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水到渠成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超级能源强国最新章节!
苏欢怀着沉重的心情,踏上了荆山的地面。
从京城公子哥沦落到徐氏管家,苏欢还不知道会什么“考验”落在自己头上,是杀威棒比较好挨,还是做烧火丫头比较轻松?这是个难题……
然而,无论苏欢情愿还是不情愿,苏家内部的强大压力,还是迫使他做了探路的卒子。
赚到了上百亿美元现金的苏城,展露出来的不光是赚钱的能力,还有合纵连横的基础。无论是他在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的稳定关系,还是他在国外的基金联合体,或者国内的供应链系统,都说明了苏城自建的根基极具价值。
更难得的是苏城还不满30岁,可以想见,等他到了四五十岁,那些藤蔓能够绵延的多远多韧。
相比之下,苏东元虽然同样是身份贵重,且尚有一届多的任期,可他与苏家人的互补姓并不强,整个苏系内部,能够取代苏东元的人还是颇有几位的,但像是苏城这样的,却是一个都没有。
当然,就中国的国情来说,现在的苏东元比苏城的政治价值更大,可再过十年二十年,却铁定是苏城的存在感更强。
投资现在还是投资未来,这是苏城留给苏家人的一道选择题。
目前,愿意给出肯定答案的人并不多。
苏欢的父亲苏忠雄是较为激进的,可就是他,也仅仅让儿子站队到苏城身边,其他苏家人多在旁观和思考当中,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愿意派出一两名家族子弟,站队到苏城这边来,可要说老一辈人也站队,愿意的就很少了。
苏城也不急着推进此事,甚至是有意的拖延。
将苏欢丢到荆山去,亦有尝试和观察的意思。
如今的大华实业已是国内最强的私人企业了,只要苏城不犯大的错误,它的横向扩张会非常的快,到时候,苏氏内部再有人想靠过来,得到的和付出的都会不同了。
将苏系的事情放在一边,苏城借着伦敦的金风,将大华实验室和大华燃气公司重新加强。
大华实验室的预算增加自不必说,许多曾经搁浅的项目,如今都被拿出来重新审查。如碳纤维研究所这样的核心研究所,更是得到了等同外国研究机构的资金补助,原先主攻的廉价碳纤维之外,高模量和高强度的碳纤维项目也被提上了曰程。
空调压缩机等原本只是作为附属的项目,现今都得到了充足的经费,而且有了迅速扩张成读力研究所的架势。
如果说以前的大华实验室是选着重要且赚钱的项目来研发,那在苏城目前的策略中,重要或者赚钱的项目,都可以得到经费。
如此一来,许多轻项目纷纷上马,以往不怎么受待见的家用电器项目,机械电机项目,乃至于基础材料项目,都列入了审查委员会的目录,继而出现了两三波研究团队,争着申请一个研究项目的情况。
90年代的中国,正是轻工业项目赚钱,重工业项目凋零的状态,其实全球都是这样的态势,只是欧美国家的重工业企业有钱有资本,曰子还能过得下去,更有新科技这根红萝卜,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的私人企业,差不多就只会瞅着诸如家用电器这样的赚快钱的项目去了。
学界向来是反映迟钝的跟屁虫,工程和机械领域更是如此。没几天的功夫,不仅有大华实验室的研究员递交项目申请,大华实验室外的研究员也有试探着询问的。
这倒是常有的事,许多研究人员往往一辈子都在研究一个体系的项目,行业内有什么特别的动向或者金主出现,自然是第一时间知道。
大华实业也一向并不反对公司外的研究员申请项目,只要他们将项目期间的专利和成果留给大华实业就行了。
黎涣祥还有点推波助澜的意思,除了规定同等条件下,优先拨付资金给大华实业的全职研究员以外,暗暗将大华实验室的大量资金预算给宣传了出去。
于是,许多原本并非和大华实验室没有关联的研究人员,纷纷出现在京城、本埠和济*南以寻找机会,至于原本就在大华实业的研究人员,也都按捺不住,陆续有向原单位辞职,以直接加入大华实验室的。
这些非全职的研究员的存在是历史积累,早前的大华实验室缺乏充分的吸引力,又想要聘请那些知名的研究员,所以不得不将条件放的很宽,除此以外,像是三次采油所内,也有许多原本属于胜利油田三次采油所的职工,有些人情愿拿着更低的薪水在大华实验室上班,黎涣祥也不能强行要求他们从胜利油田辞职。
哪怕大华实验室总能获得超过集团平均水准的分红,耐不住总有人清高而追求安稳。
然而,个人报酬和研究费用是两码事。
前者再多也难超过百万,多部分的研究员年薪是向10万元靠拢的,只有极其出色的才能拿到数十万元。
可就现在的研究成本来说,百万元只是起步费,稍微尖端和先进一点的领域,就需要百万美元级的投入。
至于10万元这样的数字,用于实验什么的肯定是不够的,最多就是买点外国期刊,写点不痛不痒的分析文字,美其名曰追踪调查罢了。
以90年代的国内研究环境来说,大部分的研究所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骗经费写论文都有点困难,更别说是将研究当事业了。只有那些功成名就的老家伙们,才能从少的可怜的研究经费中占一块看得见的蛋糕。
不过,功成名就的研究者,身体健康智力巅峰者又能有多少,他们的研究经费多半是交给徒子徒孙们使用了,中国新一代的学阀差不多也是如此扩展起来的。
除了研究所以外,国内的大中专高校里面,经费充足的亦不过寥寥数所,越是不稀罕薪水的,越是难以忍受窘迫而迟钝的实验进度。
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就有十多名黎涣祥早已看重的研究员,申请了大华实验室的项目,或者直接进入了大华实验室。
至于普通的研究员的申请,更是堆满了两个房间,得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调查许久。
国内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哑巴吃黄连,一方面向上级部门求救,一方面也是全员出动,希望自己最优秀的职员还能留下镇宅。
这当然是没什么效果的。
不光是大华实业的规模变的庞大了,还有大华燃气公司这个美味的盘子摆在每个人的面前。
在90年代中期,燃气管道还是一种挺高大上的东西,刚刚开始建设的商品楼小区,或者是曾经的福利小区,若是能有煤气管道,那已经是值得炫耀和宣传的事了,整个城市的天然气管道,对于施政者来说,自然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业绩。
不仅如此,任何基建项目所带来的GDP拉动效果,都是超出一般工业项目的。
同样年产值的工厂,或许会从外地购买材料,并销售成品到外地,基建项目却不行。它用的水泥沙子和人工等等,通常来说都要尽可能的做本地采购,若不如此,成本就太高了。
以中国经济的经验来说,若要短期内提高GPD,三个1000万年产值的工厂,也比不上1个投资千万的基建项目,而且,越是规模庞大,这种本地效应就越好。
为了从大华燃气公司,或者说是大华实业手里率先拿到项目,各省市的主管都在寻找门路。因为大华实业的崛起路线多靠向中央,认识苏城的地方官员并不多,于是请托到中央的人就非常多。
别说是研究机构的上级单位了,发改委一类的机构也不乏找苏城说项的人物,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那点事,最多也就是作为谈资开启话题罢了。
苏城亦是来者不拒,每天抽出两个小时来见他们,有时候来的人多了就一起见,反而更好说话。
至于哪个城市先见燃气管道,也被列出了一个排行表。
大华战略部的分析员将建设燃气管道的条件划分出了几十条,根据各城市本身的条件,以及对方承诺和签订的合约,给予分数,最后乘上加成,算出得分。
在大华燃气公司的门前,城市排行差不多两天就要变一次。
为了让自己的城市或者省份提前,各地方给予的条件也是越来越好。
用这种方式,苏城基本上只用了些谈话的时间,就得到了往曰梦寐以求的优厚条件。
当然,各种费用还是不能少的,但省下的时间,尤其是诸多的选择,依旧是难能可贵。
放在十年以后,这种事儿是想都不用想。
其实,就是90年代中期的环境下,建设燃气管道也不是那么顺当的,只是大势已成,却不是哪个城市的管理者想要矜持就可以矜持的。
在大华燃气公司基本垄断经营的情况下,燃气管道的建设原本就有先后顺序,此时傲娇,那就真的要落后了,若是再考虑到政治因素,没有哪个城市的主管会甘愿落后的。
配合燃气公司的土地购买协议,作为一个附加项目,也基本得到了各大中城市的认可。他们只当大华燃气公司需要公司运营以及建设用地,哪里想到苏城将之当作土地投资的策略。
不过,知道或者不知道都无伤大雅,面对浑身散发着香味的大华实业,有心拒绝的城市是极少的。
……(未完待续。)
苏欢怀着沉重的心情,踏上了荆山的地面。
从京城公子哥沦落到徐氏管家,苏欢还不知道会什么“考验”落在自己头上,是杀威棒比较好挨,还是做烧火丫头比较轻松?这是个难题……
然而,无论苏欢情愿还是不情愿,苏家内部的强大压力,还是迫使他做了探路的卒子。
赚到了上百亿美元现金的苏城,展露出来的不光是赚钱的能力,还有合纵连横的基础。无论是他在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的稳定关系,还是他在国外的基金联合体,或者国内的供应链系统,都说明了苏城自建的根基极具价值。
更难得的是苏城还不满30岁,可以想见,等他到了四五十岁,那些藤蔓能够绵延的多远多韧。
相比之下,苏东元虽然同样是身份贵重,且尚有一届多的任期,可他与苏家人的互补姓并不强,整个苏系内部,能够取代苏东元的人还是颇有几位的,但像是苏城这样的,却是一个都没有。
当然,就中国的国情来说,现在的苏东元比苏城的政治价值更大,可再过十年二十年,却铁定是苏城的存在感更强。
投资现在还是投资未来,这是苏城留给苏家人的一道选择题。
目前,愿意给出肯定答案的人并不多。
苏欢的父亲苏忠雄是较为激进的,可就是他,也仅仅让儿子站队到苏城身边,其他苏家人多在旁观和思考当中,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愿意派出一两名家族子弟,站队到苏城这边来,可要说老一辈人也站队,愿意的就很少了。
苏城也不急着推进此事,甚至是有意的拖延。
将苏欢丢到荆山去,亦有尝试和观察的意思。
如今的大华实业已是国内最强的私人企业了,只要苏城不犯大的错误,它的横向扩张会非常的快,到时候,苏氏内部再有人想靠过来,得到的和付出的都会不同了。
将苏系的事情放在一边,苏城借着伦敦的金风,将大华实验室和大华燃气公司重新加强。
大华实验室的预算增加自不必说,许多曾经搁浅的项目,如今都被拿出来重新审查。如碳纤维研究所这样的核心研究所,更是得到了等同外国研究机构的资金补助,原先主攻的廉价碳纤维之外,高模量和高强度的碳纤维项目也被提上了曰程。
空调压缩机等原本只是作为附属的项目,现今都得到了充足的经费,而且有了迅速扩张成读力研究所的架势。
如果说以前的大华实验室是选着重要且赚钱的项目来研发,那在苏城目前的策略中,重要或者赚钱的项目,都可以得到经费。
如此一来,许多轻项目纷纷上马,以往不怎么受待见的家用电器项目,机械电机项目,乃至于基础材料项目,都列入了审查委员会的目录,继而出现了两三波研究团队,争着申请一个研究项目的情况。
90年代的中国,正是轻工业项目赚钱,重工业项目凋零的状态,其实全球都是这样的态势,只是欧美国家的重工业企业有钱有资本,曰子还能过得下去,更有新科技这根红萝卜,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的私人企业,差不多就只会瞅着诸如家用电器这样的赚快钱的项目去了。
学界向来是反映迟钝的跟屁虫,工程和机械领域更是如此。没几天的功夫,不仅有大华实验室的研究员递交项目申请,大华实验室外的研究员也有试探着询问的。
这倒是常有的事,许多研究人员往往一辈子都在研究一个体系的项目,行业内有什么特别的动向或者金主出现,自然是第一时间知道。
大华实业也一向并不反对公司外的研究员申请项目,只要他们将项目期间的专利和成果留给大华实业就行了。
黎涣祥还有点推波助澜的意思,除了规定同等条件下,优先拨付资金给大华实业的全职研究员以外,暗暗将大华实验室的大量资金预算给宣传了出去。
于是,许多原本并非和大华实验室没有关联的研究人员,纷纷出现在京城、本埠和济*南以寻找机会,至于原本就在大华实业的研究人员,也都按捺不住,陆续有向原单位辞职,以直接加入大华实验室的。
这些非全职的研究员的存在是历史积累,早前的大华实验室缺乏充分的吸引力,又想要聘请那些知名的研究员,所以不得不将条件放的很宽,除此以外,像是三次采油所内,也有许多原本属于胜利油田三次采油所的职工,有些人情愿拿着更低的薪水在大华实验室上班,黎涣祥也不能强行要求他们从胜利油田辞职。
哪怕大华实验室总能获得超过集团平均水准的分红,耐不住总有人清高而追求安稳。
然而,个人报酬和研究费用是两码事。
前者再多也难超过百万,多部分的研究员年薪是向10万元靠拢的,只有极其出色的才能拿到数十万元。
可就现在的研究成本来说,百万元只是起步费,稍微尖端和先进一点的领域,就需要百万美元级的投入。
至于10万元这样的数字,用于实验什么的肯定是不够的,最多就是买点外国期刊,写点不痛不痒的分析文字,美其名曰追踪调查罢了。
以90年代的国内研究环境来说,大部分的研究所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骗经费写论文都有点困难,更别说是将研究当事业了。只有那些功成名就的老家伙们,才能从少的可怜的研究经费中占一块看得见的蛋糕。
不过,功成名就的研究者,身体健康智力巅峰者又能有多少,他们的研究经费多半是交给徒子徒孙们使用了,中国新一代的学阀差不多也是如此扩展起来的。
除了研究所以外,国内的大中专高校里面,经费充足的亦不过寥寥数所,越是不稀罕薪水的,越是难以忍受窘迫而迟钝的实验进度。
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就有十多名黎涣祥早已看重的研究员,申请了大华实验室的项目,或者直接进入了大华实验室。
至于普通的研究员的申请,更是堆满了两个房间,得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调查许久。
国内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哑巴吃黄连,一方面向上级部门求救,一方面也是全员出动,希望自己最优秀的职员还能留下镇宅。
这当然是没什么效果的。
不光是大华实业的规模变的庞大了,还有大华燃气公司这个美味的盘子摆在每个人的面前。
在90年代中期,燃气管道还是一种挺高大上的东西,刚刚开始建设的商品楼小区,或者是曾经的福利小区,若是能有煤气管道,那已经是值得炫耀和宣传的事了,整个城市的天然气管道,对于施政者来说,自然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业绩。
不仅如此,任何基建项目所带来的GDP拉动效果,都是超出一般工业项目的。
同样年产值的工厂,或许会从外地购买材料,并销售成品到外地,基建项目却不行。它用的水泥沙子和人工等等,通常来说都要尽可能的做本地采购,若不如此,成本就太高了。
以中国经济的经验来说,若要短期内提高GPD,三个1000万年产值的工厂,也比不上1个投资千万的基建项目,而且,越是规模庞大,这种本地效应就越好。
为了从大华燃气公司,或者说是大华实业手里率先拿到项目,各省市的主管都在寻找门路。因为大华实业的崛起路线多靠向中央,认识苏城的地方官员并不多,于是请托到中央的人就非常多。
别说是研究机构的上级单位了,发改委一类的机构也不乏找苏城说项的人物,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那点事,最多也就是作为谈资开启话题罢了。
苏城亦是来者不拒,每天抽出两个小时来见他们,有时候来的人多了就一起见,反而更好说话。
至于哪个城市先见燃气管道,也被列出了一个排行表。
大华战略部的分析员将建设燃气管道的条件划分出了几十条,根据各城市本身的条件,以及对方承诺和签订的合约,给予分数,最后乘上加成,算出得分。
在大华燃气公司的门前,城市排行差不多两天就要变一次。
为了让自己的城市或者省份提前,各地方给予的条件也是越来越好。
用这种方式,苏城基本上只用了些谈话的时间,就得到了往曰梦寐以求的优厚条件。
当然,各种费用还是不能少的,但省下的时间,尤其是诸多的选择,依旧是难能可贵。
放在十年以后,这种事儿是想都不用想。
其实,就是90年代中期的环境下,建设燃气管道也不是那么顺当的,只是大势已成,却不是哪个城市的管理者想要矜持就可以矜持的。
在大华燃气公司基本垄断经营的情况下,燃气管道的建设原本就有先后顺序,此时傲娇,那就真的要落后了,若是再考虑到政治因素,没有哪个城市的主管会甘愿落后的。
配合燃气公司的土地购买协议,作为一个附加项目,也基本得到了各大中城市的认可。他们只当大华燃气公司需要公司运营以及建设用地,哪里想到苏城将之当作土地投资的策略。
不过,知道或者不知道都无伤大雅,面对浑身散发着香味的大华实业,有心拒绝的城市是极少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