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放屁谁说这是日本货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科技王座最新章节!
沈秀峰脚步沉重地朝钢铁研究总院大楼走去。
他今天做实验忙了一天,刚刚结束工作,还没来得及换好衣服,院里就来人通知他过去,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沈秀峰负责的项目是隧道窑直接还原铁研究,这在国内算是一个比较偏门的课题,研究者并不多。
直接还原铁作为炼钢重要添加料,其实很早就出现了。
由于直接还原铁化学成分稳定、杂质含量少,在钢铁冶炼中作为缓释剂与废钢搭配,能够炼出品质均匀的优质钢材,是高品质特种钢材、合金冶炼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在目前最先进的电炉炼钢中,加入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直接还原铁作为炉料,生产率能够提高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五;电能、耗氧量则可以降低百分之二十多!
由此,直接还原铁成为冶炼高品质特种钢材的优秀原料,国际上对它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人力、资金扩大直接还原铁的生产研究。
国内对这方面研究开展得并不晚,但成效并不大。
国际上通行的是气基法生产,用燃油、燃气作为热源进行煅烧提炼。国内由于天然气储量不足,开采成本高,用不起这种方法,只能自己研究摸索。
鉴于国内煤炭资源丰富,用煤来作为燃料的生产技术成为所有冶金工作者的共识。
可在实际研究中,大家却存在极大分歧。
冶金工作者们对于到底是采用倒焰窑还是回转炉、隧道窑,进行直接还原铁生产产生了争执,大家都认为自己的理论更充分,各不相让。
沈秀峰就是隧道窑技术的支持者。
经过十多年研究,倒焰窑第一个被淘汰出局:能耗太高、品质无法稳定,不能大规模生产。
倒焰窑被排除了,隧道窑的日子并没好过,倒是回转炉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追捧。
回转窑技术简单,建设成本低,大家都认为,对于中国这个技术相对与世界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用回转窑是非常合适的。浙江、首都、首钢都花了大力气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但沈秀峰坚决反对回转窑技术。
他认为回转窑看起来好像技术难度低,建设成本不高,但实际生产成本却一点也不经济!
回转炉的特殊性,需要空间进行炉料翻滚,空间利用率很低,通常不足百分之十。采用这种技术生产直接还原铁,产量说什么也不可能提升到太高,无法满足国内对直接还原铁越来越大的需求。
同时回转窑结炉现象严重,烧不了多久炉体就会出现凝固的炉料板结,不得不停炉大修,加大生产成本。
他就认为隧道窑技术更适合国情。
隧道窑投入比回转炉还低,生产成本也没有回转炉高,并有实现大规模生产的潜力可挖。
不过就像他反对回转窑一样,更多的人也反对隧道窑技术。认为隧道窑工人劳动强度大,需要燃烧大量的块煤,费效比太低。而且品质就像倒焰窑一样不稳定,好坏差异巨大,同样是一种应该淘汰的技术。
沈秀峰不服气,他坚持要把这个课题搞下去,虽然院里不太支持,但也给他拨了一些经费,让他建起了一个五米的实验性隧道窑,可以继续进行这方面研究。
然而研究的进展一直很缓慢,特别是反对者说的品质稳定性问题,他一直没找到解决办法。
今天的实验又一次失败,炉顶、炉底温度差异超过一百度,上下层生产出来的直接还原铁品质相差巨大。如果不进一步对产品进行分离挑选,根本不能直接作为炼钢使用。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沈秀峰一面慢慢地爬着楼梯,一面脑子里还在琢磨着这个隧道窑设计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怎么会上下温差如此巨大。
“沈工,你这是?”
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思考,转头一看,原来是同院的卢工。不像他一个人爬楼梯,跟卢工一起的还有好几个高级研究员,都是负责直接还原铁相关研究的。
“嗯?”他有些诧异,“史院长叫我去,你们是去?”
“我们也是啊,都是史院长通知我们过去的!”几位高工异口同声道。
大家相互看看,发现院里搞直接还原铁课题的所有研究员都到齐了,便猜到找他们去,是跟他们的研究项目有关。
是什么呢?
沈工没有心思考虑隧道窑的问题了,脑子里一直转着史院长找他们的目的。其他几位研究员倒无所谓,不过是汇报一下近期研究进度罢了,他却感到了一丝危机感。
这个项目大家都不支持,是他一个人硬顶着在搞。
万一上面强令他放弃课题,转而研究其他方向,他也无力拒绝。可是这课题他已经搞了好多年,就此放弃,他实在是不甘心。
……或许,还是放弃比较好吧……
说真心话,这课题搞得他是相当的心力交瘁。煤隧道窑技术只有国内搞,国外即便研究隧道窑也是基于天然气的,相关技术他找不到人可以交流,只能是一个人默默在图书馆查资料、没日没夜地进行技术论证、反复来回地修改设计、做实验。
可就算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却始终看不到一点成功的希望,甚至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走!
他疲惫了。
那种无人理解支持的孤独感总是在他心中回荡,无法排解。妻子也经常劝他,说他还固执什么,既然全国都搞回转窑,那他也做这方面研究好了,哪怕不成功,也是所有人的不成功,一个人坚持个什么呢?
是啊,我还坚持什么呢?
理论上隧道窑是应该比回转窑更好,可光你一个人说有什么用,大家都不认可,你坚持也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
沈秀峰感到身体软绵绵的,手扶着楼梯以支撑身体。
他已经预感到今天院长召集大家,等待自己的可能不是一件好事,他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可心中的悲怆之情,却越来越浓。
和所有人都对着干的感觉,真难受!
可他也不想再抗争了,该说的话他都说过无数遍了,真的要撤销项目,他也只有接受。
谁让他一直无法取得成绩。
就这样吧……
沈秀峰一步一步爬着楼梯,走得很慢,好像只要走得慢,结果就会有所不同。卢工他们已经超过了他,转过了前面转角,他还在下面一层慢慢地往前挪。
再长的楼梯也有走完的时候,况且这楼并不高。
站在顶楼会议室,他面对着大门却有些胆怯,不敢伸手去推开。只是愣愣地站在门口,望着把手发呆。
门开了,院长秘书小严正准备出来,被站在门口的他给吓了一跳:“沈工,你怎么不进来,我差点撞您身上。”
“走累了,歇会儿?”他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说道。
“您今天又是忙了一天试验呢,来,我扶您进去坐下歇会儿。”小严搀着他手臂,想扶他进去。
“不用,你去忙吧。我自己进去。”沈秀峰婉拒他的好意。
“我没事,就是准备下去找您呢。卢工他们说您上来了,可等了好一会儿您还没到,怕您不知道地方,所以准备下去接您。”小严微笑着把他搀进会议室。
会议室内,卢工他们已经围着一张大会议桌就坐,看见他进来,都朝他友好地笑笑。李工还拉开他身边一把椅子,示意让他坐过去。
沈秀峰想了下,绕到了另一边,和卢工他们面对面。
卢工几人相互看看,无奈地摇摇头,对他的倔强感到很是无奈。
大家都到齐了,小严就出门去通知史院长。过了没一会儿,史院长和两位陌生人走了进来。
“卢工、李工、钱工、于工、沈工,你们都到了啊。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位是朱强同志和余敏同志。”史院长介绍了一下他身后两名陌生人,但只说了他们名字,没说职务、单位。
应该不是本院的人,但不说单位,那就是他们的工作比较特殊,并不希望大家知道。
沈秀峰脸色好看了许多,和其他人一起欠了欠身。
“这几位都是我们院负责直接还原铁课题研究的同志,在国内来说,他们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你们有什么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想要咨询的,问他们可以说是最权威的了!”史院长笑着说道。
“不敢当,不敢当!”
卢工等人虽然是从事科研工作的,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笑着谦虚了几句。
“几位老师好,今天来是这样的。我们偶然从日本方面搞到了一些关于隧道窑直接还原铁的资料,据说是最新技术。但我们对这方面不懂,所以想请几位帮我们判别一下,这东西是不是真的、有没有价值?”那名叫做朱强的同志很客气地向他们介绍着情况。
余敏则将一份厚厚的牛皮袋放到桌面。
原来是这个!
“没听说日本方面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啊?卢工、李工,你们听说过没有?”于工没想起有这方面的记录,向卢工等人询问道。
他们搞研究,并不是闭门闷头自己搞,同样要收集大量的国际相关研究资料。有时候搞不到资料,有个信息也能对他们产生触动,帮助他们走出迷宫,所以大家对国际上的最新研究进展还是有相当了解的。
哪怕是他们并不熟悉的隧道窑技术。
“真的是日本的?”卢工摸摸他已经谢顶的脑门,思来想去也没印象,疑惑道,“日本方面是有隧道窑的研究,可他们是使用天然气做燃料的,这方面对我们借鉴意义不大啊!”
“是啊是啊!”
几名高级工程师纷纷点头。国内搞直接还原铁,最痛苦的就是没有参照物,人家有的东西,我们用不起。自己另开炉灶,那就要一切从头开始,难度可想而知。
“我看看!”
沈秀峰伸出手,拿过了那袋资料。
他也不相信日本在搞什么燃煤式隧道窑,根本没条件,也没必要么!日本可以直接从国际上进口原油、天然气,放着效率更高的不搞,反过来研究燃煤隧道窑,这不是扯淡么!
只不过这里对隧道窑最有发言权的就属他,不拿过来看看就显得太过于目无领导了。
卢工等人也不跟他抢,只是坐着静静地喝茶。
朱强和余敏失望地相互看看,他们事前就猜到了是这个结果,可还是怀着万一的想法,想来碰碰运气。
“我就说了,燃煤隧道窑就国内独此一家。我们没有的技术,日本怎么会大力去研究这个?”余敏埋怨他们不该白跑一趟,还让钢铁研究总院的专家看了笑话。
“话不能这么说!”朱强也很失望,但还保持着镇定,“上次关飞带给上海厂家,定制的水泥生产线,厂家就很是重视。图纸送到建筑研究院,那些专家也说这图纸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对于我们突破日产两千吨级水泥生产线,有很大帮助。要不是有前例在,我们怎么会到这里来?”
“上次那个水泥生产线也不能说就很好吧。建筑研究院说了,他们研究以后感觉,这套生产线可能是为第三世界国家量身定做,自动化控制设备已经尽量减少,原本图纸肯定比这复杂。但即便如此,有些地方也超出了国内的能力,少量生产可以,但大批量制造还是需要再结合我们自己技术实力,进行相当修改。”余敏有些不服气道。
“所以啊,这不就更证明,那套生产线的研制方,很可能是技术发达、自动化水平高的发达国家吗?由这次关飞透露的信息,很可能同样是日本研发。既然来源方一致,那么把这套资料拿来咨询一下也是很正常的嘛!”朱强不认可同事的想法,反驳道。
“人家专家刚才说了,日本根本就没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吃饱了才放着燃气隧道窑不做,去做更落后的燃煤隧道窑!”余敏也不同意朱强的观点,争执道。
“或许这个也是准备出口第三世界国家?”朱强只能从这个角度出发,来为关飞辩解了。
“怎么可……”
余敏正要否定,就听到一声巨响,沈秀峰猛然在会议桌上用力拍了一下,脸上涨得通红,左手捏着资料不停地抖动,激动地问道:“这资料是哪来的?”
“日本的?”
朱强朝余敏努了努嘴,示意你猜错了,得意地回答道。
“放屁!”
沈秀峰勃然大怒,手指青筋崩绽:“我虽然已经六十二岁了,可还没有老眼昏花!这上面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技术运用,是国内才有的,从来没在国外产品中见到过!而且整个生产线看来,完全契合了我们的研究思路,可以说根本就是为了我们而研发——这绝绝对对是国内设计的!日本人能搞出这个,我沈字倒着写!”
沈秀峰脚步沉重地朝钢铁研究总院大楼走去。
他今天做实验忙了一天,刚刚结束工作,还没来得及换好衣服,院里就来人通知他过去,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沈秀峰负责的项目是隧道窑直接还原铁研究,这在国内算是一个比较偏门的课题,研究者并不多。
直接还原铁作为炼钢重要添加料,其实很早就出现了。
由于直接还原铁化学成分稳定、杂质含量少,在钢铁冶炼中作为缓释剂与废钢搭配,能够炼出品质均匀的优质钢材,是高品质特种钢材、合金冶炼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在目前最先进的电炉炼钢中,加入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直接还原铁作为炉料,生产率能够提高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五;电能、耗氧量则可以降低百分之二十多!
由此,直接还原铁成为冶炼高品质特种钢材的优秀原料,国际上对它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人力、资金扩大直接还原铁的生产研究。
国内对这方面研究开展得并不晚,但成效并不大。
国际上通行的是气基法生产,用燃油、燃气作为热源进行煅烧提炼。国内由于天然气储量不足,开采成本高,用不起这种方法,只能自己研究摸索。
鉴于国内煤炭资源丰富,用煤来作为燃料的生产技术成为所有冶金工作者的共识。
可在实际研究中,大家却存在极大分歧。
冶金工作者们对于到底是采用倒焰窑还是回转炉、隧道窑,进行直接还原铁生产产生了争执,大家都认为自己的理论更充分,各不相让。
沈秀峰就是隧道窑技术的支持者。
经过十多年研究,倒焰窑第一个被淘汰出局:能耗太高、品质无法稳定,不能大规模生产。
倒焰窑被排除了,隧道窑的日子并没好过,倒是回转炉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追捧。
回转窑技术简单,建设成本低,大家都认为,对于中国这个技术相对与世界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用回转窑是非常合适的。浙江、首都、首钢都花了大力气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但沈秀峰坚决反对回转窑技术。
他认为回转窑看起来好像技术难度低,建设成本不高,但实际生产成本却一点也不经济!
回转炉的特殊性,需要空间进行炉料翻滚,空间利用率很低,通常不足百分之十。采用这种技术生产直接还原铁,产量说什么也不可能提升到太高,无法满足国内对直接还原铁越来越大的需求。
同时回转窑结炉现象严重,烧不了多久炉体就会出现凝固的炉料板结,不得不停炉大修,加大生产成本。
他就认为隧道窑技术更适合国情。
隧道窑投入比回转炉还低,生产成本也没有回转炉高,并有实现大规模生产的潜力可挖。
不过就像他反对回转窑一样,更多的人也反对隧道窑技术。认为隧道窑工人劳动强度大,需要燃烧大量的块煤,费效比太低。而且品质就像倒焰窑一样不稳定,好坏差异巨大,同样是一种应该淘汰的技术。
沈秀峰不服气,他坚持要把这个课题搞下去,虽然院里不太支持,但也给他拨了一些经费,让他建起了一个五米的实验性隧道窑,可以继续进行这方面研究。
然而研究的进展一直很缓慢,特别是反对者说的品质稳定性问题,他一直没找到解决办法。
今天的实验又一次失败,炉顶、炉底温度差异超过一百度,上下层生产出来的直接还原铁品质相差巨大。如果不进一步对产品进行分离挑选,根本不能直接作为炼钢使用。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沈秀峰一面慢慢地爬着楼梯,一面脑子里还在琢磨着这个隧道窑设计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怎么会上下温差如此巨大。
“沈工,你这是?”
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思考,转头一看,原来是同院的卢工。不像他一个人爬楼梯,跟卢工一起的还有好几个高级研究员,都是负责直接还原铁相关研究的。
“嗯?”他有些诧异,“史院长叫我去,你们是去?”
“我们也是啊,都是史院长通知我们过去的!”几位高工异口同声道。
大家相互看看,发现院里搞直接还原铁课题的所有研究员都到齐了,便猜到找他们去,是跟他们的研究项目有关。
是什么呢?
沈工没有心思考虑隧道窑的问题了,脑子里一直转着史院长找他们的目的。其他几位研究员倒无所谓,不过是汇报一下近期研究进度罢了,他却感到了一丝危机感。
这个项目大家都不支持,是他一个人硬顶着在搞。
万一上面强令他放弃课题,转而研究其他方向,他也无力拒绝。可是这课题他已经搞了好多年,就此放弃,他实在是不甘心。
……或许,还是放弃比较好吧……
说真心话,这课题搞得他是相当的心力交瘁。煤隧道窑技术只有国内搞,国外即便研究隧道窑也是基于天然气的,相关技术他找不到人可以交流,只能是一个人默默在图书馆查资料、没日没夜地进行技术论证、反复来回地修改设计、做实验。
可就算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却始终看不到一点成功的希望,甚至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走!
他疲惫了。
那种无人理解支持的孤独感总是在他心中回荡,无法排解。妻子也经常劝他,说他还固执什么,既然全国都搞回转窑,那他也做这方面研究好了,哪怕不成功,也是所有人的不成功,一个人坚持个什么呢?
是啊,我还坚持什么呢?
理论上隧道窑是应该比回转窑更好,可光你一个人说有什么用,大家都不认可,你坚持也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
沈秀峰感到身体软绵绵的,手扶着楼梯以支撑身体。
他已经预感到今天院长召集大家,等待自己的可能不是一件好事,他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可心中的悲怆之情,却越来越浓。
和所有人都对着干的感觉,真难受!
可他也不想再抗争了,该说的话他都说过无数遍了,真的要撤销项目,他也只有接受。
谁让他一直无法取得成绩。
就这样吧……
沈秀峰一步一步爬着楼梯,走得很慢,好像只要走得慢,结果就会有所不同。卢工他们已经超过了他,转过了前面转角,他还在下面一层慢慢地往前挪。
再长的楼梯也有走完的时候,况且这楼并不高。
站在顶楼会议室,他面对着大门却有些胆怯,不敢伸手去推开。只是愣愣地站在门口,望着把手发呆。
门开了,院长秘书小严正准备出来,被站在门口的他给吓了一跳:“沈工,你怎么不进来,我差点撞您身上。”
“走累了,歇会儿?”他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说道。
“您今天又是忙了一天试验呢,来,我扶您进去坐下歇会儿。”小严搀着他手臂,想扶他进去。
“不用,你去忙吧。我自己进去。”沈秀峰婉拒他的好意。
“我没事,就是准备下去找您呢。卢工他们说您上来了,可等了好一会儿您还没到,怕您不知道地方,所以准备下去接您。”小严微笑着把他搀进会议室。
会议室内,卢工他们已经围着一张大会议桌就坐,看见他进来,都朝他友好地笑笑。李工还拉开他身边一把椅子,示意让他坐过去。
沈秀峰想了下,绕到了另一边,和卢工他们面对面。
卢工几人相互看看,无奈地摇摇头,对他的倔强感到很是无奈。
大家都到齐了,小严就出门去通知史院长。过了没一会儿,史院长和两位陌生人走了进来。
“卢工、李工、钱工、于工、沈工,你们都到了啊。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位是朱强同志和余敏同志。”史院长介绍了一下他身后两名陌生人,但只说了他们名字,没说职务、单位。
应该不是本院的人,但不说单位,那就是他们的工作比较特殊,并不希望大家知道。
沈秀峰脸色好看了许多,和其他人一起欠了欠身。
“这几位都是我们院负责直接还原铁课题研究的同志,在国内来说,他们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你们有什么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想要咨询的,问他们可以说是最权威的了!”史院长笑着说道。
“不敢当,不敢当!”
卢工等人虽然是从事科研工作的,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笑着谦虚了几句。
“几位老师好,今天来是这样的。我们偶然从日本方面搞到了一些关于隧道窑直接还原铁的资料,据说是最新技术。但我们对这方面不懂,所以想请几位帮我们判别一下,这东西是不是真的、有没有价值?”那名叫做朱强的同志很客气地向他们介绍着情况。
余敏则将一份厚厚的牛皮袋放到桌面。
原来是这个!
“没听说日本方面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啊?卢工、李工,你们听说过没有?”于工没想起有这方面的记录,向卢工等人询问道。
他们搞研究,并不是闭门闷头自己搞,同样要收集大量的国际相关研究资料。有时候搞不到资料,有个信息也能对他们产生触动,帮助他们走出迷宫,所以大家对国际上的最新研究进展还是有相当了解的。
哪怕是他们并不熟悉的隧道窑技术。
“真的是日本的?”卢工摸摸他已经谢顶的脑门,思来想去也没印象,疑惑道,“日本方面是有隧道窑的研究,可他们是使用天然气做燃料的,这方面对我们借鉴意义不大啊!”
“是啊是啊!”
几名高级工程师纷纷点头。国内搞直接还原铁,最痛苦的就是没有参照物,人家有的东西,我们用不起。自己另开炉灶,那就要一切从头开始,难度可想而知。
“我看看!”
沈秀峰伸出手,拿过了那袋资料。
他也不相信日本在搞什么燃煤式隧道窑,根本没条件,也没必要么!日本可以直接从国际上进口原油、天然气,放着效率更高的不搞,反过来研究燃煤隧道窑,这不是扯淡么!
只不过这里对隧道窑最有发言权的就属他,不拿过来看看就显得太过于目无领导了。
卢工等人也不跟他抢,只是坐着静静地喝茶。
朱强和余敏失望地相互看看,他们事前就猜到了是这个结果,可还是怀着万一的想法,想来碰碰运气。
“我就说了,燃煤隧道窑就国内独此一家。我们没有的技术,日本怎么会大力去研究这个?”余敏埋怨他们不该白跑一趟,还让钢铁研究总院的专家看了笑话。
“话不能这么说!”朱强也很失望,但还保持着镇定,“上次关飞带给上海厂家,定制的水泥生产线,厂家就很是重视。图纸送到建筑研究院,那些专家也说这图纸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对于我们突破日产两千吨级水泥生产线,有很大帮助。要不是有前例在,我们怎么会到这里来?”
“上次那个水泥生产线也不能说就很好吧。建筑研究院说了,他们研究以后感觉,这套生产线可能是为第三世界国家量身定做,自动化控制设备已经尽量减少,原本图纸肯定比这复杂。但即便如此,有些地方也超出了国内的能力,少量生产可以,但大批量制造还是需要再结合我们自己技术实力,进行相当修改。”余敏有些不服气道。
“所以啊,这不就更证明,那套生产线的研制方,很可能是技术发达、自动化水平高的发达国家吗?由这次关飞透露的信息,很可能同样是日本研发。既然来源方一致,那么把这套资料拿来咨询一下也是很正常的嘛!”朱强不认可同事的想法,反驳道。
“人家专家刚才说了,日本根本就没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吃饱了才放着燃气隧道窑不做,去做更落后的燃煤隧道窑!”余敏也不同意朱强的观点,争执道。
“或许这个也是准备出口第三世界国家?”朱强只能从这个角度出发,来为关飞辩解了。
“怎么可……”
余敏正要否定,就听到一声巨响,沈秀峰猛然在会议桌上用力拍了一下,脸上涨得通红,左手捏着资料不停地抖动,激动地问道:“这资料是哪来的?”
“日本的?”
朱强朝余敏努了努嘴,示意你猜错了,得意地回答道。
“放屁!”
沈秀峰勃然大怒,手指青筋崩绽:“我虽然已经六十二岁了,可还没有老眼昏花!这上面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技术运用,是国内才有的,从来没在国外产品中见到过!而且整个生产线看来,完全契合了我们的研究思路,可以说根本就是为了我们而研发——这绝绝对对是国内设计的!日本人能搞出这个,我沈字倒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