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接受任命(3)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龙脉最新章节!
陶砚瓦是1985年百万大裁军时第一批转业的,当时才0岁刚出头。当时地方上对部队转业干部需求量大,一般都能如愿安置。如果是能写材料,有点文字能力的,安置得更好。陶砚瓦在部队一直做文字工作:报道员、创作员、干事,经常在报刊电台发表些东西。部队里每个年度都按发表篇数给各个单位排名,排名靠前的脸上有光,排名靠后的就坐不住。这就引起各级政工首长甚至军事首长重视。能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的人,那就很吃香了。他们当兵就不用枪炮了,只须靠着手中的破笔头,也就有了受奖、立功、入党、提干的机会。陶砚瓦的档案里记载曾荣立三等功三次,嘉奖多次,都是因为他在军队报刊、地方报刊发表了作品。而对他转业安置至为关键的,是他在人民日报文艺版的金台随感发表的作品,政府部门对此比较认可。当时国务院办公厅、民航总局、国家建材局等单位都想要他,国办先把他档案提走了。等他到单位报到后发现,当时部长级、司局长级、处长级都有不少军队转业干部,俗称“老转”。彼此一见面,都热络得很,统称“战友”。那时在各单位,不少转业干部都是香饽饽。
可是好景不长。部队干部的安置越来越困难,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什么当年转业的人多,安置得很好,后来转业的人少,反而安置困难呢?当然有经济改革深入,国有企业的安置渠道减少,以及政府机构改革,部门编制减少等重要因素。但多年后陶砚瓦又发现第三个原因:就是党政部门的负责人中,基本没有了转业干部的影子,全部是硕士博士之类的所谓高学历人才,而这些人中就没见过一个真心喜欢有军旅生涯的人的人。陶砚瓦发现了这个原因,但没跟任何人讲过。因为机关上百号人中,屈指算来,军队转业干部只有区区几个,说这个话题不是自讨没趣吗?更由于前几年曾有转业干部集体进京上访事件发生,各单位就把转业干部划入什么影响稳定的因素。有个晚上陶砚瓦值班,恰好就接到让各单位详细调查本单位转业干部思想动向的通知。“文革”时军队干部“支左”,领导管理知识分子何等风光!如今的“老转”们竟沦落如此,而什么硕士博士却风光无限。
陶砚瓦来到二楼西北角尚济民的办公室门外,孙健早在斜对面屋子坐着,用手朝一把手方向指指,表示可以直接敲门,领导等着呢。陶砚瓦就敲门,听到里面有声音说“进来!”。
陶砚瓦就进了门。
尚济民办公室很敞亮。靠南边窗户底下一组三个硕大的真皮沙发,可一排坐下五人;靠西南角窗户下摆放着两个落地花盆,里面栽培着进口绿植。陶砚瓦不谙此道,叫不出名字。靠北面墙是一排6组书柜,里面摆满各种大部头成套的书籍。书都是尚济民的,因为前任走时,把原来摆放的书都打包带走了。尚济民的办公桌紧挨西墙,他背靠着书柜,坐在沙发椅上,右手边恰好对着西北角的窗户。屋门一侧,靠东墙摆着一个矮柜一张书案,矮柜里有些饮料和酒饮器皿,上面摆着个微波炉。书案上铺着毛毡,整齐摆放着精美的文房四宝。里间有床和卫生间,赘言不述。
外屋还有一件家具必须提及:紧挨尚济民办公桌右前方,靠西墙对着门口有一把椅子,如果不是和尚济民特别亲密,而尚济民又没任何示意,一般下属都不敢坐在那里。
这时尚济民让了:“来,砚瓦,坐这儿!”
陶砚瓦已预感到要有重要事情发生了。
“砚瓦,今年多大了?”尚济民的语气象兄长一般亲切。
“马上就满56岁。老了。”陶砚瓦说完,似有一肚子委曲要倾吐。
“瞎说!”尚济民笑着嗔怪道。“你才56岁,就喊老了?”说完这句,他端起茶杯,狠呷了一大口。然后把杯子往桌子上一放。
陶砚瓦赶忙站起来,找暖瓶给尚济民续水。
“下步你自己有何打算吗?”尚济民不再兜圈子了。
“领导啊,我自己能有什么打算?听您调遣啊!”陶砚瓦努力想让自己表演得真象个小弟弟。
“砚瓦不错!”尚济民说完这句话,脸上的笑容没有了,恢复到平时的严肃和深沉。陶砚瓦知道要进入正题了,赶紧拿过笔和本子,摆出一付要聆听圣旨般的虔诚。“砚瓦是军队转业干部,一直表现很好,做了许多工作,这些我都知道了。我来以后呢,也一直积极工作,跟我配合很到位。办公厅的工作,特别是服务中心的工作比较杂,也比较累,几件大事,包括接待总理来机关视察啦,中秋、春节联欢啦,宣传外事啦,接待、机要、办公自动化啦,等等工作,都有很好表现,我也比较满意。”
尚济民又端起杯子喝水,眼睛不再看陶砚瓦,似乎在思考下节谈话的内容。屋里空气顿时很凝重,陶砚瓦只感觉下面的谈话对自己会很重要,但不知是福是祸,只能大气不出,紧紧捏住手里的笔,静静等待着。
“砚瓦你知道,我来以后,走访了所有离退休老同志和所有高级专家学者,一一当面听取他们的意见。之后我亲自撰写了一份报告,交给了总理。其中他们反映最多的,是咱们的办公条件、研究条件太差。建国50多年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总理很关心,元旦期间专门听我当面汇报了一次。他还有个重要批示,让我们可以考虑找个小地方,建设一个小楼。”
陶砚瓦边听边记,此时也随口说了声:“太好了!”
“砚瓦啊,此事还没公开,还在保密阶段。”尚济民目光射过来,盯着陶砚瓦。陶砚瓦立刻感到浑身发紧,马上表态“领导放心!”
“好!”尚济民一副释然的样子。“我考虑过了,想请你负责这个新址的筹建工作。你先着手做前期工作,首先要搞清楚这个小楼的功能是什么,体量需要多少面积,在什么地方选址建设,是找现成的还是准备新建等等,要尽快起草一个正式的专门请示。此事暂时先不要跟别人讲,包括其他党组成员都不要讲。明白吧?”
“明白。”陶砚瓦嘴里说明白,只是明白了尚济民的要求,至于为什么?其实他心里还没来得及搞明白。
“好,你先开始考虑,做些准备,我考虑有两万平方米足够了,最多不要超过万平方米”。尚济民满意的笑了。他满意的主要是自己谈话的技巧和训服下属的能力。
“没别的事儿了吧?”陶砚瓦问。
“没有了。去吧。”
陶砚瓦出门时,孙健朝这边望了一眼,两人对视都笑了笑。
回到办公室,陶砚瓦先进卫生间撒了泡尿,对着镜子用力做了几个鬼脸,然后回到桌前喝了一大口水,接着往床上一躺,脑袋从床沿耷拉下来,双手和双脚向相反方向使劲往直里抻,浑身的骨头都有松驰、解脱的感觉。前面动作是一个知名演员告诉他的,说是可解除脸部疲劳,后面动作是一个医生告诉他的,说是可让颈锥松驰,解除浑身疲劳。
崩了一会儿,陶砚瓦静静躺在床上,开始回忆自己这0多年的公务员生涯,以及为什么一把手给他这样一个特殊任务,它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想从中理出一点头绪。
陶砚瓦有个习惯:干任何事情都需要想想明白,需要想通,没想明白、没想通的事情一定是很难干好。(未完待续)
陶砚瓦是1985年百万大裁军时第一批转业的,当时才0岁刚出头。当时地方上对部队转业干部需求量大,一般都能如愿安置。如果是能写材料,有点文字能力的,安置得更好。陶砚瓦在部队一直做文字工作:报道员、创作员、干事,经常在报刊电台发表些东西。部队里每个年度都按发表篇数给各个单位排名,排名靠前的脸上有光,排名靠后的就坐不住。这就引起各级政工首长甚至军事首长重视。能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的人,那就很吃香了。他们当兵就不用枪炮了,只须靠着手中的破笔头,也就有了受奖、立功、入党、提干的机会。陶砚瓦的档案里记载曾荣立三等功三次,嘉奖多次,都是因为他在军队报刊、地方报刊发表了作品。而对他转业安置至为关键的,是他在人民日报文艺版的金台随感发表的作品,政府部门对此比较认可。当时国务院办公厅、民航总局、国家建材局等单位都想要他,国办先把他档案提走了。等他到单位报到后发现,当时部长级、司局长级、处长级都有不少军队转业干部,俗称“老转”。彼此一见面,都热络得很,统称“战友”。那时在各单位,不少转业干部都是香饽饽。
可是好景不长。部队干部的安置越来越困难,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什么当年转业的人多,安置得很好,后来转业的人少,反而安置困难呢?当然有经济改革深入,国有企业的安置渠道减少,以及政府机构改革,部门编制减少等重要因素。但多年后陶砚瓦又发现第三个原因:就是党政部门的负责人中,基本没有了转业干部的影子,全部是硕士博士之类的所谓高学历人才,而这些人中就没见过一个真心喜欢有军旅生涯的人的人。陶砚瓦发现了这个原因,但没跟任何人讲过。因为机关上百号人中,屈指算来,军队转业干部只有区区几个,说这个话题不是自讨没趣吗?更由于前几年曾有转业干部集体进京上访事件发生,各单位就把转业干部划入什么影响稳定的因素。有个晚上陶砚瓦值班,恰好就接到让各单位详细调查本单位转业干部思想动向的通知。“文革”时军队干部“支左”,领导管理知识分子何等风光!如今的“老转”们竟沦落如此,而什么硕士博士却风光无限。
陶砚瓦来到二楼西北角尚济民的办公室门外,孙健早在斜对面屋子坐着,用手朝一把手方向指指,表示可以直接敲门,领导等着呢。陶砚瓦就敲门,听到里面有声音说“进来!”。
陶砚瓦就进了门。
尚济民办公室很敞亮。靠南边窗户底下一组三个硕大的真皮沙发,可一排坐下五人;靠西南角窗户下摆放着两个落地花盆,里面栽培着进口绿植。陶砚瓦不谙此道,叫不出名字。靠北面墙是一排6组书柜,里面摆满各种大部头成套的书籍。书都是尚济民的,因为前任走时,把原来摆放的书都打包带走了。尚济民的办公桌紧挨西墙,他背靠着书柜,坐在沙发椅上,右手边恰好对着西北角的窗户。屋门一侧,靠东墙摆着一个矮柜一张书案,矮柜里有些饮料和酒饮器皿,上面摆着个微波炉。书案上铺着毛毡,整齐摆放着精美的文房四宝。里间有床和卫生间,赘言不述。
外屋还有一件家具必须提及:紧挨尚济民办公桌右前方,靠西墙对着门口有一把椅子,如果不是和尚济民特别亲密,而尚济民又没任何示意,一般下属都不敢坐在那里。
这时尚济民让了:“来,砚瓦,坐这儿!”
陶砚瓦已预感到要有重要事情发生了。
“砚瓦,今年多大了?”尚济民的语气象兄长一般亲切。
“马上就满56岁。老了。”陶砚瓦说完,似有一肚子委曲要倾吐。
“瞎说!”尚济民笑着嗔怪道。“你才56岁,就喊老了?”说完这句,他端起茶杯,狠呷了一大口。然后把杯子往桌子上一放。
陶砚瓦赶忙站起来,找暖瓶给尚济民续水。
“下步你自己有何打算吗?”尚济民不再兜圈子了。
“领导啊,我自己能有什么打算?听您调遣啊!”陶砚瓦努力想让自己表演得真象个小弟弟。
“砚瓦不错!”尚济民说完这句话,脸上的笑容没有了,恢复到平时的严肃和深沉。陶砚瓦知道要进入正题了,赶紧拿过笔和本子,摆出一付要聆听圣旨般的虔诚。“砚瓦是军队转业干部,一直表现很好,做了许多工作,这些我都知道了。我来以后呢,也一直积极工作,跟我配合很到位。办公厅的工作,特别是服务中心的工作比较杂,也比较累,几件大事,包括接待总理来机关视察啦,中秋、春节联欢啦,宣传外事啦,接待、机要、办公自动化啦,等等工作,都有很好表现,我也比较满意。”
尚济民又端起杯子喝水,眼睛不再看陶砚瓦,似乎在思考下节谈话的内容。屋里空气顿时很凝重,陶砚瓦只感觉下面的谈话对自己会很重要,但不知是福是祸,只能大气不出,紧紧捏住手里的笔,静静等待着。
“砚瓦你知道,我来以后,走访了所有离退休老同志和所有高级专家学者,一一当面听取他们的意见。之后我亲自撰写了一份报告,交给了总理。其中他们反映最多的,是咱们的办公条件、研究条件太差。建国50多年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总理很关心,元旦期间专门听我当面汇报了一次。他还有个重要批示,让我们可以考虑找个小地方,建设一个小楼。”
陶砚瓦边听边记,此时也随口说了声:“太好了!”
“砚瓦啊,此事还没公开,还在保密阶段。”尚济民目光射过来,盯着陶砚瓦。陶砚瓦立刻感到浑身发紧,马上表态“领导放心!”
“好!”尚济民一副释然的样子。“我考虑过了,想请你负责这个新址的筹建工作。你先着手做前期工作,首先要搞清楚这个小楼的功能是什么,体量需要多少面积,在什么地方选址建设,是找现成的还是准备新建等等,要尽快起草一个正式的专门请示。此事暂时先不要跟别人讲,包括其他党组成员都不要讲。明白吧?”
“明白。”陶砚瓦嘴里说明白,只是明白了尚济民的要求,至于为什么?其实他心里还没来得及搞明白。
“好,你先开始考虑,做些准备,我考虑有两万平方米足够了,最多不要超过万平方米”。尚济民满意的笑了。他满意的主要是自己谈话的技巧和训服下属的能力。
“没别的事儿了吧?”陶砚瓦问。
“没有了。去吧。”
陶砚瓦出门时,孙健朝这边望了一眼,两人对视都笑了笑。
回到办公室,陶砚瓦先进卫生间撒了泡尿,对着镜子用力做了几个鬼脸,然后回到桌前喝了一大口水,接着往床上一躺,脑袋从床沿耷拉下来,双手和双脚向相反方向使劲往直里抻,浑身的骨头都有松驰、解脱的感觉。前面动作是一个知名演员告诉他的,说是可解除脸部疲劳,后面动作是一个医生告诉他的,说是可让颈锥松驰,解除浑身疲劳。
崩了一会儿,陶砚瓦静静躺在床上,开始回忆自己这0多年的公务员生涯,以及为什么一把手给他这样一个特殊任务,它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想从中理出一点头绪。
陶砚瓦有个习惯:干任何事情都需要想想明白,需要想通,没想明白、没想通的事情一定是很难干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