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主考官(求推荐票)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相爷最新章节!
相比起县试和府试,出题人是当地正印官,不糊名,看你顺眼就能取了不同。院试是童试的最后一关,中式士子称之为生员,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秀才。只要到这一步,你才获取功名算是一个读书人了,也具备有参加科举的资格。
童子试说到底,就是公务员考试的预赛。只要等到在下一场的乡试里中了举,就有做官的资格。
明朝乃是皇帝于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读书人身份自然极高。只要你做了秀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到那个时候,就算军资被劫一案查到自己头上来,官府也好不对自己用强。也就是说他高文可以和官家站在同一个层面,与敌人斗争,初具自保能力。
和县试、府试一场一篇八股文就考完不同,院试的主考官由一省的提督学政主持,出题人和考官由距离考试地六百里外的书院的山长担任。考试的时候,考生的卷子要糊名。另外,交卷之后,还得由专门的誊录将你所作文章誊录下来,送到考官处判阅。等录取之后,拆去弥封才知道中式之人姓甚名谁。
只有到这一步,才算是正规的科举考试了,全凭真功夫硬本事,毫无人情可讲。毕竟,府试之间关系到读书人的功名,而且,名次靠前的士子可是要送进官学读书,按月发给廪米,吃公家饭抱铁饭碗的。
老实说,在府试考场上受到打击,高文对于接下来的院试有些不塌实。他虽然记了一肚子状元八股文,可怕就怕等到时候上了考场,考官出的题目如府试那样,自己手头根本就没有范文,就算想抄袭也抄无可抄,只能靠自己的真本事硬写。
平心而论,平凉府文教落后,府中几县的士子中也没有什么人才,如果不靠抄袭,高文的八股文写作水平也就中下游程度,运气好面前挤上榜,运气不好说不定就名落孙山了。比如这次,自己就是霉运当头,被《民为贵》当头一棒。
最麻烦的时候,院试这种关系到读书人功名和切身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考试并不只考八股文写作,还要考策论,就是考核一个读书人的行政能力,类似于后世公务员考试的行策。另外,还得写诗贴诗一首。这些玩意儿,高文手头可没有范文,以前也没接触过,需要从头学起。当然,策论什么的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对考试成绩没多大影响,只作为参考。
另外,院试考两场,正试一场,复试一场。第一场正试过关之后,你还不算是正式的秀才。得参加复试,中了才算是出案。
到这个时候,科举考试的难度陡然增加。也因为如此,百分之八十的读书人在这一关被刷了下去,很多人考院试多次落第,考了一辈子,到了白发苍苍仍称童生者大不乏人,甚至还有祖孙三代都是童生,同场科考的美谈。
清朝道光年间广东曾经多次有百岁童生参加院试的纪录,官府觉得老童生们再这么考下去实在是不妥当,劝又劝不住。没个奈何,只得上奏朝廷,请皇帝赐他们一个功名了事。否则,老人家这么大年纪,进考场见到《大草》这种怪题,一但有个三长两短,考官也要跟着吃挂落。
当然,平凉的因为经济落后,考生实在太少。因此,整个陕西省,除了西安府和汉中府有复试之外,其他几个府的院试都是一场过。
这让高文禁不住长出了一口气,多考一场对他来说就是多了一个变数。一场过,一锤子买卖自然是最好不过。
过了府试一关之后,高文算是正式的童生了。在府衙报了名之后,就买了一大堆书,呆在家中整日苦读。也学着人作过几篇策论,写了几首试帖诗,可总觉得味道不对。具体什么地方不妥当,他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这一日,高文如往常那样练完拳,正要读书,想起自己的神射工夫,心中一动:看来,这具身体的原主人虽然武艺不成,可对于弓马一项却有过人的天赋,如果可以,倒是可能加强一下这门武艺。
只是,自己一个读书人,成天背走强弓硬弩满街走也不象话。再说,真遇到敌人,人家也不可能等你跑回家拿了大弓再同你公平较量。
顿时,他心中就有了个主意,就出门上街,找了个银匠给自己打了一个弹弓,又用做了一袋钢珠。为了实验弹弓的威力,高文在那个匠人的院子里拉开弹弓,劈劈啪啪地打了一气。果然如他所预料的那样,练得十几丸之后,手一热,那弹弓就好象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心念一动,指哪打哪,例不虚发。至于威力也不小,竟将人家的一口粗瓷酱钢给打破了。看到四分五裂的大酱缸,高文心中一颤,这力道已经相当与后世的复合弓了,寻常人中了这么一记,相比立即就会失去反抗能力吧!若那夜我有这具弹弓在手,要杀那梅良自不在话下,也用不着云摩勒出手。
到这个时候,我总算有了一定的自保力了。
付了工钱,又赔了人家的酱缸钱,高文怀揣利器,这才满意地应约去城中一家有名的酒楼参加文人聚会。他这一段时间闭门谢客,本就不打算和本府的士子有过多接触。毕竟自己有血案在身,认识他的人少一个,就多一分安全。
可这场集会他却不能不参加,因为,还有五日就是本年的院试。考官姓甚名谁,习惯的出题方向,喜欢什么样的文字,他都一无所知。这些,都需要打听清楚。今日,恰好有一个与自己同期过了府试的童生相邀请,说是已经打听到了,请他过去吃酒。
高文自然是欣然前往,和他们作了一场文会,吃了一台酒。这才知道,这次的府试考官姓徐,名珵,苏州吴县人,宣德八年进士及第,后来又考中庶吉士,做了翰林编修。
明朝非进士不得为官,非翰林不得为相。更何况,这个徐大人还是翰林编修。编修是什么人,那可是天子身边的秘书。如果混得好,一旦放下去做官,起码是一个副部级的侍郎,手握重权,前途一片大好。
这样的人不好好儿地呆在京城熬资历,养人望,跑陕西里当考官,这就叫人想不明白了。
见高文不解,一个童生笑着道:“这个徐大人只怕要糟糕了,按说,咱们如果中式做了他的门生,那可是前世修来的福份。可是,眼见着徐主考的官儿估计也当不了几日。咱们若是被他取了,以后就算中了进士,估计也没有什么前程。”
“什么要糟糕了?”高文又问了半天,这才知道。原来,这个徐大人为人比较糊涂,行事荒诞不经,常有匪夷所思的奇谈怪论,加上人品不好,名声极差。朝中的大人物早就想将其赶出京城,远远打发掉安静。
去年瓦剌也先入侵大明朝,土木堡一战,生擒了太上皇帝,京师大震。郕王继位之后,重用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于谦和吏部尚书王直等一众肱骨忠臣,与入寇的瓦剌大军在京城对峙。
可京城的兵力终归有限,且京营战斗力实在不成。于是,景泰帝就听于谦之言,遣科道官十五人募兵于外。
所有人都知道,这出去募兵也就是名义上好听一点,说是执掌兵权,可我一个文官,带什么兵?况且,这募兵吧你得手头有人有钱,特别是钱,没有钱,你凭什么组建军队?就算你招到足够的人马,一日三餐,战马器械,又从何着落?
所以说,派言官们出京,天子也就给了个名号,算是名义上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以示朝廷守土抗敌之志,政治上的意义大于军事上的意义。
果然,到此刻,瓦剌军都已经退出长城了,这十五路科道言官还没有招募到一兵一卒。
这事对于那十五人来说,就是变相的冷落。因为朝廷此刻正值新旧交替,朝廷的各部院衙门都在大换血,你一离京,等到办完差事回京,所有的好位置都被人占了。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只能在一边干看着生气。
这个徐珵因为名声实在太坏,大伙儿早就看他不顺眼,接着这个机会,就将他派出京城,去彰德府招募丁勇。
徐大人一看,不对劲啊,你们这不整人吗?
就上朝去闹,他这人口才了得,又是翰林出身,门生故吏不少。这一搞,朝廷被他搞得乌烟瘴气。负责此事的吏部天官王直,也就是韩城杜知县的座师顿时恼了,他是个有名的君子,最见不得徐大人这种只知道做官的“奸佞”,一通呵斥之下,改彰德为平凉——你有多远滚多远吧!
彰德府好歹在北直隶,距离京城也就千余里地。这回好了,被打发到平凉,那可是万里之遥了。
所以,等到也先带兵回到草原,别的科道言官们都已经回京,徐大人还勾留在陕西。
当初,为了安抚徐珵,方便做事,朝廷给他升了一级,行监察御史事,相当于巡抚,和钦差。
徐老头来陕西之后,手头无钱,加上对军务兴趣半点也无了。在陕西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半年,才招了百余兵丁,差事办得一塌糊涂,听说明朝和瓦剌休兵止戈,就琢磨着什么时候返京。可左等没有圣旨,右等没有旨意,就焦躁起来。
按照明朝的选举制度,各府院试的主考官当由本省的学政,或者由翰林院派人。
今年朝廷开恩科,乃是大比之年,再加上又逢辰、戌、丑、未年岁试之期,各地的学官就不够用了。于是,陕西学政衙门就请徐大人代为主持平凉府院试。
徐珵正呆得烦闷,静极思动,反正是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他本就是有学问的宿儒,这种做考官收门生的事情自是乐意,就欣然应了。
相比起县试和府试,出题人是当地正印官,不糊名,看你顺眼就能取了不同。院试是童试的最后一关,中式士子称之为生员,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秀才。只要到这一步,你才获取功名算是一个读书人了,也具备有参加科举的资格。
童子试说到底,就是公务员考试的预赛。只要等到在下一场的乡试里中了举,就有做官的资格。
明朝乃是皇帝于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读书人身份自然极高。只要你做了秀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到那个时候,就算军资被劫一案查到自己头上来,官府也好不对自己用强。也就是说他高文可以和官家站在同一个层面,与敌人斗争,初具自保能力。
和县试、府试一场一篇八股文就考完不同,院试的主考官由一省的提督学政主持,出题人和考官由距离考试地六百里外的书院的山长担任。考试的时候,考生的卷子要糊名。另外,交卷之后,还得由专门的誊录将你所作文章誊录下来,送到考官处判阅。等录取之后,拆去弥封才知道中式之人姓甚名谁。
只有到这一步,才算是正规的科举考试了,全凭真功夫硬本事,毫无人情可讲。毕竟,府试之间关系到读书人的功名,而且,名次靠前的士子可是要送进官学读书,按月发给廪米,吃公家饭抱铁饭碗的。
老实说,在府试考场上受到打击,高文对于接下来的院试有些不塌实。他虽然记了一肚子状元八股文,可怕就怕等到时候上了考场,考官出的题目如府试那样,自己手头根本就没有范文,就算想抄袭也抄无可抄,只能靠自己的真本事硬写。
平心而论,平凉府文教落后,府中几县的士子中也没有什么人才,如果不靠抄袭,高文的八股文写作水平也就中下游程度,运气好面前挤上榜,运气不好说不定就名落孙山了。比如这次,自己就是霉运当头,被《民为贵》当头一棒。
最麻烦的时候,院试这种关系到读书人功名和切身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考试并不只考八股文写作,还要考策论,就是考核一个读书人的行政能力,类似于后世公务员考试的行策。另外,还得写诗贴诗一首。这些玩意儿,高文手头可没有范文,以前也没接触过,需要从头学起。当然,策论什么的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对考试成绩没多大影响,只作为参考。
另外,院试考两场,正试一场,复试一场。第一场正试过关之后,你还不算是正式的秀才。得参加复试,中了才算是出案。
到这个时候,科举考试的难度陡然增加。也因为如此,百分之八十的读书人在这一关被刷了下去,很多人考院试多次落第,考了一辈子,到了白发苍苍仍称童生者大不乏人,甚至还有祖孙三代都是童生,同场科考的美谈。
清朝道光年间广东曾经多次有百岁童生参加院试的纪录,官府觉得老童生们再这么考下去实在是不妥当,劝又劝不住。没个奈何,只得上奏朝廷,请皇帝赐他们一个功名了事。否则,老人家这么大年纪,进考场见到《大草》这种怪题,一但有个三长两短,考官也要跟着吃挂落。
当然,平凉的因为经济落后,考生实在太少。因此,整个陕西省,除了西安府和汉中府有复试之外,其他几个府的院试都是一场过。
这让高文禁不住长出了一口气,多考一场对他来说就是多了一个变数。一场过,一锤子买卖自然是最好不过。
过了府试一关之后,高文算是正式的童生了。在府衙报了名之后,就买了一大堆书,呆在家中整日苦读。也学着人作过几篇策论,写了几首试帖诗,可总觉得味道不对。具体什么地方不妥当,他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这一日,高文如往常那样练完拳,正要读书,想起自己的神射工夫,心中一动:看来,这具身体的原主人虽然武艺不成,可对于弓马一项却有过人的天赋,如果可以,倒是可能加强一下这门武艺。
只是,自己一个读书人,成天背走强弓硬弩满街走也不象话。再说,真遇到敌人,人家也不可能等你跑回家拿了大弓再同你公平较量。
顿时,他心中就有了个主意,就出门上街,找了个银匠给自己打了一个弹弓,又用做了一袋钢珠。为了实验弹弓的威力,高文在那个匠人的院子里拉开弹弓,劈劈啪啪地打了一气。果然如他所预料的那样,练得十几丸之后,手一热,那弹弓就好象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心念一动,指哪打哪,例不虚发。至于威力也不小,竟将人家的一口粗瓷酱钢给打破了。看到四分五裂的大酱缸,高文心中一颤,这力道已经相当与后世的复合弓了,寻常人中了这么一记,相比立即就会失去反抗能力吧!若那夜我有这具弹弓在手,要杀那梅良自不在话下,也用不着云摩勒出手。
到这个时候,我总算有了一定的自保力了。
付了工钱,又赔了人家的酱缸钱,高文怀揣利器,这才满意地应约去城中一家有名的酒楼参加文人聚会。他这一段时间闭门谢客,本就不打算和本府的士子有过多接触。毕竟自己有血案在身,认识他的人少一个,就多一分安全。
可这场集会他却不能不参加,因为,还有五日就是本年的院试。考官姓甚名谁,习惯的出题方向,喜欢什么样的文字,他都一无所知。这些,都需要打听清楚。今日,恰好有一个与自己同期过了府试的童生相邀请,说是已经打听到了,请他过去吃酒。
高文自然是欣然前往,和他们作了一场文会,吃了一台酒。这才知道,这次的府试考官姓徐,名珵,苏州吴县人,宣德八年进士及第,后来又考中庶吉士,做了翰林编修。
明朝非进士不得为官,非翰林不得为相。更何况,这个徐大人还是翰林编修。编修是什么人,那可是天子身边的秘书。如果混得好,一旦放下去做官,起码是一个副部级的侍郎,手握重权,前途一片大好。
这样的人不好好儿地呆在京城熬资历,养人望,跑陕西里当考官,这就叫人想不明白了。
见高文不解,一个童生笑着道:“这个徐大人只怕要糟糕了,按说,咱们如果中式做了他的门生,那可是前世修来的福份。可是,眼见着徐主考的官儿估计也当不了几日。咱们若是被他取了,以后就算中了进士,估计也没有什么前程。”
“什么要糟糕了?”高文又问了半天,这才知道。原来,这个徐大人为人比较糊涂,行事荒诞不经,常有匪夷所思的奇谈怪论,加上人品不好,名声极差。朝中的大人物早就想将其赶出京城,远远打发掉安静。
去年瓦剌也先入侵大明朝,土木堡一战,生擒了太上皇帝,京师大震。郕王继位之后,重用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于谦和吏部尚书王直等一众肱骨忠臣,与入寇的瓦剌大军在京城对峙。
可京城的兵力终归有限,且京营战斗力实在不成。于是,景泰帝就听于谦之言,遣科道官十五人募兵于外。
所有人都知道,这出去募兵也就是名义上好听一点,说是执掌兵权,可我一个文官,带什么兵?况且,这募兵吧你得手头有人有钱,特别是钱,没有钱,你凭什么组建军队?就算你招到足够的人马,一日三餐,战马器械,又从何着落?
所以说,派言官们出京,天子也就给了个名号,算是名义上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以示朝廷守土抗敌之志,政治上的意义大于军事上的意义。
果然,到此刻,瓦剌军都已经退出长城了,这十五路科道言官还没有招募到一兵一卒。
这事对于那十五人来说,就是变相的冷落。因为朝廷此刻正值新旧交替,朝廷的各部院衙门都在大换血,你一离京,等到办完差事回京,所有的好位置都被人占了。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只能在一边干看着生气。
这个徐珵因为名声实在太坏,大伙儿早就看他不顺眼,接着这个机会,就将他派出京城,去彰德府招募丁勇。
徐大人一看,不对劲啊,你们这不整人吗?
就上朝去闹,他这人口才了得,又是翰林出身,门生故吏不少。这一搞,朝廷被他搞得乌烟瘴气。负责此事的吏部天官王直,也就是韩城杜知县的座师顿时恼了,他是个有名的君子,最见不得徐大人这种只知道做官的“奸佞”,一通呵斥之下,改彰德为平凉——你有多远滚多远吧!
彰德府好歹在北直隶,距离京城也就千余里地。这回好了,被打发到平凉,那可是万里之遥了。
所以,等到也先带兵回到草原,别的科道言官们都已经回京,徐大人还勾留在陕西。
当初,为了安抚徐珵,方便做事,朝廷给他升了一级,行监察御史事,相当于巡抚,和钦差。
徐老头来陕西之后,手头无钱,加上对军务兴趣半点也无了。在陕西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半年,才招了百余兵丁,差事办得一塌糊涂,听说明朝和瓦剌休兵止戈,就琢磨着什么时候返京。可左等没有圣旨,右等没有旨意,就焦躁起来。
按照明朝的选举制度,各府院试的主考官当由本省的学政,或者由翰林院派人。
今年朝廷开恩科,乃是大比之年,再加上又逢辰、戌、丑、未年岁试之期,各地的学官就不够用了。于是,陕西学政衙门就请徐大人代为主持平凉府院试。
徐珵正呆得烦闷,静极思动,反正是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他本就是有学问的宿儒,这种做考官收门生的事情自是乐意,就欣然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