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俞记生煎包(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盲人古代生存记最新章节!
商量完生煎的事儿,俞敬谦当天就赶了回去。
俞敬安因为主线任务三,也就是养猪那事儿,便与俞和团说起修猪圈的事儿。俞敬安现在住着的这家里是没有猪圈的,拢共就这么三间房子加上厨房边上的小块儿菜地,还有五尺左右宽的小前院儿,菜地后边搭了间简陋的茅房。前院肯定是不能修猪圈儿的,这不是着卧室就是对着厨房,到时候岂不是熏死人。
俞敬安找俞和团主要是想问问平了家里那小菜地,将这猪圈搭在菜地上是否可行。
“咱家有猪圈啊,不用另外搭,我年年有修,要用了现成就能用。”俞和团听俞敬安说是日后想着养猪,心里也颇为欣慰,不由便说起来这猪圈的事儿。
俞敬安听俞和团一说才知道,原来他们家不是没有猪圈,而是猪圈根本没有设在家里。
“当年你爷爷怕我们三兄弟争,我一成了亲就给我们三兄弟分好了家,还给我们三兄弟都领了宅地建新屋,当时猪也有三头。不过咱这村子地少,申领下来的宅地也就够盖三间半房,院子也没多大,还要修茅房,修猪圈养猪定是只能在前院的,不是对着厨房,就是对着卧房,那味道可是受不了。后来你爷爷干脆拍板,让那猪还在老屋那儿养着,他们两老还能帮着看顾,所以咱家的猪圈都在老屋呢。”
“老屋?”
“是啊,在老屋。不过前些年咱家接连遭了变故,这猪是养不起了。不过那猪圈是与老屋连在一起的,我怕猪圈倒了累着老屋,倒是年年去修。你什么时候抓了猪,立即就用得上的。”
“那敢情好,就趁着今儿个,三叔您带我去认认路?”俞敬安道。
“行啊。”俞和团也笑着答应。
俞敬安一听便转身朝院外走去。
俞和团见俞敬安没去拿盲杖就直接往外走,不由问道:“你的竹杖呢?”
“村子里我都走熟了,用不上竹杖,就是不知道咱家老屋是哪一间。”俞敬安回道。
俞和团一直都很忙,本来见这俞敬安的时间就不太多,自从郑青梅经常过来给俞敬安做饭后,更是连吃饭点儿都不太见着俞敬安了,才有的这一问。这时听俞敬安这么一说,自然是相信的,他还笑着道:“好小子,你阿伀就该早些让你出来多走走。”
俞敬安嘿嘿一笑,一路上向俞和团打听起以前的事儿,俞和团见俞敬安感兴趣,也便挑了些紧要的说一说。
原来当年俞秋山夫夫俩年纪小,在父伀去世之后被家里大哥大傁坑害,家里四亩水田三亩旱地,只分得两亩旱地,家里老屋更是半点没得着,一气之下带着刚成亲的夫郎外出跑商,一跑就是十四年,三十岁才带着夫郎与四个孩子回村置办田地,又申领了宅地新盖了房子,摇身一变变成了村里的有钱人,还帮着村里办起了当时的私塾,在村里很有些话语权。
俞秋山最怕人争产,当年俞和乔一定亲就从村里批下三块宅地,两块在村东,一块在村尾。村尾的那块儿最是不好,离哪儿都远;村东的那两块,一块靠近河边洗洗涮涮的比较方便,一块离村中水井近点儿,离河边也不太远,最是好。也是怕三兄弟争,俞秋山便让三兄弟自己抽签,抽到哪块算哪块,谁都不得反悔。最后老大俞和乔抽了村东离河边较近的那块,老二俞和方抽了村尾的那块,老三俞和团抽了最好的那块儿。
俞敬安听得津津有味,两人一会儿就到了老屋。
老屋是在村西,离傅家私塾很近,就在进傅家私塾的那条巷子边上。
“当年爷爷帮着办起来的私塾,就是这傅家私塾吗?”俞敬安不由问道。
“是啊。”俞和团回忆道,“这傅夫子是九年前来到咱俞家村的,当时他想用钱买下了原私塾办个傅家私塾,正好当时村里也没钱办私塾了,便卖给了他。傅夫子买下后又将泥胚房翻盖成了青砖瓦房,这才有了如今的傅家私塾。”
“这傅夫子咋想着买下私塾,是想办私塾赚钱吗?”俞敬安记得好像前世的电影电视剧都说秀才当夫子教书,那是为了挣点糊口的钱粮,目的还是为了教书育人,特高风亮节的那种,他想不到竟有人特地买了,办私塾赚钱,这不就像现代的那些私立学校嘛,也太超前了。
“自然是要赚钱的,”俞和团笑,一边推开老屋的门,说道,“每年一人二两银子的束脩,不过教得挺好,这傅家私塾里可是出了两个举人老爷的。”
“那真厉害。”俞敬安本就不太喜欢傅家,此时便口不在心应了声。
说话间,两人已经在老屋的院子里了。俞和团带着俞敬安穿过院子,绕过墙边,来到了老屋的后院,猪圈就在这后院里。按着大陈朝规矩,这老屋该是俞敬谦这个长子长孙的了,不过因为猪圈当时也算在分家里头,这后院的三格猪圈,三兄弟是一家一格的。
“当时,这猪虽是两老帮着照看,猪圈却是与猪一起隔开,分成三份的了。你家的猪圈就是中间的那间,来我引这你摸摸这些隔墙,你心里也有个数。”俞和团一边说着一边领着俞敬安摸摸界限,也好认下。
俞敬安答应一声,随着俞和团的步子,一边听一边记,脑子里二维地图功能早就打开,将这间老屋走过的地方都绘制清楚,重点照顾了这猪圈,存档为“老屋的猪圈”。
有了猪圈,俞敬安的心就放下了一半,现下就是怎么将那两支猪仔拿出来放进猪圈的问题了,之后还得想想怎么合理分配目前他手上的这些活计。
四月二十一大集,俞敬安卖了柴火,拜托了刘家夫夫摊位的事儿,带回来下等面粉十斤,下等肉八斤,五斤猪皮,又买了些许香料与碱面,还扯了六尺的麻布,总共花费一百七十九文钱。还买了二十个盘子,二十个碟子,两斤香醋,花费六十六文。当天,他就在家熬了好几锅猪皮冻,结好冻就放在系统包裹里。
四月二十二,俞敬安凌晨丑正就偷溜出去躲在村外百米处,趁着寅末卯初天还未亮全,一手敲着竹杖,一手抱着一只猪仔,背上背着另一头猪仔从村外抱进村里,养在了自家猪圈,至此打猪草成了俞敬安日常活动。
四月二十二,俞敬安上山给菜苗浇了水,打了尽可能多的猪草存了一部分在空间包裹里,又请俞和平他爹打了一个排包子的木盒,长两尺,高一尺六,分四层,花费六十文。下午,剁了半斤系统五花肉与下等肉的混合肉沫,加了几两皮冻,再加系统的细盐与味精,调匀拌好备用。本想拿了老面想发面,但俞敬安却是不咋会,干脆事先在下等面粉里也掺了便宜又精细的系统面粉,去找了俞齐氏。
四月二十二,郑青梅已经三天没过来了,俞敬安想着是不是什么事情耽误了,又想着有空便去河东看看。
四月二十三,俞敬安在俞齐氏、俞和团、俞敬谦的帮助下,将做生煎包生意的家伙事儿拿到了镇上,暂时放在王记饭肆的后院里,这是俞敬谦与掌柜说好了的。之后,几人又一起去看了刘家夫夫帮忙找的摊位,虽相对来说有些偏,现下也只能凑活。
四月二十四,俞敬安发现郑青梅有五天没来了,这一天已经是第六天。俞敬安开始翘首以盼郑青梅的到来,可惜郑青梅一直没有出现,他有些担心。做好家里的事儿,俞敬安干脆去了一趟郑家,郑青梅倒是见着了,只是他舅伀不让出门罢了,俞敬安心也就放下了。
四月二十五,清平镇大集,俞记生煎包开业。
寅初,俞敬安、俞和团、俞齐氏三人背着准备好的面团与肉馅儿,挑着俞敬安早就晒好的柴火出发了。本来还想说不要太累着俞齐氏与俞和团,但后来又商量了新法,两人便都说若是生煎包卖得好,劳累反正不是长期,几天的忙而已。俞敬谦与俞敬安两兄弟见实在说服不了,只得作罢。但有了两位成人的帮助,好处肯定是显而易见,至少那浑水摸鱼的就能克制不少。
大陈朝宵禁是自晚间酉正至凌晨寅正(小镇小村监管不严),镇上摆摊的一般卯初就出摊准备,到了卯正基本上镇上的人就开始多了起来。镇里的铺子开起来了,镇上的人也出来做工买菜溜达了,有些离镇有些距离的村人在经过了长途跋涉之后,也是愿意花一两文钱填上一顿肚子的。俞家村离镇上离镇上不太远,脚程快些半个多小时也就到了,但因为俞敬安敲着竹杖脚程不快,三人到王记的时候,已经距寅正也不远了。
俞敬谦的房间在王记侧门旁不远,侧门有人敲门也是听得见,三人敲门时俞敬谦还没起床。待喊醒了俞敬谦,几人又在俞敬谦的房间里稍作休息,让俞敬谦收拾收拾,便四个一起抬着那些家伙事儿到了东市摆摊的地儿。他们来得早,但也没想占着别人家的位置,便好好待在自个儿地界上,只是刚摆好家伙事儿,却发现忘了带面案。
几个被这状况弄得目瞪口呆,相互对视了几眼突然笑了。
俞齐氏更是直接点了点俞敬安的脑袋,笑话道:“说时倒是说的头头是道,咋忘了带面案?”
“也是迷糊了,在家都是直接用的桌子。”俞敬安也是懊恼的笑。
“忘记面案了?”就在这时,一个声音突然插丨入说道。
俞敬安一听竟然是郑青梅,不由有些惊喜:“你咋来了?”
“表兄昨日说今儿个是第一天出摊,我便想着来帮忙。”郑青梅笑道,“面案的话,我现在去我外公家借一借吧。”
燃眉之急能得到解决,俞敬安自然欣喜。随后,俞敬谦与俞和团去东市水井打了水倒在家里拿来的小水缸里,俞敬安与俞齐氏则先在桌子上揉起了面做起了包子,包子包好先放在之前定做好的盒子里,等将这盒子放满,就到了该做生煎包的时候了。
商量完生煎的事儿,俞敬谦当天就赶了回去。
俞敬安因为主线任务三,也就是养猪那事儿,便与俞和团说起修猪圈的事儿。俞敬安现在住着的这家里是没有猪圈的,拢共就这么三间房子加上厨房边上的小块儿菜地,还有五尺左右宽的小前院儿,菜地后边搭了间简陋的茅房。前院肯定是不能修猪圈儿的,这不是着卧室就是对着厨房,到时候岂不是熏死人。
俞敬安找俞和团主要是想问问平了家里那小菜地,将这猪圈搭在菜地上是否可行。
“咱家有猪圈啊,不用另外搭,我年年有修,要用了现成就能用。”俞和团听俞敬安说是日后想着养猪,心里也颇为欣慰,不由便说起来这猪圈的事儿。
俞敬安听俞和团一说才知道,原来他们家不是没有猪圈,而是猪圈根本没有设在家里。
“当年你爷爷怕我们三兄弟争,我一成了亲就给我们三兄弟分好了家,还给我们三兄弟都领了宅地建新屋,当时猪也有三头。不过咱这村子地少,申领下来的宅地也就够盖三间半房,院子也没多大,还要修茅房,修猪圈养猪定是只能在前院的,不是对着厨房,就是对着卧房,那味道可是受不了。后来你爷爷干脆拍板,让那猪还在老屋那儿养着,他们两老还能帮着看顾,所以咱家的猪圈都在老屋呢。”
“老屋?”
“是啊,在老屋。不过前些年咱家接连遭了变故,这猪是养不起了。不过那猪圈是与老屋连在一起的,我怕猪圈倒了累着老屋,倒是年年去修。你什么时候抓了猪,立即就用得上的。”
“那敢情好,就趁着今儿个,三叔您带我去认认路?”俞敬安道。
“行啊。”俞和团也笑着答应。
俞敬安一听便转身朝院外走去。
俞和团见俞敬安没去拿盲杖就直接往外走,不由问道:“你的竹杖呢?”
“村子里我都走熟了,用不上竹杖,就是不知道咱家老屋是哪一间。”俞敬安回道。
俞和团一直都很忙,本来见这俞敬安的时间就不太多,自从郑青梅经常过来给俞敬安做饭后,更是连吃饭点儿都不太见着俞敬安了,才有的这一问。这时听俞敬安这么一说,自然是相信的,他还笑着道:“好小子,你阿伀就该早些让你出来多走走。”
俞敬安嘿嘿一笑,一路上向俞和团打听起以前的事儿,俞和团见俞敬安感兴趣,也便挑了些紧要的说一说。
原来当年俞秋山夫夫俩年纪小,在父伀去世之后被家里大哥大傁坑害,家里四亩水田三亩旱地,只分得两亩旱地,家里老屋更是半点没得着,一气之下带着刚成亲的夫郎外出跑商,一跑就是十四年,三十岁才带着夫郎与四个孩子回村置办田地,又申领了宅地新盖了房子,摇身一变变成了村里的有钱人,还帮着村里办起了当时的私塾,在村里很有些话语权。
俞秋山最怕人争产,当年俞和乔一定亲就从村里批下三块宅地,两块在村东,一块在村尾。村尾的那块儿最是不好,离哪儿都远;村东的那两块,一块靠近河边洗洗涮涮的比较方便,一块离村中水井近点儿,离河边也不太远,最是好。也是怕三兄弟争,俞秋山便让三兄弟自己抽签,抽到哪块算哪块,谁都不得反悔。最后老大俞和乔抽了村东离河边较近的那块,老二俞和方抽了村尾的那块,老三俞和团抽了最好的那块儿。
俞敬安听得津津有味,两人一会儿就到了老屋。
老屋是在村西,离傅家私塾很近,就在进傅家私塾的那条巷子边上。
“当年爷爷帮着办起来的私塾,就是这傅家私塾吗?”俞敬安不由问道。
“是啊。”俞和团回忆道,“这傅夫子是九年前来到咱俞家村的,当时他想用钱买下了原私塾办个傅家私塾,正好当时村里也没钱办私塾了,便卖给了他。傅夫子买下后又将泥胚房翻盖成了青砖瓦房,这才有了如今的傅家私塾。”
“这傅夫子咋想着买下私塾,是想办私塾赚钱吗?”俞敬安记得好像前世的电影电视剧都说秀才当夫子教书,那是为了挣点糊口的钱粮,目的还是为了教书育人,特高风亮节的那种,他想不到竟有人特地买了,办私塾赚钱,这不就像现代的那些私立学校嘛,也太超前了。
“自然是要赚钱的,”俞和团笑,一边推开老屋的门,说道,“每年一人二两银子的束脩,不过教得挺好,这傅家私塾里可是出了两个举人老爷的。”
“那真厉害。”俞敬安本就不太喜欢傅家,此时便口不在心应了声。
说话间,两人已经在老屋的院子里了。俞和团带着俞敬安穿过院子,绕过墙边,来到了老屋的后院,猪圈就在这后院里。按着大陈朝规矩,这老屋该是俞敬谦这个长子长孙的了,不过因为猪圈当时也算在分家里头,这后院的三格猪圈,三兄弟是一家一格的。
“当时,这猪虽是两老帮着照看,猪圈却是与猪一起隔开,分成三份的了。你家的猪圈就是中间的那间,来我引这你摸摸这些隔墙,你心里也有个数。”俞和团一边说着一边领着俞敬安摸摸界限,也好认下。
俞敬安答应一声,随着俞和团的步子,一边听一边记,脑子里二维地图功能早就打开,将这间老屋走过的地方都绘制清楚,重点照顾了这猪圈,存档为“老屋的猪圈”。
有了猪圈,俞敬安的心就放下了一半,现下就是怎么将那两支猪仔拿出来放进猪圈的问题了,之后还得想想怎么合理分配目前他手上的这些活计。
四月二十一大集,俞敬安卖了柴火,拜托了刘家夫夫摊位的事儿,带回来下等面粉十斤,下等肉八斤,五斤猪皮,又买了些许香料与碱面,还扯了六尺的麻布,总共花费一百七十九文钱。还买了二十个盘子,二十个碟子,两斤香醋,花费六十六文。当天,他就在家熬了好几锅猪皮冻,结好冻就放在系统包裹里。
四月二十二,俞敬安凌晨丑正就偷溜出去躲在村外百米处,趁着寅末卯初天还未亮全,一手敲着竹杖,一手抱着一只猪仔,背上背着另一头猪仔从村外抱进村里,养在了自家猪圈,至此打猪草成了俞敬安日常活动。
四月二十二,俞敬安上山给菜苗浇了水,打了尽可能多的猪草存了一部分在空间包裹里,又请俞和平他爹打了一个排包子的木盒,长两尺,高一尺六,分四层,花费六十文。下午,剁了半斤系统五花肉与下等肉的混合肉沫,加了几两皮冻,再加系统的细盐与味精,调匀拌好备用。本想拿了老面想发面,但俞敬安却是不咋会,干脆事先在下等面粉里也掺了便宜又精细的系统面粉,去找了俞齐氏。
四月二十二,郑青梅已经三天没过来了,俞敬安想着是不是什么事情耽误了,又想着有空便去河东看看。
四月二十三,俞敬安在俞齐氏、俞和团、俞敬谦的帮助下,将做生煎包生意的家伙事儿拿到了镇上,暂时放在王记饭肆的后院里,这是俞敬谦与掌柜说好了的。之后,几人又一起去看了刘家夫夫帮忙找的摊位,虽相对来说有些偏,现下也只能凑活。
四月二十四,俞敬安发现郑青梅有五天没来了,这一天已经是第六天。俞敬安开始翘首以盼郑青梅的到来,可惜郑青梅一直没有出现,他有些担心。做好家里的事儿,俞敬安干脆去了一趟郑家,郑青梅倒是见着了,只是他舅伀不让出门罢了,俞敬安心也就放下了。
四月二十五,清平镇大集,俞记生煎包开业。
寅初,俞敬安、俞和团、俞齐氏三人背着准备好的面团与肉馅儿,挑着俞敬安早就晒好的柴火出发了。本来还想说不要太累着俞齐氏与俞和团,但后来又商量了新法,两人便都说若是生煎包卖得好,劳累反正不是长期,几天的忙而已。俞敬谦与俞敬安两兄弟见实在说服不了,只得作罢。但有了两位成人的帮助,好处肯定是显而易见,至少那浑水摸鱼的就能克制不少。
大陈朝宵禁是自晚间酉正至凌晨寅正(小镇小村监管不严),镇上摆摊的一般卯初就出摊准备,到了卯正基本上镇上的人就开始多了起来。镇里的铺子开起来了,镇上的人也出来做工买菜溜达了,有些离镇有些距离的村人在经过了长途跋涉之后,也是愿意花一两文钱填上一顿肚子的。俞家村离镇上离镇上不太远,脚程快些半个多小时也就到了,但因为俞敬安敲着竹杖脚程不快,三人到王记的时候,已经距寅正也不远了。
俞敬谦的房间在王记侧门旁不远,侧门有人敲门也是听得见,三人敲门时俞敬谦还没起床。待喊醒了俞敬谦,几人又在俞敬谦的房间里稍作休息,让俞敬谦收拾收拾,便四个一起抬着那些家伙事儿到了东市摆摊的地儿。他们来得早,但也没想占着别人家的位置,便好好待在自个儿地界上,只是刚摆好家伙事儿,却发现忘了带面案。
几个被这状况弄得目瞪口呆,相互对视了几眼突然笑了。
俞齐氏更是直接点了点俞敬安的脑袋,笑话道:“说时倒是说的头头是道,咋忘了带面案?”
“也是迷糊了,在家都是直接用的桌子。”俞敬安也是懊恼的笑。
“忘记面案了?”就在这时,一个声音突然插丨入说道。
俞敬安一听竟然是郑青梅,不由有些惊喜:“你咋来了?”
“表兄昨日说今儿个是第一天出摊,我便想着来帮忙。”郑青梅笑道,“面案的话,我现在去我外公家借一借吧。”
燃眉之急能得到解决,俞敬安自然欣喜。随后,俞敬谦与俞和团去东市水井打了水倒在家里拿来的小水缸里,俞敬安与俞齐氏则先在桌子上揉起了面做起了包子,包子包好先放在之前定做好的盒子里,等将这盒子放满,就到了该做生煎包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