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解法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东夷昊文集最新章节!
为了写这篇东西,刚才特地百度了“方生方死”其中有个考研网上的答案是比较有意思的。
答案一是:“当一个婴儿出世,我们说生了,但庄子的观念中,那不是生了,而是死亡的开始。自生之时就开始慢慢走向死亡。两岁时,一岁的我过去了;十岁时,九岁的我过去了;四十岁时,三十九岁的我过去了,天天都在生死中新陈代谢,思想也在生了死,死了生。我们一个新的思想生了,前一个思想马上死亡了,流水一样。正如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以庄子说看着这生命活着,没有死,是在等最后的一天。”
答案二是:“在他出生的时候就死了,在他死的时候就出生了。只是强调了运动的绝对性,因为一直在改变;而没有强调静止性。这种错误的观点忘记了事物只能在静止中得到度量得到认识。”
答案三是:“这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它只承认运动,否定运动的特殊形式,相对静止.是错误的观点。”
这个“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说的就是庄子。齐物论里的一段话:“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这段话是相当拗口的,而且让人思考起来太费周章。这些备考研究生在遵循权威的解读方式的时候,却不知道,一些曾经同样进过教科书的“权威”在某一个时间段里,倒向了庄子以及他的“诡”他们几乎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思考,激愤过也被激愤过,最终还是投进了庄子的世界。比如王蒙就在庄子的享受里写到“虚室生白”并生发出去,谈到了道家的“气”之类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他不如流沙河的庄子闲吹来得实在些,尽管流沙河说的啰里吧嗦颠三倒四的,但他没有那么玄虚,更接近于我所认识的庄子。因为我总把事情往简单里想。比若说这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肯定指的不是此生彼死,此死彼生的轮回,也肯定不是指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的“诡辩”我认为,它要说明的恰恰是自然界的生生不息。有生长就有死亡,这是自然的事情,所以要“不悦生,不恶死”生亦何喜,死亦何忧,这才是一种达观的生命态度,而这恰恰不是后世道家刻意追求的成仙得道的态度。
庄子是一位大哲学家,大作家。但他之后的道家,作为一种信仰,再无文采和思想可言。那时庄子决与后世道家去搞什么采补、仪式、炼丹炼气不同,也决不会想象到自己会成为土偶被人崇拜。他只是宋国漆园一乐天悯人的小吏而已。
所谓读书,其实都是掺杂了个人经历去读的,经历决定了立场、理解和感悟。我更愿意把所谓的南华经当做生命哲学来看,或者来解读。两千三百多年了,庄子生前没在乎时人的评价,死后更不会在意后人的香火。但是,你会很奇怪,这个人他所说过的话一点不显的过时,他仿佛掌握了时间的秘密,站在宇宙的“环中”得到了自在。
为了写这篇东西,刚才特地百度了“方生方死”其中有个考研网上的答案是比较有意思的。
答案一是:“当一个婴儿出世,我们说生了,但庄子的观念中,那不是生了,而是死亡的开始。自生之时就开始慢慢走向死亡。两岁时,一岁的我过去了;十岁时,九岁的我过去了;四十岁时,三十九岁的我过去了,天天都在生死中新陈代谢,思想也在生了死,死了生。我们一个新的思想生了,前一个思想马上死亡了,流水一样。正如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以庄子说看着这生命活着,没有死,是在等最后的一天。”
答案二是:“在他出生的时候就死了,在他死的时候就出生了。只是强调了运动的绝对性,因为一直在改变;而没有强调静止性。这种错误的观点忘记了事物只能在静止中得到度量得到认识。”
答案三是:“这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它只承认运动,否定运动的特殊形式,相对静止.是错误的观点。”
这个“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说的就是庄子。齐物论里的一段话:“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这段话是相当拗口的,而且让人思考起来太费周章。这些备考研究生在遵循权威的解读方式的时候,却不知道,一些曾经同样进过教科书的“权威”在某一个时间段里,倒向了庄子以及他的“诡”他们几乎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思考,激愤过也被激愤过,最终还是投进了庄子的世界。比如王蒙就在庄子的享受里写到“虚室生白”并生发出去,谈到了道家的“气”之类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他不如流沙河的庄子闲吹来得实在些,尽管流沙河说的啰里吧嗦颠三倒四的,但他没有那么玄虚,更接近于我所认识的庄子。因为我总把事情往简单里想。比若说这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肯定指的不是此生彼死,此死彼生的轮回,也肯定不是指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的“诡辩”我认为,它要说明的恰恰是自然界的生生不息。有生长就有死亡,这是自然的事情,所以要“不悦生,不恶死”生亦何喜,死亦何忧,这才是一种达观的生命态度,而这恰恰不是后世道家刻意追求的成仙得道的态度。
庄子是一位大哲学家,大作家。但他之后的道家,作为一种信仰,再无文采和思想可言。那时庄子决与后世道家去搞什么采补、仪式、炼丹炼气不同,也决不会想象到自己会成为土偶被人崇拜。他只是宋国漆园一乐天悯人的小吏而已。
所谓读书,其实都是掺杂了个人经历去读的,经历决定了立场、理解和感悟。我更愿意把所谓的南华经当做生命哲学来看,或者来解读。两千三百多年了,庄子生前没在乎时人的评价,死后更不会在意后人的香火。但是,你会很奇怪,这个人他所说过的话一点不显的过时,他仿佛掌握了时间的秘密,站在宇宙的“环中”得到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