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再次上位3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省电视台台长最新章节!
会议结束后,贾振坤把副主任陈晓华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陈晓华,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也就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比贾振坤要小五、六岁,来台刚好也就晚了五、六年。陈晓华刚来新闻中心时就在贾振坤手下工作,那时贾振坤已是社会组副组长,陈晓华称呼贾振坤为“贾老师。”在电视台,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习惯,新来的人一般都称老一点的同事叫“老师。”因为一下子还不知道他们担任什么职务,叫“老师”比较保险、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其实有的“老师”来台的时间也不长,有的甚至才一、两年,新来的同志叫老师还真有点不习惯。
陈晓华跟了贾振坤十几年,也算是步贾振坤的后尘一步步被提起来的,可以说与贾振坤的精心栽培分不开。贾振坤担任社会组组长后,陈晓华被提升为副组长;贾振坤担任新闻中心副主任后,陈晓华被提升为组长;贾振坤担任主任三年后,陈晓华又被提升为新闻中心副主任。
“晓华,你坐”。贾振坤发话以后,陈晓华在贾振坤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对贾振坤,陈晓华一直是很尊重的。一方面是贾振坤对自己有培养提携之恩,同时也觉得贾振坤是一个干事的人,从内心就有几份敬意。从恢复高考、大量的正规院校毕业生来以后,瀚江电视台的中坚力量主要就由瀚江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两大部分的毕业生组成。
“晓华主任,我想以后要给你再多加些担子,《瀚江新闻联播》的节目你要多看一些、多审一些。”在瀚江电视台新闻中心,贾振坤负责全面工作,主抓《瀚江新闻联播》;还有两个分管新闻业务的副主任,一个是李旺、主要分管《民生零距离》等几档民生类新闻节目,再就是陈晓华、分管《社会聚焦》和一档访谈类新闻节目《热点访谈》。
自从担任新闻中心主任以后,贾振坤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自己在台里就尽可能每天亲自审看《瀚江新闻联播》要播出的每一条节目。日常工作尽量安排在上午处理,每天从下午四点开始审看节目,还要求相关记者、栏目编辑也要到场。这样一来,给新闻中心的记者编辑和制片人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贾振坤对每一条新闻都是从选题、画面拍摄、画面剪辑、解说词起草以及整个一期节目的编排等各方面提出意见。
比如说如何拍好领导的画面,贾振坤就给记者们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在时政新闻栏目、这可是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话题。
第一个是机位。要以平视为主,仰拍、虽然可以让领导有高大的感觉,但是也容易变胖。现在的领导一般都比较胖,你要是再一仰拍,那不就显得更胖了?俯拍、一般也不要用,不光是容易使被拍摄对象有变矮小的感觉,还有特别是拍一些头发比较少的领导时,头发就会显得更少,秃顶就会更加明显,领导看见了会怎么想呢?
第二是角度。一般肯定是以正面为主。但一个人可能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可能从正面好看,也可能从左侧(或右侧)好看,这就要求记者在现场注意观察了。从哪一个角度拍摄起来好看,你就应该用这个角度的画面啊。当然也不可能完全从正侧面来拍,只能是稍微侧一点;
第三是用光。应采用自然光、柔和光为主,现场光线不够时、光线特别时都要补光。新闻中心以前就出现过这样的“事故”,注意,这里已经叫做“事故”了。当时的事情是这样的,一位省领导在一个条件一般的礼堂出席一个会议,当时的主要光源就是礼堂上方的吊灯,碰巧那天去采访的记者自己又没有带灯光设备、就没有办法补光,只好就这样拍了几个画面。这条新闻播出时、又不能没有这位主要领导的画面,尽管只用了三秒钟,但领导看了以后还是很不高兴。因为只有顶光,领导的眼睛、鼻子以及颈部都会有阴影,就是有人形容的“熊猫脸”,这样一来使整个形象产生不小的影响。后来这位记者被调离新闻中心的时政组,时政组组长和分管副主任也受到严厉的批评。
果然、一段时间以后,《瀚江新闻联播》的质量得以明显提高,他的这种做法也得到了省广电局和省委宣传部领导的肯定。
“好。”陈晓华略微思考了一下、又说:“那其它的几档节目是不是可以把审片的任务往下压一压?”
“可以的,抓重点嘛!不过也不要太快,慢慢地交。总之是节目质量不能受影响,要多关注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要有新的节目冲击、提升节目的影响。”
“请贾台给点明确的指示”。事情来得有些突然,陈晓华一下子还没有想好,他知道贾振坤已经有一些想法。
“过段时间就要放暑假了,农村留守儿童是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出现的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新问题,可以重点地做几期节目,你分管的《社会聚焦》和《热点访谈》可以根据节目的不同形式都做一些节目。”贾振坤提起了这方面的思路。
“是的,与此紧密相关联的还有在城里面打工的农民工的生存问题,这方面我们都接到不少的来电来信。”陈晓华随之想起来相关的选题。
“你主要是把握好选题,最后在节目审片时把关,常规的具体工作都可以交给栏目制片人去做,你要腾出一些时间来开始关心《瀚江新闻联播》的事了。”
“好的,我尽快把工作安排下去。”陈晓华这下心里有了底。
自从有要提升副台长的消息后,贾振坤就在考虑新闻中心以后的工作问题。担任副台长以后,新闻中心的工作可能会兼管一段时间,但毕竟是会越管越少的。有可能哪一天台领导调整工作分工、就不一定要你分管新闻业务了。
“我的想法你应该是清楚的。《瀚江新闻联播》毕竟是全省的重点新闻栏目,全国的观众都能看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省直机关以及各市州的领导都经常在关注。慢慢接手这方面的工作,对你今后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陈晓华怎么会不清楚呢?在瀚江电视台新闻中心,另一位分管新闻业务的副主任李旺是排位第一的副主任,今年已快五十岁了。他的年龄比贾振坤要大、资历比贾振坤都要老,当年贾振坤刚来新闻中心的时候,他已是时政组的副组长了,贾振坤当年还叫过他“老师”呢。李旺当新闻中心副主任比贾振坤还要早,只是后来贾振坤进步比较快,不竟赶上他、后来还超过他了。当时新闻中心老主任要走的时候,提拔谁当主任?李旺和贾振坤就是旗鼓相当、最有力的两个竞争对手。无奈贾振坤实在是太过优秀,任期里所做的几件事很是漂亮、影响也大,在省广电局以及省委宣传部领导那里留下了太好、太深的印象,加上贾振坤私底下又做了一些工作,最后还是贾振坤当上了新闻中心的主任。李旺心里是很清楚的,也只好有些无可奈何,完全就是“既生瑜、何生亮”嘛。因此对于贾振坤,李旺总是有种耿耿于怀的感觉。
“谢谢贾台的信任和鼓励。”陈晓华是从内心感谢贾振坤的关心和栽培。来台以后,陈晓华先是称贾振坤为“老师”,贾振坤当主任以后,就改称“主任”,现在则是叫“贾台”了。
陈晓华走以后,贾振坤半躺在办公椅上陷入沉思。还是应该主动去拜会一些人啊!一些比较关键的领导那里一定还是要去的!表达谢意、沟通情感,还有为今后的工作更好地开展?都有吧。
中午稍微休息了一会,下午一上班,贾振坤就来到了十一楼东南角1101号台长郑为民的办公室。
“哦,是振坤啊,来来来、坐。”一见是贾振坤,郑为民很是热情。
郑为民可以说是瀚江广播电视界的老人了,经历也很丰富,今年已五十五岁。郑为民早年当过兵,转业后在工厂当过干部,后来上了大学、那时叫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先是分配到瀚江省广播电视局新闻科,后来是新闻处负责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瀚江电视台担任副台长、后又回到广电局担任副局长,几年后又到电视台担任台长。
那个时候,省电视台和省广电局的关系很是紧密,省广电局直接管着省电视台。省广电局是正厅级单位,电视台则是副厅级。电视台的人事权、财权,还有很大一部分行政后勤的事务都由局里负责,电视台主要从事业务工作,在进人、用钱等方面很受限制。
当年贾振坤大学毕业来瀚江电视台工作的时候,郑为民已是广电局新闻处的副处长了。有时贾振坤参加局里召集的新闻宣传工作会、通气会之类的会时,经常可以碰见郑为民。那时在贾振坤眼里,郑为民都是局里面的大领导,也没有想到后来会成为自己的直接上司。
“郑台,本来今天一大早就应该来给您汇报的。”台长的办公室很大,约有四十多个平方米吧。贾振坤没有坐在郑为民台长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而是按照郑为民台长的引导坐到了一旁的沙发里,两人相隔也不远,说话也显得更加亲近一些。
“不急、不急,我也正要找你呢,有些事也想和你沟通一下。”郑为民还是一贯的态度,沉稳而又和蔼。
“今天上午在新闻中心、我们又开了一个会,我在会上把几件事情又强调了一下。”
接着贾振坤就把上午在新闻中心开会时他强调的几件事的主要内容说了一下,当然重点是放在要进一步提升几个重点栏目的质量和加强管理这两个方面。
郑为民来电视台当台长时,贾振坤在新闻中心还是副主任,开始一段时间还没有进入他的视线里。后来贾振坤策划、主抓的几次重点新闻报道在台里、局里以及省委宣传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样在郑为民的心里贾振坤才有了一些位置。后来贾振坤提升为新闻中心的主任,台里又是郑为民亲自分管新闻宣传,这样两人打交道的机会就多了起来。只是总的说来贾振坤当时还是比较年轻,性格也比较直率,做人也不是很圆滑,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向领导“多请示、多汇报”,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也不够好。本来对上面来说,新闻中心的成绩也是电视台的成绩、也就是郑为民的成绩,但是很多时候如果让人感觉主要是你贾振坤的功劳而不是台领导组织有方,那就不好了。这样几年下来,对贾振坤、郑为民心里多多少少就有些芥蒂了。
“是的,几个重点栏目的质量一定不能放松。我想呢,新闻中心的工作你还是要继续抓一段时间。不能因为你的工作一调整,节目就受到影响,这样在局里和宣传部那里都说不过去。不过你现在已经是副台长了,台里现在有许多方面的工作问题都比较大,你呢、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又是一个干事的人,因此以后你分管的工作肯定是会有一定的变化的。”
郑为民这样说、也许是他又想起了在贾振坤担任新闻中心主任的第二年初发生了的一件事,当时这件事在瀚江省新闻界甚至瀚江省最高层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当然这对贾振坤今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每一个省来说,每年三月初参加全国的两会、都是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那段时间里,瀚江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各市州的主要领导、以及瀚江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要齐聚北京参加全国这一年一度隆重的两会。同样,这对于省电视台和新闻中心来说也是一年里面最重要的宣传任务。常规的做法都是分管新闻宣传的台长带队、新闻中心主任具体负责,参加人员一般都有二十多人的样子。所采访拍摄的新闻节目都是通过专门的通道传回瀚江台,再编辑后在《瀚江新闻联播》中播出。这样新闻时效性就受到很大影响、快的话上午拍摄的节目可以播出来,下午的节目根本就无法在当天晚上播出,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和同步及时的特点就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
对于中央台来说,其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全国的电视观众及时、全面地了解全国两会的情况和主要精神。而对于一个省台来说宣传报道的重点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及时充分地反映这些领导、这些代表委员在两会上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且他们看了新闻以后要高兴,这才是关键!
贾振坤决定改变以前的报道方式。《瀚江新闻联播》本是就是一档新闻直播节目,现在电视信号卫星传输的条件已经具备,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北京也设一个分演播室,把北京的两会新闻及时同步地插在《瀚江新闻联播》栏目里播出呢?这个大胆的设想得到了台里、省广电局以及省委宣传部领导的一致肯定。电视转播车、卫星直播车开进了北京,小型的电视制作机房也搬到北京。人不是问题、钱也不是问题,关键是效果好,领导满意、代表委员满意!于是瀚江电视台北京两会演播室在瀚江代表团北京两会驻地附近的酒店搭建起来了,临时制作机房也布置好了,电视台报道组的人员一下子又翻了一番,达到了四十多人。后来省财政每年还专门为北京两会报道拨出五十万的专项资金。
其结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在全国两会的十来天时间里、其实从两会代表进京开始,两会直播报道就已经推出了。在每天25分钟的《瀚江新闻联播》直播新闻节目前面先直播北京瀚江演播室的10到15分钟的两会报道节目,把瀚江两会代表团当天的重要活动及时呈现在全省及全国观众面前。省委省政府领导、两会代表团全体成员对这样创新的报道形式给予了高度地评价,后来这种报道方式迅速在全国被其它省市电视台学习借鉴。
会议结束后,贾振坤把副主任陈晓华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陈晓华,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也就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比贾振坤要小五、六岁,来台刚好也就晚了五、六年。陈晓华刚来新闻中心时就在贾振坤手下工作,那时贾振坤已是社会组副组长,陈晓华称呼贾振坤为“贾老师。”在电视台,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习惯,新来的人一般都称老一点的同事叫“老师。”因为一下子还不知道他们担任什么职务,叫“老师”比较保险、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其实有的“老师”来台的时间也不长,有的甚至才一、两年,新来的同志叫老师还真有点不习惯。
陈晓华跟了贾振坤十几年,也算是步贾振坤的后尘一步步被提起来的,可以说与贾振坤的精心栽培分不开。贾振坤担任社会组组长后,陈晓华被提升为副组长;贾振坤担任新闻中心副主任后,陈晓华被提升为组长;贾振坤担任主任三年后,陈晓华又被提升为新闻中心副主任。
“晓华,你坐”。贾振坤发话以后,陈晓华在贾振坤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对贾振坤,陈晓华一直是很尊重的。一方面是贾振坤对自己有培养提携之恩,同时也觉得贾振坤是一个干事的人,从内心就有几份敬意。从恢复高考、大量的正规院校毕业生来以后,瀚江电视台的中坚力量主要就由瀚江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两大部分的毕业生组成。
“晓华主任,我想以后要给你再多加些担子,《瀚江新闻联播》的节目你要多看一些、多审一些。”在瀚江电视台新闻中心,贾振坤负责全面工作,主抓《瀚江新闻联播》;还有两个分管新闻业务的副主任,一个是李旺、主要分管《民生零距离》等几档民生类新闻节目,再就是陈晓华、分管《社会聚焦》和一档访谈类新闻节目《热点访谈》。
自从担任新闻中心主任以后,贾振坤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自己在台里就尽可能每天亲自审看《瀚江新闻联播》要播出的每一条节目。日常工作尽量安排在上午处理,每天从下午四点开始审看节目,还要求相关记者、栏目编辑也要到场。这样一来,给新闻中心的记者编辑和制片人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贾振坤对每一条新闻都是从选题、画面拍摄、画面剪辑、解说词起草以及整个一期节目的编排等各方面提出意见。
比如说如何拍好领导的画面,贾振坤就给记者们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在时政新闻栏目、这可是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话题。
第一个是机位。要以平视为主,仰拍、虽然可以让领导有高大的感觉,但是也容易变胖。现在的领导一般都比较胖,你要是再一仰拍,那不就显得更胖了?俯拍、一般也不要用,不光是容易使被拍摄对象有变矮小的感觉,还有特别是拍一些头发比较少的领导时,头发就会显得更少,秃顶就会更加明显,领导看见了会怎么想呢?
第二是角度。一般肯定是以正面为主。但一个人可能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可能从正面好看,也可能从左侧(或右侧)好看,这就要求记者在现场注意观察了。从哪一个角度拍摄起来好看,你就应该用这个角度的画面啊。当然也不可能完全从正侧面来拍,只能是稍微侧一点;
第三是用光。应采用自然光、柔和光为主,现场光线不够时、光线特别时都要补光。新闻中心以前就出现过这样的“事故”,注意,这里已经叫做“事故”了。当时的事情是这样的,一位省领导在一个条件一般的礼堂出席一个会议,当时的主要光源就是礼堂上方的吊灯,碰巧那天去采访的记者自己又没有带灯光设备、就没有办法补光,只好就这样拍了几个画面。这条新闻播出时、又不能没有这位主要领导的画面,尽管只用了三秒钟,但领导看了以后还是很不高兴。因为只有顶光,领导的眼睛、鼻子以及颈部都会有阴影,就是有人形容的“熊猫脸”,这样一来使整个形象产生不小的影响。后来这位记者被调离新闻中心的时政组,时政组组长和分管副主任也受到严厉的批评。
果然、一段时间以后,《瀚江新闻联播》的质量得以明显提高,他的这种做法也得到了省广电局和省委宣传部领导的肯定。
“好。”陈晓华略微思考了一下、又说:“那其它的几档节目是不是可以把审片的任务往下压一压?”
“可以的,抓重点嘛!不过也不要太快,慢慢地交。总之是节目质量不能受影响,要多关注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要有新的节目冲击、提升节目的影响。”
“请贾台给点明确的指示”。事情来得有些突然,陈晓华一下子还没有想好,他知道贾振坤已经有一些想法。
“过段时间就要放暑假了,农村留守儿童是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出现的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新问题,可以重点地做几期节目,你分管的《社会聚焦》和《热点访谈》可以根据节目的不同形式都做一些节目。”贾振坤提起了这方面的思路。
“是的,与此紧密相关联的还有在城里面打工的农民工的生存问题,这方面我们都接到不少的来电来信。”陈晓华随之想起来相关的选题。
“你主要是把握好选题,最后在节目审片时把关,常规的具体工作都可以交给栏目制片人去做,你要腾出一些时间来开始关心《瀚江新闻联播》的事了。”
“好的,我尽快把工作安排下去。”陈晓华这下心里有了底。
自从有要提升副台长的消息后,贾振坤就在考虑新闻中心以后的工作问题。担任副台长以后,新闻中心的工作可能会兼管一段时间,但毕竟是会越管越少的。有可能哪一天台领导调整工作分工、就不一定要你分管新闻业务了。
“我的想法你应该是清楚的。《瀚江新闻联播》毕竟是全省的重点新闻栏目,全国的观众都能看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省直机关以及各市州的领导都经常在关注。慢慢接手这方面的工作,对你今后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陈晓华怎么会不清楚呢?在瀚江电视台新闻中心,另一位分管新闻业务的副主任李旺是排位第一的副主任,今年已快五十岁了。他的年龄比贾振坤要大、资历比贾振坤都要老,当年贾振坤刚来新闻中心的时候,他已是时政组的副组长了,贾振坤当年还叫过他“老师”呢。李旺当新闻中心副主任比贾振坤还要早,只是后来贾振坤进步比较快,不竟赶上他、后来还超过他了。当时新闻中心老主任要走的时候,提拔谁当主任?李旺和贾振坤就是旗鼓相当、最有力的两个竞争对手。无奈贾振坤实在是太过优秀,任期里所做的几件事很是漂亮、影响也大,在省广电局以及省委宣传部领导那里留下了太好、太深的印象,加上贾振坤私底下又做了一些工作,最后还是贾振坤当上了新闻中心的主任。李旺心里是很清楚的,也只好有些无可奈何,完全就是“既生瑜、何生亮”嘛。因此对于贾振坤,李旺总是有种耿耿于怀的感觉。
“谢谢贾台的信任和鼓励。”陈晓华是从内心感谢贾振坤的关心和栽培。来台以后,陈晓华先是称贾振坤为“老师”,贾振坤当主任以后,就改称“主任”,现在则是叫“贾台”了。
陈晓华走以后,贾振坤半躺在办公椅上陷入沉思。还是应该主动去拜会一些人啊!一些比较关键的领导那里一定还是要去的!表达谢意、沟通情感,还有为今后的工作更好地开展?都有吧。
中午稍微休息了一会,下午一上班,贾振坤就来到了十一楼东南角1101号台长郑为民的办公室。
“哦,是振坤啊,来来来、坐。”一见是贾振坤,郑为民很是热情。
郑为民可以说是瀚江广播电视界的老人了,经历也很丰富,今年已五十五岁。郑为民早年当过兵,转业后在工厂当过干部,后来上了大学、那时叫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先是分配到瀚江省广播电视局新闻科,后来是新闻处负责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瀚江电视台担任副台长、后又回到广电局担任副局长,几年后又到电视台担任台长。
那个时候,省电视台和省广电局的关系很是紧密,省广电局直接管着省电视台。省广电局是正厅级单位,电视台则是副厅级。电视台的人事权、财权,还有很大一部分行政后勤的事务都由局里负责,电视台主要从事业务工作,在进人、用钱等方面很受限制。
当年贾振坤大学毕业来瀚江电视台工作的时候,郑为民已是广电局新闻处的副处长了。有时贾振坤参加局里召集的新闻宣传工作会、通气会之类的会时,经常可以碰见郑为民。那时在贾振坤眼里,郑为民都是局里面的大领导,也没有想到后来会成为自己的直接上司。
“郑台,本来今天一大早就应该来给您汇报的。”台长的办公室很大,约有四十多个平方米吧。贾振坤没有坐在郑为民台长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而是按照郑为民台长的引导坐到了一旁的沙发里,两人相隔也不远,说话也显得更加亲近一些。
“不急、不急,我也正要找你呢,有些事也想和你沟通一下。”郑为民还是一贯的态度,沉稳而又和蔼。
“今天上午在新闻中心、我们又开了一个会,我在会上把几件事情又强调了一下。”
接着贾振坤就把上午在新闻中心开会时他强调的几件事的主要内容说了一下,当然重点是放在要进一步提升几个重点栏目的质量和加强管理这两个方面。
郑为民来电视台当台长时,贾振坤在新闻中心还是副主任,开始一段时间还没有进入他的视线里。后来贾振坤策划、主抓的几次重点新闻报道在台里、局里以及省委宣传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样在郑为民的心里贾振坤才有了一些位置。后来贾振坤提升为新闻中心的主任,台里又是郑为民亲自分管新闻宣传,这样两人打交道的机会就多了起来。只是总的说来贾振坤当时还是比较年轻,性格也比较直率,做人也不是很圆滑,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向领导“多请示、多汇报”,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也不够好。本来对上面来说,新闻中心的成绩也是电视台的成绩、也就是郑为民的成绩,但是很多时候如果让人感觉主要是你贾振坤的功劳而不是台领导组织有方,那就不好了。这样几年下来,对贾振坤、郑为民心里多多少少就有些芥蒂了。
“是的,几个重点栏目的质量一定不能放松。我想呢,新闻中心的工作你还是要继续抓一段时间。不能因为你的工作一调整,节目就受到影响,这样在局里和宣传部那里都说不过去。不过你现在已经是副台长了,台里现在有许多方面的工作问题都比较大,你呢、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又是一个干事的人,因此以后你分管的工作肯定是会有一定的变化的。”
郑为民这样说、也许是他又想起了在贾振坤担任新闻中心主任的第二年初发生了的一件事,当时这件事在瀚江省新闻界甚至瀚江省最高层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当然这对贾振坤今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每一个省来说,每年三月初参加全国的两会、都是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那段时间里,瀚江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各市州的主要领导、以及瀚江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要齐聚北京参加全国这一年一度隆重的两会。同样,这对于省电视台和新闻中心来说也是一年里面最重要的宣传任务。常规的做法都是分管新闻宣传的台长带队、新闻中心主任具体负责,参加人员一般都有二十多人的样子。所采访拍摄的新闻节目都是通过专门的通道传回瀚江台,再编辑后在《瀚江新闻联播》中播出。这样新闻时效性就受到很大影响、快的话上午拍摄的节目可以播出来,下午的节目根本就无法在当天晚上播出,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和同步及时的特点就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
对于中央台来说,其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全国的电视观众及时、全面地了解全国两会的情况和主要精神。而对于一个省台来说宣传报道的重点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及时充分地反映这些领导、这些代表委员在两会上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且他们看了新闻以后要高兴,这才是关键!
贾振坤决定改变以前的报道方式。《瀚江新闻联播》本是就是一档新闻直播节目,现在电视信号卫星传输的条件已经具备,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北京也设一个分演播室,把北京的两会新闻及时同步地插在《瀚江新闻联播》栏目里播出呢?这个大胆的设想得到了台里、省广电局以及省委宣传部领导的一致肯定。电视转播车、卫星直播车开进了北京,小型的电视制作机房也搬到北京。人不是问题、钱也不是问题,关键是效果好,领导满意、代表委员满意!于是瀚江电视台北京两会演播室在瀚江代表团北京两会驻地附近的酒店搭建起来了,临时制作机房也布置好了,电视台报道组的人员一下子又翻了一番,达到了四十多人。后来省财政每年还专门为北京两会报道拨出五十万的专项资金。
其结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在全国两会的十来天时间里、其实从两会代表进京开始,两会直播报道就已经推出了。在每天25分钟的《瀚江新闻联播》直播新闻节目前面先直播北京瀚江演播室的10到15分钟的两会报道节目,把瀚江两会代表团当天的重要活动及时呈现在全省及全国观众面前。省委省政府领导、两会代表团全体成员对这样创新的报道形式给予了高度地评价,后来这种报道方式迅速在全国被其它省市电视台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