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宋武大帝最新章节!
第六十六章
“参见寿和圣福。寿和圣福召滟儿来,不知有何事?”全皇后向谢道清施礼,她今天穿了一身淡绿色衫子,挽了一个宫髻,略施傅粉,气质高贵,让人不敢逼视,说不出的风情万种,盈盈一幅好象玉美人图画似的,好看到了极致。
“滟儿,免了,免了。你来得正好,陪母出去走走。”谢道清看着款款而入的全皇后好象久别之人见到亲人似的,很是高兴,道:“其他的大事啊也没有,伯母在宫中呆得太久了,身子骨也不太灵了,就想着出去走走,散散心,看看临安的风景。滟儿啊,这都是皇上打下来的,要不是皇上,临安早就没了,伯母要是不去看看,这个心啊说什么也放不下。”一见面就是一通唠叨。
全皇后万万没有想到,谢道清风急火燎地召她前来原是为了这事,心想她也怪能折腾人的,道:“寿和圣福,临安还是原来那样子,没有什么变化。”
谢道清打断她的话道:“不不不,滟儿,临安的变化大着呢,现在的临安早就不是以前的临安了。以前的临安暮气沉沉,没有生气,好象一个病得快死的人,现在的临安有精有神,好象一个年轻人。伯母虽然好久没有出宫了,也知道这种变化。滟儿,你要学会感觉,伯母这是感觉到的。”
谁说谢道清糊涂?这不是挺明事理的吗?现在的临安和以前比起来是很不相同了,以前的临安官吏大员们横行不法,京官拿这些官员没有办法,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们去欺负老百姓。李隽对这些官员毫不手软,责令文天祥对他们不要客气,该杀就该,该关就关,该发配就发配,一通整治下来,官员们再也不敢以身试法了。
这都不是临安最大的变化,以前的临安老是担心给蒙古人攻击,现在把蒙古人给打退了,取得了一个空前的大胜利不说,在李隽的安排之下老百姓早已重拾信心,再也不怕蒙古人打过来了,军队士气十足,老百姓扬眉吐气,信心倍增,这是宋朝自从太祖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景象。
这番变化正如一些人说的,一个富有朝气的皇帝,他身边的人都是朝气蓬勃,好象初升的太阳。一个没有作为的皇帝,他身边的人都是死气沉沉,没有进取心,就连走路都是有气无路,还要美其名叫“趋循有度”。
谢道清没有出宫,从她身边人员不再是颤颤兢兢,老是担心蒙古人打过来,度日如年的变化中感觉出来了,着实不容易。
全皇后说什么也想不到她居然说出这样的话,还真有点刮目相看的意思,忙谢恩道:“伯母,滟儿记住了。”扶着谢道清道:“伯母,你就不要出去了,滟儿陪你在佛堂念经,好不好?”她这是要打消谢道清出宫的念头。谢道清年纪大了,身子骨不够好,出去走走天知道以她一会儿一个主意的性格会干出什么事情来,要是不仅是走走,问题就大了。
谢道清在额头上轻轻一拍道:“滟儿,亏你提醒,伯母曾经在佛祖驾前许愿,要去栖霞寺还愿,要不是你提醒还真给忘了。滟儿,走,陪伯母去还愿。”
栖霞寺在栖霞山,距离更远,谢道清居然要折腾到那里去,比去看临安还要严重得多,全皇后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嘴巴,忙劝道:“寿和圣福,你就不要去了,让滟儿代你去还愿。心诚则灵,滟儿全心全愿皈依我佛,佛祖不会怪罪。”
“好是好,不过,还是伯母自己去吧。”谢道清一副虔诚姿态,阻住还要劝说的全皇后道:“滟儿,你不要再说了。你要是不放心,就跟伯母一起去吧。”也不容全皇后分说,道:“来人,准备准备,我们就出发。准备好香烛纸钱,一样也不能少。”
全皇后对谢道清极是了解,知道她一旦决定了就是十头牛也别想拉回来,只好道:“伯母,滟儿陪你一起去。滟儿也想跟着伯母多学点佛。”
最后这句话是为了讨谢道清的高兴才说的,谢道清听在耳里,还是挺喜欢,道:“嗯,好好好,伯母一定给你多说说法。”
“谢寿和圣福!”全皇后心里对学佛没有兴趣,还不得不谢恩。
一提起杭州栖霞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岳飞墓,抗金名将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偷偷把他的尸体偷运出来,埋在北山九曲丛祠。宋孝宗即位后才以礼改葬,建有岳王庙。
森森古柏中还隐有一寺,就是栖霞寺,这寺就是明霞大师修持之地。
谢道清和全皇后带着一众侍卫宫女来到栖霞寺,皇太后和皇后同时到来,虽然她们不想声张,但侍卫和宫女还是一大堆,主持和尚晓霞大师自然是给忙得够呛,忙前忙后地张罗着,要和尚们排成队迎接谢道清的大驾。
谢道清是个虔诚的佛门弟子,生性俭约,李隽评论她说,要不是她嫁入帝王之家,而是嫁入平常百姓家,一定是个勤俭持家的贤惠妻子,只可惜嫁入帝王家,还是在乱世中,介入了她根本就不能胜任的国事,想不乱套都不行。谢道清在全皇后的搀扶下下了轿,挥挥手道:“晓霞大师,叫他们都散了吧,老太婆今天来是个佛门弟子,不是什么皇太后,礼节全免了。”
晓霞大师素知她是个虔诚的佛门弟子,没想到其心居然虔诚到这种程度,合什为礼道:“遵旨。”立即要和尚们退了下去。
在全皇后的搀扶下,谢道清拄着拐杖向大雄宝殿走去,对跟上来的晓霞大师道:“大师,你也去吧。老太婆想清静清静,好好向佛祖还愿,就不劳动大师了。”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是说皇帝喜怒无常,一个弄不好就要大祸临头。其实皇宫中的人哪一个不是老虎,一个弄不好就会惹火上身,明霞大师深知其中的厉害,听到她这话打从心里高兴,施礼道:“贫僧告辞。”退走了。
谢道清在大雄宝殿门口站住,道:“你们都在这里等着。滟儿,我们进去。”在侍卫和宫女的答应声中进了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里供着一尊描金佛祖雕像,这佛祖雕像原本是泥塑的,自从谢道清皈依以后,不断地给栖霞寺捐赠金银不说,居然突然来了兴趣,捐金子要求把佛祖像描金。谢道清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很是节约,最节约的就是给将士们的赏赐了,总是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唯独对泥菩萨总是大方,如此举动施在是够奢侈了,她大权在握,固执己见,谁也没法子,只好由得她了。
还好,只是描金,不是全用黄金重铸金身,算得上够克制了。
看着自己的得意之作,谢道清突然之间红光满面,很是兴奋地道:“滟儿,你还记得吗?这是伯母前些年捐给佛祖的金身,佛祖一定高兴。我要给佛祖多叩几个头。”她是说到做到之人,还没有等全皇后说话,就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道:“佛祖在上,弟子谢道清给你叩头了。”双手扶在蒲团上,代表着十二万分虔诚的一个头恭恭敬敬地磕了下去。
为松柏掩映的栖霞寺格外的宁静,全皇后一声惊呼“寿和圣福!”打破了古刹的宁静。
“来来来,再来点,再加点。”李隽看着给他盛饭的侍卫队长解晋有点不满地道:“你也真吝啬,这又不是你家的,你用得着节约嘛。”
解晋见李隽一脸的高兴,话语虽是有点满,其实挺高兴,大着胆子,道:“皇上,你今天真的好高兴?”
“你这是什么话?高兴又不是罪!”李隽看着解晋笑言,接过饭碗,就着菜狠狠地扒起来,大口大口地吞咽着,好象大米饭是无上美味似的。
解晋忍着笑,道:“皇上,臣不是那个意思。臣的意思是皇上什么事让皇上这么高兴,皇上,是不是又有什么好消息?”
李隽把饭碗放下,道:“你不提也就算了,你要是提,我还得多吃点,来盛饭。”指了指才给他扒了几下的饭碗,道:“来,这里,添上。”
解晋再也忍不住了,卟哧一声笑出来,道:“皇上,你吃完了再添也不迟,饭在这里,没人和皇上抢。”
李隽这人随和,待下有礼,解晋这个侍卫队长跟他久了,自然熟悉他的性格,才说起了笑话。
“那倒是。”李隽端起饭碗,扒了一口道:“给你说我为什么这么高兴,其实你应该知道。祥甫,张世杰,张珏他们从淮西淮东,四川赶来,带来了那么多的精锐部队,我一下子多出好几十万精锐的预备兵力,你说,郭侃还能过上好日子吗?”
原来是为了这事,解晋恍然大悟,也是高兴道:“皇上,你是为这事高兴啊。还真是的,这事着实让人高兴,臣一闭上眼睛就会想到要是把郭侃的战马缴获了,扩大我们的骑兵部队,到那时,臣也不干这侍卫队长了,向皇上讨一个差使,带着骑兵杀鞑子去。”
李隽很是高兴,有意要考考他,道:“你说,要是我让你带骑兵,你会怎么打?”
解晋笑道:“皇上,这带兵臣也没有干过,要臣说还真说不上来。不过,臣以为在华夏历史上把骑兵带得最好的要数骠骑将军了。特别是他在打通河西走廊的战法臣觉得那是经典战例,他两次出征,总共才三万人次的精骑,居然打垮了匈奴在河西走廊上的二十四万大军,那是个奇迹。要是我们的骑兵多的话,可以集中使用,充分发挥骑兵机动性快,攻击力强的特别,可以进行大范围的穿插、迂回,长途奔袭,正如大将军千里奔袭打掉匈奴右贤王的指挥部一样。”
顿了顿,接着道:“臣想,要是在中原地区进行大规模穿插、迂回,长途奔袭,甩掉鞑子的主力,专门找鞑子的弱点和要害点下手的话,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皇上,你怎么了?臣是不是说错了?”
李隽现在的样子真的是很滑稽,左手端着饭碗,右手拿着筷子,嘴里塞了一口白饭,直直地看着解晋,居然连眼睛都不知道转动了,要不是还在出气,还以为是一尊雕像。
过了好一会儿,李隽把饭碗重重一放,在额头上重重一拍,道:“我居然没有发现,在我身边还有一位天生的骑兵指挥官,居然让你给我当侍卫队长,真委屈你了。我给你说,这侍卫队长你就不要当了,马上到高达那里去,去带骑兵,先熟悉熟悉,等新的骑兵组建起来,就给你统领。”
解晋万万想不到李隽说到做到,真难以相信,愣了好久才道:“皇上,这是真的?”
“你看,我象是说着玩的吗?”李隽反问。
解晋顿时来了精神,道:“皇上,臣这就去报到。”一拍脑门,道:“皇上,要是臣走了,谁来保护皇上?”
“不是还有段干木吗?”李隽笑着道:“不过,你刚刚是以骠骑将军进行分析的,你给我记住了,你要打出骠骑将军那样的威风。要不然的话,我可不饶你。”
解晋站得笔直,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打好,绝不比骠骑将军差。”
解晋以西汉名将霍去病两次出征河西走廊为例子进行点评,真可以说切中了要害。霍去病在远征河西走廊时,两次才带了不到三万人次骑兵,却创造了一个打垮河西走廊上二十四万匈奴军队的奇迹,斩断了匈奴右臂。在这一战中,霍去病没有后勤,没有辎重,没有补给,在河西走廊上仿佛一股狂飙席卷西去,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使用骑兵的经典战例,是中国历史上把骑兵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最高境界。
他的话,李隽这位有过将军经历的历史学教授都没有想到,要李隽不惊奇都不行,自然是摆出了一副傻样子。
解晋这个特别善于使用骑兵的将领是给李隽在饭桌子上发现的,因而他有一个外号“饭将军”。在他统率下的大宋骑兵好象狂飙一样,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总是让人找不到,他会攻击哪里,总是让人想象不到,就是足智多谋的廖胜功都是想象不到,因为他能根据战场情况进行最正确的判断。
这点,和霍去病极为相似,因而他又有一个外号“小骠骑”。
“皇上,那臣去了。”解晋很是高兴,向李隽施过礼,得到李隽的允准走了。李隽看着他的背影消失了才把饭碗端起来,道:“我又得多吃两碗了。”发现了一个能征善战的骑兵指挥官,想不要人高兴都难。
可惜的是,李隽的好胃口没有持续多久就给人打搅了。解晋领着一个太监进来,道:“皇上,单公公求见。”
单福是全皇后身边的人,平时很少出宫,他却突然出现在这里,肯定有很重要的事情,李隽忙把饭碗一放,问道:“单福,你有什么事?”
“参见皇上。”单福向李隽行礼,道:“奴才奉皇后懿旨送东西。”
全皇后这个人,李隽是一想起来就头疼,单福不说请旨之类的话,却说是送东西,李隽心想别送什么红头绳之类的订情之物,那可是头疼的事,念头还没有转完,单福已经把一个扎着朵很好看的珠花的小盒子拿出来,举在额头前。
当此情形,李隽是不得不看了,硬着头皮接过,打开盒子,盒子里面有一个蜡丸,用火漆封好了的,把火漆去掉,捏碎蜡丸,取出里面的纸团,忐忑不安地看起来。
对于赵祺这个风流皇帝喜欢与妃子搞点情调之类的事情,解晋是知道的,心想这肯定是全皇后想李隽了才故作神秘,要单福给他送点什么搞情调的事物来,在心中暗笑不已。解晋正笑间,只听乒乒乓乓之声响个不停,原来是李隽猛地一下站起来,把桌子掀倒了,桌子上的碗盘碟子摔了一地,李隽身上给溅满了油水。
再看李隽,脸色苍白,苍白之色只在脸上停留了一瞬,要不是解晋的视力好,肯定不会发现。李隽根本就顾不上身上的油水,急急地问道:“皇后还说什么了?”
李隽如此急切,在解晋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过,脸色如此惨白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就是蒙古几十万大军兵临临安他也是从容自若,解晋很是不解地看着李隽。
“回皇上,皇后除了要臣送东西以外,什么也没有说。”单福很是不解地回答。
李隽马上问道:“临安有没有异常?”
“回皇上,皇后要臣转告皇上,临安一切正常。”单福马上回答。
李隽想了一想,道:“你们先退出去。我叫你再来。”
等解晋和单福退出去后,李隽急忙拿起笔写起来。写好折好,用火漆封好,装在盒在子里。把单福召进来,道:“你马上赶回临安,把这东西交给皇后。记住,这事对任何人都不要提起,不然,小心你的九族。”
单福知道李隽一年来从来没有说过如此威胁到人九族的话,很是奇怪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李隽说出如此重的话,道:“遵旨!”
第六十六章
“参见寿和圣福。寿和圣福召滟儿来,不知有何事?”全皇后向谢道清施礼,她今天穿了一身淡绿色衫子,挽了一个宫髻,略施傅粉,气质高贵,让人不敢逼视,说不出的风情万种,盈盈一幅好象玉美人图画似的,好看到了极致。
“滟儿,免了,免了。你来得正好,陪母出去走走。”谢道清看着款款而入的全皇后好象久别之人见到亲人似的,很是高兴,道:“其他的大事啊也没有,伯母在宫中呆得太久了,身子骨也不太灵了,就想着出去走走,散散心,看看临安的风景。滟儿啊,这都是皇上打下来的,要不是皇上,临安早就没了,伯母要是不去看看,这个心啊说什么也放不下。”一见面就是一通唠叨。
全皇后万万没有想到,谢道清风急火燎地召她前来原是为了这事,心想她也怪能折腾人的,道:“寿和圣福,临安还是原来那样子,没有什么变化。”
谢道清打断她的话道:“不不不,滟儿,临安的变化大着呢,现在的临安早就不是以前的临安了。以前的临安暮气沉沉,没有生气,好象一个病得快死的人,现在的临安有精有神,好象一个年轻人。伯母虽然好久没有出宫了,也知道这种变化。滟儿,你要学会感觉,伯母这是感觉到的。”
谁说谢道清糊涂?这不是挺明事理的吗?现在的临安和以前比起来是很不相同了,以前的临安官吏大员们横行不法,京官拿这些官员没有办法,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们去欺负老百姓。李隽对这些官员毫不手软,责令文天祥对他们不要客气,该杀就该,该关就关,该发配就发配,一通整治下来,官员们再也不敢以身试法了。
这都不是临安最大的变化,以前的临安老是担心给蒙古人攻击,现在把蒙古人给打退了,取得了一个空前的大胜利不说,在李隽的安排之下老百姓早已重拾信心,再也不怕蒙古人打过来了,军队士气十足,老百姓扬眉吐气,信心倍增,这是宋朝自从太祖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景象。
这番变化正如一些人说的,一个富有朝气的皇帝,他身边的人都是朝气蓬勃,好象初升的太阳。一个没有作为的皇帝,他身边的人都是死气沉沉,没有进取心,就连走路都是有气无路,还要美其名叫“趋循有度”。
谢道清没有出宫,从她身边人员不再是颤颤兢兢,老是担心蒙古人打过来,度日如年的变化中感觉出来了,着实不容易。
全皇后说什么也想不到她居然说出这样的话,还真有点刮目相看的意思,忙谢恩道:“伯母,滟儿记住了。”扶着谢道清道:“伯母,你就不要出去了,滟儿陪你在佛堂念经,好不好?”她这是要打消谢道清出宫的念头。谢道清年纪大了,身子骨不够好,出去走走天知道以她一会儿一个主意的性格会干出什么事情来,要是不仅是走走,问题就大了。
谢道清在额头上轻轻一拍道:“滟儿,亏你提醒,伯母曾经在佛祖驾前许愿,要去栖霞寺还愿,要不是你提醒还真给忘了。滟儿,走,陪伯母去还愿。”
栖霞寺在栖霞山,距离更远,谢道清居然要折腾到那里去,比去看临安还要严重得多,全皇后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嘴巴,忙劝道:“寿和圣福,你就不要去了,让滟儿代你去还愿。心诚则灵,滟儿全心全愿皈依我佛,佛祖不会怪罪。”
“好是好,不过,还是伯母自己去吧。”谢道清一副虔诚姿态,阻住还要劝说的全皇后道:“滟儿,你不要再说了。你要是不放心,就跟伯母一起去吧。”也不容全皇后分说,道:“来人,准备准备,我们就出发。准备好香烛纸钱,一样也不能少。”
全皇后对谢道清极是了解,知道她一旦决定了就是十头牛也别想拉回来,只好道:“伯母,滟儿陪你一起去。滟儿也想跟着伯母多学点佛。”
最后这句话是为了讨谢道清的高兴才说的,谢道清听在耳里,还是挺喜欢,道:“嗯,好好好,伯母一定给你多说说法。”
“谢寿和圣福!”全皇后心里对学佛没有兴趣,还不得不谢恩。
一提起杭州栖霞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岳飞墓,抗金名将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偷偷把他的尸体偷运出来,埋在北山九曲丛祠。宋孝宗即位后才以礼改葬,建有岳王庙。
森森古柏中还隐有一寺,就是栖霞寺,这寺就是明霞大师修持之地。
谢道清和全皇后带着一众侍卫宫女来到栖霞寺,皇太后和皇后同时到来,虽然她们不想声张,但侍卫和宫女还是一大堆,主持和尚晓霞大师自然是给忙得够呛,忙前忙后地张罗着,要和尚们排成队迎接谢道清的大驾。
谢道清是个虔诚的佛门弟子,生性俭约,李隽评论她说,要不是她嫁入帝王之家,而是嫁入平常百姓家,一定是个勤俭持家的贤惠妻子,只可惜嫁入帝王家,还是在乱世中,介入了她根本就不能胜任的国事,想不乱套都不行。谢道清在全皇后的搀扶下下了轿,挥挥手道:“晓霞大师,叫他们都散了吧,老太婆今天来是个佛门弟子,不是什么皇太后,礼节全免了。”
晓霞大师素知她是个虔诚的佛门弟子,没想到其心居然虔诚到这种程度,合什为礼道:“遵旨。”立即要和尚们退了下去。
在全皇后的搀扶下,谢道清拄着拐杖向大雄宝殿走去,对跟上来的晓霞大师道:“大师,你也去吧。老太婆想清静清静,好好向佛祖还愿,就不劳动大师了。”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是说皇帝喜怒无常,一个弄不好就要大祸临头。其实皇宫中的人哪一个不是老虎,一个弄不好就会惹火上身,明霞大师深知其中的厉害,听到她这话打从心里高兴,施礼道:“贫僧告辞。”退走了。
谢道清在大雄宝殿门口站住,道:“你们都在这里等着。滟儿,我们进去。”在侍卫和宫女的答应声中进了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里供着一尊描金佛祖雕像,这佛祖雕像原本是泥塑的,自从谢道清皈依以后,不断地给栖霞寺捐赠金银不说,居然突然来了兴趣,捐金子要求把佛祖像描金。谢道清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很是节约,最节约的就是给将士们的赏赐了,总是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唯独对泥菩萨总是大方,如此举动施在是够奢侈了,她大权在握,固执己见,谁也没法子,只好由得她了。
还好,只是描金,不是全用黄金重铸金身,算得上够克制了。
看着自己的得意之作,谢道清突然之间红光满面,很是兴奋地道:“滟儿,你还记得吗?这是伯母前些年捐给佛祖的金身,佛祖一定高兴。我要给佛祖多叩几个头。”她是说到做到之人,还没有等全皇后说话,就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道:“佛祖在上,弟子谢道清给你叩头了。”双手扶在蒲团上,代表着十二万分虔诚的一个头恭恭敬敬地磕了下去。
为松柏掩映的栖霞寺格外的宁静,全皇后一声惊呼“寿和圣福!”打破了古刹的宁静。
“来来来,再来点,再加点。”李隽看着给他盛饭的侍卫队长解晋有点不满地道:“你也真吝啬,这又不是你家的,你用得着节约嘛。”
解晋见李隽一脸的高兴,话语虽是有点满,其实挺高兴,大着胆子,道:“皇上,你今天真的好高兴?”
“你这是什么话?高兴又不是罪!”李隽看着解晋笑言,接过饭碗,就着菜狠狠地扒起来,大口大口地吞咽着,好象大米饭是无上美味似的。
解晋忍着笑,道:“皇上,臣不是那个意思。臣的意思是皇上什么事让皇上这么高兴,皇上,是不是又有什么好消息?”
李隽把饭碗放下,道:“你不提也就算了,你要是提,我还得多吃点,来盛饭。”指了指才给他扒了几下的饭碗,道:“来,这里,添上。”
解晋再也忍不住了,卟哧一声笑出来,道:“皇上,你吃完了再添也不迟,饭在这里,没人和皇上抢。”
李隽这人随和,待下有礼,解晋这个侍卫队长跟他久了,自然熟悉他的性格,才说起了笑话。
“那倒是。”李隽端起饭碗,扒了一口道:“给你说我为什么这么高兴,其实你应该知道。祥甫,张世杰,张珏他们从淮西淮东,四川赶来,带来了那么多的精锐部队,我一下子多出好几十万精锐的预备兵力,你说,郭侃还能过上好日子吗?”
原来是为了这事,解晋恍然大悟,也是高兴道:“皇上,你是为这事高兴啊。还真是的,这事着实让人高兴,臣一闭上眼睛就会想到要是把郭侃的战马缴获了,扩大我们的骑兵部队,到那时,臣也不干这侍卫队长了,向皇上讨一个差使,带着骑兵杀鞑子去。”
李隽很是高兴,有意要考考他,道:“你说,要是我让你带骑兵,你会怎么打?”
解晋笑道:“皇上,这带兵臣也没有干过,要臣说还真说不上来。不过,臣以为在华夏历史上把骑兵带得最好的要数骠骑将军了。特别是他在打通河西走廊的战法臣觉得那是经典战例,他两次出征,总共才三万人次的精骑,居然打垮了匈奴在河西走廊上的二十四万大军,那是个奇迹。要是我们的骑兵多的话,可以集中使用,充分发挥骑兵机动性快,攻击力强的特别,可以进行大范围的穿插、迂回,长途奔袭,正如大将军千里奔袭打掉匈奴右贤王的指挥部一样。”
顿了顿,接着道:“臣想,要是在中原地区进行大规模穿插、迂回,长途奔袭,甩掉鞑子的主力,专门找鞑子的弱点和要害点下手的话,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皇上,你怎么了?臣是不是说错了?”
李隽现在的样子真的是很滑稽,左手端着饭碗,右手拿着筷子,嘴里塞了一口白饭,直直地看着解晋,居然连眼睛都不知道转动了,要不是还在出气,还以为是一尊雕像。
过了好一会儿,李隽把饭碗重重一放,在额头上重重一拍,道:“我居然没有发现,在我身边还有一位天生的骑兵指挥官,居然让你给我当侍卫队长,真委屈你了。我给你说,这侍卫队长你就不要当了,马上到高达那里去,去带骑兵,先熟悉熟悉,等新的骑兵组建起来,就给你统领。”
解晋万万想不到李隽说到做到,真难以相信,愣了好久才道:“皇上,这是真的?”
“你看,我象是说着玩的吗?”李隽反问。
解晋顿时来了精神,道:“皇上,臣这就去报到。”一拍脑门,道:“皇上,要是臣走了,谁来保护皇上?”
“不是还有段干木吗?”李隽笑着道:“不过,你刚刚是以骠骑将军进行分析的,你给我记住了,你要打出骠骑将军那样的威风。要不然的话,我可不饶你。”
解晋站得笔直,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打好,绝不比骠骑将军差。”
解晋以西汉名将霍去病两次出征河西走廊为例子进行点评,真可以说切中了要害。霍去病在远征河西走廊时,两次才带了不到三万人次骑兵,却创造了一个打垮河西走廊上二十四万匈奴军队的奇迹,斩断了匈奴右臂。在这一战中,霍去病没有后勤,没有辎重,没有补给,在河西走廊上仿佛一股狂飙席卷西去,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使用骑兵的经典战例,是中国历史上把骑兵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最高境界。
他的话,李隽这位有过将军经历的历史学教授都没有想到,要李隽不惊奇都不行,自然是摆出了一副傻样子。
解晋这个特别善于使用骑兵的将领是给李隽在饭桌子上发现的,因而他有一个外号“饭将军”。在他统率下的大宋骑兵好象狂飙一样,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总是让人找不到,他会攻击哪里,总是让人想象不到,就是足智多谋的廖胜功都是想象不到,因为他能根据战场情况进行最正确的判断。
这点,和霍去病极为相似,因而他又有一个外号“小骠骑”。
“皇上,那臣去了。”解晋很是高兴,向李隽施过礼,得到李隽的允准走了。李隽看着他的背影消失了才把饭碗端起来,道:“我又得多吃两碗了。”发现了一个能征善战的骑兵指挥官,想不要人高兴都难。
可惜的是,李隽的好胃口没有持续多久就给人打搅了。解晋领着一个太监进来,道:“皇上,单公公求见。”
单福是全皇后身边的人,平时很少出宫,他却突然出现在这里,肯定有很重要的事情,李隽忙把饭碗一放,问道:“单福,你有什么事?”
“参见皇上。”单福向李隽行礼,道:“奴才奉皇后懿旨送东西。”
全皇后这个人,李隽是一想起来就头疼,单福不说请旨之类的话,却说是送东西,李隽心想别送什么红头绳之类的订情之物,那可是头疼的事,念头还没有转完,单福已经把一个扎着朵很好看的珠花的小盒子拿出来,举在额头前。
当此情形,李隽是不得不看了,硬着头皮接过,打开盒子,盒子里面有一个蜡丸,用火漆封好了的,把火漆去掉,捏碎蜡丸,取出里面的纸团,忐忑不安地看起来。
对于赵祺这个风流皇帝喜欢与妃子搞点情调之类的事情,解晋是知道的,心想这肯定是全皇后想李隽了才故作神秘,要单福给他送点什么搞情调的事物来,在心中暗笑不已。解晋正笑间,只听乒乒乓乓之声响个不停,原来是李隽猛地一下站起来,把桌子掀倒了,桌子上的碗盘碟子摔了一地,李隽身上给溅满了油水。
再看李隽,脸色苍白,苍白之色只在脸上停留了一瞬,要不是解晋的视力好,肯定不会发现。李隽根本就顾不上身上的油水,急急地问道:“皇后还说什么了?”
李隽如此急切,在解晋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过,脸色如此惨白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就是蒙古几十万大军兵临临安他也是从容自若,解晋很是不解地看着李隽。
“回皇上,皇后除了要臣送东西以外,什么也没有说。”单福很是不解地回答。
李隽马上问道:“临安有没有异常?”
“回皇上,皇后要臣转告皇上,临安一切正常。”单福马上回答。
李隽想了一想,道:“你们先退出去。我叫你再来。”
等解晋和单福退出去后,李隽急忙拿起笔写起来。写好折好,用火漆封好,装在盒在子里。把单福召进来,道:“你马上赶回临安,把这东西交给皇后。记住,这事对任何人都不要提起,不然,小心你的九族。”
单福知道李隽一年来从来没有说过如此威胁到人九族的话,很是奇怪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李隽说出如此重的话,道:“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