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反败为胜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唐朝贵公子最新章节!
陈正泰声若洪钟,令这帐中之人,一个个露出无言之色。
若是从前,陈正泰在此发出这样的高论,肯定是有人要反驳的。
可是……这一切都是他们亲眼所见啊。
就算他们可以没有良心,矢口否认这里发生的事,可是不要忘了,方才他们可一个个还是义愤填膺,都说小民们活不下去了,都说扬州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总不可能,扬州变成了下邳,这本是活不下去的小民,一下子又变得安居乐业了吧。
这弹劾的奏疏,还还捏在李世民手里呢。
何况,人皆有恻隐之心,正因为许多人经过了仔细的调查寻访,真正的和那些小民们攀谈,说实话……若是没有感触,这是没有道理的。
或许…站在他们自己的立场,他们实在不愿意触动什么,可是,从良心上来说,他们亲眼所见证的这些事,实在令他们震撼。
这就是人性,人性之中,既有卑劣,也会有崇高,这两者未必就完全对立,甚至可能同出在同一个人的身上。
王锦就是这样的人,他一面恨陈正泰在扬州针对世族,另一方面呢,也有同情之心,总觉得天下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陈正泰说罢,继续道:“这里人过的是什么日子,想来,大家也都看到了。敢问大家,见了这些饿殍,诸公们于心何忍。又有谁敢否认,那些害民的赃官污吏,那些与之勾结,沆瀣一气的世族,他们难道真的没有罪孽吗?这都是我们的责任啊,我们衣食从何而来,不就来源于这些小民的耕种和纺织吗?而如今,今日亲眼见着了这些小民,却还无动于衷,不进行丝毫的改变,那么,我大唐与大隋,与那赤地千里的魏晋,又有什么分别呢?难道唯有有朝一日,流民四起,将这些小民们逼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小民成了山贼,山贼越来越多,声势浩大,聚众十数万,到了那时,这些衣衫褴褛的饿殍们,杀到了长安城下,那时才后悔吗?王朝兴废,多少活生生的先例就在眼前,难道还可以闭上眼睛,蒙上耳朵,不屑于顾吗?恩师,学生不谈什么爱民如子之类的话,学生所谈的,是私情,什么私情呢?便是李唐的天下,还有我陈氏的兴衰。若是真到了那个地步,对于大唐宗室,有任何的好处吗?那司马家族,一旦覆亡,而今何在?那大隋的杨氏皇族,今日又是什么光景呢?家天下,天下即是家,既然这天下操持在一家一姓手里,那么天下的荣辱,便与恩师阖族的荣辱息息相关啊。在座的各位,甚至包括了学生,尚还可以请张王赵李,任何一家人来做天下,尚还不失一个公位,那么宗姓李氏,也能俯首称臣吗?”
“陈正泰,你不要胡言。”有人趁机斥责陈正泰,这陈正泰将话说的有些过了。
陈正泰昂首,目视着眼前这大臣,这人被陈正泰的目光盯着,顿时有些泄气,便听陈正泰音量更提高了一些,厉声质问:“这是胡言?是危言耸听?你错了,这才是真正的仗义执言,所谓的诤言,绝不是去纠正几句君父在后宫中干了什么诸如此类的小国,而是该当自社稷危亡,来进言。你认为我陈正泰说的不对,可是你瞎了眼睛吗?你若是眼睛没瞎,便出这大帐去看看。你若是耳朵没有聋,是否可以听听诸公们的弹劾,他们是怎么说的?他们看不得这些百姓的疾苦,恨不得要生吃了我陈正泰的肉,恨不得要诛灭我陈氏满门,如此……方才可以平息百姓们的怒火。”
“很好。”陈正泰点头,继续道:“诸公们为了社稷,如此大义凛然,可见朝中诸公,个个都是知晓是非好歹的人,何以你不晓得是非好歹呢?现在,大家发现,这里非是扬州,而是下邳。那么,是否要生吃了本地刺史、县令的肉,诛灭他们的满门。还有与之勾结的卢氏,难道这里是扬州,便要追究我陈氏的责任,这里变成了下邳,就不该追究这里所发生的事吗?”
“恩师。”陈正泰凛然道:“恳请恩师严查下邳之事,诸公们在弹劾之中,如何要求追究陈氏,便要如何追究这下邳官吏,以及卢氏。何况……这天下诸州,只有一个卢氏这样的世族?可怕啊,一家一姓,竟张狂到了这样的地步,为了蝇头小利,又害死了多少的百姓。”
陈正泰顿了顿,随即从袖里掏出了一份奏疏:“其实学生这里,也有一份弹劾,这份弹劾,恰恰是学生闲来无事,弹劾下邳上下官吏们如何勾结世家的。论起弹劾,其实诸公们初来乍到,对于山阳县的情况的了解,也只是浮于表面,许多罪证,还没有深挖出来,可是学生这里……就不同了,这些可都是学生偷偷让人搜集到的实打实的罪证,里头罗列的罪名,足足有五十七件之多,上至刺史,下至县尉,再到下邳的几个世族,无所不有。人证物证,学生也清理的明明白白,只等恩师看过之后,命有司进行裁处。”
那山阳县令文吉听了,差点要昏厥过去。
你说我哪里得罪你了。你先让人至山阳县下船,弄得我这县令下不来台。你这堂堂的扬州都督,你吃饱了撑着,你整老夫做什么?老夫吃你家大米了?
此时这文吉已是吓得魂不附体,口里道:“冤枉!”
“住口!”李世民大怒。
而其他人,都是面面相觑。
这位扬州都督,还真是吃饱了没事干啊,太闲。
可也有许多人警惕起来。
这陈正泰在扬州,跑来暗暗调查下邳,显然是蓄谋已久,那么换一个角度,这狗东西会不会还暗中调查了其他人呢?
这个人……是否可能就是我呢?
细思恐极。
这里头有不少人是御史,心里更是恐惧,因为他们才是捕风捉影,风闻奏事,见人就弹劾的人。可眼前这个扬州都督,似乎好像在教大家应该怎样弹劾人。
李世民阴沉着脸:“取来。”
张千接过了陈正泰的奏疏,李世民取了奏疏一看,又是勃然大怒。
不错,眼前这些,哪里算是什么罪证,至少和这奏疏之中所言的事来看,真是九牛一毛,李世民越看越是心惊,吏治竟是坏到了这样的程度,他随即冷笑:“好,好的很,来,先拿下山阳县令,先从他口里问出什么,还有其他人,让他们戴罪吧。噢,是该防范他们狗急跳墙,不过……”
李世民皱眉,随即又释然一笑:“他们若要狗急跳墙,便狗急跳墙吧,若是治罪,尚只追究一人,若是想学吴明谋反,那么索性……再多杀几百人,也无妨,正泰虽为扬州都督,可若是见了害民之事,岂有不报之理,这罗列的罪证,俱都很详实,不错,不错,来人……那卢氏的宅邸,也先围了,这里头许多事,都与卢氏勾结官府有关,官府乃公器,岂容这卢家人摆布呢?”
方才陈正泰一番话,说中了李世民的心事。
天下的世族,都有退路,唯独他李世民没有。
而今日陈正泰直截了当的将利害关系说了出来,又检举了下邳上下人等,瞧这百官纷纷弹劾陈正泰的程度,某种意义而言,其实陈氏也没有退路了。
这才是真正的腹心之人啊。
数月未见,这个家伙……比之在长安时更加果断了,早知这家伙能独当一面,便早该将他外放。
李世民欣慰的看了陈正泰一眼,而后目光又扫视众臣:“诸卿还有什么话说嘛?又或者,有人想要求情吗?”
众人默然,这陛下把该说的话都说了,自己还能说点啥?
方才大家可是上赶着因为芦花村的事,要弹劾扬州都督的,现在好了,这里是下邳,那就只能活该下邳这些人倒霉。
这陈正泰真的一点人情都没有啊。
于是,众人不禁忐忑。
“臣有一言。”王锦忍不住还是道:“陛下,芦花村所发生的事,臣俱都看在眼里,可是……动辄捉拿县令,还要围了卢家,这……于<武德律>而言,于理不合。”
武德律,乃是武德年间所修的一部律令,这律令乃是以隋朝的《开皇律》为基础修订,基本内容和《开皇律》差不多,乃是隋文帝命高颎等人修成,而高颎出自渤海高氏,这高氏自东汉起发轫于渤海郡的高氏郡望。素有“天下之高出渤海”之称,亦是名门中的名门,因而法典之中,多有偏袒世族的律令。
当然,倒也不是说高颎偏私,而是这天下本就是如此,高颎某种程度,也是按照隋文帝的心意来制定法典罢了,为了争取世族的支持,自然有太多的偏颇之处。
李世民微笑:“放心,朕只是先围了宅邸而已,怕人跑了,这案子,自当彻查到底,若是确为无辜,自不会为难。”
王锦一时无语,他又不禁道:“扬州都督陈正泰,处处想要抑制高门,这样做,真的对天下有利,这陈正泰,本就出自高门,乃名门之后,臣并非对陈正泰的品德有什么疑虑,只是他这样做,难道对天下的百姓,真有好处?在臣看来,其实不过是陈正泰将天下的所有罪责,都压在了高门的头上而已,这天下的世族,大多都是诗书传家,知书达理,虽偶有不肖,却也不可一棍打死。”
李世民久久无语。
陈正泰道:“我自己就出自高门,怎么会对高门有什么歧见?只是触犯了律法,就当惩治而已,这难道不是应该的?至于抑制不法的世族,是否对天下有好处,这扬州就在眼前,你自可亲自去看便是。”
王锦一时无语,随即又冷笑:“噢,我竟忘了,在陈都督心里,这陈都督治理扬州,卓有成效。那么,我倒是想见识见识……”
他冷笑,一副不屑于顾的样子。
许多人窃窃私语,重新又打起精神。
对呀,你挑下邳的毛病,我们则挑你的毛病,这下邳的百姓困苦如此,你扬州刚刚遭灾,又遇到了兵祸,想要挑一点毛病还不手到擒来。
“悉听尊便。”陈正泰回应这王锦。
王锦一时恼火:“只是……谁知你陈正泰,是否为了应对陛下的圣驾,而故意弄虚作假,想要看到实际的情况,需我来挑选才是。”
陈正泰于是道:“那么就请上扬州舆图,王兄指着哪里,我们便去哪里。”
陈正泰立下了这么个豪言。
倒是真正让大家又充满了斗志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若说这天下不改变一点什么东西,实在是说不过去。
可是,也没人愿意朝着陈正泰的方向去改变。
毕竟,总不能割大家的肉,去成就你陈正泰的新制对吧。难道就不能用其他变通的法子吗?
这扬州已实施新制,虽然不久,可只要挑出毛病,这扬州的新政,自然也就成了笑话。
李世民瞥了陈正泰一眼,心里暗暗想,正泰还是受不得激将啊,这些人个个都是人精,果然一激将你,你便上当了。
王锦已开始嚷嚷着取舆图了,其余人也纷纷起哄,于是宦官取了扬州舆图,这王锦朝陈正泰冷笑,随即低头,目光便落在了高邮县,这高邮县此前受灾是最严重的,而且兵灾主要波及的也是这里,按理来说,此地想要恢复,只怕没有这样容易。
他就不信了,这又是水患又是兵灾的高邮某地,会不如这芦花村。
深吸一口气,随意指了一个叫上头庄的所在:“就这里,理应日夜兼程赶去,谁也不许传出讯息,明日午时,赶至这里,如何?”
李世民皱眉,似乎猜中了王锦的心思。
还不等陈正泰开口,其他人恍然大悟,都不禁夸奖王锦聪明,纷纷叫好道:“如此甚好,最是公允,陈都督可敢吗?”
“有何不敢!”陈正泰干脆利落的回答。
………………
第三章送到,这一章不太好写,之前写了一半,又删了,以后尽力白天更新,免得让大家久等。
陈正泰声若洪钟,令这帐中之人,一个个露出无言之色。
若是从前,陈正泰在此发出这样的高论,肯定是有人要反驳的。
可是……这一切都是他们亲眼所见啊。
就算他们可以没有良心,矢口否认这里发生的事,可是不要忘了,方才他们可一个个还是义愤填膺,都说小民们活不下去了,都说扬州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总不可能,扬州变成了下邳,这本是活不下去的小民,一下子又变得安居乐业了吧。
这弹劾的奏疏,还还捏在李世民手里呢。
何况,人皆有恻隐之心,正因为许多人经过了仔细的调查寻访,真正的和那些小民们攀谈,说实话……若是没有感触,这是没有道理的。
或许…站在他们自己的立场,他们实在不愿意触动什么,可是,从良心上来说,他们亲眼所见证的这些事,实在令他们震撼。
这就是人性,人性之中,既有卑劣,也会有崇高,这两者未必就完全对立,甚至可能同出在同一个人的身上。
王锦就是这样的人,他一面恨陈正泰在扬州针对世族,另一方面呢,也有同情之心,总觉得天下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陈正泰说罢,继续道:“这里人过的是什么日子,想来,大家也都看到了。敢问大家,见了这些饿殍,诸公们于心何忍。又有谁敢否认,那些害民的赃官污吏,那些与之勾结,沆瀣一气的世族,他们难道真的没有罪孽吗?这都是我们的责任啊,我们衣食从何而来,不就来源于这些小民的耕种和纺织吗?而如今,今日亲眼见着了这些小民,却还无动于衷,不进行丝毫的改变,那么,我大唐与大隋,与那赤地千里的魏晋,又有什么分别呢?难道唯有有朝一日,流民四起,将这些小民们逼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小民成了山贼,山贼越来越多,声势浩大,聚众十数万,到了那时,这些衣衫褴褛的饿殍们,杀到了长安城下,那时才后悔吗?王朝兴废,多少活生生的先例就在眼前,难道还可以闭上眼睛,蒙上耳朵,不屑于顾吗?恩师,学生不谈什么爱民如子之类的话,学生所谈的,是私情,什么私情呢?便是李唐的天下,还有我陈氏的兴衰。若是真到了那个地步,对于大唐宗室,有任何的好处吗?那司马家族,一旦覆亡,而今何在?那大隋的杨氏皇族,今日又是什么光景呢?家天下,天下即是家,既然这天下操持在一家一姓手里,那么天下的荣辱,便与恩师阖族的荣辱息息相关啊。在座的各位,甚至包括了学生,尚还可以请张王赵李,任何一家人来做天下,尚还不失一个公位,那么宗姓李氏,也能俯首称臣吗?”
“陈正泰,你不要胡言。”有人趁机斥责陈正泰,这陈正泰将话说的有些过了。
陈正泰昂首,目视着眼前这大臣,这人被陈正泰的目光盯着,顿时有些泄气,便听陈正泰音量更提高了一些,厉声质问:“这是胡言?是危言耸听?你错了,这才是真正的仗义执言,所谓的诤言,绝不是去纠正几句君父在后宫中干了什么诸如此类的小国,而是该当自社稷危亡,来进言。你认为我陈正泰说的不对,可是你瞎了眼睛吗?你若是眼睛没瞎,便出这大帐去看看。你若是耳朵没有聋,是否可以听听诸公们的弹劾,他们是怎么说的?他们看不得这些百姓的疾苦,恨不得要生吃了我陈正泰的肉,恨不得要诛灭我陈氏满门,如此……方才可以平息百姓们的怒火。”
“很好。”陈正泰点头,继续道:“诸公们为了社稷,如此大义凛然,可见朝中诸公,个个都是知晓是非好歹的人,何以你不晓得是非好歹呢?现在,大家发现,这里非是扬州,而是下邳。那么,是否要生吃了本地刺史、县令的肉,诛灭他们的满门。还有与之勾结的卢氏,难道这里是扬州,便要追究我陈氏的责任,这里变成了下邳,就不该追究这里所发生的事吗?”
“恩师。”陈正泰凛然道:“恳请恩师严查下邳之事,诸公们在弹劾之中,如何要求追究陈氏,便要如何追究这下邳官吏,以及卢氏。何况……这天下诸州,只有一个卢氏这样的世族?可怕啊,一家一姓,竟张狂到了这样的地步,为了蝇头小利,又害死了多少的百姓。”
陈正泰顿了顿,随即从袖里掏出了一份奏疏:“其实学生这里,也有一份弹劾,这份弹劾,恰恰是学生闲来无事,弹劾下邳上下官吏们如何勾结世家的。论起弹劾,其实诸公们初来乍到,对于山阳县的情况的了解,也只是浮于表面,许多罪证,还没有深挖出来,可是学生这里……就不同了,这些可都是学生偷偷让人搜集到的实打实的罪证,里头罗列的罪名,足足有五十七件之多,上至刺史,下至县尉,再到下邳的几个世族,无所不有。人证物证,学生也清理的明明白白,只等恩师看过之后,命有司进行裁处。”
那山阳县令文吉听了,差点要昏厥过去。
你说我哪里得罪你了。你先让人至山阳县下船,弄得我这县令下不来台。你这堂堂的扬州都督,你吃饱了撑着,你整老夫做什么?老夫吃你家大米了?
此时这文吉已是吓得魂不附体,口里道:“冤枉!”
“住口!”李世民大怒。
而其他人,都是面面相觑。
这位扬州都督,还真是吃饱了没事干啊,太闲。
可也有许多人警惕起来。
这陈正泰在扬州,跑来暗暗调查下邳,显然是蓄谋已久,那么换一个角度,这狗东西会不会还暗中调查了其他人呢?
这个人……是否可能就是我呢?
细思恐极。
这里头有不少人是御史,心里更是恐惧,因为他们才是捕风捉影,风闻奏事,见人就弹劾的人。可眼前这个扬州都督,似乎好像在教大家应该怎样弹劾人。
李世民阴沉着脸:“取来。”
张千接过了陈正泰的奏疏,李世民取了奏疏一看,又是勃然大怒。
不错,眼前这些,哪里算是什么罪证,至少和这奏疏之中所言的事来看,真是九牛一毛,李世民越看越是心惊,吏治竟是坏到了这样的程度,他随即冷笑:“好,好的很,来,先拿下山阳县令,先从他口里问出什么,还有其他人,让他们戴罪吧。噢,是该防范他们狗急跳墙,不过……”
李世民皱眉,随即又释然一笑:“他们若要狗急跳墙,便狗急跳墙吧,若是治罪,尚只追究一人,若是想学吴明谋反,那么索性……再多杀几百人,也无妨,正泰虽为扬州都督,可若是见了害民之事,岂有不报之理,这罗列的罪证,俱都很详实,不错,不错,来人……那卢氏的宅邸,也先围了,这里头许多事,都与卢氏勾结官府有关,官府乃公器,岂容这卢家人摆布呢?”
方才陈正泰一番话,说中了李世民的心事。
天下的世族,都有退路,唯独他李世民没有。
而今日陈正泰直截了当的将利害关系说了出来,又检举了下邳上下人等,瞧这百官纷纷弹劾陈正泰的程度,某种意义而言,其实陈氏也没有退路了。
这才是真正的腹心之人啊。
数月未见,这个家伙……比之在长安时更加果断了,早知这家伙能独当一面,便早该将他外放。
李世民欣慰的看了陈正泰一眼,而后目光又扫视众臣:“诸卿还有什么话说嘛?又或者,有人想要求情吗?”
众人默然,这陛下把该说的话都说了,自己还能说点啥?
方才大家可是上赶着因为芦花村的事,要弹劾扬州都督的,现在好了,这里是下邳,那就只能活该下邳这些人倒霉。
这陈正泰真的一点人情都没有啊。
于是,众人不禁忐忑。
“臣有一言。”王锦忍不住还是道:“陛下,芦花村所发生的事,臣俱都看在眼里,可是……动辄捉拿县令,还要围了卢家,这……于<武德律>而言,于理不合。”
武德律,乃是武德年间所修的一部律令,这律令乃是以隋朝的《开皇律》为基础修订,基本内容和《开皇律》差不多,乃是隋文帝命高颎等人修成,而高颎出自渤海高氏,这高氏自东汉起发轫于渤海郡的高氏郡望。素有“天下之高出渤海”之称,亦是名门中的名门,因而法典之中,多有偏袒世族的律令。
当然,倒也不是说高颎偏私,而是这天下本就是如此,高颎某种程度,也是按照隋文帝的心意来制定法典罢了,为了争取世族的支持,自然有太多的偏颇之处。
李世民微笑:“放心,朕只是先围了宅邸而已,怕人跑了,这案子,自当彻查到底,若是确为无辜,自不会为难。”
王锦一时无语,他又不禁道:“扬州都督陈正泰,处处想要抑制高门,这样做,真的对天下有利,这陈正泰,本就出自高门,乃名门之后,臣并非对陈正泰的品德有什么疑虑,只是他这样做,难道对天下的百姓,真有好处?在臣看来,其实不过是陈正泰将天下的所有罪责,都压在了高门的头上而已,这天下的世族,大多都是诗书传家,知书达理,虽偶有不肖,却也不可一棍打死。”
李世民久久无语。
陈正泰道:“我自己就出自高门,怎么会对高门有什么歧见?只是触犯了律法,就当惩治而已,这难道不是应该的?至于抑制不法的世族,是否对天下有好处,这扬州就在眼前,你自可亲自去看便是。”
王锦一时无语,随即又冷笑:“噢,我竟忘了,在陈都督心里,这陈都督治理扬州,卓有成效。那么,我倒是想见识见识……”
他冷笑,一副不屑于顾的样子。
许多人窃窃私语,重新又打起精神。
对呀,你挑下邳的毛病,我们则挑你的毛病,这下邳的百姓困苦如此,你扬州刚刚遭灾,又遇到了兵祸,想要挑一点毛病还不手到擒来。
“悉听尊便。”陈正泰回应这王锦。
王锦一时恼火:“只是……谁知你陈正泰,是否为了应对陛下的圣驾,而故意弄虚作假,想要看到实际的情况,需我来挑选才是。”
陈正泰于是道:“那么就请上扬州舆图,王兄指着哪里,我们便去哪里。”
陈正泰立下了这么个豪言。
倒是真正让大家又充满了斗志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若说这天下不改变一点什么东西,实在是说不过去。
可是,也没人愿意朝着陈正泰的方向去改变。
毕竟,总不能割大家的肉,去成就你陈正泰的新制对吧。难道就不能用其他变通的法子吗?
这扬州已实施新制,虽然不久,可只要挑出毛病,这扬州的新政,自然也就成了笑话。
李世民瞥了陈正泰一眼,心里暗暗想,正泰还是受不得激将啊,这些人个个都是人精,果然一激将你,你便上当了。
王锦已开始嚷嚷着取舆图了,其余人也纷纷起哄,于是宦官取了扬州舆图,这王锦朝陈正泰冷笑,随即低头,目光便落在了高邮县,这高邮县此前受灾是最严重的,而且兵灾主要波及的也是这里,按理来说,此地想要恢复,只怕没有这样容易。
他就不信了,这又是水患又是兵灾的高邮某地,会不如这芦花村。
深吸一口气,随意指了一个叫上头庄的所在:“就这里,理应日夜兼程赶去,谁也不许传出讯息,明日午时,赶至这里,如何?”
李世民皱眉,似乎猜中了王锦的心思。
还不等陈正泰开口,其他人恍然大悟,都不禁夸奖王锦聪明,纷纷叫好道:“如此甚好,最是公允,陈都督可敢吗?”
“有何不敢!”陈正泰干脆利落的回答。
………………
第三章送到,这一章不太好写,之前写了一半,又删了,以后尽力白天更新,免得让大家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