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红楼之奶娘的奋斗最新章节!
后记
惜春成亲后,小日子过得非常的悠闲,跟着自家婆婆天天弄点好吃的,然后陪着太婆婆看看小孩子,晚上小夫妻一起看看书,比试比试作画的水平。
赢的人,就可以享有为惜春小伤疤画画的权利。
隔三差五的,再跟着婆婆回娘家走走亲戚。别提多乐呵了。
至于她们房里的那点子家事,倒是一点也难不倒惜春。谁让她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管家教育呢。
而且,不是还有跟着一起嫁过来的宫里的嬷嬷嘛。
李家的新年,一直是热热闹闹的,尤其是今年张云姬又有了身子。而且在李家,现在孩子多了,又年纪都不大,也能闹腾的起来。所以热闹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孩子都是有分寸的,自从李狗蛋告老还乡后,一个个的倒是都知道了家里谁最好说话。过年了,领红包,也都是耍赖的要自家祖父多给一个。
惜春仗着年纪小,竟然也跟着几个孩子似的,要红包,看得长嫂傅秋芳都好笑不已,这么个孩子气的弟媳妇,当初是怎么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的呢。
李家一派热闹,但是贾家的新年,就有些个冷清。
无他,从小年开始,荣国府的老太君史氏就有了些下世的征兆。这让众人都非常的担心。
当然,有担心老太太身体的,如宝黛两口子。也有担心老太太真的有个万一,全家丁忧,影响前途的。如凤姐儿,秦可卿。
刚过完年,唐朝还在那里跟着惜春说着水果罐头的事情,荣国府那边就来人报丧了。
正月初六,荣国公府的老太君贾门史氏驾鹤西去了。
唐朝和惜春一听,都急急地换了素服,赶了过去。
原来正月初五的晚上,老太太就有些个回光返照。
她将家里的人都招齐了,就在她居住了好多年的荣庆堂里。
“我嫁到你们贾家,从重孙媳妇坐起。一直到现在我的重孙子媳妇也要进门了。”看了一眼站了满屋子的儿孙,史氏欣慰极了。
“我一生二子一女,孙子六人,孙女三人。还有一对外孙。重孙子也已经到了成亲的年纪。我对得起你们贾家了。”
“老太太福禄深厚着呢。这满屋子的孙男娣女,哪个不是借了您老的福气。”听婆婆越说越觉得不祥的张氏,连忙打断了老太太的话。
史氏摆了摆手,让张氏不要说了。然后才又接着说了下去。“...我自知时日无多了,今天特意把你们叫过来,不过是吩咐几件事情。我的那些嫁妆,私房,芝儿是长房嫡长孙,算上他一份。大丫头当年进宫,两手空空的,也算上她一份。他们姑侄分一半。剩下的一半,让瑚儿他们六个兄弟的平分。
大丫头的那份,交给宝玉俩口子吧,回头进宫,给大丫头送进去。我去后,二房便搬出去吧。早搬晚搬都是搬,也不用等到孝期后了。
珠儿和他媳妇就搬到城东的大座宅子里去。老二一家就搬去城南的宅子里。都是好地段,也不算委屈了你们。宝玉俩口子”史氏费力的看了一眼张氏,眼中带着一份拜托,“就暂时留在现在的院子里,等到过了日子,再搬到外城的园子里吧。你们住在那里,以后大丫头省亲回来,也好收拾。我还单独收拾了一箱子字画,都是省哥喜欢的,回头便都与了他。看不到他成亲了。老大媳妇,省哥的亲事,就交给你了。”
张氏点头,含泪说道,“老太太放心,有媳妇呢。”幸好老太太还留了一房在荣国府里,不然都在老太太去后搬出去,让外人怎么说他们大房呢。
史氏笑了,“我知道有你。你是个好的。我一直都知道。将这个家交给你,我也就放心了。见到老太爷,老老太太,我也能...,也能......”幸好有你。
史氏说着说着,竟然就渐渐地睡着了。
史氏睡着了,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四王八公,历经三朝,活到八十岁上的史太君,就这样在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里,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
张氏亲自带着水氏,李凝,黛玉和凤姐,这些老太太最喜欢的孙儿媳妇亲自帮着装裹了起来。
黛玉哭的不能自己,李凝也是。悄悄地将自己绣了好几年的一幅准备今年给老太太做寿礼的绣品放进了老太太的寿材里。
那幅绣品,李凝一直拖拖拉拉的绣着,荣国府里的人都知道琮三奶奶在绣这么个东西。
每天下人都会拿着绣花篮子跟着李凝穿花过巷,来到荣庆堂,在老太太的面前绣上几针,一会儿让老太太给配个线,一会儿让老太太说说这里怎么绣,那里用什么针法的。然后绣不了两针,便开始揉到老太太身上,说是手疼,眼睛疼的让老太太给揉揉,吹吹。老太太于是连忙把自小就爱撒娇的李凝揽过来,左一句心肝,右一句肉的。
被老太太顺毛后,李凝又娇着娇气地陪着老太太打牌。
不过,人家都是哄着老太太玩耍的,但是,可但是,但可是......
凡是有了李凝的打牌游戏,就都变成了老太太哄着她玩。
也只有琮三奶奶,变着法的让老太太哄她。虽然看着众人牙疼,但是老太太就是高兴。这一点,别人也没着招。
动不动,老太太打了一张牌出去,琮三奶奶都说老太太打的她吃不着,非让老太太打她能胡牌的打的。
老太太也高兴。还会问她,要吃什么牌?看得一众孙媳妇和儿媳妇都是羡慕嫉妒。
大家哄着老太太玩牌,然后老太太还在牌桌上哄着李凝高兴,这谁看了不都得有点想法。
可就李凝脸皮厚,每每让老太太放水,她赢牌,得了赌资,还会做好人的,请大家吃酒看戏。
老太太还一个劲的夸李凝大方,会做人,会做事。
而那个绣品,便被李凝一直这样那样地拖了好几年。一直到前两天才绣好。老太太和李凝都高兴坏了,一连声的让人拿最好的木头,打最好的框架装裱起来。
谁知道,还没等装裱起来,老太太便先走了一步。
如何不让人伤心难过呢。
老太太的后事,办得极尽奢华,张氏知道自家婆婆生前的喜好,凡是会让她喜欢的,在后事上都带了出来。
水氏是荣国府的当家太太,这样的事情,本就是应该她来操办,但是若要将后事办得庄重,水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想要办成奢华,那还真的离不了凤姐。
于是由瑚大奶奶主理,珠大奶奶协理的老国公夫人丧事,那办得真真是非同凡响。原著中凤姐协理秦可卿的后事,现在却将那份能力用在了帮助水氏一起操办荣国府老太君身上,也算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了。
唐朝领着家中的女眷一直陪了几天,才带着满目的哀伤回到了家中。
那个慈祥的老人,是真的离开了她们。
而唐朝等人离去了,并不代表着荣国府也可以跟着消停了。
老太太七七过后,在张氏的有心操作下,贾政一房便带着家产,领着名下的仆人离开了。而贾珠和凤姐,便要再等上两个月。
因为张氏说贾珠的房子久不住人,不适合凤姐这个孕妇居住,让天暖和了或是凤姐生产后再搬。
凤姐早就想当家做主了,又怎么可能在公公婆婆都搬走的情况下,再留在荣国府里寄人离下呢。
他们不是宝玉和黛玉,那是老太太指明要在这里守完孝才可以离开的。所以挺着五六个月子的凤姐,便全天候的让人去那边弄房子,争取在新家待产。
一时间,走了梨香院,荣国府就少了好些人的感觉。毕竟邢氏和赵姨娘都是能闹腾的。等到不到两个月,凤姐一家也走了的时候,荣国府就真真清静了。
春去冬来,一年的时间便过去了。
宝玉不是承重孙,他与黛玉的孝期只有一年。
一年后,正式出孝。在张氏等人的帮忙下,两人带着诺大的家产搬到了外城的省亲园子里居住。
同年四月初,张氏又安排了他们圆房。
至此,这件婚事,算是彻底地走完了所有的程序。
小夫妻两个,上无父母,下无稚儿。很是过了两年悠闲生活。省亲园子里,一步一景,处处诗情,呤诗作画,对月弹琴,凭窗闻香。
便是等到荣国府出了孝,考上了进士,宝玉的生活也没有改变。
一直到夫妻二人的书画成了别人追棒的对象时,二人才恍然发现,原来园中数日时光,人间既是数十年。
二人居于园中,从不为世俗麻烦。除了有荣国府暗中维护外,也离不开宫中的元春,李家宝玉的奶兄弟,以及林省夫妇的保护帮衬。
至于贾珠这个亲哥哥,倒是有心无力,想帮也帮不上忙。凤姐天天在家里生孩子,看孩子,斗一斗有心眼的管事婆子和庄子上的管事。
忙里偷闲,还要应酬一下贾珠的同僚夫人。
而贾珠呢?
贾珠消无声息地当着他那没啥前景的小官,还要时不时的应付一下贾政那边的问题。
儿子成亲,还是分家。只要有前例,便都不算数。当年元春白给了邢氏一个儿子,那就是嫡子。自家双亲跟着嫡幼子养老的,也不是没有。
这个不算是事,再加上贾珠和贾政分开过,那也是老太太临终的遗愿。说破大天去,贾珠也没短了礼数。
可贾政的日子就实在是憋屈了。
自从分了家,二房的家事,就归了邢氏管。可邢氏管家,是只进不出,全往自己手里抓的那种,弄得赵姨娘天天跟斗鸡似的要战上几个回和。
贾政烦不胜烦,以前年节同僚互相送礼,凤姐都安排的妥妥的,可到了邢氏这里,竟是没办法跟着人家送来的持平。时间一长,贾政这个不通俗物的,也觉得打脸。
最后无法,贾政只得让贾珠通知凤姐来操持他衙门里的走礼情况。但凤姐又不是做慈善的,怎么可能愿意天天这么白掏。
要知道,那可真的是白掏。送出去的礼,是从凤姐这边出去的。但人家的回礼,往往是送到贾政邢夫人那里。
一次,两次还好,多了,谁当这冤大头。
所以说,这两家那是一脑门子的官司。
至于宝玉那里,非长非幼,又自小不在贾政面前长大,还真的没有让贾政想起来。但是贾政没想去来,并不代表邢氏没有想起来。
可在第一次的时候,明显比凤姐更聪慧,看得更远的黛玉就将元春抬了出来。黛玉口齿伶俐,弄得邢氏真真是哑口无言。再加上,黛玉有次进宫后,在聊天的时候,便将此事说了出来,元春为了膈应邢氏,还特特派人出宫来,说了一通邢氏。
那以后,邢氏就再也不愿意去找宝黛二人的麻烦了。
元春上次送她的儿子,她还消化不了呢。再要是又弄出什么妖蛾子,她还真的有些抗不住。
男人靠不住,又没个儿子。邢氏只得在贾环成亲,生下长子后,将孩子抱到了身边教养。这一点,就算是赵姨娘和贾环夫妻有什么想法,也没有办法。毕竟祖母教养孙子,也不是什么大事。
贾政就想到自家母亲也是如此将孙子辈的放在自己院中养大,这时继妻如此,也是正常。
而亲手养大的孙子,确实让邢氏在贾政去后,得到了妥善的照顾。
所以,多年来,贾珠一家瞎忙,贾政一家闹腾,宝玉一家消停,便成了京城中难得的一景。
而看热闹的唐朝,一边看着红楼歪到了天边,一边嫌弃着她们家越老越傻的男人,不过出去转圈的那么点功夫,又被那几个小孙子骗了私房钱。
真是傻透气了。
不过,这鸡飞狗跳的生活。
家长里短,众生百态。
唐朝却是怎么也看不厌!
看不厌的男人,过不厌的生活。
......
后记
惜春成亲后,小日子过得非常的悠闲,跟着自家婆婆天天弄点好吃的,然后陪着太婆婆看看小孩子,晚上小夫妻一起看看书,比试比试作画的水平。
赢的人,就可以享有为惜春小伤疤画画的权利。
隔三差五的,再跟着婆婆回娘家走走亲戚。别提多乐呵了。
至于她们房里的那点子家事,倒是一点也难不倒惜春。谁让她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管家教育呢。
而且,不是还有跟着一起嫁过来的宫里的嬷嬷嘛。
李家的新年,一直是热热闹闹的,尤其是今年张云姬又有了身子。而且在李家,现在孩子多了,又年纪都不大,也能闹腾的起来。所以热闹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孩子都是有分寸的,自从李狗蛋告老还乡后,一个个的倒是都知道了家里谁最好说话。过年了,领红包,也都是耍赖的要自家祖父多给一个。
惜春仗着年纪小,竟然也跟着几个孩子似的,要红包,看得长嫂傅秋芳都好笑不已,这么个孩子气的弟媳妇,当初是怎么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的呢。
李家一派热闹,但是贾家的新年,就有些个冷清。
无他,从小年开始,荣国府的老太君史氏就有了些下世的征兆。这让众人都非常的担心。
当然,有担心老太太身体的,如宝黛两口子。也有担心老太太真的有个万一,全家丁忧,影响前途的。如凤姐儿,秦可卿。
刚过完年,唐朝还在那里跟着惜春说着水果罐头的事情,荣国府那边就来人报丧了。
正月初六,荣国公府的老太君贾门史氏驾鹤西去了。
唐朝和惜春一听,都急急地换了素服,赶了过去。
原来正月初五的晚上,老太太就有些个回光返照。
她将家里的人都招齐了,就在她居住了好多年的荣庆堂里。
“我嫁到你们贾家,从重孙媳妇坐起。一直到现在我的重孙子媳妇也要进门了。”看了一眼站了满屋子的儿孙,史氏欣慰极了。
“我一生二子一女,孙子六人,孙女三人。还有一对外孙。重孙子也已经到了成亲的年纪。我对得起你们贾家了。”
“老太太福禄深厚着呢。这满屋子的孙男娣女,哪个不是借了您老的福气。”听婆婆越说越觉得不祥的张氏,连忙打断了老太太的话。
史氏摆了摆手,让张氏不要说了。然后才又接着说了下去。“...我自知时日无多了,今天特意把你们叫过来,不过是吩咐几件事情。我的那些嫁妆,私房,芝儿是长房嫡长孙,算上他一份。大丫头当年进宫,两手空空的,也算上她一份。他们姑侄分一半。剩下的一半,让瑚儿他们六个兄弟的平分。
大丫头的那份,交给宝玉俩口子吧,回头进宫,给大丫头送进去。我去后,二房便搬出去吧。早搬晚搬都是搬,也不用等到孝期后了。
珠儿和他媳妇就搬到城东的大座宅子里去。老二一家就搬去城南的宅子里。都是好地段,也不算委屈了你们。宝玉俩口子”史氏费力的看了一眼张氏,眼中带着一份拜托,“就暂时留在现在的院子里,等到过了日子,再搬到外城的园子里吧。你们住在那里,以后大丫头省亲回来,也好收拾。我还单独收拾了一箱子字画,都是省哥喜欢的,回头便都与了他。看不到他成亲了。老大媳妇,省哥的亲事,就交给你了。”
张氏点头,含泪说道,“老太太放心,有媳妇呢。”幸好老太太还留了一房在荣国府里,不然都在老太太去后搬出去,让外人怎么说他们大房呢。
史氏笑了,“我知道有你。你是个好的。我一直都知道。将这个家交给你,我也就放心了。见到老太爷,老老太太,我也能...,也能......”幸好有你。
史氏说着说着,竟然就渐渐地睡着了。
史氏睡着了,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四王八公,历经三朝,活到八十岁上的史太君,就这样在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里,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
张氏亲自带着水氏,李凝,黛玉和凤姐,这些老太太最喜欢的孙儿媳妇亲自帮着装裹了起来。
黛玉哭的不能自己,李凝也是。悄悄地将自己绣了好几年的一幅准备今年给老太太做寿礼的绣品放进了老太太的寿材里。
那幅绣品,李凝一直拖拖拉拉的绣着,荣国府里的人都知道琮三奶奶在绣这么个东西。
每天下人都会拿着绣花篮子跟着李凝穿花过巷,来到荣庆堂,在老太太的面前绣上几针,一会儿让老太太给配个线,一会儿让老太太说说这里怎么绣,那里用什么针法的。然后绣不了两针,便开始揉到老太太身上,说是手疼,眼睛疼的让老太太给揉揉,吹吹。老太太于是连忙把自小就爱撒娇的李凝揽过来,左一句心肝,右一句肉的。
被老太太顺毛后,李凝又娇着娇气地陪着老太太打牌。
不过,人家都是哄着老太太玩耍的,但是,可但是,但可是......
凡是有了李凝的打牌游戏,就都变成了老太太哄着她玩。
也只有琮三奶奶,变着法的让老太太哄她。虽然看着众人牙疼,但是老太太就是高兴。这一点,别人也没着招。
动不动,老太太打了一张牌出去,琮三奶奶都说老太太打的她吃不着,非让老太太打她能胡牌的打的。
老太太也高兴。还会问她,要吃什么牌?看得一众孙媳妇和儿媳妇都是羡慕嫉妒。
大家哄着老太太玩牌,然后老太太还在牌桌上哄着李凝高兴,这谁看了不都得有点想法。
可就李凝脸皮厚,每每让老太太放水,她赢牌,得了赌资,还会做好人的,请大家吃酒看戏。
老太太还一个劲的夸李凝大方,会做人,会做事。
而那个绣品,便被李凝一直这样那样地拖了好几年。一直到前两天才绣好。老太太和李凝都高兴坏了,一连声的让人拿最好的木头,打最好的框架装裱起来。
谁知道,还没等装裱起来,老太太便先走了一步。
如何不让人伤心难过呢。
老太太的后事,办得极尽奢华,张氏知道自家婆婆生前的喜好,凡是会让她喜欢的,在后事上都带了出来。
水氏是荣国府的当家太太,这样的事情,本就是应该她来操办,但是若要将后事办得庄重,水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想要办成奢华,那还真的离不了凤姐。
于是由瑚大奶奶主理,珠大奶奶协理的老国公夫人丧事,那办得真真是非同凡响。原著中凤姐协理秦可卿的后事,现在却将那份能力用在了帮助水氏一起操办荣国府老太君身上,也算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了。
唐朝领着家中的女眷一直陪了几天,才带着满目的哀伤回到了家中。
那个慈祥的老人,是真的离开了她们。
而唐朝等人离去了,并不代表着荣国府也可以跟着消停了。
老太太七七过后,在张氏的有心操作下,贾政一房便带着家产,领着名下的仆人离开了。而贾珠和凤姐,便要再等上两个月。
因为张氏说贾珠的房子久不住人,不适合凤姐这个孕妇居住,让天暖和了或是凤姐生产后再搬。
凤姐早就想当家做主了,又怎么可能在公公婆婆都搬走的情况下,再留在荣国府里寄人离下呢。
他们不是宝玉和黛玉,那是老太太指明要在这里守完孝才可以离开的。所以挺着五六个月子的凤姐,便全天候的让人去那边弄房子,争取在新家待产。
一时间,走了梨香院,荣国府就少了好些人的感觉。毕竟邢氏和赵姨娘都是能闹腾的。等到不到两个月,凤姐一家也走了的时候,荣国府就真真清静了。
春去冬来,一年的时间便过去了。
宝玉不是承重孙,他与黛玉的孝期只有一年。
一年后,正式出孝。在张氏等人的帮忙下,两人带着诺大的家产搬到了外城的省亲园子里居住。
同年四月初,张氏又安排了他们圆房。
至此,这件婚事,算是彻底地走完了所有的程序。
小夫妻两个,上无父母,下无稚儿。很是过了两年悠闲生活。省亲园子里,一步一景,处处诗情,呤诗作画,对月弹琴,凭窗闻香。
便是等到荣国府出了孝,考上了进士,宝玉的生活也没有改变。
一直到夫妻二人的书画成了别人追棒的对象时,二人才恍然发现,原来园中数日时光,人间既是数十年。
二人居于园中,从不为世俗麻烦。除了有荣国府暗中维护外,也离不开宫中的元春,李家宝玉的奶兄弟,以及林省夫妇的保护帮衬。
至于贾珠这个亲哥哥,倒是有心无力,想帮也帮不上忙。凤姐天天在家里生孩子,看孩子,斗一斗有心眼的管事婆子和庄子上的管事。
忙里偷闲,还要应酬一下贾珠的同僚夫人。
而贾珠呢?
贾珠消无声息地当着他那没啥前景的小官,还要时不时的应付一下贾政那边的问题。
儿子成亲,还是分家。只要有前例,便都不算数。当年元春白给了邢氏一个儿子,那就是嫡子。自家双亲跟着嫡幼子养老的,也不是没有。
这个不算是事,再加上贾珠和贾政分开过,那也是老太太临终的遗愿。说破大天去,贾珠也没短了礼数。
可贾政的日子就实在是憋屈了。
自从分了家,二房的家事,就归了邢氏管。可邢氏管家,是只进不出,全往自己手里抓的那种,弄得赵姨娘天天跟斗鸡似的要战上几个回和。
贾政烦不胜烦,以前年节同僚互相送礼,凤姐都安排的妥妥的,可到了邢氏这里,竟是没办法跟着人家送来的持平。时间一长,贾政这个不通俗物的,也觉得打脸。
最后无法,贾政只得让贾珠通知凤姐来操持他衙门里的走礼情况。但凤姐又不是做慈善的,怎么可能愿意天天这么白掏。
要知道,那可真的是白掏。送出去的礼,是从凤姐这边出去的。但人家的回礼,往往是送到贾政邢夫人那里。
一次,两次还好,多了,谁当这冤大头。
所以说,这两家那是一脑门子的官司。
至于宝玉那里,非长非幼,又自小不在贾政面前长大,还真的没有让贾政想起来。但是贾政没想去来,并不代表邢氏没有想起来。
可在第一次的时候,明显比凤姐更聪慧,看得更远的黛玉就将元春抬了出来。黛玉口齿伶俐,弄得邢氏真真是哑口无言。再加上,黛玉有次进宫后,在聊天的时候,便将此事说了出来,元春为了膈应邢氏,还特特派人出宫来,说了一通邢氏。
那以后,邢氏就再也不愿意去找宝黛二人的麻烦了。
元春上次送她的儿子,她还消化不了呢。再要是又弄出什么妖蛾子,她还真的有些抗不住。
男人靠不住,又没个儿子。邢氏只得在贾环成亲,生下长子后,将孩子抱到了身边教养。这一点,就算是赵姨娘和贾环夫妻有什么想法,也没有办法。毕竟祖母教养孙子,也不是什么大事。
贾政就想到自家母亲也是如此将孙子辈的放在自己院中养大,这时继妻如此,也是正常。
而亲手养大的孙子,确实让邢氏在贾政去后,得到了妥善的照顾。
所以,多年来,贾珠一家瞎忙,贾政一家闹腾,宝玉一家消停,便成了京城中难得的一景。
而看热闹的唐朝,一边看着红楼歪到了天边,一边嫌弃着她们家越老越傻的男人,不过出去转圈的那么点功夫,又被那几个小孙子骗了私房钱。
真是傻透气了。
不过,这鸡飞狗跳的生活。
家长里短,众生百态。
唐朝却是怎么也看不厌!
看不厌的男人,过不厌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