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率军北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龙腾1856最新章节!
“回宫再说吧!”慈禧听闻曾国藩自立为吴王,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愤怒的目光,尽数投于恭亲王身上,说道。
咸丰皇帝死后,在搞掉肃顺等顾命八大臣中,恭亲王拥戴功勋巨大,受封议政王,当时朝廷一切大事,皆出于恭亲王一手。恭亲王为了拉拢曾国藩,给予了曾国藩父子完全的信任,直至节制四省兵力,成为三藩之乱后军权最大的汉人。
而西太后叶赫那拉氏是一个权欲极强,心机极多,手段极狠的女人,她不甘心于大权旁落,与恭亲王翻脸,常有龃龉,已经过了蜜月期。女人翻脸无情起来,那也是提起裤子就不认人的!恭亲王还多次因为慈禧召荣禄进宫批评慈禧,她更加不高兴了,正想借机打击恭亲王。
慈禧于是借机回宫,在路上盘算着怎么借此事搞掉恭亲王。荣禄一时头脑发热,上前搀扶,却被慈禧当众一把摔开,他只好闷闷不乐与恭亲王等大臣一样,跟随慈禧的凤辇去往紫禁城。
平素垂帘听政之外都在前殿的东暖阁,那日慈禧特意安排在西暖阁。这里是前代皇帝批阅奏章的地方,从雍正朝设立军机处之后,便成为皇帝与军机大臣密谈的房子。
慈禧踏进西暖阁时,慈安已端坐在那里了。慈禧向慈安行过礼后,就挨在她的身边坐下。因为商量极为秘密的大事,故未叫值班大臣传令,而是叫安得海到军机处朝房去传醇亲王奕譞,还有赶回来的僧格林沁。这两个人,一个是咸丰皇帝的亲弟七爷醇郡王奕譞,一个是咸丰皇帝的表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
恭亲王到后,慈禧建议:“七爷、僧王都是自家亲人,干脆去掉黄幔帐,这样谈得也会深入些。”
原来,自从挫败了以肃顺为首的辅政八大臣之后,两宫太后每天便和小皇帝一起召见臣下,处理国事。召见时,小皇帝坐在正中,两宫太后坐两侧。为严男女之防,前面挂一块薄薄的黄幔帐。这样,太后可以看得清奏事的臣工,而臣工却看不见太后。这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垂帘听政。慈安太后钮祜禄氏比慈禧还要小两岁,对国事不感兴趣也缺乏这方面才干的女人。她思量僧格林沁名义上是大行皇帝的表兄,这时候示僧格林沁以亲切也好,犹豫一下,就同意了。
皇太后见慈禧回来,惶恐道:“妹妹,曾国藩他自立为吴王,咱们可该如何是好啊?”
慈禧表情倒比方才镇定了许多,她深吸了一口气,安慰慈安道:“姐姐莫慌,曾国藩只是自立为吴王,并没有称帝,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
两宫皇太后相携坐下,恭亲王惭愧不已,道:“曾国藩自立之事,微臣有失察之责,还请两宫皇太后降罪。”
慈禧冷冷道:“六爷,哀家当初就说过,曾家父子权势太重,所作所为,又多有疑点。“
恭亲王是议政王,权威尚在,道:“臣确实负有一定的责任,但臣也听说那曾国藩并未主动自立为王,而是被他儿子曾纪泽等人怂恿,他们觉得朝廷封赏不公,应该按照大行皇帝的遗愿,先入金陵者封为王。”
慈安太后说:”本宫早就说过,封曾国藩为王,完成先皇誓言,没什么不好。现在可怎么办?“
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慓悍勇猛,他率领的军队向来号称能征惯战,八旗兵、绿营他都看不上眼,更何况那些临时招募的练勇。可偏偏就是这些他眼中的乌合之众,这些年来在江南战果累累,最终攻下了江宁。他的蒙古铁骑在与捻军的角逐中常常打败仗,相形之下,昔日的声威锐减。这个一代天骄的后裔,对曾氏兄弟和湘军窝着一肚皮无名怒火。
湘军进江宁后,打劫财富,朝野谤讟四起,僧格林沁听了十分得意,赶紧打发富明阿以视察满城为由,去江宁实地了解,没想到还被曾纪泽给杀了,
僧格林沁又派了几个有心眼的幕僚偷偷到了江宁城。他们秘密地查访了十天,掌握了湘军高级将领窃取金银财宝的铁证。僧格林沁据此向太后、皇上密奏一本,要求撤掉曾国藩的爵位,将曾国荃、萧孚泗、朱洪章等人押至刑部严讯,并立即全部解散湘军。这个为泄私愤而企图将湘军一网打尽的密奏,也被曾纪泽截获,成了说服曾国藩自立为王的重要砝码。
慈安太后的话刚一说完,僧格林沁便迫不及待地奏道:“太后,奴才早就看出湘军不是好东西。三年前打下安庆的时候,就有人向我禀报,说湘军把安庆城洗劫一空。这次打江宁更是疯狂,金银财宝掠夺光不说,连江南女子都给他们抢尽了。老百姓说,湘军都是强盗、畜牲,比长毛坏多了。太后,只要将奴才的全部蒙古铁骑开到江南去,就能踏平江南。”
僧格林沁这牛皮吹得清新脱俗,仿佛他的骑兵就是一支百战百胜的队伍。慈安轻轻地点头,像是赞许。慈禧冷笑道:”僧王,时代变了,这已经不是一个骑兵能踏平江南的年代了。你的铁骑能敌得过曾国荃的吉字营吗?能打得过曾纪泽的淮军吗?“
西暖阁里又是一阵沉寂。四周摆设的几具西洋座钟发出喀嚓喀嚓的声音,愈发衬托出阁内阁外的宁静。叔嫂四人都在绞尽脑汁思考着,如何才能尽快尽好地去掉大清王朝的这块心腹之病。突然,醇亲王奕譞猛地拍了一下大腿,两宫太后都吓了一跳。他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忙说:“请太后饶恕。”
慈禧笑着说:“醇亲王心中一定有了好主意。”
慈安也笑着说:“不要紧的,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说吧。”
醇亲王奕譞说:“打仗常常采用诱敌进圈套的办法,远远地将敌人引过来,进了圈套后,他就不得不听我们摆布。我们要把湘军引进朝廷布置好的圈套,然后再来名正言顺地收拾它。不过,得设一个好圈套。”
“曾国藩可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呀!”慈安面有难色,她于这方面是一点主意都没有的。
“有个最简单的办法。”恭亲王说:“请皇上下道谕旨,说要封曾国藩为吴王,让他进京陛见,再派几个人在半途杀掉他,事后找两个替死鬼了结。曾国藩这一死,湘军群龙无首,自然就瓦解了。”
”好主意!“僧格林沁觉得这是最好的主意,曾国藩本是他嫉恨已久的对头,现在却通过太后的手来除掉他,岂不太令人惬意了!
慈禧摇摇头,说:”即便曾国藩死了,还有他的儿子曾纪泽,朝廷更难对付。一旦翻脸,则万劫不复!”
他们冥思苦想了半天,都无计可施,慈禧见时机成熟,冷哼一声,道:“我倒要问一句了,是谁支持朝廷拨款让那曾纪泽办船厂,是谁支持他跟洋人买枪买炮,又是谁支持他办什么兵工厂?”
恭亲王地额头在冒冷汗,他忙又辩解道:“臣当初之所以支持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对付长毛。”
慈禧怒气不消,对站在身旁的荣禄喝=道:“荣大人,你倒说说看,恭亲王犯下如此错误,是不是该向天下人有个交待呢?”
荣禄早就对恭亲王不满,立刻明白慈禧的言下之意,站出来道:“恭亲王纵容逆贼,养虎为患,才酿成今日之危局。按照大清律例,应革除议政王之衔,免去军机大臣之职。”
荣禄话一出,殿中一片哗然,醇亲王奕譞早也看不惯荣禄,立即呵斥荣禄:“你这狗奴才,这里哪里轮得到你说话,滚出去!”
恭亲王低声道:“臣确有失职之罪,不罚不足以服众,就请两宫皇太后降责吧。”
恭亲王料定曾国藩的事还得他处理,太后们现在绝不敢轻易处置他。
自努尔哈赤立国以来,满清历史上除了多尔衮的摄政王之外,就只有恭亲王这议政王之衔最为尊贵,这个头衔,一直是压在慈禧的头顶,令她日夜难安,生怕恭亲王有一天学多尔衮独揽朝政,把她们孤儿寡母晾在一边,当作任由其摆布的傀儡。所以慈禧一直以来,做梦都想摘除恭亲王这议政王之衔,今日可算是逮到了机会,自然不愿意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慈禧沉吟了半晌,道:“姐姐和哀家用人,向来是赏罚分明,恭亲王有罪自然不能不罚,但念在恭亲王有功有朝廷,功过相抵,哀家就给这处罚打了对折,也罢,就免了恭亲王地议政王之处,仍以军机大臣令班之职,主持朝政。”
削除议政王的头衔,对恭亲王而言,自然是莫大责辱,但到底还是让他统领朝政,他憋了一肚子地委屈,闷闷不乐跪于地上,无精打采道:“谢两宫皇太后轻罚之恩。”
慈禧微微点头,表情回缓,道:“六爷,我大清实在是多灾多难,就劳你多操些心,全权处置曾国藩的事。”
恭亲王道:“请两宫太后放心,臣一定从速处理此事。”
南京,曾国藩收到了密报:“谕在廷王大臣等同看:朕奉两宫皇太后懿旨,本日据蔡寿祺奏恭亲王办事循情贪墨,骄盈揽权,多招物议,妄自尊大,诸多狂傲,倚仗爵高权重,目无君上,视朕冲龄,诸多挟制,往往暗使离间,不可细问,若不及早宣示,朕亲政之时,何以能用人行政。恭亲王着毋庸在军机处议政,革去一切差事,不准干预公事。特谕!”
曾国藩看完这道特谕,半晌作不得声,他找来曾纪泽。
曾纪泽说:“宫闱事秘,详情莫知,上谕写得明白,是奉两宫太后懿旨。所谓两宫太后,实际上是西太后的代名词,西太后指使蔡寿祺上奏,又亲自下令革去恭王的一切差事,措词目无君上,诸多挟制,竟类似三年前指责肃顺的口气。她也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对父亲自立之事,反而没有消息,我们也没必要急着翻脸,正好借剿灭李秀成和捻贼北上,逼迫朝廷。而且朝廷肯定暗地里派了僧王的铁骑南下。”
南京北门,屯驻于此的淮军刘铭传营、张树珊营等,开赴长江渡口,他们扛着洋枪上了战舰,大炮一门接一门被马拖上舢板,还有近三十口大箱子,装着弹药。
曾纪泽对淮军众将道:“昔日唐太宗李世民贵为秦王之时,曾亲率六军,东征西讨,为大唐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本世子之才虽远不及唐太宗,但也要以他为榜样。”
果然不出曾纪泽所料,僧格林沁所部大约一万蒙古骑兵,已经全部大举南下。不过,僧格林沁的铁骑,最先遇到的不是淮军,而是李秀成部和捻军的骑兵。
此时,北方的捻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中原大地,掀起了新一轮的大战。
捻军的迅猛发展是从枣阳会师开始的。1864年11月25日,捻军与太平军余部在湖北枣阳会师,揭开了捻军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枣阳会师后,捻军形成几大主力,其成员主要有赖文光、张宗禹、任化邦三人。赖文光之前是陈玉成的部将,是后期捻军中太平军余部势力的代表人物,擅长谋划。张宗禹之前就是捻军首领,以治军严酷著称,既擅长作战,也擅长谋划。任化邦之前也是捻军首领,以善战著称。李秀成率部到来之后,捻军形成了新的领导集体,这对于捻军的团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李秀成部众的到来,让捻军实力迅速膨胀。
李秀成从苏南带了大约五万人北上,加上捻军五六万人,总兵力超过十万。与此同时,李秀成开始整顿军队,而且捻军开始“易步为骑”,骑兵成了捻军的主要兵种。这使得捻军的机动作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武器装备方面,由于太平军余部的加入,捻军得到了不少洋枪,作战能力大大增强。
曾纪泽决定先让李秀成和僧王的铁骑大战。而李秀成带领捻军,北有蒙古铁骑,后有曾纪泽的淮军追兵,只有死战!
李秀成经过一番考察,觉得还是北上容易突破,于是也部署骑兵,决意和僧格林沁所部骑兵在江汉平原展开大决战!
(未完待续。)
“回宫再说吧!”慈禧听闻曾国藩自立为吴王,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愤怒的目光,尽数投于恭亲王身上,说道。
咸丰皇帝死后,在搞掉肃顺等顾命八大臣中,恭亲王拥戴功勋巨大,受封议政王,当时朝廷一切大事,皆出于恭亲王一手。恭亲王为了拉拢曾国藩,给予了曾国藩父子完全的信任,直至节制四省兵力,成为三藩之乱后军权最大的汉人。
而西太后叶赫那拉氏是一个权欲极强,心机极多,手段极狠的女人,她不甘心于大权旁落,与恭亲王翻脸,常有龃龉,已经过了蜜月期。女人翻脸无情起来,那也是提起裤子就不认人的!恭亲王还多次因为慈禧召荣禄进宫批评慈禧,她更加不高兴了,正想借机打击恭亲王。
慈禧于是借机回宫,在路上盘算着怎么借此事搞掉恭亲王。荣禄一时头脑发热,上前搀扶,却被慈禧当众一把摔开,他只好闷闷不乐与恭亲王等大臣一样,跟随慈禧的凤辇去往紫禁城。
平素垂帘听政之外都在前殿的东暖阁,那日慈禧特意安排在西暖阁。这里是前代皇帝批阅奏章的地方,从雍正朝设立军机处之后,便成为皇帝与军机大臣密谈的房子。
慈禧踏进西暖阁时,慈安已端坐在那里了。慈禧向慈安行过礼后,就挨在她的身边坐下。因为商量极为秘密的大事,故未叫值班大臣传令,而是叫安得海到军机处朝房去传醇亲王奕譞,还有赶回来的僧格林沁。这两个人,一个是咸丰皇帝的亲弟七爷醇郡王奕譞,一个是咸丰皇帝的表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
恭亲王到后,慈禧建议:“七爷、僧王都是自家亲人,干脆去掉黄幔帐,这样谈得也会深入些。”
原来,自从挫败了以肃顺为首的辅政八大臣之后,两宫太后每天便和小皇帝一起召见臣下,处理国事。召见时,小皇帝坐在正中,两宫太后坐两侧。为严男女之防,前面挂一块薄薄的黄幔帐。这样,太后可以看得清奏事的臣工,而臣工却看不见太后。这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垂帘听政。慈安太后钮祜禄氏比慈禧还要小两岁,对国事不感兴趣也缺乏这方面才干的女人。她思量僧格林沁名义上是大行皇帝的表兄,这时候示僧格林沁以亲切也好,犹豫一下,就同意了。
皇太后见慈禧回来,惶恐道:“妹妹,曾国藩他自立为吴王,咱们可该如何是好啊?”
慈禧表情倒比方才镇定了许多,她深吸了一口气,安慰慈安道:“姐姐莫慌,曾国藩只是自立为吴王,并没有称帝,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
两宫皇太后相携坐下,恭亲王惭愧不已,道:“曾国藩自立之事,微臣有失察之责,还请两宫皇太后降罪。”
慈禧冷冷道:“六爷,哀家当初就说过,曾家父子权势太重,所作所为,又多有疑点。“
恭亲王是议政王,权威尚在,道:“臣确实负有一定的责任,但臣也听说那曾国藩并未主动自立为王,而是被他儿子曾纪泽等人怂恿,他们觉得朝廷封赏不公,应该按照大行皇帝的遗愿,先入金陵者封为王。”
慈安太后说:”本宫早就说过,封曾国藩为王,完成先皇誓言,没什么不好。现在可怎么办?“
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慓悍勇猛,他率领的军队向来号称能征惯战,八旗兵、绿营他都看不上眼,更何况那些临时招募的练勇。可偏偏就是这些他眼中的乌合之众,这些年来在江南战果累累,最终攻下了江宁。他的蒙古铁骑在与捻军的角逐中常常打败仗,相形之下,昔日的声威锐减。这个一代天骄的后裔,对曾氏兄弟和湘军窝着一肚皮无名怒火。
湘军进江宁后,打劫财富,朝野谤讟四起,僧格林沁听了十分得意,赶紧打发富明阿以视察满城为由,去江宁实地了解,没想到还被曾纪泽给杀了,
僧格林沁又派了几个有心眼的幕僚偷偷到了江宁城。他们秘密地查访了十天,掌握了湘军高级将领窃取金银财宝的铁证。僧格林沁据此向太后、皇上密奏一本,要求撤掉曾国藩的爵位,将曾国荃、萧孚泗、朱洪章等人押至刑部严讯,并立即全部解散湘军。这个为泄私愤而企图将湘军一网打尽的密奏,也被曾纪泽截获,成了说服曾国藩自立为王的重要砝码。
慈安太后的话刚一说完,僧格林沁便迫不及待地奏道:“太后,奴才早就看出湘军不是好东西。三年前打下安庆的时候,就有人向我禀报,说湘军把安庆城洗劫一空。这次打江宁更是疯狂,金银财宝掠夺光不说,连江南女子都给他们抢尽了。老百姓说,湘军都是强盗、畜牲,比长毛坏多了。太后,只要将奴才的全部蒙古铁骑开到江南去,就能踏平江南。”
僧格林沁这牛皮吹得清新脱俗,仿佛他的骑兵就是一支百战百胜的队伍。慈安轻轻地点头,像是赞许。慈禧冷笑道:”僧王,时代变了,这已经不是一个骑兵能踏平江南的年代了。你的铁骑能敌得过曾国荃的吉字营吗?能打得过曾纪泽的淮军吗?“
西暖阁里又是一阵沉寂。四周摆设的几具西洋座钟发出喀嚓喀嚓的声音,愈发衬托出阁内阁外的宁静。叔嫂四人都在绞尽脑汁思考着,如何才能尽快尽好地去掉大清王朝的这块心腹之病。突然,醇亲王奕譞猛地拍了一下大腿,两宫太后都吓了一跳。他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忙说:“请太后饶恕。”
慈禧笑着说:“醇亲王心中一定有了好主意。”
慈安也笑着说:“不要紧的,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说吧。”
醇亲王奕譞说:“打仗常常采用诱敌进圈套的办法,远远地将敌人引过来,进了圈套后,他就不得不听我们摆布。我们要把湘军引进朝廷布置好的圈套,然后再来名正言顺地收拾它。不过,得设一个好圈套。”
“曾国藩可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呀!”慈安面有难色,她于这方面是一点主意都没有的。
“有个最简单的办法。”恭亲王说:“请皇上下道谕旨,说要封曾国藩为吴王,让他进京陛见,再派几个人在半途杀掉他,事后找两个替死鬼了结。曾国藩这一死,湘军群龙无首,自然就瓦解了。”
”好主意!“僧格林沁觉得这是最好的主意,曾国藩本是他嫉恨已久的对头,现在却通过太后的手来除掉他,岂不太令人惬意了!
慈禧摇摇头,说:”即便曾国藩死了,还有他的儿子曾纪泽,朝廷更难对付。一旦翻脸,则万劫不复!”
他们冥思苦想了半天,都无计可施,慈禧见时机成熟,冷哼一声,道:“我倒要问一句了,是谁支持朝廷拨款让那曾纪泽办船厂,是谁支持他跟洋人买枪买炮,又是谁支持他办什么兵工厂?”
恭亲王地额头在冒冷汗,他忙又辩解道:“臣当初之所以支持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对付长毛。”
慈禧怒气不消,对站在身旁的荣禄喝=道:“荣大人,你倒说说看,恭亲王犯下如此错误,是不是该向天下人有个交待呢?”
荣禄早就对恭亲王不满,立刻明白慈禧的言下之意,站出来道:“恭亲王纵容逆贼,养虎为患,才酿成今日之危局。按照大清律例,应革除议政王之衔,免去军机大臣之职。”
荣禄话一出,殿中一片哗然,醇亲王奕譞早也看不惯荣禄,立即呵斥荣禄:“你这狗奴才,这里哪里轮得到你说话,滚出去!”
恭亲王低声道:“臣确有失职之罪,不罚不足以服众,就请两宫皇太后降责吧。”
恭亲王料定曾国藩的事还得他处理,太后们现在绝不敢轻易处置他。
自努尔哈赤立国以来,满清历史上除了多尔衮的摄政王之外,就只有恭亲王这议政王之衔最为尊贵,这个头衔,一直是压在慈禧的头顶,令她日夜难安,生怕恭亲王有一天学多尔衮独揽朝政,把她们孤儿寡母晾在一边,当作任由其摆布的傀儡。所以慈禧一直以来,做梦都想摘除恭亲王这议政王之衔,今日可算是逮到了机会,自然不愿意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慈禧沉吟了半晌,道:“姐姐和哀家用人,向来是赏罚分明,恭亲王有罪自然不能不罚,但念在恭亲王有功有朝廷,功过相抵,哀家就给这处罚打了对折,也罢,就免了恭亲王地议政王之处,仍以军机大臣令班之职,主持朝政。”
削除议政王的头衔,对恭亲王而言,自然是莫大责辱,但到底还是让他统领朝政,他憋了一肚子地委屈,闷闷不乐跪于地上,无精打采道:“谢两宫皇太后轻罚之恩。”
慈禧微微点头,表情回缓,道:“六爷,我大清实在是多灾多难,就劳你多操些心,全权处置曾国藩的事。”
恭亲王道:“请两宫太后放心,臣一定从速处理此事。”
南京,曾国藩收到了密报:“谕在廷王大臣等同看:朕奉两宫皇太后懿旨,本日据蔡寿祺奏恭亲王办事循情贪墨,骄盈揽权,多招物议,妄自尊大,诸多狂傲,倚仗爵高权重,目无君上,视朕冲龄,诸多挟制,往往暗使离间,不可细问,若不及早宣示,朕亲政之时,何以能用人行政。恭亲王着毋庸在军机处议政,革去一切差事,不准干预公事。特谕!”
曾国藩看完这道特谕,半晌作不得声,他找来曾纪泽。
曾纪泽说:“宫闱事秘,详情莫知,上谕写得明白,是奉两宫太后懿旨。所谓两宫太后,实际上是西太后的代名词,西太后指使蔡寿祺上奏,又亲自下令革去恭王的一切差事,措词目无君上,诸多挟制,竟类似三年前指责肃顺的口气。她也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对父亲自立之事,反而没有消息,我们也没必要急着翻脸,正好借剿灭李秀成和捻贼北上,逼迫朝廷。而且朝廷肯定暗地里派了僧王的铁骑南下。”
南京北门,屯驻于此的淮军刘铭传营、张树珊营等,开赴长江渡口,他们扛着洋枪上了战舰,大炮一门接一门被马拖上舢板,还有近三十口大箱子,装着弹药。
曾纪泽对淮军众将道:“昔日唐太宗李世民贵为秦王之时,曾亲率六军,东征西讨,为大唐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本世子之才虽远不及唐太宗,但也要以他为榜样。”
果然不出曾纪泽所料,僧格林沁所部大约一万蒙古骑兵,已经全部大举南下。不过,僧格林沁的铁骑,最先遇到的不是淮军,而是李秀成部和捻军的骑兵。
此时,北方的捻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中原大地,掀起了新一轮的大战。
捻军的迅猛发展是从枣阳会师开始的。1864年11月25日,捻军与太平军余部在湖北枣阳会师,揭开了捻军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枣阳会师后,捻军形成几大主力,其成员主要有赖文光、张宗禹、任化邦三人。赖文光之前是陈玉成的部将,是后期捻军中太平军余部势力的代表人物,擅长谋划。张宗禹之前就是捻军首领,以治军严酷著称,既擅长作战,也擅长谋划。任化邦之前也是捻军首领,以善战著称。李秀成率部到来之后,捻军形成了新的领导集体,这对于捻军的团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李秀成部众的到来,让捻军实力迅速膨胀。
李秀成从苏南带了大约五万人北上,加上捻军五六万人,总兵力超过十万。与此同时,李秀成开始整顿军队,而且捻军开始“易步为骑”,骑兵成了捻军的主要兵种。这使得捻军的机动作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武器装备方面,由于太平军余部的加入,捻军得到了不少洋枪,作战能力大大增强。
曾纪泽决定先让李秀成和僧王的铁骑大战。而李秀成带领捻军,北有蒙古铁骑,后有曾纪泽的淮军追兵,只有死战!
李秀成经过一番考察,觉得还是北上容易突破,于是也部署骑兵,决意和僧格林沁所部骑兵在江汉平原展开大决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