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两场生意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朱门最新章节!
第七十一章两场生意
涪州城油店“罢市”二十余日。为何罢市?盖因油价跟着米价跑,油店不想卖了,囤积待涨,高价沽出。家有猪油者不急,猪油解谗,免流口水,还可炒菜煮汤。与油店沾亲带故者也不急,亦可提上满壶菜油大摇大摆,哼曲过市,叫人眼红。没猪油没菜油的穷人习以为常,喝青菜大锅汤,没油星照样下肚,流点口水不得砸肿脚背,也不怕。如此下来,油价并未如“罢市”者所望的腾空九霄,从六百文飞至九百文,翅膀软了,扑腾一阵,不动啦。
然而,油店老板并不泄气,时近春节,过年岂能不沾油腥?叫花子讨残汤剩菜还要凑一顿年饭呢。正月初一拜菩萨,未必空手请菩萨保佑?往常过年,油价皆涨,何况今年异常,油价翅膀就此趴下?哼!日怪了!
《斋香轩》老板李修英也这般想。因此之故,后院油房那把牛头锁钥匙,差点捏出水来,想夺走它比上刀山还难。因此之故,四个盛油瓦缸原封不动,静卧沙土,如同未开垦的处女地。只是,引来的并非蝴蝶,而是偷油耗子。接替老黄伙计的小黄伙计毕竟是李家“倒插门”女婿,只有听从的份。罗玉兰人缘好,几个老油农找到罗玉兰,请她救急,或炒菜或煎鱼,就算人不吃油,初一十五敬香,油灯一熄,观音菩萨还保你肚子不痛?
罗玉兰答得轻巧:“菜油是卖的嘛,我一家吃得完?要卖。”可到店门一看,果然关严,蚊子难进,小黄伙计不见影子。她到北睡屋找着修英,问:“哪么不卖油了?”
修英爱理不理:“都关门了,我卖,由他们买去囤起,赚大钱?”
“有几个卖给我们菜籽的老农人,买一两斤,各人吃。”
“哪个晓得他是买来吃,还是买来囤?”
“我都认得,不是。”
也许,修英想试试油价能否上涨,终于松口:“就是卖给等油下锅的,也涨二十文。”
小黄伙计搬六十斤菜油到店里,但是不开店门,只从巷道进出。修英在旁压阵。罗玉兰无事,站在后门,想看看老油农朋友。
有六人先得到消息,一大早,三人提罐三人提桶,悄悄进入巷道,再从前天井进油店。
修英开口喊价:“九百二十文。不是熟人我还不卖呢。”
“又涨了?不是九百文么?”提桶青年嚷道。
倒是提罐的李老头干脆,说:“黄老表,给我舀一斤。”小黄伙计欲接老头油罐。
另一提洋铁桶的大汉说:“九百二就九百二,我来二十斤。”
修英说:“先给这位刘大哥舀二十斤。你们买了油,走后院出去,莫到处讲。”
不过,小黄伙计依然先给老头舀了一斤,再接刘大汉的洋铁桶。罗玉兰认得三个提罐的农人,提桶的刘大汉似曾见过,一时又没想起,问:“刘老表,你买那么多吃得完?”
刘大汉不悦:“朱大娘,我又不少你一文钱。你有卖,我要买,两相情愿,由随我嘛。”
“我是说,油不多,一个买点,大家都吃,你买五斤够了。”
“我不相信你朱家莫得油。”刘大汉说罢,转向修英,“二嫂,快给我舀。”
修英一笑,来个折衷:“给刘大哥舀十斤。”
刘大汉慢慢提过十斤油,却不急于给钱,提着油桶,说:“我再买十斤,你不卖,这十斤油钱我先赊着,过几天还钱。”
朱家傻眼了。油已到对方手中,你把他哪么办?刘大汉无疑耍赖。修英只好说:“再卖给你十斤。”直到又十斤装进桶里,刘大汉才付足钱,吹起口哨,走向后门。
罗玉兰气得说不出话,突然想起,那次和吴妈看望李会长回来路上,米铺子抢购米,就是这位刘大汉一连买走三袋。修英晓得他姓刘,莫非他们合伙抢油,故意气我老婆子。
只一阵,六十斤油卖光,都是九百二,全城最高价。修英一脸兴奋。往天,卖得慢不说,还少卖一万多文,且有人赊账,看来,物价风潮要得。也许漏了风声,第二天,巷道门口,有人等到修英,说:“朱二嫂,上半年我们卖那么多菜籽给你们,还没过年就没油了?”
修英爱理不理,说:“是没油了嘛,我还哄你?”
那油农不软,说:“明年的油菜籽,我只有卖给王家了。”
修英本想说“由你”,却马上来个急转弯,低声问:“你买几斤?”
“不多,两斤,我只出八百五。”那人狡黠地笑笑,“但是,我还给你们报个信。”
修英看那人一阵,很不高兴地接过油罐,说:“好嘛,依你,油籽不要卖给王家了。”过一阵,修英提起油罐出来,递给那人,问:“你报啥子信?”
那人笑道:“朱二嫂,过年只有十天了,有几家要开门了,快卖。”
“没得油了,没得油了。”修英一瘪嘴,冲着那人背影,“哟,你还有好心了。”
许是受了那人提醒,晚饭桌上,修英对丈夫说:“明天起,我们开门卖油。”
经理看妻子一眼,说:“莫卖高了,给别个留点过年钱。”
罗玉兰则具体定价,说:“顶多卖九百文。”
修英反唇相讥:“我送给他,一文不要。”
经理狠狠瞪她一眼,妻子没再开腔。
次日,《斋香轩》果然开门。小黄伙计早早揭下门板,边揭边喊:“开门了,今天卖油了,我们今天卖油了,要买的快来买,菜油不多。”
恰如修英老板所期,人群马上拥来,多是城内街民,想吃油而不缺钱者。
《斋香轩》以每斤九百二十文卖出,没多久卖完五百余斤,买油者多在五斤以上,有的提桶买走十斤,以为天降金银,兴奋莫名。
小黄伙计再挑出一百五十斤油时,买油的已经不多,第一次抢购高潮已过。乡下农人自然无钱吃这么贵的菜油,上半年,他们卖给油店的菜籽好贱哟。
昨天冒充农人的那街民站在一旁看热闹,笑道:“嘿嘿,如何?明天有人要哭。”
其他油店得知《斋香轩》开始卖油,已是午后,一个个破口大骂:“看不出这婆娘会做生意嘛,跟她老子学的。”“龟儿子,也不给我们通个气,吃独食!”“狗日的,你卖九百二,老子卖九百一,看哪个先卖脱。”
果然,下午不少油店打开关闭半月的大门,皆以九百一卖出。可是,《斋香轩》已是九百了。尽管这样,买油的依然比上午少,一则,急于买的上午以最高价购进,此刻正后悔呢,二则,九百仍然高,从没这价格,何不等等?三则,既然都开门了,菜油有的是,都不买,不跌才怪。不过,《斋香轩》卖去大半,赚得缸满盆盈,除自己过年吃外,剩下不过两百斤,过年还有九天,未必卖不完?
此刻,修英老板数钱正欢呢,笑出口来:“随你们骂吧,钱在老娘荷包里了。”
晚上,修英不无得意。她用筷子敲碗,问丈夫:“看看,如何?”
经理不在意,淡淡地:“缺牙巴咬虱子——遇了缘。”
罗玉兰阴着脸,说:“不是别个报信,还想等着涨呢。”
“哪个报信?”经理问。
“昨天报信那个才不是老油农,是城民,想买便宜油。”
第二天,全城油价皆九百文,问津者依旧不多。因为是六百文涨上来的,一半啦。小黄伙计却稳坐店面,不再喊了。老板修英不再露面。到得腊月二十七八,城乡习惯过年团圆,买油的多起来,不过都买两三斤,全是对付节日,油价反倒平和了,八百五上下,《斋香轩》卖掉剩余。修英清楚,过完年菜油便是淡季,三四月里,新菜籽一上市,更贱。
那些时日,修英说话气粗,走路脚重,俨然一位凯旋英雄。
罗玉兰不那么买账,说:“买成九百二的,有十几个是南坝老油农,秋天还跟他们定了棉花合同。”经理一惊,看着妈:“当真?”
“好多年了,我还认不出来?”罗玉兰吸口水烟,“仲信,你记得不,秋天,我们买棉花,费了好多力哟。”
如此一提,经理叹口气,闭上眼,瞬间,五个月前收购棉花情节浮现眼前——
七月底,正值棉花收购高峰,倘一错过,便要等到明年秋季。若要布厂不关门,只有买棉商手里的高价棉,如果人家囤积,你出高价也不定赏脸呢。如果立马参与抢购,哪里抢得赢大棉商?重庆来了一批,腰粗如牛,你出五百,他出一千。如此风潮,朱家还是首次遇到。早年,他只管织布,军需处供应棉纱,而今,美国洋布作后盾,军方不管供应,只管索要廉价棉布,从中吃些差价。所以,他得棉花棉纱棉布一应包干,事多风险更多。好在经理久经沙场,心里不慌。
罗玉兰摇罢半天蒲扇,再给儿子“摇羽毛扇”:“重庆棉商到本县买,你就不能顺涪江往上走,去那几县买?”经理笑笑,说:“涪江一线,我们是棉花主产区,南坝出了名的,棉花多,棉质好。其他县也产,多是黏土,棉质不如我们沙土棉花,纤维也没那么韧性。就是这样,还是有人去那几个县抢,生怕买不到,抢疯了。”
罗玉兰又生一计:“我们是本地人,南坝好多棉农认得我们,说我们价格合适,几年都卖给我们。我没事做,下乡去找下,价钱不亏他们。”
经理眼睛一亮。修英却道:“哪个不是认钱不认人?”
“也不见得。去前年棉花贱,我们也没压价嘛。”
“妈,要得。立治陪你去,你坐滑杆他走路,他该长点本事了。”经理兴奋起来,“最好跟他们订个合约,棉贵不涨,棉贱不跌,我们保证收购。”
“今年还是给他们加点价,都在涨嘛。”罗玉兰说。
经理点下头,说:“你再给他们说说,钱么,能不能赊上几天?”
“答应卖给我们,就谢天谢地了,农人手头紧,缺钱,莫赊。”
“往年也赊过,相信我们。”
“那时棉花贱嘛。”
“那……,”经理双手一摊:莫钱,望棉兴叹了。
谁不清楚,这段时间为立惠成婚修齐出国,为胡安贵躲避等,朱家破费不少。
罗玉兰说:“我们凑,莫欠棉农的血汗钱,我出五十块大洋。”
修英眼睛瞪大,怪腔道:“哟,你还有钱嘛。”言下之意,原来你私房钱不少嘛。
“这是四爸给我的租谷钱,存了一点。”
经理说:“妈,暂时借给我,我一定还。”
“哪个要你还?闭眼睛那天,多烧点纸钱就还了。”
“妈——,”儿子喊道,热泪盈眶,转脸对妻子说,“你也借我点吧?”
“我哪有钱?”修英看出丈夫不信,说,“最多三十块。”
“五个三十块你也拿得出,一百!”
正好立惠路过,说:“爸爸,我出二十。”
“你哪来钱?”经理问。
“平时我存了点,修齐给我留下十块,要我补养身体。”
“嗨,女儿,国外花钱得很,你不该接他的钱。”经理说。
“他非要给嘛。”
经理对修英道:“钱还是不够。你去李家借点,他们有钱。”
“借?”修英没想到丈夫打娘家主意,说,“要收息。”
“我给!好多?凭他们良心。”
修英不再说话。看得出,她讲的利息不会低。
朱家就如此奇怪:这边囤油不卖,等着涨价,那边却借亲家高利贷。罗玉兰不解,便问儿子。儿子毕竟生意人,讲究赢利。他盘算着,如今,物价飞涨,银钱贬值,金元券银元券关金券,如同废纸,现今百元,到得年底,不值五十,囤货物比存纸币划算得多,即便高利借钱,远比卖油划算。因此之故,当李家二太太三太太以月息八文的高利贷给他时,也没叫苦,马上拿来钱,亲自跑到南坝棉花地里,呼伯喊叔,给棉农付下定金,棉农在合约上按罢大拇指手印。虽然棉花正在踩摘,还有晾晒过程,可后来,他朱经理买到了大批优质棉花,解了燃眉之急,还让那些肥得流油的重庆棉商眼红哩。
此刻,经理苦笑:“一买一卖,两场生意,都赚老农的钱,明年如何做生意啊。”(未完待续)
第七十一章两场生意
涪州城油店“罢市”二十余日。为何罢市?盖因油价跟着米价跑,油店不想卖了,囤积待涨,高价沽出。家有猪油者不急,猪油解谗,免流口水,还可炒菜煮汤。与油店沾亲带故者也不急,亦可提上满壶菜油大摇大摆,哼曲过市,叫人眼红。没猪油没菜油的穷人习以为常,喝青菜大锅汤,没油星照样下肚,流点口水不得砸肿脚背,也不怕。如此下来,油价并未如“罢市”者所望的腾空九霄,从六百文飞至九百文,翅膀软了,扑腾一阵,不动啦。
然而,油店老板并不泄气,时近春节,过年岂能不沾油腥?叫花子讨残汤剩菜还要凑一顿年饭呢。正月初一拜菩萨,未必空手请菩萨保佑?往常过年,油价皆涨,何况今年异常,油价翅膀就此趴下?哼!日怪了!
《斋香轩》老板李修英也这般想。因此之故,后院油房那把牛头锁钥匙,差点捏出水来,想夺走它比上刀山还难。因此之故,四个盛油瓦缸原封不动,静卧沙土,如同未开垦的处女地。只是,引来的并非蝴蝶,而是偷油耗子。接替老黄伙计的小黄伙计毕竟是李家“倒插门”女婿,只有听从的份。罗玉兰人缘好,几个老油农找到罗玉兰,请她救急,或炒菜或煎鱼,就算人不吃油,初一十五敬香,油灯一熄,观音菩萨还保你肚子不痛?
罗玉兰答得轻巧:“菜油是卖的嘛,我一家吃得完?要卖。”可到店门一看,果然关严,蚊子难进,小黄伙计不见影子。她到北睡屋找着修英,问:“哪么不卖油了?”
修英爱理不理:“都关门了,我卖,由他们买去囤起,赚大钱?”
“有几个卖给我们菜籽的老农人,买一两斤,各人吃。”
“哪个晓得他是买来吃,还是买来囤?”
“我都认得,不是。”
也许,修英想试试油价能否上涨,终于松口:“就是卖给等油下锅的,也涨二十文。”
小黄伙计搬六十斤菜油到店里,但是不开店门,只从巷道进出。修英在旁压阵。罗玉兰无事,站在后门,想看看老油农朋友。
有六人先得到消息,一大早,三人提罐三人提桶,悄悄进入巷道,再从前天井进油店。
修英开口喊价:“九百二十文。不是熟人我还不卖呢。”
“又涨了?不是九百文么?”提桶青年嚷道。
倒是提罐的李老头干脆,说:“黄老表,给我舀一斤。”小黄伙计欲接老头油罐。
另一提洋铁桶的大汉说:“九百二就九百二,我来二十斤。”
修英说:“先给这位刘大哥舀二十斤。你们买了油,走后院出去,莫到处讲。”
不过,小黄伙计依然先给老头舀了一斤,再接刘大汉的洋铁桶。罗玉兰认得三个提罐的农人,提桶的刘大汉似曾见过,一时又没想起,问:“刘老表,你买那么多吃得完?”
刘大汉不悦:“朱大娘,我又不少你一文钱。你有卖,我要买,两相情愿,由随我嘛。”
“我是说,油不多,一个买点,大家都吃,你买五斤够了。”
“我不相信你朱家莫得油。”刘大汉说罢,转向修英,“二嫂,快给我舀。”
修英一笑,来个折衷:“给刘大哥舀十斤。”
刘大汉慢慢提过十斤油,却不急于给钱,提着油桶,说:“我再买十斤,你不卖,这十斤油钱我先赊着,过几天还钱。”
朱家傻眼了。油已到对方手中,你把他哪么办?刘大汉无疑耍赖。修英只好说:“再卖给你十斤。”直到又十斤装进桶里,刘大汉才付足钱,吹起口哨,走向后门。
罗玉兰气得说不出话,突然想起,那次和吴妈看望李会长回来路上,米铺子抢购米,就是这位刘大汉一连买走三袋。修英晓得他姓刘,莫非他们合伙抢油,故意气我老婆子。
只一阵,六十斤油卖光,都是九百二,全城最高价。修英一脸兴奋。往天,卖得慢不说,还少卖一万多文,且有人赊账,看来,物价风潮要得。也许漏了风声,第二天,巷道门口,有人等到修英,说:“朱二嫂,上半年我们卖那么多菜籽给你们,还没过年就没油了?”
修英爱理不理,说:“是没油了嘛,我还哄你?”
那油农不软,说:“明年的油菜籽,我只有卖给王家了。”
修英本想说“由你”,却马上来个急转弯,低声问:“你买几斤?”
“不多,两斤,我只出八百五。”那人狡黠地笑笑,“但是,我还给你们报个信。”
修英看那人一阵,很不高兴地接过油罐,说:“好嘛,依你,油籽不要卖给王家了。”过一阵,修英提起油罐出来,递给那人,问:“你报啥子信?”
那人笑道:“朱二嫂,过年只有十天了,有几家要开门了,快卖。”
“没得油了,没得油了。”修英一瘪嘴,冲着那人背影,“哟,你还有好心了。”
许是受了那人提醒,晚饭桌上,修英对丈夫说:“明天起,我们开门卖油。”
经理看妻子一眼,说:“莫卖高了,给别个留点过年钱。”
罗玉兰则具体定价,说:“顶多卖九百文。”
修英反唇相讥:“我送给他,一文不要。”
经理狠狠瞪她一眼,妻子没再开腔。
次日,《斋香轩》果然开门。小黄伙计早早揭下门板,边揭边喊:“开门了,今天卖油了,我们今天卖油了,要买的快来买,菜油不多。”
恰如修英老板所期,人群马上拥来,多是城内街民,想吃油而不缺钱者。
《斋香轩》以每斤九百二十文卖出,没多久卖完五百余斤,买油者多在五斤以上,有的提桶买走十斤,以为天降金银,兴奋莫名。
小黄伙计再挑出一百五十斤油时,买油的已经不多,第一次抢购高潮已过。乡下农人自然无钱吃这么贵的菜油,上半年,他们卖给油店的菜籽好贱哟。
昨天冒充农人的那街民站在一旁看热闹,笑道:“嘿嘿,如何?明天有人要哭。”
其他油店得知《斋香轩》开始卖油,已是午后,一个个破口大骂:“看不出这婆娘会做生意嘛,跟她老子学的。”“龟儿子,也不给我们通个气,吃独食!”“狗日的,你卖九百二,老子卖九百一,看哪个先卖脱。”
果然,下午不少油店打开关闭半月的大门,皆以九百一卖出。可是,《斋香轩》已是九百了。尽管这样,买油的依然比上午少,一则,急于买的上午以最高价购进,此刻正后悔呢,二则,九百仍然高,从没这价格,何不等等?三则,既然都开门了,菜油有的是,都不买,不跌才怪。不过,《斋香轩》卖去大半,赚得缸满盆盈,除自己过年吃外,剩下不过两百斤,过年还有九天,未必卖不完?
此刻,修英老板数钱正欢呢,笑出口来:“随你们骂吧,钱在老娘荷包里了。”
晚上,修英不无得意。她用筷子敲碗,问丈夫:“看看,如何?”
经理不在意,淡淡地:“缺牙巴咬虱子——遇了缘。”
罗玉兰阴着脸,说:“不是别个报信,还想等着涨呢。”
“哪个报信?”经理问。
“昨天报信那个才不是老油农,是城民,想买便宜油。”
第二天,全城油价皆九百文,问津者依旧不多。因为是六百文涨上来的,一半啦。小黄伙计却稳坐店面,不再喊了。老板修英不再露面。到得腊月二十七八,城乡习惯过年团圆,买油的多起来,不过都买两三斤,全是对付节日,油价反倒平和了,八百五上下,《斋香轩》卖掉剩余。修英清楚,过完年菜油便是淡季,三四月里,新菜籽一上市,更贱。
那些时日,修英说话气粗,走路脚重,俨然一位凯旋英雄。
罗玉兰不那么买账,说:“买成九百二的,有十几个是南坝老油农,秋天还跟他们定了棉花合同。”经理一惊,看着妈:“当真?”
“好多年了,我还认不出来?”罗玉兰吸口水烟,“仲信,你记得不,秋天,我们买棉花,费了好多力哟。”
如此一提,经理叹口气,闭上眼,瞬间,五个月前收购棉花情节浮现眼前——
七月底,正值棉花收购高峰,倘一错过,便要等到明年秋季。若要布厂不关门,只有买棉商手里的高价棉,如果人家囤积,你出高价也不定赏脸呢。如果立马参与抢购,哪里抢得赢大棉商?重庆来了一批,腰粗如牛,你出五百,他出一千。如此风潮,朱家还是首次遇到。早年,他只管织布,军需处供应棉纱,而今,美国洋布作后盾,军方不管供应,只管索要廉价棉布,从中吃些差价。所以,他得棉花棉纱棉布一应包干,事多风险更多。好在经理久经沙场,心里不慌。
罗玉兰摇罢半天蒲扇,再给儿子“摇羽毛扇”:“重庆棉商到本县买,你就不能顺涪江往上走,去那几县买?”经理笑笑,说:“涪江一线,我们是棉花主产区,南坝出了名的,棉花多,棉质好。其他县也产,多是黏土,棉质不如我们沙土棉花,纤维也没那么韧性。就是这样,还是有人去那几个县抢,生怕买不到,抢疯了。”
罗玉兰又生一计:“我们是本地人,南坝好多棉农认得我们,说我们价格合适,几年都卖给我们。我没事做,下乡去找下,价钱不亏他们。”
经理眼睛一亮。修英却道:“哪个不是认钱不认人?”
“也不见得。去前年棉花贱,我们也没压价嘛。”
“妈,要得。立治陪你去,你坐滑杆他走路,他该长点本事了。”经理兴奋起来,“最好跟他们订个合约,棉贵不涨,棉贱不跌,我们保证收购。”
“今年还是给他们加点价,都在涨嘛。”罗玉兰说。
经理点下头,说:“你再给他们说说,钱么,能不能赊上几天?”
“答应卖给我们,就谢天谢地了,农人手头紧,缺钱,莫赊。”
“往年也赊过,相信我们。”
“那时棉花贱嘛。”
“那……,”经理双手一摊:莫钱,望棉兴叹了。
谁不清楚,这段时间为立惠成婚修齐出国,为胡安贵躲避等,朱家破费不少。
罗玉兰说:“我们凑,莫欠棉农的血汗钱,我出五十块大洋。”
修英眼睛瞪大,怪腔道:“哟,你还有钱嘛。”言下之意,原来你私房钱不少嘛。
“这是四爸给我的租谷钱,存了一点。”
经理说:“妈,暂时借给我,我一定还。”
“哪个要你还?闭眼睛那天,多烧点纸钱就还了。”
“妈——,”儿子喊道,热泪盈眶,转脸对妻子说,“你也借我点吧?”
“我哪有钱?”修英看出丈夫不信,说,“最多三十块。”
“五个三十块你也拿得出,一百!”
正好立惠路过,说:“爸爸,我出二十。”
“你哪来钱?”经理问。
“平时我存了点,修齐给我留下十块,要我补养身体。”
“嗨,女儿,国外花钱得很,你不该接他的钱。”经理说。
“他非要给嘛。”
经理对修英道:“钱还是不够。你去李家借点,他们有钱。”
“借?”修英没想到丈夫打娘家主意,说,“要收息。”
“我给!好多?凭他们良心。”
修英不再说话。看得出,她讲的利息不会低。
朱家就如此奇怪:这边囤油不卖,等着涨价,那边却借亲家高利贷。罗玉兰不解,便问儿子。儿子毕竟生意人,讲究赢利。他盘算着,如今,物价飞涨,银钱贬值,金元券银元券关金券,如同废纸,现今百元,到得年底,不值五十,囤货物比存纸币划算得多,即便高利借钱,远比卖油划算。因此之故,当李家二太太三太太以月息八文的高利贷给他时,也没叫苦,马上拿来钱,亲自跑到南坝棉花地里,呼伯喊叔,给棉农付下定金,棉农在合约上按罢大拇指手印。虽然棉花正在踩摘,还有晾晒过程,可后来,他朱经理买到了大批优质棉花,解了燃眉之急,还让那些肥得流油的重庆棉商眼红哩。
此刻,经理苦笑:“一买一卖,两场生意,都赚老农的钱,明年如何做生意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