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质疑莫言小学文化凭什么带研究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曹大维文集最新章节!
还是那句话:“当代中国是个无奇不有的国度”表现在学术领域,这个“奇”似乎更“奇”君不见众多体制内专家、学者,教授清高若阳春白雪,傲慢如开屏之孔雀。更如占着窝不会下蛋的一只鸡、一群鸡,偶尔看见下蛋的鸡,则心生不爽一窝蜂的上去死掐,其势凶凶,其状毒毒。
这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景观,从批判韩寒,批判余华,到批判莫言,无不是这种世态喜剧的精彩上演。
尤其是莫言在过关斩将,力克群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尚未从如何享受诺贝尔奖金的思考中回过神来,就被众多专家、学者、教授兜头泼了一盆冷水,甚至屎尿混合物。
一时间“批判莫言”俨然成为一种时尚。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所赢得的掌声余音未了之际,冠以“对莫言作品及诺贝尔文学奖理性反思与评论”之名的莫言批判的集子就迫不及待钻了出来。这个集子的序言部分打着冠冕堂皇的理由说“如果文学界不允许批判,就让批判从我开始;如果文学界鼓励批判,就让批判从莫言开始。批判的目的不在于批判本身,而在于最终的无可批判”
事实果真如此么?老子忍不住爆个粗口,他娘的!这是理性反思与评论么?诸君请看:
在丰乳肥臀里,我看到的是一个创造力衰竭、艺术性平庸“文字匠”莫言,更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一部如此平庸的小说竟然获得大奖,而且被读者和传媒“炒得”沸反盈天。
我们的文坛怎么了?——楼观云令人遗憾的平庸之作。
莫言却在反文化的旗帜下干着文化的勾当。莫言的亵渎理性、崇高、优雅这些神圣化的审美文化规范时,却不自觉地把龌龊、丑陋、邪恶另一类负文化神圣化了,也就是把另一类未经传统文化认可的事物“文化化”了。—李建军是大象还是甲虫?。
“诺奖”看中莫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作品中的所谓“魔幻现实主义”然而,莫言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理解是不正确的,运用是不成功的。他不是弘扬“魔幻现实主义”的精华,而是拾取“魔幻现实主义”的糟粕——陈辽理性对待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不,以在下看来,这不是“理性反思与评论”这是赤裸裸的、非常凌厉的兜头棒喝,这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心理反应。但不管这“赤裸裸的兜头棒喝”是如何凌厉。老百姓还是认可莫言。平凡一族的中国百姓只认一个理:“诺贝尔文学奖不会平白无故的颁给一个没本事的人”莫言家墙上的黄土都被崇拜者抠走收藏,也说明了那些“赤裸裸的兜头棒喝”没起作用,莫言在热爱的读者心中仍有很高的地位。这位小学文凭的农村作家打破了中国人自古以来没有拿过诺贝尔奖的历史,带给国人极大的心理满足。
拉尔夫?林顿认为人类由价值、信念和世界观构成的社会文化不是靠生物学遗传的,而是由生活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一代一代地向上学习并向下传递的。审视批判莫言言辞的来向,我们可以发现统统来自于高校教授、知名学者。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在这个圈子里濡化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成一种独特的“掐死”体制外一切对手的学术景观。
如近日传言莫言就职北师大带研究生的消息刚刚面世,就爆发了大量质疑。其词曰:“小学文化凭什么带研究生”?
有好事者兴趣盎然的、细腻的翻起了莫言的学历。好在莫言并不以自己学历低为耻。他很谦逊的表示:“自己仍是农村作家”其潜台词是“我对你们构不成威胁,请高抬贵手”由此可见,莫言似乎有些怕这些人,世界最高级别的诺贝尔文学奖,仍没给莫言带来足够的自信。
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学者们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是否代表最好学术水平。我就想就事论事,反问质疑者:莫言凭什么不能带研究生?
大学事实上作为一个传播知识、技能与思想的机构。宽容、博纳不仅是其功能上需要,也是其存在的根本。只要有过人的技能、知识和思想,大学都应从其功能和根本出发,予以接纳,而不是污蔑、排斥。
“第一个教大学的人必然没有读过大学”这是个很好理解的客观事实,主观上也无可挑剔的真理。远不说国外的达芬奇、马列恩毛、卢梭这些对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近代中国凡是和大师(30年以前的,现在的大师不算)挂边的,大都没读过大学,钱穆起于私塾、沈从文起于卒,齐白石起于匠,数学华罗庚起于市。总之,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钱穆、沈从文、齐白石、华罗庚们之能够在没有学历、文凭的情况下获得成果,和文凭无关,和才能有关。
那么,有张“文凭”真的能代表知识和才能么?
孔子曰:“no”他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述而)其意为:人之资质和天赋有差异,有“上知”者,有“下愚”者,上知者智商高、悟性强,即使没有受过教育,只要给他一个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也会表现出惊人的才华,下愚者缺乏天赋和悟性,即使受过最好的教育,拥有很高的学历,他也仍然是没有思想、没有文化的人。
那么,从孔子的话来追索谁在质疑:“莫言小学文化凭什么带研究生”就很清晰了。那一定是个“即使受过最好的教育,拥有很高的学历,他也仍然是没有思想、没有文化的人”虽然网上这样的质疑没有署名,我们很难追索发问者谁,但根据“利益相关者”来进行推测还是能略知一二:
1、质疑莫言的一定是文学界人士或者从事文学研究的人,而且还可能是所谓权威;
2、质疑莫言“小学文化凭什么带研究生”一定是体制内的所谓专家、学者、教授。
为什么这么推论?答曰:就心理学而言,莫言这只不食国家俸禄,仍然刻苦下蛋的鸡对食国家俸禄但不下蛋的鸡,构成了一定的心理威胁。体制内的众多的专家、学者、教授大脑中已经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我是国家供养的鸡,是好鸡、名鸡,我不下蛋,任何鸡都不能下蛋,即使下蛋了,也是坏蛋,也是丑蛋,不对的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莫言获奖让这些人不爽,莫言就教北师大研究生院让一些人更不爽。
那么,透过近年来爆出的种种学术丑闻,让我们反观这些质疑者的所谓成就任何呢?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特点:其一寻章择句理论研究,通篇注释、参考文献型。偶尔冒出一两句自己的观点,一查还是已有观点的到倒桩句、反转剧、拼贴句,因此有了资本,荣升晋级。从此可以大声的呼喊“我是这方面的专家、权威?其二,通篇没有参考文献、没有注释型。这种更邪乎,直接把别人的学术成果拿来,冠冕堂皇的署上自己的名字。这种现象近年来似乎很普遍,除了被曝光的湖北工业大学某教授、川大某教授,清华大学某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某博导剽窃外。还有众多未被曝光的专家、学者、教授们日日胆战心惊、如履薄冰。
呜呼,哀哉!这样活着可真不爽!
由此,我们终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简单的结论:体制内的专家、学者、教授们不乐见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更不乐见莫言站在大学的讲台上去给研究生上课。那里本是他们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表演场所,怎么任由一个业余演员在此造次。
学者、教授们的这种心理行为其实很好理解。当他们习惯了享受体制给他们的特权后,一切不符合他们利益诉求的东东,他们都要坚决反对,都要呼之“凭什么”?都要理所当然的认为“此等鼠辈”安能我等设置的“讲台”上。
学者、教授们的傲慢态度在表现为动不动就以““理性反思与评论”“凭什么”的名义,给来自体制外的竞争者贴上“没有文凭”的标签,似乎一旦将对方摁倒在“没有文凭”的座椅上,自己就自动站上了权威的圣坛,掌握了“学术霸权”
笔者是个农民工,既没有可资骄人高学历,也不稀罕体制供养的种种福利,更没有掌握某种“霸权”的野心。吃饱喝足,有个平等竞争、平等对话的权利是我对社会的奢想。
2009年因故致贫,三餐难继,万般无奈之下,大年初二揣着仅有的1000元北漂京城,苟求活命。倚在四面透风的6平小屋之墙,靠着一台不拍不亮,拍狠了乱亮的二手电脑,在三年的时间里撰写大大小小的文章赚了二百余万元,虽然不多,但在尊老爱幼之余,仍在帝都堂而皇之的购置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安乐小窝。不,是两套,在老家还有一套。(对不起,哥是农村人,素质低到只会用粮食产量证明自己是种庄稼的好把式)
体制内的精英们!扣除你们坑蒙拐骗来的所谓研究基金,各类巧立名目敲诈学子的钱。你敢和哥们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比较下收入如何。哥可以光明正大的晒晒账单,你敢么?这正如郭德纲所言:“哥买表,还敢戴表,我还敢把表露出来”你们露一下如何?
此文将止之际,和所谓学者、专家、教授耳语一句哥们的一个不叫理想的理想,或者说是幻想。就是琢磨着若干年后站在中国最高学府的讲台上说几句话,哪怕是“同学们辛苦了”这么简单。其目的非常不可理喻——就是“过一下隐”但愿,若干年后我们的国度能少一些“神奇”体制内的你们能厚道一点,多一些大度,多一些谅解,别拿我的学历说事。
临了,哥担忧报复,本想署笔名。但哥实在看不惯这些蝇营狗苟的妒忌鬼们死掐一个带给中国荣耀而没有文凭的农村作家,哥希望能替莫言挡一两颗子弹。
匆匆两小时,下笔四千言,不究文法,只为发泄!
特别说明:本文本想投给人民日报、光明日本,但担忧审稿时间太久,耽误了哥发泄。所以,还是贴网络上吧。
还是那句话:“当代中国是个无奇不有的国度”表现在学术领域,这个“奇”似乎更“奇”君不见众多体制内专家、学者,教授清高若阳春白雪,傲慢如开屏之孔雀。更如占着窝不会下蛋的一只鸡、一群鸡,偶尔看见下蛋的鸡,则心生不爽一窝蜂的上去死掐,其势凶凶,其状毒毒。
这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景观,从批判韩寒,批判余华,到批判莫言,无不是这种世态喜剧的精彩上演。
尤其是莫言在过关斩将,力克群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尚未从如何享受诺贝尔奖金的思考中回过神来,就被众多专家、学者、教授兜头泼了一盆冷水,甚至屎尿混合物。
一时间“批判莫言”俨然成为一种时尚。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所赢得的掌声余音未了之际,冠以“对莫言作品及诺贝尔文学奖理性反思与评论”之名的莫言批判的集子就迫不及待钻了出来。这个集子的序言部分打着冠冕堂皇的理由说“如果文学界不允许批判,就让批判从我开始;如果文学界鼓励批判,就让批判从莫言开始。批判的目的不在于批判本身,而在于最终的无可批判”
事实果真如此么?老子忍不住爆个粗口,他娘的!这是理性反思与评论么?诸君请看:
在丰乳肥臀里,我看到的是一个创造力衰竭、艺术性平庸“文字匠”莫言,更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一部如此平庸的小说竟然获得大奖,而且被读者和传媒“炒得”沸反盈天。
我们的文坛怎么了?——楼观云令人遗憾的平庸之作。
莫言却在反文化的旗帜下干着文化的勾当。莫言的亵渎理性、崇高、优雅这些神圣化的审美文化规范时,却不自觉地把龌龊、丑陋、邪恶另一类负文化神圣化了,也就是把另一类未经传统文化认可的事物“文化化”了。—李建军是大象还是甲虫?。
“诺奖”看中莫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作品中的所谓“魔幻现实主义”然而,莫言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理解是不正确的,运用是不成功的。他不是弘扬“魔幻现实主义”的精华,而是拾取“魔幻现实主义”的糟粕——陈辽理性对待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不,以在下看来,这不是“理性反思与评论”这是赤裸裸的、非常凌厉的兜头棒喝,这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心理反应。但不管这“赤裸裸的兜头棒喝”是如何凌厉。老百姓还是认可莫言。平凡一族的中国百姓只认一个理:“诺贝尔文学奖不会平白无故的颁给一个没本事的人”莫言家墙上的黄土都被崇拜者抠走收藏,也说明了那些“赤裸裸的兜头棒喝”没起作用,莫言在热爱的读者心中仍有很高的地位。这位小学文凭的农村作家打破了中国人自古以来没有拿过诺贝尔奖的历史,带给国人极大的心理满足。
拉尔夫?林顿认为人类由价值、信念和世界观构成的社会文化不是靠生物学遗传的,而是由生活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一代一代地向上学习并向下传递的。审视批判莫言言辞的来向,我们可以发现统统来自于高校教授、知名学者。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在这个圈子里濡化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成一种独特的“掐死”体制外一切对手的学术景观。
如近日传言莫言就职北师大带研究生的消息刚刚面世,就爆发了大量质疑。其词曰:“小学文化凭什么带研究生”?
有好事者兴趣盎然的、细腻的翻起了莫言的学历。好在莫言并不以自己学历低为耻。他很谦逊的表示:“自己仍是农村作家”其潜台词是“我对你们构不成威胁,请高抬贵手”由此可见,莫言似乎有些怕这些人,世界最高级别的诺贝尔文学奖,仍没给莫言带来足够的自信。
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学者们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是否代表最好学术水平。我就想就事论事,反问质疑者:莫言凭什么不能带研究生?
大学事实上作为一个传播知识、技能与思想的机构。宽容、博纳不仅是其功能上需要,也是其存在的根本。只要有过人的技能、知识和思想,大学都应从其功能和根本出发,予以接纳,而不是污蔑、排斥。
“第一个教大学的人必然没有读过大学”这是个很好理解的客观事实,主观上也无可挑剔的真理。远不说国外的达芬奇、马列恩毛、卢梭这些对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近代中国凡是和大师(30年以前的,现在的大师不算)挂边的,大都没读过大学,钱穆起于私塾、沈从文起于卒,齐白石起于匠,数学华罗庚起于市。总之,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钱穆、沈从文、齐白石、华罗庚们之能够在没有学历、文凭的情况下获得成果,和文凭无关,和才能有关。
那么,有张“文凭”真的能代表知识和才能么?
孔子曰:“no”他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述而)其意为:人之资质和天赋有差异,有“上知”者,有“下愚”者,上知者智商高、悟性强,即使没有受过教育,只要给他一个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也会表现出惊人的才华,下愚者缺乏天赋和悟性,即使受过最好的教育,拥有很高的学历,他也仍然是没有思想、没有文化的人。
那么,从孔子的话来追索谁在质疑:“莫言小学文化凭什么带研究生”就很清晰了。那一定是个“即使受过最好的教育,拥有很高的学历,他也仍然是没有思想、没有文化的人”虽然网上这样的质疑没有署名,我们很难追索发问者谁,但根据“利益相关者”来进行推测还是能略知一二:
1、质疑莫言的一定是文学界人士或者从事文学研究的人,而且还可能是所谓权威;
2、质疑莫言“小学文化凭什么带研究生”一定是体制内的所谓专家、学者、教授。
为什么这么推论?答曰:就心理学而言,莫言这只不食国家俸禄,仍然刻苦下蛋的鸡对食国家俸禄但不下蛋的鸡,构成了一定的心理威胁。体制内的众多的专家、学者、教授大脑中已经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我是国家供养的鸡,是好鸡、名鸡,我不下蛋,任何鸡都不能下蛋,即使下蛋了,也是坏蛋,也是丑蛋,不对的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莫言获奖让这些人不爽,莫言就教北师大研究生院让一些人更不爽。
那么,透过近年来爆出的种种学术丑闻,让我们反观这些质疑者的所谓成就任何呢?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特点:其一寻章择句理论研究,通篇注释、参考文献型。偶尔冒出一两句自己的观点,一查还是已有观点的到倒桩句、反转剧、拼贴句,因此有了资本,荣升晋级。从此可以大声的呼喊“我是这方面的专家、权威?其二,通篇没有参考文献、没有注释型。这种更邪乎,直接把别人的学术成果拿来,冠冕堂皇的署上自己的名字。这种现象近年来似乎很普遍,除了被曝光的湖北工业大学某教授、川大某教授,清华大学某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某博导剽窃外。还有众多未被曝光的专家、学者、教授们日日胆战心惊、如履薄冰。
呜呼,哀哉!这样活着可真不爽!
由此,我们终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简单的结论:体制内的专家、学者、教授们不乐见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更不乐见莫言站在大学的讲台上去给研究生上课。那里本是他们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表演场所,怎么任由一个业余演员在此造次。
学者、教授们的这种心理行为其实很好理解。当他们习惯了享受体制给他们的特权后,一切不符合他们利益诉求的东东,他们都要坚决反对,都要呼之“凭什么”?都要理所当然的认为“此等鼠辈”安能我等设置的“讲台”上。
学者、教授们的傲慢态度在表现为动不动就以““理性反思与评论”“凭什么”的名义,给来自体制外的竞争者贴上“没有文凭”的标签,似乎一旦将对方摁倒在“没有文凭”的座椅上,自己就自动站上了权威的圣坛,掌握了“学术霸权”
笔者是个农民工,既没有可资骄人高学历,也不稀罕体制供养的种种福利,更没有掌握某种“霸权”的野心。吃饱喝足,有个平等竞争、平等对话的权利是我对社会的奢想。
2009年因故致贫,三餐难继,万般无奈之下,大年初二揣着仅有的1000元北漂京城,苟求活命。倚在四面透风的6平小屋之墙,靠着一台不拍不亮,拍狠了乱亮的二手电脑,在三年的时间里撰写大大小小的文章赚了二百余万元,虽然不多,但在尊老爱幼之余,仍在帝都堂而皇之的购置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安乐小窝。不,是两套,在老家还有一套。(对不起,哥是农村人,素质低到只会用粮食产量证明自己是种庄稼的好把式)
体制内的精英们!扣除你们坑蒙拐骗来的所谓研究基金,各类巧立名目敲诈学子的钱。你敢和哥们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比较下收入如何。哥可以光明正大的晒晒账单,你敢么?这正如郭德纲所言:“哥买表,还敢戴表,我还敢把表露出来”你们露一下如何?
此文将止之际,和所谓学者、专家、教授耳语一句哥们的一个不叫理想的理想,或者说是幻想。就是琢磨着若干年后站在中国最高学府的讲台上说几句话,哪怕是“同学们辛苦了”这么简单。其目的非常不可理喻——就是“过一下隐”但愿,若干年后我们的国度能少一些“神奇”体制内的你们能厚道一点,多一些大度,多一些谅解,别拿我的学历说事。
临了,哥担忧报复,本想署笔名。但哥实在看不惯这些蝇营狗苟的妒忌鬼们死掐一个带给中国荣耀而没有文凭的农村作家,哥希望能替莫言挡一两颗子弹。
匆匆两小时,下笔四千言,不究文法,只为发泄!
特别说明:本文本想投给人民日报、光明日本,但担忧审稿时间太久,耽误了哥发泄。所以,还是贴网络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