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坐而论道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一世富贵最新章节!
月亮升起来,当头挂在天空,周围的星星都隐了去,愈发显出月盘的皎洁。
炭火更加旺了,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烤的羊肉不时有油滴在炭火上,滋滋地冒着烟,浓郁的香气在夜空里飘荡。
一坛酒已经见底,大家都有了点酒意。
富弼微眯着眼,看着徐平道:“郡侯以弱冠之年,提十万兵,灭交趾于天南,祖宗以来数十年间未有此等战功。我等虽书生,当时听起来也如同身临其境。”
徐平微微笑着,不以为意地道:“恰逢其会罢了。我在邕州六年,州里编户几年时间增长十几倍,道路畅通,商业繁荣,这是根本。交趾人不知道时势变化,一心还以为跟以前一般,对朝廷予取予求,直至驱僚属入寇。不是我灭交趾,是交趾不自量力,触犯朝廷天威,自取灭亡!我朝强盛是根本,破灭交趾反而是小事。”
年轻人总是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情怀,一心想着跃马边疆,驰骋万里。富弼提起这个话题,也是想听听徐平说一说战场上的事情,徐平的答案让他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徐平也确实没什么好说,当年在邕州,他本来就是以优势兵力防守,要不是交趾人一再自己作死,徐平也只是占住谅州就算了。谅州和广源州都还是传统的中原王朝地盘,只是交趾人占住地利,排挤了中原势力,夺回来也不是什么泼天大功。
不过战场本就是布满了迷雾,交战又方都搞不清楚对方,远在千里之外的人更加搞不明白。中原的人只知道这位年轻的郡侯在岭南打了一场大胜仗,除了这些官员,大部分老百姓连交趾在哪里,国家有几个人都不知道。官员眼里又是一个极端,此时当年太宗征交趾失利而回的老兵还在,阴影尚存,对徐平的战功又存了不少不切实际的幻想。
几位年轻人以为徐平只是谦虚,说的话自然也是政治正确,都一起笑。
当年在岭南的李觏是以晚生身份呆在一边,只是看着不说话。他没上过战场,但当年整个邕州沸腾起来一样的场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男女老幼,汉人蕃人,都知道前方跟交趾打起来了,都知道自己该为这场战争做些什么。那种整个社会都被动员起来的场面才是最宝贵的记忆,与前线战场的胜利恰好是一体两面。
欧阳修道:“当今朝廷承平日久,民尚奢靡,官吏庸惰,政事********,正需要一场如此大胜振奋精神。郡侯谦逊不提,不两年间,也就没人知道岭南大胜了,岂不可惜!”
这是一群年轻人私底下经常讨论的,一场灭国大胜,结果根本就没有什么动静。不是朝廷怎么记念吧,好歹得有意气风发的诗文流传,结果什么都没有。武将带兵打的也就罢了,领兵的徐平是一等进士出身,怎么就不用文字记录一下。
他们说到动情处,真是恨不得自己就在战场上,用生花妙笔,传播这无上荣光。只恨当年的邕州地处偏远,没有什么像样的人才,生生错过了这次机会。
徐平只是面带微笑,沉默不语。自己当时忙得要死,觉都得没睡,哪里还有这心样的情。等到仗打完了,自己官都差点被撤了,还有什么好说的?这些人觉得那里是建功立业的地方,那好办,现在邕谅路还在大规模招人呢,也不见他们愿意去。
见徐平不搭话,众人觉得内有隐情,也就不好再说下去。
年轻人需要改变,而现在的朝政死气沉沉,早已经引起很多人的不满。这些不满最后都指向了一个人,就是吕夷简。实际上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倒吕夷简的势力开始累积并向京城聚集,西京幕府的文人大量进入馆阁,成了舆论的中坚。
觉得徐平另有隐情不想说,他们几乎立刻一致地把这笔账算在了吕夷简头上。
庄里的羊肉鲜嫩之极,烤着更加能够显出味道的美妙,众人吃得口滑,酒也越喝越多。再经过前面的话,整个气氛融洽了不少。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梅尧臣一杯酒喝下肚,把酒杯重重放在一边,重重叹口气道:“这些年来,功业如郡侯者,还有哪个?又是高第进士,主政一方政绩显赫,可是却偏偏名声不彰。朝中大臣嫉贤妒能,压制后进,令人发指!郡侯又是长者,默默做事,不知为自己营造声势,别人看在眼里,也是为你着急!”
徐平看着炭火上升起的蓝色火苗,强自忍住没有说话。这些年轻人是找自己来当盟主吗?太不自量力了些。这个时候旧的势力颓势未显,新的势力尚未成形,这些只读了几年书的年轻人哪来这么大的信心?正常不是应该老实蛰伏个几年。
再说自己是哪门子的长者,论年龄除了王拱辰,这里的人都比自己大。自己不过进士中得早,官当得早,官场上出头早罢了。
欧阳修道:“可惜郡侯没有诗文流传,如果能有一篇记载岭南之事的精彩文章,天下读书人必然都心向往之,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徐平还是笑着摇摇头:“文章写的就是人生,我现在年纪尚幼,历练太少,很多事情都看不明白,又何必去写呢?或许等到有一天,历练到了,文章自然而然也就成了。”
“郡侯这是哪里话?我们读书人,读的是圣贤文章,里面自然有治世之道!修纵然不才,也熟读先秦诸子书,历代史记,圣贤文章更加烂熟于胸。上自三代,下至隋唐,古今治乱之事,无不了然。圣贤文章自然有大道,岂能写不了人生!”
徐平看着欧阳修,想起他是在这个代修史的人物,这番话说得也不算太夸张。但如果说书看多了就知道古今治乱,显然就是知道天高地厚了。
想了一下,徐平道:“圣贤书自然有用,但也不是包罗万象,更加不是灵丹妙药。时移事易,古今事纵然道理相同,面目却截然不同,如何分辨?不明了世事,把圣贤书中的道理搬到当世来,不过是刻舟求剑罢了。明了古今治乱之道,难的不在于知古,而在于知今。不知今,不明了当世的事情,又何谈能够知古?如果只是会从圣贤书里面寻治乱的道理,那终究是要成一场空的。”
见欧阳修一脸的不以为然,徐平摇摇头不再说话。
读书人的毛病便是这样,尤其是自视甚高而对实际的世界了解不深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掌握了宇宙里的真理,最看不起的就是徐平这种老实做的人。在他们看来,哪里需要这么辛苦?只要用了他们的灵丹妙药,一切困难就都应刃而解,哪里有什么难的!
这不在于读了什么书,更不在于读的是儒家的经典,而只在于世人是不是把他们读的那些书的地位捧起来。捧得越高,这种傲气越重,越是蔑视一切。
一千年前,这些读书人读的是儒家经典,自觉掌握了宇宙间的真理,所有不能让他们发挥才能的人都是小人拦路石,都该清扫到一边去。
在特定的历史时间,他们做的事情是对的,因为扫掉了拦路石之后自然有其他人补上来做这些人做不了的事,不至于使事情崩坏。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人自己也会成为拦路石,也会面临被清扫的命运。经过了人生的沉浮,有的人最终会醒悟,而有的人会成为茅坑里的石头那样顽固。
为了防止这种命运,他们总是幻想用严格的规矩把自己的思想固定下来,最后就会扭头发现,规则定下来之后他们就没有用了。
一千后,儒家思想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儒家的思想失败了,这种读书人的做派却不会改变,他们不再埋头故纸堆,而是穿洋过海去学洋人的东西去。还是一样的作派,洋人的东西不知学了多少,会说几句洋文就跑回国家来,觉得是自己是救世主了,看哪个都瞧不起。只要让自己高高在上发几句命令,这个国家就会立刻变得富强起来。
然而终究还是有人愿意把故纸堆里扒出来的道理跟当世的实际相结合,老老实实地埋头去做事,默默无闻。一千年前,这些读了圣贤书的读书人就说这是他们的功劳,那些埋头做事的人,不过是武夫、小吏,或者是什么笨蛋,夺过你的功劳来,再踩上一只脚。
一千年后何尝不是同样的套路?思想变了,这些读书人的套路没有变。而且比一千年前更有利的,千年前不能指望圣人爬出坟墓给自己说话,千年后却有洋人为自己说话。
徐平两世为人,这种套路就见得多了,哪里还会在乎这些年轻人说什么?
人最重要是踏踏实实地做,那些高呼自己手握至高真理的人,给个地方让他们叫就好了,何必理会?
当然今夜在坐的人,都会在自己的人生中慢慢转变,他们也不得不转变。等到了他们的晚年,依然要像今天的徐平一样,面对其他年轻人的不屑一顾。(未完待续。)
月亮升起来,当头挂在天空,周围的星星都隐了去,愈发显出月盘的皎洁。
炭火更加旺了,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烤的羊肉不时有油滴在炭火上,滋滋地冒着烟,浓郁的香气在夜空里飘荡。
一坛酒已经见底,大家都有了点酒意。
富弼微眯着眼,看着徐平道:“郡侯以弱冠之年,提十万兵,灭交趾于天南,祖宗以来数十年间未有此等战功。我等虽书生,当时听起来也如同身临其境。”
徐平微微笑着,不以为意地道:“恰逢其会罢了。我在邕州六年,州里编户几年时间增长十几倍,道路畅通,商业繁荣,这是根本。交趾人不知道时势变化,一心还以为跟以前一般,对朝廷予取予求,直至驱僚属入寇。不是我灭交趾,是交趾不自量力,触犯朝廷天威,自取灭亡!我朝强盛是根本,破灭交趾反而是小事。”
年轻人总是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情怀,一心想着跃马边疆,驰骋万里。富弼提起这个话题,也是想听听徐平说一说战场上的事情,徐平的答案让他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徐平也确实没什么好说,当年在邕州,他本来就是以优势兵力防守,要不是交趾人一再自己作死,徐平也只是占住谅州就算了。谅州和广源州都还是传统的中原王朝地盘,只是交趾人占住地利,排挤了中原势力,夺回来也不是什么泼天大功。
不过战场本就是布满了迷雾,交战又方都搞不清楚对方,远在千里之外的人更加搞不明白。中原的人只知道这位年轻的郡侯在岭南打了一场大胜仗,除了这些官员,大部分老百姓连交趾在哪里,国家有几个人都不知道。官员眼里又是一个极端,此时当年太宗征交趾失利而回的老兵还在,阴影尚存,对徐平的战功又存了不少不切实际的幻想。
几位年轻人以为徐平只是谦虚,说的话自然也是政治正确,都一起笑。
当年在岭南的李觏是以晚生身份呆在一边,只是看着不说话。他没上过战场,但当年整个邕州沸腾起来一样的场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男女老幼,汉人蕃人,都知道前方跟交趾打起来了,都知道自己该为这场战争做些什么。那种整个社会都被动员起来的场面才是最宝贵的记忆,与前线战场的胜利恰好是一体两面。
欧阳修道:“当今朝廷承平日久,民尚奢靡,官吏庸惰,政事********,正需要一场如此大胜振奋精神。郡侯谦逊不提,不两年间,也就没人知道岭南大胜了,岂不可惜!”
这是一群年轻人私底下经常讨论的,一场灭国大胜,结果根本就没有什么动静。不是朝廷怎么记念吧,好歹得有意气风发的诗文流传,结果什么都没有。武将带兵打的也就罢了,领兵的徐平是一等进士出身,怎么就不用文字记录一下。
他们说到动情处,真是恨不得自己就在战场上,用生花妙笔,传播这无上荣光。只恨当年的邕州地处偏远,没有什么像样的人才,生生错过了这次机会。
徐平只是面带微笑,沉默不语。自己当时忙得要死,觉都得没睡,哪里还有这心样的情。等到仗打完了,自己官都差点被撤了,还有什么好说的?这些人觉得那里是建功立业的地方,那好办,现在邕谅路还在大规模招人呢,也不见他们愿意去。
见徐平不搭话,众人觉得内有隐情,也就不好再说下去。
年轻人需要改变,而现在的朝政死气沉沉,早已经引起很多人的不满。这些不满最后都指向了一个人,就是吕夷简。实际上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倒吕夷简的势力开始累积并向京城聚集,西京幕府的文人大量进入馆阁,成了舆论的中坚。
觉得徐平另有隐情不想说,他们几乎立刻一致地把这笔账算在了吕夷简头上。
庄里的羊肉鲜嫩之极,烤着更加能够显出味道的美妙,众人吃得口滑,酒也越喝越多。再经过前面的话,整个气氛融洽了不少。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梅尧臣一杯酒喝下肚,把酒杯重重放在一边,重重叹口气道:“这些年来,功业如郡侯者,还有哪个?又是高第进士,主政一方政绩显赫,可是却偏偏名声不彰。朝中大臣嫉贤妒能,压制后进,令人发指!郡侯又是长者,默默做事,不知为自己营造声势,别人看在眼里,也是为你着急!”
徐平看着炭火上升起的蓝色火苗,强自忍住没有说话。这些年轻人是找自己来当盟主吗?太不自量力了些。这个时候旧的势力颓势未显,新的势力尚未成形,这些只读了几年书的年轻人哪来这么大的信心?正常不是应该老实蛰伏个几年。
再说自己是哪门子的长者,论年龄除了王拱辰,这里的人都比自己大。自己不过进士中得早,官当得早,官场上出头早罢了。
欧阳修道:“可惜郡侯没有诗文流传,如果能有一篇记载岭南之事的精彩文章,天下读书人必然都心向往之,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徐平还是笑着摇摇头:“文章写的就是人生,我现在年纪尚幼,历练太少,很多事情都看不明白,又何必去写呢?或许等到有一天,历练到了,文章自然而然也就成了。”
“郡侯这是哪里话?我们读书人,读的是圣贤文章,里面自然有治世之道!修纵然不才,也熟读先秦诸子书,历代史记,圣贤文章更加烂熟于胸。上自三代,下至隋唐,古今治乱之事,无不了然。圣贤文章自然有大道,岂能写不了人生!”
徐平看着欧阳修,想起他是在这个代修史的人物,这番话说得也不算太夸张。但如果说书看多了就知道古今治乱,显然就是知道天高地厚了。
想了一下,徐平道:“圣贤书自然有用,但也不是包罗万象,更加不是灵丹妙药。时移事易,古今事纵然道理相同,面目却截然不同,如何分辨?不明了世事,把圣贤书中的道理搬到当世来,不过是刻舟求剑罢了。明了古今治乱之道,难的不在于知古,而在于知今。不知今,不明了当世的事情,又何谈能够知古?如果只是会从圣贤书里面寻治乱的道理,那终究是要成一场空的。”
见欧阳修一脸的不以为然,徐平摇摇头不再说话。
读书人的毛病便是这样,尤其是自视甚高而对实际的世界了解不深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掌握了宇宙里的真理,最看不起的就是徐平这种老实做的人。在他们看来,哪里需要这么辛苦?只要用了他们的灵丹妙药,一切困难就都应刃而解,哪里有什么难的!
这不在于读了什么书,更不在于读的是儒家的经典,而只在于世人是不是把他们读的那些书的地位捧起来。捧得越高,这种傲气越重,越是蔑视一切。
一千年前,这些读书人读的是儒家经典,自觉掌握了宇宙间的真理,所有不能让他们发挥才能的人都是小人拦路石,都该清扫到一边去。
在特定的历史时间,他们做的事情是对的,因为扫掉了拦路石之后自然有其他人补上来做这些人做不了的事,不至于使事情崩坏。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人自己也会成为拦路石,也会面临被清扫的命运。经过了人生的沉浮,有的人最终会醒悟,而有的人会成为茅坑里的石头那样顽固。
为了防止这种命运,他们总是幻想用严格的规矩把自己的思想固定下来,最后就会扭头发现,规则定下来之后他们就没有用了。
一千后,儒家思想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儒家的思想失败了,这种读书人的做派却不会改变,他们不再埋头故纸堆,而是穿洋过海去学洋人的东西去。还是一样的作派,洋人的东西不知学了多少,会说几句洋文就跑回国家来,觉得是自己是救世主了,看哪个都瞧不起。只要让自己高高在上发几句命令,这个国家就会立刻变得富强起来。
然而终究还是有人愿意把故纸堆里扒出来的道理跟当世的实际相结合,老老实实地埋头去做事,默默无闻。一千年前,这些读了圣贤书的读书人就说这是他们的功劳,那些埋头做事的人,不过是武夫、小吏,或者是什么笨蛋,夺过你的功劳来,再踩上一只脚。
一千年后何尝不是同样的套路?思想变了,这些读书人的套路没有变。而且比一千年前更有利的,千年前不能指望圣人爬出坟墓给自己说话,千年后却有洋人为自己说话。
徐平两世为人,这种套路就见得多了,哪里还会在乎这些年轻人说什么?
人最重要是踏踏实实地做,那些高呼自己手握至高真理的人,给个地方让他们叫就好了,何必理会?
当然今夜在坐的人,都会在自己的人生中慢慢转变,他们也不得不转变。等到了他们的晚年,依然要像今天的徐平一样,面对其他年轻人的不屑一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