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1 少王不寿诗家悲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冠冕唐皇最新章节!
李光顺眼见婢女终于平安返回,情绪激动之下以至于喜极而泣。他幼遭生母遗弃,之后在家中也是格格不入,这婢女珠娘便是他身边最亲近者,言之相依为命都不为过。
正因彼此情挚,这段时间才像丢了魂一样逢人便问下落。
他虽然不知珠娘返回背后深层缘由,但也知那掌直徐氏绝对不会好心到无缘无故便帮他这样一个大忙。至于家人中,嫡母房氏素来对他多有冷淡,二弟李守礼则根本就指望不上能帮忙,小妹幼娘尚且懵懂。
算来算去,如果背后真有什么人帮手,肯定便是归来后便性情大变的三弟李守义。虽然李光顺也不知李潼做了什么,但对李潼的感激却是溢于言表,带着侍女珠娘前往李潼居舍连连道谢。
李潼并没有因为李光顺生母的缘故便对这个大兄疏远冷淡,一方面李光顺是李光顺,他母亲是他母亲,离弃之后便是两不相干。
另一方面他也并不觉得那妇人明哲保身有什么错,如今这个诡异世道,母亲对儿子尚且如此心狠,又怎么奢望夫妻不离不弃?
更何况,李贤也并非专宠李光顺母亲一人,既然不能提供安稳的生存环境,妇人选择离开,纵然情感上无法接受,但这也不是什么不可理喻的选择。
李潼要谋生于这样一个世道中,一腔孤勇讲起来很带感,但实际上却是无比困难。
眼下他能够团结到的,无非身边这些血脉家人们,虽然眼下看不出具体用处,但若连家门之内都失和不亲,又怎么奢望不相干的他人给予提携帮助?
对于李光顺的真挚道谢,李潼并不推辞,只是又望着那略有憔悴的珠娘说道:“此前珠娘你走失在外,大兄为寻你可是劳累许多。既然平安归来,当思这一份主仆情义的深厚,相守勿悖。”
珠娘作为庭内旧人,对于永安王自然不陌生,可是眼下的李潼与她记忆中却已经大不相同。
当然眼下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她被分配在司苑处多日,每天劳作辛苦之外,对李光顺这个少主也是思念入骨,免不了以泪洗面,见李光顺对永安王频频道谢,她便也叩首谢恩。
李潼又对李光顺说道:“既然珠娘已经回来,不妨把院中膳食交给她打理。日夜取食于外,实在太有不便,也不像一个家的样子。”
做出这个提议,李潼一方面是想争取更多家门私密空间,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让李光顺更加融入家庭之中。
嫡母房氏对这个庶长子冷落已久,长年心结不是短期内能够化解,李潼也不愿为这些家长里短费神劳心,只要能够真切感受到李光顺也在积极参与到家庭事务中,又哪有什么深仇难以化解。
随着珠娘归来,如今的李潼在李光顺心目中已有几分神通广大的意味,对于这一提议自然不会拒绝,便代珠娘答应了下来,他也希望身边人包括自己被嫡母并家人们所接纳。
送走了李光顺之后,李潼又沉思起来。
徐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此前的敲打还是有效的,这一个近在身畔的小隐患暂时算是得以解决,这位掌直仁智院的女官是不敢再继续刁难他们一家人的生活。
不过徐氏亲自送来珠娘,但却没有来见李潼,可见心中仍是稍存些许抵触,不愿与他有更多的接触,或是担心他得寸进尺,提出更加过分的要求。
对此,李潼也并不在意。只要徐氏不主动找麻烦或者暗里弄手段,他的目的便算达到了,乐得相安无事。况且就算徐氏肯全心全意助他,凭其层次能够做到的也实在有限。
而且欲令智昏,这妇人贪婪,李潼也不愿与其保持什么更深的互动往来,以免被牵连到,眼下这种浅层默契算是恰到好处。
除此之外,徐氏对他而言也算是一个消息来源。眼下的他身在禁宫之中,可谓耳聋目盲,尽管有着一点熟知大势的优势,但时代中具体的细节仍是所知不多,需要这么一个消息的来源以权衡是该继续潜伏又或争取机会。
眼下一家人虽然仍被软禁,生死由人,但这一次与那掌直徐氏的碰触,也给李潼带来了最珍贵的信心,不复起初那种茫然无措。
幽禁深宫虽然不自由,但从另一方面而言,于他未尝不是一种保护。
眼下是688年的六月份,武则天正式称帝于690年的十月份,在这前后数年时间中,正是武周革命最敏感、时局动荡最激烈的时期。
特别在两个多月后,便会发生唐宗室作乱这件大事,甚至就连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都被牵连,饿死狱中。
李潼所以来到这个时代,正因为一家人被牵连进宗室谋乱的风潮中。
很明显武则天也不相信他们一家有什么与外勾结的罪实,只是惯常敲打,所以在发生李潼死而复生并献《慈乌诗》这件事后,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们。
因此在下半年一系列政治风潮中,只要李潼一家能够小心谨慎,不被外朝牵连到,便会有很大几率平安渡过。
说到底,他们一家只是此前风潮的余孽,时局中的漏子,算不上最显眼的目标,自然也不会登上第一波的肃清名单。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家就安全了,这一时期酷吏风行,当台面上的目标被清理完毕后,那些凭着构陷罗织而得宠幸的酷吏们想要继续扩大战果,视线便会落在次一级的目标上。
因此,在天授元年即690年便发生了李光顺被鞭杀的惨剧。
这一时期的武则天为了逆天履极,可谓是六亲不认,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正需要利用酷吏来树立她改朝换代的权威。
李潼可以笃定,如果局面仍不发生改变,他家必然逃不过后续的酷吏风波,李守礼这个大宝贝凭其嗣王身份或能活下来传承香火,但他和李光顺这对难兄难弟,想要活下来的可能实在微乎其微。
能够对时局有一个通盘的认识,且对后续的形势发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是李潼的一个优势。对眼下的他而言,活下去实在是一个力有不逮的大目标。
他又不甘心坐以待毙,便需要将这个大目标分拆成为不同的小目标,且看自己能够做到哪一步。每进一步便有一步的欣喜,一步的强大。
武则天眼下权焰遮天,但在旧年落难感业寺的时候,只怕做梦也不敢想自己能成一代女皇。
改善自己与家人短期处境,解决身边的女官隐患,李潼已经达成了这两个小目标,奖励就是在接下来的唐宗室谋乱风波中,他们一家大几率能够侧身事外,不为所扰,获得一段相对稳定的生活。
那么,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尽快融入这个时代,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来充实自己对于这个时代那种框架大略的了解,同时等待和寻找新的机会以壮大自身,改善际遇。
了解一个时代的细节,最起码在起居饮食言行方面不被人视为异类,像是这一次敲打掌直徐氏所以成功,就是建立在对细节的了解上。
其实如果不是穿越成李守义这样一个尴尬的身份与处境,李潼倒是对于自己融入唐朝的生活颇有信心。基于工作上的资料整理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在于他在学识专业上的累积。
李潼大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研究生时期则更侧重于古代文学中的古诗词领域。而讲到古诗词,唐诗便是一座不可忽略的高山。
虽然前人学术研究硕果累累,李潼在选择课题的时候也知难而退选了更加小众冷僻的方面,但哪怕出于兴趣,对于唐诗也颇有了解。
凭着这些积累,如果换个身份,即便不能获得什么政治上的公卿高位,混个诗文清贵还是不难,走到哪里都有人请客那种,毕竟唐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不过穿越这种事,本就具有偶然性,也难十全十美。换另一个角度讲,他目下虽然处境危险,时刻都要面临政治上的迫害,但最起码日常衣食的生存需求还是有保障的。
如果换一个卑微的身份开局,自由是自由了,结果一口凉水喝下去,他妈的还没混出名气就生疟疾挂了,这又要怪谁去?
眼下的寂寂无名虽然是一种保护,但李潼也明白不可长期满足于此,没有存在感,就意味着生死无关紧要。是死是活没人在意,那么活着也跟死了没有太大区别。
一如后世被鞭杀的李光顺,如果不是因为他的父亲李贤,根本不会留名史册。
李潼需要存在感,且不满足于仅仅作为李贤的少子而存在。可是在这深宫之间,想要刷出存在感而又不引起武则天的警觉又谈何容易。
李潼眼下能够想到且做到的,比较安全稳妥且有效率的方法,还是一个文抄,通过诗文的传颂让世人意识到,故太子李贤居然还有儿子,而且还是一个长得俊美无俦又才华惊艳的儿子!
《全唐诗》李潼都能诵下小半,才华惊艳是真。至于俊美无俦,虽然各人审美观不同,仍然有待商榷,但起码李潼是这么看的,小命都岌岌可危,要脸干啥?
只有丢掉节操,人生才有更广阔的空间与无尽可能。人的潜力无限,能够限制未来的只有自我限制!大唐美男子李守义,将这句话奉为至理。
退一步讲,就算最终他还是没能扭转命运,难逃一死,但也希望自己能够给后世留下一个更加光彩且丰富的形象。
隋炀帝残杀大臣不在少数,薛道衡能够因“空梁落燕泥”多记一笔,也算是一种成功。少王不寿诗家悲,盛唐因此少颜色,这么一想还挺带感。
李光顺眼见婢女终于平安返回,情绪激动之下以至于喜极而泣。他幼遭生母遗弃,之后在家中也是格格不入,这婢女珠娘便是他身边最亲近者,言之相依为命都不为过。
正因彼此情挚,这段时间才像丢了魂一样逢人便问下落。
他虽然不知珠娘返回背后深层缘由,但也知那掌直徐氏绝对不会好心到无缘无故便帮他这样一个大忙。至于家人中,嫡母房氏素来对他多有冷淡,二弟李守礼则根本就指望不上能帮忙,小妹幼娘尚且懵懂。
算来算去,如果背后真有什么人帮手,肯定便是归来后便性情大变的三弟李守义。虽然李光顺也不知李潼做了什么,但对李潼的感激却是溢于言表,带着侍女珠娘前往李潼居舍连连道谢。
李潼并没有因为李光顺生母的缘故便对这个大兄疏远冷淡,一方面李光顺是李光顺,他母亲是他母亲,离弃之后便是两不相干。
另一方面他也并不觉得那妇人明哲保身有什么错,如今这个诡异世道,母亲对儿子尚且如此心狠,又怎么奢望夫妻不离不弃?
更何况,李贤也并非专宠李光顺母亲一人,既然不能提供安稳的生存环境,妇人选择离开,纵然情感上无法接受,但这也不是什么不可理喻的选择。
李潼要谋生于这样一个世道中,一腔孤勇讲起来很带感,但实际上却是无比困难。
眼下他能够团结到的,无非身边这些血脉家人们,虽然眼下看不出具体用处,但若连家门之内都失和不亲,又怎么奢望不相干的他人给予提携帮助?
对于李光顺的真挚道谢,李潼并不推辞,只是又望着那略有憔悴的珠娘说道:“此前珠娘你走失在外,大兄为寻你可是劳累许多。既然平安归来,当思这一份主仆情义的深厚,相守勿悖。”
珠娘作为庭内旧人,对于永安王自然不陌生,可是眼下的李潼与她记忆中却已经大不相同。
当然眼下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她被分配在司苑处多日,每天劳作辛苦之外,对李光顺这个少主也是思念入骨,免不了以泪洗面,见李光顺对永安王频频道谢,她便也叩首谢恩。
李潼又对李光顺说道:“既然珠娘已经回来,不妨把院中膳食交给她打理。日夜取食于外,实在太有不便,也不像一个家的样子。”
做出这个提议,李潼一方面是想争取更多家门私密空间,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让李光顺更加融入家庭之中。
嫡母房氏对这个庶长子冷落已久,长年心结不是短期内能够化解,李潼也不愿为这些家长里短费神劳心,只要能够真切感受到李光顺也在积极参与到家庭事务中,又哪有什么深仇难以化解。
随着珠娘归来,如今的李潼在李光顺心目中已有几分神通广大的意味,对于这一提议自然不会拒绝,便代珠娘答应了下来,他也希望身边人包括自己被嫡母并家人们所接纳。
送走了李光顺之后,李潼又沉思起来。
徐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此前的敲打还是有效的,这一个近在身畔的小隐患暂时算是得以解决,这位掌直仁智院的女官是不敢再继续刁难他们一家人的生活。
不过徐氏亲自送来珠娘,但却没有来见李潼,可见心中仍是稍存些许抵触,不愿与他有更多的接触,或是担心他得寸进尺,提出更加过分的要求。
对此,李潼也并不在意。只要徐氏不主动找麻烦或者暗里弄手段,他的目的便算达到了,乐得相安无事。况且就算徐氏肯全心全意助他,凭其层次能够做到的也实在有限。
而且欲令智昏,这妇人贪婪,李潼也不愿与其保持什么更深的互动往来,以免被牵连到,眼下这种浅层默契算是恰到好处。
除此之外,徐氏对他而言也算是一个消息来源。眼下的他身在禁宫之中,可谓耳聋目盲,尽管有着一点熟知大势的优势,但时代中具体的细节仍是所知不多,需要这么一个消息的来源以权衡是该继续潜伏又或争取机会。
眼下一家人虽然仍被软禁,生死由人,但这一次与那掌直徐氏的碰触,也给李潼带来了最珍贵的信心,不复起初那种茫然无措。
幽禁深宫虽然不自由,但从另一方面而言,于他未尝不是一种保护。
眼下是688年的六月份,武则天正式称帝于690年的十月份,在这前后数年时间中,正是武周革命最敏感、时局动荡最激烈的时期。
特别在两个多月后,便会发生唐宗室作乱这件大事,甚至就连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都被牵连,饿死狱中。
李潼所以来到这个时代,正因为一家人被牵连进宗室谋乱的风潮中。
很明显武则天也不相信他们一家有什么与外勾结的罪实,只是惯常敲打,所以在发生李潼死而复生并献《慈乌诗》这件事后,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们。
因此在下半年一系列政治风潮中,只要李潼一家能够小心谨慎,不被外朝牵连到,便会有很大几率平安渡过。
说到底,他们一家只是此前风潮的余孽,时局中的漏子,算不上最显眼的目标,自然也不会登上第一波的肃清名单。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家就安全了,这一时期酷吏风行,当台面上的目标被清理完毕后,那些凭着构陷罗织而得宠幸的酷吏们想要继续扩大战果,视线便会落在次一级的目标上。
因此,在天授元年即690年便发生了李光顺被鞭杀的惨剧。
这一时期的武则天为了逆天履极,可谓是六亲不认,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正需要利用酷吏来树立她改朝换代的权威。
李潼可以笃定,如果局面仍不发生改变,他家必然逃不过后续的酷吏风波,李守礼这个大宝贝凭其嗣王身份或能活下来传承香火,但他和李光顺这对难兄难弟,想要活下来的可能实在微乎其微。
能够对时局有一个通盘的认识,且对后续的形势发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是李潼的一个优势。对眼下的他而言,活下去实在是一个力有不逮的大目标。
他又不甘心坐以待毙,便需要将这个大目标分拆成为不同的小目标,且看自己能够做到哪一步。每进一步便有一步的欣喜,一步的强大。
武则天眼下权焰遮天,但在旧年落难感业寺的时候,只怕做梦也不敢想自己能成一代女皇。
改善自己与家人短期处境,解决身边的女官隐患,李潼已经达成了这两个小目标,奖励就是在接下来的唐宗室谋乱风波中,他们一家大几率能够侧身事外,不为所扰,获得一段相对稳定的生活。
那么,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尽快融入这个时代,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来充实自己对于这个时代那种框架大略的了解,同时等待和寻找新的机会以壮大自身,改善际遇。
了解一个时代的细节,最起码在起居饮食言行方面不被人视为异类,像是这一次敲打掌直徐氏所以成功,就是建立在对细节的了解上。
其实如果不是穿越成李守义这样一个尴尬的身份与处境,李潼倒是对于自己融入唐朝的生活颇有信心。基于工作上的资料整理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在于他在学识专业上的累积。
李潼大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研究生时期则更侧重于古代文学中的古诗词领域。而讲到古诗词,唐诗便是一座不可忽略的高山。
虽然前人学术研究硕果累累,李潼在选择课题的时候也知难而退选了更加小众冷僻的方面,但哪怕出于兴趣,对于唐诗也颇有了解。
凭着这些积累,如果换个身份,即便不能获得什么政治上的公卿高位,混个诗文清贵还是不难,走到哪里都有人请客那种,毕竟唐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不过穿越这种事,本就具有偶然性,也难十全十美。换另一个角度讲,他目下虽然处境危险,时刻都要面临政治上的迫害,但最起码日常衣食的生存需求还是有保障的。
如果换一个卑微的身份开局,自由是自由了,结果一口凉水喝下去,他妈的还没混出名气就生疟疾挂了,这又要怪谁去?
眼下的寂寂无名虽然是一种保护,但李潼也明白不可长期满足于此,没有存在感,就意味着生死无关紧要。是死是活没人在意,那么活着也跟死了没有太大区别。
一如后世被鞭杀的李光顺,如果不是因为他的父亲李贤,根本不会留名史册。
李潼需要存在感,且不满足于仅仅作为李贤的少子而存在。可是在这深宫之间,想要刷出存在感而又不引起武则天的警觉又谈何容易。
李潼眼下能够想到且做到的,比较安全稳妥且有效率的方法,还是一个文抄,通过诗文的传颂让世人意识到,故太子李贤居然还有儿子,而且还是一个长得俊美无俦又才华惊艳的儿子!
《全唐诗》李潼都能诵下小半,才华惊艳是真。至于俊美无俦,虽然各人审美观不同,仍然有待商榷,但起码李潼是这么看的,小命都岌岌可危,要脸干啥?
只有丢掉节操,人生才有更广阔的空间与无尽可能。人的潜力无限,能够限制未来的只有自我限制!大唐美男子李守义,将这句话奉为至理。
退一步讲,就算最终他还是没能扭转命运,难逃一死,但也希望自己能够给后世留下一个更加光彩且丰富的形象。
隋炀帝残杀大臣不在少数,薛道衡能够因“空梁落燕泥”多记一笔,也算是一种成功。少王不寿诗家悲,盛唐因此少颜色,这么一想还挺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