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小说网 > 靖难攻略 > 202.第202章 山穷水尽

202.第202章 山穷水尽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靖难攻略最新章节!

    第202章 山穷水尽

    “朕惟先王之典,生有名殁有谥,所以彰其德表其行也,曩者封建诸子王尔,于晋为国藩屏,于兹有年迩者,因疾永逝,特遵古典赐谥曰恭。”

    “呜呼!谥法者古今之公议,不可废也,尔其有知服斯,宠命册宝俱如秦王制度……”

    三月中旬,曾经一手包办了蓝玉案中所有在山西淮西勋贵的晋王朱棡,最终以一种急促的死法离开了人世。

    当他的死讯传到应天,朱元璋哭泣到昏阙,并辍朝三日。

    在这三天时间里,他悲痛的处理完了朱棡死后的诸多事宜。

    虽说朱棡残暴,但比起朱樉来说,他还是好上了那么一丝,尤其在朱标死后,他的性格更是收敛。

    尽管这样的收敛,是为了争储而做出的表象,但起码这使得他的形象比朱樉好了许多。

    正因如此,在谥号上,即便是不喜欢朱棡的庙堂群臣,也没有苛刻的给予他恶谥,而是给出了‘恭’作为他的谥号。

    作为谥号‘恭’算不上恶谥,但也算不上好的谥,可以说是明褒实贬。

    只是对于朱元璋来说,他并没有反驳群臣给朱棡的谥号,反而认为这个谥号很贴合朱棡的一生。

    在确立了谥号后,朱元璋又在山西驼山选地八百亩,以此来修建朱棡的陵墓。

    在所有的事情结束后,朱棡的死讯也开始向大江南北传去。

    得知消息,不管是在庙堂的,还是在野的。

    但凡有一丝政治嗅觉,他们都能猜到朱棡的死对谁最有利,同时对谁最无利。

    若说受惠最大,那无疑是太孙朱允炆,毕竟朱棡争储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凡有入仕倾向的人,都了解朱棡争储的事情。

    不过众人也都知道,朱棡死了,那还对太孙朱允炆有威胁的,便只剩下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作壁上观,想要看看这二王会对晋王薨逝的消息做出什么反应。

    当身处开封的朱橚得知消息时,他立马就派长子朱有燉前往了太原吊丧,同时向朱元璋上疏,请求让自己去主持三哥的丧礼,但被朱元璋驳回了。

    可即便被驳回,朱橚也没有做出其它出格的事情,而是整日在王府的屯田间,带着十数名农学的儒生编撰救荒书册。

    他的举动,让许多人打消了对他的关注,转而将目光放到了北平的朱棣身上。

    只是比较他们的关注,此刻的朱棣更关注的却不是权力斗争,而是……

    “老和尚,怎么样了?”

    北平燕王府承运殿内,当朱棣神叨叨的询问面前的姚广孝时,坐在他一旁的姚广孝也收起了为其诊脉的手。

    “殿下脉象强健,无气血体虚的症状,不必担心。”

    姚广孝与朱棣说出了自己诊脉的答案,让朱棣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

    当得知朱棡薨逝的消息时,朱棣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直到他再三确定朱棡真的死了之后,他才渐渐高兴。

    说到底,他和朱棡本来就不对付,朱棡为了向朱标和朱元璋索要权力,没少对二人吹耳旁风,说自己图谋不轨如何如何……

    想起这些事情,朱棣都恨不得狠揍朱棡一顿,自然不可能为他的死而难过。

    高兴了一会,他这才反应过来。

    自家大兄和朱棡都是气血体虚而死,那自己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症状?

    想到这里,他连忙让人叫来了姚广孝为他诊脉,如今确定自己安全后,他这才舒坦道:“老三死了……”

    “贫僧来时已经知道了。”姚广孝盘算佛珠,同时表情凝重的看向朱棣,这让朱棣想到了自己的处境。

    他试探着询问道:“老三死了,你说允炆会不会在接下来对俺动手。”

    “这……”姚广孝迟疑片刻,他认真想了想:“这很难说,不过殿下既无二心,也不用担心太孙对您有什么不利,况且陛下尚在,太孙即便想做什么,也很难做出来。”

    “倒也是……”朱棣颔首,他并没二心,只想着在北平当一个逍遥的藩王。

    若是日后南边的大侄子不愿意自己在北边呆着,那自己也可以去南边,反正削藩这种事情,自己心里也早有了准备。

    “其实殿下这边还好说,贫僧担心的反而是二殿下那边。”

    姚广孝忽的开口提起了朱高煦,这让朱棣错愕:“老二怎么了?”

    “贫僧总觉得,二殿下似乎有些事情在藏着。”姚广孝说出自己担心的原因:

    “前岁殿下去了吉林城,见到了水稻与那被称为水泥的东西,当初二殿下是如何说的?”

    姚广孝询问朱棣,朱棣也不假思索的回答:“老二说那些东西还未功成,等到功成再行推广。”

    “如今两年过去了,还未功成吗?”姚广孝反问朱棣,并说出了自己所掌握的消息:“就贫僧得知的消息来看,辽东都司都指挥佥事傅让在去到辽南过后,已经在近日开始准备屯田了。”

    “然而,即便许多人都得知了吉林城有种植水稻的技术,可那傅让却没有让人种植水稻,更没有交出水泥这一物。”

    “兴许是傅让也不知道……”朱棣试图解释,可在姚广孝那低垂的目光中,他的解释连自己都说服不了。

    朱棣沉默了,姚广孝则是在他沉默片刻后开口道:“南边来了消息,陛下似乎准备再次让殿下领兵北巡,虽然没有具体明说,但从徐左都督的去向来看,应该是针对兀良哈诸部的。”

    “殿下您今年,应该还会获得三都司兵权,并继续主持北巡备边事宜。”

    姚广孝如此说着,同时也开口说道:“在北巡时,贫僧想前往派一名弟子前往吉林城。”

    “这不好吧……”朱棣皱眉,他知道眼下的情况,不应该节外生枝。

    “正因如此,贫僧才准备殿下与二殿下、宁王三位出兵后,才派人去吉林城。”

    姚广孝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按照他所说的去做,那便是朱元璋也不会觉得这是朱棣和朱高煦在密谋什么,毕竟父子二人都在前线,没有必要特意派一个去吉林城搞事情。

    有什么事情,完全可以在北巡的营帐中说清楚。

    姚广孝此举,更像是为朱棣去刺探吉林城。

    但这样做,反而让朱棣更不舒服了。

    他和朱高煦的关系很好,若是因为姚广孝此举而被挑拨,那就有些麻烦了。

    只是他也知道,自家老二确实藏着许多秘密,自己作为父亲,必须弄清楚才行,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气:“老二那边,你不用派人去,这次北巡你随俺去,俺当面问问老二。”

    “如此,甚好……”姚广孝回了一礼,这让朱棣意识到自己上了这个老和尚的当。

    “伱这老和尚1朱棣吹胡子瞪眼,可姚广孝却缓缓起身回了一礼,低声开口道:

    “殿下,有的时候,您也得未雨绸缪才行。”

    “我?”朱棣愣了愣,下意识就想要反问姚广孝,可姚广孝却不给他机会,起身便离开了承运殿。

    瞧着他的背影,朱棣不明所以,不知道姚广孝的那句话是个什么意思。

    他还在揣摩,只是他想了一个上午都没有想出什么。

    倒是在他揣摩的时候,千里之外的京城之中,朱元璋也忙碌结束了朱棡的丧事。

    朱济熺被派往了太原承袭王爵,武英殿内只剩下了朱允炆与朱高炽这两个孙子辈的人。

    坐在椅子上,身穿素衣的朱允炆与朱高炽二人小心翼翼的看向自家爷爷。

    在龙椅上,朱元璋的身体比前几日消瘦了些,让人担心。

    只是即便身体如此,他依旧在结束丧事后前来操办政务,好似要将悲痛化为力量。

    在接下来的十数日中,朱元璋不厌其烦的每日前来武英殿,即便回了乾清宫,也常常处理奏疏至凌晨。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朱棡突然薨逝的消息也开始渐渐趋于平静。

    时间迈入四月,朱元璋在四月初三日召见了从广西平叛结束归来的杨文。

    杨文这人虽然才四十有九,但曾经与冯胜征讨西北,而后一直在南方执行军务,并不出名。

    直到洪武十七年,他才在随傅友德征讨云南之后,擢升为建昌卫世袭指挥佥事。

    洪武二十五年,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叛乱,杨文随蓝玉前往征讨,战后升为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诰封骠骑将军,并世袭指挥使。

    洪武二十七年,因为朱高煦举荐他平倭,因此他得到了更多登台的机会。

    他在广西平叛期间,直接执掌的兵马就达到了六万之数,也因此他算是挤进了大明武将的权力中心。

    兴许是看着杨文在广西搞改土归流弄得不错,因此他今日特地召来了杨文。

    杨文长相平平,但朱元璋却能看出他十分沉稳,因此在杨文五拜三叩起身后,他对杨文开口:“朕子燕王在北平,而北平又为中国之门户。”

    “如今召你来,是希望你能以总兵官的身份前往北平参赞燕王,同时从北平都司、北平行都司并燕谷宁三府护卫中选拣精锐马步军士,随燕王前往开平北边。”

    “你以为如何?”朱元璋询问杨文,或许是因为朱棡身死,因此他加快了原定七月北巡的脚步。

    “陛下指派,臣定当尽心尽力1杨文没有什么多余的话,只是低头作揖,应下了这个差事。

    见他没有什么要求,朱元璋也很是满意,询问道:“你旧部人马,可随意调遣,只需给朕拟个名册便足够。”

    “末将领命1杨文没有拒绝朱元璋的好意,毕竟他从未在河北一带领兵打过仗,没有自己熟悉的人手,确实很难节制大军。

    只是他才作揖,朱允炆便皱了皱眉,因为他如果记得不错,杨文手下似乎有几个与朱高煦亲近的人。

    他仔细想了想,很快便想到了那两人,因此笑着开口道:

    “杨都督北上与四叔巡边,北方大势便可安定了。”

    “不过,近来又有倭寇从南边寻来,在广东雷州一带作乱,若不加以遏制,恐怕又会复早年倭乱。”

    “听闻杨都督麾下杨俅父子二人是水战悍将,不如将二人委派两广,率水师平倭如何?”

    朱允炆一边说,目光却时不时偷窥着自家爷爷。

    见自家爷爷无动静,他便更自信的看向杨文了。

    倒是杨文听后沉吟片刻,随后才道:“杨俅父子确实是水战悍将,只是平倭的话,杨俅或杨展任意一人便可。”      显然,杨文对于这两个与自己同姓,并且还随着自己从浙江打到广西的部下还是很喜欢的。

    “杨俅老成些,便派他任两广水师指挥使平倭吧。”

    关键时刻,朱元璋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朱允炆闻言也没有再说什么,杨文也松了一口气。

    “你去了北边之后,一切号令皆由燕王定夺,你只管奉行便可,切不要有疑心,好好与燕王学学如何对付北虏。”

    “臣领命1杨文作揖回礼,朱元璋也摆摆手:“你准备准备,本月就出发吧。”

    见皇帝这么说,杨文也在一句“臣告退”后离开了武英殿。

    只是,他才走不久,武定侯郭英却出现在了武英殿门口,这让朱允炆与朱高炽脸上流露诧异。

    “臣郭英,参见陛下、太孙、世子……”

    朱元璋体谅郭英,因此他不必五拜三叩,只需要作揖便可。

    在他起身后,朱元璋没有与老兄弟寒暄,而是交代了召来他的原因:

    “朝廷虽然太平,而胡虏也远遁久矣,但说到底胡虏还有兵力骚扰边塞,因此不可不防。”

    “今日召你前来,是任命你为总兵官,率都督刘真与吴高二人领辽东都司除守备外军马步兵,与辽王共同前往全宁卫,择险要屯驻堤备,一切号令悉听燕王节制……”

    朱元璋的话,让朱允炆心里一沉。

    如果说前者派杨文协助朱棣节制兵马他还可以接受的话,那派郭英带辽王参加北巡,同时听从朱棣节制,他就有些不淡定了。

    郭英这人的三女嫁给了辽王朱植,长孙女则是嫁给了渤海王朱高煦。

    如今他要是去了北边,与朱棣这个亲家结好,那自己日后削藩……

    朱允炆心情渐渐不好了起来,至于郭英倒是没想那么多,面对朱元璋的旨意,他只是询问一句:“臣请问何时前往辽东,又何时率兵出塞屯驻?”

    “尽早动身,最好在五月出兵,那个时候高煦那边应该已经积雪融化,可以出兵了。”

    “臣领旨……”见朱元璋交代,郭英接旨退下,朱元璋也在他走后,将目光放到了桌上的奏疏上。

    想了想,他让太监取来纸张,自己提笔在纸张上写下了一份家书。

    【朕观成周之时天下治矣,周公犹告成王曰:尔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

    【今虽海内无事,然天象示戒,夷狄之患岂可不防?】

    【朕之诸子,汝独才智克堪其任,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谁?】

    【已命杨文总北平都司行都司等军,郭英总辽东都司并辽府护卫,悉听尔节制。】

    【尔其总率诸王,相机度势,用防边患乂安黎民,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其敬慎之勿淡…】

    洋洋洒洒百余字,尽是对朱棣的交代。

    待朱元璋写完,他看向了朱高炽:“此信算是家书,你派王府护卫送与你父亲吧。”

    “孙儿领命……”朱高炽毕恭毕敬起身,来到龙案前接过了家书。

    望着那份家书,朱允炆十分不舒服,但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朱高炽拿着家书走出武英殿。

    他以为自家爷爷会对自己说什么,可出乎他的预料,朱元璋在写完家书后,便全身心继续投入到了政务的处理上。

    至于那封家书,则是在经过几日的奔波后,被燕府护卫送回了北平的燕府之中。

    得到家书的朱棣,很快就开始开始准备北巡事宜。

    同一时间,人在黑水城的朱高煦还不知道关内发生的各种事情。

    “四月了,算起来我那三伯应该走了吧……”

    黑水城箭楼上,当朱高煦感叹着朱棡恐怕已经薨逝的消息,摆在他眼前的,是远处的渐渐转绿的青山,以及那已经化冻大半的黑龙江水。

    “一二一1

    “一二一1

    “一!二1

    在他感叹之余,城外响起了激昂的口号声。

    他低头看去,只见在黑水城外,数千身穿鸳鸯战袄的兵卒正在黑水城面前的道路上跑步前进。

    他们的队伍拉的很长,从城东拉到城西,每排一小旗十人,队伍拉长近一里都还没能看到尾巴。

    过了一两分钟,朱高煦才看到了队伍的尾巴,而这时他身后的楼梯口也走上来了一道身影。

    “刚才来的那批女真人都安排好了吗?”

    朱高煦头也不回的询问,而走出楼梯口的孟章也脸上挂着笑意:“都安排好了,一百二十七户,四百一十六口人,可参军的男丁有一百一十六人。”

    他走上前来,站在朱高煦半个身位后,眺望着城外那井然有序的队伍:“算上这一百一十六人,黑水城的预备役就达到七千九百二十七人了。”

    “快八千了。”朱高煦颔首,对这个募兵速度已经很满意了。

    只是相较于他的满意,孟章却觉得压力很大,他犹豫着开口:“虽说快八千人了,但他们的家眷也未免有些多了,末将算了算,足有三万二千余人。”

    “确实很多,但也没有办法。”

    朱高煦眺望着远处,这一刻他很不舍,因为他想到了老朱。

    “如果爷爷还能再活几年,我的时间或许还有很多,但现在已经不够了……”

    他在心中感叹,同时也对黑水城的情况感到担忧。

    “黑水城的粮食还够吃多久?”

    “不足两个月。”

    二人对话间,将朱高煦的压力展露无遗。

    人口对于他来说是负担,可不募兵他就没有办法实现自己想要做的那些事情。

    如今黑水城每个月要支出两万石的军粮和口粮,算下来一年就是二十四万石。

    吉林城那边的情况,整个冬季里都有能熟练在江面走雪橇的使犬女真人来回传信,因此吉林城和其它两座城池的情况,他十分清楚。

    肇州城还是军堡负担就是军粮和军饷,安东城经过一个冬季,城内招抚的女真人口达到了一万二千余人,每个月要消耗近五千石口粮。

    吉林城那边则是更为困难,整个冬季里,不断有小部落从东南方向逃来。

    自从朱高煦断了粮食互市,许多部落都难以为继,便是吉林城的邻居,东边的善出堡都举堡接受了吉林城的招抚。

    眼下,除了六城的女真人还能勉强度日,其余规模稍大的女真部落都已经接受了招抚。

    可这样一来,吉林城的人口数量在这个冬季突破到了九万,每个月支出的口粮达到了三万六千石。

    算上还没有北上的长春所一千军户,渤海军的正规军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万三,加上眼下的八千预备役,每个月要支出一万三千余贯钱,三万石军粮。

    从洪武二十八年到如今,朱高煦没想到,自己也成为了一个有民十五万,拥军两万一的存在。

    只是这样的势力,背负在他肩头的,是每个月军民工匠近一万六千贯钱,口粮九万二千石的财政压力。

    人口和军队的增加,让渤海的府库只能撑到六月初,而这还只是平时。

    一旦战事爆发,自己该去何处寻觅粮食,这或许是自己最应该担心的事情。

    距离历史上自家父亲起兵还有十四个月,按理来说自己应该等到那个时候,可吉林城的府库已经支撑不到那个时候了。

    毛皮生意因为老朱的迁移富户政策而中断,自己失去了最大的经济来源,只能通过贩卖部分羊群来坚持。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老朱会给自己运来二十几万石行粮和月粮,而自己只能靠它们撑到九月初的粮食收割。

    虽说可以收割五十余万石粮食,但这批粮食顶多只能让自己撑到来年三月。

    哪怕再贩卖羊群,也顶多在付了军饷后,撑到四月罢了。

    自己在实力膨胀中迷失了自己,渐渐落入了老朱给自己布下的局中。

    现在的自己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就是提前靖难,然后再六月到九月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击败辽东都司,夺取辽东军屯粮和常平仓粮,以战养战。

    要么,自己就只能暂时裁军,减少百姓口粮,等到明年即将起兵时再募兵……

    前者起兵容易,可朱允炆还未削藩,湘王还未自焚,自己一旦起兵就失了大义。

    没了这份大义,自己就会从旁人惋惜的藩王,变成一个可憎的反王。

    这条路走不通,那自己或许只剩下了裁军这一种选择。

    朱高煦看着城外的近八千兵卒,他眼中纠结。

    花费了他大半年练出来的八千兵马,难道真的要就这样裁撤吗?

    朱高煦不舍,而不舍的原因在于他心里有一个办法还未实施,因为他觉得未必能成。

    不过事已至此,不管能不能成,他都得先跨出那一步才能知道。

    他转过身,往箭楼下走去。

    “明日,便返回吉林城吧……”

    《渤海纪事本末》:“洪武三十一年四月,上抚北山女直,编男丁八千为军”

    《明世宗实录》:“洪武三十年冬,野人饥寒而投,上获女直男女数千余人,又恐四周野人进犯,编数百男丁为军,备之”

    (本章完)

本站推荐:重生之都市仙尊修仙高手混花都神级龙卫官场局中局我在万界送外卖惊世医妃,腹黑九皇叔总裁大人,放肆爱!权路迷局都市极品医神总裁爹地惹不起

靖难攻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宝石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北城二千并收藏靖难攻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