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钓螃蟹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我们的1983最新章节!
元宪洲知道,一时半会儿是说服不了老爸的,他只能先解决燃眉之急。
纺织厂一大半都是女性员工,她们最热衷于传播男女那点事儿。
纪敏眼下的身形虽然很难看出怀孕的迹象,但任何一个作为过来人的女人多多少少还是能看出点端倪的,要不了几天就会传遍全厂,到时候元义刚两口子就颜面尽失了。
“不如先回老家吧。”
元宪洲的建议立刻得到刘彩霞的赞同,元义刚也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
元宪洲说的老家是爷爷叔叔们住的乡下海边,名叫桃源村。
元义刚从小在桃源村长大,元宪洲以前放暑假时,也常到桃源村玩。
元宪洲的爷爷叫元仁贵,往上推两辈儿是sd人。
要是再往上推的话应该是鲜卑人,复姓拓跋。
两晋南北朝时期,不断有拓跋家族的人列土封疆,称王称霸。
有一个拓跋家族的人当上北方中国的皇帝后,痴迷汉文化,率领族人全面汉化,拓跋也改成了元。
元宪洲只知道姓元的名人有个叫元稹的,是与白居易齐名的大诗人,也是《西厢记》的原作者。
元仁贵除了元义刚这个儿子外,还有两子两女。
两个女的是元义刚的姐姐,两个男的是元义刚的二弟三弟。
元义刚的两个姐姐,一个嫁在邻村,一个嫁到了县城里。
二弟元义剑也当过兵,转业后跟姐姐一样落户到县城里了。
三弟元义钟则跟着元仁贵一起留在乡下当了渔民。
海边的渔民一直都过得比较优渥,即便在灾荒年的时候,他们都很少有挨饿的,顶多粮食少一点。
到了改革开放后,渔民更是如鱼得水了,家里稍微有点劳动力的基本都成了万元户。
元宪洲借了辆军用吉普,拉着元宪江和纪敏赶往老家。
元宪洲前世快四十岁考的驾照,今世还没忘干净。
那年月路上的交警少,但车子也少,所以无照驾驶被查到的概率还是不小的。但开着军用吉普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车子在柏油马路上跑了一个多小时,又在乡间小路上跑了半个小时。
桃源村富裕,乡间小路修得也不错,元宪洲开着吉普车,直接来到爷爷和叔叔住的大房子前。
爷爷元仁贵挺着硬朗的身板站在房子前迎接元宪洲哥俩。
元仁贵跟元义刚长得很像,都是宽肩膀,四方脸。
元仁贵此时不到70岁,头发漆黑,一根白的都没有。
上一年夏天,元宪洲来到桃源村帮元仁贵种水稻,元仁贵扛着一袋化肥,一口气走了半里地。
上一世,元义刚去世时,元仁贵依然身体健壮,一直活到快九十岁才去世。
元仁贵很喜欢元宪洲和元宪江哥俩,元宪洲刚把车子停好,他就过来一手拉一个领着哥俩来到院子里。
院子里高大的枣树下摆放着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小盆刚打下来的大红枣。
“今年的枣子甜着呢,快尝尝!”
元宪洲和元宪江哥俩坐下来,元宪江先抓了一把递给纪敏,三个人一起吃起来。
元仁贵则抱着大茶杯在一旁喝着茶水跟哥俩儿聊着天儿,询问询问亲戚里道的状况。
没一会儿,三婶子从里屋出来了,招呼他们几个:“屋里都收拾好了,要不进屋歇着吧。”
元宪江起身,领着纪敏进屋了。
元宪洲则继续吃着枣子,跟爷爷闲聊着。
元宪洲的奶奶五六年前就去世了,元仁贵一个人跟着老三元义钟过日子。
元义钟比元义刚小四五岁,但儿女却跟元义刚的差不多大,因为农村人结婚早。在桃源村,最早的甚至十五六岁就结婚了。
所以,把纪敏安置在这里也算顺理成章。
元义钟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县城上中学,儿子跟元宪江一般大,跟着元义钟出海捕鱼。
元仁贵早年也是渔民,近些年岁数大了,就不怎么出海了,没事侍弄点土地,种点东西自己吃。
这种安静祥和的田园生活让元宪洲暂时忘记了自己那一波又一波的烦恼。
傍晚的时候,元义钟的儿子大鹏回来了,
哥仨儿见面分外高兴,餐桌上没聊够,又聊到炕上,不知不觉都睡着了。
天蒙蒙亮,元宪洲和大鹏就起来了,元宪江则继续赖在炕上。
元宪洲和大鹏吃过早饭,准备好干粮和水,还有各种工具就出发了。
他们要到海岛上钓螃蟹。
海上的一座岛礁,只有退潮的时候才会浮出海面,正好可以划船上去。
元宪洲和大鹏来到海边,先把吃喝拉撒放到船上,然后一起将船推进海里。
此时刚好退潮,他们在海上再走上个把小时,就能看见那座浮出海面的岛礁了。
大鹏的这条船用的是橹,架在船尾,一端连着根绳子。
俗话说一橹三桨,要是会操作的话,橹的效率是很高的。
但橹比较难操作,元宪洲来了好多次,练习了好几遍,始终没能掌握摇橹的技巧。
大鹏摇着橹,小船飞快前进着,刺破层层迷雾,一直冲向朝阳。
渔民短途航行没人用指南针这类东西,白天靠太阳,晚上靠星星,来辨别方向。
摇橹还是很累人的,大鹏摇上十几二十分钟就要停下来歇会儿,元宪洲总是过来代劳,但每一次要么偏离航线,要么原地打转,大鹏起身后还得重新调整方向。
好在两个人一路上有说有笑,又不时吃吃喝喝,不知不觉就看见那片浮出海面的岛礁了。
大鹏将小船牢牢固定在礁石上,他故意将绳子留得长一点,因为随着退潮,礁石露出水面的部分会越来越多。
两人又找了一处可以倚靠,相对舒适的礁石缝隙处坐下来,然后开始放下网兜。
网兜里装着鸡肠子之类的动物内脏。
网兜下到水里固定好后,大鹏拿出烟看了看元宪洲,因为上一世元宪洲这个年龄根本没学会抽烟。
元宪洲熟练地接过烟,摸出美式军用打火机给大鹏点烟,大鹏有些惊讶地看着打火机。
元宪洲给自己点好烟后,随手将打火机递给大鹏。
大鹏顿时爱不释手。
这是元宪洲在魔都买的进口货,货真价实的zippo。
一根烟过后,大鹏不紧不慢地提起网兜,网兜上密密麻麻地爬着十几只大螃蟹,这种螃蟹呈梭型,螃蟹壳的左右两边非常尖锐,当地人俗称这种螃蟹叫赤甲红。
这个季节正是赤甲红最肥美之时。
元宪洲连忙过来,帮大鹏将一只只螃蟹摘下来扔到旁边的筐里,只摘比拳头大的,小的统统扔回海里了。
在这个位置连钓三次之后,大鹏又换了个地方。
就这么来回换着、钓着,眼瞅着快把小船的底仓装满了,而退潮也快结束,涨潮即将到来,大鹏和元宪洲连忙收拾着工具,开始打道回府了。
吃着顶盖儿肥的赤甲红,喝着自酿的米酒,元宪洲和元宪江又在海边待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元宪洲开着吉普车奔回兴都。他不得不继续面对一桩桩纷至沓来的麻烦。
元宪洲知道,一时半会儿是说服不了老爸的,他只能先解决燃眉之急。
纺织厂一大半都是女性员工,她们最热衷于传播男女那点事儿。
纪敏眼下的身形虽然很难看出怀孕的迹象,但任何一个作为过来人的女人多多少少还是能看出点端倪的,要不了几天就会传遍全厂,到时候元义刚两口子就颜面尽失了。
“不如先回老家吧。”
元宪洲的建议立刻得到刘彩霞的赞同,元义刚也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
元宪洲说的老家是爷爷叔叔们住的乡下海边,名叫桃源村。
元义刚从小在桃源村长大,元宪洲以前放暑假时,也常到桃源村玩。
元宪洲的爷爷叫元仁贵,往上推两辈儿是sd人。
要是再往上推的话应该是鲜卑人,复姓拓跋。
两晋南北朝时期,不断有拓跋家族的人列土封疆,称王称霸。
有一个拓跋家族的人当上北方中国的皇帝后,痴迷汉文化,率领族人全面汉化,拓跋也改成了元。
元宪洲只知道姓元的名人有个叫元稹的,是与白居易齐名的大诗人,也是《西厢记》的原作者。
元仁贵除了元义刚这个儿子外,还有两子两女。
两个女的是元义刚的姐姐,两个男的是元义刚的二弟三弟。
元义刚的两个姐姐,一个嫁在邻村,一个嫁到了县城里。
二弟元义剑也当过兵,转业后跟姐姐一样落户到县城里了。
三弟元义钟则跟着元仁贵一起留在乡下当了渔民。
海边的渔民一直都过得比较优渥,即便在灾荒年的时候,他们都很少有挨饿的,顶多粮食少一点。
到了改革开放后,渔民更是如鱼得水了,家里稍微有点劳动力的基本都成了万元户。
元宪洲借了辆军用吉普,拉着元宪江和纪敏赶往老家。
元宪洲前世快四十岁考的驾照,今世还没忘干净。
那年月路上的交警少,但车子也少,所以无照驾驶被查到的概率还是不小的。但开着军用吉普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车子在柏油马路上跑了一个多小时,又在乡间小路上跑了半个小时。
桃源村富裕,乡间小路修得也不错,元宪洲开着吉普车,直接来到爷爷和叔叔住的大房子前。
爷爷元仁贵挺着硬朗的身板站在房子前迎接元宪洲哥俩。
元仁贵跟元义刚长得很像,都是宽肩膀,四方脸。
元仁贵此时不到70岁,头发漆黑,一根白的都没有。
上一年夏天,元宪洲来到桃源村帮元仁贵种水稻,元仁贵扛着一袋化肥,一口气走了半里地。
上一世,元义刚去世时,元仁贵依然身体健壮,一直活到快九十岁才去世。
元仁贵很喜欢元宪洲和元宪江哥俩,元宪洲刚把车子停好,他就过来一手拉一个领着哥俩来到院子里。
院子里高大的枣树下摆放着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小盆刚打下来的大红枣。
“今年的枣子甜着呢,快尝尝!”
元宪洲和元宪江哥俩坐下来,元宪江先抓了一把递给纪敏,三个人一起吃起来。
元仁贵则抱着大茶杯在一旁喝着茶水跟哥俩儿聊着天儿,询问询问亲戚里道的状况。
没一会儿,三婶子从里屋出来了,招呼他们几个:“屋里都收拾好了,要不进屋歇着吧。”
元宪江起身,领着纪敏进屋了。
元宪洲则继续吃着枣子,跟爷爷闲聊着。
元宪洲的奶奶五六年前就去世了,元仁贵一个人跟着老三元义钟过日子。
元义钟比元义刚小四五岁,但儿女却跟元义刚的差不多大,因为农村人结婚早。在桃源村,最早的甚至十五六岁就结婚了。
所以,把纪敏安置在这里也算顺理成章。
元义钟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县城上中学,儿子跟元宪江一般大,跟着元义钟出海捕鱼。
元仁贵早年也是渔民,近些年岁数大了,就不怎么出海了,没事侍弄点土地,种点东西自己吃。
这种安静祥和的田园生活让元宪洲暂时忘记了自己那一波又一波的烦恼。
傍晚的时候,元义钟的儿子大鹏回来了,
哥仨儿见面分外高兴,餐桌上没聊够,又聊到炕上,不知不觉都睡着了。
天蒙蒙亮,元宪洲和大鹏就起来了,元宪江则继续赖在炕上。
元宪洲和大鹏吃过早饭,准备好干粮和水,还有各种工具就出发了。
他们要到海岛上钓螃蟹。
海上的一座岛礁,只有退潮的时候才会浮出海面,正好可以划船上去。
元宪洲和大鹏来到海边,先把吃喝拉撒放到船上,然后一起将船推进海里。
此时刚好退潮,他们在海上再走上个把小时,就能看见那座浮出海面的岛礁了。
大鹏的这条船用的是橹,架在船尾,一端连着根绳子。
俗话说一橹三桨,要是会操作的话,橹的效率是很高的。
但橹比较难操作,元宪洲来了好多次,练习了好几遍,始终没能掌握摇橹的技巧。
大鹏摇着橹,小船飞快前进着,刺破层层迷雾,一直冲向朝阳。
渔民短途航行没人用指南针这类东西,白天靠太阳,晚上靠星星,来辨别方向。
摇橹还是很累人的,大鹏摇上十几二十分钟就要停下来歇会儿,元宪洲总是过来代劳,但每一次要么偏离航线,要么原地打转,大鹏起身后还得重新调整方向。
好在两个人一路上有说有笑,又不时吃吃喝喝,不知不觉就看见那片浮出海面的岛礁了。
大鹏将小船牢牢固定在礁石上,他故意将绳子留得长一点,因为随着退潮,礁石露出水面的部分会越来越多。
两人又找了一处可以倚靠,相对舒适的礁石缝隙处坐下来,然后开始放下网兜。
网兜里装着鸡肠子之类的动物内脏。
网兜下到水里固定好后,大鹏拿出烟看了看元宪洲,因为上一世元宪洲这个年龄根本没学会抽烟。
元宪洲熟练地接过烟,摸出美式军用打火机给大鹏点烟,大鹏有些惊讶地看着打火机。
元宪洲给自己点好烟后,随手将打火机递给大鹏。
大鹏顿时爱不释手。
这是元宪洲在魔都买的进口货,货真价实的zippo。
一根烟过后,大鹏不紧不慢地提起网兜,网兜上密密麻麻地爬着十几只大螃蟹,这种螃蟹呈梭型,螃蟹壳的左右两边非常尖锐,当地人俗称这种螃蟹叫赤甲红。
这个季节正是赤甲红最肥美之时。
元宪洲连忙过来,帮大鹏将一只只螃蟹摘下来扔到旁边的筐里,只摘比拳头大的,小的统统扔回海里了。
在这个位置连钓三次之后,大鹏又换了个地方。
就这么来回换着、钓着,眼瞅着快把小船的底仓装满了,而退潮也快结束,涨潮即将到来,大鹏和元宪洲连忙收拾着工具,开始打道回府了。
吃着顶盖儿肥的赤甲红,喝着自酿的米酒,元宪洲和元宪江又在海边待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元宪洲开着吉普车奔回兴都。他不得不继续面对一桩桩纷至沓来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