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清香书院开学(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大唐小农民最新章节!
一连七八天,徐凡带着小宝、知画和墨香都待在竹楼里印书造册,徐凡刻写蜡纸和印刷,小宝研墨,知画和墨香两人就负责将印好的书册用麻线装订起来。
期间李老汉和老关头来过几次,看到徐凡他们做的事情后,惊为天人。听到徐凡要免费给学生们印书,老关头那是一蹦三尺高,又要把徐凡打板供起来,惹来徐凡一阵白眼,这还有没有点创意了,上次做出新农具,很多农户都已经给徐凡整了长生祠了,这次又要来。你说我一个大活人在这儿,你们还整那些虚的,真够无聊的。
李老汉更离谱,激动的都说不出话来,最后直接找了两个身强体壮的护院守在清香园门口,严禁其他人进出,连送饭都是让李大娘亲自送来。按照李老汉的话说,这可是徐府的秘技,坚决不能让别人偷学了去,等到以后大规模印制,又是一个进项。书在这个时代可是好东西啊,价格高不说,要想当官,你就得读书,读书人最需要什么啊,那就是书本啊。
唐代读书人的地位很高,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更是求贤若渴,以文治天下,甚至连敌人的人才都大加使用,举个例子,魏征。魏征一开始是太子李建成的僚属,一心为李建成出谋划策要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最后更是官至宰相、封郑国公。到了唐玄宗时期更是离谱,再举个例子,唐玄宗李隆基很欣赏李白的才华,对其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ㄨ】“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由此可见一斑。野史记载,李白在写诗的时候,手执玉壶,唤高力士脱靴,使杨玉环研墨,当然那是野史,真实情况,不得而知。即便这样,也能看出唐朝读书的人的地位有多么高了。
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历史,不再多说。
话说徐凡整理完汉语拼音后,又将《三字经》和《千字文》给整了出来,上标拼音,用标点符合断句隔开,然后是《算术》,最后又把地理、化学、物理和生物的部分内容合并成《常识》一书。加上这个时代必备的“四书五经”,林林总总的,共印制了一十三种,六百多本。
看着书房里摆的满满当当,一摞摞的蓝底白框黑字的线装书本,徐凡长舒了一口气,总算给印刷完了,这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小宝和知画、墨香他们也是疲倦的不想动弹,歪在椅子上装死。
————————华丽丽的分割线——————————————
贞观二年,九月二十八,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这天,徐凡正在制作算盘,再过两三天就要开学了,清香书院的收徒仪式定在十月初一,新的一个月的开始,也算是一个好彩头。
本来习惯电脑和计算器的徐凡就不爽了,可是看见账房拿来的算筹,徐凡更是直接一脸黑线,你说算盘这个东西,老祖宗公元前几百年就已经发明出来了,可这个时代竟然还没普及。
原来,徐凡编制的《算术》一书,教学时需要用到算盘,后世都是满世界的电脑和计算器,按几下就出结果,基本上都不怎么用算盘了。徐凡还心想自己小学时候算盘打得不错,口诀更是背的滚瓜乱熟,教学的时候肯定给学生们一个惊喜,虽然刚印刷完课本还有点累,但是徐凡还是很兴奋,带着小宝跑到匠作房,让曹木匠给做几十把算盘。
可是曹木匠听到“算盘”两个字直接愣了,没听说过啊,更别说做了。徐凡心想,曹木匠只是个木匠,不懂算盘情愿可原,寻思去找账房拿一把,让他照着做,可是跑到账房那儿,账房也愣住了,徐凡一阵郁闷,最后直接问“那你们算数的时候用什么啊?”账房小心翼翼的拿出几根刻有数字的“算筹”,徐凡直接无语了。
唐代算数主要还是使用算筹,“算筹”就是运用一种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一般长为13--14cm不等,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上刻数字或者符号,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其中1-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这种计数法遵循一百进位制。据《孙子算经》记载,算筹记数法则是: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夏阳侯算经》说:满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积算,五不单张。
算筹这玩意,徐凡不熟啊,用这玩意怎么教学。算了,没有算盘,咱们可以做啊。
算盘究竟是何人发明的,现在无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东汉末年,数学家徐岳《数术纪遗》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云:“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算盘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汉代即有算盘,但形制与近日不同。不过,中梁以上一珠当五,中梁以下各珠当一,则与现代相同,又据徐岳说,他的老师刘洪曾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可见至迟在东汉已经出现算盘。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算盘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元代学者刘因(1249——1293年)撰写的《静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选》无名氏《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里也提到算盘。剧中有这样一句话:“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公元1274年,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里,1299年朱世杰在《算学启蒙》里都记载了有关算盘的《九归除法》。公元1450年,吴敬在《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里,对算盘的用法记述较为详细,张择瑞在《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算盘,可见,算盘的普及还是在宋元时期。
算盘这东西啊,主要材料就是木材,其形长方,周为木框,内贯直柱,俗称“档”。一般从九档至十算盘五档,档中横以梁,梁上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数一,运算时定位后拨珠计算,可以做加减乘除等算法。
画出图纸来,徐凡就带着小宝跑回匠作房,让曹木匠找出材料和工具来,边让曹木匠做,边给他详细解释:“曹叔,你看啊,这算盘啊,是长方形的,四周是木框,里面固定着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着木珠,中间一根横梁和算盘分成两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两个珠子,每个珠子当五,下半部有五个珠子,一定要注意将珠子打磨的圆溜溜的,使用起来噼里啪啦的打着顺手”
曹木匠虽然没见过算盘,可是这木匠活做了几十年了,照着徐凡的图纸和徐凡的解说,没用一个时辰就做出来一把。
徐凡拿着算盘那个乐啊,照着珠算口诀就在那儿打了起来:“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旁边的小宝和曹木匠听得一阵哆嗦,少爷这是咋啦,怎么拿着这个叫“算盘”的东西,在哪儿说什么“一下午去死,二下午去山啊”
正想问徐凡呢,就看见李老**风火火的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喊道:“小凡......,快去前门.....,李广他们回来了”
“啥,李广他们回来了?”徐凡噌的一声就站起来了,扔下算盘就跑出去了,跑了没两步又折回来“曹叔,那个算盘你给我做五十把,书院开学时我要用”不管曹木匠一脸的呆滞,徐凡拽上小宝和李老汉又跑了出去。
一连七八天,徐凡带着小宝、知画和墨香都待在竹楼里印书造册,徐凡刻写蜡纸和印刷,小宝研墨,知画和墨香两人就负责将印好的书册用麻线装订起来。
期间李老汉和老关头来过几次,看到徐凡他们做的事情后,惊为天人。听到徐凡要免费给学生们印书,老关头那是一蹦三尺高,又要把徐凡打板供起来,惹来徐凡一阵白眼,这还有没有点创意了,上次做出新农具,很多农户都已经给徐凡整了长生祠了,这次又要来。你说我一个大活人在这儿,你们还整那些虚的,真够无聊的。
李老汉更离谱,激动的都说不出话来,最后直接找了两个身强体壮的护院守在清香园门口,严禁其他人进出,连送饭都是让李大娘亲自送来。按照李老汉的话说,这可是徐府的秘技,坚决不能让别人偷学了去,等到以后大规模印制,又是一个进项。书在这个时代可是好东西啊,价格高不说,要想当官,你就得读书,读书人最需要什么啊,那就是书本啊。
唐代读书人的地位很高,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更是求贤若渴,以文治天下,甚至连敌人的人才都大加使用,举个例子,魏征。魏征一开始是太子李建成的僚属,一心为李建成出谋划策要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最后更是官至宰相、封郑国公。到了唐玄宗时期更是离谱,再举个例子,唐玄宗李隆基很欣赏李白的才华,对其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ㄨ】“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由此可见一斑。野史记载,李白在写诗的时候,手执玉壶,唤高力士脱靴,使杨玉环研墨,当然那是野史,真实情况,不得而知。即便这样,也能看出唐朝读书的人的地位有多么高了。
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历史,不再多说。
话说徐凡整理完汉语拼音后,又将《三字经》和《千字文》给整了出来,上标拼音,用标点符合断句隔开,然后是《算术》,最后又把地理、化学、物理和生物的部分内容合并成《常识》一书。加上这个时代必备的“四书五经”,林林总总的,共印制了一十三种,六百多本。
看着书房里摆的满满当当,一摞摞的蓝底白框黑字的线装书本,徐凡长舒了一口气,总算给印刷完了,这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小宝和知画、墨香他们也是疲倦的不想动弹,歪在椅子上装死。
————————华丽丽的分割线——————————————
贞观二年,九月二十八,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这天,徐凡正在制作算盘,再过两三天就要开学了,清香书院的收徒仪式定在十月初一,新的一个月的开始,也算是一个好彩头。
本来习惯电脑和计算器的徐凡就不爽了,可是看见账房拿来的算筹,徐凡更是直接一脸黑线,你说算盘这个东西,老祖宗公元前几百年就已经发明出来了,可这个时代竟然还没普及。
原来,徐凡编制的《算术》一书,教学时需要用到算盘,后世都是满世界的电脑和计算器,按几下就出结果,基本上都不怎么用算盘了。徐凡还心想自己小学时候算盘打得不错,口诀更是背的滚瓜乱熟,教学的时候肯定给学生们一个惊喜,虽然刚印刷完课本还有点累,但是徐凡还是很兴奋,带着小宝跑到匠作房,让曹木匠给做几十把算盘。
可是曹木匠听到“算盘”两个字直接愣了,没听说过啊,更别说做了。徐凡心想,曹木匠只是个木匠,不懂算盘情愿可原,寻思去找账房拿一把,让他照着做,可是跑到账房那儿,账房也愣住了,徐凡一阵郁闷,最后直接问“那你们算数的时候用什么啊?”账房小心翼翼的拿出几根刻有数字的“算筹”,徐凡直接无语了。
唐代算数主要还是使用算筹,“算筹”就是运用一种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一般长为13--14cm不等,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上刻数字或者符号,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其中1-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这种计数法遵循一百进位制。据《孙子算经》记载,算筹记数法则是: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夏阳侯算经》说:满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积算,五不单张。
算筹这玩意,徐凡不熟啊,用这玩意怎么教学。算了,没有算盘,咱们可以做啊。
算盘究竟是何人发明的,现在无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东汉末年,数学家徐岳《数术纪遗》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云:“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算盘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汉代即有算盘,但形制与近日不同。不过,中梁以上一珠当五,中梁以下各珠当一,则与现代相同,又据徐岳说,他的老师刘洪曾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可见至迟在东汉已经出现算盘。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算盘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元代学者刘因(1249——1293年)撰写的《静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选》无名氏《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里也提到算盘。剧中有这样一句话:“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公元1274年,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里,1299年朱世杰在《算学启蒙》里都记载了有关算盘的《九归除法》。公元1450年,吴敬在《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里,对算盘的用法记述较为详细,张择瑞在《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算盘,可见,算盘的普及还是在宋元时期。
算盘这东西啊,主要材料就是木材,其形长方,周为木框,内贯直柱,俗称“档”。一般从九档至十算盘五档,档中横以梁,梁上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数一,运算时定位后拨珠计算,可以做加减乘除等算法。
画出图纸来,徐凡就带着小宝跑回匠作房,让曹木匠找出材料和工具来,边让曹木匠做,边给他详细解释:“曹叔,你看啊,这算盘啊,是长方形的,四周是木框,里面固定着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着木珠,中间一根横梁和算盘分成两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两个珠子,每个珠子当五,下半部有五个珠子,一定要注意将珠子打磨的圆溜溜的,使用起来噼里啪啦的打着顺手”
曹木匠虽然没见过算盘,可是这木匠活做了几十年了,照着徐凡的图纸和徐凡的解说,没用一个时辰就做出来一把。
徐凡拿着算盘那个乐啊,照着珠算口诀就在那儿打了起来:“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旁边的小宝和曹木匠听得一阵哆嗦,少爷这是咋啦,怎么拿着这个叫“算盘”的东西,在哪儿说什么“一下午去死,二下午去山啊”
正想问徐凡呢,就看见李老**风火火的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喊道:“小凡......,快去前门.....,李广他们回来了”
“啥,李广他们回来了?”徐凡噌的一声就站起来了,扔下算盘就跑出去了,跑了没两步又折回来“曹叔,那个算盘你给我做五十把,书院开学时我要用”不管曹木匠一脸的呆滞,徐凡拽上小宝和李老汉又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