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回巢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唐朝贵公子最新章节!
唐朝贵公子正文卷第六百三十五章:回巢王玄策却显得极认真,他正色道:“天竺诸王公,态度坚决,什么条件都可接受,唯独是这一条,却是绝不肯让步。”
陈正泰了然了。
“既如此,那么就遂了他们的心意吧,其余的事,我也便不多言了,朝廷不久之后,便会有封赏来,到时少不得你这公侯之位。这天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想要让这大食商行进入这里做买卖,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陈正泰随即又道:“你是个有胆识的人,本王和太子殿下不能在此久留,我已打算在这大食、天竺、西域以及波斯等地分置总督,当然,这个总督,其实就是大食商行的掌柜,照看的,便是大食商行在各地的生意。这天竺的情况最是复杂,这天竺的第一任总督,本王倒是属意你。只是你愿承担如此重任吗?”
王玄策心里说不激动是假的,他从前不过是县令和校尉而已,而大食商行的总督,显然位高权重,虽然不算是朝廷册封的真正官职,却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了。在这天竺,既要打理大食商行在此的无数产业,涉及到未来数不清的资产,甚至还需操练保安队,关系重大!而且凉王殿下显然对他信任有加,只要干的好,未来的前程,难以限量,自然而然,是求之不得了。
于是他忙道:“敢不遵命。”
陈正泰露出微笑,颔首道:“既如此,那么协议签订之后,这天竺之事,便交给你了!你要知道,这天竺利益重大,朝野内外,无不瞩目,不可有什么闪失。”
王玄策又忙是点头道:“喏。”
目送走了王玄策,李承乾却是从一旁的耳室里冒出来,禁不住道:“怎么,你要在各地分设总督?”
陈正泰点头道:“无论是天竺,还是大食,都距离大唐甚远。大食商行若是过于松散,一旦出了变故,这大食商行的总行,只怕也未必能够立即应对,因此分设总督,才是正道。”
李承乾却是仍有余虑的样子,不由道:“这些人……可以信任吗?”
陈正泰一笑,道:“太子殿下,你就有所不知了,商行和朝廷派出的大吏终究是不同的。封疆大吏若是到了地方,既让他们管钱,又让他们管兵,时间久了,或许还真可能出事。可商行的总督则不同,到了天竺这样的地方,举目无亲之下,就只能任用商行调遣来的汉人,且不说这些汉人是否肯与他合谋,但他要在此管理天竺人,与天竺人做买卖,就必须背靠大食商行。那又有什么信不过的呢?”
李承乾却忍不住怒道:“孤并非说他会反,只是害怕他贪墨钱财罢了。”
陈正泰一想,倒真的没想到这个,这样一说,便也觉得李承乾的顾虑有理!
这是大唐啊,用不了一百年之后,按照历史的走向,节度使都要弄出来了,这李唐还怕这个?
陈正泰道:“嗯,太子殿下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因而,还是要弄出一个合规的财务制度来才好,谋反倒还好说,钱没了可就糟了。”
在这一点上,居然李承乾和陈正泰是能够达成共识的。
不过,不得不说这个王玄策确实算个干吏,一个月之后,与天竺各王公的协议总算是达成了。
自由通行,各王公要确保商行雇员们的安全,因此,大食商行大量的人员立即便开始渗透和深入至天竺各处。
天竺诸邦,愿意接受大唐钱钞,并且在各地开设钱庄,钱庄一设立,大量的金银便输送至各处钱庄,而后开始大力的推广宝钞。
此后,便是大食商行挥舞着大量的钱,开始在天竺各地收购资产了。
此时的天竺,说是富庶,也不过是富庶了一个曲女城而已!
绝大多数地方,和从前的大唐一般,不过是男耕女织,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人力开采金银的能力有限,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财富总量很低。
贵金属的产量低下,也就意味着,贵金属的价值极大。
而这时,大唐却是携带着数不清的贵金属蜂拥进入天竺。
用无数的金银化作钱钞,开始疯狂的收购一切可以收购的资产。
这种事,曾在大食和波斯发生,商行的雇员们可谓是熟门熟路,早有一套收购的方法。
起初的时候,这些王公们看到了如此多的金银,一个个眼睛都红了。
毕竟,这些金银在他们眼里,已是了不起的财富了。
而且大食商行开出来的价码,往往是他们无法拒绝的。
毕竟……此时天竺的贵金属,价值极高。
而土地和山林的产出,本就微薄,自然而然,也就值不了几个钱。
于是,大量的收购狂潮便如旋风一般横扫整个天竺。
可是很快,才两个月过去,天竺的王公们便开始察觉到不对味了。
大量贵金属的涌入,就意味着贵金属价值开始降低,这也便是传说中的通货膨胀!
而且这种通货膨胀,对于天竺王公们而言,是前所未见的。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的,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几乎是数百年原地踏步,而贵金属的产出,大抵也都是维持着几乎没有波动。
他们若是知道,在大唐,大量的矿产被发掘,那些采掘矿产的家伙,直接用火药开山炸石,用高炉和蒸汽机冶炼各种矿产和贵金属,这贵金属的年产量,可以是天竺的数十倍,效率惊人,而钱庄又通过钱钞,换来大量的贵金属储备,储备量堪称惊人,已经远远超出了过去数倍年人类开采贵金属的产量,只怕非要疯了不可。
一两黄金,在关中地区,假若只能买一亩粮田。
而在这贵金属稀有的天竺,可能就可以换取二十亩更加肥沃的粮田。
这对于大食商行而言,几乎和洗劫没有任何的分别。
可当大量的贵金属涌入天竺的时候,人们发现自己手中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少,手中的贵金属越来越多时,市面上,一切的价格自然而然,也就开始飞涨了。
只是等他们察觉到这一点时,一切都已迟了。
时间并没有花太多,大食商行的行事效率显然不是一般的高,这时候他们便已收购到了足够的资产,再加戒日王原有的领地,只短短数月功夫,大食商行在天竺的资产规模,已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而同时,日益的通货膨胀,也令整个天竺王公们不胜其扰。
毕竟祖传了这么多年的财富,再加上出售土地和山地所得,确实让他们手中的贵金属增加了不少。
可他们却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这些黄金和白银,竟也是可以日益价值下跌的。
何况,经过了一次贵金属涌入的冲击,金银的暴跌让王公们开始无所适从起来。
紧接着,便是自波斯辗转而来的货物开始涌入。
王玄策起初对于这商行的运营一窍不通,不过很快他就掌握住了诀窍,因为他发现,这种商业层面上的优势,商行对于天竺而言,直接就是碾压的。
接下来,便是建立港口,连接波斯湾的码头,进行船运。而后,开始招募劳力,开采和挖掘这里的资源。
就在一切都在按照计划一步步实践,王玄策如鱼得水之时,另一头的陈正泰却已与李承乾,开始回程了。
从关中离开这么久,已有两年的时间,对于陈正泰而言,早已是归心似箭。
现在商行已是步入了正轨,他们也没有继续留下来的必要了,此时还是打道回府为宜。
因此,他们带着浩浩荡荡的人马,自曲女城出发,辗转了波斯,而后进入西域,最终抵达了高昌。
此时的高昌,又是另一番的光景,铁路已是贯通了,沿途到处都是棉田,一眼看不到尽头,在高昌的铁路站点附近,则是数不清的货仓以及作坊。
这里的棉纺作坊规模极大,都是世族们所设,与其将棉花当做原料运走,倒不如在此就地产成成品,而后再经过铁路,贩运到关中。
大量作坊的建立,自然也就吸引到了关内大量的人口迁徙而来。
毕竟此地虽是苦寒和贫瘠了一些,可为了招徕匠人和劳力,还是很舍得花钱的。
物以稀为贵嘛,人也如此,关内到处都是人,这人力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在这里的这般的稀罕了。
于是这高昌一地,人口竟在源源不断的吸引之下,竟已达到了四十五万户,其中原先的高昌汉人和关内汉人便占了八成。
四十五万户,便是百万以上的人口,便是两百万以上的人口,这高昌诸城的繁华,可见一斑。
陈正泰在此驻足了几日,大抵探勘过高昌附近的棉纺作坊,便也没有再过多停留,而后便坐着蒸汽火车,一路直抵了西宁。
此时的西宁城,早已成为了重镇,毕竟陈家的许多产业都汇聚于此,世族们也纷纷迁徙而来,此时已是热闹非凡。
陈家子弟以及各族的耆老们听闻太子和凉王抵达,自是纷纷来迎,也是热闹了一阵子。
唐朝贵公子正文卷第六百三十五章:回巢王玄策却显得极认真,他正色道:“天竺诸王公,态度坚决,什么条件都可接受,唯独是这一条,却是绝不肯让步。”
陈正泰了然了。
“既如此,那么就遂了他们的心意吧,其余的事,我也便不多言了,朝廷不久之后,便会有封赏来,到时少不得你这公侯之位。这天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想要让这大食商行进入这里做买卖,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陈正泰随即又道:“你是个有胆识的人,本王和太子殿下不能在此久留,我已打算在这大食、天竺、西域以及波斯等地分置总督,当然,这个总督,其实就是大食商行的掌柜,照看的,便是大食商行在各地的生意。这天竺的情况最是复杂,这天竺的第一任总督,本王倒是属意你。只是你愿承担如此重任吗?”
王玄策心里说不激动是假的,他从前不过是县令和校尉而已,而大食商行的总督,显然位高权重,虽然不算是朝廷册封的真正官职,却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了。在这天竺,既要打理大食商行在此的无数产业,涉及到未来数不清的资产,甚至还需操练保安队,关系重大!而且凉王殿下显然对他信任有加,只要干的好,未来的前程,难以限量,自然而然,是求之不得了。
于是他忙道:“敢不遵命。”
陈正泰露出微笑,颔首道:“既如此,那么协议签订之后,这天竺之事,便交给你了!你要知道,这天竺利益重大,朝野内外,无不瞩目,不可有什么闪失。”
王玄策又忙是点头道:“喏。”
目送走了王玄策,李承乾却是从一旁的耳室里冒出来,禁不住道:“怎么,你要在各地分设总督?”
陈正泰点头道:“无论是天竺,还是大食,都距离大唐甚远。大食商行若是过于松散,一旦出了变故,这大食商行的总行,只怕也未必能够立即应对,因此分设总督,才是正道。”
李承乾却是仍有余虑的样子,不由道:“这些人……可以信任吗?”
陈正泰一笑,道:“太子殿下,你就有所不知了,商行和朝廷派出的大吏终究是不同的。封疆大吏若是到了地方,既让他们管钱,又让他们管兵,时间久了,或许还真可能出事。可商行的总督则不同,到了天竺这样的地方,举目无亲之下,就只能任用商行调遣来的汉人,且不说这些汉人是否肯与他合谋,但他要在此管理天竺人,与天竺人做买卖,就必须背靠大食商行。那又有什么信不过的呢?”
李承乾却忍不住怒道:“孤并非说他会反,只是害怕他贪墨钱财罢了。”
陈正泰一想,倒真的没想到这个,这样一说,便也觉得李承乾的顾虑有理!
这是大唐啊,用不了一百年之后,按照历史的走向,节度使都要弄出来了,这李唐还怕这个?
陈正泰道:“嗯,太子殿下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因而,还是要弄出一个合规的财务制度来才好,谋反倒还好说,钱没了可就糟了。”
在这一点上,居然李承乾和陈正泰是能够达成共识的。
不过,不得不说这个王玄策确实算个干吏,一个月之后,与天竺各王公的协议总算是达成了。
自由通行,各王公要确保商行雇员们的安全,因此,大食商行大量的人员立即便开始渗透和深入至天竺各处。
天竺诸邦,愿意接受大唐钱钞,并且在各地开设钱庄,钱庄一设立,大量的金银便输送至各处钱庄,而后开始大力的推广宝钞。
此后,便是大食商行挥舞着大量的钱,开始在天竺各地收购资产了。
此时的天竺,说是富庶,也不过是富庶了一个曲女城而已!
绝大多数地方,和从前的大唐一般,不过是男耕女织,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人力开采金银的能力有限,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财富总量很低。
贵金属的产量低下,也就意味着,贵金属的价值极大。
而这时,大唐却是携带着数不清的贵金属蜂拥进入天竺。
用无数的金银化作钱钞,开始疯狂的收购一切可以收购的资产。
这种事,曾在大食和波斯发生,商行的雇员们可谓是熟门熟路,早有一套收购的方法。
起初的时候,这些王公们看到了如此多的金银,一个个眼睛都红了。
毕竟,这些金银在他们眼里,已是了不起的财富了。
而且大食商行开出来的价码,往往是他们无法拒绝的。
毕竟……此时天竺的贵金属,价值极高。
而土地和山林的产出,本就微薄,自然而然,也就值不了几个钱。
于是,大量的收购狂潮便如旋风一般横扫整个天竺。
可是很快,才两个月过去,天竺的王公们便开始察觉到不对味了。
大量贵金属的涌入,就意味着贵金属价值开始降低,这也便是传说中的通货膨胀!
而且这种通货膨胀,对于天竺王公们而言,是前所未见的。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的,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几乎是数百年原地踏步,而贵金属的产出,大抵也都是维持着几乎没有波动。
他们若是知道,在大唐,大量的矿产被发掘,那些采掘矿产的家伙,直接用火药开山炸石,用高炉和蒸汽机冶炼各种矿产和贵金属,这贵金属的年产量,可以是天竺的数十倍,效率惊人,而钱庄又通过钱钞,换来大量的贵金属储备,储备量堪称惊人,已经远远超出了过去数倍年人类开采贵金属的产量,只怕非要疯了不可。
一两黄金,在关中地区,假若只能买一亩粮田。
而在这贵金属稀有的天竺,可能就可以换取二十亩更加肥沃的粮田。
这对于大食商行而言,几乎和洗劫没有任何的分别。
可当大量的贵金属涌入天竺的时候,人们发现自己手中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少,手中的贵金属越来越多时,市面上,一切的价格自然而然,也就开始飞涨了。
只是等他们察觉到这一点时,一切都已迟了。
时间并没有花太多,大食商行的行事效率显然不是一般的高,这时候他们便已收购到了足够的资产,再加戒日王原有的领地,只短短数月功夫,大食商行在天竺的资产规模,已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而同时,日益的通货膨胀,也令整个天竺王公们不胜其扰。
毕竟祖传了这么多年的财富,再加上出售土地和山地所得,确实让他们手中的贵金属增加了不少。
可他们却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这些黄金和白银,竟也是可以日益价值下跌的。
何况,经过了一次贵金属涌入的冲击,金银的暴跌让王公们开始无所适从起来。
紧接着,便是自波斯辗转而来的货物开始涌入。
王玄策起初对于这商行的运营一窍不通,不过很快他就掌握住了诀窍,因为他发现,这种商业层面上的优势,商行对于天竺而言,直接就是碾压的。
接下来,便是建立港口,连接波斯湾的码头,进行船运。而后,开始招募劳力,开采和挖掘这里的资源。
就在一切都在按照计划一步步实践,王玄策如鱼得水之时,另一头的陈正泰却已与李承乾,开始回程了。
从关中离开这么久,已有两年的时间,对于陈正泰而言,早已是归心似箭。
现在商行已是步入了正轨,他们也没有继续留下来的必要了,此时还是打道回府为宜。
因此,他们带着浩浩荡荡的人马,自曲女城出发,辗转了波斯,而后进入西域,最终抵达了高昌。
此时的高昌,又是另一番的光景,铁路已是贯通了,沿途到处都是棉田,一眼看不到尽头,在高昌的铁路站点附近,则是数不清的货仓以及作坊。
这里的棉纺作坊规模极大,都是世族们所设,与其将棉花当做原料运走,倒不如在此就地产成成品,而后再经过铁路,贩运到关中。
大量作坊的建立,自然也就吸引到了关内大量的人口迁徙而来。
毕竟此地虽是苦寒和贫瘠了一些,可为了招徕匠人和劳力,还是很舍得花钱的。
物以稀为贵嘛,人也如此,关内到处都是人,这人力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在这里的这般的稀罕了。
于是这高昌一地,人口竟在源源不断的吸引之下,竟已达到了四十五万户,其中原先的高昌汉人和关内汉人便占了八成。
四十五万户,便是百万以上的人口,便是两百万以上的人口,这高昌诸城的繁华,可见一斑。
陈正泰在此驻足了几日,大抵探勘过高昌附近的棉纺作坊,便也没有再过多停留,而后便坐着蒸汽火车,一路直抵了西宁。
此时的西宁城,早已成为了重镇,毕竟陈家的许多产业都汇聚于此,世族们也纷纷迁徙而来,此时已是热闹非凡。
陈家子弟以及各族的耆老们听闻太子和凉王抵达,自是纷纷来迎,也是热闹了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