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小说网 > Dalimoon文集 >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将功成万骨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Dalimoon文集最新章节!
高地战,一部因为导演和演员而让我极为期待的影片,终究没让我失望。
影片以朝鲜战争为大背景,讲述的是停战协议签署之前,南北双方不得不为争夺一处毫无意义的高地而继续展开生死较量,硝烟弥漫,日复一日。将士在极端残酷的大背景下维系着手足之情,然后眼睁睁地看着情感连同生命通通被巨大的战争阴霾所吞噬。这样的故事,或许听起来很老套,但在高地战里,人物关系水到渠成,因果循环丝丝入扣,并无常规题材作品中的生搬硬套之感。“我们不是在跟敌人作战,而是在跟战争作战。”也许高地战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并没有将这种痛楚和悲哀歇斯底里地喊出来,而只是借助于一种隐忍的流露,引导观者自己去看,去想,去痛,去悲,去反思,去醒悟。其中的几场高地拉锯战都没有太极旗飘扬里的排山倒海之势,而是借助于镜头的纵向推移和轨道式的横向拍摄,隐忍地带给观者一种无形的却又无比深重的压迫感。
始终觉得,无论意识形态如何,任何战争题材的作品只有立足于反战和人性的主题去诠释,才有望获得共鸣,深入人心。不可否认,韩国片在战争道具和音效的拍摄以及挖掘人性方面更胜一筹。高地战在主题表达上虽无突破,却有创新,战争特效上可以说达到了太平洋战争的水准,情节中有立场的转换,有反战的挣扎,而没有某些战争剧里的诸多矫情,即使存在部分情节的艺术化,却不影响整体内涵的鲜明昭示。影片开场的老唱片、旧油灯、民众的简朴装束以及游行示威的苍白条幅,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朝鲜社会质感渲染得恰到好处。镜头背后,是曾经更甚于此的血腥的战争,溃逃的将士,绝望的死亡,荒诞的宿命。这绝非一支心怀“不抛弃,不放弃”的激情和希望的精英团队,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很卑微、很迷茫的小人物,愤懑却又无力,从一开始就心知肚明——自己的命运就是炮灰的命运,整个团队的命运也是炮灰的命运。高地战向观者揭示了极端战争年代里最真实的军人,并为在当今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打拼的世人阐明了这样一种真理——“不抛弃,不放弃”是和平年代的需要,而在战争年代,活着就是最大的信念,无论你为此施展什么诡计付出多大代价都在所不惜,因为没有任何结果值得付出生命。
一场毫无意义的争夺,同族间的相残,试图通过互埋礼物来进行沟通和谅解,却又在最后一刻残杀致死。最后的激战里,双方都已士气全无,只残留下浓重的雾霭和忧郁的歌声飘荡荒野。这是战争的讽刺,以及战争所导致的人性的悲哀。相较于中国影视剧中铺天盖地的简单、常规、主旋律化地极力讴歌国家军人奋勇杀敌、正义凛然的英雄气概的战争题材作品,韩国战争片似乎更注重去政治化的反思和醒悟,不会刻意贬斥和丑化所谓的“敌方”也许这正是我们这个内战时间远超过朝鲜的伟大民族值得去自省和学习的地方。
战争是一座地狱,士兵是冰冷地狱里生不如死的幽灵,即使胸怀家国之心,也只能无辜而无知地幻化为炮灰。一将功成万骨枯。或许发动战争的人,从来都不需要亲身参与其中。而战争炮灰的充当者没有丝毫理由追问来路和归途。他们活着时,没有人会重视。他们死了以后,也没有人会记得。他们在一场又一场惨烈而无望的战斗中纷纷阵亡,就像是走出家乡去串门的流浪客,走得比谁都远,远得再也没能找到回家的路。没有人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坚强,尤其是在你死我活的时刻。战争漫长得让举枪的孩子已然记不起妈妈的模样,让濒死的将士已然模糊了交战的初衷。终于等到停战的时刻,幸存者跌跌撞撞在漫山遍野的尸首之间,看到的是硝烟未灭,气息已绝,荒野无涯般的萧索和嘲讽。
也许从来都没有上过战场的我们永远都没有资格去评论曾经战争中的一切。若言如此,那么也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没有这种评论的资格是人生的莫大幸福。
高地战,一部因为导演和演员而让我极为期待的影片,终究没让我失望。
影片以朝鲜战争为大背景,讲述的是停战协议签署之前,南北双方不得不为争夺一处毫无意义的高地而继续展开生死较量,硝烟弥漫,日复一日。将士在极端残酷的大背景下维系着手足之情,然后眼睁睁地看着情感连同生命通通被巨大的战争阴霾所吞噬。这样的故事,或许听起来很老套,但在高地战里,人物关系水到渠成,因果循环丝丝入扣,并无常规题材作品中的生搬硬套之感。“我们不是在跟敌人作战,而是在跟战争作战。”也许高地战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并没有将这种痛楚和悲哀歇斯底里地喊出来,而只是借助于一种隐忍的流露,引导观者自己去看,去想,去痛,去悲,去反思,去醒悟。其中的几场高地拉锯战都没有太极旗飘扬里的排山倒海之势,而是借助于镜头的纵向推移和轨道式的横向拍摄,隐忍地带给观者一种无形的却又无比深重的压迫感。
始终觉得,无论意识形态如何,任何战争题材的作品只有立足于反战和人性的主题去诠释,才有望获得共鸣,深入人心。不可否认,韩国片在战争道具和音效的拍摄以及挖掘人性方面更胜一筹。高地战在主题表达上虽无突破,却有创新,战争特效上可以说达到了太平洋战争的水准,情节中有立场的转换,有反战的挣扎,而没有某些战争剧里的诸多矫情,即使存在部分情节的艺术化,却不影响整体内涵的鲜明昭示。影片开场的老唱片、旧油灯、民众的简朴装束以及游行示威的苍白条幅,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朝鲜社会质感渲染得恰到好处。镜头背后,是曾经更甚于此的血腥的战争,溃逃的将士,绝望的死亡,荒诞的宿命。这绝非一支心怀“不抛弃,不放弃”的激情和希望的精英团队,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很卑微、很迷茫的小人物,愤懑却又无力,从一开始就心知肚明——自己的命运就是炮灰的命运,整个团队的命运也是炮灰的命运。高地战向观者揭示了极端战争年代里最真实的军人,并为在当今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打拼的世人阐明了这样一种真理——“不抛弃,不放弃”是和平年代的需要,而在战争年代,活着就是最大的信念,无论你为此施展什么诡计付出多大代价都在所不惜,因为没有任何结果值得付出生命。
一场毫无意义的争夺,同族间的相残,试图通过互埋礼物来进行沟通和谅解,却又在最后一刻残杀致死。最后的激战里,双方都已士气全无,只残留下浓重的雾霭和忧郁的歌声飘荡荒野。这是战争的讽刺,以及战争所导致的人性的悲哀。相较于中国影视剧中铺天盖地的简单、常规、主旋律化地极力讴歌国家军人奋勇杀敌、正义凛然的英雄气概的战争题材作品,韩国战争片似乎更注重去政治化的反思和醒悟,不会刻意贬斥和丑化所谓的“敌方”也许这正是我们这个内战时间远超过朝鲜的伟大民族值得去自省和学习的地方。
战争是一座地狱,士兵是冰冷地狱里生不如死的幽灵,即使胸怀家国之心,也只能无辜而无知地幻化为炮灰。一将功成万骨枯。或许发动战争的人,从来都不需要亲身参与其中。而战争炮灰的充当者没有丝毫理由追问来路和归途。他们活着时,没有人会重视。他们死了以后,也没有人会记得。他们在一场又一场惨烈而无望的战斗中纷纷阵亡,就像是走出家乡去串门的流浪客,走得比谁都远,远得再也没能找到回家的路。没有人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坚强,尤其是在你死我活的时刻。战争漫长得让举枪的孩子已然记不起妈妈的模样,让濒死的将士已然模糊了交战的初衷。终于等到停战的时刻,幸存者跌跌撞撞在漫山遍野的尸首之间,看到的是硝烟未灭,气息已绝,荒野无涯般的萧索和嘲讽。
也许从来都没有上过战场的我们永远都没有资格去评论曾经战争中的一切。若言如此,那么也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没有这种评论的资格是人生的莫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