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老师继续没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从1983开始最新章节!
1979年,4月。
东北春暖花开。
小旭在第十五中学念书,寒假过后继续上学,今年中考。
原本上,她想进芭蕾舞团没进去,便进了话剧团当报幕员,混到83年应征林黛玉。现在呢,可不想演林黛玉了。
她要当文豪!
她要当大亨!
她要去见张俪!
这日午后,父母不在家。
小阳挨件试母亲的衣服,在镜子前扭来扭去,小旭盘腿坐床上看报纸,新一期《中国青年报》。
6千多字的小说,登了一整版。
【青年习作】
《喜欢你》
作者:陈小旭
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感情故事。除了青春期那点朦胧骚动,最鲜明的有两点。
一是女孩子主动追求男生。
二是男生奔赴前线,女孩子也毅然成了一名军医,同赴战场。
在最后,有这么一段话:
“你不用劝我了,我做出这个决定不仅仅是因为你。”
“我不太明白。”
“我喜欢你,我热爱这个国家。我在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同时,还能喜欢你;或者说我在喜欢你的同时,还能做我喜欢做的事。
对我来说,这是非常美好的东西……”
普普通通的一段话,放在谈情说爱羞于出口的1979年,就是胆大妄为。
像《追捕》里,真由美骑马而来,杜丘问:“你为什么要救我?”
真由美说:“我喜欢你!”
哇,这句台词不知震撼了多少男男女女。
保守势力顽固,改革开放却是不能回头的,这篇文章还是刊登了。
小旭读着自己的文章啧啧摇头,yishi形态的东西太多了,等到80年代就好了,那真是文学的黄金年代。
“姐!”
她正看着,小阳忽然凑过来:“爸妈什么时候回来啊?”
“你饿了?”
“嗯!”
“我带你吃好吃的去。”
小旭心里高兴,难得姊妹情深一回,穿衣服穿鞋,又翻出户口本和几张粮票,拉着懵逼的妹妹出门。
外头空气干燥的很,穿蓝色制服的随处可见,偶尔听到自行车的响铃声。
先上公交车,小旭交了一毛钱,忽然想起许老师带自己坐公交的情形,不免又是一黯。
下车便是一家国营馆子,穿白大褂的服务员矜持而骄傲,她给了饭票:“二斤馄饨!”
“姐,吃得了么?”小阳扯扯衣角。
“二两馄饨你吃不了嘛?”
小旭自顾自坐下,小阳掰指头算,嗯嗯嗯???
这年头的面食,是按皮儿算份量,一斤馄饨指的是一斤馄饨皮儿的量。
很快,两大碗端上来。
她搓搓手,哎呀,自打年纪越来越大,饭量就越来越小,过60大寿那天才吃了两只大龙虾。
于是抄起筷子,气吞山河!
旁人见怪不怪,这年头的人都能吃,尤其半大孩子。
小阳也很努力,吃了半斤,毛干鸟净。小旭差这几两就没饱,又买了点炉果当饭后甜点。
“姐,我们会不会被打死啊?”
“炉果好吃嘛?”
“好吃!”
小阳嘬着炉果,自己忽然想开了:“打死也值!”
二人走路消消食,慢悠悠到了邮电局,排队进去到柜台,摸出一张稿费单和户口本:“同志你好,我取稿费。”
“稿费?”
业务员扫几眼,小姑娘一只,扎俩小辫,旁边跟个更小的。
“对,是我写的,您看!”
小旭又取出报纸,笑道:“我是第十五中学的,听到自卫反击战的消息,就写了这篇文章,我也没想到能刊登呢。”
哟嚯!
业务员不再怀疑,周围人听到也凑了过来。
“哎哟,太厉害了了!”
“这才多大啊,十几岁吧?”
“这就是报纸上说的那个,那个……神童!”
“对对,神童!小姑娘,你会不会也到北京跟总理下棋啊?”
话说改革开放伊始,由于之前憋了太久,显得什么都焦虑、急切。比如在1978年,国家成立了中科大少年班。
当时有三个神童代表:宁铂、谢彦波和干政。
万人瞩目,名噪一时,结果一个遁入空门,一个销声匿迹,一个精神病。
小旭呵呵应付着,领了稿费闪人。
小阳不知是做贼,还是怕贼惦记着,一路鬼鬼祟祟,进家门才哇啦哇啦乱叫。
“姐,你太厉害了!”
“那是多少钱啊,快拿出来数数!”
“啊啊啊,真是你写的嘛?”
她姐把信封一甩,小阳屁颠屁颠把门锁上,哗啦一倒:“1,2,3……48块钱!天啊!”
(此处参考马卫都81年的《今夜月儿圆》,拿了65块钱稿费)
小旭淡定,甚至鄙视了一下许老师:辣鸡!有这个又能成名又能赚钱的路子你不走,竟然带着我卖布包?
HE……TUI!
“砰砰砰!”
“砰砰砰!”
“干什么呢大白天插门?”
小阳手忙脚乱的把钱收好,小旭开门,正是父母亲。
“你俩是不是又淘气呢?饿了吧,我这就做饭。”
陈母解开围巾,就要进厨房,然后听大女儿来一声:“我们吃完了,下馆子吃的。”
“啥?”
还没等陈父打开抽屉查饭票,大女儿又道:“爸妈,跟你们说件事。”
陈总气势一开,把钱一张张排在桌上。
“我给《中国青年报》投了篇稿子,这是稿费。”
“……”
“……”
一个小时后,父母勉强接受了女儿忽然变作家这件事,陈父结结巴巴:“那你,你以后……”
“上学呀,继续写文章,弄不好给我特招进大学呢。”
小旭把钱推过去:“这钱你们拿着,算补贴家用了。”
见父母还要讲,小手往下一压:“一切我心里有数。”
…………
半个月后。
小旭放学回家,刚拐进胡同就见门口挤了一堆人,有眼尖的发现,猛喊:“回来了回来了!”
“哟,小作家!”
“什么小作家,是大作家!”
“妈呀,我看着这孩子长大的,谁想还能当作家,上哪儿说理去?”
“滚犊子,孩子出息大家光荣,你眼红个粑粑!”
“姐~~~~~”
小阳拉着长音蹦出来,满面红光,无比骄傲:“那都是你的信,用车拉呢!”
“尽胡说。”
“真用车拉的,好几麻袋呢!”
妹妹夸张比划着,小旭艰难挤进院子,里面人更多。七大姑八大姨像看宝贝似的盯着中间的几个麻袋,却谁也不敢上手,场面一度滑稽。
“妈?”
“小旭,哎哟,哎……”
母亲也是激动万分,讲不出话来,还是小旭客客气气的把人请走。众人一边议论一边稀奇,这孩子一向个性,怎么突然八面玲珑的?
剩下仨人,费力的把麻袋拽进屋。
她叉腰皱眉,低估了,低估了!《中国青年报》全国发行量几百万份,这篇文章带来的影响力远超预料。
等陈父下班更乐,一家人吃完饭就拆信玩。
小旭看了几封,有写读后感的,有请教人生问题的,有交朋友的,也有强烈批评的……
总体上,大家对女孩子主动追男生表示惊奇,以及从最后那段话里,又延伸出对人生价值的讨论。
只能说,不愧是这个年代,思想和身体都在放飞。
她想了想,坐在灯下又开始写第二篇。
写着写着暗笑,看来小俪要输了!
二人首先面临的问题,肯定是如何离开家乡,到京城,到魔都,到羊城这些与外部联系更密切的地方……
她倾向于留在国内,张俪自然想出去布局,毕竟这个时期,国内很多事情都有限制。当然前期需要积累,名声、财力、人脉等等。
二人心照不宣的,谁也没说自己的计划,比着谁先成功。
全家人不敢打扰,齐齐在里屋闷着。听外面有动静,陈父出来问:“写完了?”
“没有,活动活动。”
“哦,刚才忘跟你说了,今天又有封信。”
陈父取出一封来自战旗文工团的信,小旭一把抢过来。
她和张俪联系上之后,隔几天就写封信,频率从未断过。不能打电话,木有微信,只能鸿雁传书以解思念。
此刻,她迫不及待的拆开,按照习惯,这封应是回复自己上上封的内容。
结果里面就一句话:
“我去魔都喽!”
小旭:(╯ ̄Д ̄)╯╘═╛
1979年,4月。
东北春暖花开。
小旭在第十五中学念书,寒假过后继续上学,今年中考。
原本上,她想进芭蕾舞团没进去,便进了话剧团当报幕员,混到83年应征林黛玉。现在呢,可不想演林黛玉了。
她要当文豪!
她要当大亨!
她要去见张俪!
这日午后,父母不在家。
小阳挨件试母亲的衣服,在镜子前扭来扭去,小旭盘腿坐床上看报纸,新一期《中国青年报》。
6千多字的小说,登了一整版。
【青年习作】
《喜欢你》
作者:陈小旭
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感情故事。除了青春期那点朦胧骚动,最鲜明的有两点。
一是女孩子主动追求男生。
二是男生奔赴前线,女孩子也毅然成了一名军医,同赴战场。
在最后,有这么一段话:
“你不用劝我了,我做出这个决定不仅仅是因为你。”
“我不太明白。”
“我喜欢你,我热爱这个国家。我在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同时,还能喜欢你;或者说我在喜欢你的同时,还能做我喜欢做的事。
对我来说,这是非常美好的东西……”
普普通通的一段话,放在谈情说爱羞于出口的1979年,就是胆大妄为。
像《追捕》里,真由美骑马而来,杜丘问:“你为什么要救我?”
真由美说:“我喜欢你!”
哇,这句台词不知震撼了多少男男女女。
保守势力顽固,改革开放却是不能回头的,这篇文章还是刊登了。
小旭读着自己的文章啧啧摇头,yishi形态的东西太多了,等到80年代就好了,那真是文学的黄金年代。
“姐!”
她正看着,小阳忽然凑过来:“爸妈什么时候回来啊?”
“你饿了?”
“嗯!”
“我带你吃好吃的去。”
小旭心里高兴,难得姊妹情深一回,穿衣服穿鞋,又翻出户口本和几张粮票,拉着懵逼的妹妹出门。
外头空气干燥的很,穿蓝色制服的随处可见,偶尔听到自行车的响铃声。
先上公交车,小旭交了一毛钱,忽然想起许老师带自己坐公交的情形,不免又是一黯。
下车便是一家国营馆子,穿白大褂的服务员矜持而骄傲,她给了饭票:“二斤馄饨!”
“姐,吃得了么?”小阳扯扯衣角。
“二两馄饨你吃不了嘛?”
小旭自顾自坐下,小阳掰指头算,嗯嗯嗯???
这年头的面食,是按皮儿算份量,一斤馄饨指的是一斤馄饨皮儿的量。
很快,两大碗端上来。
她搓搓手,哎呀,自打年纪越来越大,饭量就越来越小,过60大寿那天才吃了两只大龙虾。
于是抄起筷子,气吞山河!
旁人见怪不怪,这年头的人都能吃,尤其半大孩子。
小阳也很努力,吃了半斤,毛干鸟净。小旭差这几两就没饱,又买了点炉果当饭后甜点。
“姐,我们会不会被打死啊?”
“炉果好吃嘛?”
“好吃!”
小阳嘬着炉果,自己忽然想开了:“打死也值!”
二人走路消消食,慢悠悠到了邮电局,排队进去到柜台,摸出一张稿费单和户口本:“同志你好,我取稿费。”
“稿费?”
业务员扫几眼,小姑娘一只,扎俩小辫,旁边跟个更小的。
“对,是我写的,您看!”
小旭又取出报纸,笑道:“我是第十五中学的,听到自卫反击战的消息,就写了这篇文章,我也没想到能刊登呢。”
哟嚯!
业务员不再怀疑,周围人听到也凑了过来。
“哎哟,太厉害了了!”
“这才多大啊,十几岁吧?”
“这就是报纸上说的那个,那个……神童!”
“对对,神童!小姑娘,你会不会也到北京跟总理下棋啊?”
话说改革开放伊始,由于之前憋了太久,显得什么都焦虑、急切。比如在1978年,国家成立了中科大少年班。
当时有三个神童代表:宁铂、谢彦波和干政。
万人瞩目,名噪一时,结果一个遁入空门,一个销声匿迹,一个精神病。
小旭呵呵应付着,领了稿费闪人。
小阳不知是做贼,还是怕贼惦记着,一路鬼鬼祟祟,进家门才哇啦哇啦乱叫。
“姐,你太厉害了!”
“那是多少钱啊,快拿出来数数!”
“啊啊啊,真是你写的嘛?”
她姐把信封一甩,小阳屁颠屁颠把门锁上,哗啦一倒:“1,2,3……48块钱!天啊!”
(此处参考马卫都81年的《今夜月儿圆》,拿了65块钱稿费)
小旭淡定,甚至鄙视了一下许老师:辣鸡!有这个又能成名又能赚钱的路子你不走,竟然带着我卖布包?
HE……TUI!
“砰砰砰!”
“砰砰砰!”
“干什么呢大白天插门?”
小阳手忙脚乱的把钱收好,小旭开门,正是父母亲。
“你俩是不是又淘气呢?饿了吧,我这就做饭。”
陈母解开围巾,就要进厨房,然后听大女儿来一声:“我们吃完了,下馆子吃的。”
“啥?”
还没等陈父打开抽屉查饭票,大女儿又道:“爸妈,跟你们说件事。”
陈总气势一开,把钱一张张排在桌上。
“我给《中国青年报》投了篇稿子,这是稿费。”
“……”
“……”
一个小时后,父母勉强接受了女儿忽然变作家这件事,陈父结结巴巴:“那你,你以后……”
“上学呀,继续写文章,弄不好给我特招进大学呢。”
小旭把钱推过去:“这钱你们拿着,算补贴家用了。”
见父母还要讲,小手往下一压:“一切我心里有数。”
…………
半个月后。
小旭放学回家,刚拐进胡同就见门口挤了一堆人,有眼尖的发现,猛喊:“回来了回来了!”
“哟,小作家!”
“什么小作家,是大作家!”
“妈呀,我看着这孩子长大的,谁想还能当作家,上哪儿说理去?”
“滚犊子,孩子出息大家光荣,你眼红个粑粑!”
“姐~~~~~”
小阳拉着长音蹦出来,满面红光,无比骄傲:“那都是你的信,用车拉呢!”
“尽胡说。”
“真用车拉的,好几麻袋呢!”
妹妹夸张比划着,小旭艰难挤进院子,里面人更多。七大姑八大姨像看宝贝似的盯着中间的几个麻袋,却谁也不敢上手,场面一度滑稽。
“妈?”
“小旭,哎哟,哎……”
母亲也是激动万分,讲不出话来,还是小旭客客气气的把人请走。众人一边议论一边稀奇,这孩子一向个性,怎么突然八面玲珑的?
剩下仨人,费力的把麻袋拽进屋。
她叉腰皱眉,低估了,低估了!《中国青年报》全国发行量几百万份,这篇文章带来的影响力远超预料。
等陈父下班更乐,一家人吃完饭就拆信玩。
小旭看了几封,有写读后感的,有请教人生问题的,有交朋友的,也有强烈批评的……
总体上,大家对女孩子主动追男生表示惊奇,以及从最后那段话里,又延伸出对人生价值的讨论。
只能说,不愧是这个年代,思想和身体都在放飞。
她想了想,坐在灯下又开始写第二篇。
写着写着暗笑,看来小俪要输了!
二人首先面临的问题,肯定是如何离开家乡,到京城,到魔都,到羊城这些与外部联系更密切的地方……
她倾向于留在国内,张俪自然想出去布局,毕竟这个时期,国内很多事情都有限制。当然前期需要积累,名声、财力、人脉等等。
二人心照不宣的,谁也没说自己的计划,比着谁先成功。
全家人不敢打扰,齐齐在里屋闷着。听外面有动静,陈父出来问:“写完了?”
“没有,活动活动。”
“哦,刚才忘跟你说了,今天又有封信。”
陈父取出一封来自战旗文工团的信,小旭一把抢过来。
她和张俪联系上之后,隔几天就写封信,频率从未断过。不能打电话,木有微信,只能鸿雁传书以解思念。
此刻,她迫不及待的拆开,按照习惯,这封应是回复自己上上封的内容。
结果里面就一句话:
“我去魔都喽!”
小旭:(╯ ̄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