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的客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陈强文集最新章节!
饭桌上的客套也是中国特色,想必由来已久。
从懂事起,就会放开肚皮吃,可落不着时代,偏偏又吃不饱吃不好,人就长得面黄肌瘦。辛辛苦苦捱到了过年,满以为可以大吃特吃了,就算自家吃不到也可到亲戚家里吃。可每每做客吃饭时,父母锋利的目光就会斜刺过来,把那双正欲伸向肉伸向鱼的筷子截在半路,肚里的馋虫只得乖乖地退缩,嘴里泛滥的口水只好用一筷饭搪塞回去,正是欲罢不能,欲吃还休。
其实在走亲戚前,父母是早就给我打了“预防针”的。父母说,吃饭时筷头不要无大无小地夹来夹去,人家夹给你吃你就吃,但有些菜即使人家夹到你面前你也动不得,不要把人家的客气当成福气,人家叫你自己夹,你也不要真的自己去夹。记住了,饭桌上的肉圆(肉丸子)不能吃,元宝鱼不能吃,八宝菜不能吃,烩猪肉不能吃,红紫豆腐不能吃,扣肉不能吃,膀子不能吃,这些都是碗头,碗头是当家菜,你吃掉了,人家正月里还怎么招待客人,人家还有许多客人呢——倒霉倒霉,我就想吃这些圆的油的腥的红的紫的,却一样都吃不得。于是我委屈的问,哪我吃什么?父母就一本正经地说,要吃就吃冻肉,吃白斩鸡,吃人家新炒出来的蔬菜,人家蒸了又蒸的菜一般都动不得。看我还不肯歇的样子,父母又会告诉我,要吃的话,正月初一到你外婆家和奶奶家里去吃,他们的菜,碗碗都可以吃。
果真,在外婆家,在奶奶家,我这个外甥老爷,这个嫡传孙子,可以随心所吃,碗碗都可以吃。中午吃外婆家的,晚上吃奶奶家的,他们在把菜端出厨房的时候,就存心叫我们把它们吃完,所以一年到头,除了有压岁钱,最值得怀念的还是这一餐饭这一桌菜。吃饭的时候,父母的眼光无比温柔,外婆和奶奶他们的目光更是温柔无比,在他们看来,最亲的客人也亲不过我,最重要的客人也重要不过我,所以特地为我备了一桌菜,而他们必定同时还准备着第二桌。外婆和奶奶会一个劲地给我夹菜,问我还要不要,勉励我能吃就尽管吃,不用客气的。其实我哪里肯客气,我知道吃过这一餐,再吃第二餐就得等漫长的365天,吃了这一餐,整个正月就休想再有这样的待遇,因为父母的交待我牢记在心。
后来再到别的亲戚家“做客吃饭”就慢慢地学会了“吃饭做客”(可别小看引号里的词语,次序不同,意义也绝然不同。)懂得了什么叫做客套。开饭了,主人家一个碗头一个碗头地摆了满满一桌子菜,然后招呼客人们坐下,说:吃呀吃呀,也没有什么菜。我们就开始吃,心里却想着:这人家,明明有这么多菜,却还要谦虚地说没有菜。
不客气的人家,真的不给你夹菜,但嘴巴上还是说得头头是道,说:千万别做客呢,我们家不时兴把菜夹来夹去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怎么样?我们说好的好的,这样最好。然后就只敢盯着眼前的一碗小菜。看我们真的快把一碗青菜扫荡完了,其它菜碰也不碰,主人有些过意不去,就会故作惊讶地说:啊呀,你们不要吃淡饭呀。然后拿起筷子在这个碗里拨一拨,在那个碗里点一点,客气似地说:喏,这是肉圆,好吃的呀,喏,这是鲢鱼,好吃的呀。说归说,就是不把肉圆夹出来,也不把鲢鱼夹开来,相反,倒是趁你低头吃饭的时机,用筷头把夹过几筷的菜重新拨拢、拨圆、拨齐整,那已有些减少的一碗菜便完好如初。于是我就知道这碗菜大概也是独生子女,他家一定拿不出第二碗,因而不敢再造次,而这个人的客气,也就是噱头势、空客气。
再客气一点的人家,不仅嘴巴上劝你吃啊吃啊,而且亲自动手为你夹菜,但一般只夹到你面前的碟子里。先是给你夹肉圆,你推说一阵自己夹自己夹,他还是夹给你一颗。此时一旁的父母往往会下命令,当父母说好吃时,我就大着胆子把肉圆吃下去。我吃完了,主人又主动给我夹鸡肉。鸡肉到肚里了,主人又给我夹油豆腐。他一筷筷地夹,我一口口地吃,我连夹菜的权利也没有,想多吃一点的自由也被剥压,反正一切服从主人的安排和分配。这一餐饭就吃成了分食制,主人一定是怕客人乱夹乱吃,把他苦心经营的用来对付一个正月的菜给吃掉。但这样总比我手足无措干坐着好得多。
最客气的人家毕竟少,一定是家里条件确实好,或知道我们家底,大抵他来我家时也受到特别的客气。这样的人家令我感动,他们是真心让我吃,不把菜吃掉他们比我还不高兴。比如他给我夹肉圆的时候,是夹出来并又蘸了酱油的,他夹到了我的饭碗里,我若假装推辞说不要吃,他会把肉圆塞进我的饭堆里,塞得看不见才肯罢休。比如吃鱼,他会把那颗完好无损的元宝鱼夹破开来,然后夹出大大的一块又塞到我碗里,这样的鱼想要恢复原样自然也是巧妇难为,于是我知道他是真的落落大方了。这样的人家,嘴巴上说的倒并不一定客气,他们一般这样说:吃吃,吃吃,有啥好客气的,拿出来是要你们吃的,又不是摆摆看看的。听上去实实在在,真心真意。所以那时候我最喜欢到这样的人家去做客,为的是我可以无拘无束地吃啊喝啊,可惜这样的人家毕竟结交不多。
饭桌上的客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用客气套住你的胃口,用客气套住你的嘴巴。所以正月里走亲访友,看到的都是好菜,听到的都是套话,而真正能享实惠的却不多。这也难怪,毕竟那是时代不同,条件限制,生活所迫。你今天把人家的一个碗头吃掉了,人家第二天拿什么招待新的客人?老百姓过年,用大人的话说叫“杨白老过年,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这已充分说明了过日子的落魄。他们把“过年过节”说成“过年过急”这急,就是着急,着急缺钱,付不出压岁钱,着急缺钱,做不起新衣服,着急缺钱,备不齐那必备的几个菜,这也叫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现在再回过头回味当初饭桌上的客套,尽管人家桌子上明明摆着满桌子的菜,而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嚷嚷说没菜没菜,也是情有可愿的,他们是真的没菜,眼前这一桌子无非是一种摆设;至于父母教育孩子不要乱伸筷子,委曲肚皮硬要“做客”而不怕见外,那也是情理中的事;那一桌子的盆盆碗碗,来了客人端出,放下碗筷又原封不动端回,如此辛辛苦苦地端进端出,正是为了掩饰生活的艰辛,满足“年年有余”的希冀。过了正月十五,心里吊着石头总算落地,家家户户就告别大家心知肚明的“形式主义”大口吃掉变成泥味的鱼和变成霉味的肉,去开创新的生活,争取明年那个年过得更好。
形式主义帮了老百姓的大忙,所以那个时候,饭桌上客套是必须的,客套是正常的,不客套才显得反常,一过年大家就客套了再客套,等过了年大家就再也懒得去客套。这就是老百姓的日子,里面充满着无奈的心情,刻意的生活,善意的亲情。
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当我们围坐在饭桌上,主人早就撕下了客套的外衣,展示他满腔的热情与真情。谁还要夹菜,那真是落伍了;谁要不去夹,那准是嫌不可口了。还有那酒,不再滴滴难舍,仍执意地给你倒着,一遍一遍,一杯一杯,但再也不象当初,倒得你假模假样,倒得你好不自在,现在三番五次地倒酒,是实实在在想让你喝个痛快,让你喝得高高兴兴。难怪现在的人们酒量越来越大,劝酒的功夫也越来越深。
原来奥妙竟在这里。
饭桌上的客套也是中国特色,想必由来已久。
从懂事起,就会放开肚皮吃,可落不着时代,偏偏又吃不饱吃不好,人就长得面黄肌瘦。辛辛苦苦捱到了过年,满以为可以大吃特吃了,就算自家吃不到也可到亲戚家里吃。可每每做客吃饭时,父母锋利的目光就会斜刺过来,把那双正欲伸向肉伸向鱼的筷子截在半路,肚里的馋虫只得乖乖地退缩,嘴里泛滥的口水只好用一筷饭搪塞回去,正是欲罢不能,欲吃还休。
其实在走亲戚前,父母是早就给我打了“预防针”的。父母说,吃饭时筷头不要无大无小地夹来夹去,人家夹给你吃你就吃,但有些菜即使人家夹到你面前你也动不得,不要把人家的客气当成福气,人家叫你自己夹,你也不要真的自己去夹。记住了,饭桌上的肉圆(肉丸子)不能吃,元宝鱼不能吃,八宝菜不能吃,烩猪肉不能吃,红紫豆腐不能吃,扣肉不能吃,膀子不能吃,这些都是碗头,碗头是当家菜,你吃掉了,人家正月里还怎么招待客人,人家还有许多客人呢——倒霉倒霉,我就想吃这些圆的油的腥的红的紫的,却一样都吃不得。于是我委屈的问,哪我吃什么?父母就一本正经地说,要吃就吃冻肉,吃白斩鸡,吃人家新炒出来的蔬菜,人家蒸了又蒸的菜一般都动不得。看我还不肯歇的样子,父母又会告诉我,要吃的话,正月初一到你外婆家和奶奶家里去吃,他们的菜,碗碗都可以吃。
果真,在外婆家,在奶奶家,我这个外甥老爷,这个嫡传孙子,可以随心所吃,碗碗都可以吃。中午吃外婆家的,晚上吃奶奶家的,他们在把菜端出厨房的时候,就存心叫我们把它们吃完,所以一年到头,除了有压岁钱,最值得怀念的还是这一餐饭这一桌菜。吃饭的时候,父母的眼光无比温柔,外婆和奶奶他们的目光更是温柔无比,在他们看来,最亲的客人也亲不过我,最重要的客人也重要不过我,所以特地为我备了一桌菜,而他们必定同时还准备着第二桌。外婆和奶奶会一个劲地给我夹菜,问我还要不要,勉励我能吃就尽管吃,不用客气的。其实我哪里肯客气,我知道吃过这一餐,再吃第二餐就得等漫长的365天,吃了这一餐,整个正月就休想再有这样的待遇,因为父母的交待我牢记在心。
后来再到别的亲戚家“做客吃饭”就慢慢地学会了“吃饭做客”(可别小看引号里的词语,次序不同,意义也绝然不同。)懂得了什么叫做客套。开饭了,主人家一个碗头一个碗头地摆了满满一桌子菜,然后招呼客人们坐下,说:吃呀吃呀,也没有什么菜。我们就开始吃,心里却想着:这人家,明明有这么多菜,却还要谦虚地说没有菜。
不客气的人家,真的不给你夹菜,但嘴巴上还是说得头头是道,说:千万别做客呢,我们家不时兴把菜夹来夹去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怎么样?我们说好的好的,这样最好。然后就只敢盯着眼前的一碗小菜。看我们真的快把一碗青菜扫荡完了,其它菜碰也不碰,主人有些过意不去,就会故作惊讶地说:啊呀,你们不要吃淡饭呀。然后拿起筷子在这个碗里拨一拨,在那个碗里点一点,客气似地说:喏,这是肉圆,好吃的呀,喏,这是鲢鱼,好吃的呀。说归说,就是不把肉圆夹出来,也不把鲢鱼夹开来,相反,倒是趁你低头吃饭的时机,用筷头把夹过几筷的菜重新拨拢、拨圆、拨齐整,那已有些减少的一碗菜便完好如初。于是我就知道这碗菜大概也是独生子女,他家一定拿不出第二碗,因而不敢再造次,而这个人的客气,也就是噱头势、空客气。
再客气一点的人家,不仅嘴巴上劝你吃啊吃啊,而且亲自动手为你夹菜,但一般只夹到你面前的碟子里。先是给你夹肉圆,你推说一阵自己夹自己夹,他还是夹给你一颗。此时一旁的父母往往会下命令,当父母说好吃时,我就大着胆子把肉圆吃下去。我吃完了,主人又主动给我夹鸡肉。鸡肉到肚里了,主人又给我夹油豆腐。他一筷筷地夹,我一口口地吃,我连夹菜的权利也没有,想多吃一点的自由也被剥压,反正一切服从主人的安排和分配。这一餐饭就吃成了分食制,主人一定是怕客人乱夹乱吃,把他苦心经营的用来对付一个正月的菜给吃掉。但这样总比我手足无措干坐着好得多。
最客气的人家毕竟少,一定是家里条件确实好,或知道我们家底,大抵他来我家时也受到特别的客气。这样的人家令我感动,他们是真心让我吃,不把菜吃掉他们比我还不高兴。比如他给我夹肉圆的时候,是夹出来并又蘸了酱油的,他夹到了我的饭碗里,我若假装推辞说不要吃,他会把肉圆塞进我的饭堆里,塞得看不见才肯罢休。比如吃鱼,他会把那颗完好无损的元宝鱼夹破开来,然后夹出大大的一块又塞到我碗里,这样的鱼想要恢复原样自然也是巧妇难为,于是我知道他是真的落落大方了。这样的人家,嘴巴上说的倒并不一定客气,他们一般这样说:吃吃,吃吃,有啥好客气的,拿出来是要你们吃的,又不是摆摆看看的。听上去实实在在,真心真意。所以那时候我最喜欢到这样的人家去做客,为的是我可以无拘无束地吃啊喝啊,可惜这样的人家毕竟结交不多。
饭桌上的客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用客气套住你的胃口,用客气套住你的嘴巴。所以正月里走亲访友,看到的都是好菜,听到的都是套话,而真正能享实惠的却不多。这也难怪,毕竟那是时代不同,条件限制,生活所迫。你今天把人家的一个碗头吃掉了,人家第二天拿什么招待新的客人?老百姓过年,用大人的话说叫“杨白老过年,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这已充分说明了过日子的落魄。他们把“过年过节”说成“过年过急”这急,就是着急,着急缺钱,付不出压岁钱,着急缺钱,做不起新衣服,着急缺钱,备不齐那必备的几个菜,这也叫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现在再回过头回味当初饭桌上的客套,尽管人家桌子上明明摆着满桌子的菜,而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嚷嚷说没菜没菜,也是情有可愿的,他们是真的没菜,眼前这一桌子无非是一种摆设;至于父母教育孩子不要乱伸筷子,委曲肚皮硬要“做客”而不怕见外,那也是情理中的事;那一桌子的盆盆碗碗,来了客人端出,放下碗筷又原封不动端回,如此辛辛苦苦地端进端出,正是为了掩饰生活的艰辛,满足“年年有余”的希冀。过了正月十五,心里吊着石头总算落地,家家户户就告别大家心知肚明的“形式主义”大口吃掉变成泥味的鱼和变成霉味的肉,去开创新的生活,争取明年那个年过得更好。
形式主义帮了老百姓的大忙,所以那个时候,饭桌上客套是必须的,客套是正常的,不客套才显得反常,一过年大家就客套了再客套,等过了年大家就再也懒得去客套。这就是老百姓的日子,里面充满着无奈的心情,刻意的生活,善意的亲情。
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当我们围坐在饭桌上,主人早就撕下了客套的外衣,展示他满腔的热情与真情。谁还要夹菜,那真是落伍了;谁要不去夹,那准是嫌不可口了。还有那酒,不再滴滴难舍,仍执意地给你倒着,一遍一遍,一杯一杯,但再也不象当初,倒得你假模假样,倒得你好不自在,现在三番五次地倒酒,是实实在在想让你喝个痛快,让你喝得高高兴兴。难怪现在的人们酒量越来越大,劝酒的功夫也越来越深。
原来奥妙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