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议迁都偶遇小世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庶女继妃最新章节!
五月初四,紫禁城乾清门。
大朝会非有重大国事从不轻易举行,满朝文武,王公贵胄,整整齐齐分列两班,文左武右,太子站在左首第一,叶邑辰站在右首第一,以他的资格和功劳,除了太子,连皇上的儿子赵王叶敏瑜都排在他的后面。
午门上钟鼓齐鸣,从太和殿到乾清门陈设法驾卤簿,“皇上驾到!”太监的呼声一声接一声传来,乾清宫值守太监便是司礼监掌印孟冲,他急忙走前一步高声喝道:“皇上临朝,百官跪迎!”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跪地一齐高喊道。
一阵囊囊的靴声响起,正统皇帝缓步走上台阶,在金銮宝座上坐下,然后挥挥手道:“众卿平身!”
众人一一从地上爬起来,叶邑辰抬眼望去,只见正统皇帝穿着大红色的龙袍,头戴十二旒冠冕,只不过面色蜡黄,无精打采,看上去就像一个病夫,丝毫没有大楚天子,兆民之父的风采。
皇上看着乾清门外排列到老远的文武两班,忽然悲从中来:“朕自御极以来,已有八年,敬天勤政、兢兢业业,不想竟有今日大难……祖宗创业艰难,万里江山竟要葬送在朕的手里吗……”说毕竟然以袖拭泪。
他毕竟是大楚皇帝,他也想把国家治理好,他也有皇上的尊严!下头的文武百官见此情形,想起国事颓败至此,京师即将不保,先是几个老臣哭了起来,紧接着整个朝廷哭成一片。
好好一个国家怎么忽然就变成了这个样子?正统皇帝也搞不明白!
威严庄重的乾清门,每月一次的大朝会,竟然就这么变成了哭丧大会,这可真是千古奇闻了!
叶邑辰唇角微翘,一脸的讥笑,正统皇帝懦弱无能毫无才干,虽然不至于说是一个昏君,但是“庸君”两个字是绝对跑不掉的。国家交到这样一个人的手里,又怎么可能不出现问题!
哭了一会儿,正统皇帝感到心怀略畅,这才收住悲声道:“如今突兀和女真铁骑已经兵临城下,而京师防务空虚,当如何御外敌,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正统皇帝之前早已与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诸位重臣商议过多次了,虽然反对的人很多,可他还是决定南迁避难,而这次朝会的目的就是想议出一个他自己想要的结果来——南迁这么大的事情,是要背负骂名的,皇上自己也不愿承担这么重的骂名,这个提议由臣子提出来,正统虽然不能把自己择干净了,可是他的责任也能小一些。后世史官笔下也能手下留情一点儿。
那时候官场之中最重要的便是揣摩上意,皇上有南迁的意思,下头的文武百官定然引经据典,为他南迁找出各种合理合法的依据,这也是正统在这种危急时刻还要召开大朝会的真正动机。
正统的话刚一落,便有人出班上前禀奏:“臣,钦天监监正张宁有本上奏!”钦天监正官位不高,却是今天最适合建言南迁的人。他本也是萧党中人,昨日就得了吏部尚书萧宗昌的耳提面命,所以今天皇上的话一落,他就蹦了出来。
正统皇上见出来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官,有些微微奇怪,便道:“爱卿有何事禀奏,速速奏来修真民工!”
张宁大声道:“启禀皇上,臣夜观天象,对照历数,发现如今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可以避过此难。因此,臣建议陛下即刻动身,迁都南京!”
正统皇帝一愣,借助子虚乌有的天命之说,岂不是正好可以堵住天下悠悠众口……这正是南迁的最佳理由啊。这么一说,他看向张宁的目光就柔和起来。
他微微点头,又问道:“其余众位爱卿可有别的看法!”
“臣以为,张大人所言极是。如今京师空虚,突兀、女真两部兵马足有6万骑兵,身经百战,京师绝难守住。不如迁都南京,再调西北边军回师勤王,西北军若胜,皇上再回驾京师,若不胜,皇上保存文武重臣,朝中精英,日后也可徐徐图之!”说话的正是吏部尚书萧宗昌。
“臣附议!”
“臣附议!”
见萧宗昌如此一说,萧党众人纷纷附和,杨培实列在文官班中,心头一片沉重。他是不赞成迁都的,突兀和女真联军虽然厉害,但毕竟只有六万军马,皇上若是坐镇京师,上下一心,未必就不能退敌,可是皇上自从召见了居庸关逃回来的守将毕吉,毕吉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行,将女真兵形容得雄壮如狮虎,个个力大无穷,百余骑兵便可战胜大楚千名训练有素的战士,再加上他又买通了太监帮他说话,皇上被毕吉所描述的女真骑兵的骁勇吓破了胆子,加上得知了京师驻军只剩下老弱病残,更是坚定了南迁的决心。
萧宗昌这奸人不过是推波助澜以邀圣宠罢了。
只是杨培实却深知,一旦放弃京师,那么整个北方将尽数落入少数民族之手,没有了险要地形作为凭依,谁能挡得住突兀和女真的铁骑,大楚只能依靠黄河一线垂死挣扎,等于是半壁江山拱手送人……百万人口将在铁骑之下被蹂躏……
萧宗昌未必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他想得更多的不是国家而是他自己罢了。反正到了南京,他还是吏部尚书,还是天官,小朝廷毕竟也是朝廷……
为了力劝皇上打消南迁的念头,杨培实带领内阁几位忠贞之士在御书房外面跪了一天一夜,只是皇上听了太监们和萧党的话,胆气已失,说什么也不敢留在京师御敌。
杨培实正要出班,冒着得罪皇上的危险再进谏一次,忽然听见一个凛凛然激越的声音响起:“建议南迁的人,该杀!”只见叶邑辰蟒袍玉带,龙行虎步,走在大殿中间跪下,声音朗朗:“皇上,京师乃是天下根本,一旦放弃,半壁江山从此不保,皇上您若真当如此,又有何面目去见戎马一生,九死一生方才打下这大好河山的列位祖宗!臣弟身为太祖子孙,绝不愿苟且,若皇上南迁之心不改,臣弟愿留下来独守京师,誓与京师共存亡!”
叶邑辰语气咄咄逼人,皇上竟然不敢和他凛冽的目光对视。他即位已有八年,自然知道太宗皇帝得位的真相:太宗皇帝毒死了当年的太祖皇帝,杜撰了传位诏书,这才从太祖手中夺得了皇位。
这天下,本该是太祖一支的,这皇位,本来应该是叶邑辰来坐的!
正统皇帝看了眼跪在地下的叶邑辰,年轻、英俊、皎皎犹如日月。人品才干、资历威望,处理政务、行军打仗,样样都比自己强上个十倍八倍的,他又是羞愧又是嫉妒……
“父皇!十六叔说得对!我堂堂天朝上国,岂能为区区六万兵马吓得举朝搬迁,儿臣愿于十六叔共守京师,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出乎预料的,说话之人居然是叶敏瑜,这几句话也是说得铿锵有力。
这下子萧宗昌等人大为尴尬,却不知叶敏瑜也是极为骄傲的一个人,和大哥叶敏舒夺嫡是一回事,现在又是一回事!他这一生最佩服的人就是太祖皇帝,一心想要做太祖那样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现在与外族一仗没打,就这样灰溜溜地逃到南京去,他宁愿战死沙场!
叶枫齐出列跪在叶邑辰身边,道:“皇上,臣弟也不愿苟且偷生,愿与京师共存亡天灾全文阅读!”
正统皇上看了看下头跪着的三个王爷,目光落在叶敏瑜身上,见他英武不凡,颇有英雄气概,像极了太祖皇帝。再看太子,畏畏缩缩,窝窝囊囊,毫无志气,和自己多么相像!
正统皇上竟然没有生气:“好!好!你等皆是皇室子孙,有这等志气是社稷之福……”
谁也没想到,大朝会开了整整三个时辰,文武大臣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正统皇帝到底没有勇气留在京师,最终还是决定以南巡名义,携皇后、皇贵妃以及后宫妃嫔,文武大臣迁往陪都南京。
不过正统皇帝最终还是决定留下叶邑辰、叶枫齐镇守京师。叶邑辰拜“平虏大将军”,授大将军印,平章军国重事,总督京师三大营,主持京师防务,北方各军镇悉听其节制,叶枫齐和叶敏瑜分任副将军……
正统皇帝还真有点舍不得儿子在这里冒险,不过叶敏瑜坚决不肯与父皇一同“逃走”,加上留下他还可以监视叶邑辰。如今国家巨变无将可用,正统只好将守卫京师的重任交给了叶邑辰,可是给了他这么大的权力,皇上又有些放心不下……
整个京师一片纷乱,高官显贵家家都在打包收拾行礼,等着和皇帝一块“南巡”,雨澜在王府用过午膳,薛神医也不知给她吃了什么药,出了一身透汗,又休息了一阵子,居然就觉得好了很多。
此刻天气晴暖,雨澜在屋子里闷得发慌,看着外头春光明媚,真是好生想出去走一走,她觉得自己这几日简直要闷出毛病来了。
这几日贴身侍候她的豆绿眼色极好,不等她开口便道:“姑娘,今儿个天气好,奴婢扶您出去走一走吧!”
雨澜早就旁敲侧击,知道了这丫头和另一个丫头姚黄都是叶邑辰的贴身丫头,宰相门前七品官,雨澜就不怎么好意思使唤她们。可她们对雨澜却是极为恭敬,那份恭敬的劲头儿甚至更甚于她自己的丫头晓月和晓玉。
雨澜却不知道,这两个丫头跟了叶邑辰十几年,从来没见过王爷对任何一个女子假以辞色的,他对雨澜的优容优待简直就令两个丫鬟震惊,豆绿昨日被叶邑辰叫去问了一番,事无巨细,王爷都问得极为认真,就是当日对着王妃白氏,叶邑辰虽然尊重她,却带着几分客气,对于雨澜那简直就是宠溺了。
叶邑辰治府极严,他对女色向来看得很淡,府中除了白氏,虽有几房侍妾,却全都无宠,豆绿和姚黄从未见过后院中的女子有敢像雨澜那样和叶邑辰说话的,而叶邑辰却从来不生气!
她们心知肚明,这女子怕就是未来的主母,哪敢不尽心侍候!
雨澜便道:“麻烦姐姐了,就在这院子里转一转就好。”这毕竟是王府,雨澜觉得自己还是不要乱走为好!
豆绿和姚黄一左一右扶着她下了地,小心翼翼出了门,在院子里慢慢走着。这个小院青石铺地,院子不算太大,四个角各种着一颗梧桐,此时已近亭亭如盖,院中有一副花架,花架下面摆着石桌石凳。
布置虽然简单,却颇具匠心,此时花架上头红蓝黄白,各色鲜花悄然开放,暗香幽幽传来,雨澜看得一阵舒爽。走了一会儿,她身子毕竟没有大好,感觉有些累了,就让两个丫鬟扶着她在花架下的凳子上坐了下来。豆绿怕她着凉,拿来一个软垫垫在石凳上面。
雨澜晒了一会儿太阳,正要回房,突然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蹬蹬蹬”跑了进来,他穿着蓝绒小袍子,圆圆的小脸,脸蛋儿红润娇嫩,大大的眼睛漆黑漆黑的,长得极为漂亮。那双好奇的眼睛就在雨澜的身上转来转去。
雨澜吃了一惊,这……不会是王爷的儿子吧?
作者有话要说:今儿天气真好,完全是初春的感觉呢
五月初四,紫禁城乾清门。
大朝会非有重大国事从不轻易举行,满朝文武,王公贵胄,整整齐齐分列两班,文左武右,太子站在左首第一,叶邑辰站在右首第一,以他的资格和功劳,除了太子,连皇上的儿子赵王叶敏瑜都排在他的后面。
午门上钟鼓齐鸣,从太和殿到乾清门陈设法驾卤簿,“皇上驾到!”太监的呼声一声接一声传来,乾清宫值守太监便是司礼监掌印孟冲,他急忙走前一步高声喝道:“皇上临朝,百官跪迎!”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跪地一齐高喊道。
一阵囊囊的靴声响起,正统皇帝缓步走上台阶,在金銮宝座上坐下,然后挥挥手道:“众卿平身!”
众人一一从地上爬起来,叶邑辰抬眼望去,只见正统皇帝穿着大红色的龙袍,头戴十二旒冠冕,只不过面色蜡黄,无精打采,看上去就像一个病夫,丝毫没有大楚天子,兆民之父的风采。
皇上看着乾清门外排列到老远的文武两班,忽然悲从中来:“朕自御极以来,已有八年,敬天勤政、兢兢业业,不想竟有今日大难……祖宗创业艰难,万里江山竟要葬送在朕的手里吗……”说毕竟然以袖拭泪。
他毕竟是大楚皇帝,他也想把国家治理好,他也有皇上的尊严!下头的文武百官见此情形,想起国事颓败至此,京师即将不保,先是几个老臣哭了起来,紧接着整个朝廷哭成一片。
好好一个国家怎么忽然就变成了这个样子?正统皇帝也搞不明白!
威严庄重的乾清门,每月一次的大朝会,竟然就这么变成了哭丧大会,这可真是千古奇闻了!
叶邑辰唇角微翘,一脸的讥笑,正统皇帝懦弱无能毫无才干,虽然不至于说是一个昏君,但是“庸君”两个字是绝对跑不掉的。国家交到这样一个人的手里,又怎么可能不出现问题!
哭了一会儿,正统皇帝感到心怀略畅,这才收住悲声道:“如今突兀和女真铁骑已经兵临城下,而京师防务空虚,当如何御外敌,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正统皇帝之前早已与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诸位重臣商议过多次了,虽然反对的人很多,可他还是决定南迁避难,而这次朝会的目的就是想议出一个他自己想要的结果来——南迁这么大的事情,是要背负骂名的,皇上自己也不愿承担这么重的骂名,这个提议由臣子提出来,正统虽然不能把自己择干净了,可是他的责任也能小一些。后世史官笔下也能手下留情一点儿。
那时候官场之中最重要的便是揣摩上意,皇上有南迁的意思,下头的文武百官定然引经据典,为他南迁找出各种合理合法的依据,这也是正统在这种危急时刻还要召开大朝会的真正动机。
正统的话刚一落,便有人出班上前禀奏:“臣,钦天监监正张宁有本上奏!”钦天监正官位不高,却是今天最适合建言南迁的人。他本也是萧党中人,昨日就得了吏部尚书萧宗昌的耳提面命,所以今天皇上的话一落,他就蹦了出来。
正统皇上见出来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官,有些微微奇怪,便道:“爱卿有何事禀奏,速速奏来修真民工!”
张宁大声道:“启禀皇上,臣夜观天象,对照历数,发现如今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可以避过此难。因此,臣建议陛下即刻动身,迁都南京!”
正统皇帝一愣,借助子虚乌有的天命之说,岂不是正好可以堵住天下悠悠众口……这正是南迁的最佳理由啊。这么一说,他看向张宁的目光就柔和起来。
他微微点头,又问道:“其余众位爱卿可有别的看法!”
“臣以为,张大人所言极是。如今京师空虚,突兀、女真两部兵马足有6万骑兵,身经百战,京师绝难守住。不如迁都南京,再调西北边军回师勤王,西北军若胜,皇上再回驾京师,若不胜,皇上保存文武重臣,朝中精英,日后也可徐徐图之!”说话的正是吏部尚书萧宗昌。
“臣附议!”
“臣附议!”
见萧宗昌如此一说,萧党众人纷纷附和,杨培实列在文官班中,心头一片沉重。他是不赞成迁都的,突兀和女真联军虽然厉害,但毕竟只有六万军马,皇上若是坐镇京师,上下一心,未必就不能退敌,可是皇上自从召见了居庸关逃回来的守将毕吉,毕吉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行,将女真兵形容得雄壮如狮虎,个个力大无穷,百余骑兵便可战胜大楚千名训练有素的战士,再加上他又买通了太监帮他说话,皇上被毕吉所描述的女真骑兵的骁勇吓破了胆子,加上得知了京师驻军只剩下老弱病残,更是坚定了南迁的决心。
萧宗昌这奸人不过是推波助澜以邀圣宠罢了。
只是杨培实却深知,一旦放弃京师,那么整个北方将尽数落入少数民族之手,没有了险要地形作为凭依,谁能挡得住突兀和女真的铁骑,大楚只能依靠黄河一线垂死挣扎,等于是半壁江山拱手送人……百万人口将在铁骑之下被蹂躏……
萧宗昌未必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他想得更多的不是国家而是他自己罢了。反正到了南京,他还是吏部尚书,还是天官,小朝廷毕竟也是朝廷……
为了力劝皇上打消南迁的念头,杨培实带领内阁几位忠贞之士在御书房外面跪了一天一夜,只是皇上听了太监们和萧党的话,胆气已失,说什么也不敢留在京师御敌。
杨培实正要出班,冒着得罪皇上的危险再进谏一次,忽然听见一个凛凛然激越的声音响起:“建议南迁的人,该杀!”只见叶邑辰蟒袍玉带,龙行虎步,走在大殿中间跪下,声音朗朗:“皇上,京师乃是天下根本,一旦放弃,半壁江山从此不保,皇上您若真当如此,又有何面目去见戎马一生,九死一生方才打下这大好河山的列位祖宗!臣弟身为太祖子孙,绝不愿苟且,若皇上南迁之心不改,臣弟愿留下来独守京师,誓与京师共存亡!”
叶邑辰语气咄咄逼人,皇上竟然不敢和他凛冽的目光对视。他即位已有八年,自然知道太宗皇帝得位的真相:太宗皇帝毒死了当年的太祖皇帝,杜撰了传位诏书,这才从太祖手中夺得了皇位。
这天下,本该是太祖一支的,这皇位,本来应该是叶邑辰来坐的!
正统皇帝看了眼跪在地下的叶邑辰,年轻、英俊、皎皎犹如日月。人品才干、资历威望,处理政务、行军打仗,样样都比自己强上个十倍八倍的,他又是羞愧又是嫉妒……
“父皇!十六叔说得对!我堂堂天朝上国,岂能为区区六万兵马吓得举朝搬迁,儿臣愿于十六叔共守京师,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出乎预料的,说话之人居然是叶敏瑜,这几句话也是说得铿锵有力。
这下子萧宗昌等人大为尴尬,却不知叶敏瑜也是极为骄傲的一个人,和大哥叶敏舒夺嫡是一回事,现在又是一回事!他这一生最佩服的人就是太祖皇帝,一心想要做太祖那样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现在与外族一仗没打,就这样灰溜溜地逃到南京去,他宁愿战死沙场!
叶枫齐出列跪在叶邑辰身边,道:“皇上,臣弟也不愿苟且偷生,愿与京师共存亡天灾全文阅读!”
正统皇上看了看下头跪着的三个王爷,目光落在叶敏瑜身上,见他英武不凡,颇有英雄气概,像极了太祖皇帝。再看太子,畏畏缩缩,窝窝囊囊,毫无志气,和自己多么相像!
正统皇上竟然没有生气:“好!好!你等皆是皇室子孙,有这等志气是社稷之福……”
谁也没想到,大朝会开了整整三个时辰,文武大臣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正统皇帝到底没有勇气留在京师,最终还是决定以南巡名义,携皇后、皇贵妃以及后宫妃嫔,文武大臣迁往陪都南京。
不过正统皇帝最终还是决定留下叶邑辰、叶枫齐镇守京师。叶邑辰拜“平虏大将军”,授大将军印,平章军国重事,总督京师三大营,主持京师防务,北方各军镇悉听其节制,叶枫齐和叶敏瑜分任副将军……
正统皇帝还真有点舍不得儿子在这里冒险,不过叶敏瑜坚决不肯与父皇一同“逃走”,加上留下他还可以监视叶邑辰。如今国家巨变无将可用,正统只好将守卫京师的重任交给了叶邑辰,可是给了他这么大的权力,皇上又有些放心不下……
整个京师一片纷乱,高官显贵家家都在打包收拾行礼,等着和皇帝一块“南巡”,雨澜在王府用过午膳,薛神医也不知给她吃了什么药,出了一身透汗,又休息了一阵子,居然就觉得好了很多。
此刻天气晴暖,雨澜在屋子里闷得发慌,看着外头春光明媚,真是好生想出去走一走,她觉得自己这几日简直要闷出毛病来了。
这几日贴身侍候她的豆绿眼色极好,不等她开口便道:“姑娘,今儿个天气好,奴婢扶您出去走一走吧!”
雨澜早就旁敲侧击,知道了这丫头和另一个丫头姚黄都是叶邑辰的贴身丫头,宰相门前七品官,雨澜就不怎么好意思使唤她们。可她们对雨澜却是极为恭敬,那份恭敬的劲头儿甚至更甚于她自己的丫头晓月和晓玉。
雨澜却不知道,这两个丫头跟了叶邑辰十几年,从来没见过王爷对任何一个女子假以辞色的,他对雨澜的优容优待简直就令两个丫鬟震惊,豆绿昨日被叶邑辰叫去问了一番,事无巨细,王爷都问得极为认真,就是当日对着王妃白氏,叶邑辰虽然尊重她,却带着几分客气,对于雨澜那简直就是宠溺了。
叶邑辰治府极严,他对女色向来看得很淡,府中除了白氏,虽有几房侍妾,却全都无宠,豆绿和姚黄从未见过后院中的女子有敢像雨澜那样和叶邑辰说话的,而叶邑辰却从来不生气!
她们心知肚明,这女子怕就是未来的主母,哪敢不尽心侍候!
雨澜便道:“麻烦姐姐了,就在这院子里转一转就好。”这毕竟是王府,雨澜觉得自己还是不要乱走为好!
豆绿和姚黄一左一右扶着她下了地,小心翼翼出了门,在院子里慢慢走着。这个小院青石铺地,院子不算太大,四个角各种着一颗梧桐,此时已近亭亭如盖,院中有一副花架,花架下面摆着石桌石凳。
布置虽然简单,却颇具匠心,此时花架上头红蓝黄白,各色鲜花悄然开放,暗香幽幽传来,雨澜看得一阵舒爽。走了一会儿,她身子毕竟没有大好,感觉有些累了,就让两个丫鬟扶着她在花架下的凳子上坐了下来。豆绿怕她着凉,拿来一个软垫垫在石凳上面。
雨澜晒了一会儿太阳,正要回房,突然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蹬蹬蹬”跑了进来,他穿着蓝绒小袍子,圆圆的小脸,脸蛋儿红润娇嫩,大大的眼睛漆黑漆黑的,长得极为漂亮。那双好奇的眼睛就在雨澜的身上转来转去。
雨澜吃了一惊,这……不会是王爷的儿子吧?
作者有话要说:今儿天气真好,完全是初春的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