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一章改制(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重生三国之雄霸天下最新章节!
这个时候,因为百姓口口相传、声望达到一个新的巅峰、却沉默已久的太史慈站了出来,同时,还宣布了对平原两位太守——管统和陈逸实行斩立决的决定,其他的平原官员案犯罪大小自然各有处罚。这消息才一传出,马上青州的读书人开始了激烈地反对,不说别人,只说陈逸,他本身乃是已故的天下读书人之首陈蕃大人的儿子,本身更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大儒,太史慈现在居然要斩杀陈逸,登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以孔融为首的读书人无不齐声反对。
太史慈当然不会像曹操那样恼羞成怒地把孔融杀了下酒,他只是把陈逸和管统勾结袁谭的事情公诸于众,而一直被软禁起来的许攸则成为了最有利的证人,如此一来,孔融等人当然没话说,甚至还齐齐站在了太史慈一边,由反对变成的赞同。青州百姓原本对于官场上的事情并不关心,可是斩杀的两名太守都是出自平原,这就马上吸引了青州百姓的注意力,最后一听说平原郡绝大多数官员勾结袁谭,出卖平原的真相后,当然也站在太史慈一方了。
有了这个开端,太史慈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收拾青州的世家大族了。
时青州一干重要官员已经齐齐坐在临时搭建的大台上,弄得好像后世重要领导剪彩似地隆重,太史慈、管宁、伊籍、孙邵、孙乾、王豹、高顺等重量级人物纷纷粉墨登场,其他如孔融、马钧、是仪等人自然不在话下,一时间,弄得台下的百姓们指指点点,自是热闹非凡。
太史慈却十分尴尬,毕竟这种场面以他这后世人的眼光看来,有一种虚头把脑的的官僚气息,即便以他久经战场如同冰雪般的冷静态度也有点受不了被这么多人在台底下如同看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指手划脚,那感觉就好像被人扒光了衣服一样难堪,太史慈擦擦额角上的汗水,看看自己周围的管宁的等人倒是个个安之若素,不禁大为佩服他们的涵养功夫。他岂知道管宁等人耿本就是把这种事情当成一种荣耀。
其实斩杀今天斩下陈逸和管统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太史慈却要借机向青州公布自己的新政,所以才会下工本弄得这么兴师动众。
在台底下人的叫嚷声中,斩杀两人的时刻终于到来,几名孔武有力、袒露半臂、身穿红衣的刽子手大踏着脚步把以及下得体如筛糠、如同一滩烂泥的陈逸和管统拉了上来,像扔死狗一样一下子把两人跌倒台上,说不出的可怜,不过却不会这里有一个人对他们有半点的怜悯。
一脸严肃的龙星站了起来,手中拿着两人的罪状来至大台的前侧,一挥手,大台底下登时一片安静,百姓纷纷仰起头来敬畏地看着龙星这在青州百姓心中因为说书先生的讲述而变得声望日隆的青州执法官,一个个屏住呼吸,生怕发出半点声音,侧耳仔细聆听龙星宣读罪状。
当百姓们听到“汉室不幸,火德不佑,陈逸管统,有负名望,不思忠君,反欲乱命,寡廉鲜耻,通敌引贼,霍乱平原,鱼肉百姓”等句的时候终于有人忍不住开始骂出声来,不一会儿便人声鼎沸,百姓们一个个咬牙切齿,恨不得将陈逸和管统千刀万剐,方能解心头之恨。
太史慈在那里却听得大为佩服,他是写不出来这种东西,其实这篇罪状书乃是出自管宁的手笔,这人说起话来条理清晰,头头是道,总是能轻而易举地说服众人,至于文章的润色却是交给了孔融这大文豪,在建安七子,以此人的文章风格最为慷慨激昂,就连历史上帮助袁绍写檄文的陈琳也多有不及,不过这小子有时候收不住笔,典故弄了一大堆,让读书人听来固然是篇好文章,但老百姓那里听得懂,所以最后定稿的人乃是那个年幼的诸葛亮,这小子小小年纪写起文章来已经卓然大家,而且词语通俗、感人至深,难怪可以写得出《出师表》来。
罪状书读到这里已经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了,太史慈见时机一到,便长身而起,龙行虎步的来到台前,登时,不少见过太史慈的人闭上了嘴巴,那些没有见过太史慈的人也明显被太史慈的过人风采所震慑,再一看龙星的恭敬态度,马上就判断出眼前的人乃是青州最大的统治者青州刺史太史慈。看太史慈双手一摆,知道这战无不胜的青州战神有话要说,纷纷收声,将充满了敬畏和崇拜的眼光投向了太史慈。
太史慈丝毫不以为意,环视左右,半晌,才开口朗声道:“想必大家已经猜出我就是青州刺史太史慈。”众百姓不由自主地点头回应。
太史慈见众人的精神无不在他的身上,不由得满意的点了点头,带着一种思索地语气道:“我知道大家今天是来干什么的,的确,斩杀了陈逸和管统的确是大快人心,可是斩杀之后呢?难道大家仅仅是为了看这场热闹吗?”顿了一顿,又道:“坦白而言,陈逸和管统两人死不足惜,但却令我难过的一晚一晚睡不着觉,更是吃不下饭去。”太史慈这话一出口,包括管宁等太史慈心腹的青州大员在内的所有人齐齐一怔,没想到太史慈会有此言,莽汉杜远更是嘴里嘀嘀咕咕,不明白当日因为收拾了陈逸和管统而欢欣鼓舞的主上怎么会难过得睡不着。
太史慈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以一种沉痛的语气说道:“我难过并非是为陈逸和管统,而是想不明白我大汉选拔出来的官员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随即转身用手指向陈逸道:“这位陈逸大人乃是陈蕃大人的公子,陈蕃大人是什么样子,大家都清楚,可是谁能想得到陈蕃大人的儿子会是这个样子?举荐举荐,都说举荐的乃是道德品行没有问题的人,可是什么样的道德品行才算是没有问题?品德高尚到什么程度道才可以算得上是称职的官员?这其中到底有没有一定的标准可以寻找?孔老夫子说自己并非是生而知之,许多的东西都要后天学习,我想道德这种东西也一样需要培养,君子小人与天生有何关系?否则今日陈逸就不会被杀头,而应该像他的父亲那样为国为民出力才对。”
一番话说得百姓们无不暗暗点头,太史慈扬声道:“不说他们,就看看我大汉这许多年来的事情,哪一个祸国殃民的官吏不是别人举荐出来的?那袁谭乃是汝南的名门望族,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何等的显赫?可是怎样呢?到头来不还是干起了强盗的勾当,侵犯我平原?”
太史慈的话引起了所有人的深思,按照常理,老百姓是不会理会这种事情的,杀几个官与自己何干?只要自己吃饱了饭就好,何必管那么多?顶多看看“人头落地,血光一片”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便算完事。这次却不一样,太史慈先前已经利用了种种方法吸引了青州百姓的所有注意力,凡是和平原有关的事情,百姓们无不显示出极大的关注,所以才会有现在这种场面,更被太史慈的话语带入到深深的思索中。
“于是我就在想,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杜绝这种事情在青州再次发生,终于,让我找到了办法。”太史慈的话令所有人精神一振。
“我们青州现在可以说是富甲天下,军队更是天下之冠,可是我们和别的地方生产一样的东西,种一样的粮食,就是士兵也是一样的百姓出身,怎么就会比别的地方强这么多呢?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在我青州所有的行业都实行一种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标准,正因为有了这个标准,才会有我青州在各个方面均不可战胜的今天,那么我们的官吏选拔难道就不能有一个合理的标准吗?若如此,何愁青州的吏治?”
这时,坐在台上北海孙氏家族的代表孙邵有些坐不住了,忍不住站起来道:“刺史大人,官吏选拔何等重大,岂可与其它贱业并列?”
太史慈早就知道会有人反驳,不过这事情难不倒他,因为自有管宁这政治高手帮拳,只见管宁亦站起身来,呵呵笑道:“孙大人此言差矣,官吏也是一种行业,当官的人也需要吃饭,他们的俸禄都是朝廷发给的,当然有义务要做一名好官,自然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孙邵冷哼一声道:“管大人才是糊涂,我被读书人岂可和一般百姓混为一谈?文章道德那立时一般百姓所懂的?管大人莫要笑人了。”
管宁哈哈笑道:“百姓不懂文章道德,那孙大人就懂得种田打铁了?文章道德高超当然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可是你的文章道德可以换来饭吃吗?由此可知,文章道德事不过是你当官的一个前提,而非是说你只要文章道德高超就一定可当得上官,孙大人莫要弄混了。”
孙邵一阵语塞,管宁继续侃侃而谈道:“更何况,君子配五德,莫忘记官吏本来就在五德之内,并不比其它的行业有何特出的地方。别的行业有标准,当官就可以没有标准?文章道德和当官本来就是两码事嘛!官吏可以管理百姓,可是那是朝廷赋予他的责任,他在这个位置上才有权力管理百姓,和文章道德又有什么关系?同理可证,就拿孔融先生来说吧,他现在赋闲在家,同样受人尊敬,可人们尊敬的是孔融先生的文章道德,和他当不当官没有任何的关系。”管宁一抬出五德终始说,又拿孔融说事,孙邵当然就更没有话说了,唯有闭嘴坐下。
太史慈饶有兴趣地看着两人这场小小的辩论,心中却更希望这场辩论借由今日在场的百姓的嘴传播到青州各地,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由特种精英扮成的说书先生编成评书传播,毕竟管宁刚才的那番反驳孙邵的话非常的精彩,而且通俗易懂,百姓是很容易理解其中含义的。
见到两人坐下,太史慈一挥手道:“多余的话我太史慈就不多说了,不过我青州马上就会改革吏治,官吏的选拔不再是某人说了算,而是有一套官吏选拔的标准和方法,以后我青州官吏的素质只能比这个标准高,不能比这个标准低!看谁还敢拿着朝廷给的权力肆意妄为。”
话说到这里,太史慈已经达到了自己这次精心布置的斩头大会的根本目的,下面就是对陈逸和管统行刑了,一刀了结两人的性命完事。
陈逸和管统的鲜血还未散去,太史慈的话语却已经传遍了青州的街头巷尾,“龙星怒斩陈逸管统”“管统嘻笑北海孙邵”“子义痛思青州吏治”成了整个平原故事的最后三部分,而太史慈那要改变的青州吏治的嘹亮口号却深深地镌刻在青州百姓的心上,成为一种期待。
随即,太史慈开始动手,一场腥风血雨在青州的世家大族中展开,有了许攸的指征,青州的一个个与袁谭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世家大族浮出了水面,在还未明白怎么回事时,这些人就已经被太史慈用雷霆万钧的手段拿下,这些世家大族要想有所反抗都不可能,因为太史慈十分巧妙地把他们和陈逸与管统放在了一起,如此一来,在青州没有人会为他们说话,按照人们的惯性思维,和陈逸管统并列的人物哪里会是什么好人?更何况太史慈并没有大搞什么“株连九族”这种令百姓惊骇欲绝的事情,而是轻描淡写地抄没了他们的家产,只把一个家族中的主犯抓了起来,对于他们的家人还是好言安慰,并没有为难他们,这令青州的百姓大生好感,觉得太史慈并非是嗜血好杀不讲道理之人。
不过在这阶段最让太史慈高兴的事情是,由于没收的了大量的世家大族的土地,大量的无主耕地出现了,而青州人口此时还不足以耕种这么多的田地,所以太史慈下令此时正在兖州任城郡收编黑山军那十几万老幼病残的孙观带领这些可怜的百姓赶回青州,如此一来,青州有了足够的劳动力,至于他们的口粮问题也得到了不错的解决,本身青州的存粮就很多,再加上与袁潭交手从袁谭那里得来的粮草,足够了。
这个时候,因为百姓口口相传、声望达到一个新的巅峰、却沉默已久的太史慈站了出来,同时,还宣布了对平原两位太守——管统和陈逸实行斩立决的决定,其他的平原官员案犯罪大小自然各有处罚。这消息才一传出,马上青州的读书人开始了激烈地反对,不说别人,只说陈逸,他本身乃是已故的天下读书人之首陈蕃大人的儿子,本身更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大儒,太史慈现在居然要斩杀陈逸,登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以孔融为首的读书人无不齐声反对。
太史慈当然不会像曹操那样恼羞成怒地把孔融杀了下酒,他只是把陈逸和管统勾结袁谭的事情公诸于众,而一直被软禁起来的许攸则成为了最有利的证人,如此一来,孔融等人当然没话说,甚至还齐齐站在了太史慈一边,由反对变成的赞同。青州百姓原本对于官场上的事情并不关心,可是斩杀的两名太守都是出自平原,这就马上吸引了青州百姓的注意力,最后一听说平原郡绝大多数官员勾结袁谭,出卖平原的真相后,当然也站在太史慈一方了。
有了这个开端,太史慈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收拾青州的世家大族了。
时青州一干重要官员已经齐齐坐在临时搭建的大台上,弄得好像后世重要领导剪彩似地隆重,太史慈、管宁、伊籍、孙邵、孙乾、王豹、高顺等重量级人物纷纷粉墨登场,其他如孔融、马钧、是仪等人自然不在话下,一时间,弄得台下的百姓们指指点点,自是热闹非凡。
太史慈却十分尴尬,毕竟这种场面以他这后世人的眼光看来,有一种虚头把脑的的官僚气息,即便以他久经战场如同冰雪般的冷静态度也有点受不了被这么多人在台底下如同看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指手划脚,那感觉就好像被人扒光了衣服一样难堪,太史慈擦擦额角上的汗水,看看自己周围的管宁的等人倒是个个安之若素,不禁大为佩服他们的涵养功夫。他岂知道管宁等人耿本就是把这种事情当成一种荣耀。
其实斩杀今天斩下陈逸和管统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太史慈却要借机向青州公布自己的新政,所以才会下工本弄得这么兴师动众。
在台底下人的叫嚷声中,斩杀两人的时刻终于到来,几名孔武有力、袒露半臂、身穿红衣的刽子手大踏着脚步把以及下得体如筛糠、如同一滩烂泥的陈逸和管统拉了上来,像扔死狗一样一下子把两人跌倒台上,说不出的可怜,不过却不会这里有一个人对他们有半点的怜悯。
一脸严肃的龙星站了起来,手中拿着两人的罪状来至大台的前侧,一挥手,大台底下登时一片安静,百姓纷纷仰起头来敬畏地看着龙星这在青州百姓心中因为说书先生的讲述而变得声望日隆的青州执法官,一个个屏住呼吸,生怕发出半点声音,侧耳仔细聆听龙星宣读罪状。
当百姓们听到“汉室不幸,火德不佑,陈逸管统,有负名望,不思忠君,反欲乱命,寡廉鲜耻,通敌引贼,霍乱平原,鱼肉百姓”等句的时候终于有人忍不住开始骂出声来,不一会儿便人声鼎沸,百姓们一个个咬牙切齿,恨不得将陈逸和管统千刀万剐,方能解心头之恨。
太史慈在那里却听得大为佩服,他是写不出来这种东西,其实这篇罪状书乃是出自管宁的手笔,这人说起话来条理清晰,头头是道,总是能轻而易举地说服众人,至于文章的润色却是交给了孔融这大文豪,在建安七子,以此人的文章风格最为慷慨激昂,就连历史上帮助袁绍写檄文的陈琳也多有不及,不过这小子有时候收不住笔,典故弄了一大堆,让读书人听来固然是篇好文章,但老百姓那里听得懂,所以最后定稿的人乃是那个年幼的诸葛亮,这小子小小年纪写起文章来已经卓然大家,而且词语通俗、感人至深,难怪可以写得出《出师表》来。
罪状书读到这里已经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了,太史慈见时机一到,便长身而起,龙行虎步的来到台前,登时,不少见过太史慈的人闭上了嘴巴,那些没有见过太史慈的人也明显被太史慈的过人风采所震慑,再一看龙星的恭敬态度,马上就判断出眼前的人乃是青州最大的统治者青州刺史太史慈。看太史慈双手一摆,知道这战无不胜的青州战神有话要说,纷纷收声,将充满了敬畏和崇拜的眼光投向了太史慈。
太史慈丝毫不以为意,环视左右,半晌,才开口朗声道:“想必大家已经猜出我就是青州刺史太史慈。”众百姓不由自主地点头回应。
太史慈见众人的精神无不在他的身上,不由得满意的点了点头,带着一种思索地语气道:“我知道大家今天是来干什么的,的确,斩杀了陈逸和管统的确是大快人心,可是斩杀之后呢?难道大家仅仅是为了看这场热闹吗?”顿了一顿,又道:“坦白而言,陈逸和管统两人死不足惜,但却令我难过的一晚一晚睡不着觉,更是吃不下饭去。”太史慈这话一出口,包括管宁等太史慈心腹的青州大员在内的所有人齐齐一怔,没想到太史慈会有此言,莽汉杜远更是嘴里嘀嘀咕咕,不明白当日因为收拾了陈逸和管统而欢欣鼓舞的主上怎么会难过得睡不着。
太史慈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以一种沉痛的语气说道:“我难过并非是为陈逸和管统,而是想不明白我大汉选拔出来的官员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随即转身用手指向陈逸道:“这位陈逸大人乃是陈蕃大人的公子,陈蕃大人是什么样子,大家都清楚,可是谁能想得到陈蕃大人的儿子会是这个样子?举荐举荐,都说举荐的乃是道德品行没有问题的人,可是什么样的道德品行才算是没有问题?品德高尚到什么程度道才可以算得上是称职的官员?这其中到底有没有一定的标准可以寻找?孔老夫子说自己并非是生而知之,许多的东西都要后天学习,我想道德这种东西也一样需要培养,君子小人与天生有何关系?否则今日陈逸就不会被杀头,而应该像他的父亲那样为国为民出力才对。”
一番话说得百姓们无不暗暗点头,太史慈扬声道:“不说他们,就看看我大汉这许多年来的事情,哪一个祸国殃民的官吏不是别人举荐出来的?那袁谭乃是汝南的名门望族,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何等的显赫?可是怎样呢?到头来不还是干起了强盗的勾当,侵犯我平原?”
太史慈的话引起了所有人的深思,按照常理,老百姓是不会理会这种事情的,杀几个官与自己何干?只要自己吃饱了饭就好,何必管那么多?顶多看看“人头落地,血光一片”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便算完事。这次却不一样,太史慈先前已经利用了种种方法吸引了青州百姓的所有注意力,凡是和平原有关的事情,百姓们无不显示出极大的关注,所以才会有现在这种场面,更被太史慈的话语带入到深深的思索中。
“于是我就在想,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杜绝这种事情在青州再次发生,终于,让我找到了办法。”太史慈的话令所有人精神一振。
“我们青州现在可以说是富甲天下,军队更是天下之冠,可是我们和别的地方生产一样的东西,种一样的粮食,就是士兵也是一样的百姓出身,怎么就会比别的地方强这么多呢?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在我青州所有的行业都实行一种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标准,正因为有了这个标准,才会有我青州在各个方面均不可战胜的今天,那么我们的官吏选拔难道就不能有一个合理的标准吗?若如此,何愁青州的吏治?”
这时,坐在台上北海孙氏家族的代表孙邵有些坐不住了,忍不住站起来道:“刺史大人,官吏选拔何等重大,岂可与其它贱业并列?”
太史慈早就知道会有人反驳,不过这事情难不倒他,因为自有管宁这政治高手帮拳,只见管宁亦站起身来,呵呵笑道:“孙大人此言差矣,官吏也是一种行业,当官的人也需要吃饭,他们的俸禄都是朝廷发给的,当然有义务要做一名好官,自然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孙邵冷哼一声道:“管大人才是糊涂,我被读书人岂可和一般百姓混为一谈?文章道德那立时一般百姓所懂的?管大人莫要笑人了。”
管宁哈哈笑道:“百姓不懂文章道德,那孙大人就懂得种田打铁了?文章道德高超当然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可是你的文章道德可以换来饭吃吗?由此可知,文章道德事不过是你当官的一个前提,而非是说你只要文章道德高超就一定可当得上官,孙大人莫要弄混了。”
孙邵一阵语塞,管宁继续侃侃而谈道:“更何况,君子配五德,莫忘记官吏本来就在五德之内,并不比其它的行业有何特出的地方。别的行业有标准,当官就可以没有标准?文章道德和当官本来就是两码事嘛!官吏可以管理百姓,可是那是朝廷赋予他的责任,他在这个位置上才有权力管理百姓,和文章道德又有什么关系?同理可证,就拿孔融先生来说吧,他现在赋闲在家,同样受人尊敬,可人们尊敬的是孔融先生的文章道德,和他当不当官没有任何的关系。”管宁一抬出五德终始说,又拿孔融说事,孙邵当然就更没有话说了,唯有闭嘴坐下。
太史慈饶有兴趣地看着两人这场小小的辩论,心中却更希望这场辩论借由今日在场的百姓的嘴传播到青州各地,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由特种精英扮成的说书先生编成评书传播,毕竟管宁刚才的那番反驳孙邵的话非常的精彩,而且通俗易懂,百姓是很容易理解其中含义的。
见到两人坐下,太史慈一挥手道:“多余的话我太史慈就不多说了,不过我青州马上就会改革吏治,官吏的选拔不再是某人说了算,而是有一套官吏选拔的标准和方法,以后我青州官吏的素质只能比这个标准高,不能比这个标准低!看谁还敢拿着朝廷给的权力肆意妄为。”
话说到这里,太史慈已经达到了自己这次精心布置的斩头大会的根本目的,下面就是对陈逸和管统行刑了,一刀了结两人的性命完事。
陈逸和管统的鲜血还未散去,太史慈的话语却已经传遍了青州的街头巷尾,“龙星怒斩陈逸管统”“管统嘻笑北海孙邵”“子义痛思青州吏治”成了整个平原故事的最后三部分,而太史慈那要改变的青州吏治的嘹亮口号却深深地镌刻在青州百姓的心上,成为一种期待。
随即,太史慈开始动手,一场腥风血雨在青州的世家大族中展开,有了许攸的指征,青州的一个个与袁谭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世家大族浮出了水面,在还未明白怎么回事时,这些人就已经被太史慈用雷霆万钧的手段拿下,这些世家大族要想有所反抗都不可能,因为太史慈十分巧妙地把他们和陈逸与管统放在了一起,如此一来,在青州没有人会为他们说话,按照人们的惯性思维,和陈逸管统并列的人物哪里会是什么好人?更何况太史慈并没有大搞什么“株连九族”这种令百姓惊骇欲绝的事情,而是轻描淡写地抄没了他们的家产,只把一个家族中的主犯抓了起来,对于他们的家人还是好言安慰,并没有为难他们,这令青州的百姓大生好感,觉得太史慈并非是嗜血好杀不讲道理之人。
不过在这阶段最让太史慈高兴的事情是,由于没收的了大量的世家大族的土地,大量的无主耕地出现了,而青州人口此时还不足以耕种这么多的田地,所以太史慈下令此时正在兖州任城郡收编黑山军那十几万老幼病残的孙观带领这些可怜的百姓赶回青州,如此一来,青州有了足够的劳动力,至于他们的口粮问题也得到了不错的解决,本身青州的存粮就很多,再加上与袁潭交手从袁谭那里得来的粮草,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