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闲庭曲槛无余雪—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西岭雪探秘红楼梦最新章节!
1.薛宝琴为何不入正册
四大家族贾、王、史、薛,贾家四艳、王熙凤、史湘云、薛宝钗都入了十二钗正册,为何薛宝琴被形容得才貌双全,超凡脱俗,却未能入册呢?
有些专家以为,薛宝琴将来嫁了梅翰林,神仙眷侣,逍遥自在,算不得薄命,因而不入薄命司,所以不在册。然而,整部红楼梦乃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大观园女儿各个脱不了薄命的宿命,薛宝琴又怎能例外呢?
因此,我以为她并不是不入册,而只是不在正册罢了。她与同期入园的邢岫烟、李纹、李绮一样,都是副册中的人物。
那么,她既为宝钗之妹,是四大家族之薛家后代,为什么却要屈居副册呢?
书中介绍薛蝌、宝琴身份时,只有含糊其词的一句——"后有薛蟠之从弟薛蝌,因当年父亲在京时已将胞妹薛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正欲进京发嫁,闻得王仁进京,他也带了妹子随后赶来。"
"从弟",即堂弟,父亲的兄弟的儿子。自然,倘是父亲堂弟的儿子,只要未出五服,亦都可称之为从弟。
薛家虽是旺族殷商,却并非公侯之家,地位原不及贾、王、史三家。"护官符"中注明前三家分别是宁荣二公、保龄侯、都太尉统制县伯之后,唯有薛家,却只是注解:"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清时爵制,在王以下,原有公、侯、伯、子、男五级。故而北静王等身份最尊,而四大家族则以贾府为首,王家次之,史家居三,而薛家,却只有一个莫名其妙的"紫薇舍人"之衔,其公干是皇商,有的是钱,缺的是衔。
按照世袭之制,皇商一职也只能传给长子,估计便是薛宝钗的父亲;而到了宝琴的父亲,虽然也可以借着家族关系来行商,却未必是皇商了,地位就低微许多。这也是宝钗进宫不成,就一心想要嫁到贾府的原因了。
至于宝琴,她自幼跟着父亲走遍大江南北,连西海沿子也去过,还眼见了黄头发、打联垂的西洋美人儿,可见不是像宝钗、黛玉这样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侯门千金,而是经常要抛头露面的。红楼梦惯会做隐语,这段话表面上看来只觉薛宝琴襟怀壮美、见识不凡,然而深想一下,却可以体会得出一个未出阁小姐的漂泊无奈来,这也是她哥哥薛蝌急着将她发嫁的原因。
薛宝钗劝岫烟时曾说过:"偏梅家又合家在任上,后年才进来。若是在这里,琴儿过去了,好再商议你这事。离了这里就完了。如今不先定了他妹妹的事,也断不敢先娶亲的。"
那薛蝌进京原是为了嫁妹,女方赶着男方已经称奇了,而男方家里却反而不早不晚赶在这时候上任去了,竟将婚事搁起不谈。而按照长幼有序的俗例,哥哥娶亲理当在妹妹出嫁之先,何以这薛蝌却是"不定了他妹妹的事,断不敢先娶亲"呢?可见攀亲之急切,身份之尴尬。
关于宝琴身份不及正册群芳,还有一个辅证,即贾母命王夫人认其做干女儿一节。
这一段,同样是看上去很是甜美融洽,而深思则满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书中什么人才乱认干女儿、干儿子?王熙凤、贾宝玉也。
那王熙凤起先认了林之孝家的做干女儿,后来又要认小红做干女儿,而宝玉则信口认了贾芸做干儿子。
所以如此,都是一种提拔、看重的意思。
同样,贾母让王夫人认宝琴做女儿,也是因为看重她的为人,有意提升她的地位。因为薛姨妈明明说过,那宝琴的妈虽然痰症却还在世,做什么又要认别人做娘呢?况且园中已有薛姨妈这个至亲姑母,而薛姨妈与王夫人已经是亲姐妹,算起来大家本来都是亲戚,何必又多此一举,认什么干女儿呢?
自然是因为宝琴虽然才貌出众,然而出身却远远不及园中诸人,故而才要替她找个过硬的靠山了。
喜鸾、四姐儿进园子玩时,贾母曾命鸳鸯传话——"留下的喜姐儿和四姐儿虽然穷,也和家里的姑娘们是一样,大家照看经心些。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未必把他两个放在眼里。有人小看了他们,我听见可不依。"
而宝琴进府时,贾母亦曾令琥珀叮嘱宝钗,叫"别管紧了琴姑娘。他还小呢,让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要什么东西只管要去,别多心。"这担的,原是一样的心。因为知道宝琴身份低,而宝钗又过于小心,为怕人言,未免管束了宝琴。故而一面提拔了宝琴的身份,一面暗示宝钗放宽心。而这一招果然见效,下边的人得了令,立刻就奉承起宝琴来了,管家赖大家的赶紧巴结买好儿,献给宝琴两盆蜡梅、两盆水仙,就可见一斑了。
综上所述,正如同喜鸾、四姐儿虽然也是贾家后裔,却不是正脉嫡系一样,薛蝌、宝琴之于薛家的身份亦是相同。因此,薛蝌之妻邢岫烟、妹妹薛宝琴,也就都不能进入正册,而只能与香菱比肩,做个屈居副册的主子姑娘了。
2.贾母心中的孙儿媳到底是谁
弄清了薛宝琴的身份问题,也就可以解释另一个疑点了,那就是为什么贾母明明中意黛玉的,为什么却会起意向薛宝琴提亲?事见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贾母因又说及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因又细问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薛姨妈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许过梅家了,因贾母尚未明说,自己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那年在这里,把他许了梅翰林的儿子,偏第二年他父亲就辞世了,他母亲又是痰症。"凤姐也不等说完,便嗐声跺脚的说:"偏不巧,我正要作个媒呢,又已经许了人家。"贾母笑道:"你要给谁说媒?"凤姐儿说道:"老祖宗别管,我心里看准了他们两个是一对。如今已许了人,说也无益,不如不说罢了。"贾母也知凤姐儿之意,听见已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
因为贾母的这一起意提亲,伤了很多喜爱林黛玉的读者,以为贾母已经不愿意成全宝黛婚事,而想让宝玉娶宝琴了。
但是退一步想,倘若宝玉娶了宝琴,那么宝玉就不能与宝钗结亲了。这同样也意味着贾母拒绝了薛宝钗的金玉良缘——我宁可娶身份不如姐姐尊贵的妹妹宝琴,那自然就等于明白表示不愿意娶宝钗了。
而且,宝琴身份低微,与香菱同居副册,这是不是也意味着,她其实也是一个做妾的人选?
贾母明知黛玉身体不好,难堪重务,即使她嫁了宝玉,也很难操持家务、理会俗事。她心疼外孙女儿林黛玉,但更疼亲孙子贾宝玉,不得不为孙子的终身幸福思虑周到,而最好的补足办法,就是为他娶个顺心如意的如夫人。那宝琴身体健康,见多识广,正是最佳人选。最重要的是,她又和黛玉相处和睦,姐妹相称,即使共事一夫,也不会恃宠生骄,欺负了黛玉。
换言之,贾母很可能打的是玉琴同嫁的主意,娶宝琴进来辅佐黛玉共同侍奉宝玉的。宝琴之琴,乃是琴瑟和谐之意,而宝琴和宝玉同一天生日,按照四儿说的"同天生日便是夫妻",两人原有姻缘之分,虽然终究难成连理,却不妨在文中借贾母之口提上一笔,暗伏下文。
二女同嫁,这在古时很是寻常,儿女英雄传里金凤、玉凤共嫁安公子便是典型例子。不以妻、妾论级,只以姐妹相称,黛玉号"潇湘妃子",引的正是娥皇、女英同嫁舜帝的故事。
因此,无论从古法还是从书中故事来推算,贾母有这样的想法是十分可能且合理的。
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儿,宝钗是贾母的什么人?儿媳妇的妹妹的女儿而已。比史湘云还隔着好几层,半点血缘关系亦无。
薛家进京后便四处张扬"金玉"之说,贾母不可能不有所耳闻,对于薛家的算盘是心知肚明的。可是她早已打定主意要成全宝玉、黛玉这一对玉人儿,又怎么会疏远自己的外孙女儿而偏帮外人呢?但是她又不想伤了薛家的面子,于是起意向身份稍低的宝琴提亲,这样就既可以完成贾薛联姻,维持亲戚脸面,又可以仍然成全宝、黛婚姻,维护了外孙女儿的利益。
而这层意思,薛姨妈心领神会,并立刻以退为进,采取了相应措施,不但搬进潇湘馆照顾黛玉,还认了黛玉做干女儿,并且主动提出"四角俱全"的话来,要为黛玉做主,向老太太提亲。这既是安黛玉之心,亦是顺贾母之意,等于暗示贾母:就算让宝钗和黛玉一同嫁给宝玉,我也是愿意的呀。
此前,薛姨妈一心要让宝钗嫁入贾府,而自元妃端午赐礼,独给宝钗与宝玉的赏赐是一样的,其寓意分明也是选中了宝钗。薛姨妈母女自以为胜券在握,一度气焰嚣张许多,那宝钗甚至一改常态,看见黛玉同宝玉接近,竟借扇双敲,指桑骂槐地大发醋意。然而贾府至尊老太太一再装糊涂,眼看着宝钗一天天年纪老大,却就是不肯提亲,此时更是舍近求远地向宝钗小妹子宝琴提起亲事来,分明是有心袒护黛玉了。到了这地步,如果薛姨妈仍然不愿意放弃攀附贾府这门亲家,就只有接纳黛玉,让她同宝钗一起嫁给宝玉了——这已经是唯一的选择。
想来,这提议,老太太必然也是愿意的吧?甚至可能,贾母根本早就知道宝琴有了婆家,之所以向宝琴提亲,就是在暗示薛姨妈"四角俱全"的心意呢。
只可惜,即使这样的委曲求全,却仍然未能换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新境界,那林黛玉最终还是泪尽而死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宝玉并没有负她,宝钗也没有夺爱,贾母不会那么忍心不理,而王熙凤更没玩过什么"掉包计",一切只是天意难违罢了。
3.身份古怪的薛宝琴
薛宝琴可谓是书中最突兀的一个人物,迟至四十九回才横空出世,而且一来就艳压群芳,占尽上风,那探春说:"据我看,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连贾母也赞赏不已,不但立刻逼着王夫人认了干女儿,还一度想要替宝玉向她提亲,竟是将宝钗、黛玉、湘云等人都一齐盖过了——
黛玉向来是以才情取胜的,而宝琴在元宵节灯谜会前,一个人做了十首怀古诗,大展奇才,人人称赏;
宝钗的人缘一向最好,可是宝琴来了之后,不但同姐妹们相处融洽,连赖大家的也要献水仙、蜡梅讨好;
湘云素来性情豪爽,惹人赞羡,但比起宝琴的见多识广、谈吐不凡来,却正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兼美",且根本就是"完美"了。因为书中群芳,人人有缺点,唯独宝琴,才、貌、品、行俱佳,竟然是完璧无瑕似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完美得过分的人物,掩卷回思时,却只觉面目模糊,除了在雪坡上披着凫靥裘遥等,身后一个丫头抱着梅花的场面外,就再想不出她应该是什么样子。
她不但出场奇特,身世也蹊跷,明明是赶来京城发嫁的,然而夫家却合家在任上,竟不知扑了谁来?难道他们进京前没有互通个消息,不知道那梅家不在京城么?而且她父亲前年才刚刚没了,母亲又是痰症,她不需要守孝三年的么,倒丢下重病的母亲,兄妹俩齐齐进京来住着不走,是何缘故?
比起林黛玉当年只有五岁,已知侍汤奉药,守丧尽哀,这薛宝琴可谓不孝之至。自从进府以来,不见她对父亲有任何哀悼之情,更不见对母亲有任何担忧之意,每日只以贾母之宠、众姐妹之陪护为乐,岂非无情至极?
黛玉认薛姨妈做干妈,是因为自幼丧母,乏人关爱;就是贾芸巴结讨好认了宝玉做父亲,也要堂而皇之地说:"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而那薛宝琴,母亲明明还在世,倒已经巴巴地认了王夫人做干妈了,是何道理?
原来,表面上最完美尊贵的,内里却可能是最千疮百孔的,浑身上下充满了不合理、不合宜。
而全书中最最不合理的,还在于贾府祭宗祠一节,史湘云、林黛玉这些至亲都未参与,而薛宝琴这个外人却得以陪侍在侧,观看了整个过程。这又是为什么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她认了王夫人做干妈,就算是贾家的女孩儿了,所以能和三春姐妹一同进入宗祠祭祖,可谓"登上高枝儿"了。
然而宝琴咏红梅花诗中曾有"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的句子,可见贾家败后,薛家亦受牵连,宝琴在贾府里是借不到什么光了。那么,她有没有嫁成梅翰林呢?
有些人因为宝琴所作梅花观怀古中有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就认为薛宝琴后来是没嫁成梅翰林之子,却跟了柳湘莲。
然而这句诗,不过是因为薛宝琴诗中所写的是牡丹亭故事,便引用了戏中人杜丽娘的现成句子。杜丽娘在戏中的爱人乃是柳梦梅,这诗的原意是他日相见,或是在梅树边,或是在柳树边。而并不是说自己嫁人,不嫁姓梅的,要嫁姓柳的。这以字害意,未免太牵强了些。况且尤三姐以婚定之鸳鸯剑自刎,柳湘莲为此出家为道,倘事后因宝琴而还俗续娶,非但称不得是"情种",而且煞风景至极了。
可见怀古诗十首,虽各有所指,却未必是暗寓宝琴自身。倒是她的咏絮词西江月,对于她未来的命运可能暗示得更清晰些: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这里说的"三春事业付东风",分明指所有希望成空,谋图终虚。而"明月梅花一梦"、"谁家香雪帘栊",既点了"梅"又点了"雪",清楚地说明梅家亲事终成一梦,宝琴到底未能嫁成梅公子。
秦可卿所谓"登高必跌重",薛宝琴的这一跤,可谓跌得不轻。
1.薛宝琴为何不入正册
四大家族贾、王、史、薛,贾家四艳、王熙凤、史湘云、薛宝钗都入了十二钗正册,为何薛宝琴被形容得才貌双全,超凡脱俗,却未能入册呢?
有些专家以为,薛宝琴将来嫁了梅翰林,神仙眷侣,逍遥自在,算不得薄命,因而不入薄命司,所以不在册。然而,整部红楼梦乃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大观园女儿各个脱不了薄命的宿命,薛宝琴又怎能例外呢?
因此,我以为她并不是不入册,而只是不在正册罢了。她与同期入园的邢岫烟、李纹、李绮一样,都是副册中的人物。
那么,她既为宝钗之妹,是四大家族之薛家后代,为什么却要屈居副册呢?
书中介绍薛蝌、宝琴身份时,只有含糊其词的一句——"后有薛蟠之从弟薛蝌,因当年父亲在京时已将胞妹薛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正欲进京发嫁,闻得王仁进京,他也带了妹子随后赶来。"
"从弟",即堂弟,父亲的兄弟的儿子。自然,倘是父亲堂弟的儿子,只要未出五服,亦都可称之为从弟。
薛家虽是旺族殷商,却并非公侯之家,地位原不及贾、王、史三家。"护官符"中注明前三家分别是宁荣二公、保龄侯、都太尉统制县伯之后,唯有薛家,却只是注解:"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清时爵制,在王以下,原有公、侯、伯、子、男五级。故而北静王等身份最尊,而四大家族则以贾府为首,王家次之,史家居三,而薛家,却只有一个莫名其妙的"紫薇舍人"之衔,其公干是皇商,有的是钱,缺的是衔。
按照世袭之制,皇商一职也只能传给长子,估计便是薛宝钗的父亲;而到了宝琴的父亲,虽然也可以借着家族关系来行商,却未必是皇商了,地位就低微许多。这也是宝钗进宫不成,就一心想要嫁到贾府的原因了。
至于宝琴,她自幼跟着父亲走遍大江南北,连西海沿子也去过,还眼见了黄头发、打联垂的西洋美人儿,可见不是像宝钗、黛玉这样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侯门千金,而是经常要抛头露面的。红楼梦惯会做隐语,这段话表面上看来只觉薛宝琴襟怀壮美、见识不凡,然而深想一下,却可以体会得出一个未出阁小姐的漂泊无奈来,这也是她哥哥薛蝌急着将她发嫁的原因。
薛宝钗劝岫烟时曾说过:"偏梅家又合家在任上,后年才进来。若是在这里,琴儿过去了,好再商议你这事。离了这里就完了。如今不先定了他妹妹的事,也断不敢先娶亲的。"
那薛蝌进京原是为了嫁妹,女方赶着男方已经称奇了,而男方家里却反而不早不晚赶在这时候上任去了,竟将婚事搁起不谈。而按照长幼有序的俗例,哥哥娶亲理当在妹妹出嫁之先,何以这薛蝌却是"不定了他妹妹的事,断不敢先娶亲"呢?可见攀亲之急切,身份之尴尬。
关于宝琴身份不及正册群芳,还有一个辅证,即贾母命王夫人认其做干女儿一节。
这一段,同样是看上去很是甜美融洽,而深思则满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书中什么人才乱认干女儿、干儿子?王熙凤、贾宝玉也。
那王熙凤起先认了林之孝家的做干女儿,后来又要认小红做干女儿,而宝玉则信口认了贾芸做干儿子。
所以如此,都是一种提拔、看重的意思。
同样,贾母让王夫人认宝琴做女儿,也是因为看重她的为人,有意提升她的地位。因为薛姨妈明明说过,那宝琴的妈虽然痰症却还在世,做什么又要认别人做娘呢?况且园中已有薛姨妈这个至亲姑母,而薛姨妈与王夫人已经是亲姐妹,算起来大家本来都是亲戚,何必又多此一举,认什么干女儿呢?
自然是因为宝琴虽然才貌出众,然而出身却远远不及园中诸人,故而才要替她找个过硬的靠山了。
喜鸾、四姐儿进园子玩时,贾母曾命鸳鸯传话——"留下的喜姐儿和四姐儿虽然穷,也和家里的姑娘们是一样,大家照看经心些。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未必把他两个放在眼里。有人小看了他们,我听见可不依。"
而宝琴进府时,贾母亦曾令琥珀叮嘱宝钗,叫"别管紧了琴姑娘。他还小呢,让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要什么东西只管要去,别多心。"这担的,原是一样的心。因为知道宝琴身份低,而宝钗又过于小心,为怕人言,未免管束了宝琴。故而一面提拔了宝琴的身份,一面暗示宝钗放宽心。而这一招果然见效,下边的人得了令,立刻就奉承起宝琴来了,管家赖大家的赶紧巴结买好儿,献给宝琴两盆蜡梅、两盆水仙,就可见一斑了。
综上所述,正如同喜鸾、四姐儿虽然也是贾家后裔,却不是正脉嫡系一样,薛蝌、宝琴之于薛家的身份亦是相同。因此,薛蝌之妻邢岫烟、妹妹薛宝琴,也就都不能进入正册,而只能与香菱比肩,做个屈居副册的主子姑娘了。
2.贾母心中的孙儿媳到底是谁
弄清了薛宝琴的身份问题,也就可以解释另一个疑点了,那就是为什么贾母明明中意黛玉的,为什么却会起意向薛宝琴提亲?事见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贾母因又说及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因又细问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薛姨妈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许过梅家了,因贾母尚未明说,自己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那年在这里,把他许了梅翰林的儿子,偏第二年他父亲就辞世了,他母亲又是痰症。"凤姐也不等说完,便嗐声跺脚的说:"偏不巧,我正要作个媒呢,又已经许了人家。"贾母笑道:"你要给谁说媒?"凤姐儿说道:"老祖宗别管,我心里看准了他们两个是一对。如今已许了人,说也无益,不如不说罢了。"贾母也知凤姐儿之意,听见已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
因为贾母的这一起意提亲,伤了很多喜爱林黛玉的读者,以为贾母已经不愿意成全宝黛婚事,而想让宝玉娶宝琴了。
但是退一步想,倘若宝玉娶了宝琴,那么宝玉就不能与宝钗结亲了。这同样也意味着贾母拒绝了薛宝钗的金玉良缘——我宁可娶身份不如姐姐尊贵的妹妹宝琴,那自然就等于明白表示不愿意娶宝钗了。
而且,宝琴身份低微,与香菱同居副册,这是不是也意味着,她其实也是一个做妾的人选?
贾母明知黛玉身体不好,难堪重务,即使她嫁了宝玉,也很难操持家务、理会俗事。她心疼外孙女儿林黛玉,但更疼亲孙子贾宝玉,不得不为孙子的终身幸福思虑周到,而最好的补足办法,就是为他娶个顺心如意的如夫人。那宝琴身体健康,见多识广,正是最佳人选。最重要的是,她又和黛玉相处和睦,姐妹相称,即使共事一夫,也不会恃宠生骄,欺负了黛玉。
换言之,贾母很可能打的是玉琴同嫁的主意,娶宝琴进来辅佐黛玉共同侍奉宝玉的。宝琴之琴,乃是琴瑟和谐之意,而宝琴和宝玉同一天生日,按照四儿说的"同天生日便是夫妻",两人原有姻缘之分,虽然终究难成连理,却不妨在文中借贾母之口提上一笔,暗伏下文。
二女同嫁,这在古时很是寻常,儿女英雄传里金凤、玉凤共嫁安公子便是典型例子。不以妻、妾论级,只以姐妹相称,黛玉号"潇湘妃子",引的正是娥皇、女英同嫁舜帝的故事。
因此,无论从古法还是从书中故事来推算,贾母有这样的想法是十分可能且合理的。
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儿,宝钗是贾母的什么人?儿媳妇的妹妹的女儿而已。比史湘云还隔着好几层,半点血缘关系亦无。
薛家进京后便四处张扬"金玉"之说,贾母不可能不有所耳闻,对于薛家的算盘是心知肚明的。可是她早已打定主意要成全宝玉、黛玉这一对玉人儿,又怎么会疏远自己的外孙女儿而偏帮外人呢?但是她又不想伤了薛家的面子,于是起意向身份稍低的宝琴提亲,这样就既可以完成贾薛联姻,维持亲戚脸面,又可以仍然成全宝、黛婚姻,维护了外孙女儿的利益。
而这层意思,薛姨妈心领神会,并立刻以退为进,采取了相应措施,不但搬进潇湘馆照顾黛玉,还认了黛玉做干女儿,并且主动提出"四角俱全"的话来,要为黛玉做主,向老太太提亲。这既是安黛玉之心,亦是顺贾母之意,等于暗示贾母:就算让宝钗和黛玉一同嫁给宝玉,我也是愿意的呀。
此前,薛姨妈一心要让宝钗嫁入贾府,而自元妃端午赐礼,独给宝钗与宝玉的赏赐是一样的,其寓意分明也是选中了宝钗。薛姨妈母女自以为胜券在握,一度气焰嚣张许多,那宝钗甚至一改常态,看见黛玉同宝玉接近,竟借扇双敲,指桑骂槐地大发醋意。然而贾府至尊老太太一再装糊涂,眼看着宝钗一天天年纪老大,却就是不肯提亲,此时更是舍近求远地向宝钗小妹子宝琴提起亲事来,分明是有心袒护黛玉了。到了这地步,如果薛姨妈仍然不愿意放弃攀附贾府这门亲家,就只有接纳黛玉,让她同宝钗一起嫁给宝玉了——这已经是唯一的选择。
想来,这提议,老太太必然也是愿意的吧?甚至可能,贾母根本早就知道宝琴有了婆家,之所以向宝琴提亲,就是在暗示薛姨妈"四角俱全"的心意呢。
只可惜,即使这样的委曲求全,却仍然未能换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新境界,那林黛玉最终还是泪尽而死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宝玉并没有负她,宝钗也没有夺爱,贾母不会那么忍心不理,而王熙凤更没玩过什么"掉包计",一切只是天意难违罢了。
3.身份古怪的薛宝琴
薛宝琴可谓是书中最突兀的一个人物,迟至四十九回才横空出世,而且一来就艳压群芳,占尽上风,那探春说:"据我看,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连贾母也赞赏不已,不但立刻逼着王夫人认了干女儿,还一度想要替宝玉向她提亲,竟是将宝钗、黛玉、湘云等人都一齐盖过了——
黛玉向来是以才情取胜的,而宝琴在元宵节灯谜会前,一个人做了十首怀古诗,大展奇才,人人称赏;
宝钗的人缘一向最好,可是宝琴来了之后,不但同姐妹们相处融洽,连赖大家的也要献水仙、蜡梅讨好;
湘云素来性情豪爽,惹人赞羡,但比起宝琴的见多识广、谈吐不凡来,却正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兼美",且根本就是"完美"了。因为书中群芳,人人有缺点,唯独宝琴,才、貌、品、行俱佳,竟然是完璧无瑕似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完美得过分的人物,掩卷回思时,却只觉面目模糊,除了在雪坡上披着凫靥裘遥等,身后一个丫头抱着梅花的场面外,就再想不出她应该是什么样子。
她不但出场奇特,身世也蹊跷,明明是赶来京城发嫁的,然而夫家却合家在任上,竟不知扑了谁来?难道他们进京前没有互通个消息,不知道那梅家不在京城么?而且她父亲前年才刚刚没了,母亲又是痰症,她不需要守孝三年的么,倒丢下重病的母亲,兄妹俩齐齐进京来住着不走,是何缘故?
比起林黛玉当年只有五岁,已知侍汤奉药,守丧尽哀,这薛宝琴可谓不孝之至。自从进府以来,不见她对父亲有任何哀悼之情,更不见对母亲有任何担忧之意,每日只以贾母之宠、众姐妹之陪护为乐,岂非无情至极?
黛玉认薛姨妈做干妈,是因为自幼丧母,乏人关爱;就是贾芸巴结讨好认了宝玉做父亲,也要堂而皇之地说:"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而那薛宝琴,母亲明明还在世,倒已经巴巴地认了王夫人做干妈了,是何道理?
原来,表面上最完美尊贵的,内里却可能是最千疮百孔的,浑身上下充满了不合理、不合宜。
而全书中最最不合理的,还在于贾府祭宗祠一节,史湘云、林黛玉这些至亲都未参与,而薛宝琴这个外人却得以陪侍在侧,观看了整个过程。这又是为什么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她认了王夫人做干妈,就算是贾家的女孩儿了,所以能和三春姐妹一同进入宗祠祭祖,可谓"登上高枝儿"了。
然而宝琴咏红梅花诗中曾有"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的句子,可见贾家败后,薛家亦受牵连,宝琴在贾府里是借不到什么光了。那么,她有没有嫁成梅翰林呢?
有些人因为宝琴所作梅花观怀古中有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就认为薛宝琴后来是没嫁成梅翰林之子,却跟了柳湘莲。
然而这句诗,不过是因为薛宝琴诗中所写的是牡丹亭故事,便引用了戏中人杜丽娘的现成句子。杜丽娘在戏中的爱人乃是柳梦梅,这诗的原意是他日相见,或是在梅树边,或是在柳树边。而并不是说自己嫁人,不嫁姓梅的,要嫁姓柳的。这以字害意,未免太牵强了些。况且尤三姐以婚定之鸳鸯剑自刎,柳湘莲为此出家为道,倘事后因宝琴而还俗续娶,非但称不得是"情种",而且煞风景至极了。
可见怀古诗十首,虽各有所指,却未必是暗寓宝琴自身。倒是她的咏絮词西江月,对于她未来的命运可能暗示得更清晰些: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这里说的"三春事业付东风",分明指所有希望成空,谋图终虚。而"明月梅花一梦"、"谁家香雪帘栊",既点了"梅"又点了"雪",清楚地说明梅家亲事终成一梦,宝琴到底未能嫁成梅公子。
秦可卿所谓"登高必跌重",薛宝琴的这一跤,可谓跌得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