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入瓮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苍茫云海间最新章节!
细雨无声, 趁着夜色浸润屋瓦檐角,长廊下灯盏在水雾中氤氲成朦胧的柔光, 墙角一排高大的芭蕉碧叶相迎, 水珠顺着叶片悄声滚落。一丛野花开的正好,花蕊承着新露,独自吐露芬芳。
行馆中灯火通明,迎客的厅堂里丝竹悦耳,琴声悠然, 黔南郡长潘秀蔚举杯道:“李大人远道而来,我这个做郡长的却在外不见, 真是失礼了。”
清平目光掠过那几个乐师, 笑道:“潘大人真是客气了,不过是等了几日,算不得什么。”
潘秀蔚饮下杯中酒, 将酒杯倒过来,示意自己喝完了,清平只是沾了沾酒杯, 道:“明日还有公干,似乎不宜多饮。”
潘秀蔚握着杯子的手一顿, 又笑容满面地道:“是我考虑不周,快去泡杯茶来。”她转身道:“以茶代酒,既能成全我这个做主人的好意,也能叫李大人圆了为客的礼节。”
清平岂能听不出她的画外音,黔南多蛮族居住, 民风向来剽悍,丝毫不输于云州,于礼字更是半文钱不通,潘秀蔚不过是给她这个京官一个下马威罢了,在她潘郡长的黔南郡里,就应该知道谁是主谁是客。
“潘大人这话说的可就不对了。”清平酒杯一转,微微一笑道:“大家都是为朝廷办事,你我怎能以主客相论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家既然为官,那便都是陛下的臣子。潘大人这话要是被人听见了,可是要被御史台参的。”
潘秀蔚手上青筋暴起,她缓缓道:“李大人说的是。”
清平不动声色地瞥了她一眼,潘郡长的性子似乎不大能沉的住气,观她之前眉梢带喜,得意非常,也不知是发生了什么喜事。幸而下人及时将茶送了上来,潘秀蔚低头用了些茶水,平复了一番心情,才耐心道:“不知李大人这次来黔南为太庙择选吉地一事,可有什么打算?”
清平拈起茶盖,轻轻吹了口热气道:“尚未有打算,前些日子在行馆里看了几幅黔南的地图,九峰山那等高的地方,太庙都能遭洪水冲毁,也不知是不是要建在山顶才是。”
潘秀蔚道:“李大人对黔南地形不大清楚,不如我为您引荐一位熟悉地形的人,带着您到处看看?”
清平从善如流道:“那便多谢潘大人了。”
潘秀蔚见她上套心中一松,忙吩咐下人去请人来,不一会下人便引着一位蓝袍官员进了门,那人虽着从四品的官服,但纹饰却是翠鸟水纹,官帽两侧插着梅枝形状的金扣印,朝戴上挂着琉璃制成的朝珠,彰显了来人河道总监察兼转运使的身份。
清平与她目光相交,又快速收回,潘秀蔚笑道:“快请燕大人落席。”
下人取了新的碗筷摆上,燕惊寒落座后道:“不知潘大人召我前来,是为了何事?”
河道总监察官职低于郡长,但因有转运使的加持,使得两人无形之中平起平坐了。清平是京官,理所应当高于她二人,自然是坐在上坐,闻言只是抬头瞥了眼潘秀蔚,并不看燕惊寒。
潘秀蔚瞧了瞧这个又看了看那个,一时间气氛有些冷,她便高声道:“都退下,琴师留下。”
远处乐台纱帐轻动,几位乐师施礼后告退,唯独剩那琴师坐在台中,他轻抬手腕,拨动琴弦,小仆躬身慢慢放下帐子。
燕惊寒听了一会,笑道:“宛如玄音,似珠落玉盘,当真是不同凡响,不知潘大人是从哪里寻来的琴师?”
潘秀蔚状似无意道:“欸,李大人千里迢迢来到黔南,这不是怕山音不堪入耳,扰了她的清净,便去请了位琴师。”
清平拱拱手道:“多谢潘大人美意,这琴音的确不凡。”
潘秀蔚暧昧挤挤眼,道:“只是琴音不凡?这琴师也有不凡之处,我们辰州虽民风粗犷了些,但论及男子温柔小意,也是不输于贺州的。”
燕惊寒这才慢慢将视线挪到清平身侧,拱手道:“李大人。”
清平回礼,笑吟吟道:“惊寒,好久不见了。”
潘秀蔚这才故作惊讶道:“原来两位是旧相识了?这么说还不必我费心引见,极好极好。”
燕惊寒闻言笑了笑,这是清平今夜见她第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撇去那些复杂的一切不谈,她们曾是无话不说的好友。那些彻夜温书,拥衾而眠的日子似乎仍在眼前,燕惊寒顿了顿,道:“是,清平,许久不见了。”
昭邺提刑司中,捕快躬身道:“大人,今日里头有几人按捺不住了,才发作,就被咱们暗中盯梢的人给按了下来。小的们在那人的嘴巴里发现了这个。”
她揭开手中白帕,里头放着一枚黑丸,原随带上手套,取来细细看了,道:“后牙中有毒丸?”
捕快道:“是,那几人要自尽,被拦了下来,如今被捆了手脚分开关着。”
原随放下手中卷宗,缓声道:“去瞧瞧单提刑回来了吗,若是她回来了就请来见我。”
不一会单乐匆匆赶来,道:“大人,您吩咐下官查的事情都查清楚了。”
原随颔首示意她继续说,单乐行了一礼,身后衙役搬着两大只箱子抬了进来,单乐道:“下官按照大人说的,去查了这些人的户籍。”
代国律法规定,要从一个地方迁居到另一处,需要在此地购置房产田地,还要得到出生地官府的文书,证明此人无案底,是个清白的良民,才能得到新地方官府的承认,更改身份文牒。
单乐道:“但牢中有几人却十分奇怪,她们并非辰州人士,是后来迁入云中,黔南两郡的,虽购置了房产田地,但已经闲置数年,房屋已经破败不堪,只是每年都有人定时缴纳赋税,徭役亦有人使了银两暂替,但乡民说,从未见过这家的人回来,之前乡长还想禀告县守,核实此户身份,想将这块无主之地收回,但却被驳回了请求。”
原随想了一会,道:“为何驳回请求,此地若三年无人看管,理应充公才是,由县中自行分配。”
单乐翻开一页蓝册道:“可是大人,奇就奇在这里,每到了这个时候,这家的人便凭空出现,转地的事情自然就不成了。”
她想了想补充道:“而且还不止一户,几县都有,下官已经遣人去一一核查了。”
原随皱眉道:“可曾查过其迁居此地前所居何处,几代迁至辰州?”
单乐小心捧出一本册子,道:“有,大人请看,这便是那些人的户籍。”
原随捻起一页,纸张有些脆,封页加盖的红泥官印也已经不甚明了,她看了几页道:“……武奉年间从青庐山中迁出,最初在下鸣村分得田地,归册记名?”
原随越往后翻眉头皱的越紧,道:“全是下鸣村出来的,这村子难不成遭了什么灾,全迁到别的村了。”
单乐道:“大人,这下鸣村的确遭灾,曾因涉及到一桩旧案,便被官府更名,这村子早已名存实亡,如今只剩一片荒地了。”
原随心念一转,道:“是‘洪波之乱’?”
单乐又是一拜,道:“大人英明,正是这案。”
原随道:“这村子从前叫什么名字?”
单乐道:“此村在青庐山附近,从前叫言家村,顾名思义,村中人都姓言。青庐山下还有几个大些的村子,皆易姓更名,是蛮族从山中迁出,为应官府礼仪教化所改的汉姓。不过庆嘉年间发了场大水,将青庐山脚下几个村子都给淹了,言家村也在其中,因当时辰州局势混乱,州府便将一些参与犯事县村改换名姓,移村人另入他县,”
原随稍稍思索,道:“如此说来,言家村的人曾参与洪波之乱,与神庙息息相关,此次抓的这几人,皆是昭邺神庙中的长老之流,表面来看,的确像个什么邪教复兴,以神院之名聚众敛财,伺机扰事。但——”
“但要紧的却不是此处,”单乐惊觉抢了原随的话,忙行礼告罪:“大人请说。”
原随合上册子,淡淡道:“无妨,要紧时候,虚礼就不必了,先把该说的说明白了。”
单乐按捺住心头的激动,平复了一会道:“是。大人,下官又请调了州府中黔南郡的宗卷,发现青庐山附近这几个村子,有几个村并非是山中迁出的蛮族,而是从云州迁来的人。”
“您看着户籍便知,在武奉年间之前,从文成年间陆陆续续迁至此处,是应了当时朝廷的一道法令,辰州那是尚是蛮荒之地,从外州迁入辰州者,可免除赋税十年。”
原随手指按在桌上,道:“你是说,从云州迁来的?”
单乐刚想回话,突然外头传来喧哗声,一衙役进来道:“两位大人,工部的今侍中今大人正在门外,说是有要事要与原大人相商。”
原随道:“去请她进来。”转身与单乐道:“单提刑,本部与你一封文书,快马送到云州,请云州州府抽调与此案有关的宗卷,核实青庐山下几个村子人口出处,务必要快。”
单乐应诺,旋身退下。
签押房中今嬛面沉如水,双唇紧抿,原随道:“今大人,此处只有你我二人了,外头被护卫围着,任谁也不能擅闯。你若是有什么想说的话,便说罢。”
今嬛沉默片刻,道:“原大人是知道的,我本在勘察辰州因水患被毁坏的堤坝,沿河道而行,但却无意中发现了这个。”
她深吸一口气,从袖中取出了一包东西,轻轻放在桌上道:“若真是如我所猜想的那般,原大人,你恐怕绝不是在查什么西戎残党吧!”
原随看她解开外头棉布,露出里头的东西来,是一截石雕人手,里头本该是空心,却填了些黑糊糊的东西。原随以木条挖了些出来,从手边抽出一张签文纸,缓缓按在上面。
今嬛脸色难看至极,道:“这节东西里装的竟全是火药,不过是被浸湿了,此节不曾燃着,才被我手下的人所获。原大人,你可知这是什么火药?从前我与尚书大人在辰州矿山参与开山时见过有人用,当时不知是哪位匠人无意间配出来的,虽威力无比,但却没什么定性。她们管这火药叫璃火,因其色燃着时几近无色,点燃时更需谨慎,稍有不慎,点火者便会丧命于此。”
她说的又急又快,最后不由咬牙切齿道:“……我在一处截水修补的堤坝附近发现此物,原大人,这大水没冲了驻军,反而冲的是辰州万顷良田!河堤年年在修,工部也年年派人勘察,结果一场大雨,二十几县同时受灾,偏偏冲的还都是些田地集中的县,你说怎么就……怎么就能这么巧呢!”
原随把那东西包好,移到另一张桌上,以防今嬛怒极掀桌。原随道:“依今大人的意思,这堤坝不是被雨水冲毁,而是被人为毁坏的?”
今嬛抬手迟疑道:“怎么,我听原大人话里的意思,似乎早已经料到此事了?”
原随嗯了一声,道:“之前查的案子便和这相关,那案犯郑合辉早已经招供,每年望海宴开始前一月,神院便会组织一队人抬灯,从贺辰两州边境开始,沿着河道行走,白天休整,夜晚赶路,直至闽州而返。这队人约莫有近百人,将灯架负于肩膀,灯板相连,以龙头为首,故称抬灯。沿途百姓皆在门前设案供奉,灯头负责收钱,一趟下来要走上两个多月,但却能赚得十几万供奉的银两,真是一笔好买卖。”
今嬛听的眼睛发直,喃喃道:“近百人,辰州便无宵禁关隘,对她们进行盘查?”
原随端茶润了润唇,而后道:“抬灯这项风俗少说也有百年,贺辰闽三州早已习惯。今大人的顾虑朝廷中也不是没有人提过,但辰州毕竟蛮族众多,风俗难易,若是逼的太紧了,惹的蛮人不快,也是不大有利于安定。早在开化年间辰州州牧呈情上表,州府会对此项民俗多加限制,也会派出人手监察,内阁也就顺水推舟批了,皆大欢喜。”
她侧头沉声叹气,手在今嬛的肩膀上重重按了按,道:“本朝神院富庶远超前几代,十年前还打上了闽州的主意,想收钱收到闽州去。闽州海商家中多奇物,她们便不收银子,改成讨要奇珍异宝,结果撞在邵家头上,被告到御前,先帝震怒,斥责了辰州州牧,拆了几座神院,这才消停了下来。”
今嬛听的头疼,索性闭上眼睛捏着眉心舒缓,道:“原大人说了这么多,堤坝被毁一事与那之前的案犯又有何干系?”
原随道:“刚要说到此处,那案犯郑合辉乃昭邺有名的石雕大师,望海宴上供奉的造像有许多出自其手。本月女童失踪一案,数十条人命就是在她手上,她昨夜已招供,她曾被神院招揽,专门做抬灯时用的造像,要泥胎轻薄,中空,里头可以填进去东西,至于填进去什么东西,她原不肯说。幸而十几年前有桩旧案的案主仍在,也曾被神院招揽过,但她不肯为伍,后来幼妹便不见了,至今尚未寻回,她证词中说道,神院亦要她做些泥胎轻薄中空的造像,要能填进东西,她有次被召去修补破损的造像,才发现里头塞的都是□□,至于是不是金大人所说的这种,那我便不知晓了。”
郑合辉之所以能这么容易的被撬开嘴,与李清平离开前的一番暗示少不了关系。李侍中的仪仗还未到黔南,牢里的人就已经动手,那批被一同抓进来的人中果然有些是负责监视和善后的杀手,郑合辉险遭丧命,既然已成弃子,反倒不如什么都交代了。
还有牢中那些在神院任主事长老的人,郑合辉的招供使得最初原随与清平的推测验证大半,而这群人籍贯异常之事,原随也派单乐去查实了。
至于这些,她并不打算告诉今嬛。
今嬛靠在椅子上缓了一会,道:“原来如此,原大人不愧是刑部的人,查起案子风驰电掣。在下忝位工部多年,资质愚钝,的确不值得原大人将案子原委悉数告知。”她瞥了眼原随,见这厮仍是镇定自若的饮茶,毫无被戳穿的尴尬,只能心里骂了句娘,也学着若无其事道:“我知道之前昭邺城中女童失踪的案子,这些女童可有寻回?”
原随搁了茶盏,道:“郑合辉宅院的暗室中只发现了五具尸首,其他的人尚未寻着踪迹。她说这些孩童都被神院的人带走了,也不知去了哪里。她前年伤了手腕,做不了细活,又不愿名声受损,便想留下来五人做造像。若不是她私心作祟,另外多抓了些女童,恐怕这件失踪的案子也就不了了之了。”
今嬛奇道:“有人青天白日下失踪,怎会不了了之,官府理应彻查才是。”
原随道:“望海宴上年年都有人走失,呈报官府的名册便有厚厚一叠,男女老少皆有之,有些不过是去了远些的地方玩耍,过几日自会返家,有些则是真丢了,若要官府出动人手一一排查,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
她蓦然停了下来,今嬛不闻她说话,便立刻睁开眼,见她怔怔地看着一处,忍不住道:“原大人,怎么了?”
原随沉思了一会,起身向今嬛作了一揖道:“今大人,此案能破,多亏了你指点。河堤人为被炸毁一事请莫要声张,若受损河道已勘察完毕,请你即刻前往黔南郡与李大人汇合。”
今嬛不太明白她为何这么说,但脑子还是清醒的,闻言道:“黔南郡内亦有受损的河道,我本就该去黔南。”
原随眼睛一亮,道:“那就请今大人马上启程罢!”
李宴开始觉得,大人真有些说不出的怪异。
其实她不该这么去想,但那日所见却令她不得不这么去想。
从寺中出来,李宴颇有些魂不守舍,第二日便又去了寺庙。
她去了长廊尽头的阴暗灵房想再看一眼,但那间屋子竟然凭空不见了,寺中的人十分奇怪,言道此地根本没有什么设灵位的灵房,明明是白日,李宴齿关打颤,面色参白。
明明……明明那块灵位还在她床下,昨日她才用手摸过,怎么那间屋子就没了!
想起那块灵位牌,李宴心中一抖,她强迫自己冷静,但每每触及那块位牌,就有些难以形容的恐惧。
她平素不信鬼神,且书上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读书人身负一身正气,为官者尤甚……
但,远不及亲眼所见,亲身所体会来的叫人印象深刻。
接连数日的噩梦惊扰,李宴觉得自己是有些魔怔了。
她借着大人之令,常出入于那间寺庙,混在一群上香祈福的信徒中,企图用这种方式换得一分平静。
直到那日她遇见了初到辰州时所坐的船上,有一面之缘的那位青衣法师。
法师是来此送灯的,被一群信徒围在中间,十分好脾气地解答疑难。李宴神差鬼使上前攀谈,那法师和气非常,道:“在下观施主眉宇似笼了层阴郁之色,可是遇到了什么事情,不妨说一说,看看我是否能为您解惑。”
李宴跟着她进了招待客人用的静室,法师道:“世间的事情,本就讲究一个缘字,昭邺如此之大,我与施主却已经见了两面,可谓缘分之深。”
她说话时给人种如沐春风之感,李宴握着热茶内心大定,先将自己在寺中碰见的奇怪事说了,她隐去自己的身份不谈,只道自己是在书局做事的管事,近来发觉到掌柜的有些举动异常。
法师只是笑了笑道:“施主莫要自己吓唬自己,你家掌柜的平日如何行事,若是无妨,那便与我说说。”
李宴想了想,挑了几件小事说了说,法师又笑道:“这样说来,你是觉得你们书局掌柜出了趟门回来后,就有些不大对劲了。”
李宴含糊道:“是这样罢。”
法师对她含糊不清的形容十分费解,便道:“既然如此,这枚护身的香囊,还请施主收下吧,也好安安心。”
那只香囊针脚密密,刺绣有些翻毛,像是个旧物件。李宴连忙推拒,法师笑着说道:“是个小东西罢了,施主不必想的多么珍贵,这香囊在我身上佩了有些年头,今日与施主有缘,送了便送了,施主无需想太多。”
李宴只得收下了,香囊微温,显然是刚从人身上解下。自那日起,她便一直揣着这只香囊,说来奇怪,那些噩梦陡然消散,她得以安眠无忧。
大约是因为这个原因,她去寺庙越来越频繁。
法师那几日也有些空闲,两人便在静室中饮茶或谈棋论道。法师俗家姓谢,虚长李宴几岁,为人风趣,常有妙言妙语,李宴与她相谈甚欢,时常误了饭点回去。
直到离开昭邺前,李宴还特意去了趟寺庙与她辞行,法师一身青衣,袖边绣着碧蓝海波纹,坐在静室外的屋檐下。绿树葱茏,有鸟雀叽喳乱叫,她兀自不动,一片叶子落在膝头,又被微风吹进怀中。
法师听到脚步声睁开眼,从怀中取出那片叶子含笑道:“你来了。”
悠悠夏日,静室好似就停在这漫长的白日里,是日复一日的宁静安详。偶有夏风掠过,檐下铜铃荡起一串清脆铃音,她沉醉其中,尘世的纷扰渐渐远去,一切都似乎如水般沉寂。
“这几日我思量许久,还是要与你说句实话,贵书局的掌柜,怕是真有些问题。说来怕你不信,她身上远远好似笼着一片血色的不祥之气,恐怕是,被恶灵附身了。”
临别时法师的话犹在耳边,李宴迎着烈日看向站在河边的大人,手抚过在腰间香囊,微微眯起了眼。
远处清平正与燕惊寒交谈,一众护卫远远避开,燕惊寒指着河岸一处道:“你看,那里便是一片田地,此时本该是种庄稼的时节,却被水给淹了,再种下去还不知能不能赶的上趟,幸而辰州气候炎热,冬天来的晚,可以一年种两季,黔南有的地方还能种三季,不过这种地方少。”
清平以手遮眼,果然看到一片田埂,几个带着草帽的短衫农人不断弯腰起身,像在插青苗。
清平拍了拍手道:“辰州是产粮的大州,粮食不仅自给自足,还能卖到其他州去,若不是今年遭了灾,眼下已经快收成了罢?”
燕惊寒扶了她一把,相互扶持着从河堤上下来,都弄满身土灰,两人相视一笑,有种自然的默契在里头。
清平笑道:“辰州是个好地方,没有冬天,就好像永远停在春夏,到处都是树,也是不错。”
燕惊寒从侍卫手中取了块湿布为她擦去肩上的灰尘,清平忙道:“不敢,我自己来就好。”
燕惊寒打趣道:“以前读书时都不曾见你这般拘束,如今是做了大人了,身份不同了么?”
清平笑着摇摇头道:“什么大人,京中四品满地跑,算什么大人,你真是太高看我了。我只不过是照顾潘大人罢了,你瞧她一人杵在那儿,咱们这里故友相见畅谈甚欢,是不是也冷落她了?”
燕惊寒一本正经道:“潘大人身为一郡之长,平日公务繁多,料想她正应当在看公文,咱们不去打扰也好。”
清平回道:“燕大人真是越来越会说话了,叫潘大人听见了,指不定心中多感动呢。”
潘大人公务不多,潘大人站了很久,腿脚发软,并不感动。
潘大人站在一处土包上,周遭尽是些杂草碎石,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随从想为她打伞,潘大人冷冷道:“没眼力介的东西,另外两位大人都不曾打伞,本官若是打伞,像个什么样子!”
她心中窝火,这燕惊寒不过是领着李清平去看看青庐山附近几个选好的地方,不知为何又走到了河道边上,李清平说建太庙的地方不仅仅要看山,还要看水,两者缺一不可,要寻一个双全的上吉之地!
在潘大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借口,她跟着这两人费心费力地转了这么些日子,也没见李清平说了定哪个地方,若是再不快些,等朝廷的公文下来,就要来不及了。
潘秀蔚非常气恼,见那两人有说有笑地走来,不悦道:“李大人选了这么些日子,难道这青庐山脚下,没有一处是福德双全的上吉之地?”
清平拱拱手,颇为苦恼地道:“潘大人受累了,这几处地方的确叫人不大满意,贵郡如此之大,难道只有这片地方了?”
潘秀蔚如何不知她在作态,对着燕惊寒冷声道:“这便是燕大人的不是了,圈的地方入不了李侍中的眼。”
燕惊寒行礼告罪,道:“此地并非下官一人所定,还有州牧大人的意思。”
潘秀蔚瞧瞧这个又瞧瞧那个,一口气差点顺不上来,愤慨道:“既然如此,你们二位就好好挑选罢!本官尚有些事要处理,魏太常带人留在此处协助两位大人,恕在下先回府衙了!”
她一甩袖带着人呼啦啦地走了,清平瞻仰完潘大人的背影,转身看向燕惊寒,燕惊寒挑眉道:“瞧吧,潘大人果然公务繁忙,咱们就不要打扰她了。”
清平瞥了侍立在一旁的魏太常,低声道:“就你调皮。”
燕惊寒一摊手,以示自己无辜非常。
修长的手指拂过水面,浮在水面上的莲叶花朵微微颤动,线条流畅的金红背脊缓缓露出,漂亮的鱼尾在水中一甩,溅起几点水花。
有宫人取了软帕来与楚晙擦手,陈琦站在一旁道:“陛下是喜欢上了养鱼?不过臣看这缸里就一条鱼,看起来有些寂寞。”
楚晙道:“世女还能为鱼着想,真叫朕惭愧。朕养鱼,不过是想起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是个什么模样,朕还未见过。”
陈琦忍不住笑道:“原来这金鲤是‘小鲜’,那陛下打算何时烹调之?”
楚晙亦笑道:“快了,定不叫世女久等。”
作者有话要说:诶呀,好累,写不动了。
细雨无声, 趁着夜色浸润屋瓦檐角,长廊下灯盏在水雾中氤氲成朦胧的柔光, 墙角一排高大的芭蕉碧叶相迎, 水珠顺着叶片悄声滚落。一丛野花开的正好,花蕊承着新露,独自吐露芬芳。
行馆中灯火通明,迎客的厅堂里丝竹悦耳,琴声悠然, 黔南郡长潘秀蔚举杯道:“李大人远道而来,我这个做郡长的却在外不见, 真是失礼了。”
清平目光掠过那几个乐师, 笑道:“潘大人真是客气了,不过是等了几日,算不得什么。”
潘秀蔚饮下杯中酒, 将酒杯倒过来,示意自己喝完了,清平只是沾了沾酒杯, 道:“明日还有公干,似乎不宜多饮。”
潘秀蔚握着杯子的手一顿, 又笑容满面地道:“是我考虑不周,快去泡杯茶来。”她转身道:“以茶代酒,既能成全我这个做主人的好意,也能叫李大人圆了为客的礼节。”
清平岂能听不出她的画外音,黔南多蛮族居住, 民风向来剽悍,丝毫不输于云州,于礼字更是半文钱不通,潘秀蔚不过是给她这个京官一个下马威罢了,在她潘郡长的黔南郡里,就应该知道谁是主谁是客。
“潘大人这话说的可就不对了。”清平酒杯一转,微微一笑道:“大家都是为朝廷办事,你我怎能以主客相论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家既然为官,那便都是陛下的臣子。潘大人这话要是被人听见了,可是要被御史台参的。”
潘秀蔚手上青筋暴起,她缓缓道:“李大人说的是。”
清平不动声色地瞥了她一眼,潘郡长的性子似乎不大能沉的住气,观她之前眉梢带喜,得意非常,也不知是发生了什么喜事。幸而下人及时将茶送了上来,潘秀蔚低头用了些茶水,平复了一番心情,才耐心道:“不知李大人这次来黔南为太庙择选吉地一事,可有什么打算?”
清平拈起茶盖,轻轻吹了口热气道:“尚未有打算,前些日子在行馆里看了几幅黔南的地图,九峰山那等高的地方,太庙都能遭洪水冲毁,也不知是不是要建在山顶才是。”
潘秀蔚道:“李大人对黔南地形不大清楚,不如我为您引荐一位熟悉地形的人,带着您到处看看?”
清平从善如流道:“那便多谢潘大人了。”
潘秀蔚见她上套心中一松,忙吩咐下人去请人来,不一会下人便引着一位蓝袍官员进了门,那人虽着从四品的官服,但纹饰却是翠鸟水纹,官帽两侧插着梅枝形状的金扣印,朝戴上挂着琉璃制成的朝珠,彰显了来人河道总监察兼转运使的身份。
清平与她目光相交,又快速收回,潘秀蔚笑道:“快请燕大人落席。”
下人取了新的碗筷摆上,燕惊寒落座后道:“不知潘大人召我前来,是为了何事?”
河道总监察官职低于郡长,但因有转运使的加持,使得两人无形之中平起平坐了。清平是京官,理所应当高于她二人,自然是坐在上坐,闻言只是抬头瞥了眼潘秀蔚,并不看燕惊寒。
潘秀蔚瞧了瞧这个又看了看那个,一时间气氛有些冷,她便高声道:“都退下,琴师留下。”
远处乐台纱帐轻动,几位乐师施礼后告退,唯独剩那琴师坐在台中,他轻抬手腕,拨动琴弦,小仆躬身慢慢放下帐子。
燕惊寒听了一会,笑道:“宛如玄音,似珠落玉盘,当真是不同凡响,不知潘大人是从哪里寻来的琴师?”
潘秀蔚状似无意道:“欸,李大人千里迢迢来到黔南,这不是怕山音不堪入耳,扰了她的清净,便去请了位琴师。”
清平拱拱手道:“多谢潘大人美意,这琴音的确不凡。”
潘秀蔚暧昧挤挤眼,道:“只是琴音不凡?这琴师也有不凡之处,我们辰州虽民风粗犷了些,但论及男子温柔小意,也是不输于贺州的。”
燕惊寒这才慢慢将视线挪到清平身侧,拱手道:“李大人。”
清平回礼,笑吟吟道:“惊寒,好久不见了。”
潘秀蔚这才故作惊讶道:“原来两位是旧相识了?这么说还不必我费心引见,极好极好。”
燕惊寒闻言笑了笑,这是清平今夜见她第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撇去那些复杂的一切不谈,她们曾是无话不说的好友。那些彻夜温书,拥衾而眠的日子似乎仍在眼前,燕惊寒顿了顿,道:“是,清平,许久不见了。”
昭邺提刑司中,捕快躬身道:“大人,今日里头有几人按捺不住了,才发作,就被咱们暗中盯梢的人给按了下来。小的们在那人的嘴巴里发现了这个。”
她揭开手中白帕,里头放着一枚黑丸,原随带上手套,取来细细看了,道:“后牙中有毒丸?”
捕快道:“是,那几人要自尽,被拦了下来,如今被捆了手脚分开关着。”
原随放下手中卷宗,缓声道:“去瞧瞧单提刑回来了吗,若是她回来了就请来见我。”
不一会单乐匆匆赶来,道:“大人,您吩咐下官查的事情都查清楚了。”
原随颔首示意她继续说,单乐行了一礼,身后衙役搬着两大只箱子抬了进来,单乐道:“下官按照大人说的,去查了这些人的户籍。”
代国律法规定,要从一个地方迁居到另一处,需要在此地购置房产田地,还要得到出生地官府的文书,证明此人无案底,是个清白的良民,才能得到新地方官府的承认,更改身份文牒。
单乐道:“但牢中有几人却十分奇怪,她们并非辰州人士,是后来迁入云中,黔南两郡的,虽购置了房产田地,但已经闲置数年,房屋已经破败不堪,只是每年都有人定时缴纳赋税,徭役亦有人使了银两暂替,但乡民说,从未见过这家的人回来,之前乡长还想禀告县守,核实此户身份,想将这块无主之地收回,但却被驳回了请求。”
原随想了一会,道:“为何驳回请求,此地若三年无人看管,理应充公才是,由县中自行分配。”
单乐翻开一页蓝册道:“可是大人,奇就奇在这里,每到了这个时候,这家的人便凭空出现,转地的事情自然就不成了。”
她想了想补充道:“而且还不止一户,几县都有,下官已经遣人去一一核查了。”
原随皱眉道:“可曾查过其迁居此地前所居何处,几代迁至辰州?”
单乐小心捧出一本册子,道:“有,大人请看,这便是那些人的户籍。”
原随捻起一页,纸张有些脆,封页加盖的红泥官印也已经不甚明了,她看了几页道:“……武奉年间从青庐山中迁出,最初在下鸣村分得田地,归册记名?”
原随越往后翻眉头皱的越紧,道:“全是下鸣村出来的,这村子难不成遭了什么灾,全迁到别的村了。”
单乐道:“大人,这下鸣村的确遭灾,曾因涉及到一桩旧案,便被官府更名,这村子早已名存实亡,如今只剩一片荒地了。”
原随心念一转,道:“是‘洪波之乱’?”
单乐又是一拜,道:“大人英明,正是这案。”
原随道:“这村子从前叫什么名字?”
单乐道:“此村在青庐山附近,从前叫言家村,顾名思义,村中人都姓言。青庐山下还有几个大些的村子,皆易姓更名,是蛮族从山中迁出,为应官府礼仪教化所改的汉姓。不过庆嘉年间发了场大水,将青庐山脚下几个村子都给淹了,言家村也在其中,因当时辰州局势混乱,州府便将一些参与犯事县村改换名姓,移村人另入他县,”
原随稍稍思索,道:“如此说来,言家村的人曾参与洪波之乱,与神庙息息相关,此次抓的这几人,皆是昭邺神庙中的长老之流,表面来看,的确像个什么邪教复兴,以神院之名聚众敛财,伺机扰事。但——”
“但要紧的却不是此处,”单乐惊觉抢了原随的话,忙行礼告罪:“大人请说。”
原随合上册子,淡淡道:“无妨,要紧时候,虚礼就不必了,先把该说的说明白了。”
单乐按捺住心头的激动,平复了一会道:“是。大人,下官又请调了州府中黔南郡的宗卷,发现青庐山附近这几个村子,有几个村并非是山中迁出的蛮族,而是从云州迁来的人。”
“您看着户籍便知,在武奉年间之前,从文成年间陆陆续续迁至此处,是应了当时朝廷的一道法令,辰州那是尚是蛮荒之地,从外州迁入辰州者,可免除赋税十年。”
原随手指按在桌上,道:“你是说,从云州迁来的?”
单乐刚想回话,突然外头传来喧哗声,一衙役进来道:“两位大人,工部的今侍中今大人正在门外,说是有要事要与原大人相商。”
原随道:“去请她进来。”转身与单乐道:“单提刑,本部与你一封文书,快马送到云州,请云州州府抽调与此案有关的宗卷,核实青庐山下几个村子人口出处,务必要快。”
单乐应诺,旋身退下。
签押房中今嬛面沉如水,双唇紧抿,原随道:“今大人,此处只有你我二人了,外头被护卫围着,任谁也不能擅闯。你若是有什么想说的话,便说罢。”
今嬛沉默片刻,道:“原大人是知道的,我本在勘察辰州因水患被毁坏的堤坝,沿河道而行,但却无意中发现了这个。”
她深吸一口气,从袖中取出了一包东西,轻轻放在桌上道:“若真是如我所猜想的那般,原大人,你恐怕绝不是在查什么西戎残党吧!”
原随看她解开外头棉布,露出里头的东西来,是一截石雕人手,里头本该是空心,却填了些黑糊糊的东西。原随以木条挖了些出来,从手边抽出一张签文纸,缓缓按在上面。
今嬛脸色难看至极,道:“这节东西里装的竟全是火药,不过是被浸湿了,此节不曾燃着,才被我手下的人所获。原大人,你可知这是什么火药?从前我与尚书大人在辰州矿山参与开山时见过有人用,当时不知是哪位匠人无意间配出来的,虽威力无比,但却没什么定性。她们管这火药叫璃火,因其色燃着时几近无色,点燃时更需谨慎,稍有不慎,点火者便会丧命于此。”
她说的又急又快,最后不由咬牙切齿道:“……我在一处截水修补的堤坝附近发现此物,原大人,这大水没冲了驻军,反而冲的是辰州万顷良田!河堤年年在修,工部也年年派人勘察,结果一场大雨,二十几县同时受灾,偏偏冲的还都是些田地集中的县,你说怎么就……怎么就能这么巧呢!”
原随把那东西包好,移到另一张桌上,以防今嬛怒极掀桌。原随道:“依今大人的意思,这堤坝不是被雨水冲毁,而是被人为毁坏的?”
今嬛抬手迟疑道:“怎么,我听原大人话里的意思,似乎早已经料到此事了?”
原随嗯了一声,道:“之前查的案子便和这相关,那案犯郑合辉早已经招供,每年望海宴开始前一月,神院便会组织一队人抬灯,从贺辰两州边境开始,沿着河道行走,白天休整,夜晚赶路,直至闽州而返。这队人约莫有近百人,将灯架负于肩膀,灯板相连,以龙头为首,故称抬灯。沿途百姓皆在门前设案供奉,灯头负责收钱,一趟下来要走上两个多月,但却能赚得十几万供奉的银两,真是一笔好买卖。”
今嬛听的眼睛发直,喃喃道:“近百人,辰州便无宵禁关隘,对她们进行盘查?”
原随端茶润了润唇,而后道:“抬灯这项风俗少说也有百年,贺辰闽三州早已习惯。今大人的顾虑朝廷中也不是没有人提过,但辰州毕竟蛮族众多,风俗难易,若是逼的太紧了,惹的蛮人不快,也是不大有利于安定。早在开化年间辰州州牧呈情上表,州府会对此项民俗多加限制,也会派出人手监察,内阁也就顺水推舟批了,皆大欢喜。”
她侧头沉声叹气,手在今嬛的肩膀上重重按了按,道:“本朝神院富庶远超前几代,十年前还打上了闽州的主意,想收钱收到闽州去。闽州海商家中多奇物,她们便不收银子,改成讨要奇珍异宝,结果撞在邵家头上,被告到御前,先帝震怒,斥责了辰州州牧,拆了几座神院,这才消停了下来。”
今嬛听的头疼,索性闭上眼睛捏着眉心舒缓,道:“原大人说了这么多,堤坝被毁一事与那之前的案犯又有何干系?”
原随道:“刚要说到此处,那案犯郑合辉乃昭邺有名的石雕大师,望海宴上供奉的造像有许多出自其手。本月女童失踪一案,数十条人命就是在她手上,她昨夜已招供,她曾被神院招揽,专门做抬灯时用的造像,要泥胎轻薄,中空,里头可以填进去东西,至于填进去什么东西,她原不肯说。幸而十几年前有桩旧案的案主仍在,也曾被神院招揽过,但她不肯为伍,后来幼妹便不见了,至今尚未寻回,她证词中说道,神院亦要她做些泥胎轻薄中空的造像,要能填进东西,她有次被召去修补破损的造像,才发现里头塞的都是□□,至于是不是金大人所说的这种,那我便不知晓了。”
郑合辉之所以能这么容易的被撬开嘴,与李清平离开前的一番暗示少不了关系。李侍中的仪仗还未到黔南,牢里的人就已经动手,那批被一同抓进来的人中果然有些是负责监视和善后的杀手,郑合辉险遭丧命,既然已成弃子,反倒不如什么都交代了。
还有牢中那些在神院任主事长老的人,郑合辉的招供使得最初原随与清平的推测验证大半,而这群人籍贯异常之事,原随也派单乐去查实了。
至于这些,她并不打算告诉今嬛。
今嬛靠在椅子上缓了一会,道:“原来如此,原大人不愧是刑部的人,查起案子风驰电掣。在下忝位工部多年,资质愚钝,的确不值得原大人将案子原委悉数告知。”她瞥了眼原随,见这厮仍是镇定自若的饮茶,毫无被戳穿的尴尬,只能心里骂了句娘,也学着若无其事道:“我知道之前昭邺城中女童失踪的案子,这些女童可有寻回?”
原随搁了茶盏,道:“郑合辉宅院的暗室中只发现了五具尸首,其他的人尚未寻着踪迹。她说这些孩童都被神院的人带走了,也不知去了哪里。她前年伤了手腕,做不了细活,又不愿名声受损,便想留下来五人做造像。若不是她私心作祟,另外多抓了些女童,恐怕这件失踪的案子也就不了了之了。”
今嬛奇道:“有人青天白日下失踪,怎会不了了之,官府理应彻查才是。”
原随道:“望海宴上年年都有人走失,呈报官府的名册便有厚厚一叠,男女老少皆有之,有些不过是去了远些的地方玩耍,过几日自会返家,有些则是真丢了,若要官府出动人手一一排查,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
她蓦然停了下来,今嬛不闻她说话,便立刻睁开眼,见她怔怔地看着一处,忍不住道:“原大人,怎么了?”
原随沉思了一会,起身向今嬛作了一揖道:“今大人,此案能破,多亏了你指点。河堤人为被炸毁一事请莫要声张,若受损河道已勘察完毕,请你即刻前往黔南郡与李大人汇合。”
今嬛不太明白她为何这么说,但脑子还是清醒的,闻言道:“黔南郡内亦有受损的河道,我本就该去黔南。”
原随眼睛一亮,道:“那就请今大人马上启程罢!”
李宴开始觉得,大人真有些说不出的怪异。
其实她不该这么去想,但那日所见却令她不得不这么去想。
从寺中出来,李宴颇有些魂不守舍,第二日便又去了寺庙。
她去了长廊尽头的阴暗灵房想再看一眼,但那间屋子竟然凭空不见了,寺中的人十分奇怪,言道此地根本没有什么设灵位的灵房,明明是白日,李宴齿关打颤,面色参白。
明明……明明那块灵位还在她床下,昨日她才用手摸过,怎么那间屋子就没了!
想起那块灵位牌,李宴心中一抖,她强迫自己冷静,但每每触及那块位牌,就有些难以形容的恐惧。
她平素不信鬼神,且书上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读书人身负一身正气,为官者尤甚……
但,远不及亲眼所见,亲身所体会来的叫人印象深刻。
接连数日的噩梦惊扰,李宴觉得自己是有些魔怔了。
她借着大人之令,常出入于那间寺庙,混在一群上香祈福的信徒中,企图用这种方式换得一分平静。
直到那日她遇见了初到辰州时所坐的船上,有一面之缘的那位青衣法师。
法师是来此送灯的,被一群信徒围在中间,十分好脾气地解答疑难。李宴神差鬼使上前攀谈,那法师和气非常,道:“在下观施主眉宇似笼了层阴郁之色,可是遇到了什么事情,不妨说一说,看看我是否能为您解惑。”
李宴跟着她进了招待客人用的静室,法师道:“世间的事情,本就讲究一个缘字,昭邺如此之大,我与施主却已经见了两面,可谓缘分之深。”
她说话时给人种如沐春风之感,李宴握着热茶内心大定,先将自己在寺中碰见的奇怪事说了,她隐去自己的身份不谈,只道自己是在书局做事的管事,近来发觉到掌柜的有些举动异常。
法师只是笑了笑道:“施主莫要自己吓唬自己,你家掌柜的平日如何行事,若是无妨,那便与我说说。”
李宴想了想,挑了几件小事说了说,法师又笑道:“这样说来,你是觉得你们书局掌柜出了趟门回来后,就有些不大对劲了。”
李宴含糊道:“是这样罢。”
法师对她含糊不清的形容十分费解,便道:“既然如此,这枚护身的香囊,还请施主收下吧,也好安安心。”
那只香囊针脚密密,刺绣有些翻毛,像是个旧物件。李宴连忙推拒,法师笑着说道:“是个小东西罢了,施主不必想的多么珍贵,这香囊在我身上佩了有些年头,今日与施主有缘,送了便送了,施主无需想太多。”
李宴只得收下了,香囊微温,显然是刚从人身上解下。自那日起,她便一直揣着这只香囊,说来奇怪,那些噩梦陡然消散,她得以安眠无忧。
大约是因为这个原因,她去寺庙越来越频繁。
法师那几日也有些空闲,两人便在静室中饮茶或谈棋论道。法师俗家姓谢,虚长李宴几岁,为人风趣,常有妙言妙语,李宴与她相谈甚欢,时常误了饭点回去。
直到离开昭邺前,李宴还特意去了趟寺庙与她辞行,法师一身青衣,袖边绣着碧蓝海波纹,坐在静室外的屋檐下。绿树葱茏,有鸟雀叽喳乱叫,她兀自不动,一片叶子落在膝头,又被微风吹进怀中。
法师听到脚步声睁开眼,从怀中取出那片叶子含笑道:“你来了。”
悠悠夏日,静室好似就停在这漫长的白日里,是日复一日的宁静安详。偶有夏风掠过,檐下铜铃荡起一串清脆铃音,她沉醉其中,尘世的纷扰渐渐远去,一切都似乎如水般沉寂。
“这几日我思量许久,还是要与你说句实话,贵书局的掌柜,怕是真有些问题。说来怕你不信,她身上远远好似笼着一片血色的不祥之气,恐怕是,被恶灵附身了。”
临别时法师的话犹在耳边,李宴迎着烈日看向站在河边的大人,手抚过在腰间香囊,微微眯起了眼。
远处清平正与燕惊寒交谈,一众护卫远远避开,燕惊寒指着河岸一处道:“你看,那里便是一片田地,此时本该是种庄稼的时节,却被水给淹了,再种下去还不知能不能赶的上趟,幸而辰州气候炎热,冬天来的晚,可以一年种两季,黔南有的地方还能种三季,不过这种地方少。”
清平以手遮眼,果然看到一片田埂,几个带着草帽的短衫农人不断弯腰起身,像在插青苗。
清平拍了拍手道:“辰州是产粮的大州,粮食不仅自给自足,还能卖到其他州去,若不是今年遭了灾,眼下已经快收成了罢?”
燕惊寒扶了她一把,相互扶持着从河堤上下来,都弄满身土灰,两人相视一笑,有种自然的默契在里头。
清平笑道:“辰州是个好地方,没有冬天,就好像永远停在春夏,到处都是树,也是不错。”
燕惊寒从侍卫手中取了块湿布为她擦去肩上的灰尘,清平忙道:“不敢,我自己来就好。”
燕惊寒打趣道:“以前读书时都不曾见你这般拘束,如今是做了大人了,身份不同了么?”
清平笑着摇摇头道:“什么大人,京中四品满地跑,算什么大人,你真是太高看我了。我只不过是照顾潘大人罢了,你瞧她一人杵在那儿,咱们这里故友相见畅谈甚欢,是不是也冷落她了?”
燕惊寒一本正经道:“潘大人身为一郡之长,平日公务繁多,料想她正应当在看公文,咱们不去打扰也好。”
清平回道:“燕大人真是越来越会说话了,叫潘大人听见了,指不定心中多感动呢。”
潘大人公务不多,潘大人站了很久,腿脚发软,并不感动。
潘大人站在一处土包上,周遭尽是些杂草碎石,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随从想为她打伞,潘大人冷冷道:“没眼力介的东西,另外两位大人都不曾打伞,本官若是打伞,像个什么样子!”
她心中窝火,这燕惊寒不过是领着李清平去看看青庐山附近几个选好的地方,不知为何又走到了河道边上,李清平说建太庙的地方不仅仅要看山,还要看水,两者缺一不可,要寻一个双全的上吉之地!
在潘大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借口,她跟着这两人费心费力地转了这么些日子,也没见李清平说了定哪个地方,若是再不快些,等朝廷的公文下来,就要来不及了。
潘秀蔚非常气恼,见那两人有说有笑地走来,不悦道:“李大人选了这么些日子,难道这青庐山脚下,没有一处是福德双全的上吉之地?”
清平拱拱手,颇为苦恼地道:“潘大人受累了,这几处地方的确叫人不大满意,贵郡如此之大,难道只有这片地方了?”
潘秀蔚如何不知她在作态,对着燕惊寒冷声道:“这便是燕大人的不是了,圈的地方入不了李侍中的眼。”
燕惊寒行礼告罪,道:“此地并非下官一人所定,还有州牧大人的意思。”
潘秀蔚瞧瞧这个又瞧瞧那个,一口气差点顺不上来,愤慨道:“既然如此,你们二位就好好挑选罢!本官尚有些事要处理,魏太常带人留在此处协助两位大人,恕在下先回府衙了!”
她一甩袖带着人呼啦啦地走了,清平瞻仰完潘大人的背影,转身看向燕惊寒,燕惊寒挑眉道:“瞧吧,潘大人果然公务繁忙,咱们就不要打扰她了。”
清平瞥了侍立在一旁的魏太常,低声道:“就你调皮。”
燕惊寒一摊手,以示自己无辜非常。
修长的手指拂过水面,浮在水面上的莲叶花朵微微颤动,线条流畅的金红背脊缓缓露出,漂亮的鱼尾在水中一甩,溅起几点水花。
有宫人取了软帕来与楚晙擦手,陈琦站在一旁道:“陛下是喜欢上了养鱼?不过臣看这缸里就一条鱼,看起来有些寂寞。”
楚晙道:“世女还能为鱼着想,真叫朕惭愧。朕养鱼,不过是想起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是个什么模样,朕还未见过。”
陈琦忍不住笑道:“原来这金鲤是‘小鲜’,那陛下打算何时烹调之?”
楚晙亦笑道:“快了,定不叫世女久等。”
作者有话要说:诶呀,好累,写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