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借了名扫塔 感怀义英灵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乱扯西游释厄传最新章节!
上回提到文成公主了,也就是罗刹女的原型。?? 这个文成公主呢,光知道姓李,是宗室之女,625-68o年的人,其它的均没有准确记载了。是有点奇怪的,因为唐朝至少还有个公主也和亲到了吐蕃的,但却有明确的身世记录的。
但是我们看了西游记之后,也了解了些道佛之争,就可以理解些了的。文成公主很可能是李道宗的女儿,是李世民的堂侄女。前面我们提到了,唐太宗是有限制的展佛教的,而且自己认为是老子李耳的后代。
可文成公主呢,却是岁数不大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迷信上佛教了。其实也并不太奇怪,当时的唐宗室中迷信佛教的子女不在少数的,甚至连李世民的亲闺女高阳公主都有在其中的。
那么李世民知道后,是大雷霆啊。这高阳毕竟是自己闺女,而且是最喜爱的女儿呀,只是教训了一通,但是将辩机和尚给腰斩了,这个和尚就是历史上真正的玄奘大师取经归来后收的爱徒啊。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之间的事情,现在也说不太清的。
还说文成公主吧,因为她迷信佛教,所以李世民知道以后,就对她很是不满的。在这之前,吐蕃的松赞干布已经两次提出要和大唐和亲,但李世民都拒绝了。
等到了公元64o年的时候,松赞干布第三次要求和亲,李世民就答应了,将15岁的文成公主于次年送往吐蕃,陪嫁品不少,对吐蕃很有帮助,最具有影响力的莫过于释迦摩尼像还有佛经了。松赞干布很是喜爱她,为之还专门修建了布达拉宫还有小昭寺。
因为护送文成公主成行的是李道宗,而且松赞干布见了李道宗之后,竟然行的是子婿之礼。所以人们便猜测,文成公主其实是李道宗的女儿。
那么李道宗其实是唐初第二辈的三大名将之一,和李世勣、薛万彻两人齐名的,早在李渊的武德二年,17岁就跟着李世民平定各家反王。在贞观十四年方才显露峥嵘,此后东征西讨,战功显赫。
但是咱们大家一般听到的李道宗,却是个奸王,而且成了李世民的叔叔了,跟着张美人就不停的陷害薛仁贵,最后让程咬金给闷在钟里烤干了。这是清朝时候,《说唐后传》一类的小说这么描述的。
那么李道宗的形象为什么给诋毁了,估计一个原因是跟他的疑似女儿-文成公主,叛道入佛有分不开的牵扯;另一个就是跟大唐名相褚遂良还有长孙无忌有旧怨宿仇。
扯着扯着就有点儿跑题了啊,继续看西游记吧。不过,凯撒总还是觉着缺了点什么,牛魔王难道就这么简单么?老吴的意思难道就止步于此了吗?
唐三藏师徒四众,过了八百里火焰山,还是前往西天极乐。忽然前面出现个巍峨壮观的城池,唐僧几个也不知道是叫什么,就进去先看看再说。
里面街道繁华,百姓个个都是有钱人的模样。但是,冷不丁就看见有十几个和尚衣衫褴褛,还都带着枷锁,却是在要饭哩。
那唐僧就感到兔死狐悲了,让猴儿去问问这怎么回事?
众僧跪倒道,“爷爷,我等是金光寺负屈的和尚。不知你们是那方来的,我等似有些面善。此问不敢在此奉告,请到荒山,具说苦楚。”
嗯?面善?面什么善?后来才知道是这里的和尚都做了同一个梦,说有个东土大唐来的圣僧,能救命申冤的。这肯定又是佛家给安排好的了,眼睁睁瞅着宝贝被盗走,就是不管,非得让猴儿抡着金钱棒来处理不可。
大家便一起到了敕建护国金光寺,师徒们进得门来观看,满目狼藉呀,凄凄惨惨的。
三藏心酸,止不住眼中出泪。又进了正殿拜佛,又看见锁着六七个小和尚,别说唐僧了,咱们也得可怜呀。
和尚们一介绍情况,此城名唤祭赛国,乃西邦大去处。当年有四夷朝贡,南月陀国,北高昌国,东西梁国,西本钵国,年年进贡美玉明珠,娇妃骏马。我这里不动干戈,不去征讨,他那里自然拜为上邦。
嚯,这个祭赛国还挺牛哩,连西梁女国都给进贡美女的。
众僧接着说,俺们这祭赛国虽然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但是呢,这金光寺的十三层宝塔里面有宝贝,祥瑞之气连其他四个国家都能远远看到。只是三年之前,孟秋朔日,夜半子时,下了一场血雨。天明时,家家害怕,户户生悲。因为君主怀疑寺里僧人偷了塔上宝贝,所以将和尚们给收拾成这般模样了,已经拷打致死了两辈的僧众。
三藏闻言,点头叹道,“这桩事暗昧难明。一则是朝廷失政,二来是汝等有灾。”
看到这里很是奇怪的,这血雨一说也太恐怖了吧,而且户户生悲。这是个什么好宝贝呢,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但是和尚们还有唐僧的话里都在隐约透露着,朝廷失政,国君昏乱,群臣诬陷什么的。老吴这是在隐隐约约的映射什么呢?肯定是在感叹一个很是感天动地的人物。
唐僧便说,现在时候不早了,就算见了国君,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如趁着夜深人静,沐浴斋戒一番,然后扫塔顺便看看究竟为何。
西游记在第二十三回最后说到,咦!这正是,从正修持须谨慎,扫除爱欲自归真,这里面就有个“扫”字的。第六十二回的题目就是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又出现“扫”字了。这要是不理解老吴的真实用意的话,还真的以为是捧佛家的脚哩。老吴刻意描写唐僧长安出前誓遇塔扫塔,后来明心见性的。但是在唐朝中宗的时候,佛教楞伽宗里面也有争论,这应该是扫啊还是不扫啊,才是真叫个乱的。
在唐朝初期,佛教在古代中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基础了。但是呢,因为最早的佛经是从西域那边传过来的,不是从印度直接过来的;而且从西域传过来的佛经是梵文啊,得翻译成汉语才行,但是这翻译工作是由很多人完成的,却不是一个团队的,所以这翻译过来的佛经一本跟一本说得就自相矛盾了,而且同一本佛经的不同翻译版本也是如此,就让唐朝的和尚们难以适从了。
那怎么办呢?干脆,各个不同区域的和尚们就不管了,都是抱着那么少数几本意思差不多的佛经来看。这就逐渐的形成了佛教的各种派别了,你说你的是正宗,他扯他的是真传。
那么历史上的玄奘大师呢,博学广记,从小就看得佛经特别多。自己有感于各种版本佛经的无法自圆其说,便从南到北的游历,转了一年左右,却是更糊涂了。玄奘一想,看来得去根儿上找最原始的佛经来看了,但是他也怀疑这西域的佛经恐怕也是很乱的,就心生了前去印度,释迦摩尼的扬光大之地,到那里找答案。
于是玄奘就偷渡出国,因为李世民不让去。后来玄奘用了十六七年的时间啊,终于抵达印度并带了部分佛经回国,开创了唯识派,也就是法相宗。李世民听说大师回来了,着着急急的也顾不上打仗了,在洛阳接见了玄奘。
李世民为嘛对玄奘很重视呢,不是看重佛教,是想让玄奘还俗,当个官儿,负责将西域的地理分布风土人情给介绍一下,好能顺利的开疆扩土。那玄奘肯定没答应,拒绝了好几回的邀请。等李世民死了,李治继位,继续拉拢玄奘,但是玄奘继续没给面子。后来李治也烦了,就不搭理他了,所以玄奘的法相宗后来并没有成什么气候。
等到了武则天唐中宗的时候,这娘俩都信佛哩,就四处去寻找佛家大师来朝廷给讲讲。那时候,风头最盛的是佛教楞伽宗,也就是显宗的前身,文成公主将楞伽宗给传到了吐蕃,就展成为了密宗。所以这西游记里提到的显密其实都是楞伽宗的地域分支,不过呢,在吐蕃为了能有效的和唐朝分清干系,便称呼唐朝的楞伽宗为显宗。那么唐朝的楞伽宗-显宗,代表人物很多的,开创者是印度僧人达摩。咱们主要就谈谈后来的弘忍大师、神秀大师还有慧能大师罢,弘忍大师是将显宗扬光大的。
武则天听说楞伽宗的神秀大师很不错,就由儿子中宗皇帝下诏邀请前来。
神秀大师大器晚成,很小就出家了,但在5o岁左右才被弘忍大师给受戒成为其弟子。跟孙悟空一样,先是打杂了七年,然后获得真传,是显宗的继承者祖师人物。
武则天见了当时已经95岁的神秀大师,噗通就磕在地上了,对其后来是恩宠有加,楞伽宗显赫多时,直到后来唐武宗排佛的时候,因为枪打出头鸟,给几乎灭了都。
但是佛教的运气好啊,弘忍大师还有个优秀的弟子慧能大师哩。慧能大师是神秀大师的师弟,相传也是个火头僧出身,但估计不可考啊。但在当时大家都清楚有个神秀,不知道慧能的。
还是武则天问神秀大师,你们楞伽宗还有什么知名的大师否?因为大师当时的岁数太大了,不久在六年后就圆寂了。神秀大师于是推荐了自己的师弟兼对手慧能大师。其实神秀大师和慧能大师两人的关系还是很融洽的,虽然对佛法的见解有些不同。
那武则天便让中宗给慧能下诏书,但是慧能大师都屡次拒绝了。那么唐室就不搭理慧能了,对于慧能的亲传弟子们也没有加以照顾什么的。
所以在唐武宗排佛的时候,慧能的传人便躲过了一劫。在唐武宗去世后,继任者又信佛了,就开始扶持慧能的后世弟子们。那慧能这一派的和尚们,就将自己正式更名为禅宗。
那为什么神秀和慧能既是师兄弟又是对手呢?两人的师傅都是弘忍大师,而两人的佛之明心见性的观点看法却不一样。
慧能大师的著名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神秀大师则宣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就形成了后来所谓北渐南顿两个派系,但很明显老吴是借了神秀大师的说法,来为小说唐僧扫塔服务的。但是历史上的玄奘才不关心什么扫不扫塔的,他主要看佛像够大不够大。那到底哪个说法更合理些,随便吧,咱们无需讨论,还是看西游记罢。
唐僧跟悟空各持一把笤帚,先烧香拜佛祷祝,然后开了塔门。但这里有个特写,就是门上的大锁还灌了铅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老吴在这个小地方也埋下了伏笔的。
唐僧进去细致的扫了十层,然后实在受不了了,便吩咐猴儿接着干活儿。悟空三下五除二,扫的估计跟没扫一样,却是忽然听见顶层上有人言语,说不定是什么妖怪吧。
偷偷看看,原来还真有两个妖精,在那里猜拳吃酒哩。行者现身,就逮住了这两个小笨怪物,额,还有点异样的可爱。
还没上刑呢,这俩妖怪便求饶招供了,“我两个是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差来巡塔的。他叫做奔波儿灞,我叫做灞波儿奔。他是鲇鱼怪,我是黑鱼精。万圣老龙的闺女万圣公主招得一个驸马,唤做九头虫,前年与龙王来此,下了一阵血雨,污了宝塔,偷了塔中的舍利子佛宝。公主又去天上灵霄殿前,偷了王母娘娘的九叶灵芝草温养佛宝。”
刚开始看的时候,没有太在意这个描述。想了一会儿也没有得出个所以然来,不知道老吴到底是想说啥呢。还有这个万圣公主的胆子也太大了点吧,但是就连王母娘娘的宝贝都能偷出来的,要么是运气太好,要么是和王母有牵扯关系。顺便,我们能分析出来,在西游记这本书里面,玉帝和王母娘娘肯定是两口子无疑了。
行者闻言嘻嘻冷笑,牛魔王不像话啊,前阵子去碧波潭喝酒,原来是和这个万圣龙王还有九头虫,专干不良之事!
那么猴儿说的不良之事到底是什么,是偷了佛宝这么简单么?肯定不是,因为猴儿说的明白,是“专”干不良之事。那么又提到牛魔王了,对呀,差点给忘了,牛魔王和碧波潭龙王家的关系很密切的,上次明显是在商量什么似得。看来,牛魔王之谜还没有完全解开呀,这牛魔王、万圣龙王、万圣宫主还有九头虫应该还有更深的映射关系。
两三个小和尚看见抓了贼了,就喜喜欢欢,给大和尚们报喜。唐僧悟空让人好好看管小贼,翌日便觐见国王。
那国王闻奏唐僧是南赡部洲东土大唐国差来西方求取真经的,心中喜悦道,“似你大唐王有疾,能选高僧,不避路途遥远,拜我佛取经;寡人这里和尚,专心只是做贼,败国倾君!”
按照老吴的套路来说,这句话大有文章的。决计不是只说的祭赛国内这么简简单单。老吴借着祭赛国君的话里话外,对和尚刻意夸大引申的评价,我们应该能够看出来了。西游记这本书,绝对不是崇佛之作。
三藏合掌笑道,“万岁,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矣。贫僧入夜扫塔,已获那偷宝之妖贼矣。”国王大喜,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妖贼来。
三藏又奏道,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也是,锦衣卫抓人还行,抓妖怪就用不上力了,其实老吴的意思恐怕是说这锦衣卫就是另类的妖精罢了。
国王看见唐僧的高徒之后,大惊道,“圣僧如此丰姿,高徒怎么这等象貌?”孙大圣听见了,厉声高叫道,“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
这老吴,什么时候也不忘指指戳戳一番啊。比如明朝的官员任用,一个很大的要求就是长得要带劲,不能长得跟猴儿似得。这明朝有好几个人物,文章写得好,可惜长得丑了些,就没让皇帝给选中状元的。
那国王还不算傻,便派了锦衣卫点起校尉,将行者八抬大轿,气势满满的来到金光寺。呆子当面笑道,“哥哥,你得了本身也!你打着黄伞,抬着八人轿,却不是猴王之职分?故说你得了本身。”行者道,“且莫取笑。”
悟空固然是猴王出身,但是从八戒的话里,我们更能猜出,老吴将孙悟空至少映射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遂解下两个妖物,押见国王。沙僧道,“哥哥,也带挈小弟带挈。”本来行者还想让沙和尚看守行李马匹呢,后来众和尚们说负责看管,也就让沙僧能有个露脸的机会。
沙僧明显是官迷啊,想当初在宝象国那里也是如此,见了国王,吹嘘一番,喝了点酒儿,就不知道自个姓嘛了。
八戒沙僧各揪着一个妖贼,孙大圣依旧坐了轿,将两个妖怪押赴当朝。
国王问了口供,赦了金光寺众僧的枷锁,并麒麟殿上摆酒给圣僧庆功。好家伙,连吃了两顿酒席,这老猪吃饱了就来劲儿了,主动请缨求战。
三藏甚喜道,“八戒这一向勤紧啊!”这老猪前次和悟空大战牛魔王上瘾了,唐僧是最宠爱八戒的,赶紧夸奖一二。
不过呢,你看沙僧现在估计低头装着喝酒哩,肯定不会让猴儿再带挈带挈的。猴儿早对沙僧了解的透透地了,一听唐僧夸老猪,为了不让场面难堪,抢着先说就让沙悟净保护师傅,给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啊。悟空现在的心性,修持的不一般呀。
二人挟着两个小妖,就直奔碧波潭。
却说祭赛国王与大小公卿,见孙大圣与八戒腾云驾雾,便恭维唐僧。三藏道,“贫僧无些法力,一路上多亏这三个小徒。”
我们要看到的就是,唐僧在这方面的确是个好师父,知道给徒弟们争脸的。
沙僧道,“不瞒陛下说,我大师兄乃齐天大圣皈依。他曾大闹天宫,使一条金箍棒,十万天兵,无一个对手,只闹得太上老君害怕,玉皇大帝心惊。我二师兄乃天蓬元帅果正,他也曾掌管天河八万水兵大众。惟我弟子无法力,乃卷帘大将受戒。愚弟兄若干别事无能,若说擒妖缚怪,拿贼捕亡,伏虎降龙,踢天弄井,以至搅海翻江之类,略通一二。这腾云驾雾,唤雨呼风,与那换斗移星,担山赶月,特余事耳,何足道哉!”
这沙悟净甚会说话的,猴儿跟八戒刚走不在了,便立马抬起头来,眉飞色舞,唾沫横飞,娓娓道来啊。沙僧对两个师兄已经服气了,但只要有机会,还是不忘表白自己的。开始还谦虚说自己没有法力,可紧接着便说是卷帘大将了,一连串的本事说的国王一愣一愣的。
却说孙大圣与八戒把两个小妖摄到乱石山碧波潭,将一个黑鱼怪割了耳朵,鲇鱼精割了下唇,让去通风报讯去。
那万圣龙王正与九头驸马饮酒,一听之下。龙王就害怕了,但是那个驸马根本不怕,笑道,“太岳放心,愚婿自幼学了些武艺,四海之内,也曾会过几个豪杰,怕他做甚!等我出去与他交战三合,管取那厮缩归降,不敢仰视。”
好妖怪,急纵身披挂了,使一般兵器,叫做月牙铲出来叫阵。
戴一顶烂银盔,光欺白雪;贯一副兜鍪甲,亮敌秋霜。上罩着锦征袍,真个是彩云笼玉;腰束着犀纹带,果然象花蟒缠金。手执着月牙铲,霞飞电掣;脚穿着猪皮靴,水利波分。远看时一头一面,近睹处四面皆人。前有眼,后有眼,八方通见;左也口,右也口,九口言论。一声吆喝长空振,似鹤飞鸣贯九宸。
这个九头虫还是个武将哩,这个时候,就觉着越来越像一个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个女婿,大唐名相房玄龄的二公子,房遗爱。
他见不认识孙悟空长什么模样,猴儿便夸口一番,介绍了下自己。
那驸马闻言,微微冷笑道,“你原来是取经的和尚,没要紧罗织管事!我偷他的宝贝,你取佛的经文,与你何干,却来厮斗!”
噗,哎呀,老吴啊,说你什么好哩。在这九头虫的话里面,有意思的很。要是看新唐书的话,关于房遗爱、高阳公主、辩机和尚之间的故事,就明白这里的奥妙了。但是旧唐书却是没有提及,这让我们现在很是难以判断个清楚明白。但是明显老吴是相信或是借用了新唐书的说法。
行者现在是个和尚了,肯定要给同门辨明冤枉的。但是老吴的意思是这样么?在接下来的描写却是过于令人目瞪口呆啊,理解起来那是相当的费劲的。
九头虫和孙悟空斗在一处,孙悟空中间说道,“你有意偷宝真不良!那泼贼,少轻狂,还他宝贝得安康!”
还他宝贝得安康,猛一听指的是什么,是舍利子么?不是,这里相当的复杂,那舍利子表面上映射了房遗爱意图唐朝江山,但是老吴内里却是真正在隐约指向了明朝大臣于谦的英灵!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在宣德年间做过御史,前后任江西巡按,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官声甚好。但因不谄媚王振,遭诬陷下狱论死,被百姓们求情上谏得以复任。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力排南迁避祸之议,遂任兵部尚书,拥护明代宗,成功指挥京师保卫战。
然在1457年明英宗复辟之后,受石亨等诬其谋反被杀。
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西湖三杰--于谦、岳飞、张煌言。
英雄常已矣,老吴洒泪祭。欲知西游释厄传第六十二、三回到底映射了还有甚么,请听下回还接着胡说。
上回提到文成公主了,也就是罗刹女的原型。?? 这个文成公主呢,光知道姓李,是宗室之女,625-68o年的人,其它的均没有准确记载了。是有点奇怪的,因为唐朝至少还有个公主也和亲到了吐蕃的,但却有明确的身世记录的。
但是我们看了西游记之后,也了解了些道佛之争,就可以理解些了的。文成公主很可能是李道宗的女儿,是李世民的堂侄女。前面我们提到了,唐太宗是有限制的展佛教的,而且自己认为是老子李耳的后代。
可文成公主呢,却是岁数不大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迷信上佛教了。其实也并不太奇怪,当时的唐宗室中迷信佛教的子女不在少数的,甚至连李世民的亲闺女高阳公主都有在其中的。
那么李世民知道后,是大雷霆啊。这高阳毕竟是自己闺女,而且是最喜爱的女儿呀,只是教训了一通,但是将辩机和尚给腰斩了,这个和尚就是历史上真正的玄奘大师取经归来后收的爱徒啊。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之间的事情,现在也说不太清的。
还说文成公主吧,因为她迷信佛教,所以李世民知道以后,就对她很是不满的。在这之前,吐蕃的松赞干布已经两次提出要和大唐和亲,但李世民都拒绝了。
等到了公元64o年的时候,松赞干布第三次要求和亲,李世民就答应了,将15岁的文成公主于次年送往吐蕃,陪嫁品不少,对吐蕃很有帮助,最具有影响力的莫过于释迦摩尼像还有佛经了。松赞干布很是喜爱她,为之还专门修建了布达拉宫还有小昭寺。
因为护送文成公主成行的是李道宗,而且松赞干布见了李道宗之后,竟然行的是子婿之礼。所以人们便猜测,文成公主其实是李道宗的女儿。
那么李道宗其实是唐初第二辈的三大名将之一,和李世勣、薛万彻两人齐名的,早在李渊的武德二年,17岁就跟着李世民平定各家反王。在贞观十四年方才显露峥嵘,此后东征西讨,战功显赫。
但是咱们大家一般听到的李道宗,却是个奸王,而且成了李世民的叔叔了,跟着张美人就不停的陷害薛仁贵,最后让程咬金给闷在钟里烤干了。这是清朝时候,《说唐后传》一类的小说这么描述的。
那么李道宗的形象为什么给诋毁了,估计一个原因是跟他的疑似女儿-文成公主,叛道入佛有分不开的牵扯;另一个就是跟大唐名相褚遂良还有长孙无忌有旧怨宿仇。
扯着扯着就有点儿跑题了啊,继续看西游记吧。不过,凯撒总还是觉着缺了点什么,牛魔王难道就这么简单么?老吴的意思难道就止步于此了吗?
唐三藏师徒四众,过了八百里火焰山,还是前往西天极乐。忽然前面出现个巍峨壮观的城池,唐僧几个也不知道是叫什么,就进去先看看再说。
里面街道繁华,百姓个个都是有钱人的模样。但是,冷不丁就看见有十几个和尚衣衫褴褛,还都带着枷锁,却是在要饭哩。
那唐僧就感到兔死狐悲了,让猴儿去问问这怎么回事?
众僧跪倒道,“爷爷,我等是金光寺负屈的和尚。不知你们是那方来的,我等似有些面善。此问不敢在此奉告,请到荒山,具说苦楚。”
嗯?面善?面什么善?后来才知道是这里的和尚都做了同一个梦,说有个东土大唐来的圣僧,能救命申冤的。这肯定又是佛家给安排好的了,眼睁睁瞅着宝贝被盗走,就是不管,非得让猴儿抡着金钱棒来处理不可。
大家便一起到了敕建护国金光寺,师徒们进得门来观看,满目狼藉呀,凄凄惨惨的。
三藏心酸,止不住眼中出泪。又进了正殿拜佛,又看见锁着六七个小和尚,别说唐僧了,咱们也得可怜呀。
和尚们一介绍情况,此城名唤祭赛国,乃西邦大去处。当年有四夷朝贡,南月陀国,北高昌国,东西梁国,西本钵国,年年进贡美玉明珠,娇妃骏马。我这里不动干戈,不去征讨,他那里自然拜为上邦。
嚯,这个祭赛国还挺牛哩,连西梁女国都给进贡美女的。
众僧接着说,俺们这祭赛国虽然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但是呢,这金光寺的十三层宝塔里面有宝贝,祥瑞之气连其他四个国家都能远远看到。只是三年之前,孟秋朔日,夜半子时,下了一场血雨。天明时,家家害怕,户户生悲。因为君主怀疑寺里僧人偷了塔上宝贝,所以将和尚们给收拾成这般模样了,已经拷打致死了两辈的僧众。
三藏闻言,点头叹道,“这桩事暗昧难明。一则是朝廷失政,二来是汝等有灾。”
看到这里很是奇怪的,这血雨一说也太恐怖了吧,而且户户生悲。这是个什么好宝贝呢,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但是和尚们还有唐僧的话里都在隐约透露着,朝廷失政,国君昏乱,群臣诬陷什么的。老吴这是在隐隐约约的映射什么呢?肯定是在感叹一个很是感天动地的人物。
唐僧便说,现在时候不早了,就算见了国君,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如趁着夜深人静,沐浴斋戒一番,然后扫塔顺便看看究竟为何。
西游记在第二十三回最后说到,咦!这正是,从正修持须谨慎,扫除爱欲自归真,这里面就有个“扫”字的。第六十二回的题目就是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又出现“扫”字了。这要是不理解老吴的真实用意的话,还真的以为是捧佛家的脚哩。老吴刻意描写唐僧长安出前誓遇塔扫塔,后来明心见性的。但是在唐朝中宗的时候,佛教楞伽宗里面也有争论,这应该是扫啊还是不扫啊,才是真叫个乱的。
在唐朝初期,佛教在古代中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基础了。但是呢,因为最早的佛经是从西域那边传过来的,不是从印度直接过来的;而且从西域传过来的佛经是梵文啊,得翻译成汉语才行,但是这翻译工作是由很多人完成的,却不是一个团队的,所以这翻译过来的佛经一本跟一本说得就自相矛盾了,而且同一本佛经的不同翻译版本也是如此,就让唐朝的和尚们难以适从了。
那怎么办呢?干脆,各个不同区域的和尚们就不管了,都是抱着那么少数几本意思差不多的佛经来看。这就逐渐的形成了佛教的各种派别了,你说你的是正宗,他扯他的是真传。
那么历史上的玄奘大师呢,博学广记,从小就看得佛经特别多。自己有感于各种版本佛经的无法自圆其说,便从南到北的游历,转了一年左右,却是更糊涂了。玄奘一想,看来得去根儿上找最原始的佛经来看了,但是他也怀疑这西域的佛经恐怕也是很乱的,就心生了前去印度,释迦摩尼的扬光大之地,到那里找答案。
于是玄奘就偷渡出国,因为李世民不让去。后来玄奘用了十六七年的时间啊,终于抵达印度并带了部分佛经回国,开创了唯识派,也就是法相宗。李世民听说大师回来了,着着急急的也顾不上打仗了,在洛阳接见了玄奘。
李世民为嘛对玄奘很重视呢,不是看重佛教,是想让玄奘还俗,当个官儿,负责将西域的地理分布风土人情给介绍一下,好能顺利的开疆扩土。那玄奘肯定没答应,拒绝了好几回的邀请。等李世民死了,李治继位,继续拉拢玄奘,但是玄奘继续没给面子。后来李治也烦了,就不搭理他了,所以玄奘的法相宗后来并没有成什么气候。
等到了武则天唐中宗的时候,这娘俩都信佛哩,就四处去寻找佛家大师来朝廷给讲讲。那时候,风头最盛的是佛教楞伽宗,也就是显宗的前身,文成公主将楞伽宗给传到了吐蕃,就展成为了密宗。所以这西游记里提到的显密其实都是楞伽宗的地域分支,不过呢,在吐蕃为了能有效的和唐朝分清干系,便称呼唐朝的楞伽宗为显宗。那么唐朝的楞伽宗-显宗,代表人物很多的,开创者是印度僧人达摩。咱们主要就谈谈后来的弘忍大师、神秀大师还有慧能大师罢,弘忍大师是将显宗扬光大的。
武则天听说楞伽宗的神秀大师很不错,就由儿子中宗皇帝下诏邀请前来。
神秀大师大器晚成,很小就出家了,但在5o岁左右才被弘忍大师给受戒成为其弟子。跟孙悟空一样,先是打杂了七年,然后获得真传,是显宗的继承者祖师人物。
武则天见了当时已经95岁的神秀大师,噗通就磕在地上了,对其后来是恩宠有加,楞伽宗显赫多时,直到后来唐武宗排佛的时候,因为枪打出头鸟,给几乎灭了都。
但是佛教的运气好啊,弘忍大师还有个优秀的弟子慧能大师哩。慧能大师是神秀大师的师弟,相传也是个火头僧出身,但估计不可考啊。但在当时大家都清楚有个神秀,不知道慧能的。
还是武则天问神秀大师,你们楞伽宗还有什么知名的大师否?因为大师当时的岁数太大了,不久在六年后就圆寂了。神秀大师于是推荐了自己的师弟兼对手慧能大师。其实神秀大师和慧能大师两人的关系还是很融洽的,虽然对佛法的见解有些不同。
那武则天便让中宗给慧能下诏书,但是慧能大师都屡次拒绝了。那么唐室就不搭理慧能了,对于慧能的亲传弟子们也没有加以照顾什么的。
所以在唐武宗排佛的时候,慧能的传人便躲过了一劫。在唐武宗去世后,继任者又信佛了,就开始扶持慧能的后世弟子们。那慧能这一派的和尚们,就将自己正式更名为禅宗。
那为什么神秀和慧能既是师兄弟又是对手呢?两人的师傅都是弘忍大师,而两人的佛之明心见性的观点看法却不一样。
慧能大师的著名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神秀大师则宣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就形成了后来所谓北渐南顿两个派系,但很明显老吴是借了神秀大师的说法,来为小说唐僧扫塔服务的。但是历史上的玄奘才不关心什么扫不扫塔的,他主要看佛像够大不够大。那到底哪个说法更合理些,随便吧,咱们无需讨论,还是看西游记罢。
唐僧跟悟空各持一把笤帚,先烧香拜佛祷祝,然后开了塔门。但这里有个特写,就是门上的大锁还灌了铅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老吴在这个小地方也埋下了伏笔的。
唐僧进去细致的扫了十层,然后实在受不了了,便吩咐猴儿接着干活儿。悟空三下五除二,扫的估计跟没扫一样,却是忽然听见顶层上有人言语,说不定是什么妖怪吧。
偷偷看看,原来还真有两个妖精,在那里猜拳吃酒哩。行者现身,就逮住了这两个小笨怪物,额,还有点异样的可爱。
还没上刑呢,这俩妖怪便求饶招供了,“我两个是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差来巡塔的。他叫做奔波儿灞,我叫做灞波儿奔。他是鲇鱼怪,我是黑鱼精。万圣老龙的闺女万圣公主招得一个驸马,唤做九头虫,前年与龙王来此,下了一阵血雨,污了宝塔,偷了塔中的舍利子佛宝。公主又去天上灵霄殿前,偷了王母娘娘的九叶灵芝草温养佛宝。”
刚开始看的时候,没有太在意这个描述。想了一会儿也没有得出个所以然来,不知道老吴到底是想说啥呢。还有这个万圣公主的胆子也太大了点吧,但是就连王母娘娘的宝贝都能偷出来的,要么是运气太好,要么是和王母有牵扯关系。顺便,我们能分析出来,在西游记这本书里面,玉帝和王母娘娘肯定是两口子无疑了。
行者闻言嘻嘻冷笑,牛魔王不像话啊,前阵子去碧波潭喝酒,原来是和这个万圣龙王还有九头虫,专干不良之事!
那么猴儿说的不良之事到底是什么,是偷了佛宝这么简单么?肯定不是,因为猴儿说的明白,是“专”干不良之事。那么又提到牛魔王了,对呀,差点给忘了,牛魔王和碧波潭龙王家的关系很密切的,上次明显是在商量什么似得。看来,牛魔王之谜还没有完全解开呀,这牛魔王、万圣龙王、万圣宫主还有九头虫应该还有更深的映射关系。
两三个小和尚看见抓了贼了,就喜喜欢欢,给大和尚们报喜。唐僧悟空让人好好看管小贼,翌日便觐见国王。
那国王闻奏唐僧是南赡部洲东土大唐国差来西方求取真经的,心中喜悦道,“似你大唐王有疾,能选高僧,不避路途遥远,拜我佛取经;寡人这里和尚,专心只是做贼,败国倾君!”
按照老吴的套路来说,这句话大有文章的。决计不是只说的祭赛国内这么简简单单。老吴借着祭赛国君的话里话外,对和尚刻意夸大引申的评价,我们应该能够看出来了。西游记这本书,绝对不是崇佛之作。
三藏合掌笑道,“万岁,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矣。贫僧入夜扫塔,已获那偷宝之妖贼矣。”国王大喜,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妖贼来。
三藏又奏道,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也是,锦衣卫抓人还行,抓妖怪就用不上力了,其实老吴的意思恐怕是说这锦衣卫就是另类的妖精罢了。
国王看见唐僧的高徒之后,大惊道,“圣僧如此丰姿,高徒怎么这等象貌?”孙大圣听见了,厉声高叫道,“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
这老吴,什么时候也不忘指指戳戳一番啊。比如明朝的官员任用,一个很大的要求就是长得要带劲,不能长得跟猴儿似得。这明朝有好几个人物,文章写得好,可惜长得丑了些,就没让皇帝给选中状元的。
那国王还不算傻,便派了锦衣卫点起校尉,将行者八抬大轿,气势满满的来到金光寺。呆子当面笑道,“哥哥,你得了本身也!你打着黄伞,抬着八人轿,却不是猴王之职分?故说你得了本身。”行者道,“且莫取笑。”
悟空固然是猴王出身,但是从八戒的话里,我们更能猜出,老吴将孙悟空至少映射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遂解下两个妖物,押见国王。沙僧道,“哥哥,也带挈小弟带挈。”本来行者还想让沙和尚看守行李马匹呢,后来众和尚们说负责看管,也就让沙僧能有个露脸的机会。
沙僧明显是官迷啊,想当初在宝象国那里也是如此,见了国王,吹嘘一番,喝了点酒儿,就不知道自个姓嘛了。
八戒沙僧各揪着一个妖贼,孙大圣依旧坐了轿,将两个妖怪押赴当朝。
国王问了口供,赦了金光寺众僧的枷锁,并麒麟殿上摆酒给圣僧庆功。好家伙,连吃了两顿酒席,这老猪吃饱了就来劲儿了,主动请缨求战。
三藏甚喜道,“八戒这一向勤紧啊!”这老猪前次和悟空大战牛魔王上瘾了,唐僧是最宠爱八戒的,赶紧夸奖一二。
不过呢,你看沙僧现在估计低头装着喝酒哩,肯定不会让猴儿再带挈带挈的。猴儿早对沙僧了解的透透地了,一听唐僧夸老猪,为了不让场面难堪,抢着先说就让沙悟净保护师傅,给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啊。悟空现在的心性,修持的不一般呀。
二人挟着两个小妖,就直奔碧波潭。
却说祭赛国王与大小公卿,见孙大圣与八戒腾云驾雾,便恭维唐僧。三藏道,“贫僧无些法力,一路上多亏这三个小徒。”
我们要看到的就是,唐僧在这方面的确是个好师父,知道给徒弟们争脸的。
沙僧道,“不瞒陛下说,我大师兄乃齐天大圣皈依。他曾大闹天宫,使一条金箍棒,十万天兵,无一个对手,只闹得太上老君害怕,玉皇大帝心惊。我二师兄乃天蓬元帅果正,他也曾掌管天河八万水兵大众。惟我弟子无法力,乃卷帘大将受戒。愚弟兄若干别事无能,若说擒妖缚怪,拿贼捕亡,伏虎降龙,踢天弄井,以至搅海翻江之类,略通一二。这腾云驾雾,唤雨呼风,与那换斗移星,担山赶月,特余事耳,何足道哉!”
这沙悟净甚会说话的,猴儿跟八戒刚走不在了,便立马抬起头来,眉飞色舞,唾沫横飞,娓娓道来啊。沙僧对两个师兄已经服气了,但只要有机会,还是不忘表白自己的。开始还谦虚说自己没有法力,可紧接着便说是卷帘大将了,一连串的本事说的国王一愣一愣的。
却说孙大圣与八戒把两个小妖摄到乱石山碧波潭,将一个黑鱼怪割了耳朵,鲇鱼精割了下唇,让去通风报讯去。
那万圣龙王正与九头驸马饮酒,一听之下。龙王就害怕了,但是那个驸马根本不怕,笑道,“太岳放心,愚婿自幼学了些武艺,四海之内,也曾会过几个豪杰,怕他做甚!等我出去与他交战三合,管取那厮缩归降,不敢仰视。”
好妖怪,急纵身披挂了,使一般兵器,叫做月牙铲出来叫阵。
戴一顶烂银盔,光欺白雪;贯一副兜鍪甲,亮敌秋霜。上罩着锦征袍,真个是彩云笼玉;腰束着犀纹带,果然象花蟒缠金。手执着月牙铲,霞飞电掣;脚穿着猪皮靴,水利波分。远看时一头一面,近睹处四面皆人。前有眼,后有眼,八方通见;左也口,右也口,九口言论。一声吆喝长空振,似鹤飞鸣贯九宸。
这个九头虫还是个武将哩,这个时候,就觉着越来越像一个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个女婿,大唐名相房玄龄的二公子,房遗爱。
他见不认识孙悟空长什么模样,猴儿便夸口一番,介绍了下自己。
那驸马闻言,微微冷笑道,“你原来是取经的和尚,没要紧罗织管事!我偷他的宝贝,你取佛的经文,与你何干,却来厮斗!”
噗,哎呀,老吴啊,说你什么好哩。在这九头虫的话里面,有意思的很。要是看新唐书的话,关于房遗爱、高阳公主、辩机和尚之间的故事,就明白这里的奥妙了。但是旧唐书却是没有提及,这让我们现在很是难以判断个清楚明白。但是明显老吴是相信或是借用了新唐书的说法。
行者现在是个和尚了,肯定要给同门辨明冤枉的。但是老吴的意思是这样么?在接下来的描写却是过于令人目瞪口呆啊,理解起来那是相当的费劲的。
九头虫和孙悟空斗在一处,孙悟空中间说道,“你有意偷宝真不良!那泼贼,少轻狂,还他宝贝得安康!”
还他宝贝得安康,猛一听指的是什么,是舍利子么?不是,这里相当的复杂,那舍利子表面上映射了房遗爱意图唐朝江山,但是老吴内里却是真正在隐约指向了明朝大臣于谦的英灵!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在宣德年间做过御史,前后任江西巡按,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官声甚好。但因不谄媚王振,遭诬陷下狱论死,被百姓们求情上谏得以复任。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力排南迁避祸之议,遂任兵部尚书,拥护明代宗,成功指挥京师保卫战。
然在1457年明英宗复辟之后,受石亨等诬其谋反被杀。
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西湖三杰--于谦、岳飞、张煌言。
英雄常已矣,老吴洒泪祭。欲知西游释厄传第六十二、三回到底映射了还有甚么,请听下回还接着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