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对峙保兴庄(二)
推荐阅读: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新宋英烈最新章节!
第一百零八章对峙保举庄(二)
徐绍安率先锋部队自固安城出发后,一路上走的小心翼翼,特别是在出发的第二天天气转阴并下起雨后更是如此。他不但在大队前面撒出了许多的侦骑、斥候,而且部队的行进速度也控制的非常严格。先锋部队每天清早出发,最多也就走二十里,通常是刚到午时便重新安营扎寨,绝不为了贪图路程而将扎营的时间拖到下午或者傍晚,以防辽军趁着周军士兵行军疲惫或者天色昏暗前来偷袭。此外,他经过与委员会的协商,将每日的固定通话次数由早晚各一次,增加到了白天每个时辰一次,晚上每两个时辰一次,以便能及时得到委员会那边关于辽军动向的消息。
不知道是徐绍安的谨慎小心起了作用,还是辽军根本没有把他这支先锋部队放在眼里,从固安城到保兴庄五十多里路,先锋部队走了两天半的时间,漫说是辽军的埋伏,就连契丹人的远探拦子马都只是远远的观察周军,一旦周军的侦骑靠近,他们便迅速逃离,根本不与其进行接触。于是,徐绍安和他麾下的一万五千周军就这么无惊无险,同时又满心疑惑的抵达了保兴庄左近,在距离辽军大营五里远的地方万分警惕的安营扎寨,等待着周军主力的到来。
不过,徐绍安预想中可能会出现的辽军趁自己这边安营扎寨的机会来劫营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对于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扎营的周军,辽军就像根本没看到一样不予理睬,任由周军将营寨扎好、扎牢。
辽军对周军先锋部队视而不见既不是因为他们没把对方这一万五千人放在眼里,也不是出于谨慎,怕自己突击周军先锋部队一时难以吃下而会受到周军主力的反突击。辽军之所以对徐绍安这支小部队无动于衷,或者也可以说辽军之所以对周军一路北上无动于衷,完全是由于其内部意见一直没有统一起来。从萧思温到其手下一众将领,对于到底是战、是守、还是撤的问题,一直是在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如此一来,原本占据相当优势,完全有能力对周军的北进进行持续不断骚扰、对周军先锋部队进行实质打击的辽军,除了待在原地一动不动的等着自家将领们把架吵完外,再无任何作为。
不过,争论归争论,如今周军先锋部队已经把营寨扎到自己眼皮底下了,辽军无论如何也该做出些反应了。再加上就在周军先锋部队抵达的当天下午,一道要求南京道各级官员将领全力抗击周军且措词严厉的圣旨也被送到了萧思温的手下,使得素来胆小畏战,不愿意与周军进行大规模直接对抗的萧思温也不得不将自己的胆怯放到一边,硬着头皮去接受那些一直想要与周军决一死战的手下的建议,真刀真枪的去和周军搏命。
一向只知道打猎、喝酒、睡觉的耶律璟之所以会一改之前对幽云之战并不十分关心的态度,给萧思温发来严旨,要其全力抗击周军,并不是这家伙其他转了性、突然变成了有道明君,而是受到了“外力”的影响。虽然耶律璟是个昏君、暴君,为了能够打猎打得尽性,可以在北安州停留近半个月,甚至还曾说过“幽云十六州本就是汉人的地方,就算还给汉人也无不可”这样的话,但他昏庸不代表他手下的大臣也跟着他昏庸,更不代表他手下的大臣会眼睁睁的看着辽国失去自己最重要,同时也是最主要的钱粮产地,并就此没落下去。因此,在北安州盘桓多日后,辽国朝廷的北院大王、总山西事,当初“火神淀”之乱中救得耶律璟一命,并使其得以登上皇位,同时也是耶律璟最为信任、最为依赖的重臣耶律屋质再也看不下去了。他不顾耶律璟“狩猎结束之前不得打扰”的旨意,直趋对方的寝帐,向这位刚刚从猎场上回来,正在满心欢喜的点看自己此次出狩“战果”的“睡王”皇帝痛陈利害,讲明丢失南京道(幽云十六州)的严重后果。
尽管耶律璟对耶律屋质的擅闯非常不悦,但一方面耶律屋质算是他的救命恩人,自己今天的身份地位都是对方送给自己的。另一方面,对方多年来一直对大辽、对自己忠心耿耿,且自己在朝政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其相助的地方。所以一向暴戾的耶律璟并没有像对待其他大臣那样训斥,更没有叫手下卫士将其推出去砍了,而是耐着性子听对方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和自己讲,以至于可以将其一直很注重的君臣之礼抛在一边。不过,随着耶律屋质将不能丢掉南京道(幽云十六州)的理由一条条的摆出来,特别是说了那句“一旦丢掉南京道(幽云十六州),我大辽便会失去九成以上的钱粮赋税以及半数以上的人口,从皇亲国戚到平民百姓都会重新去过以前那种不但艰苦,而且毫无保障的生活”后,耶律璟那颗因为被耶律屋质打扰了自己狩猎雅性而有些暴躁的心终于渐渐冷静了下来,并开始认真考虑耶律屋质的劝谏。
耶律璟认真考虑的结果,便是在耶律屋质的提议下,连发两道圣旨。一道是下令已在北安州停留近半月的十万辽军立即重整旗鼓,于应历九年(显德六年)阴历三月二十九这个黄道吉日随自己启程南下,支援正在与周军对峙的幽云辽军。另一道便是此时正放在萧思温帅案上,措辞严厉,严令萧思温及南京道所有官员将领务必全力抗击周军北犯,使其不得再靠近幽州城一步的圣旨。
耶律璟的态度加上周军已经进至眼前的严峻形式,使得萧思温及其一众手下不得不积极行动起来,聚在一起开动脑筋想办法。正所谓“人多力量大”,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契丹众将终于定下了初步的作战计划,并立即着手实施。
就在幽云辽军诸将问计定策的时候,徐绍安也正在自己的大帐之内聚精会神的听着几名亲卫们好不容易才找来的本地猎户介绍保兴庄附近的地形——保兴庄大军云集,本地百姓为了避祸早已逃散,原本热闹繁华的庄子如今就是一个大兵菪,能在附近的山上找到这几名猎户已是难得。
据猎户们讲,这保兴庄位于良乡与固安城之间,北距良乡四十五里,南距固安五十五里,一条官道从庄子的西侧通过。保兴庄就规模来说并不算小,全庄加在一起有超过四百户人家。为了防备盗匪袭拢,庄子的四周筑有庄墙、挖有护庄河。由于该庄位于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之旁,过路的客商经常会在这里打尖住店,所以在幽云之战开始之前,这里还是比较繁华的——这也是修建庄墙和护庄河的原因所在。此外,尽管保兴庄本身座落在一片平原之上,但从官道再往西不过两三里,便是西山余脉,地势由此变得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小山峰和丘陵林地一直延伸到远方的西山。而庄子的东边不过三四里处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那里是白沟河——也就是前世宋辽之间那条界河——的上游。由于是上游,所以庄外这条小河宽不过二三十丈。不过,河虽不宽,水却不浅,而且上下二三十里范围内并无桥梁。虽说猎户们因为常年生活在山上,并没有真正在河里游过泳、打过鱼,但按照庄子里人的说法,这条小河离岸一丈远的地方便已很深,就算没有十丈、八丈,五六丈却也是有的。
徐绍安一边听着猎户们的介绍,一边将他们所说的这些情况标注在那幅周军中所用的,在他眼里根本不能称之为地图的地图之上。虽说地图非常简陋,但并不影响徐绍安对局势的判断。在他看来,辽军选择这样一个地方与周军决战非常不明智。如果猎户们所讲属实,那么保兴庄附近能供周辽双方十多万人厮杀的战场宽度只有区区七八里。这样的宽度,只能勉强够周军主力扎下大营的。而一旦周军大营扎好,无论是西侧的山丘,还是东侧的小河,都会成为辽军骑兵从两翼包抄周军的天然阻碍。那样一来,辽军将不得不采用正面强攻的方法来进攻周军大营,而这样的作战方式正是以步兵为主、装备有大量火器的周军所擅长的。届时,面对根本没有足够空间展开队形的辽军骑兵,掩身于高大坚固营垒之后的周军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容不迫的击退辽军的进攻。
面对对自己如此不利的战场地形,辽军却一直无动于衷,既不改变扎营的地点,又不对周军的北进和扎营进行任何干扰、偷袭,实在是让徐绍安无法理解。如果辽军有什么阴谋诡计,早就应该拿出来使了,这会儿周军先锋部队已然就位,后续主力也已离此不远,待到两股力量合在一起,辽军再想有所动作只怕也不赶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周军主力与先锋部队汇合前,是辽军进行袭扰的最后一个机会,错过这个机会,辽军就只能与周军进行他们并不擅长的阵地战了。
就在徐绍安苦苦思索辽军可能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暗算周军时,一封发自委员会的紧急电报送到了他的手里。电报的内容很简单:据刚刚收到的敌情报告,今日午后,幽云辽军一部万余人离开辽军大营,通过浮桥跨过白沟河上游,向东疾驰而去,目的不明。
第一百零八章对峙保举庄(二)
徐绍安率先锋部队自固安城出发后,一路上走的小心翼翼,特别是在出发的第二天天气转阴并下起雨后更是如此。他不但在大队前面撒出了许多的侦骑、斥候,而且部队的行进速度也控制的非常严格。先锋部队每天清早出发,最多也就走二十里,通常是刚到午时便重新安营扎寨,绝不为了贪图路程而将扎营的时间拖到下午或者傍晚,以防辽军趁着周军士兵行军疲惫或者天色昏暗前来偷袭。此外,他经过与委员会的协商,将每日的固定通话次数由早晚各一次,增加到了白天每个时辰一次,晚上每两个时辰一次,以便能及时得到委员会那边关于辽军动向的消息。
不知道是徐绍安的谨慎小心起了作用,还是辽军根本没有把他这支先锋部队放在眼里,从固安城到保兴庄五十多里路,先锋部队走了两天半的时间,漫说是辽军的埋伏,就连契丹人的远探拦子马都只是远远的观察周军,一旦周军的侦骑靠近,他们便迅速逃离,根本不与其进行接触。于是,徐绍安和他麾下的一万五千周军就这么无惊无险,同时又满心疑惑的抵达了保兴庄左近,在距离辽军大营五里远的地方万分警惕的安营扎寨,等待着周军主力的到来。
不过,徐绍安预想中可能会出现的辽军趁自己这边安营扎寨的机会来劫营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对于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扎营的周军,辽军就像根本没看到一样不予理睬,任由周军将营寨扎好、扎牢。
辽军对周军先锋部队视而不见既不是因为他们没把对方这一万五千人放在眼里,也不是出于谨慎,怕自己突击周军先锋部队一时难以吃下而会受到周军主力的反突击。辽军之所以对徐绍安这支小部队无动于衷,或者也可以说辽军之所以对周军一路北上无动于衷,完全是由于其内部意见一直没有统一起来。从萧思温到其手下一众将领,对于到底是战、是守、还是撤的问题,一直是在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如此一来,原本占据相当优势,完全有能力对周军的北进进行持续不断骚扰、对周军先锋部队进行实质打击的辽军,除了待在原地一动不动的等着自家将领们把架吵完外,再无任何作为。
不过,争论归争论,如今周军先锋部队已经把营寨扎到自己眼皮底下了,辽军无论如何也该做出些反应了。再加上就在周军先锋部队抵达的当天下午,一道要求南京道各级官员将领全力抗击周军且措词严厉的圣旨也被送到了萧思温的手下,使得素来胆小畏战,不愿意与周军进行大规模直接对抗的萧思温也不得不将自己的胆怯放到一边,硬着头皮去接受那些一直想要与周军决一死战的手下的建议,真刀真枪的去和周军搏命。
一向只知道打猎、喝酒、睡觉的耶律璟之所以会一改之前对幽云之战并不十分关心的态度,给萧思温发来严旨,要其全力抗击周军,并不是这家伙其他转了性、突然变成了有道明君,而是受到了“外力”的影响。虽然耶律璟是个昏君、暴君,为了能够打猎打得尽性,可以在北安州停留近半个月,甚至还曾说过“幽云十六州本就是汉人的地方,就算还给汉人也无不可”这样的话,但他昏庸不代表他手下的大臣也跟着他昏庸,更不代表他手下的大臣会眼睁睁的看着辽国失去自己最重要,同时也是最主要的钱粮产地,并就此没落下去。因此,在北安州盘桓多日后,辽国朝廷的北院大王、总山西事,当初“火神淀”之乱中救得耶律璟一命,并使其得以登上皇位,同时也是耶律璟最为信任、最为依赖的重臣耶律屋质再也看不下去了。他不顾耶律璟“狩猎结束之前不得打扰”的旨意,直趋对方的寝帐,向这位刚刚从猎场上回来,正在满心欢喜的点看自己此次出狩“战果”的“睡王”皇帝痛陈利害,讲明丢失南京道(幽云十六州)的严重后果。
尽管耶律璟对耶律屋质的擅闯非常不悦,但一方面耶律屋质算是他的救命恩人,自己今天的身份地位都是对方送给自己的。另一方面,对方多年来一直对大辽、对自己忠心耿耿,且自己在朝政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其相助的地方。所以一向暴戾的耶律璟并没有像对待其他大臣那样训斥,更没有叫手下卫士将其推出去砍了,而是耐着性子听对方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和自己讲,以至于可以将其一直很注重的君臣之礼抛在一边。不过,随着耶律屋质将不能丢掉南京道(幽云十六州)的理由一条条的摆出来,特别是说了那句“一旦丢掉南京道(幽云十六州),我大辽便会失去九成以上的钱粮赋税以及半数以上的人口,从皇亲国戚到平民百姓都会重新去过以前那种不但艰苦,而且毫无保障的生活”后,耶律璟那颗因为被耶律屋质打扰了自己狩猎雅性而有些暴躁的心终于渐渐冷静了下来,并开始认真考虑耶律屋质的劝谏。
耶律璟认真考虑的结果,便是在耶律屋质的提议下,连发两道圣旨。一道是下令已在北安州停留近半月的十万辽军立即重整旗鼓,于应历九年(显德六年)阴历三月二十九这个黄道吉日随自己启程南下,支援正在与周军对峙的幽云辽军。另一道便是此时正放在萧思温帅案上,措辞严厉,严令萧思温及南京道所有官员将领务必全力抗击周军北犯,使其不得再靠近幽州城一步的圣旨。
耶律璟的态度加上周军已经进至眼前的严峻形式,使得萧思温及其一众手下不得不积极行动起来,聚在一起开动脑筋想办法。正所谓“人多力量大”,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契丹众将终于定下了初步的作战计划,并立即着手实施。
就在幽云辽军诸将问计定策的时候,徐绍安也正在自己的大帐之内聚精会神的听着几名亲卫们好不容易才找来的本地猎户介绍保兴庄附近的地形——保兴庄大军云集,本地百姓为了避祸早已逃散,原本热闹繁华的庄子如今就是一个大兵菪,能在附近的山上找到这几名猎户已是难得。
据猎户们讲,这保兴庄位于良乡与固安城之间,北距良乡四十五里,南距固安五十五里,一条官道从庄子的西侧通过。保兴庄就规模来说并不算小,全庄加在一起有超过四百户人家。为了防备盗匪袭拢,庄子的四周筑有庄墙、挖有护庄河。由于该庄位于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之旁,过路的客商经常会在这里打尖住店,所以在幽云之战开始之前,这里还是比较繁华的——这也是修建庄墙和护庄河的原因所在。此外,尽管保兴庄本身座落在一片平原之上,但从官道再往西不过两三里,便是西山余脉,地势由此变得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小山峰和丘陵林地一直延伸到远方的西山。而庄子的东边不过三四里处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那里是白沟河——也就是前世宋辽之间那条界河——的上游。由于是上游,所以庄外这条小河宽不过二三十丈。不过,河虽不宽,水却不浅,而且上下二三十里范围内并无桥梁。虽说猎户们因为常年生活在山上,并没有真正在河里游过泳、打过鱼,但按照庄子里人的说法,这条小河离岸一丈远的地方便已很深,就算没有十丈、八丈,五六丈却也是有的。
徐绍安一边听着猎户们的介绍,一边将他们所说的这些情况标注在那幅周军中所用的,在他眼里根本不能称之为地图的地图之上。虽说地图非常简陋,但并不影响徐绍安对局势的判断。在他看来,辽军选择这样一个地方与周军决战非常不明智。如果猎户们所讲属实,那么保兴庄附近能供周辽双方十多万人厮杀的战场宽度只有区区七八里。这样的宽度,只能勉强够周军主力扎下大营的。而一旦周军大营扎好,无论是西侧的山丘,还是东侧的小河,都会成为辽军骑兵从两翼包抄周军的天然阻碍。那样一来,辽军将不得不采用正面强攻的方法来进攻周军大营,而这样的作战方式正是以步兵为主、装备有大量火器的周军所擅长的。届时,面对根本没有足够空间展开队形的辽军骑兵,掩身于高大坚固营垒之后的周军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容不迫的击退辽军的进攻。
面对对自己如此不利的战场地形,辽军却一直无动于衷,既不改变扎营的地点,又不对周军的北进和扎营进行任何干扰、偷袭,实在是让徐绍安无法理解。如果辽军有什么阴谋诡计,早就应该拿出来使了,这会儿周军先锋部队已然就位,后续主力也已离此不远,待到两股力量合在一起,辽军再想有所动作只怕也不赶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周军主力与先锋部队汇合前,是辽军进行袭扰的最后一个机会,错过这个机会,辽军就只能与周军进行他们并不擅长的阵地战了。
就在徐绍安苦苦思索辽军可能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暗算周军时,一封发自委员会的紧急电报送到了他的手里。电报的内容很简单:据刚刚收到的敌情报告,今日午后,幽云辽军一部万余人离开辽军大营,通过浮桥跨过白沟河上游,向东疾驰而去,目的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