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逆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长白雪文集最新章节!
世上大概没人愿当逆子,既使他是个逆子也不愿认账。按词典解释孝顺乃顺从老人之心意也,若按此标准我便是个不折不扣的逆子。我从不认为老人的话必须服从,我觉得不对的就不能照办,母亲说我是个忤逆的东西,然也。我从小不听老人话,不仅淘得出奇,而且放出大逆不道的狂言“长大了,我绝不养活他们。”此种愚顽少教的东西岂不活活断了老人养儿防老的念头。为了引导我迷途知返,母亲给我和妹妹们绘声绘色地讲二十四孝中丁郞刻木的故事。丁郞打骂母亲极不孝顺,看到树上的乌鸦反哺才想起应当孝顺母亲,锄禾的丁郞看到远处前来送饭的母亲便急忙发孝心去接她,谁知母亲以为丁郞又要来打自己,便吓得头撞大树而亡。丁郞悔恨交加,便砍倒大树刻成母亲的像日日供奉,随成了孝经中的典范人物。我说:“此种活着不孝,死了瞎叫闹摆的狗东西纯系伪君子一个,何孝之有?此等人渣放在孝经中岂不是误人子弟。”妈妈说我是逆子不可教也。我宁肯就当逆子也要背着母亲到外面去玩。所以就有了我打人或挨打,有了偷队里的果子和砸坏村里的碾子,有了到大江洗澡和把妹妹掉到水塘里,有了老师、小孩上门告状和我黑天不敢回家,有了父母痛打、饿饭和妹妹帮我偷干粮于是有了我的誓言:长大了决不养活父母,那时他(她)们成了处处和我做对的头号仇敌。大了,父亲为了让我学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问我学木匠还是瓦匠?我答:是匠皆不学也。气得老父直瞪眼骂我是“活活不干,书书不唸的秧子货。”我本逆子,况且本来就不想做唯父母之命是从的大孝子,如之奈何?
60年来到了。那是上个世纪凡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至死都会刻骨铭心的一段伤心岁月。络绎不绝的讨饭大军除了抱孩子的妇女之外多是被赶出家门或饥肠漉漉的老人,他们随时会倒在荒郊野外终了余生,而我的父母却为了让远在山东舅舅家的姥爷活下来特意把他从关里领到了我们那糠菜度日的家中。姥爷活了下来,逢人他便知足地讲多亏养了个好闺女。可我知道如果没有一个心地善良的父亲,姥爷的生活也不可能称心如意。父母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那种对老人执爱的抉择深深地印在了我幼小的心灵中。他们完全可以寄些钱给舅舅,在众多的姊妹当中无论老人死活都可以不用承担任何良心和道义上的谴责,毕竟那是一个钱同废纸而粮食似金的年月,因此越是长大、纵横比较,越是觉得父母那看似平常的举动实乃堪称伟大,值得做晚辈的回味一生。在他们面前任何关于孝顺的说教都显得是多余、浮浅而苍白的。从那时起没有人再告诉我什么,可我知道奉养老人是做晚軰的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父母是两本值得我阅读和品味一辈子的立身处世的大书。他们非达官显贵,生命亦如长满山川沟壑生死荣衰从不被人注目的野蔓小草,却让我这个做儿子的虔诚地顶礼崇拜了一生。
当饥馑的日子刚刚过去,我成了小村同龄人里唯一到外地读书的孩子。每到寒假一下火车就直奔市场花一块伍买张爬犁拉回家,第二天就上山打柴。小城周遭任何一座山头都留下了少年的我啃着上冰碴的干粮顽强攀登的足迹。邻居们说我孝顺,我敷衍地笑笑其实心里并不买帐。一学期得百多元的伙食和学杂费,这是当时平民家庭一笔很沉重的负担。这么大还得让爸爸卖苦力供我读书,放假了帮家干活不是很自然的吗?况且我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假期割下一冬的烧柴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谈不上什么孝不孝顺。
在一片最高指示声中,我在深山里的一个小商店参加工作了。第一次领到工资三百大毛高兴极了,除了留下12块钱的伙食费,我给家里买回一箱肥皂。爸爸妈妈高兴地向左右邻居夸耀,而邻居则以我为样板教导孩子们要孝顺。偶然回家听小伙伴们说起,才知道我在邻居心中的份量。切,挣钱帮家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什么孝不孝的纯是臭氧层。
成家后我从小商店一步调到政府机关工作了,(那时还不兴走后门,全凭实干加领导赏识。)我们和父母住在一起了。有人说婆媳之间是天敌,虽然我们尽量小心侍候着,但总免不了有舌头碰牙的时候,这时我得全力安抚、息事宁人,尝尽了当儿不易的苦辣酸甜。几世同堂的家庭考验着做儿子的品德、素养和肚量,因此对和老人在一起生活的男人我从心底格外高看一眼。老人和各自成家的兄弟姊妹对我是既不太满意,但又说不出毛病在哪。我想这便是我所把握的那个“度”吧。
随着岁月的增长老人们先后去世了,尤其是母亲最后弥留之际,姊妹们对处理老人的后事面有难色。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坐在炕里表情木讷地望着屋子里或站或坐她含辛茹苦拉扯起来的一帮儿女,但愿她不知道平时她最偏爱的那些孩子此刻在讲些什么,否则她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会很伤心的。我畏在母亲身旁,摸着她已经瘦骨嶙峋的脊背对姊妹们说“你们不用为难,我一个人也照样把我老娘发送到土底下去。”屋内顿时是一片悄无声息的死寂,有人“王顾左右而言他。”有人尴尬地离开了房间。那一刻我觉得母亲一生为儿女的付出真的好无聊啊
母亲走了。在我和孩子们的单位领导、同志们鼎力帮忙和关怀下母亲被风风光光地送到了冥间。疲惫的一家人小憩后,孩子们却为争着给老人后事拿钱和我各不相让,最后只好协议各凑一半的钱。那一刻我背过脸抹去颊上止不住的热泪,是为孩子们自豪?是为亲友冷漠伤心?是为母亲一生并没白操劳?也许是,也许都不是?只是一股滚烫的感动,虽然我觉得这是任何一个做儿子和做晚軰的应做的份内的事,扯不上什么孝与不孝。母亲走后姊妹们再也不在我面前半含半露地教训我应当如何孝顺老人了,相反善待老人成了大家在我面前极力回避的话题。哈哈,真是滑稽,我终于可以不用再听她们隔三差五给我上孝顺老人的教育课了。
常听人劝那些冲老人动辄发火的女人说:不能再这样了,你儿女已经大了,小心他们将来跟你学,迫使那些女人们在儿女面前对老人脾气有所收敛;也看到一些文章谈什么孝顺是储蓄,对老人好些昐望儿女对自己也能好些;还有的一面虐待老人,一面极力讨好儿女,希望自己晚年能有个好下场,他们不加掩饰地把实用主义推向了极至,演绎着人性中最卑劣丑恶的一面。每当听到看到这些总让我这天生不尊孝道的人感到好笑。善待老人和孩子本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最纯洁的情感,参杂了私心杂念便背离了这种人性情感的初衷,恰如逢场作戏、假酒待客、歹徒打坐、贪官拜佛、钻营小人讲党课、娼妓再造处女膜,总给人一种“笑嘻嘻,原也不像”的感觉。我辈凡人都能看出不像,慧眼佛袓焉能不知?更让人腻歪得是那些父母别居而又偏要好为人师的假道学先生逢人便夸夸其谈大讲孝顺之道,就如贪官做廉政报告一样,通篇只透着两个字“恶——心。”
世上大概没人愿当逆子,既使他是个逆子也不愿认账。按词典解释孝顺乃顺从老人之心意也,若按此标准我便是个不折不扣的逆子。我从不认为老人的话必须服从,我觉得不对的就不能照办,母亲说我是个忤逆的东西,然也。我从小不听老人话,不仅淘得出奇,而且放出大逆不道的狂言“长大了,我绝不养活他们。”此种愚顽少教的东西岂不活活断了老人养儿防老的念头。为了引导我迷途知返,母亲给我和妹妹们绘声绘色地讲二十四孝中丁郞刻木的故事。丁郞打骂母亲极不孝顺,看到树上的乌鸦反哺才想起应当孝顺母亲,锄禾的丁郞看到远处前来送饭的母亲便急忙发孝心去接她,谁知母亲以为丁郞又要来打自己,便吓得头撞大树而亡。丁郞悔恨交加,便砍倒大树刻成母亲的像日日供奉,随成了孝经中的典范人物。我说:“此种活着不孝,死了瞎叫闹摆的狗东西纯系伪君子一个,何孝之有?此等人渣放在孝经中岂不是误人子弟。”妈妈说我是逆子不可教也。我宁肯就当逆子也要背着母亲到外面去玩。所以就有了我打人或挨打,有了偷队里的果子和砸坏村里的碾子,有了到大江洗澡和把妹妹掉到水塘里,有了老师、小孩上门告状和我黑天不敢回家,有了父母痛打、饿饭和妹妹帮我偷干粮于是有了我的誓言:长大了决不养活父母,那时他(她)们成了处处和我做对的头号仇敌。大了,父亲为了让我学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问我学木匠还是瓦匠?我答:是匠皆不学也。气得老父直瞪眼骂我是“活活不干,书书不唸的秧子货。”我本逆子,况且本来就不想做唯父母之命是从的大孝子,如之奈何?
60年来到了。那是上个世纪凡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至死都会刻骨铭心的一段伤心岁月。络绎不绝的讨饭大军除了抱孩子的妇女之外多是被赶出家门或饥肠漉漉的老人,他们随时会倒在荒郊野外终了余生,而我的父母却为了让远在山东舅舅家的姥爷活下来特意把他从关里领到了我们那糠菜度日的家中。姥爷活了下来,逢人他便知足地讲多亏养了个好闺女。可我知道如果没有一个心地善良的父亲,姥爷的生活也不可能称心如意。父母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那种对老人执爱的抉择深深地印在了我幼小的心灵中。他们完全可以寄些钱给舅舅,在众多的姊妹当中无论老人死活都可以不用承担任何良心和道义上的谴责,毕竟那是一个钱同废纸而粮食似金的年月,因此越是长大、纵横比较,越是觉得父母那看似平常的举动实乃堪称伟大,值得做晚辈的回味一生。在他们面前任何关于孝顺的说教都显得是多余、浮浅而苍白的。从那时起没有人再告诉我什么,可我知道奉养老人是做晚軰的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父母是两本值得我阅读和品味一辈子的立身处世的大书。他们非达官显贵,生命亦如长满山川沟壑生死荣衰从不被人注目的野蔓小草,却让我这个做儿子的虔诚地顶礼崇拜了一生。
当饥馑的日子刚刚过去,我成了小村同龄人里唯一到外地读书的孩子。每到寒假一下火车就直奔市场花一块伍买张爬犁拉回家,第二天就上山打柴。小城周遭任何一座山头都留下了少年的我啃着上冰碴的干粮顽强攀登的足迹。邻居们说我孝顺,我敷衍地笑笑其实心里并不买帐。一学期得百多元的伙食和学杂费,这是当时平民家庭一笔很沉重的负担。这么大还得让爸爸卖苦力供我读书,放假了帮家干活不是很自然的吗?况且我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假期割下一冬的烧柴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谈不上什么孝不孝顺。
在一片最高指示声中,我在深山里的一个小商店参加工作了。第一次领到工资三百大毛高兴极了,除了留下12块钱的伙食费,我给家里买回一箱肥皂。爸爸妈妈高兴地向左右邻居夸耀,而邻居则以我为样板教导孩子们要孝顺。偶然回家听小伙伴们说起,才知道我在邻居心中的份量。切,挣钱帮家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什么孝不孝的纯是臭氧层。
成家后我从小商店一步调到政府机关工作了,(那时还不兴走后门,全凭实干加领导赏识。)我们和父母住在一起了。有人说婆媳之间是天敌,虽然我们尽量小心侍候着,但总免不了有舌头碰牙的时候,这时我得全力安抚、息事宁人,尝尽了当儿不易的苦辣酸甜。几世同堂的家庭考验着做儿子的品德、素养和肚量,因此对和老人在一起生活的男人我从心底格外高看一眼。老人和各自成家的兄弟姊妹对我是既不太满意,但又说不出毛病在哪。我想这便是我所把握的那个“度”吧。
随着岁月的增长老人们先后去世了,尤其是母亲最后弥留之际,姊妹们对处理老人的后事面有难色。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坐在炕里表情木讷地望着屋子里或站或坐她含辛茹苦拉扯起来的一帮儿女,但愿她不知道平时她最偏爱的那些孩子此刻在讲些什么,否则她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会很伤心的。我畏在母亲身旁,摸着她已经瘦骨嶙峋的脊背对姊妹们说“你们不用为难,我一个人也照样把我老娘发送到土底下去。”屋内顿时是一片悄无声息的死寂,有人“王顾左右而言他。”有人尴尬地离开了房间。那一刻我觉得母亲一生为儿女的付出真的好无聊啊
母亲走了。在我和孩子们的单位领导、同志们鼎力帮忙和关怀下母亲被风风光光地送到了冥间。疲惫的一家人小憩后,孩子们却为争着给老人后事拿钱和我各不相让,最后只好协议各凑一半的钱。那一刻我背过脸抹去颊上止不住的热泪,是为孩子们自豪?是为亲友冷漠伤心?是为母亲一生并没白操劳?也许是,也许都不是?只是一股滚烫的感动,虽然我觉得这是任何一个做儿子和做晚軰的应做的份内的事,扯不上什么孝与不孝。母亲走后姊妹们再也不在我面前半含半露地教训我应当如何孝顺老人了,相反善待老人成了大家在我面前极力回避的话题。哈哈,真是滑稽,我终于可以不用再听她们隔三差五给我上孝顺老人的教育课了。
常听人劝那些冲老人动辄发火的女人说:不能再这样了,你儿女已经大了,小心他们将来跟你学,迫使那些女人们在儿女面前对老人脾气有所收敛;也看到一些文章谈什么孝顺是储蓄,对老人好些昐望儿女对自己也能好些;还有的一面虐待老人,一面极力讨好儿女,希望自己晚年能有个好下场,他们不加掩饰地把实用主义推向了极至,演绎着人性中最卑劣丑恶的一面。每当听到看到这些总让我这天生不尊孝道的人感到好笑。善待老人和孩子本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最纯洁的情感,参杂了私心杂念便背离了这种人性情感的初衷,恰如逢场作戏、假酒待客、歹徒打坐、贪官拜佛、钻营小人讲党课、娼妓再造处女膜,总给人一种“笑嘻嘻,原也不像”的感觉。我辈凡人都能看出不像,慧眼佛袓焉能不知?更让人腻歪得是那些父母别居而又偏要好为人师的假道学先生逢人便夸夸其谈大讲孝顺之道,就如贪官做廉政报告一样,通篇只透着两个字“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