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陈强文集最新章节!
太阳恶毒地剥去了人们的外衣,这时候,炎热的夏天也就到了。于是,如同树上的知了响了,村子里也自然传来卖棒冰的阵阵吆喝。我们做孩子的,每天在这种叫卖声响起时,总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们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能细心观察父母的脸色,渴望父母慷慨大方,企求他们能给我五分钱,让我一路小跑,去换取等待已久的那一阵喜悦。
这样的记忆始终凝结在我脑子里,一如棒冰的坚硬。现在虽时过境迁,而七月流火依旧,有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吃棒冰的场面又生动再现。
“卖棒冰罗——雪糕赤豆棒冰。”这是其中的一种吆喝法。这样的吆喝,字字充满诱惑。本来“棒冰”两字早就激发那批馋虫在我肚里上下翻滚,可偏偏还得承受“雪糕”与“赤豆”的无穷联想。听到这样的吆喝,我满脑子除了斑斑点点的赤豆的黝黑外,再没有思考的空间。不是我偏爱赤豆,而是那个时候,能吃到赤豆已属不易,雪糕,我们叫它奶油棒冰,那可是可望不可及的。
“棒冰要不要买?——棒冰?”这是另一种吆喝法,是一种抓挠我心的叫卖。卖棒冰的这么一叫,我的心里就汩汩地冒苦水。接连的提问,明摆着是明知故问。试问,哪个孩子不想买,可买得有钱啊?那么并不算聪明的我,只能想方设法,让故意明摆着在装聋作哑的父母既听到这种吆喝,更体会我的乖巧。比如这时,正躺床上的我,会立即扯断梦想的藤蔓,骨碌起来,询问父母要不要去晒稻草或要不要去拔蕃薯草之类的,主动请缨,里面裹着一个无比明确的目的,以博父母好感,然后伸手接过一枚五分的硬币。
这样的吆喝,总显得那么老套,老套得如同父母过惯了生活的节俭。因为听得多了听得久了,想不刻骨铭心也难。只是,父母的唠叨会让我耳朵起茧,而卖棒冰的吆喝,却一次次洗涤了我的耳朵,让我越发地耳聪目明起来。
比如我后来就发现,整个夏天,到村子里来卖棒冰的人不会超出两个,他们像是搞了承包似的,一定是约定好了,上午归你卖,下午归他卖,各有各的时段,有新闻联播似的准。他们的到来,在炎炎烈日下,总是那么光彩夺目,成为我心中的遥想,以至于后来我也萌动和策划过要骑一辆自行车去田间地头卖汽水卖棒冰的思想。
卖棒冰的来了,我们并没有看到他的身影,但我们可以用脑袋保证他或她是一定来了。因为有一种特别的“扑通—扑通—”的声音在阳光中飘过来,由远及近,先是模模糊糊,继而清晰透明。那是棒冰箱在石子路上震出来的声音。这种亲切的声音,有时略显烦燥的声音,震动了耳膜,搅乱了思维,然后震荡了心灵。当箱子震动的声音粘连着吆喝声一起绽放在小村时,我们也大多心花怒放了。
于是有一群孩子团团围住那只神秘的箱子。那箱子就束缚在自行车的后架上。箱子是乳白色的,上面还用绿颜色的油漆醒目地写了“棒冰”两个字。这可是两个美术字,美术得你见了就要嘴馋。两个字怎么看都像是到了冬天,因为“棒冰”的前半身,竟覆盖了厚厚的雪花,且正处于慢慢溶化状态,用刚刚在语文课上学过的成语“惟妙惟肖”来形容,也并不觉得过瘾。这时候,有小孩虔诚地递上硬币,卖棒冰的就迅速地半开箱子,伸进一只手,掀开裹着棒冰的被子,快速地抽出一支冒着冷气的棒冰,边摸还边喊“雪糕赤豆棒冰”然后又“啪”地一声关严了,生怕热空气钻进去一口吞吃了他的棒冰,又活像是箱子里有一支毒蛇会咬了他手似的。昂着头颅的小孩子们,随着“啪”的声音响过,喉咙里也顺理成章地“咕”一声,一腔口水咽下了肚皮。然而那卖棒冰的人赖在那里竟然不动,扯下脖子上的一块毛巾擦擦脸,扯下头上戴着的草帽扇扇风,有点像“公子王孙”嘴里却是连珠炮似的“雪糕赤豆棒冰,雪糕赤豆棒冰”真是哪壶不开偏提哪壶了。
村庄就再也不甘寂寞。有资格吃到棒冰的,此时就专心地盯着那支棒冰,吮吸那一份甘甜,在“咝咝咝咝”的响声中感受夏天里的冬天。还没吃到棒冰的,用故作百态的哭闹,向自己的大人宣告肚皮的无比委曲和抗议。大人的骂声此起彼伏了,约定俗成的有“你昨天不是刚刚吃过吗,怎么又想吃?今天不能吃了。”“哪来的钱卖棒冰,啊?”孩子的哭闹最终敌不过生活的清贫,哭哭涕涕中,那只棒冰箱子也很不情愿地离去。也有哭过闹过终于得到父母恩准的,可此时卖棒冰的已然消逝,于是这一天剩下的好心情全系在了那只棒冰箱上,只求它傍晚时分“通通通”地如期而至。
卖棒冰的人确实在背后招来父母们的不少骂声,只是他听不到,但孩子们听得到。当大人实在没有更多的理由埋怨自己的孩子时,不得不迁怒于天天到村子里来转悠的那几位卖棒冰的人了。因为那只小小的棒冰箱,冷不丁就要揭穿他们生活的漏洞。唯一既解气解恨又解馋解渴的,是傍晚时分,当棒冰的价格从五分钱一支变成一毛钱三支或五分钱两支的时候,大人们大抵也会心动不如行动。尽管这时棒冰正在加速溶化,但那毕竟还是棒冰,毕竟还是那样甘甜,毕竟还是那样用纸包着,毕竟还能递在手里而不掉落,反正都是要进肚里的,差别仅在于软硬而已。这样的便宜,真是不占白不占。
我的许多次口福,就是吃这种廉价的正在慢慢水化的棒冰。每次,我得小心翼翼地剥去外面套着的那层好看的印着雪花的纸片,生怕用力过了头,棒冰不是落我肚里反落泥地上,那是无比可惜和遗憾的事。所以我得双手并用,一手持棒冰,捏着那根细竹棒,任凭冰水流淌,沾湿我的手心手背。那流淌在手里的冰水休想瞒过我的眼睛,我会时不时地作狗状,正确无误地做舔食动作。而且,我真的一点也不担心那冰块从竹棒上掉下来,因为我的另一只手早就做地了它掉下来的准备,如果它真的出乎意料地掉下来了,它一定也会百发百中地掉在我另一只正撑开着的手心里,这个手心,它从棒冰脱了外包装后,一直虔诚地伺候着,牢牢地托在另一只捏棒冰的手下面。
但再好吃,也比不过五分钱一支的,那棒冰的硬度,那袅袅的冷气,可以赋予我一个长久吮吸的过程。除了珍惜,除了稀罕,除了快乐和甜蜜的久留,那吮吸的过程,现在想来,其实正是一个漫长的品味生活、品味童年的过程。
太阳恶毒地剥去了人们的外衣,这时候,炎热的夏天也就到了。于是,如同树上的知了响了,村子里也自然传来卖棒冰的阵阵吆喝。我们做孩子的,每天在这种叫卖声响起时,总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们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能细心观察父母的脸色,渴望父母慷慨大方,企求他们能给我五分钱,让我一路小跑,去换取等待已久的那一阵喜悦。
这样的记忆始终凝结在我脑子里,一如棒冰的坚硬。现在虽时过境迁,而七月流火依旧,有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吃棒冰的场面又生动再现。
“卖棒冰罗——雪糕赤豆棒冰。”这是其中的一种吆喝法。这样的吆喝,字字充满诱惑。本来“棒冰”两字早就激发那批馋虫在我肚里上下翻滚,可偏偏还得承受“雪糕”与“赤豆”的无穷联想。听到这样的吆喝,我满脑子除了斑斑点点的赤豆的黝黑外,再没有思考的空间。不是我偏爱赤豆,而是那个时候,能吃到赤豆已属不易,雪糕,我们叫它奶油棒冰,那可是可望不可及的。
“棒冰要不要买?——棒冰?”这是另一种吆喝法,是一种抓挠我心的叫卖。卖棒冰的这么一叫,我的心里就汩汩地冒苦水。接连的提问,明摆着是明知故问。试问,哪个孩子不想买,可买得有钱啊?那么并不算聪明的我,只能想方设法,让故意明摆着在装聋作哑的父母既听到这种吆喝,更体会我的乖巧。比如这时,正躺床上的我,会立即扯断梦想的藤蔓,骨碌起来,询问父母要不要去晒稻草或要不要去拔蕃薯草之类的,主动请缨,里面裹着一个无比明确的目的,以博父母好感,然后伸手接过一枚五分的硬币。
这样的吆喝,总显得那么老套,老套得如同父母过惯了生活的节俭。因为听得多了听得久了,想不刻骨铭心也难。只是,父母的唠叨会让我耳朵起茧,而卖棒冰的吆喝,却一次次洗涤了我的耳朵,让我越发地耳聪目明起来。
比如我后来就发现,整个夏天,到村子里来卖棒冰的人不会超出两个,他们像是搞了承包似的,一定是约定好了,上午归你卖,下午归他卖,各有各的时段,有新闻联播似的准。他们的到来,在炎炎烈日下,总是那么光彩夺目,成为我心中的遥想,以至于后来我也萌动和策划过要骑一辆自行车去田间地头卖汽水卖棒冰的思想。
卖棒冰的来了,我们并没有看到他的身影,但我们可以用脑袋保证他或她是一定来了。因为有一种特别的“扑通—扑通—”的声音在阳光中飘过来,由远及近,先是模模糊糊,继而清晰透明。那是棒冰箱在石子路上震出来的声音。这种亲切的声音,有时略显烦燥的声音,震动了耳膜,搅乱了思维,然后震荡了心灵。当箱子震动的声音粘连着吆喝声一起绽放在小村时,我们也大多心花怒放了。
于是有一群孩子团团围住那只神秘的箱子。那箱子就束缚在自行车的后架上。箱子是乳白色的,上面还用绿颜色的油漆醒目地写了“棒冰”两个字。这可是两个美术字,美术得你见了就要嘴馋。两个字怎么看都像是到了冬天,因为“棒冰”的前半身,竟覆盖了厚厚的雪花,且正处于慢慢溶化状态,用刚刚在语文课上学过的成语“惟妙惟肖”来形容,也并不觉得过瘾。这时候,有小孩虔诚地递上硬币,卖棒冰的就迅速地半开箱子,伸进一只手,掀开裹着棒冰的被子,快速地抽出一支冒着冷气的棒冰,边摸还边喊“雪糕赤豆棒冰”然后又“啪”地一声关严了,生怕热空气钻进去一口吞吃了他的棒冰,又活像是箱子里有一支毒蛇会咬了他手似的。昂着头颅的小孩子们,随着“啪”的声音响过,喉咙里也顺理成章地“咕”一声,一腔口水咽下了肚皮。然而那卖棒冰的人赖在那里竟然不动,扯下脖子上的一块毛巾擦擦脸,扯下头上戴着的草帽扇扇风,有点像“公子王孙”嘴里却是连珠炮似的“雪糕赤豆棒冰,雪糕赤豆棒冰”真是哪壶不开偏提哪壶了。
村庄就再也不甘寂寞。有资格吃到棒冰的,此时就专心地盯着那支棒冰,吮吸那一份甘甜,在“咝咝咝咝”的响声中感受夏天里的冬天。还没吃到棒冰的,用故作百态的哭闹,向自己的大人宣告肚皮的无比委曲和抗议。大人的骂声此起彼伏了,约定俗成的有“你昨天不是刚刚吃过吗,怎么又想吃?今天不能吃了。”“哪来的钱卖棒冰,啊?”孩子的哭闹最终敌不过生活的清贫,哭哭涕涕中,那只棒冰箱子也很不情愿地离去。也有哭过闹过终于得到父母恩准的,可此时卖棒冰的已然消逝,于是这一天剩下的好心情全系在了那只棒冰箱上,只求它傍晚时分“通通通”地如期而至。
卖棒冰的人确实在背后招来父母们的不少骂声,只是他听不到,但孩子们听得到。当大人实在没有更多的理由埋怨自己的孩子时,不得不迁怒于天天到村子里来转悠的那几位卖棒冰的人了。因为那只小小的棒冰箱,冷不丁就要揭穿他们生活的漏洞。唯一既解气解恨又解馋解渴的,是傍晚时分,当棒冰的价格从五分钱一支变成一毛钱三支或五分钱两支的时候,大人们大抵也会心动不如行动。尽管这时棒冰正在加速溶化,但那毕竟还是棒冰,毕竟还是那样甘甜,毕竟还是那样用纸包着,毕竟还能递在手里而不掉落,反正都是要进肚里的,差别仅在于软硬而已。这样的便宜,真是不占白不占。
我的许多次口福,就是吃这种廉价的正在慢慢水化的棒冰。每次,我得小心翼翼地剥去外面套着的那层好看的印着雪花的纸片,生怕用力过了头,棒冰不是落我肚里反落泥地上,那是无比可惜和遗憾的事。所以我得双手并用,一手持棒冰,捏着那根细竹棒,任凭冰水流淌,沾湿我的手心手背。那流淌在手里的冰水休想瞒过我的眼睛,我会时不时地作狗状,正确无误地做舔食动作。而且,我真的一点也不担心那冰块从竹棒上掉下来,因为我的另一只手早就做地了它掉下来的准备,如果它真的出乎意料地掉下来了,它一定也会百发百中地掉在我另一只正撑开着的手心里,这个手心,它从棒冰脱了外包装后,一直虔诚地伺候着,牢牢地托在另一只捏棒冰的手下面。
但再好吃,也比不过五分钱一支的,那棒冰的硬度,那袅袅的冷气,可以赋予我一个长久吮吸的过程。除了珍惜,除了稀罕,除了快乐和甜蜜的久留,那吮吸的过程,现在想来,其实正是一个漫长的品味生活、品味童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