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八章 神臂弓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其实让王巨回京担任条例司检详文字,是赵顼与王安石共同主意。
这个官职有些模糊,王巨能担任,小苏能担任,然而就是司马光去担任,也不委屈,一个弹性很大的官职。
王巨有着一些巧思,这正是变法最需要的。王巨可以做为一重要的智囊,让变法更加完美。
三就是磨勘,不管怎么说,王巨岁数摆在哪里了。
赵顼磕磕碰碰的,王巨也有,与两世为人无关,而是进入权利圈的时间比较短。比如王巨做了许多布置与安排,有的后手眼光长远得别人都不敢想像。不过区别是王安石在下棋,王巨只能布闲棋,这是无奈,现在他还没那下棋的资格。
但还有一些不顺,比如蔗糖,最后借助了内藏库。
再比如眼下这个尴尬的位置。
所以赵顼考虑也不能说不对。
在条例司呆上几年后,外放到一个大州担任几年知州,随后再回到京城,那么就可以进入两制官了,于两制官里再呆一呆,就有资历进入执政。
那么前有王安石,后有王巨,二王护宋,宋朝就会中兴了。
敢情他想得很美妙。
实际王巨刚才也打断了他的梦想,不要说变法,就是敛财的。不过面对这个积欠,这个敛财敛得也不算过份,问题就在于如何更合理地去敛财,以最小民怨去敛财。
所以赵顼根本就没有想到王巨居然是这种反应。
王安石很孤傲,实际王巨也孤傲,比如他只是一个举子之身,面对自己与父母亲,侃侃而谈,这就是孤傲,大约有才气的都是如此,比如张良,比如诸葛亮,王猛,魏征,宋璟。
这个动作,自他认识王巨以来,还没有做过的。
“再说说吧,”赵顼未想清楚,先将王巨扶起来,又转移话题,道:“前段时间入内都副知张若水与西上阁门使李评献神臂弓一把,射程极远。朕正准备请你进宫观看。”
“神臂弓?”王巨一颗心怦怦跳了起来,它的名气太大了,王巨也等很久了。
“仿照西夏偏架弩改造的,朕赐名为神臂弓。”
宋朝的是蹶张弩,就是用脚踩住,脚臂一起用力拉开的劲弩。但西夏偏架弩不同,很类似宋弓。
赵顼这里并没有提西夏人,但提到了偏架弩,王巨心中有数了,可能时间上不同,毕竟经自己推动,边境情况不一样了。但不管如何推动,那个李定来了,这是他最担心的,道:“陛下,能否让臣看一看。”
“朕就打算给你看的。”赵顼道。
他只是感到很厉害,究竟有多厉害,得让懂行的人来评价。
这个懂行不是指能拉开,或者武艺强,而是对军事方面精通的人。
满朝文武当中,除了王巨,他还真不知道是谁才有这资格。
他对身边太监低语一声。
神臂弓哪,王巨心中有些小激动,他是他进京城来听到最好的消息。
一会儿几名卫士拿来一张弓,应当是弩,弓也罢弩也行,为什么呢,它不再是以前宋朝的那种弩了,样式改了很多,很近接弓,因此赵顼将它取名为神臂弓。实际严格说,它还是弩,是在西夏偏架弩基础上,加上了宋朝蹶张弩以及复合弓等技术糅合在一起的产物。
卫士放下神臂弓,王巨走过去观看。
这玩意后世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究竟是什么玩意?
首先是弓与弦的材料,王巨一眼就看到复合弓的影子,没有高强度的材料,是不可能有这么强劲的射力。
实际宋朝许多器甲真的不错,只是技术上来了,但制作时多是不合格产品……
其次它的射角可能很低,因为它的弩箭比以前的弩箭更短,这个身角必须大幅度地减少。
它的弩箭很短,只有六七寸,不过设计者十分高明,于是将弩箭变细,压缩截面,减少发射时的阻力,但为了增加其穿透力,连箭杆几乎都是金属打造的。
但这么细的箭与弦配合又很困难,于是又设计了垂直尾羽。
与长弓相比,它的弓长同样有限,不过一米左右,这对臂胎要求也必须严格了,因此又用多层山桑木叠合,然后层层粘有牛筋,不过最大的奥秘就是杠杆上弦,这里又用上了宋制蹶张弩的原理,用大腿踩踏,手拉臂环,一道发力,将弦拉满。还有其他的一些细节设施。
因此便出现了王巨手中这个事物:以厌(山桑木)为身,檀为弰,铁为蹬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解索扎丝为弦,弩身通长三尺有二寸,两弭各长九寸有二分,两闪各长一尺一寸七分,弝长四寸,通长四尺五寸八分,弦长二尺五寸。
但不能小看了它,虽然看似玲珑,在这个玲珑弩、玲珑弩箭上,集中了这时代材料学与弩箭技术的巅峰,处处洋溢着力学原理。
只不过古代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本事将它阐述清楚罢了。
至于机括的什么,王巨根本就没有看到。
“陛下,让臣试一试。”
“行。”
两人走出殿外,王巨先试了试力道,这个弓他还是第一次拉过。也没有关系,他练了好几年的弓箭,弩碰得少,不过无论宋弩还是西夏弩都不陌生。
王巨大喝一声,一下子将弩拉满,然后手一松,弩箭迅速飞射出去。
这是试箭,前方是通道,宫女太监也撵走了,放出后,王巨用步测量了一下,确实是三百步左右。这证明那个三百四十步非虚。
只是他没想到鼎鼎大名的神臂弓居然是这种迷你版的样式。
然而人家个子小,力气却很大,比蹶张弩射程更远。
杀伤力的什么也不用试验了,有这个射速与射程,杀伤力还能小吗?
赵顼无语道:“卿真是好臂力。”
它虽然试验出来了,大半将士拉不开,能拉满的人更少。赵顼忽然又想到了程颢来诉苦,王巨有这个臂力,将程颢一按,程颢还能动弹起来吗?
“陛下夸张奖了,张若水与李评呢?”
“在弓弩院。”
“能否让臣见他们一下?”
“卿……”
“陛下,它还能改造。”
“还能改造?”赵顼诧异地问。
“它威力虽大,但对臂力要求太高了。”
“卿言极是,朕让卫士试射,十不足二三人能拉起来,能象卿这样拉满的不足一人。即便连王昭明也拉不满。”
“这个,”王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两个大太监一会被带到内宫,看到王巨,又看到地上的神臂弓,他们就明白了。二人先是参见,王巨正趴在神臂弓上观看,他也无语,实际样物放在这里,他渐渐地也看到了许多原理。而且现在他对冷兵器也不陌生了。
但为什么自己就想不到的,然后眼巴巴地等着李定?
王巨站了起来,道:“张都知,这是你想出来的?”
刚才在路上小黄门已经将王巨在条例司的光荣事迹讲给张若水听了,那可是若大的御史,就被王巨按住泼茶水,自己只是一个太监,有什么资格争?
张若水老实地说道:“此乃小民李宏献偏架弩,然后咱家与工匠们在偏架弩基础上改造的劲弓。”
实际神臂弓就是神臂弩,但赵顼不大清楚,他赐命为弓,谁敢说它不是弓?
“那个李宏呢?”
“咱家给了他一百两银子。”
“他是哪里人?”
“似乎是陕西那边的人吧。”
“劳烦张都知,再去将这个李宏带来。”
“他只是一个小民。”
“张都知,此弓出现,你功劳非同小可,”王巨老实地说道。后人瞎说一气,说什么李定带来了神臂弓,西夏哪里有什么神臂弓。但没有李定带来的真正偏架弩技术,即便张若水再聪明,也发明不了神臂弓。事实神臂弓出来后,一直成为西夏大患,但西夏也没有捞到它的技术。道理与火药一样,有了火药,渐渐有了先进的热武器,但不能说这些热武器是中国人发明的。所以才有了王巨下面的话:“不过这个偏架弩技术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王检详说得对,若是无它,咱家就不会得到灵感。”
“但你得到的可能是真正偏架弩技术,我说的意思你懂吗?”
“王检……咱家懂了,”张若水猛然醒悟。
宋朝有宋朝的技术,西夏也有西夏的技术,比如西夏弩,就是这个偏架弩,比如冷锻铠,比如夏国剑。
在战场上宋朝得到许多西夏的器甲,然而怎么造的,宋朝一直没有弄清楚。
这个李宏懂得偏架弩技术,那么可能不是陕西人,而是西夏人,而且是西夏这些器甲制造中一个重要的人物,那么他还能带来其他的一些技术,再用这个技术与宋朝技术糅合,说不定又能制造出更多的利器。
张若水与王评出宫找这个李宏,或者李定。
“卿……”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他想不到,张若水想不到,王巨一看到此弓就想到了?赵顼同样也无语了。
王巨道:“大宋能不能宏扬光大,一扫之前的颓废局面,器甲也是关健。陛下,不如置一军器监吧。”
说到这里他灵机一动道:“不如再让臣知这个军器监吧。”
宋初武器生产归作坊使掌管,后来划到三司盐铁司胄案部。直到庆历战争时,受到西夏人刺激,于是置了军器司,杨偕、姚仲孙、李用和、曹琮等文武重臣外戚共同掌管,下面还有盐铁副使林潍、盐铁判官方偕、入内副都知岑守素等官员与太监。不过这是临时机构,后来又取缔了。
但变来变去,它都是胄案部下的一个部门。
然而不能小看了这个部门,人数不可少,有弓弩造箭院、广备攻城作、军器所、斩马刀局、万全指挥、火药作等机构,仅是弓箭院就有一万多名工匠!
此外还有各地方作院,但那些作院,却是地方官员与胄案共同管理的,反正权限不清,乃是宋朝的一大特色。
然后就是兵器的贮藏,这又归内库掌管。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粗制滥造的器甲?正是这种不清不楚的混乱机构与权限造成的结果。
另外就是各大分部门,虽属于胄案,但胄案所做的仅是一个领管,下属各部门却多是太监与权贵子弟兼任。
若真是太监还好一点,宋朝的太监可以说是历朝历代表现最好的太监群体,有懂水利的,有懂军事的,有懂经营的,就象内藏库,为什么一直在盈利,固然是它的特殊性,也有一部分是多年各个掌管内藏库太监经营的不错的原因。
然而现在又混杂了大量权贵子弟,在里面滥竽充数,一下子败坏了。
所以王巨提议,将这些作院一起集中起来,单独置司,不管归于那一个部门,然而从生产到贮藏一起集中到一个部司,地方的暂时不管,只管京城的。
集中到一个部司后,王巨再去细细观察,先看工匠的待遇,首先必须让工匠一家人得以温饱,连家人都养不活了,如何有心思替国家打造器甲?然后再看其工作量,工匠的任务不能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比如一天能打一把提刀,上面下来任务,必须打造两把,那提刀打出来后,如何能合格?
这是朝廷所给,但所给必须有所求。王巨观察好后,适度提高底层工匠待遇,减少工作量,再下诏书,于器甲上凿印,不仅写上工匠姓名,还要写上监造官吏姓名,生产日期,那一个环节失误了,就要依法追办那一个官吏或工匠。再到保管,保管官吏验收,不合格者有权不收,但收下了,就是保管官吏之过。
这样可能会增加朝廷一部分开支,但不合格的器甲将会大幅度下降。
赵顼听着王巨讲完了,拧眉思考。
“陛下,为什么变法,变法不仅是敛财。”
王巨直接将变法与敛财联系在一起了,让赵顼啼笑皆非。
“陛下,它最终目标是富民强国,陛下所以变法也,不能舍本求末,末是敛财,强国才是本,器甲精了,也强国之本。”
“但以前兼管军器生产的多是内侍……”
“庆历时置军器司,杨偕是枢密直学士,姚仲孙是三司使兼龙图阁直学士,曹琮是马军副都指挥使,李用和是国舅兼殿前副指挥使,随便那一人都远胜过了臣。”
赵顼听出来了,反正王巨是铁了心想办法从条例司抽身了。
“陛下,再说臣对它也善长,看一看桃溪剑,以及后来的虎踞炮,雷蒺藜,以及新式铠甲,并且就是这个利器,臣马上也能改造得更好。由臣知任,也是最佳的人选。”
“让朕想一想吧。王巨,大宋臣子你可算是第一个了,侮辱了御史,不但不以为罪,反过来向朕讨官做。”
“陛下,实际是好事,连河工有的大臣都以为是粗人做的事,况且是武器生产,更以为是低下的工匠活计。加上以前多是内侍兼任,陛下若让臣知军器监,也能看做是对臣的一次处罚。”
“还是不妥……”
“陛下励精图治,决心变法,但臣在京城,也会听,也会看,并且是作为旁观者,旁观者清,陛下若是模糊不清楚的地方,照样随时召臣相询,臣依会知无不言。在不在条例司,又有何区别?”
“那么青苗法……”
“陛下,青苗法一旦执行,就是敛民之策,然而现在没有执行,臣也不大清楚。执行后,臣会让家中傔人们风闻,到时候上书给陛下。”
赵顼默然,不能说王巨说得没理,好与不好,必须实施了才能知道,现在全部在瞎想呢。
“朕也不是敛民……”
“陛下,权宜之策,不敛不行,但敛没关系,贫困百姓最好不能敛了。”王巨道。真若敛豪强,还好一点,实际反对者之所以反对的,就是敛到豪强身上了。但道义不会失去多少。然而王安石敛疯掉了,贫困户也照样敛,这才让反对者占据了道义。
“不能用敛!”赵顼恼了。
就敛吧,也要道貌岸然,直接说敛,岂不是风波更大。
那么就不提敛吧,王巨又道:“臣再说一件事,河北又河决了,不过西夏那边风调雨顺,不得不备,况且王韶那边也不会拖很久。还有,臣之前献的那个策子效果究竟如何,也要验证。”
这是前年王巨在校书时,对他的三策进行的补充说明。
然而这道补充,却又给赵顼带来了压力。
淤田是开始,这个没变,并且开封黄河边有足够多的低产瘦地落实淤田,也足以安排大量禁兵过来屯种。地理位置也好,它们都在黄河边,也就是开封的北面,然而宋朝立都于开封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原地带,无险可守,防的就是北面的游牧民族。
但真的金人南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与赵顼不准王巨再提敛财一样,掩耳盗铃,自己欺骗自己吧。
最少能让大家心安一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反过来说,再不改,金人南下,禁兵全在京城,又能派上什么用场?一样!
王巨随后又补充了一点,禁兵收入这些年是增加了一小部分,但增加的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因此每名禁兵迁于城外,每月增加五百文军饷。
一是增加禁兵收入,二是鼓励禁兵出城。
出城后随后安置,不会给多少耕地,因为禁兵大半时间在轮戍,就是给了,多半也会租佃给了普通百姓。但会分一点,让禁兵妻子家人植桑种麻。
若是有一些活计,比如三司将要经营棉花制品了,这些棉被却需要在北方加工的,那么可以“外包”给禁兵的家属,用此再次增加他们的收入。
家人无忧后,禁兵士气必会增加。那么可以进行第二步裁兵了,但裁的过程中却是增,于河北河东弓箭、荆南夔峡两广土兵中广挑边军,最终让战斗军种保持在禁兵四十五万,边军三十万。干依然强大,但那样,从南到北各方都有了一些机动的兵力,第一时间内控制不测局势,整个宋军整体战斗力也会大幅度上升。
厢兵的未提,免役法还未出来的呢,若是与免役法搭配,也可以大幅度裁减厢兵。
实际王巨说的第二波裁兵与小苏想的大有所不同,它不是裁减冗兵为主,而是为了强军,强大国家实力。
可以还会节约一些费用,但节约得有限。若是不裁减厢兵,甚至只能说持平。
还有就是淘汰官员,这个太难了,比如裁减恩荫,过去很久了,然而大臣时不时拿出它来说事。理论上做好了,一年也能节约一千万贯以上的支出。但象这样发展下去,天知道那会是在二十年还是三十年之后。
节约浮费不错,可宗室子弟却在迅速增加中,无论怎么节约,它以后都会逐步增涨。
也就是说节流,几乎做到了极限。
没办法,还是在所谓的“开源”上打主意。
王巨说的就是这个,禁兵支出减少,收入增加后,会产生什么变化,郑白渠保捷军将是最好的证明。不过有了士气还不行的,必须要训练,也要有器甲。
并且陕西未来可能不会平静,马上这些保捷军就会派上用场,用实战做出证明。
王巨继续说道:“因此臣恳请陛下先于陕西路抽出一些钱帛,先不求铠甲,但必须将武器装备起来,对了,还有这个神臂弓。”
说到这里,王巨眼前浮现出一幕,几十营保捷军一人一把神臂弓,那个杀伤力……R1152
其实让王巨回京担任条例司检详文字,是赵顼与王安石共同主意。
这个官职有些模糊,王巨能担任,小苏能担任,然而就是司马光去担任,也不委屈,一个弹性很大的官职。
王巨有着一些巧思,这正是变法最需要的。王巨可以做为一重要的智囊,让变法更加完美。
三就是磨勘,不管怎么说,王巨岁数摆在哪里了。
赵顼磕磕碰碰的,王巨也有,与两世为人无关,而是进入权利圈的时间比较短。比如王巨做了许多布置与安排,有的后手眼光长远得别人都不敢想像。不过区别是王安石在下棋,王巨只能布闲棋,这是无奈,现在他还没那下棋的资格。
但还有一些不顺,比如蔗糖,最后借助了内藏库。
再比如眼下这个尴尬的位置。
所以赵顼考虑也不能说不对。
在条例司呆上几年后,外放到一个大州担任几年知州,随后再回到京城,那么就可以进入两制官了,于两制官里再呆一呆,就有资历进入执政。
那么前有王安石,后有王巨,二王护宋,宋朝就会中兴了。
敢情他想得很美妙。
实际王巨刚才也打断了他的梦想,不要说变法,就是敛财的。不过面对这个积欠,这个敛财敛得也不算过份,问题就在于如何更合理地去敛财,以最小民怨去敛财。
所以赵顼根本就没有想到王巨居然是这种反应。
王安石很孤傲,实际王巨也孤傲,比如他只是一个举子之身,面对自己与父母亲,侃侃而谈,这就是孤傲,大约有才气的都是如此,比如张良,比如诸葛亮,王猛,魏征,宋璟。
这个动作,自他认识王巨以来,还没有做过的。
“再说说吧,”赵顼未想清楚,先将王巨扶起来,又转移话题,道:“前段时间入内都副知张若水与西上阁门使李评献神臂弓一把,射程极远。朕正准备请你进宫观看。”
“神臂弓?”王巨一颗心怦怦跳了起来,它的名气太大了,王巨也等很久了。
“仿照西夏偏架弩改造的,朕赐名为神臂弓。”
宋朝的是蹶张弩,就是用脚踩住,脚臂一起用力拉开的劲弩。但西夏偏架弩不同,很类似宋弓。
赵顼这里并没有提西夏人,但提到了偏架弩,王巨心中有数了,可能时间上不同,毕竟经自己推动,边境情况不一样了。但不管如何推动,那个李定来了,这是他最担心的,道:“陛下,能否让臣看一看。”
“朕就打算给你看的。”赵顼道。
他只是感到很厉害,究竟有多厉害,得让懂行的人来评价。
这个懂行不是指能拉开,或者武艺强,而是对军事方面精通的人。
满朝文武当中,除了王巨,他还真不知道是谁才有这资格。
他对身边太监低语一声。
神臂弓哪,王巨心中有些小激动,他是他进京城来听到最好的消息。
一会儿几名卫士拿来一张弓,应当是弩,弓也罢弩也行,为什么呢,它不再是以前宋朝的那种弩了,样式改了很多,很近接弓,因此赵顼将它取名为神臂弓。实际严格说,它还是弩,是在西夏偏架弩基础上,加上了宋朝蹶张弩以及复合弓等技术糅合在一起的产物。
卫士放下神臂弓,王巨走过去观看。
这玩意后世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究竟是什么玩意?
首先是弓与弦的材料,王巨一眼就看到复合弓的影子,没有高强度的材料,是不可能有这么强劲的射力。
实际宋朝许多器甲真的不错,只是技术上来了,但制作时多是不合格产品……
其次它的射角可能很低,因为它的弩箭比以前的弩箭更短,这个身角必须大幅度地减少。
它的弩箭很短,只有六七寸,不过设计者十分高明,于是将弩箭变细,压缩截面,减少发射时的阻力,但为了增加其穿透力,连箭杆几乎都是金属打造的。
但这么细的箭与弦配合又很困难,于是又设计了垂直尾羽。
与长弓相比,它的弓长同样有限,不过一米左右,这对臂胎要求也必须严格了,因此又用多层山桑木叠合,然后层层粘有牛筋,不过最大的奥秘就是杠杆上弦,这里又用上了宋制蹶张弩的原理,用大腿踩踏,手拉臂环,一道发力,将弦拉满。还有其他的一些细节设施。
因此便出现了王巨手中这个事物:以厌(山桑木)为身,檀为弰,铁为蹬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解索扎丝为弦,弩身通长三尺有二寸,两弭各长九寸有二分,两闪各长一尺一寸七分,弝长四寸,通长四尺五寸八分,弦长二尺五寸。
但不能小看了它,虽然看似玲珑,在这个玲珑弩、玲珑弩箭上,集中了这时代材料学与弩箭技术的巅峰,处处洋溢着力学原理。
只不过古代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本事将它阐述清楚罢了。
至于机括的什么,王巨根本就没有看到。
“陛下,让臣试一试。”
“行。”
两人走出殿外,王巨先试了试力道,这个弓他还是第一次拉过。也没有关系,他练了好几年的弓箭,弩碰得少,不过无论宋弩还是西夏弩都不陌生。
王巨大喝一声,一下子将弩拉满,然后手一松,弩箭迅速飞射出去。
这是试箭,前方是通道,宫女太监也撵走了,放出后,王巨用步测量了一下,确实是三百步左右。这证明那个三百四十步非虚。
只是他没想到鼎鼎大名的神臂弓居然是这种迷你版的样式。
然而人家个子小,力气却很大,比蹶张弩射程更远。
杀伤力的什么也不用试验了,有这个射速与射程,杀伤力还能小吗?
赵顼无语道:“卿真是好臂力。”
它虽然试验出来了,大半将士拉不开,能拉满的人更少。赵顼忽然又想到了程颢来诉苦,王巨有这个臂力,将程颢一按,程颢还能动弹起来吗?
“陛下夸张奖了,张若水与李评呢?”
“在弓弩院。”
“能否让臣见他们一下?”
“卿……”
“陛下,它还能改造。”
“还能改造?”赵顼诧异地问。
“它威力虽大,但对臂力要求太高了。”
“卿言极是,朕让卫士试射,十不足二三人能拉起来,能象卿这样拉满的不足一人。即便连王昭明也拉不满。”
“这个,”王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两个大太监一会被带到内宫,看到王巨,又看到地上的神臂弓,他们就明白了。二人先是参见,王巨正趴在神臂弓上观看,他也无语,实际样物放在这里,他渐渐地也看到了许多原理。而且现在他对冷兵器也不陌生了。
但为什么自己就想不到的,然后眼巴巴地等着李定?
王巨站了起来,道:“张都知,这是你想出来的?”
刚才在路上小黄门已经将王巨在条例司的光荣事迹讲给张若水听了,那可是若大的御史,就被王巨按住泼茶水,自己只是一个太监,有什么资格争?
张若水老实地说道:“此乃小民李宏献偏架弩,然后咱家与工匠们在偏架弩基础上改造的劲弓。”
实际神臂弓就是神臂弩,但赵顼不大清楚,他赐命为弓,谁敢说它不是弓?
“那个李宏呢?”
“咱家给了他一百两银子。”
“他是哪里人?”
“似乎是陕西那边的人吧。”
“劳烦张都知,再去将这个李宏带来。”
“他只是一个小民。”
“张都知,此弓出现,你功劳非同小可,”王巨老实地说道。后人瞎说一气,说什么李定带来了神臂弓,西夏哪里有什么神臂弓。但没有李定带来的真正偏架弩技术,即便张若水再聪明,也发明不了神臂弓。事实神臂弓出来后,一直成为西夏大患,但西夏也没有捞到它的技术。道理与火药一样,有了火药,渐渐有了先进的热武器,但不能说这些热武器是中国人发明的。所以才有了王巨下面的话:“不过这个偏架弩技术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王检详说得对,若是无它,咱家就不会得到灵感。”
“但你得到的可能是真正偏架弩技术,我说的意思你懂吗?”
“王检……咱家懂了,”张若水猛然醒悟。
宋朝有宋朝的技术,西夏也有西夏的技术,比如西夏弩,就是这个偏架弩,比如冷锻铠,比如夏国剑。
在战场上宋朝得到许多西夏的器甲,然而怎么造的,宋朝一直没有弄清楚。
这个李宏懂得偏架弩技术,那么可能不是陕西人,而是西夏人,而且是西夏这些器甲制造中一个重要的人物,那么他还能带来其他的一些技术,再用这个技术与宋朝技术糅合,说不定又能制造出更多的利器。
张若水与王评出宫找这个李宏,或者李定。
“卿……”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他想不到,张若水想不到,王巨一看到此弓就想到了?赵顼同样也无语了。
王巨道:“大宋能不能宏扬光大,一扫之前的颓废局面,器甲也是关健。陛下,不如置一军器监吧。”
说到这里他灵机一动道:“不如再让臣知这个军器监吧。”
宋初武器生产归作坊使掌管,后来划到三司盐铁司胄案部。直到庆历战争时,受到西夏人刺激,于是置了军器司,杨偕、姚仲孙、李用和、曹琮等文武重臣外戚共同掌管,下面还有盐铁副使林潍、盐铁判官方偕、入内副都知岑守素等官员与太监。不过这是临时机构,后来又取缔了。
但变来变去,它都是胄案部下的一个部门。
然而不能小看了这个部门,人数不可少,有弓弩造箭院、广备攻城作、军器所、斩马刀局、万全指挥、火药作等机构,仅是弓箭院就有一万多名工匠!
此外还有各地方作院,但那些作院,却是地方官员与胄案共同管理的,反正权限不清,乃是宋朝的一大特色。
然后就是兵器的贮藏,这又归内库掌管。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粗制滥造的器甲?正是这种不清不楚的混乱机构与权限造成的结果。
另外就是各大分部门,虽属于胄案,但胄案所做的仅是一个领管,下属各部门却多是太监与权贵子弟兼任。
若真是太监还好一点,宋朝的太监可以说是历朝历代表现最好的太监群体,有懂水利的,有懂军事的,有懂经营的,就象内藏库,为什么一直在盈利,固然是它的特殊性,也有一部分是多年各个掌管内藏库太监经营的不错的原因。
然而现在又混杂了大量权贵子弟,在里面滥竽充数,一下子败坏了。
所以王巨提议,将这些作院一起集中起来,单独置司,不管归于那一个部门,然而从生产到贮藏一起集中到一个部司,地方的暂时不管,只管京城的。
集中到一个部司后,王巨再去细细观察,先看工匠的待遇,首先必须让工匠一家人得以温饱,连家人都养不活了,如何有心思替国家打造器甲?然后再看其工作量,工匠的任务不能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比如一天能打一把提刀,上面下来任务,必须打造两把,那提刀打出来后,如何能合格?
这是朝廷所给,但所给必须有所求。王巨观察好后,适度提高底层工匠待遇,减少工作量,再下诏书,于器甲上凿印,不仅写上工匠姓名,还要写上监造官吏姓名,生产日期,那一个环节失误了,就要依法追办那一个官吏或工匠。再到保管,保管官吏验收,不合格者有权不收,但收下了,就是保管官吏之过。
这样可能会增加朝廷一部分开支,但不合格的器甲将会大幅度下降。
赵顼听着王巨讲完了,拧眉思考。
“陛下,为什么变法,变法不仅是敛财。”
王巨直接将变法与敛财联系在一起了,让赵顼啼笑皆非。
“陛下,它最终目标是富民强国,陛下所以变法也,不能舍本求末,末是敛财,强国才是本,器甲精了,也强国之本。”
“但以前兼管军器生产的多是内侍……”
“庆历时置军器司,杨偕是枢密直学士,姚仲孙是三司使兼龙图阁直学士,曹琮是马军副都指挥使,李用和是国舅兼殿前副指挥使,随便那一人都远胜过了臣。”
赵顼听出来了,反正王巨是铁了心想办法从条例司抽身了。
“陛下,再说臣对它也善长,看一看桃溪剑,以及后来的虎踞炮,雷蒺藜,以及新式铠甲,并且就是这个利器,臣马上也能改造得更好。由臣知任,也是最佳的人选。”
“让朕想一想吧。王巨,大宋臣子你可算是第一个了,侮辱了御史,不但不以为罪,反过来向朕讨官做。”
“陛下,实际是好事,连河工有的大臣都以为是粗人做的事,况且是武器生产,更以为是低下的工匠活计。加上以前多是内侍兼任,陛下若让臣知军器监,也能看做是对臣的一次处罚。”
“还是不妥……”
“陛下励精图治,决心变法,但臣在京城,也会听,也会看,并且是作为旁观者,旁观者清,陛下若是模糊不清楚的地方,照样随时召臣相询,臣依会知无不言。在不在条例司,又有何区别?”
“那么青苗法……”
“陛下,青苗法一旦执行,就是敛民之策,然而现在没有执行,臣也不大清楚。执行后,臣会让家中傔人们风闻,到时候上书给陛下。”
赵顼默然,不能说王巨说得没理,好与不好,必须实施了才能知道,现在全部在瞎想呢。
“朕也不是敛民……”
“陛下,权宜之策,不敛不行,但敛没关系,贫困百姓最好不能敛了。”王巨道。真若敛豪强,还好一点,实际反对者之所以反对的,就是敛到豪强身上了。但道义不会失去多少。然而王安石敛疯掉了,贫困户也照样敛,这才让反对者占据了道义。
“不能用敛!”赵顼恼了。
就敛吧,也要道貌岸然,直接说敛,岂不是风波更大。
那么就不提敛吧,王巨又道:“臣再说一件事,河北又河决了,不过西夏那边风调雨顺,不得不备,况且王韶那边也不会拖很久。还有,臣之前献的那个策子效果究竟如何,也要验证。”
这是前年王巨在校书时,对他的三策进行的补充说明。
然而这道补充,却又给赵顼带来了压力。
淤田是开始,这个没变,并且开封黄河边有足够多的低产瘦地落实淤田,也足以安排大量禁兵过来屯种。地理位置也好,它们都在黄河边,也就是开封的北面,然而宋朝立都于开封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原地带,无险可守,防的就是北面的游牧民族。
但真的金人南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与赵顼不准王巨再提敛财一样,掩耳盗铃,自己欺骗自己吧。
最少能让大家心安一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反过来说,再不改,金人南下,禁兵全在京城,又能派上什么用场?一样!
王巨随后又补充了一点,禁兵收入这些年是增加了一小部分,但增加的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因此每名禁兵迁于城外,每月增加五百文军饷。
一是增加禁兵收入,二是鼓励禁兵出城。
出城后随后安置,不会给多少耕地,因为禁兵大半时间在轮戍,就是给了,多半也会租佃给了普通百姓。但会分一点,让禁兵妻子家人植桑种麻。
若是有一些活计,比如三司将要经营棉花制品了,这些棉被却需要在北方加工的,那么可以“外包”给禁兵的家属,用此再次增加他们的收入。
家人无忧后,禁兵士气必会增加。那么可以进行第二步裁兵了,但裁的过程中却是增,于河北河东弓箭、荆南夔峡两广土兵中广挑边军,最终让战斗军种保持在禁兵四十五万,边军三十万。干依然强大,但那样,从南到北各方都有了一些机动的兵力,第一时间内控制不测局势,整个宋军整体战斗力也会大幅度上升。
厢兵的未提,免役法还未出来的呢,若是与免役法搭配,也可以大幅度裁减厢兵。
实际王巨说的第二波裁兵与小苏想的大有所不同,它不是裁减冗兵为主,而是为了强军,强大国家实力。
可以还会节约一些费用,但节约得有限。若是不裁减厢兵,甚至只能说持平。
还有就是淘汰官员,这个太难了,比如裁减恩荫,过去很久了,然而大臣时不时拿出它来说事。理论上做好了,一年也能节约一千万贯以上的支出。但象这样发展下去,天知道那会是在二十年还是三十年之后。
节约浮费不错,可宗室子弟却在迅速增加中,无论怎么节约,它以后都会逐步增涨。
也就是说节流,几乎做到了极限。
没办法,还是在所谓的“开源”上打主意。
王巨说的就是这个,禁兵支出减少,收入增加后,会产生什么变化,郑白渠保捷军将是最好的证明。不过有了士气还不行的,必须要训练,也要有器甲。
并且陕西未来可能不会平静,马上这些保捷军就会派上用场,用实战做出证明。
王巨继续说道:“因此臣恳请陛下先于陕西路抽出一些钱帛,先不求铠甲,但必须将武器装备起来,对了,还有这个神臂弓。”
说到这里,王巨眼前浮现出一幕,几十营保捷军一人一把神臂弓,那个杀伤力……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