副地图挂到了会议室的白板上,章通判一眼便看出这一副崖州地图,不过这副图上的山川、河流、海岸都十分清晰,比起州衙里所用的粗绘地图显然质量要好得多。
“章大人请看,这里是崖城,这里是胜利港。”宁崎一边解说,一边在图上标出了两处地点:“两地相距不过百里,目前崖州的人口超过八成都集中居住在这两个地方,但中间这一段区域,开发的程度却相当差。根据我方的统计,从凤凰镇到南山镇之间,仅有居民二百三十七户,不足千人,而位于两边的崖城和胜利港的总人数则已经超过三万。”
“这片区域就这么荒废着实在太可惜了,所以我们准备对其进行开发。”宁崎用手在两河流域划了一个大圈:“在这里我们将建设起能够容纳一万户居民的新城区和内河港口。”
接着他又在凤凰镇以北划了一个圈:“这片区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用作农业开发再好不过,我们打算在这里兴建几处大型农场,除了栽种农作物之外,还准备发展禽畜养殖。”
“南山镇和天涯镇之间……”宁崎的手迅速移动过去圈定这块区域:“……我们准备用来种植经济作物,也就是甘蔗、香料一类的作物。这类作物的培育时间比较短,种下去之后一两年内就能收到成效了。如果能形成规模开发,那么每年的收益都将是非常可观的数字——当然了,崖州官方所能收到的赋税,也会比现在多上许多倍。”
来之前罗升东已经给老丈人打过种种预防针,章通判也知道海汉人做事素来胆大,但也没想到对方居然谋划如此之大,几句话的工夫,就把这近百里的临海地区全都给圈进去了。而且作派如此自然,似乎这些地方早就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一般。
章通判干咳了一声道:“这位宁先生,你可知道这片区域有多大吗?”
“大不是问题,我们有的是人力可用。目前胜利港每个月输入的劳工数量不会低于两千,现在人口已经基本与崖城持平,年内就会超过崖城至少一倍。有这么多可用的劳动力,章大人无需担心会出现人力缺口。”宁崎立刻作答道。
章通判没想到宁崎答得如此之流畅,看样子完全是胸有成竹,当下赶紧补充道:“本官所说的并非土地面积,而是开发如此之大的地域,所需的花费应该也不是小数目吧?”
“啊,原来章大人是担心我们的资金问题啊!”宁崎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点了点头道:“既然是财政方面的问题,那就有请施先生来解说吧。”
施耐德笑眯眯地应道:“那我就简单给章大人解释一下资金的问题。为了开发这片地区,我们连同大陆的十二家商行一起组建了一家叫做‘琼州联合开发公司’的新商号,所需的建设资金将由十三家股东共同支出,如果要论资金的雄厚程度,整个华南地区恐怕都没有第二家能与我们匹敌。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到位的开发资金有近十五万两白银,如果确定了项目之后,再筹集一到两倍的资金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几十万两银子砸下去,这地方总归会有所变化吧?”
什么叫财大气粗?跟这位据说是海汉财物总监的施先生相比,章通判觉得崖城那些个所谓的富绅简直弱爆了。小商人还在为几百千把两银子的生意绞尽脑汁的时候,大土豪已经将几十万两银子的生意筹划妥当了。当然了,对于海汉人是否真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章通判事前还是做过一些功课去了解的。关于这方面,他的好女婿罗升东倒是给了他不少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海汉人在这一年当中,添置的四百料海船已经接近三十艘,目前还在一边造一边买,看样子根本没打算停下来。而就以现在的水平而论,他们所拥有的大型海船也已经比全岛各个港口集中起来更多了。
海汉人所卖出去的私盐,单单只是罗升东一人所经手的,就已经超过五万斤。而据罗升东所知,海汉运往大明和安南的私盐,还要远远超出他这份额数倍之多。至于最为赚钱的海汉工业品,到底这一年里卖了多少银子,大概只有少数几个管账的人知道,但罗升东很清楚那个数字一定能把不少人吓出尿来。
最厉害的还是那家叫做“海汉银行”的钱庄,现在从大陆来的客商几乎都不带现银,只需几张轻飘飘的银票就能用来结算账目,待回到广州之后,再在当地的“海汉银行”兑换现银。罗升东估计光是这一桩生意,海汉银行需要在广州备下的现银起码就得十几万两。而以海汉人的财力和眼光所挑选的这些合作商家,只怕随便拉一家出来,其家底都不会比海汉人差得太多——这十二家股东里面至少有一半,罗升东都是多多少少打过交道的,对其经济实力也是略知一二。
施耐德刚才就算说能凑一百万两出来,罗升东都不会有丝毫的惊讶。事实上他听到施耐德所报出的数字时,心里反倒是下意识认为施耐德是有所保留,并没有亮出真正的底牌。但这其实已经够吓人了,对于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足万两,地方财政支出还需要靠着上级拨款来补贴的崖州来说,几十万两与一百万两其实都差不多,一样是不可触及的数字而已。
章通判看到自己女婿一脸的平静,便知这个姓施的海汉头目并非吹牛,而是实打实地的确有这么雄厚的实力。几十万两银子砸下去,章通判当下是想像不出会有怎样变化,但至少有一点他可以确定无疑——海汉人应该已经是铁了心要拿下这些地区,谁要是挡了路,谁就是在跟这几十万两银子过不去了。
别人会不会跟这么多银子过不去,章通判不知道,但他清楚自己肯定不会做这种不明智的事情。现在崖城里但凡能和海汉人搭上线的,上到文人秀才,下到贩夫走卒,统统都在想方设法搬到胜利港定居。为什么?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海汉人的钱。
州衙的老马夫以前拿着二十多两的年薪过得安安稳稳,去年听说到胜利港给海汉人养马,每个月能拿到相当于十两银子的酬劳,立刻就辞职跑路了,搞得现在州衙也没马可用了。就连衙门里那些只会挑水砍柴打扫卫生的杂役,居然也东一个西一个辞了工跑到胜利港去了——据说只要是在海汉人手下做事,最低收入都能比崖城这边要高出一倍。
崖城书院的那些穷秀才们,因为没什么谋生手段,以前都是靠着身上的功名,吃国家救济过活。《明史·食货志》中记载,秀才的待遇是“廪膳米人一日一升,鱼肉盐醯之属官给之”,虽然不用干活,但靠着廩膳也可以勉强过活,每个月还有一两银子的生活补贴可以领。但海汉人来了之后,直接就出到十五到二十两一月并且吃住全包的高价,将那些不思进取的穷秀才们全都搜刮到胜利港那边去做事了。
而海汉人的这种经济渗透可不是仅仅只针对普通平民,事实上一开始就是从官方先下手。章通判很清楚为何几个平时貌合神离的同事会在离任之际联名为自己写推荐书,也知道自家女婿在这一年中为何能频频立下战功,同时还赚了不少的外快。海汉人对崖城官场的渗透之彻底,已经到了不容让他说“不”的程度。
詹贵的要求其实也并不算多,就是想在胜利港买一块宅基地盖房,然后将自己最喜欢的一房小妾连同孩子迁到这里来定居,另外就是希望小孩能够入读胜利港小学——他可是亲自去参观过,对于学校的环境和教学方式也非常满意。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小妾的孩子是女儿而不是儿子,不需要学习四书五经去考朝廷的功名,只要念书识字就够了。而且海汉人的学校里也有不少女孩子,詹贵上次去参观的时候甚至还看到两个西洋娃娃也在这里上学——也就是大胡子约翰逊的两个女儿杰西卡和艾米丽。
连那些野蛮的西洋人都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念书,詹贵觉得这已经充分证明了海汉人在教育上的能力,因此他在对任亮提出要求的时候,特别叮嘱了孩子入学的事情。至于一般人非常看重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差别问题,詹贵倒是不怎么上心——里外里不过就是几百流通券的事情,运一船盐去南边就解决了。再说以海汉人的信誉,詹贵也并不担心发生房子盖好之后地皮就被海汉人给收回去之类的事情。
而任亮给詹贵的答复,也已经将这件事解决得很圆满——执委会将特批给詹贵两亩宅基地,其费用稍低于港口商务区的商业用地,女儿可以随时入读胜利港小学。不过因为并非归化民籍贯,所以学杂费用必须全额缴纳,当然这点小钱对于财大气粗的詹贵而言也只是毛毛雨而已。
至于说詹贵将家人迁居到胜利港这种做法到底有没有什么背后的含义,是不是有意借此来表明对海汉的善意,执委会并不打算要把其中究竟弄个一清二楚。随着三亚地区的逐步繁荣,社会中上层人口的迁入也只是时间问题,最终詹贵的这种个例会逐步发展成普遍现象。执委会远景规划中的三亚市区,其实也就是为中上层阶级所准备的生活区域,而未来一段时期内生活在三亚地区的中上层人口,很显然外来人员的比例会非常高。不过到那个时候,对于定居人口的户籍制度应该也会有进一步的改变了。
不管是第一次踏足胜利港还是詹贵这样的老客户,考察团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没设立驻胜利港机构的人急着要弄明白如何办理各种手续,已经在本地生根的则是希望能够尽快开始商谈“琼联发”的具体项目——这么远来了不谈钱?开什么玩笑,大家都这么忙。
最后还是施耐德出面安抚这帮热情高涨的大明商人:“各位在海上飘了这么多天一定很辛苦了,今天先安顿下来,好好休息一下,晚上还有给各位准备的接风晚宴,大家先养好精神再说。至于各位刚才提出的问题都不用着急,我们会安排人员到各位休息的地方一一登门解决。”
这考察团一大帮人前呼后拥,足有七八十人之多,商务区的几家客栈酒店虽然早就得到管委会的通知,尽力腾了一些房间出来,但仍然无法安置下这帮人。于是少部分被认为比较可靠的商家,有幸入驻到一号基地内的棚屋招待所。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天前的全体大会上,上届执委会留下的最后决议之一,便是将一号、二号两处基地分别更名为“胜利堡”和“田独堡”。而今天考察团到来的时候,也正好遇到“胜利堡”的挂牌仪式。当然了,作为观礼嘉宾,考察团这帮富商也少不得要上点喜钱恭贺一下。不过这喜钱也不白掏,每家都得到一个纪念品——镌刻着“胜利堡一周年庆”字样的玻璃镇纸一方,而且这东西绝对是不会上市销售的限量版,这种稀罕物的价值可不是一点点银子能衡量的。
当天下午,被派去崖城接人“闪电号”也顺利回转,魏平的姐夫王同知和罗升东的老丈人章通判同船抵达。这两人虽然与穿越集团打交道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但都还是第一次亲身来到胜利港。虽然事前就已经多次听过罗升东和魏平对胜利港地区的种种描述,但真正来到这里,看到以前的荒山野岭、无人海湾,变成了如今的繁华港口,那种视觉震撼的确是难以言喻。
作为大明官方代表,这两位及其随从人员都受到了最好的接待,在胜利堡内已经为他们专门辟出了一栋二层简易棚屋作为落脚处。而晚上的接风宴席,这二位也会跟其他的考察团拉开一段距离,以示官方威严。当然了,花钱请这两位出面也不是白请的,明天的庆祝仪式上,两位地方官就会公开露面,让本地民众和外来客商都能确认到穿越集团在崖州地区的影响力。
除了表面文章之外,更重要的事情还是在于崖州政局接下来的动向。目前在任的知州任期已满,等着这场病养好,就差不多该挂印卸任了。而继任者在穿越集团的拼命活动之下,基本也已经敲定了罗升东的老丈人章通判,这其中现任知州、王通知、水寨的何参将以及卫所军的张千户都拿了驻崖办的好处,联名给琼州府城那边上了推荐书函。在地方军政高官的联名推荐之下,成事就基本能八九不离十了。毕竟崖州这地方地处偏远,到这地方当官也并非什么好差事——当然那是在海汉人出现之前,今后的情况就需要另当别论了。
这几位在今年都到了退休门坎的地方高官,在卸任之前都从穿越集团这边得到了不少好处,相比在北边当官的那些同行,至少这一年的收成是相当不错的。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满的话,大概他们会认为海汉人出现的时间实在太迟了一些——要是早个十年八年就来了这里,那到现在能捞多少银子?
大把银子花出去了,执委会也想赶在他们离任之前让其尽量发挥一点余热,比如说临春河、三亚河沿岸地区的土地归属,又或是执委会在三亚地区的特别执法权问题。
按照“琼联发”的开发计划,整个琼州岛南部,特别是胜利港与崖城之间这片沿海平原地区,将会成为各种建设项目的实施区域。这其中既有城建规划,也有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但无论是哪一种项目,最终都将会涉及到土地归属权问题。
这片区域内大部分地方是无主之地,但也有一些已经开垦出来的田地,一些自耕农或者小地主还在崖城登记有合法的土地手续。穿越集团想征用这些地皮,难免就会与某些利益相关者发生冲突。如果能直接用钱赎买的土地,那自然和平解决最好,反正“琼联发”背后有一大帮抱着银子的股东在,不愁没有资金。怕就怕有些死硬分子软硬不吃,到时候处理起来也会比较麻烦。执委会倒不是狠不下心来搞强拆,只是不想为此而影响到自己的名声,如果崖城方面能够给予一些“方便”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
这件事情的主要商谈对象,当然就是即将走马上任的章通判了。在安顿好两位官员的团队之后,陶东来便让罗升东出面去寻了个由头,将章通判单独请到执委会的会议室商谈。
与陶东来一起会见章通判、罗升东的,还有施耐德与宁崎。双方寒暄几句,便迅速进入了正题。宁崎起身将一副地图挂到了会议室的白板上,章通判一眼便看出这一副崖州地图,不过这副图上的山川、河流、海岸都十分清晰,比起州衙里所用的粗绘地图显然质量要好得多。
“章大人请看,这里是崖城,这里是胜利港。”宁崎一边解说,一边在图上标出了两处地点:“两地相距不过百里,目前崖州的人口超过八成都集中居住在这两个地方,但中间这一段区域,开发的程度却相当差。根据我方的统计,从凤凰镇到南山镇之间,仅有居民二百三十七户,不足千人,而位于两边的崖城和胜利港的总人数则已经超过三万。”
“这片区域就这么荒废着实在太可惜了,所以我们准备对其进行开发。”宁崎用手在两河流域划了一个大圈:“在这里我们将建设起能够容纳一万户居民的新城区和内河港口。”
接着他又在凤凰镇以北划了一个圈:“这片区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用作农业开发再好不过,我们打算在这里兴建几处大型农场,除了栽种农作物之外,还准备发展禽畜养殖。”
“南山镇和天涯镇之间……”宁崎的手迅速移动过去圈定这块区域:“……我们准备用来种植经济作物,也就是甘蔗、香料一类的作物。这类作物的培育时间比较短,种下去之后一两年内就能收到成效了。如果能形成规模开发,那么每年的收益都将是非常可观的数字——当然了,崖州官方所能收到的赋税,也会比现在多上许多倍。”
来之前罗升东已经给老丈人打过种种预防针,章通判也知道海汉人做事素来胆大,但也没想到对方居然谋划如此之大,几句话的工夫,就把这近百里的临海地区全都给圈进去了。而且作派如此自然,似乎这些地方早就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一般。
章通判干咳了一声道:“这位宁先生,你可知道这片区域有多大吗?”
“大不是问题,我们有的是人力可用。目前胜利港每个月输入的劳工数量不会低于两千,现在人口已经基本与崖城持平,年内就会超过崖城至少一倍。有这么多可用的劳动力,章大人无需担心会出现人力缺口。”宁崎立刻作答道。
章通判没想到宁崎答得如此之流畅,看样子完全是胸有成竹,当下赶紧补充道:“本官所说的并非土地面积,而是开发如此之大的地域,所需的花费应该也不是小数目吧?”
“啊,原来章大人是担心我们的资金问题啊!”宁崎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点了点头道:“既然是财政方面的问题,那就有请施先生来解说吧。”
施耐德笑眯眯地应道:“那我就简单给章大人解释一下资金的问题。为了开发这片地区,我们连同大陆的十二家商行一起组建了一家叫做‘琼州联合开发公司’的新商号,所需的建设资金将由十三家股东共同支出,如果要论资金的雄厚程度,整个华南地区恐怕都没有第二家能与我们匹敌。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到位的开发资金有近十五万两白银,如果确定了项目之后,再筹集一到两倍的资金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几十万两银子砸下去,这地方总归会有所变化吧?”
什么叫财大气粗?跟这位据说是海汉财物总监的施先生相比,章通判觉得崖城那些个所谓的富绅简直弱爆了。小商人还在为几百千把两银子的生意绞尽脑汁的时候,大土豪已经将几十万两银子的生意筹划妥当了。当然了,对于海汉人是否真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章通判事前还是做过一些功课去了解的。关于这方面,他的好女婿罗升东倒是给了他不少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海汉人在这一年当中,添置的四百料海船已经接近三十艘,目前还在一边造一边买,看样子根本没打算停下来。而就以现在的水平而论,他们所拥有的大型海船也已经比全岛各个港口集中起来更多了。
海汉人所卖出去的私盐,单单只是罗升东一人所经手的,就已经超过五万斤。而据罗升东所知,海汉运往大明和安南的私盐,还要远远超出他这份额数倍之多。至于最为赚钱的海汉工业品,到底这一年里卖了多少银子,大概只有少数几个管账的人知道,但罗升东很清楚那个数字一定能把不少人吓出尿来。
最厉害的还是那家叫做“海汉银行”的钱庄,现在从大陆来的客商几乎都不带现银,只需几张轻飘飘的银票就能用来结算账目,待回到广州之后,再在当地的“海汉银行”兑换现银。罗升东估计光是这一桩生意,海汉银行需要在广州备下的现银起码就得十几万两。而以海汉人的财力和眼光所挑选的这些合作商家,只怕随便拉一家出来,其家底都不会比海汉人差得太多——这十二家股东里面至少有一半,罗升东都是多多少少打过交道的,对其经济实力也是略知一二。
施耐德刚才就算说能凑一百万两出来,罗升东都不会有丝毫的惊讶。事实上他听到施耐德所报出的数字时,心里反倒是下意识认为施耐德是有所保留,并没有亮出真正的底牌。但这其实已经够吓人了,对于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足万两,地方财政支出还需要靠着上级拨款来补贴的崖州来说,几十万两与一百万两其实都差不多,一样是不可触及的数字而已。
章通判看到自己女婿一脸的平静,便知这个姓施的海汉头目并非吹牛,而是实打实地的确有这么雄厚的实力。几十万两银子砸下去,章通判当下是想像不出会有怎样变化,但至少有一点他可以确定无疑——海汉人应该已经是铁了心要拿下这些地区,谁要是挡了路,谁就是在跟这几十万两银子过不去了。
别人会不会跟这么多银子过不去,章通判不知道,但他清楚自己肯定不会做这种不明智的事情。现在崖城里但凡能和海汉人搭上线的,上到文人秀才,下到贩夫走卒,统统都在想方设法搬到胜利港定居。为什么?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海汉人的钱。
州衙的老马夫以前拿着二十多两的年薪过得安安稳稳,去年听说到胜利港给海汉人养马,每个月能拿到相当于十两银子的酬劳,立刻就辞职跑路了,搞得现在州衙也没马可用了。就连衙门里那些只会挑水砍柴打扫卫生的杂役,居然也东一个西一个辞了工跑到胜利港去了——据说只要是在海汉人手下做事,最低收入都能比崖城这边要高出一倍。
崖城书院的那些穷秀才们,因为没什么谋生手段,以前都是靠着身上的功名,吃国家救济过活。《明史·食货志》中记载,秀才的待遇是“廪膳米人一日一升,鱼肉盐醯之属官给之”,虽然不用干活,但靠着廩膳也可以勉强过活,每个月还有一两银子的生活补贴可以领。但海汉人来了之后,直接就出到十五到二十两一月并且吃住全包的高价,将那些不思进取的穷秀才们全都搜刮到胜利港那边去做事了。
而海汉人的这种经济渗透可不是仅仅只针对普通平民,事实上一开始就是从官方先下手。章通判很清楚为何几个平时貌合神离的同事会在离任之际联名为自己写推荐书,也知道自家女婿在这一年中为何能频频立下战功,同时还赚了不少的外快。海汉人对崖城官场的渗透之彻底,已经到了不容让他说“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