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推荐阅读:弃宇宙、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穿到明朝考科举最新章节!
谢瑛领导的锦衣卫正在京城展开打击整治流氓恶少专项活动, 每天日操之后就在京里巡查,不计早晚。崔燮有时从国子监下学出来, 或是从李学士家回来,就会撞到巡视的锦衣卫。
有几回甚至遇到了谢瑛。
搁在早前, 谢瑛就要装不认得他, 转身离去了。可如今他们已经当着两位学士、舍人面前攀过交情, 这关系不定什么时候都能传到天子面前, 也就没必要再装不熟了。因此几回在路上相遇时,不光崔燮要打马上去问候一声“谢大人”, 谢瑛也会拱拱手,含着浅浅的笑容, 温和地应一声“崔监生”。
当着满街的人, 也就是这样了。
谢瑛仍有点儿要避嫌的意思。反倒是他手下有几个见过崔燮的校尉,见他读书读到了天子眼里,竟还能跟锦衣卫这样亲热, 都觉得他知恩念旧,人品不错,愿意和他多说几句话。
偶尔崔燮从李家读书到晚上,回来赶上夜禁被查,若有相熟锦衣卫正在旁边巡视,就会过来替他开释。
崔燮跟他们道谢,那几名校尉也偶尔跟他抱怨抱怨——管理京里这些恶少都该是顺天府的事,他们该抓的人抓不着,该查的案查不好, 还得锦衣卫来收拾烂摊子。
他们成日价巡街查案,顶风冒雨,头上千户管得又严,不许随意取要百姓的东西,如今喝口水都得自己掏银子……
崔燮想着谢瑛天天在烈日风雨下巡视,简直对他们的话感同身受,体贴安慰道:“我等士民居住京师,能保得平安度日,都有大人们的功劳。我每日早晚出行,也觉着京师风气渐好,想来这辛苦也不是白费的,来日恶徒扫清了,朝廷与百姓们自然都会记你们的功劳。”
锦衣卫同志们一洗旧日官僚风气,不仅脚踏实地地干起了严·打工作,工作中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了!他们这些治下的普通百姓能不为国家和谐之风添砖加瓦,给锦衣卫提供点力所能及的服务吗?
崔燮深受感动,回家就召开了一次全家代表大会。会议上转述了李东阳学士所传达的上谕,更申明了要紧跟成化天子的政策,支持锦衣卫扫清京城魔氛的意思。
具体而言,他决定在京城里开几处茶棚,供应茶水、点心,让锦衣卫们公干路过时能歇歇脚。
老太太听说突然要铺开这么大的摊子,又干的是没做过的东西,便不大有信心,低声问他:“咱家前儿个才在庄子上修了大屋、建了窑,哪儿来这些银子开茶棚呵。”
云姐近日跟着祖母学管家,脑子里多少也有些东西,便也低声问道:“咱们家卖的胭脂水粉还更好,哥哥若要支持锦衣卫,何不直接送些治春癣、手皴的药?这也都是实用的东西,多的银子投进脂粉铺里还能赚钱,岂不比开那种小摊子强?”
和哥倒没什么意见——自打陆先生回家探亲后,他跟他二哥是一样的题海待遇,考得他见着崔燮腿就打颤,更别说还敢提什么意见了。
崔燮耐心地解释道:“开茶棚子也不一定要赔钱。搭个棚子花不了几两银,咱们也不用做得像正经茶楼那么精致,就供些平常的茶叶和热饮子,夏天弄点果子凉水……我想如今锦衣卫正四处巡城呢,若有个休息的地方,再给他们免些银子,肯定都高兴。这既是朝廷的善政,咱们帮衬着些总没坏处——父亲不是还在云南等着回京呢。”
老太太想到儿子,想的连心口都疼了,也不吝惜银子了,咳声叹气地说:“我也不敢盼着他能回京来,咱们就当结个善缘,叫锦衣卫再别来抄家拿人就好。”
反正这都是一时的事,等谢千户他们这阵子忙过去,不用成天在外头巡查,那茶棚子干不干也就在两可了。
崔燮安慰了老太太两句,便叫人去老家把刘庄头提回京来,由他亲手找中介寻地方,上县衙签红契,雇人...建起茶棚。
建这棚子的本心他没告诉家里人,只告诉了刘庄头:“往后若有巡城的锦衣卫来吃茶,要什么你就上什么,不用要银子。再盯着点儿他们每天到摊上的时辰,算着他们要去时订些熟豆浆、新鲜吃食,不用怕花钱,单记一本帐上交给我就行。”
刘庄头眨了眨眼,纳闷地问道:“那咱们这帐找谁结呢?”
崔燮高深莫测地一笑:“那你不用管了,我自然有地方结。”
少主人不愿说,刘庄头便不问了,他只做。
他几个月前刚从刘家回来,见过不少旧主故亲,说了崔家无数坏话,正是责任感满满,要在满目外人的崔家保住他们老刘家大外孙子的时候。如今崔燮要交代他一件不能叫老崔家人干的事,他自然无比上心,亲自盯着租了摊位、建了结实的木棚,叫人打了长桌椅,又买了炉子、木炭、粗瓷碗壶。
这些东西统共也花不了几两银子,看摊的也不用往别处雇,就用附近的孤老、妇人帮着烧烧茶、蒸蒸糕,每日支半升米粮当工钱就够了。
茶棚里日常供些行人喝的粗茶,多少搁些好茶、糖、果脯、核桃、芝麻等物,再备着炒熟磨好的糜子面冲茶汤。吃的就叫那些提着篮子到处送吃的的觅汉、妇人来卖。他们自己蒸些米糕、面饼,仅供着锦衣卫免费喝茶块点心,费的钱其实也能从别的顾客身上赚回来。
待他把一切安排得差不多了,崔燮便给谢瑛写了信,告诉他崔家搞了茶摊的事,叫他每天巡查累了,就带人到自家摊子上歇歇脚、喝口热茶。
城中四方几条大街上,凡是挑着红底镶白边的幌子,中间绣着“清茶”两个大字的茶摊都是他开的,锦衣卫过来一律免费。
谢瑛转天便回了信,笔迹略显急促,叫他不要这样破费——没的那些小子干着皇差,拿着朝廷薪俸,还要到崔家白吃白喝的。
崔燮留送信的长随在堂上坐了坐,就在那封信背后提笔回覆:“不曾白供,已要了他们的千户抵债。”
他把信重新滴腊封好,附上几盒新制的防皴手药、面脂、口脂,叫那长随带回去。
谢瑛看着信纸背后那行字,气也不是,笑也不是。但把那十四个字多品读了几遍后,那点气他乱花银子的念头倒淡去了,只剩下一股亲热的喜悦盘绕在心底。
叫缇骑们去吃就去吃吧,费的银子反正也有他这个千户来抵。他要什么不能给他?
唯一遗憾的就是他这善举不能扬名了。
崔燮终究是朝廷命官之子,又是在读书科考的,名声要紧。单结交他一个千户也就罢了,好歹有个恩人的名头在;若还叫人知道他供着巡城的锦衣卫白吃白喝,再落个故意买好天子近侍的名声,可就不好听了。
谢瑛看了一晚上的信,转天操训结束,要带众人去巡城时,便告诉几个领队的那些茶摊的所在。只说帐他已经结过了,叫他们巡查累了可以去歇息,喝口热茶,但不许故意糟蹋东西。
众校尉和小旗们这些天巡街巡惯了,猛然听说千户大人包了茶摊,能供他们喝口热茶、歇歇脚,竟也都感动不已,都扒上来跟大人道谢。
说起那几处茶摊,又有人忆起是新开的,问他怎地早不包个摊子、店铺,偏这几家刚建起来,就想起包下那几处叫属下歇脚了。谢瑛笑着看了他们一眼,淡淡地说:“你们吃着皇粮,办着皇差,自己掏银子吃了几顿茶饭就觉着委屈了?本千户一个月也就支那么几石米,自然只能包得起新开的,便宜的摊子。
“诉委屈之前,先想想东关外那伙拐卖妇女的拐子捉到没有,城西斗殴的恶少中有两个逃走的潜藏在何处,小甜水巷里被抢的那家找着犯人没有……”
缇骑们叫他训得不能抬头。
但他也不光训人,带着人巡街时,...恰遇上个挂有“清茶”字样的新摊子,便大方地叫缇骑们跟着他过去歇歇、吃些东西。茶棚里原有些客人坐着吃茶,见锦衣卫们气势汹汹地冲过来,就连坐都坐不住了,双股战战,恨不能立刻就跑。
可人腿哪儿能跑得过马腿,他们还没站直身子呢,那片红衣缇骑就已经翻身下马,拥着一名穿青碧曳撒的年轻官员进了棚。
那群锦衣卫竟没呼喝他们离去,也没像传说中那样随意拿人,而是捡了几张空桌坐下,叫人上茶水。
看茶摊的老人叫刘庄头反复培训过,记得见了锦衣卫不能怕,直着两条腿走过去,露出个似哭似笑的神情,问谢千户:“大人想要点什么,请看水牌。”
水牌是白木板上用石墨笔写的,如今倒有不少小摊、小店用这个,板子随便漆漆,笔能到居安斋白要,请先生写一回要不了几个大钱,比刻的水牌便宜。
牌子上的茶水倒还挺全,有泡茶、点茶、香汤、面儿茶……棚边还有大锅滚着的豆浆。
谢瑛看着这茶棚,只觉着虽然简单,却无一处简陋,都是极用心思的,不比那些大的茶馆儿差。
他倒不觉着饿,只点了一碗泡茶,叫手下随意点,众人看着他的脸色不错,也都放开量点了自己爱喝的泡茶、香汤,或是能顶饱的面儿茶。
那看摊的老人陪着小心都记下了,让炉边的妇人盯着紧煮,还拿了米糕和蒸的软饼来问他们要不要尝几块。
谢瑛自要了两盘,也让他各桌都上两盘。撕开一块尝了尝味道,应当都是早上新鲜做出来的,在炉子上热过,也挺喧软香甜。
就这么坐在崔燮家的棚子里,吃着他家做的点心、茶水,又不用掏钱,真有种叫他养起来了的感觉……
暂叫他养两天也不错。
等来日他当了官,自家就在衙门外弄上这么个地方,也长长久久地养着他。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我奶奶生日,中午吃饭去了,明天再奋起吧
谢瑛领导的锦衣卫正在京城展开打击整治流氓恶少专项活动, 每天日操之后就在京里巡查,不计早晚。崔燮有时从国子监下学出来, 或是从李学士家回来,就会撞到巡视的锦衣卫。
有几回甚至遇到了谢瑛。
搁在早前, 谢瑛就要装不认得他, 转身离去了。可如今他们已经当着两位学士、舍人面前攀过交情, 这关系不定什么时候都能传到天子面前, 也就没必要再装不熟了。因此几回在路上相遇时,不光崔燮要打马上去问候一声“谢大人”, 谢瑛也会拱拱手,含着浅浅的笑容, 温和地应一声“崔监生”。
当着满街的人, 也就是这样了。
谢瑛仍有点儿要避嫌的意思。反倒是他手下有几个见过崔燮的校尉,见他读书读到了天子眼里,竟还能跟锦衣卫这样亲热, 都觉得他知恩念旧,人品不错,愿意和他多说几句话。
偶尔崔燮从李家读书到晚上,回来赶上夜禁被查,若有相熟锦衣卫正在旁边巡视,就会过来替他开释。
崔燮跟他们道谢,那几名校尉也偶尔跟他抱怨抱怨——管理京里这些恶少都该是顺天府的事,他们该抓的人抓不着,该查的案查不好, 还得锦衣卫来收拾烂摊子。
他们成日价巡街查案,顶风冒雨,头上千户管得又严,不许随意取要百姓的东西,如今喝口水都得自己掏银子……
崔燮想着谢瑛天天在烈日风雨下巡视,简直对他们的话感同身受,体贴安慰道:“我等士民居住京师,能保得平安度日,都有大人们的功劳。我每日早晚出行,也觉着京师风气渐好,想来这辛苦也不是白费的,来日恶徒扫清了,朝廷与百姓们自然都会记你们的功劳。”
锦衣卫同志们一洗旧日官僚风气,不仅脚踏实地地干起了严·打工作,工作中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了!他们这些治下的普通百姓能不为国家和谐之风添砖加瓦,给锦衣卫提供点力所能及的服务吗?
崔燮深受感动,回家就召开了一次全家代表大会。会议上转述了李东阳学士所传达的上谕,更申明了要紧跟成化天子的政策,支持锦衣卫扫清京城魔氛的意思。
具体而言,他决定在京城里开几处茶棚,供应茶水、点心,让锦衣卫们公干路过时能歇歇脚。
老太太听说突然要铺开这么大的摊子,又干的是没做过的东西,便不大有信心,低声问他:“咱家前儿个才在庄子上修了大屋、建了窑,哪儿来这些银子开茶棚呵。”
云姐近日跟着祖母学管家,脑子里多少也有些东西,便也低声问道:“咱们家卖的胭脂水粉还更好,哥哥若要支持锦衣卫,何不直接送些治春癣、手皴的药?这也都是实用的东西,多的银子投进脂粉铺里还能赚钱,岂不比开那种小摊子强?”
和哥倒没什么意见——自打陆先生回家探亲后,他跟他二哥是一样的题海待遇,考得他见着崔燮腿就打颤,更别说还敢提什么意见了。
崔燮耐心地解释道:“开茶棚子也不一定要赔钱。搭个棚子花不了几两银,咱们也不用做得像正经茶楼那么精致,就供些平常的茶叶和热饮子,夏天弄点果子凉水……我想如今锦衣卫正四处巡城呢,若有个休息的地方,再给他们免些银子,肯定都高兴。这既是朝廷的善政,咱们帮衬着些总没坏处——父亲不是还在云南等着回京呢。”
老太太想到儿子,想的连心口都疼了,也不吝惜银子了,咳声叹气地说:“我也不敢盼着他能回京来,咱们就当结个善缘,叫锦衣卫再别来抄家拿人就好。”
反正这都是一时的事,等谢千户他们这阵子忙过去,不用成天在外头巡查,那茶棚子干不干也就在两可了。
崔燮安慰了老太太两句,便叫人去老家把刘庄头提回京来,由他亲手找中介寻地方,上县衙签红契,雇人...建起茶棚。
建这棚子的本心他没告诉家里人,只告诉了刘庄头:“往后若有巡城的锦衣卫来吃茶,要什么你就上什么,不用要银子。再盯着点儿他们每天到摊上的时辰,算着他们要去时订些熟豆浆、新鲜吃食,不用怕花钱,单记一本帐上交给我就行。”
刘庄头眨了眨眼,纳闷地问道:“那咱们这帐找谁结呢?”
崔燮高深莫测地一笑:“那你不用管了,我自然有地方结。”
少主人不愿说,刘庄头便不问了,他只做。
他几个月前刚从刘家回来,见过不少旧主故亲,说了崔家无数坏话,正是责任感满满,要在满目外人的崔家保住他们老刘家大外孙子的时候。如今崔燮要交代他一件不能叫老崔家人干的事,他自然无比上心,亲自盯着租了摊位、建了结实的木棚,叫人打了长桌椅,又买了炉子、木炭、粗瓷碗壶。
这些东西统共也花不了几两银子,看摊的也不用往别处雇,就用附近的孤老、妇人帮着烧烧茶、蒸蒸糕,每日支半升米粮当工钱就够了。
茶棚里日常供些行人喝的粗茶,多少搁些好茶、糖、果脯、核桃、芝麻等物,再备着炒熟磨好的糜子面冲茶汤。吃的就叫那些提着篮子到处送吃的的觅汉、妇人来卖。他们自己蒸些米糕、面饼,仅供着锦衣卫免费喝茶块点心,费的钱其实也能从别的顾客身上赚回来。
待他把一切安排得差不多了,崔燮便给谢瑛写了信,告诉他崔家搞了茶摊的事,叫他每天巡查累了,就带人到自家摊子上歇歇脚、喝口热茶。
城中四方几条大街上,凡是挑着红底镶白边的幌子,中间绣着“清茶”两个大字的茶摊都是他开的,锦衣卫过来一律免费。
谢瑛转天便回了信,笔迹略显急促,叫他不要这样破费——没的那些小子干着皇差,拿着朝廷薪俸,还要到崔家白吃白喝的。
崔燮留送信的长随在堂上坐了坐,就在那封信背后提笔回覆:“不曾白供,已要了他们的千户抵债。”
他把信重新滴腊封好,附上几盒新制的防皴手药、面脂、口脂,叫那长随带回去。
谢瑛看着信纸背后那行字,气也不是,笑也不是。但把那十四个字多品读了几遍后,那点气他乱花银子的念头倒淡去了,只剩下一股亲热的喜悦盘绕在心底。
叫缇骑们去吃就去吃吧,费的银子反正也有他这个千户来抵。他要什么不能给他?
唯一遗憾的就是他这善举不能扬名了。
崔燮终究是朝廷命官之子,又是在读书科考的,名声要紧。单结交他一个千户也就罢了,好歹有个恩人的名头在;若还叫人知道他供着巡城的锦衣卫白吃白喝,再落个故意买好天子近侍的名声,可就不好听了。
谢瑛看了一晚上的信,转天操训结束,要带众人去巡城时,便告诉几个领队的那些茶摊的所在。只说帐他已经结过了,叫他们巡查累了可以去歇息,喝口热茶,但不许故意糟蹋东西。
众校尉和小旗们这些天巡街巡惯了,猛然听说千户大人包了茶摊,能供他们喝口热茶、歇歇脚,竟也都感动不已,都扒上来跟大人道谢。
说起那几处茶摊,又有人忆起是新开的,问他怎地早不包个摊子、店铺,偏这几家刚建起来,就想起包下那几处叫属下歇脚了。谢瑛笑着看了他们一眼,淡淡地说:“你们吃着皇粮,办着皇差,自己掏银子吃了几顿茶饭就觉着委屈了?本千户一个月也就支那么几石米,自然只能包得起新开的,便宜的摊子。
“诉委屈之前,先想想东关外那伙拐卖妇女的拐子捉到没有,城西斗殴的恶少中有两个逃走的潜藏在何处,小甜水巷里被抢的那家找着犯人没有……”
缇骑们叫他训得不能抬头。
但他也不光训人,带着人巡街时,...恰遇上个挂有“清茶”字样的新摊子,便大方地叫缇骑们跟着他过去歇歇、吃些东西。茶棚里原有些客人坐着吃茶,见锦衣卫们气势汹汹地冲过来,就连坐都坐不住了,双股战战,恨不能立刻就跑。
可人腿哪儿能跑得过马腿,他们还没站直身子呢,那片红衣缇骑就已经翻身下马,拥着一名穿青碧曳撒的年轻官员进了棚。
那群锦衣卫竟没呼喝他们离去,也没像传说中那样随意拿人,而是捡了几张空桌坐下,叫人上茶水。
看茶摊的老人叫刘庄头反复培训过,记得见了锦衣卫不能怕,直着两条腿走过去,露出个似哭似笑的神情,问谢千户:“大人想要点什么,请看水牌。”
水牌是白木板上用石墨笔写的,如今倒有不少小摊、小店用这个,板子随便漆漆,笔能到居安斋白要,请先生写一回要不了几个大钱,比刻的水牌便宜。
牌子上的茶水倒还挺全,有泡茶、点茶、香汤、面儿茶……棚边还有大锅滚着的豆浆。
谢瑛看着这茶棚,只觉着虽然简单,却无一处简陋,都是极用心思的,不比那些大的茶馆儿差。
他倒不觉着饿,只点了一碗泡茶,叫手下随意点,众人看着他的脸色不错,也都放开量点了自己爱喝的泡茶、香汤,或是能顶饱的面儿茶。
那看摊的老人陪着小心都记下了,让炉边的妇人盯着紧煮,还拿了米糕和蒸的软饼来问他们要不要尝几块。
谢瑛自要了两盘,也让他各桌都上两盘。撕开一块尝了尝味道,应当都是早上新鲜做出来的,在炉子上热过,也挺喧软香甜。
就这么坐在崔燮家的棚子里,吃着他家做的点心、茶水,又不用掏钱,真有种叫他养起来了的感觉……
暂叫他养两天也不错。
等来日他当了官,自家就在衙门外弄上这么个地方,也长长久久地养着他。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我奶奶生日,中午吃饭去了,明天再奋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