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大时代之1983最新章节!
1984年,11月2日。≥≧
北京八一湖畔东面的公园里聚集着上千个年轻人。这些人围拢在一条红色的横幅前。
人群没有一丝的骚动,他们在等待着,这是一次露天诗会,场地中央没有讲台,只有被人群围在中间的一块空地。
每个走进圈子中央的人,几乎都拿着一张稿纸,他们尽量用播音员的音调,把句子念得很激昂。之所以用播音员的音调却是因为,这些诗人们以为,朗诵是一项专业技能,如果找不到播音员,也该找声音悦耳的人代替自己。
这些朗诵者中,几乎有一半不是作者。
每诗念完都能迎来热烈响应。
自从戈文集结全国的朦胧诗人们,在《收获》杂志上刊登了两期朦胧诗歌大展后,曾经只能在地下流传的朦胧诗终于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而随着顾城、舒婷等一系列北京朦胧诗诗人的诗歌在《收获》以及其他杂志上刊登,北京城里的朦胧诗诗人们将原先组织的诗会光明正大的放在了各种公开的场合。
这一次,再没有人像过去那样质疑他们、驱赶他们,朦胧诗诗人们也无需担心害怕、小心谨慎。
北京城说起来很大,可是人际关系网络却很小,各行各业都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各种圈子中的消息流通却很通畅。
戈文来北京的消息,没几日就被顾城和舒婷等朦胧诗诗人知悉,然后自然这些人很快就打探到戈文的住处,并和戈文走到了一起。
今天这场露天诗会,正是由舒婷组织的,戈文作为特邀嘉宾,将在最后言。
其实北京城的诗人们不管是现代诗流派还是朦胧诗流派,对于戈文的感情都很真诚。
朦胧诗诗人就不用说了,正是戈文的集结令让大家从地下走上地上,况且戈文那篇《崛起的诗群》更如指路明灯一般,替他们摆平了理论基础和创作方向。而其他流派的诗人却是佩服戈文的才华,以及他以一己之力扛起整个朦胧诗的大旗,将朦胧诗扬光大的魄力。无论如何,朦胧诗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啊。
随着顾城、舒婷的介绍,戈文很快的就融入了北京的诗歌圈子。他认识了很多诗人、学者,也认识了很多爱好诗歌的学生和文艺青年。
而最让戈文感到高兴的则是他终于见到了两个前世他极其崇拜的诗人。
一个是食指。
说起现代诗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想到顾城、海子,因为悲剧使诗人更加有名,即便没有读过他们作品的人也会随口评点几句,惋惜或是不解。对于死去的诗人,人们可以盖棺论定,凭借主观印象评头论足,可是那些活着的、依旧在写诗的人们却引不起人们的兴趣。
而戈文想到的却是食指,没错,顾城、海子包括北岛舒婷等人的作品可能确实更出名,但是食指却是新中国新诗的第一人!
戈文初次在复旦大学和李洪波、李长征等诗歌爱好者见面的时候,就说过自己崇拜食指,并且他认为这个年代最伟大的诗人就是食指。
食指是新中国建国之后出现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不依靠传播媒介,而只依靠人心流传诗歌的诗人。
在六七十年代,红本书、样板戏横行,没有诗,诗歌已被逼上绝路,是食指使诗歌回归,是他摒弃了把诗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做法,让诗歌中出现个体生命的呼唤,对人的尊严的呼唤。当8o年代的朦胧诗诗人还处于蒙昧之中时,食指早已写出了许多划时代的诗篇。
在那十年动乱的年代,他的一系列诗歌《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相信未来》、《致朋友》……就是通过口口流传、信件传递在中国的大江南北远远流传,他那心灵深处的感悟与呐喊,抚慰了多少人,让多少人得到了情感的共鸣和体慰。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我摇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在这个时代,如果你没有听过这《相信未来》,那你妄为一个诗歌爱好者,妄为一个朦胧诗诗人。
比在场的舒婷、顾城、北岛、江河、芒克等年轻一辈朦胧诗诗人们年龄大一轮的食指,今天并没有参加这次露天诗会。
最近北京天气转凉,对身体并不好的食指来说,大冷天呆上半天简直就是负担。所以原本很想来的食指,在戈文的劝说下,留在了家中休息。
还有一个诗人便是海子。
戈文在第一次给三毛写回信时,就曾借用过海子的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他最喜欢的诗歌便是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前两个月写下的最后诗篇。
在后世,戈文阅读过海子所有的作品,他坚信海子有潜质成为征服一个时代的伟大诗人。海子死前创作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当时的中国诗坛极为罕见,被评价为是“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
只是任何人都没有想不到能写出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温暖的诗歌的海子竟然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就在这位大海的儿子即将踏上征服一个时代的光明路途的时刻,悄然而逝,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遗憾。
海子十五岁考入北大并开始诗歌创作,到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从盛放到死亡,刚好十年。他身置于废墟穷尽一生,坚持不懈地构建着他理想中的“神性的史诗”。在戈文的心里,他就是离上帝最近的诗人。
在他的诗歌中,理性和感性完美统一,扑面而来的对生命终极的追问,“为了生存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的疼痛,却依然怀着“一切源于爱情”的执著。他把死亡留给了自己,把希望和幸福的美好祝愿寄给人类未来的高洁情怀,深深地打动过所有人。
戈文还记得前世读书时学生们用手抄本,狂热地把海子的诗歌一一摘录下来,然后在夜凉如水的路灯下,默默地诵读的情景。
戈文还记得,一位诗社的女生在听到噩耗后,痛哭得晕死过去。许许多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他们中有青年学生,有中年教授,还有一脸青涩的孩子……这些人,用哀思,用各种朴素而真挚的方式纪念着海子,纪念这颗才华横溢却过早陨落的流星。
所有热爱诗歌的人,都是大地的孩子。
每一个走过八十年代,并且喜爱海子的人,都曾在他的诗歌里获得过温暖和抚慰。
好在戈文穿越了!
那些曾经的美好,这些善良的人儿,不应该就这么轻易的湮没在历史尘埃中,任人凭吊!
……
……
八一湖畔露天诗会的场地中央,一个带着大框眼镜,头浓密年轻人正在大声的朗诵着他的诗歌:
亚洲铜,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亚洲铜
爱怀疑和爱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亚洲铜
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们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
亚洲铜,亚洲铜
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作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当眼镜年轻人念完这诗,现场竟然出现了片刻的冷清。
戈文的眉头不可察觉的微微皱了一下,然后他就喝了一声好,然后用劲鼓起掌来。
眼前这个穿着旧西服带着眼镜的年轻人正是海子。
戈文是中国政法大学演讲时见到的查海生,此时的查海生还没有用海子这个笔名,要不是他将自己的作品拿给戈文看,戈文还真认不出眼前的人竟然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这个时期的查海生刚大学毕业,在中国政法大学校刊做编辑。编辑是个清闲的工作,可查海生却一天到晚都在忙,他忙着写诗,忙着与别人交流,知道戈文来学校演讲,便主动来向戈文交流诗歌写作。
知道了查海生就是海子后,戈文便主动与他交流。
这个如同一张大白纸,除了读书写作,其他人情世故一概不知,只想将自己泡染在诗歌海洋里的查海生,让戈文心中的那个愿望变得无比的强烈——他要改变海子的命运!
两人成为了朋友。
这次露天诗会,戈文便特意邀请了海子参加。
现在查海生的诗歌朗诵完后,竟然没有叫好声,让戈文很是吃惊。
看到场中有人鼓掌,围在四周的人群也开始迟疑着鼓起掌来。
“这诗什么意思?”
“没有听懂啊!”
“亚洲铜是黄铜吧?”
……
查海生便是在这样的议论声中,默不作声有些脸红的走到戈文身边。通过这些天的接触,戈文知道查海生这人有些腼腆,遇到别人的责难或者是夸奖,他一般通常都是这样,找不出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想要说的话就把它憋在心里。
顾城和舒婷就站在戈文的身边,此时两人也有些难堪。
查海生是戈文介绍给他们的,且不说查海生的诗歌本就不错,单说戈文对查海生的看好,两人可都是看在眼里的。没想到查海生朗诵后现场竟然出现了冷清,这不由的让两人有些尴尬。
要知道,今天朗诵的可是有很多诗歌爱好者的习作,论质量根本无法和查海生的这《亚洲铜》相媲美。
戈文拍了拍查海生的肩膀,便往场地中央走去。
四周的人看到中央的空地上又有人站了出来,便慢慢的安静了下来,等待着那人朗诵自己的诗歌。
站在场中的戈文先是看了看四周的人群。他和顾城、舒婷站在圈外还不感觉,等站在了中央才知道这近千人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黑压压的人群,肩膀挨着肩膀,手连着手,有站着的蹲着的,有男有女,密密麻麻。
此刻阳光并不算太明媚,寒风有些料峭,可是没有一个人想要离场,脸上大多都有红晕,也不只是冻的,还是激动的。
尽管刚才查海生的冷遇让戈文感到有些不爽,但是看着所有人的目光带着一丝期待注视着他,屏住了呼吸,竖起了耳朵,等着戈文口中的诗歌,他还是有些感动。
八十年代,是诗歌把人们从痛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了,一大批的青年诗人像雨后春笋般突突的冒了出来,北岛、顾城、舒婷……
这诗歌的浪潮吸引了无数文学青年自的加入了诗歌创作的行列,他们在奇异与鬼怪的诗句中迸自己的愤懑与不满。
只是——
却有这样的一个人的诗与当时的似乎都不搭界,没有人关注他的写作。他的诗从来都没有被当时的社会和同行接受。他在一轮又一轮的黑暗中苦苦挣扎,独自守望自我内心的完美。当多年以后,人们回过头再去回望他字里行间所表现的情感,无不为他的死亡而叹息。或许死亡对于他,是一个解脱,在死亡的巨大阴影笼罩下,才能彰显出他独特的生命意义。“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大海的儿子。
我们不能仅仅喜欢“朦胧诗”、“口语诗”!
诗歌海洋中的物种本来就是千变万化、物种繁多的。如果真的仅仅视朦胧诗才是现代诗,仅仅能理解简单的字眼,不懂诗歌的结构和意象,那这样的行为简直就是在自杀!
为了一棵树木放弃了整座森林的事情不可原谅!
怪不得当初艾青老先生和臧克家老先生对我的那篇《崛起的诗群》嗤之以鼻呢!
这时候,戈文突然意识到当初艾青老先生和臧克家老先生恐怕在看到自己的那篇《崛起的诗群》评论时,便已经想到了某种可能。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自己的罪过就大了!
戈文陷入了沉思,而场边看着戈文默不作声的站在场中的人群也有些躁动起来。
“嘿,哥们,快点念诗啊!”
“这哥们不会是吓傻了吧!”
“想呆去一边呆去。”
“帅哥,不会是在梦仙女儿呢吧!”
“哈哈”
……
戈文抬起头,看到顾城和舒婷想要说话,便伸手制止了他们,然后看了一眼查海生,高声朗诵起一诗歌来——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现场杂乱的声音被戈文高昂又充满感情的朗诵声所压过,嬉笑声猛地一顿。
然后后一句那朴素的几个字好似一道闪电,凝固了所有人的动作。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组合在一起,让在场的所有人一下子便陷入了对世界的向往之中。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走走,几乎是每一个人心底的梦想和壮志。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戈文的语先是稍微加快了一点,然后缓缓的说出了最后八个字。
有所面朝大海的房子,静看潮起潮落,春暖花开,这一瞬间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遐想。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有一种温暖的情绪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温蕴而出。
给河流起名,给山川起名,一种叫做儿时记忆的新鲜可爱让每一个人都充满生机与活力。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场的所有人都感觉到自己身上似乎突然冒起了一层一层的鸡皮疙瘩,整个场地里弥漫着一种叫做幸福的味道。
查海生呆滞的看着戈文,眼中充满不可思议的神色。
顾城则闭着眼睛喃喃自语。
舒婷一只手捂住了嘴,眼眶中有感动的泪珠在滚动。(未完待续。)
1984年,11月2日。≥≧
北京八一湖畔东面的公园里聚集着上千个年轻人。这些人围拢在一条红色的横幅前。
人群没有一丝的骚动,他们在等待着,这是一次露天诗会,场地中央没有讲台,只有被人群围在中间的一块空地。
每个走进圈子中央的人,几乎都拿着一张稿纸,他们尽量用播音员的音调,把句子念得很激昂。之所以用播音员的音调却是因为,这些诗人们以为,朗诵是一项专业技能,如果找不到播音员,也该找声音悦耳的人代替自己。
这些朗诵者中,几乎有一半不是作者。
每诗念完都能迎来热烈响应。
自从戈文集结全国的朦胧诗人们,在《收获》杂志上刊登了两期朦胧诗歌大展后,曾经只能在地下流传的朦胧诗终于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而随着顾城、舒婷等一系列北京朦胧诗诗人的诗歌在《收获》以及其他杂志上刊登,北京城里的朦胧诗诗人们将原先组织的诗会光明正大的放在了各种公开的场合。
这一次,再没有人像过去那样质疑他们、驱赶他们,朦胧诗诗人们也无需担心害怕、小心谨慎。
北京城说起来很大,可是人际关系网络却很小,各行各业都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各种圈子中的消息流通却很通畅。
戈文来北京的消息,没几日就被顾城和舒婷等朦胧诗诗人知悉,然后自然这些人很快就打探到戈文的住处,并和戈文走到了一起。
今天这场露天诗会,正是由舒婷组织的,戈文作为特邀嘉宾,将在最后言。
其实北京城的诗人们不管是现代诗流派还是朦胧诗流派,对于戈文的感情都很真诚。
朦胧诗诗人就不用说了,正是戈文的集结令让大家从地下走上地上,况且戈文那篇《崛起的诗群》更如指路明灯一般,替他们摆平了理论基础和创作方向。而其他流派的诗人却是佩服戈文的才华,以及他以一己之力扛起整个朦胧诗的大旗,将朦胧诗扬光大的魄力。无论如何,朦胧诗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啊。
随着顾城、舒婷的介绍,戈文很快的就融入了北京的诗歌圈子。他认识了很多诗人、学者,也认识了很多爱好诗歌的学生和文艺青年。
而最让戈文感到高兴的则是他终于见到了两个前世他极其崇拜的诗人。
一个是食指。
说起现代诗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想到顾城、海子,因为悲剧使诗人更加有名,即便没有读过他们作品的人也会随口评点几句,惋惜或是不解。对于死去的诗人,人们可以盖棺论定,凭借主观印象评头论足,可是那些活着的、依旧在写诗的人们却引不起人们的兴趣。
而戈文想到的却是食指,没错,顾城、海子包括北岛舒婷等人的作品可能确实更出名,但是食指却是新中国新诗的第一人!
戈文初次在复旦大学和李洪波、李长征等诗歌爱好者见面的时候,就说过自己崇拜食指,并且他认为这个年代最伟大的诗人就是食指。
食指是新中国建国之后出现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不依靠传播媒介,而只依靠人心流传诗歌的诗人。
在六七十年代,红本书、样板戏横行,没有诗,诗歌已被逼上绝路,是食指使诗歌回归,是他摒弃了把诗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做法,让诗歌中出现个体生命的呼唤,对人的尊严的呼唤。当8o年代的朦胧诗诗人还处于蒙昧之中时,食指早已写出了许多划时代的诗篇。
在那十年动乱的年代,他的一系列诗歌《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相信未来》、《致朋友》……就是通过口口流传、信件传递在中国的大江南北远远流传,他那心灵深处的感悟与呐喊,抚慰了多少人,让多少人得到了情感的共鸣和体慰。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我摇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在这个时代,如果你没有听过这《相信未来》,那你妄为一个诗歌爱好者,妄为一个朦胧诗诗人。
比在场的舒婷、顾城、北岛、江河、芒克等年轻一辈朦胧诗诗人们年龄大一轮的食指,今天并没有参加这次露天诗会。
最近北京天气转凉,对身体并不好的食指来说,大冷天呆上半天简直就是负担。所以原本很想来的食指,在戈文的劝说下,留在了家中休息。
还有一个诗人便是海子。
戈文在第一次给三毛写回信时,就曾借用过海子的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他最喜欢的诗歌便是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前两个月写下的最后诗篇。
在后世,戈文阅读过海子所有的作品,他坚信海子有潜质成为征服一个时代的伟大诗人。海子死前创作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当时的中国诗坛极为罕见,被评价为是“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
只是任何人都没有想不到能写出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温暖的诗歌的海子竟然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就在这位大海的儿子即将踏上征服一个时代的光明路途的时刻,悄然而逝,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遗憾。
海子十五岁考入北大并开始诗歌创作,到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从盛放到死亡,刚好十年。他身置于废墟穷尽一生,坚持不懈地构建着他理想中的“神性的史诗”。在戈文的心里,他就是离上帝最近的诗人。
在他的诗歌中,理性和感性完美统一,扑面而来的对生命终极的追问,“为了生存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的疼痛,却依然怀着“一切源于爱情”的执著。他把死亡留给了自己,把希望和幸福的美好祝愿寄给人类未来的高洁情怀,深深地打动过所有人。
戈文还记得前世读书时学生们用手抄本,狂热地把海子的诗歌一一摘录下来,然后在夜凉如水的路灯下,默默地诵读的情景。
戈文还记得,一位诗社的女生在听到噩耗后,痛哭得晕死过去。许许多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他们中有青年学生,有中年教授,还有一脸青涩的孩子……这些人,用哀思,用各种朴素而真挚的方式纪念着海子,纪念这颗才华横溢却过早陨落的流星。
所有热爱诗歌的人,都是大地的孩子。
每一个走过八十年代,并且喜爱海子的人,都曾在他的诗歌里获得过温暖和抚慰。
好在戈文穿越了!
那些曾经的美好,这些善良的人儿,不应该就这么轻易的湮没在历史尘埃中,任人凭吊!
……
……
八一湖畔露天诗会的场地中央,一个带着大框眼镜,头浓密年轻人正在大声的朗诵着他的诗歌:
亚洲铜,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亚洲铜
爱怀疑和爱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亚洲铜
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们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
亚洲铜,亚洲铜
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作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当眼镜年轻人念完这诗,现场竟然出现了片刻的冷清。
戈文的眉头不可察觉的微微皱了一下,然后他就喝了一声好,然后用劲鼓起掌来。
眼前这个穿着旧西服带着眼镜的年轻人正是海子。
戈文是中国政法大学演讲时见到的查海生,此时的查海生还没有用海子这个笔名,要不是他将自己的作品拿给戈文看,戈文还真认不出眼前的人竟然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这个时期的查海生刚大学毕业,在中国政法大学校刊做编辑。编辑是个清闲的工作,可查海生却一天到晚都在忙,他忙着写诗,忙着与别人交流,知道戈文来学校演讲,便主动来向戈文交流诗歌写作。
知道了查海生就是海子后,戈文便主动与他交流。
这个如同一张大白纸,除了读书写作,其他人情世故一概不知,只想将自己泡染在诗歌海洋里的查海生,让戈文心中的那个愿望变得无比的强烈——他要改变海子的命运!
两人成为了朋友。
这次露天诗会,戈文便特意邀请了海子参加。
现在查海生的诗歌朗诵完后,竟然没有叫好声,让戈文很是吃惊。
看到场中有人鼓掌,围在四周的人群也开始迟疑着鼓起掌来。
“这诗什么意思?”
“没有听懂啊!”
“亚洲铜是黄铜吧?”
……
查海生便是在这样的议论声中,默不作声有些脸红的走到戈文身边。通过这些天的接触,戈文知道查海生这人有些腼腆,遇到别人的责难或者是夸奖,他一般通常都是这样,找不出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想要说的话就把它憋在心里。
顾城和舒婷就站在戈文的身边,此时两人也有些难堪。
查海生是戈文介绍给他们的,且不说查海生的诗歌本就不错,单说戈文对查海生的看好,两人可都是看在眼里的。没想到查海生朗诵后现场竟然出现了冷清,这不由的让两人有些尴尬。
要知道,今天朗诵的可是有很多诗歌爱好者的习作,论质量根本无法和查海生的这《亚洲铜》相媲美。
戈文拍了拍查海生的肩膀,便往场地中央走去。
四周的人看到中央的空地上又有人站了出来,便慢慢的安静了下来,等待着那人朗诵自己的诗歌。
站在场中的戈文先是看了看四周的人群。他和顾城、舒婷站在圈外还不感觉,等站在了中央才知道这近千人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黑压压的人群,肩膀挨着肩膀,手连着手,有站着的蹲着的,有男有女,密密麻麻。
此刻阳光并不算太明媚,寒风有些料峭,可是没有一个人想要离场,脸上大多都有红晕,也不只是冻的,还是激动的。
尽管刚才查海生的冷遇让戈文感到有些不爽,但是看着所有人的目光带着一丝期待注视着他,屏住了呼吸,竖起了耳朵,等着戈文口中的诗歌,他还是有些感动。
八十年代,是诗歌把人们从痛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了,一大批的青年诗人像雨后春笋般突突的冒了出来,北岛、顾城、舒婷……
这诗歌的浪潮吸引了无数文学青年自的加入了诗歌创作的行列,他们在奇异与鬼怪的诗句中迸自己的愤懑与不满。
只是——
却有这样的一个人的诗与当时的似乎都不搭界,没有人关注他的写作。他的诗从来都没有被当时的社会和同行接受。他在一轮又一轮的黑暗中苦苦挣扎,独自守望自我内心的完美。当多年以后,人们回过头再去回望他字里行间所表现的情感,无不为他的死亡而叹息。或许死亡对于他,是一个解脱,在死亡的巨大阴影笼罩下,才能彰显出他独特的生命意义。“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大海的儿子。
我们不能仅仅喜欢“朦胧诗”、“口语诗”!
诗歌海洋中的物种本来就是千变万化、物种繁多的。如果真的仅仅视朦胧诗才是现代诗,仅仅能理解简单的字眼,不懂诗歌的结构和意象,那这样的行为简直就是在自杀!
为了一棵树木放弃了整座森林的事情不可原谅!
怪不得当初艾青老先生和臧克家老先生对我的那篇《崛起的诗群》嗤之以鼻呢!
这时候,戈文突然意识到当初艾青老先生和臧克家老先生恐怕在看到自己的那篇《崛起的诗群》评论时,便已经想到了某种可能。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自己的罪过就大了!
戈文陷入了沉思,而场边看着戈文默不作声的站在场中的人群也有些躁动起来。
“嘿,哥们,快点念诗啊!”
“这哥们不会是吓傻了吧!”
“想呆去一边呆去。”
“帅哥,不会是在梦仙女儿呢吧!”
“哈哈”
……
戈文抬起头,看到顾城和舒婷想要说话,便伸手制止了他们,然后看了一眼查海生,高声朗诵起一诗歌来——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现场杂乱的声音被戈文高昂又充满感情的朗诵声所压过,嬉笑声猛地一顿。
然后后一句那朴素的几个字好似一道闪电,凝固了所有人的动作。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组合在一起,让在场的所有人一下子便陷入了对世界的向往之中。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走走,几乎是每一个人心底的梦想和壮志。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戈文的语先是稍微加快了一点,然后缓缓的说出了最后八个字。
有所面朝大海的房子,静看潮起潮落,春暖花开,这一瞬间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遐想。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有一种温暖的情绪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温蕴而出。
给河流起名,给山川起名,一种叫做儿时记忆的新鲜可爱让每一个人都充满生机与活力。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场的所有人都感觉到自己身上似乎突然冒起了一层一层的鸡皮疙瘩,整个场地里弥漫着一种叫做幸福的味道。
查海生呆滞的看着戈文,眼中充满不可思议的神色。
顾城则闭着眼睛喃喃自语。
舒婷一只手捂住了嘴,眼眶中有感动的泪珠在滚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