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第八十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玩宋最新章节!
这章超好看!
负责接送他的司机相当健谈, 一路上起了不少话题。可惜王雱心不在焉,一个话茬儿都没接上。司机讨了个没趣,只好住了嘴。
到了地方, 王雱拿起手杖独自走了进去。一个恬静的女孩坐在约定的座位上,神色平和从容, 瞧着像是仕女图里走出来的窈窕淑女。当然, 她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贤良淑德的木头美人, 她的气质、她眼底蕴藏着的聪慧与沉静都是同龄人很难媲美的。
没想到相亲对象竟是这样一个女孩子, 王雱眼里掠过一丝欣赏。
王雱平日里每天和图纸、工地打交道, 有时候扎进深山老林、深河大海里好几个月都不会回家, 因此年近而立也没想过谈恋爱的事。
并不是说王雱真那么无欲无求,只是他这样的工作、他这样的情况, 没必要非要为了走全所谓的“人生必经之路”而结婚生子。这样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伴侣不负责。
“你好。”王雱把手杖放到一边,礼貌地向对方问好。他的态度很坦然,并没有刻意隐瞒自己曾经失去一条腿的事实。
王雱从脑海深处调出对方的资料, 他这次的相亲对象姓司马,名琰。姓氏和名字都很特别,工作也很不错, 是省第一医院的医生, 中西医都学得很不错。司马琰和他一样把过去二十几年的人生奉献了一大半在专业上,时间表紧凑到每天只单独抽出几分钟来处理私人事务。
“你好。”司马琰的声音很软和, 和她的人一样给人一种无害的感觉。她等王雱坐下, 居然毫不避讳地问, “你的腿截肢多少年了?”
“十年了。”王雱也不在意,他笑着说,“怎么,想问问我是不是还有幻肢感觉?”
所谓的幻肢感觉是截肢者失去部分肢体之后,会感觉自己的这部分肢体依然存在,百分之五十的截肢者术后都会患有“幻肢痛”。
王雱也有过这种痛苦的经历,不过他是个乐观而理智的人,总能有意识地去克服和抵抗。十年过去,他虽然还是有很多事不能做,但也不会再被幻肢痛苦困扰。
司马琰听王雱直白地把话说出来,脸有些发烫。第一次见面、开口第一句话居然就问别人这种带有冒犯性质的问题,实在太不应该了。
司马琰想道歉,对上王雱温和的眼睛之后却把话咽了回去。
眼前这个男人有着很好很强悍的心理素质。
司马琰下意识地作出评估。
聊开之后,王雱和司马琰都觉得彼此很投缘,可以成为很不错的朋友。
他们都是被家里安排出来相亲的,没有这一趟也有下一趟,回去的路上索性商量好对家里说看对了眼。
王雱回到家,打开家门一看,他母亲在陪弟弟做作业,脸上带着满含慈爱的笑容。弟弟今年九岁,是他伤了腿以后生下的。
在他截肢之前他一直是母亲的骄傲,是母亲向别人炫耀的资本。他出意外之后这份骄傲大概少了些滋味,所以母亲再次怀孕生下第二个儿子。
万幸的是,父母对他有过的所有严苛要求都没有转移到弟弟身上。
王雱关门,把寒风档在门外。弟弟听到动静昂起头来看他,高高兴兴地喊:“哥哥你回来了!”
王雱走过去揉揉弟弟脑袋,说:“回来了。”
母亲开口问:“怎么样?人家看上你了吗?”
王雱好脾气地笑笑,应了句:“应该看上了,约好下次再见。”
“难得人家学历高,工作好,还懂医术,平时也好照顾你。”母亲絮絮叨叨,“你可要抓紧些,早点把人给拿下。难得有个不嫌弃你这腿的,一定要好好把握。”
弟弟悄悄抓王雱的手,用力地握紧。王雱笑容不改,把母亲的话都应了下来,回房间补画图纸去了。
再怎么样,生活还是得过下去。她是他的母亲,哪怕说的话有点儿扎人,他还是得听着。难道他还能反驳说人家不好、人家其实挺嫌弃自己这个残废不成?
别说人家确实好、确实没嫌弃,就是人家真嫌弃了,王雱也不会说一个女孩子的不是。
王雱摊开一张白纸,扫空了所有思绪,一心扑在新型水利建筑的设计上。
又一个周末,王雱和司马琰都被赶出家门,要他们去解决一下人生大事。王雱与司马琰约了见面,无奈地相视苦笑。他们都觉得现在这种生活挺好,忙碌而充实,根本塞不下“结婚生死”这个重大议程。
见都见了,王雱不会没风度地和司马琰干瞪眼。他邀请:“今天皇陵开放,听说那里有苏东坡抄录的《圣散子方》原稿,我觉得你应该有兴趣。”
司马琰一听,果然来了兴致:“那我去开车。”
所谓的《圣散子方》,相传是北宋元丰年间流传出来的药方。
当时有个叫巢元修的人在寒疫爆发时拿出药汤救治了不少病人,苏东坡和他相熟,看到这药汤能救人后立刻追着巢元修问药方。巢元修表示这是祖传药方,不能外传,告诉他也可以,不过他得发誓不再传给别人。
苏东坡发完誓拿到药方,转头却传了出去,还建立了一个叫安善坊的古代“公立医院”。
苏东坡推广《圣散子方》很成功,这个药方很快变得广为人知。可惜知道的人不一定能用对,到了南宋时期京城爆发热疫,一群苏东坡迷弟表示苏东坡大大说这个好用、大力推荐,都积极主动地张罗着给患热疫的人服用这圣散子。
用治疗寒疾的方子治疗热疾会是什么结果?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
这就比如着火了,你想灭火,捧起火油嗤啦一声泼过去。这火能灭吗?肯定是不能的。
不仅不能灭,还愈烧愈烈,噼里啪啦火势燎原。
完球了!
王雱也是偶然看到过,才对《圣散子方》有点印象。哪怕这方子曾经因为被人用错了地方而闹出无数人命,它仍然是一个了不起的好方子。王雱上了司马琰的车,两个人一起前往皇陵。
周末皇陵这边本应该热闹得很,这天看起来却静谧得很,王雱两人离开停车场时竟没有看见几个人影,天阴沉沉的,看起来像要下雨。
司马琰才刚折返把车上的备用伞拿下车,豆大的雨点已经啪啦啪啦地往下掉,重重地敲击着石板砌成的结实路面。
司马琰忙跑到王雱身边打开伞。王雱个儿高,伸手接过司马琰手里的伞,让伞身微微地往司马琰身上倾斜,挡住到处乱溅的雨花儿。
司马琰的目光悄然落到王雱身上。王雱这个人永远很平和,哪怕半边肩膀被雨水打湿了也丝毫不显狼狈。可她有种难言的直觉,她觉得王雱平和的表象下藏着一颗不如表面般温文的心。
他有一双令人挪不开眼的眼睛。
雨势太大,两个人也没来得及看前面是什么地方,急急地走进前方一处屋檐下躲雨。王雱脚刚迈进屋檐,忽然感觉脚下不对,低头看去,他的落脚处竟变成一个诡谲莫辨的漩涡。
那漩涡散发着莹莹绿光,直直地将王雱整个人吸了进去。
弥留在这世界的最后一瞬间,王雱抬眼朝司马琰的方向望去,只见司马琰几乎在同一时间被另一个漩涡吞噬。
风停了。
雨停了。
两个童子从天而降,在地上摸来找去,终于如释重负地在角落里找到两颗圆溜溜的绿珠子。
还好还好,没有真弄丢!
年长些的童子骂年幼的童子:“叫你别跑去和龙太子打架,真要把这俩胎珠弄丢了有你好受的!人家那边正等着生产呢,要是生出傻子你叫人家怎么办?”
两个童子边说着话边化为虚影,消失不见。
天气转晴,碧空上的阴云已被风吹散,露出澄澈如水的碧蓝天穹。
王雱家中,他的母亲正在收拾着刚在因为下雨收了回来的衣服。她愣愣地看着眼前空了不少的衣架子,忽然感到胸口一阵闷疼。
总觉得她好像忘记了什么……她好像忘记了什么很重要很重要的事……
与此同时。
公元1044年,庆历四年春,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婴孩呱呱坠地,发出了来到这个陌生时代后的第一声哭叫。
王安石不理他,牵着他回到家,大马金刀地往书桌前一坐,看向怂兮兮站在一旁的王雱。
他这儿子装乖认怂杠杠的,态度绝对良好,表情绝对可怜,坚决不给人揍他的机会。
最头疼的是,儿子丢了担惊受怕到抹眼泪的是吴氏,回头他要管教儿子时死命护着的也是吴氏!
是以自王雱会说话、有自己的主意之后,王安石想管儿子就得和他们娘俩斗智斗勇。
首当其冲的一点是,绝不能动粗。
这小子滑溜得很,巴掌才抬起来他立刻哇哇大哭直喊疼,哭声响亮惊天动地,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心狠手辣要把三两岁的小儿打死!
在扬州时上峰韩琦听到过他家的动静,还打趣般教他儿子:“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晓不晓得?”
这话出自论语,说的是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参,曾参很不受他爹待见,有次他爹因为一件小事抄起家伙打曾参,差点把曾参打得半死。孔子知道之后,在曾参伤愈上门时叫人把门关了不让进,对其他弟子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于父,委身以待暴怒,陷父于不义,不孝莫大焉。”
这话的意思是,你爹要小小地揍你一顿你就受着,让他出出气;你爹要是暴跳如雷想打死你,你得跑啊!要不然你爹一怒之下打死你,岂不是要背上杀子的恶名?你这是要陷父于不义,大不孝!
他儿子别的不爱学,这种东西他最爱学了,知晓这话后每回都活学活用,拔腿就跑,边跑边嚷嚷“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那会儿他和同僚们都在府衙旁边住着呢,每次他人没打着,第二天还被所有人笑:“介甫昨天又对儿子动大杖了?”
这小子不要脸,他还要脸!
王安石采取“不言不语我就这么静静盯着你”的措施。
等把王雱盯得再一次可怜巴巴地认错,王安石才从一旁抽出本论语摆到王雱面前:“既然知道错了,那就把学而篇抄五遍。慢慢抄,不用急,什么时候抄完了,什么时候再出门。”他看向吴氏,“这次你也别帮着他,你要出去买东西就把门锁了,他机灵得很,一个人在家没问题。”
王雱还想争取一下:“我才三岁!”
王安石说:“上回你还说自己四舍五入就是四岁了。”
王雱委屈:“那也是只有四岁。”
王安石睨他:“别人家四岁的小孩可不会留书出走。”真是能耐了,还能混进国子学去。
王雱觉得这日子不能过了,眼巴巴地看向吴氏。
吴氏今天一醒来发现儿子丢了,心里别提多焦急。王安石回来后还和她说了一通道理,说年底了,到处人都多,流窜的拍花子也多,人家就等着拐几个孩子卖掉过个好年;哪怕没遇上拍花子,光是外面人来车往就够危险了,这么小一小孩,牛蹄子一脚能把他踩扁。
儿子这胆子确实太大了,事关安危必须好好管管!
于是吴氏狠狠心不理会王雱的求援目光,转身准备饭食去。
王雱求援无果,只能翻开王安石扔到桌上那本论语,努力装傻:“好多字我不会写。”
“照着它抄。”
“好多字我不认得!”
“不懂就问。”
“学而篇是从哪里到哪里啊?”
“自己看,抄少了补上,抄多了你自找的。”
王雱:“……”
妥妥的王·冷酷无情大魔王·安石上线。
王雱没办法,只能坐到自己的小马扎上,认命地拿起自己专用的小短笔一字一字地抄起来。
到吃饭时,王雱才写完一页纸,字丑得他浑身不舒坦,恨不得扔掉重来。可一想到得抄五遍,王雱觉得自己指头已经开始发酸了,只能默默把它搁到一边,眼不见为干净。
吴氏招呼垂头丧气的王雱:“雱儿,先吃晚饭。”
王雱放下笔,勺了一瓢水洗了手,又把那瓢水递到王安石面前让他也洗。洗完了,他又迈着小短腿去另勺一瓢干净的,殷勤地让吴氏洗手。
水嘛,外头的井里随便打,不值钱。
王安石:“……”
个臭小子,哪学来那么多讲究?!
这会儿百姓家一般只吃两顿,早起一顿,下午三四点吃一顿。吃过晚饭,天还亮着,王雱又坐回桌上抄书,遇到认不出来的字就问坐一旁看书的王安石。
吴氏坐在窗下,借着微微西斜的日光做绣品,时不时抬头看一看并排坐在那的父子俩。见他们时而各自安静地看书写字,时而你问我答地说说话,吴氏觉得这样的日子实在再好不过。
接下来几天,王雱老老实实抄书,爪子都快废了,才把学而篇抄了五遍。
学而篇差不多五百字,五遍就是两千五,两千五百个毛笔字啊!
更要紧的是,这破书没标点,看着怪累人的,王雱又不想让字全挤成一坨分不清怎么念,所以连蒙带猜地分了句、分了段。
这着实难为王雱了,要知道他可是实打实的理科生,要他画画设计图、搞搞测绘那容易,要他分析背诵文言文可就太强人所难了啊!
王雱自己把抄写内容检查了一遍,叠得整整齐齐等王安石回来。
结果王安石回来时带着点忧愁。
王雱察言观色,觉得这节骨眼上开门见山要求他爹让自己免罪释放不太好,赶紧先把自己的罚抄内容摆一边,上前殷勤地给王安石捏肩:“爹,怎么啦?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有人欺负你你带上我,我帮你揍他们!”
王安石正享受着儿子的殷勤,听了这话被逗乐了。他斜睨了迈着小短腿帮他左边捶捶右边捶捶的儿子,说道:“就你这小胳膊小腿的,能揍谁啊?”
“就这样才能揍,”王雱一脸理直气壮,说得要多威风有多威风,“我揍了他们还不敢还手呢!”
王安石直笑:“你说得还挺有道理。你要是跳起来揍人家一拳,人家真不好意思回揍你。”
见王安石还有心思开玩笑,王雱觉得不是什么大事,也放下心来。他再问:“既然没有人欺负爹,那是怎么了?”
“不是什么大事。”王安石揉揉王雱脑袋,没瞒着他,“上头想让我考馆职,考上了可以留在京城做官。可这事,我得好好想想。”
所谓的考馆职,就是通过朝廷安排的考试考进史馆、昭文馆、集贤院这几个地方,别看这些地方听起来像闲职,在这时代想要入主中枢,馆阁是必经之路。
考了馆职,等于拿到了将来入中枢的通行证。
王安石觉得还太早了。他才二十六岁,身体康健,能走能扛事。这个年纪要王安石进京城入馆阁,享受安逸的工作待遇,王安石不愿意。比起现在入馆阁当个边缘人物,他更想外放去管个一县之地,趁着还能上山淌河多去看看民生民情。
吴氏也在旁边听着,见王安石面带犹豫,劝道:“官人是不愿留京吗?”
“唐时有人都说‘长安居,大不易’,如今长居汴京也一样。你看我们这次留京一段时日,花销比在扬州可大得多。”王安石看向给自己捏肩捶背的儿子,“便是雱儿想去多洗几次澡,我都出不起钱。”
吴氏管着家里花销,对汴京物价再清楚不过:“是这个理。”
王安石道:“再有便是我还年轻,想到外面去历练历练。入了馆职,我怕是要当好几年闲差。”
今上年迈,王安石有许多主张都不能施展。别人都想谋个好差使,王安石的目标却很明确:他想去地方当一把手,积攒点执政一方的经验。
以他的出身和资历,当个知县正适合。
吴氏道:“官人既然有了主意,拒了便是。”
王安石叹息:“只是怕苦了你和雱儿。”
两人正说着话,外头忽地有人敲门。王安石起身去开门,只见来的是曾巩。王安石把人请进屋里,邀曾巩坐下说话。
曾巩是为了馆职试来的,他从恩师欧阳公那儿听说这批举荐馆阁试的名单里有王安石,当下便转道来找王安石。曾巩颇为高兴:“以介甫之能,入馆阁肯定不在话下,往后我不愁找不着人了。”
王安石只能把方才对吴氏说的话再与曾巩说了一遍。
曾巩听了,慨叹道:“我不如介甫。”他屡试不第,蹉跎到如今,若是一朝及第怕是会喜不自胜。王安石这种名利在前仍不动如山、想再外放多锻炼锻炼的好心态,着实让曾巩钦佩不已。
这章超好看!
负责接送他的司机相当健谈, 一路上起了不少话题。可惜王雱心不在焉,一个话茬儿都没接上。司机讨了个没趣,只好住了嘴。
到了地方, 王雱拿起手杖独自走了进去。一个恬静的女孩坐在约定的座位上,神色平和从容, 瞧着像是仕女图里走出来的窈窕淑女。当然, 她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贤良淑德的木头美人, 她的气质、她眼底蕴藏着的聪慧与沉静都是同龄人很难媲美的。
没想到相亲对象竟是这样一个女孩子, 王雱眼里掠过一丝欣赏。
王雱平日里每天和图纸、工地打交道, 有时候扎进深山老林、深河大海里好几个月都不会回家, 因此年近而立也没想过谈恋爱的事。
并不是说王雱真那么无欲无求,只是他这样的工作、他这样的情况, 没必要非要为了走全所谓的“人生必经之路”而结婚生子。这样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伴侣不负责。
“你好。”王雱把手杖放到一边,礼貌地向对方问好。他的态度很坦然,并没有刻意隐瞒自己曾经失去一条腿的事实。
王雱从脑海深处调出对方的资料, 他这次的相亲对象姓司马,名琰。姓氏和名字都很特别,工作也很不错, 是省第一医院的医生, 中西医都学得很不错。司马琰和他一样把过去二十几年的人生奉献了一大半在专业上,时间表紧凑到每天只单独抽出几分钟来处理私人事务。
“你好。”司马琰的声音很软和, 和她的人一样给人一种无害的感觉。她等王雱坐下, 居然毫不避讳地问, “你的腿截肢多少年了?”
“十年了。”王雱也不在意,他笑着说,“怎么,想问问我是不是还有幻肢感觉?”
所谓的幻肢感觉是截肢者失去部分肢体之后,会感觉自己的这部分肢体依然存在,百分之五十的截肢者术后都会患有“幻肢痛”。
王雱也有过这种痛苦的经历,不过他是个乐观而理智的人,总能有意识地去克服和抵抗。十年过去,他虽然还是有很多事不能做,但也不会再被幻肢痛苦困扰。
司马琰听王雱直白地把话说出来,脸有些发烫。第一次见面、开口第一句话居然就问别人这种带有冒犯性质的问题,实在太不应该了。
司马琰想道歉,对上王雱温和的眼睛之后却把话咽了回去。
眼前这个男人有着很好很强悍的心理素质。
司马琰下意识地作出评估。
聊开之后,王雱和司马琰都觉得彼此很投缘,可以成为很不错的朋友。
他们都是被家里安排出来相亲的,没有这一趟也有下一趟,回去的路上索性商量好对家里说看对了眼。
王雱回到家,打开家门一看,他母亲在陪弟弟做作业,脸上带着满含慈爱的笑容。弟弟今年九岁,是他伤了腿以后生下的。
在他截肢之前他一直是母亲的骄傲,是母亲向别人炫耀的资本。他出意外之后这份骄傲大概少了些滋味,所以母亲再次怀孕生下第二个儿子。
万幸的是,父母对他有过的所有严苛要求都没有转移到弟弟身上。
王雱关门,把寒风档在门外。弟弟听到动静昂起头来看他,高高兴兴地喊:“哥哥你回来了!”
王雱走过去揉揉弟弟脑袋,说:“回来了。”
母亲开口问:“怎么样?人家看上你了吗?”
王雱好脾气地笑笑,应了句:“应该看上了,约好下次再见。”
“难得人家学历高,工作好,还懂医术,平时也好照顾你。”母亲絮絮叨叨,“你可要抓紧些,早点把人给拿下。难得有个不嫌弃你这腿的,一定要好好把握。”
弟弟悄悄抓王雱的手,用力地握紧。王雱笑容不改,把母亲的话都应了下来,回房间补画图纸去了。
再怎么样,生活还是得过下去。她是他的母亲,哪怕说的话有点儿扎人,他还是得听着。难道他还能反驳说人家不好、人家其实挺嫌弃自己这个残废不成?
别说人家确实好、确实没嫌弃,就是人家真嫌弃了,王雱也不会说一个女孩子的不是。
王雱摊开一张白纸,扫空了所有思绪,一心扑在新型水利建筑的设计上。
又一个周末,王雱和司马琰都被赶出家门,要他们去解决一下人生大事。王雱与司马琰约了见面,无奈地相视苦笑。他们都觉得现在这种生活挺好,忙碌而充实,根本塞不下“结婚生死”这个重大议程。
见都见了,王雱不会没风度地和司马琰干瞪眼。他邀请:“今天皇陵开放,听说那里有苏东坡抄录的《圣散子方》原稿,我觉得你应该有兴趣。”
司马琰一听,果然来了兴致:“那我去开车。”
所谓的《圣散子方》,相传是北宋元丰年间流传出来的药方。
当时有个叫巢元修的人在寒疫爆发时拿出药汤救治了不少病人,苏东坡和他相熟,看到这药汤能救人后立刻追着巢元修问药方。巢元修表示这是祖传药方,不能外传,告诉他也可以,不过他得发誓不再传给别人。
苏东坡发完誓拿到药方,转头却传了出去,还建立了一个叫安善坊的古代“公立医院”。
苏东坡推广《圣散子方》很成功,这个药方很快变得广为人知。可惜知道的人不一定能用对,到了南宋时期京城爆发热疫,一群苏东坡迷弟表示苏东坡大大说这个好用、大力推荐,都积极主动地张罗着给患热疫的人服用这圣散子。
用治疗寒疾的方子治疗热疾会是什么结果?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
这就比如着火了,你想灭火,捧起火油嗤啦一声泼过去。这火能灭吗?肯定是不能的。
不仅不能灭,还愈烧愈烈,噼里啪啦火势燎原。
完球了!
王雱也是偶然看到过,才对《圣散子方》有点印象。哪怕这方子曾经因为被人用错了地方而闹出无数人命,它仍然是一个了不起的好方子。王雱上了司马琰的车,两个人一起前往皇陵。
周末皇陵这边本应该热闹得很,这天看起来却静谧得很,王雱两人离开停车场时竟没有看见几个人影,天阴沉沉的,看起来像要下雨。
司马琰才刚折返把车上的备用伞拿下车,豆大的雨点已经啪啦啪啦地往下掉,重重地敲击着石板砌成的结实路面。
司马琰忙跑到王雱身边打开伞。王雱个儿高,伸手接过司马琰手里的伞,让伞身微微地往司马琰身上倾斜,挡住到处乱溅的雨花儿。
司马琰的目光悄然落到王雱身上。王雱这个人永远很平和,哪怕半边肩膀被雨水打湿了也丝毫不显狼狈。可她有种难言的直觉,她觉得王雱平和的表象下藏着一颗不如表面般温文的心。
他有一双令人挪不开眼的眼睛。
雨势太大,两个人也没来得及看前面是什么地方,急急地走进前方一处屋檐下躲雨。王雱脚刚迈进屋檐,忽然感觉脚下不对,低头看去,他的落脚处竟变成一个诡谲莫辨的漩涡。
那漩涡散发着莹莹绿光,直直地将王雱整个人吸了进去。
弥留在这世界的最后一瞬间,王雱抬眼朝司马琰的方向望去,只见司马琰几乎在同一时间被另一个漩涡吞噬。
风停了。
雨停了。
两个童子从天而降,在地上摸来找去,终于如释重负地在角落里找到两颗圆溜溜的绿珠子。
还好还好,没有真弄丢!
年长些的童子骂年幼的童子:“叫你别跑去和龙太子打架,真要把这俩胎珠弄丢了有你好受的!人家那边正等着生产呢,要是生出傻子你叫人家怎么办?”
两个童子边说着话边化为虚影,消失不见。
天气转晴,碧空上的阴云已被风吹散,露出澄澈如水的碧蓝天穹。
王雱家中,他的母亲正在收拾着刚在因为下雨收了回来的衣服。她愣愣地看着眼前空了不少的衣架子,忽然感到胸口一阵闷疼。
总觉得她好像忘记了什么……她好像忘记了什么很重要很重要的事……
与此同时。
公元1044年,庆历四年春,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婴孩呱呱坠地,发出了来到这个陌生时代后的第一声哭叫。
王安石不理他,牵着他回到家,大马金刀地往书桌前一坐,看向怂兮兮站在一旁的王雱。
他这儿子装乖认怂杠杠的,态度绝对良好,表情绝对可怜,坚决不给人揍他的机会。
最头疼的是,儿子丢了担惊受怕到抹眼泪的是吴氏,回头他要管教儿子时死命护着的也是吴氏!
是以自王雱会说话、有自己的主意之后,王安石想管儿子就得和他们娘俩斗智斗勇。
首当其冲的一点是,绝不能动粗。
这小子滑溜得很,巴掌才抬起来他立刻哇哇大哭直喊疼,哭声响亮惊天动地,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心狠手辣要把三两岁的小儿打死!
在扬州时上峰韩琦听到过他家的动静,还打趣般教他儿子:“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晓不晓得?”
这话出自论语,说的是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参,曾参很不受他爹待见,有次他爹因为一件小事抄起家伙打曾参,差点把曾参打得半死。孔子知道之后,在曾参伤愈上门时叫人把门关了不让进,对其他弟子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于父,委身以待暴怒,陷父于不义,不孝莫大焉。”
这话的意思是,你爹要小小地揍你一顿你就受着,让他出出气;你爹要是暴跳如雷想打死你,你得跑啊!要不然你爹一怒之下打死你,岂不是要背上杀子的恶名?你这是要陷父于不义,大不孝!
他儿子别的不爱学,这种东西他最爱学了,知晓这话后每回都活学活用,拔腿就跑,边跑边嚷嚷“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那会儿他和同僚们都在府衙旁边住着呢,每次他人没打着,第二天还被所有人笑:“介甫昨天又对儿子动大杖了?”
这小子不要脸,他还要脸!
王安石采取“不言不语我就这么静静盯着你”的措施。
等把王雱盯得再一次可怜巴巴地认错,王安石才从一旁抽出本论语摆到王雱面前:“既然知道错了,那就把学而篇抄五遍。慢慢抄,不用急,什么时候抄完了,什么时候再出门。”他看向吴氏,“这次你也别帮着他,你要出去买东西就把门锁了,他机灵得很,一个人在家没问题。”
王雱还想争取一下:“我才三岁!”
王安石说:“上回你还说自己四舍五入就是四岁了。”
王雱委屈:“那也是只有四岁。”
王安石睨他:“别人家四岁的小孩可不会留书出走。”真是能耐了,还能混进国子学去。
王雱觉得这日子不能过了,眼巴巴地看向吴氏。
吴氏今天一醒来发现儿子丢了,心里别提多焦急。王安石回来后还和她说了一通道理,说年底了,到处人都多,流窜的拍花子也多,人家就等着拐几个孩子卖掉过个好年;哪怕没遇上拍花子,光是外面人来车往就够危险了,这么小一小孩,牛蹄子一脚能把他踩扁。
儿子这胆子确实太大了,事关安危必须好好管管!
于是吴氏狠狠心不理会王雱的求援目光,转身准备饭食去。
王雱求援无果,只能翻开王安石扔到桌上那本论语,努力装傻:“好多字我不会写。”
“照着它抄。”
“好多字我不认得!”
“不懂就问。”
“学而篇是从哪里到哪里啊?”
“自己看,抄少了补上,抄多了你自找的。”
王雱:“……”
妥妥的王·冷酷无情大魔王·安石上线。
王雱没办法,只能坐到自己的小马扎上,认命地拿起自己专用的小短笔一字一字地抄起来。
到吃饭时,王雱才写完一页纸,字丑得他浑身不舒坦,恨不得扔掉重来。可一想到得抄五遍,王雱觉得自己指头已经开始发酸了,只能默默把它搁到一边,眼不见为干净。
吴氏招呼垂头丧气的王雱:“雱儿,先吃晚饭。”
王雱放下笔,勺了一瓢水洗了手,又把那瓢水递到王安石面前让他也洗。洗完了,他又迈着小短腿去另勺一瓢干净的,殷勤地让吴氏洗手。
水嘛,外头的井里随便打,不值钱。
王安石:“……”
个臭小子,哪学来那么多讲究?!
这会儿百姓家一般只吃两顿,早起一顿,下午三四点吃一顿。吃过晚饭,天还亮着,王雱又坐回桌上抄书,遇到认不出来的字就问坐一旁看书的王安石。
吴氏坐在窗下,借着微微西斜的日光做绣品,时不时抬头看一看并排坐在那的父子俩。见他们时而各自安静地看书写字,时而你问我答地说说话,吴氏觉得这样的日子实在再好不过。
接下来几天,王雱老老实实抄书,爪子都快废了,才把学而篇抄了五遍。
学而篇差不多五百字,五遍就是两千五,两千五百个毛笔字啊!
更要紧的是,这破书没标点,看着怪累人的,王雱又不想让字全挤成一坨分不清怎么念,所以连蒙带猜地分了句、分了段。
这着实难为王雱了,要知道他可是实打实的理科生,要他画画设计图、搞搞测绘那容易,要他分析背诵文言文可就太强人所难了啊!
王雱自己把抄写内容检查了一遍,叠得整整齐齐等王安石回来。
结果王安石回来时带着点忧愁。
王雱察言观色,觉得这节骨眼上开门见山要求他爹让自己免罪释放不太好,赶紧先把自己的罚抄内容摆一边,上前殷勤地给王安石捏肩:“爹,怎么啦?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有人欺负你你带上我,我帮你揍他们!”
王安石正享受着儿子的殷勤,听了这话被逗乐了。他斜睨了迈着小短腿帮他左边捶捶右边捶捶的儿子,说道:“就你这小胳膊小腿的,能揍谁啊?”
“就这样才能揍,”王雱一脸理直气壮,说得要多威风有多威风,“我揍了他们还不敢还手呢!”
王安石直笑:“你说得还挺有道理。你要是跳起来揍人家一拳,人家真不好意思回揍你。”
见王安石还有心思开玩笑,王雱觉得不是什么大事,也放下心来。他再问:“既然没有人欺负爹,那是怎么了?”
“不是什么大事。”王安石揉揉王雱脑袋,没瞒着他,“上头想让我考馆职,考上了可以留在京城做官。可这事,我得好好想想。”
所谓的考馆职,就是通过朝廷安排的考试考进史馆、昭文馆、集贤院这几个地方,别看这些地方听起来像闲职,在这时代想要入主中枢,馆阁是必经之路。
考了馆职,等于拿到了将来入中枢的通行证。
王安石觉得还太早了。他才二十六岁,身体康健,能走能扛事。这个年纪要王安石进京城入馆阁,享受安逸的工作待遇,王安石不愿意。比起现在入馆阁当个边缘人物,他更想外放去管个一县之地,趁着还能上山淌河多去看看民生民情。
吴氏也在旁边听着,见王安石面带犹豫,劝道:“官人是不愿留京吗?”
“唐时有人都说‘长安居,大不易’,如今长居汴京也一样。你看我们这次留京一段时日,花销比在扬州可大得多。”王安石看向给自己捏肩捶背的儿子,“便是雱儿想去多洗几次澡,我都出不起钱。”
吴氏管着家里花销,对汴京物价再清楚不过:“是这个理。”
王安石道:“再有便是我还年轻,想到外面去历练历练。入了馆职,我怕是要当好几年闲差。”
今上年迈,王安石有许多主张都不能施展。别人都想谋个好差使,王安石的目标却很明确:他想去地方当一把手,积攒点执政一方的经验。
以他的出身和资历,当个知县正适合。
吴氏道:“官人既然有了主意,拒了便是。”
王安石叹息:“只是怕苦了你和雱儿。”
两人正说着话,外头忽地有人敲门。王安石起身去开门,只见来的是曾巩。王安石把人请进屋里,邀曾巩坐下说话。
曾巩是为了馆职试来的,他从恩师欧阳公那儿听说这批举荐馆阁试的名单里有王安石,当下便转道来找王安石。曾巩颇为高兴:“以介甫之能,入馆阁肯定不在话下,往后我不愁找不着人了。”
王安石只能把方才对吴氏说的话再与曾巩说了一遍。
曾巩听了,慨叹道:“我不如介甫。”他屡试不第,蹉跎到如今,若是一朝及第怕是会喜不自胜。王安石这种名利在前仍不动如山、想再外放多锻炼锻炼的好心态,着实让曾巩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