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梨园弟子的悲惨命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陈孝文集最新章节!
唐代的音乐机构众多,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唐玄宗改组了太乐署,将其中唱奏民间音乐的乐工分出来,单独成立了四个外教坊和三个梨园,唐代音乐制度的严密为培养造就一流艺术家做了很好的保证。开元二年到“安史之乱”之前的这段时间为梨园的全盛期。梨园弟子在“安史之乱”中奔散,肃宗收京后,梨园又重建,至大历十四年,唐德宗取消梨园的设置,剩余的梨园弟子都归到太常寺。唐末,梨园弟子消亡殆尽。
“梨园弟子”是专习法曲的,法曲即今天的歌舞。唐代的乐工无数,犹以梨园弟子的技艺最高。梨园弟子的来源,有从宫女中选的,有从民家女中选的,有从民间艺人中抽调的,总之这些梨园弟子无论都很美貌,出身都很低下。唐代梨园主要有三处,除禁苑里的梨园外,还有长安的梨园别教院,洛阳梨园新院。最盛的时期,梨园弟子竟有几千人之众,每年一考,不合格或者年纪大的就被辞退。梨园弟子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吃青春饭的,在职的梨园弟子全是少男少女。这些梨园弟子年纪大了,究竟干什么去了呢?他们最终的命运如何,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做个探讨。
唐代是中国音乐高度繁荣的时期。唐代许多诗人无不知音晓器,与音乐有染,在诗词中与音乐有关的描写非常多,现在就唐诗的描写说开去。
唐代读书人以“学而优则仕”为衡量人生价值追求,平民以渔耕为正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音乐艺人始终是属于下层社会,充其量亦只是高于奴婢、仆役,等同于良人而已,其人生价值及生命并不会得到很好的保障。当时即使是很著名的音乐艺人还是跻身不了上层社会,即使是因为皇帝之宠爱而被授得一官半职,亦不会被同僚看重。
当时,梨园弟子无缘无故遭毒打或杀死的不计其数。乐工黄幡绰由于外出,唐玄宗一时寻呼不着,就遭到鞭打。被唐玄宗宠幸、善于吹笛的梨园弟子尤承恩,得罪了洛阳令崔隐甫,唐玄宗为了表白自已非“重乐人而轻臣”令“立杖杀之”活活打死,连皇帝的狗都不如。(据唐语林)梨园乐工雷海青精通琵琶“安史之乱”中为安禄山所获,因不肯为安禄山演奏而被残忍地肢解示众。(据资治通鉴)
乐工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才,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还长于作曲等。他们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由于他们演艺精湛,王公贵人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他们在东都洛阳建造宅第,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公侯府第。“安史之乱”中,统治者自顾无暇,这些梨园弟子就任其自生自灭。“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间或卖唱于市,闻者无不泫然而泣。遭贬的杜甫来到江南,巧遇李龟年,禁不住感叹人生际遇,正所谓彩云易散,霁月难逢,于是写出了名篇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后来流落到湖南湘潭,在一次宴会上唱了王维的五言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伤世哀时,悲恸不禁,唱完后突然昏倒,唯耳朵有余热,其妻不忍心殡殓,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一个皇帝身边的红人,竟沦落至如此地步,任凭谁人一官半职,也决非流落如此,梨园弟子乃统治者之玩偶,于此可见一斑。
何满子是唐时的乐工,后选梨园。白乐天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自注云:“开元中,沧州歌者姓名,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竟不免。”元微之何满子歌云:“何满能歌声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婴刑系在囹圄间,下调哀音歌愤懑。梨园弟子奏元宗,一唱承恩羁网缓。便将何满为曲名,御府亲题乐府纂。”
在梨园受过严格音乐训练的梨园弟子年华老去,她们很多人的归宿都是自谋生路,有的女弟子被官家赎买做官伎,不愿意的同样也没有好出路。唐时养伎成风,就连一般的贵族文人也养伎,称为“家伎”家伎兼作婢妾,专供声色之娱。李白、白易居都有家伎。白居易有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杨柳枝词)说的就是两位家伎樊素和小蛮。樊素嘴如樱桃,善歌;小蛮腰如杨柳,善舞。还有感故张仆射诸伎一诗“黄金不惜买蛾眉,捡得如花三两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很多人梨园弟子都流落民间,以卖唱或教歌舞为生。唐代画家韩滉亦有诗云:“万事伤心对管弦,一身含泪似春烟。黄金用尽教歌舞,留与他人乐少年。”(引自听乐怅然自述)王建的诗温泉行是他在安史之乱以后,极其潦倒的时候,到温泉附近一个朋友家去作客,听了梨园弟子的演奏而写的,有“梨园弟子偷曲谱,头白人间教歌舞。”的诗句。
至于女性的梨园弟子,那就更惨了。由于她们年轻貌美,技艺精湛,脱离宫廷后,常被随意买卖,恣意玩弄。“愁脸无红衣满尘,千家万户不容身”(长孙佐辅伤故人歌伎)有的梨园弟子为了逃避遭玩弄的命运,不得不出家为尼。唐代由于重佛骨,就连尼姑的地位也比这些失宠的梨园弟子高。卢纶过玉贞公主影殿诗云:“君看白发诵经者,半是宫中歌舞人。”真是令人呃腕叹息。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写的琵琶女“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其中“霓裳”和“六幺”都是唐代宫庭中的歌舞大曲。由此可以推断,这琵琶女就是梨园弟子,是学乐器的,否则不可能有这么高超的演奏技巧。可是她的命运却是如此的——“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就是梨园弟子命运的真实写照。离开宫廷的梨园弟子过着非常寂寞的生活,以前的宫廷生活真有如黄粱一梦。
她们虽然入过朝廷的梨园,但她们的地位并不因此而大大提高。统治者对她们是玩弄的态度,一旦玩弄厌了,或又被第二者的色艺超过,那么等待她们的也许比普通人还要惨,逃不脱被一级又一级的官吏玩弄,被千百万次玩弄的命运。唐代音乐的高度繁荣,是建立在这些梨园弟子血泪斑斑的痛苦生活之上。最令人愤恨的是,这些统治者玩弄了这些声、色、艺俱佳的梨园弟子,偏说这些女艺人本来就淫戝,意思好象是本该被玩弄似的,这种论调一直影响至今。说什么音乐人都是淫荡的,真是可悲可叹,欲说还休!
唐代的音乐机构众多,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唐玄宗改组了太乐署,将其中唱奏民间音乐的乐工分出来,单独成立了四个外教坊和三个梨园,唐代音乐制度的严密为培养造就一流艺术家做了很好的保证。开元二年到“安史之乱”之前的这段时间为梨园的全盛期。梨园弟子在“安史之乱”中奔散,肃宗收京后,梨园又重建,至大历十四年,唐德宗取消梨园的设置,剩余的梨园弟子都归到太常寺。唐末,梨园弟子消亡殆尽。
“梨园弟子”是专习法曲的,法曲即今天的歌舞。唐代的乐工无数,犹以梨园弟子的技艺最高。梨园弟子的来源,有从宫女中选的,有从民家女中选的,有从民间艺人中抽调的,总之这些梨园弟子无论都很美貌,出身都很低下。唐代梨园主要有三处,除禁苑里的梨园外,还有长安的梨园别教院,洛阳梨园新院。最盛的时期,梨园弟子竟有几千人之众,每年一考,不合格或者年纪大的就被辞退。梨园弟子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吃青春饭的,在职的梨园弟子全是少男少女。这些梨园弟子年纪大了,究竟干什么去了呢?他们最终的命运如何,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做个探讨。
唐代是中国音乐高度繁荣的时期。唐代许多诗人无不知音晓器,与音乐有染,在诗词中与音乐有关的描写非常多,现在就唐诗的描写说开去。
唐代读书人以“学而优则仕”为衡量人生价值追求,平民以渔耕为正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音乐艺人始终是属于下层社会,充其量亦只是高于奴婢、仆役,等同于良人而已,其人生价值及生命并不会得到很好的保障。当时即使是很著名的音乐艺人还是跻身不了上层社会,即使是因为皇帝之宠爱而被授得一官半职,亦不会被同僚看重。
当时,梨园弟子无缘无故遭毒打或杀死的不计其数。乐工黄幡绰由于外出,唐玄宗一时寻呼不着,就遭到鞭打。被唐玄宗宠幸、善于吹笛的梨园弟子尤承恩,得罪了洛阳令崔隐甫,唐玄宗为了表白自已非“重乐人而轻臣”令“立杖杀之”活活打死,连皇帝的狗都不如。(据唐语林)梨园乐工雷海青精通琵琶“安史之乱”中为安禄山所获,因不肯为安禄山演奏而被残忍地肢解示众。(据资治通鉴)
乐工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才,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还长于作曲等。他们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由于他们演艺精湛,王公贵人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他们在东都洛阳建造宅第,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公侯府第。“安史之乱”中,统治者自顾无暇,这些梨园弟子就任其自生自灭。“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间或卖唱于市,闻者无不泫然而泣。遭贬的杜甫来到江南,巧遇李龟年,禁不住感叹人生际遇,正所谓彩云易散,霁月难逢,于是写出了名篇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后来流落到湖南湘潭,在一次宴会上唱了王维的五言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伤世哀时,悲恸不禁,唱完后突然昏倒,唯耳朵有余热,其妻不忍心殡殓,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一个皇帝身边的红人,竟沦落至如此地步,任凭谁人一官半职,也决非流落如此,梨园弟子乃统治者之玩偶,于此可见一斑。
何满子是唐时的乐工,后选梨园。白乐天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自注云:“开元中,沧州歌者姓名,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竟不免。”元微之何满子歌云:“何满能歌声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婴刑系在囹圄间,下调哀音歌愤懑。梨园弟子奏元宗,一唱承恩羁网缓。便将何满为曲名,御府亲题乐府纂。”
在梨园受过严格音乐训练的梨园弟子年华老去,她们很多人的归宿都是自谋生路,有的女弟子被官家赎买做官伎,不愿意的同样也没有好出路。唐时养伎成风,就连一般的贵族文人也养伎,称为“家伎”家伎兼作婢妾,专供声色之娱。李白、白易居都有家伎。白居易有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杨柳枝词)说的就是两位家伎樊素和小蛮。樊素嘴如樱桃,善歌;小蛮腰如杨柳,善舞。还有感故张仆射诸伎一诗“黄金不惜买蛾眉,捡得如花三两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很多人梨园弟子都流落民间,以卖唱或教歌舞为生。唐代画家韩滉亦有诗云:“万事伤心对管弦,一身含泪似春烟。黄金用尽教歌舞,留与他人乐少年。”(引自听乐怅然自述)王建的诗温泉行是他在安史之乱以后,极其潦倒的时候,到温泉附近一个朋友家去作客,听了梨园弟子的演奏而写的,有“梨园弟子偷曲谱,头白人间教歌舞。”的诗句。
至于女性的梨园弟子,那就更惨了。由于她们年轻貌美,技艺精湛,脱离宫廷后,常被随意买卖,恣意玩弄。“愁脸无红衣满尘,千家万户不容身”(长孙佐辅伤故人歌伎)有的梨园弟子为了逃避遭玩弄的命运,不得不出家为尼。唐代由于重佛骨,就连尼姑的地位也比这些失宠的梨园弟子高。卢纶过玉贞公主影殿诗云:“君看白发诵经者,半是宫中歌舞人。”真是令人呃腕叹息。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写的琵琶女“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其中“霓裳”和“六幺”都是唐代宫庭中的歌舞大曲。由此可以推断,这琵琶女就是梨园弟子,是学乐器的,否则不可能有这么高超的演奏技巧。可是她的命运却是如此的——“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就是梨园弟子命运的真实写照。离开宫廷的梨园弟子过着非常寂寞的生活,以前的宫廷生活真有如黄粱一梦。
她们虽然入过朝廷的梨园,但她们的地位并不因此而大大提高。统治者对她们是玩弄的态度,一旦玩弄厌了,或又被第二者的色艺超过,那么等待她们的也许比普通人还要惨,逃不脱被一级又一级的官吏玩弄,被千百万次玩弄的命运。唐代音乐的高度繁荣,是建立在这些梨园弟子血泪斑斑的痛苦生活之上。最令人愤恨的是,这些统治者玩弄了这些声、色、艺俱佳的梨园弟子,偏说这些女艺人本来就淫戝,意思好象是本该被玩弄似的,这种论调一直影响至今。说什么音乐人都是淫荡的,真是可悲可叹,欲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