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番外篇·皇帝(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宫妃的正确姿势最新章节!
不过一个多月的功夫,整个帝国又开始正常运转,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也开始重新临朝。
边疆的情况一日三变,所以皇帝并没有下具体的命令,以免扰乱将军们的部署,京中能给做的就是不断向边疆屯兵,以及运送粮草。
所以虽然边疆的事情最为紧要和严峻,但是朝堂距离边疆太远,鞭长莫及,以至于没有人轻易对边疆战事发声。
战争是肯定的了,这个不用说,是大家都默认了的,而具体的部署以及战略,你远在上京商量也没用啊,具体还是要看边疆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这已经是将军们的专利了。
所以现在朝堂上最热闹也是最紧要的事情,居然是华裳的后事。
追封皇后当然是没的说,但是还是有个别人反对的,除了太子,一些实务派的官员也持有相反的意见,原因到不复杂,也与太子无关。
而是皇后的丧仪太复杂了。
皇后是国母,皇后薨了,那是要举国戴孝的,三品以上的官员及诰命夫人都要到宫里白天黑夜地跪着哭灵,这事儿真的是十分之累,在这种时候,累死几个老头老太太那都太正常。
除了月份大了的孕妇之外,其他的连告病都不许,不然就是个大不敬,祖宗礼法分分钟教你做人。
而且华裳的特殊性在于,她没有全尸。
所谓挫骨扬灰几乎就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了,华裳虽然没到这种程度,但是也差不多少,烧的骨灰都不剩下多少了,还能更惨么?
礼部的官员也站了出来,华裳的死法属于大凶,虽然其个人品质无法挑剔,但是这样大凶的死法却是很不吉利的,按照祖制,如此横死也是无法葬入皇陵的。
那么问题来了,皇后娘娘不能葬入皇陵,你逗我玩呢?
朝堂上也因此吵成了一锅粥。
实在是此前未有如此先例,这样大凶的死法,没有全尸的骨灰,不论是丧仪还是葬仪都有太多可说道的地方了。
而凡是关于礼仪的东西,都能扯皮好几个月甚至几年。
这个将礼仪刻在了骨子里的国家,你无法去苛责他,这就是他。
丧仪和葬仪没还分出个好歹呢,皇帝陛下对于礼部呈上来的谥号也行使了否决权。
礼部如今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而且他们自己内部都吵翻了,看着实在是乱糟糟的,不像话。
大政殿。
皇帝高坐于龙椅之上,台阶下的大臣们虽然克制,但是也难掩之间的火药味,对于士大夫们来说,礼仪是命,闹得不和分分钟打群架。
这也还好,是大臣们之间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好歹皇帝一直没发声,不然情况恐怕更为严重。
皇帝的庭杖是能够打断士大夫们的脊梁骨的,明嘉靖帝时期的大礼议就是如此,但是脊梁一旦被打断,想要再立起来就很艰难了。
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今上更是对礼仪心存敬畏,所以即使大臣们的想法和他不一样,他也不会轻易下令。
皇帝心中很明白,这件事的争论虽然看起来规模大,但是毕竟只是一个追封皇后的丧葬礼仪的问题,既不涉及宗法,也不涉及皇统问题,属于安全范畴,所以皇帝也并未控制。
他心中是很爱华裳的,但是,这种爱不会诉诸于祖制礼仪之上,因为那些东西,那些看起来轻飘飘的、可以随意更改的问题,是他的统治基础和政治合法性。
礼仪这种东西就让臣下们争论去吧,皇帝如今的焦点集中在华裳的谥号上。
皇后的谥号是要跟着皇帝走的,而今上还活着,自然是没有谥号的,所以要想给华裳追封谥号,就要先决定皇帝的谥号。
礼部呈上了几个字:睿、康、景、庄、宣。
这个时代的文臣们还是很要脸面的,选出来的字虽然都有很好的寓意,但是也都不出挑。
皇帝还活着,如今选择谥号,若是选得太好,难免让人诟病。所以即使今上是海晏升平的明君,也没能得到文、武、仁这样的好字。
皇帝心中肯定是有所不满的,但是事关自己的谥号,自己也很难发表意见,不然史官肯定很乐意在史书上记上一笔。
所以最后皇帝无奈地圈了“景”字。
而礼部在之后也正式呈上了为华裳仔细拟好的谥号:孝烈愍温贞哲睿肃襄天佑圣景皇后。
皇帝见了,提笔就否了。
于是礼部再次呈上为华裳拟好的谥号:诚烈孝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景皇后。
皇帝依旧否了。
如此再三,礼部疯了。
礼部的官员明白,皇上对已逝的贵妃娘娘一往情深,倾尽全力想要给贵妃娘娘最好的,而丧葬之礼如今吵成了一团,皇帝虽然没开口,但是内心是极为不满的,所以自然想要在谥号方面给贵妃娘娘最好的。
但是也不带这么挑剔的啊!这都是最好的字了,还想要啥?
礼部的官员也不是傻子,看出了皇帝的不满,于是就再度呈上了几个选好的谥号,恭恭敬敬地言道,皇上您为贵妃娘娘选吧,您选好了,我们听命就是了。
皇后的谥号几乎不存在什么忌讳,礼部的官员们也就顺水推舟做个人情,让皇帝选自己喜欢的就是。
于是,三天后,皇帝圈出了自己为华裳选择的谥号,礼部见了就疯了。
元烈孝慈贞哲仁徽成天育圣至德景皇后。
整个朝堂都画风一转,之前的丧葬礼仪都被抛到了脑后,现在大臣们都撸起袖子准备和皇帝谈谈心。
看这个谥号,首先景皇后是没什么问题的,景字跟着皇帝走,烈字也没什么问题,这个字是必须要有的,但是除了这两个字,剩下的几乎都有问题啊!
大梁皇后谥号的传统是12个字,也就是除了跟着丈夫的那个字之外,还有12个字,而唯一例外的是开国皇帝的原配皇后,她是14个字。
或者说,原本定的就是14个字,但是,后人为了表示尊敬,自动将自己的谥号减为12个字。
可是看看如今皇帝选出来的谥号,正正好好14个字,你是啥意思啊?
而且打头的那个“元”字是怎么回事?当我们大臣眼瞎么?!
皇帝,你这么任性,你父皇母后造么?你祖宗造么?
整个朝堂又开始陷入了一种奇妙的氛围之中,大臣们当然是想要引经据典来反驳皇帝的,但是又出于一些考虑而无法开口。
皇后的谥号字数增加了,那么皇帝将来的谥号要不要增加?
这里面潜在的含义,真的是皇后谥号几个字的问题么?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大政殿中,礼部的官员各个互相使眼色,但是终是没有人敢站出来摸老虎的屁股。
这个时候,一个让人惊讶的人站了出来——华蔷。
“祈贵妃追封皇后已是皇上恩典,祖宗庇佑,但是祖宗家法都有定例,祈贵妃有何德何能令皇上为之破例?请陛下遵循祖制,依循旧例,按制而行。”
这话谁说估计都会惹怒皇帝,唯独华蔷是个例外,谁让他是祈贵妃的父亲呢。
皇帝脸色沉沉,并没有开口。
华蔷继续开口道:“谥号之中尚有多处不妥,‘元’字更是逾制,请皇上三思而后行。”
礼部尚书是个马上就要致仕的老头子了,见华蔷已经如此说了,自己身为礼部尚书,更是责无旁贷,也不管什么明哲保身,直接出列开口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华大人言之有理,请皇上三思!”
见有人领头,便有众多的大臣站了出来附议。
大家不是对华裳有什么意见,而是对这个谥号有意见。
14个字的谥号几乎直接冒犯了太.祖的高皇后,而“元”字的使用则是直接打脸如今的王皇后。
没有一处合乎礼制,大臣们只能反对也必须反对。
有些话不太好说,14个字的谥号,华裳用了,那么如今的王皇后薨了,用多少个字的谥号?
人家华裳死得轰轰烈烈,14个字的谥号若是用了,勉强也能看,但是王皇后何德何能用14个字的谥号?但是若是用12个字的谥号,那么岂不是追封的皇后压了原配一头?这礼法又何在?
若说14个字的谥号还比较隐晦,那么“元”这个字就赤果果地表现出了皇帝的心思,他的确是将华裳看做是原配的,或者说皇帝内心是无比希望华裳是他的原配。
朝堂之中的大臣们再一次地感受到了这位娘娘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而此时拖着病体还站在朝堂之上的太子,脸色都木了,他连反驳的力气都失去了,或者,他也知道,他的意见已经无足轻重了。
父皇既然如此做了,就意味着一定考虑过他了,考虑的结果就是,不必顾忌。
而且与大臣们的关注点不同,太子的关注点除了“元”还集中在“育圣”二字上,这是什么意思?
是要抢了母后育圣的功劳,还是要动摇储位?
太子脸色苍白,却生不起一丝反抗之心了,他觉得好累好累,好累好累,那种心理上的疲惫让他心灰意冷。
皇帝冷淡地看着吵成了一团的朝堂,开口道:“就这么定了,礼部拟定章程吧。”
整个朝堂猛的一静,臣子们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已经消瘦地不成样子的皇帝,心中明白皇帝这是铁了心了。
宗室老臣们心下叹了口气,之前皇帝一直不发表意见不代表他没有意见,而只是给大臣们面子罢了。
看来丧葬礼仪也不必争了,争来争去,皇帝都会让这位皇后娘娘以最隆重的礼仪下葬皇陵,而且绝对会抢了原本王皇后的位置。
不过一个多月的功夫,整个帝国又开始正常运转,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也开始重新临朝。
边疆的情况一日三变,所以皇帝并没有下具体的命令,以免扰乱将军们的部署,京中能给做的就是不断向边疆屯兵,以及运送粮草。
所以虽然边疆的事情最为紧要和严峻,但是朝堂距离边疆太远,鞭长莫及,以至于没有人轻易对边疆战事发声。
战争是肯定的了,这个不用说,是大家都默认了的,而具体的部署以及战略,你远在上京商量也没用啊,具体还是要看边疆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这已经是将军们的专利了。
所以现在朝堂上最热闹也是最紧要的事情,居然是华裳的后事。
追封皇后当然是没的说,但是还是有个别人反对的,除了太子,一些实务派的官员也持有相反的意见,原因到不复杂,也与太子无关。
而是皇后的丧仪太复杂了。
皇后是国母,皇后薨了,那是要举国戴孝的,三品以上的官员及诰命夫人都要到宫里白天黑夜地跪着哭灵,这事儿真的是十分之累,在这种时候,累死几个老头老太太那都太正常。
除了月份大了的孕妇之外,其他的连告病都不许,不然就是个大不敬,祖宗礼法分分钟教你做人。
而且华裳的特殊性在于,她没有全尸。
所谓挫骨扬灰几乎就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了,华裳虽然没到这种程度,但是也差不多少,烧的骨灰都不剩下多少了,还能更惨么?
礼部的官员也站了出来,华裳的死法属于大凶,虽然其个人品质无法挑剔,但是这样大凶的死法却是很不吉利的,按照祖制,如此横死也是无法葬入皇陵的。
那么问题来了,皇后娘娘不能葬入皇陵,你逗我玩呢?
朝堂上也因此吵成了一锅粥。
实在是此前未有如此先例,这样大凶的死法,没有全尸的骨灰,不论是丧仪还是葬仪都有太多可说道的地方了。
而凡是关于礼仪的东西,都能扯皮好几个月甚至几年。
这个将礼仪刻在了骨子里的国家,你无法去苛责他,这就是他。
丧仪和葬仪没还分出个好歹呢,皇帝陛下对于礼部呈上来的谥号也行使了否决权。
礼部如今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而且他们自己内部都吵翻了,看着实在是乱糟糟的,不像话。
大政殿。
皇帝高坐于龙椅之上,台阶下的大臣们虽然克制,但是也难掩之间的火药味,对于士大夫们来说,礼仪是命,闹得不和分分钟打群架。
这也还好,是大臣们之间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好歹皇帝一直没发声,不然情况恐怕更为严重。
皇帝的庭杖是能够打断士大夫们的脊梁骨的,明嘉靖帝时期的大礼议就是如此,但是脊梁一旦被打断,想要再立起来就很艰难了。
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今上更是对礼仪心存敬畏,所以即使大臣们的想法和他不一样,他也不会轻易下令。
皇帝心中很明白,这件事的争论虽然看起来规模大,但是毕竟只是一个追封皇后的丧葬礼仪的问题,既不涉及宗法,也不涉及皇统问题,属于安全范畴,所以皇帝也并未控制。
他心中是很爱华裳的,但是,这种爱不会诉诸于祖制礼仪之上,因为那些东西,那些看起来轻飘飘的、可以随意更改的问题,是他的统治基础和政治合法性。
礼仪这种东西就让臣下们争论去吧,皇帝如今的焦点集中在华裳的谥号上。
皇后的谥号是要跟着皇帝走的,而今上还活着,自然是没有谥号的,所以要想给华裳追封谥号,就要先决定皇帝的谥号。
礼部呈上了几个字:睿、康、景、庄、宣。
这个时代的文臣们还是很要脸面的,选出来的字虽然都有很好的寓意,但是也都不出挑。
皇帝还活着,如今选择谥号,若是选得太好,难免让人诟病。所以即使今上是海晏升平的明君,也没能得到文、武、仁这样的好字。
皇帝心中肯定是有所不满的,但是事关自己的谥号,自己也很难发表意见,不然史官肯定很乐意在史书上记上一笔。
所以最后皇帝无奈地圈了“景”字。
而礼部在之后也正式呈上了为华裳仔细拟好的谥号:孝烈愍温贞哲睿肃襄天佑圣景皇后。
皇帝见了,提笔就否了。
于是礼部再次呈上为华裳拟好的谥号:诚烈孝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景皇后。
皇帝依旧否了。
如此再三,礼部疯了。
礼部的官员明白,皇上对已逝的贵妃娘娘一往情深,倾尽全力想要给贵妃娘娘最好的,而丧葬之礼如今吵成了一团,皇帝虽然没开口,但是内心是极为不满的,所以自然想要在谥号方面给贵妃娘娘最好的。
但是也不带这么挑剔的啊!这都是最好的字了,还想要啥?
礼部的官员也不是傻子,看出了皇帝的不满,于是就再度呈上了几个选好的谥号,恭恭敬敬地言道,皇上您为贵妃娘娘选吧,您选好了,我们听命就是了。
皇后的谥号几乎不存在什么忌讳,礼部的官员们也就顺水推舟做个人情,让皇帝选自己喜欢的就是。
于是,三天后,皇帝圈出了自己为华裳选择的谥号,礼部见了就疯了。
元烈孝慈贞哲仁徽成天育圣至德景皇后。
整个朝堂都画风一转,之前的丧葬礼仪都被抛到了脑后,现在大臣们都撸起袖子准备和皇帝谈谈心。
看这个谥号,首先景皇后是没什么问题的,景字跟着皇帝走,烈字也没什么问题,这个字是必须要有的,但是除了这两个字,剩下的几乎都有问题啊!
大梁皇后谥号的传统是12个字,也就是除了跟着丈夫的那个字之外,还有12个字,而唯一例外的是开国皇帝的原配皇后,她是14个字。
或者说,原本定的就是14个字,但是,后人为了表示尊敬,自动将自己的谥号减为12个字。
可是看看如今皇帝选出来的谥号,正正好好14个字,你是啥意思啊?
而且打头的那个“元”字是怎么回事?当我们大臣眼瞎么?!
皇帝,你这么任性,你父皇母后造么?你祖宗造么?
整个朝堂又开始陷入了一种奇妙的氛围之中,大臣们当然是想要引经据典来反驳皇帝的,但是又出于一些考虑而无法开口。
皇后的谥号字数增加了,那么皇帝将来的谥号要不要增加?
这里面潜在的含义,真的是皇后谥号几个字的问题么?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大政殿中,礼部的官员各个互相使眼色,但是终是没有人敢站出来摸老虎的屁股。
这个时候,一个让人惊讶的人站了出来——华蔷。
“祈贵妃追封皇后已是皇上恩典,祖宗庇佑,但是祖宗家法都有定例,祈贵妃有何德何能令皇上为之破例?请陛下遵循祖制,依循旧例,按制而行。”
这话谁说估计都会惹怒皇帝,唯独华蔷是个例外,谁让他是祈贵妃的父亲呢。
皇帝脸色沉沉,并没有开口。
华蔷继续开口道:“谥号之中尚有多处不妥,‘元’字更是逾制,请皇上三思而后行。”
礼部尚书是个马上就要致仕的老头子了,见华蔷已经如此说了,自己身为礼部尚书,更是责无旁贷,也不管什么明哲保身,直接出列开口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华大人言之有理,请皇上三思!”
见有人领头,便有众多的大臣站了出来附议。
大家不是对华裳有什么意见,而是对这个谥号有意见。
14个字的谥号几乎直接冒犯了太.祖的高皇后,而“元”字的使用则是直接打脸如今的王皇后。
没有一处合乎礼制,大臣们只能反对也必须反对。
有些话不太好说,14个字的谥号,华裳用了,那么如今的王皇后薨了,用多少个字的谥号?
人家华裳死得轰轰烈烈,14个字的谥号若是用了,勉强也能看,但是王皇后何德何能用14个字的谥号?但是若是用12个字的谥号,那么岂不是追封的皇后压了原配一头?这礼法又何在?
若说14个字的谥号还比较隐晦,那么“元”这个字就赤果果地表现出了皇帝的心思,他的确是将华裳看做是原配的,或者说皇帝内心是无比希望华裳是他的原配。
朝堂之中的大臣们再一次地感受到了这位娘娘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而此时拖着病体还站在朝堂之上的太子,脸色都木了,他连反驳的力气都失去了,或者,他也知道,他的意见已经无足轻重了。
父皇既然如此做了,就意味着一定考虑过他了,考虑的结果就是,不必顾忌。
而且与大臣们的关注点不同,太子的关注点除了“元”还集中在“育圣”二字上,这是什么意思?
是要抢了母后育圣的功劳,还是要动摇储位?
太子脸色苍白,却生不起一丝反抗之心了,他觉得好累好累,好累好累,那种心理上的疲惫让他心灰意冷。
皇帝冷淡地看着吵成了一团的朝堂,开口道:“就这么定了,礼部拟定章程吧。”
整个朝堂猛的一静,臣子们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已经消瘦地不成样子的皇帝,心中明白皇帝这是铁了心了。
宗室老臣们心下叹了口气,之前皇帝一直不发表意见不代表他没有意见,而只是给大臣们面子罢了。
看来丧葬礼仪也不必争了,争来争去,皇帝都会让这位皇后娘娘以最隆重的礼仪下葬皇陵,而且绝对会抢了原本王皇后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