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不一样的大战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龙腾1856最新章节!
在萨拉热窝暗杀事件后一个多星期,奥匈帝国的外交部实际上是保持沉默的。
奥匈帝国虽然是欧洲五大列强之一,但内部却完全是一个松散联盟,有匈牙利政府、奥地利政府、中央政府三个不同的政治体系,匈牙利和奥地利还有各自的议会,并不是每一个奥匈的政治派别都想战争。
连奥匈帝国的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的侍从官帕尔伯爵都说,他的君主对任何说要指望一场战争的暗示,都置之不理,皇帝本人也认为这不过是又一次悲惨事件而已,它在皇帝的一生中是经常发生的。比如1889年在迈尔林的悲剧。当时皇储鲁道夫开枪打死了他的十七岁情妇费特泽拉女男爵,然后自杀,他还提到九年后伊丽莎白皇后被一名无政府主义者所暗杀的事。
但许多奥地利的报刊和其他机构鼓动反塞尔维亚情绪,维也纳街头甚至出现广告牌宣称:“所有塞尔维亚人必定灭亡”。
在维也纳,奥地利外交大臣莱奥波尔德.冯.贝尔希多尔德伯爵也对战争充满了渴望,他长期以来,就想伺机消灭塞尔维亚。还有奥地利参谋总长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男爵将军。几年前,康拉德就怂恿约瑟夫皇帝对塞尔维亚打一场预防性战争。但碰了钉子,他们推动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战争。
德皇威廉二世和他的总理特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韦格都向奥匈帝国保证,奥匈帝国可以肯定地指望德国将作为一个盟国和友邦作后盾。
于是,康拉德将军谒见奥地利君主约瑟夫,要他对开战点头。但是这位七十六岁的老皇帝仍旧能充分控制他的理智,回答说:“巴尔干地区是火药桶,如果英国、法国、俄国全都向我们猛扑过来,我们怎能开战呢?”
康拉德将军回答道:“德国将是我们的盟友和后盾。”
这位谨慎的君主用怀疑的眼光望着康拉德将军的眼睛问道:“你对德国这么有把握吗?”
康拉德将军递给皇帝一封威廉二世的亲笔信,信是德皇写给约瑟夫的:“即使事态发展到奥匈帝国同俄国开战的极端,德国保证出于它通常作为一个盟国的忠诚,将站在奥匈帝国的一边。”
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看了德皇威廉二世的亲笔信,他喃喃自语说:“现在我们不能再回头了,将要有一场可怕的战争。”
匈牙利总理伊斯特冯.蒂绍伯爵,也担心奥匈入侵塞尔维亚会招致同俄国打仗。他还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并吞了塞尔维亚之后,在二元君主国中,匈牙利的地位将降为奥地利的一个很小的伙伴。费迪南大公之前就公开说过,主张把奥匈二元帝国,改组为奥地利、匈牙利和波黑三元体制。贝尔希多尔德则庄严地保证塞尔维亚继续独立,蒂绍受了贝尔希多尔德的欺骗,勉强同意支持奥地利。
在四十八小时限期届满之前几分钟,一个颀长、尊严、飘垂着白胡子的人出现在奥地利大使馆。他就是塞尔维亚的帕西茨总理。他带来了他的政府的答复。对于一位总理来说,尽管他的国家小,充当信使是肯定不合外交惯例的。当递交文件的时间到来时,帕西茨求助于他的大臣们,但是由于他们都悲痛欲绝,这项任务无疑只有他来担当了。
塞尔维亚政府的答复是力求和解和充满希望的。帕西茨总理提醒维也纳它在巴尔干战争期间爱好和平的态度。
塞尔维亚政府准备正式谴责那些反奥地利的人的行动,但它不能接受侵犯其主权的两项要求。如果奥地利不满足,贝尔格莱德建议提请海牙法庭仲裁。
德皇威廉二世建议,奥地利应当把塞尔维亚作为“质押领土”,抵押给奥匈帝国,直到它履行了保证为止。
俄国外交大臣谢尔盖.萨佐诺夫也接受了塞尔维亚的答复,并建议塞尔维亚同维也纳谈判。
但奥匈帝国已经决心消灭塞尔维亚,在最后通牒限期四十八小时届满之前,就指挥奥地利部队在塞尔维亚边境动员了。
这引起了欧洲大陆的惊慌。俄国通知奥地利,攻击塞尔维亚会引起俄国的立即军事动员。圣彼得堡感到无可奈何的愤怒,那时沙皇政权由于在中俄战争中败于中国,接着又非常困难地镇压了布尔什维克的革命起义,仍处于筋疲力尽的分裂状态。但英国和法国承诺就免除沙俄的战争赔款,并且支持俄国和德国作战。所以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赌一把,让俄国翻身。
因为俄国和英国、法国的同盟,加剧这场危机。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参加进来,提议德、法、英、意开会调停奥、塞不和,他还说,如果拒不同意,会导致世界舆论以为奥地利和德国在故意发动一场战争。
作为答复,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宣战。为了使奥匈帝国的皇帝在宣战书上签字,德国指使贝尔希多尔德伪造一份报告交给奥匈帝国的皇帝,声称塞尔维亚士兵已经向多瑙河上奥地利的部队运输船舶开火,更有甚者,塞尔维亚部队已经袭击在特梅斯.库宾的帝国皇家部队的一支分遣队。
翌日,贝尔希多尔德答复英国,他未能考虑格雷的建议感到抱憾,因为它“已被事变所压倒了”。
战斗的阵容不久就包括其他国家在内,包括德国、法国、英国、俄国等,还有一些小国。门的内哥罗加入塞尔维亚这一边,反对奥地利。长期以来对俄国图谋君士坦丁堡感到惊慌的土耳其,同德国结盟。意大利宣布中立,声称奥、德从事侵略已使它们所订的条约无效。保加利亚不久参加中欧强国的阵营,所有欧洲强国和巴尔干国家最后都卷进去了。
德国和法国的战线。很快变成了主战场。
自从1870年代普法战争之后,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已经成为法兰西民族坚定的怨念。正是在这种从强烈渴望演变而来的心理驱使,法国人一直将他地所有兵力都集中到南部的德法边境,以待有一天能够收复失地,甚至攻入柏林。
在施利芬那份著名的施利芬战略计划中,正是利用法国人急于夺回失地的心理。故意在阿尔萨斯.洛林一线部署较弱兵力,吸引在北方也就是德军的右翼部署重兵。改用右翼重兵一侧包抄的方式,从马斯河两岸铺天盖地越过整个比利时,象一把可怕地大草耙那样横耙全境,而后沿整个比法交界线进入法国,再循瓦兹河流域直下巴黎。
因为法国军事工程师于是以沿着一百五十英里法德边界的四个城市为中心。构筑了一系列堡垒。东南从瑞士的坚不可摧的屏障阿尔卑斯山开始,坚固的混凝土堡垒从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伸展开来。在厄比纳尔和土尔之间设计了一个宽阔的缺口,作为准备敌人进入的巨大陷阱,然后用从掩护得很好的混凝土箱形掩体中发射的交叉火力加以歼灭。凡尔登以北约二十英里,就是卢森堡、比利时和崎岖的阿登森林。
面对着这种难以克服的棱堡,德国参谋总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设计了一个通过广阔的比利时平原侵入法国的战略。比利时这个小小工业化国家,提供了有充分铁路、公路、河流和运河的一条不费力的通路,而且它和法国的边境是不设防的。
施里芬这位能干的战略家,是军事史上博览群书的人之一。他从坎尼之战中得到许多启示,汉尼拔用包围两翼和后卫击败了较强的罗马人。施里芬拟定了相似的计划集中在梅斯,这是一个最靠近法国边境的德国城市,距离巴黎一百七十八英里。
以这个筑垒地区为枢轴,由七十九个师组成的右翼,将以闪电战经过比利时进入法国,后面马上由战时后备军之类的第二后备军跟上来。由八个师组成的较小的左翼,将留在法德边界。像一扇巨大的旋转门一样,德国人在这个绕着枢轴旋转的运动中,将一直横扫到法国沿海地区,从北面、西面和南面包围巴黎,然后转向东面。
如果法国士兵离开他们的洛林要塞,这样就更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东进的德国人将从后面来攻打法国人。法国的要塞炮只能面对德国,不能转向西面来对付从法国方面进攻的德国人。
施里芬制订的战略,包括一支十万人的英国远征军“和法国人协同作战”在内。考虑到俄国的原始铁路系统会造成蜗牛般步伐的动员,施里芬只在东线安排十个师以推迟沙皇部队的前进,直到法国被压倒为止。
对于德国人实行右翼包围的战略,法国人是知情的,法国甚至还有情报人员得到过施利芬计划的一部分副本,并报告给法军总参谋部。但法国人依然不愿意将一兵一卒调到北方战线防守,而是执着的向阿尔萨斯挺进。法国总参谋部认为,德国人在他们的右翼投入的兵力越大。他们在左翼和中路的兵力就要相应地减弱,法军就可以计划在这一带突破。法国的战略是背靠比利时边界面对莱茵河。只要德国人远道迂回包抄法军翼侧,法国就计划动钳形攻势。在德军设防的梅斯地区的两侧突破德军中路和左翼,并乘胜切断德军右翼和它地基地的联系,使其无法出击。
基于这种的战略构想,法国人制定了17号计划:法国5集团军全部集中在南部的德法边境上,而北部时地防务则由比利时6个师负责。后来法国还将英国人也拉入了这个计划,并让英国陆军协助防守比利时。
德国的部署,则很好体现了施利芬计划。开战之初,德军只在东线部署了一个集团军——第八集团军——以防范俄国人可能的进攻,另外七个集团军则在西线从北向南一字排开:部署在比利时列日城以东的是德军阵线右翼顶端的第一集团军,部署在阿尔萨斯的左翼末端的第七集团军。第六、七两集团军组成德军左翼,计十六个师,他们将担负起阻挡法军进攻的重任;第四、五两集团军组成中路,计二十个师,负责卢森堡的突破;而第一、二、三集团军组成右翼,计三十四个师,按计划将穿越比利时,直接攻入巴黎郊区。
于是,战争开始后,德国人开始进攻比利时,而法国人开始向阿尔萨斯进攻。如果将双方的行军路线同时绘制在地图上,宛若一个太极图案:德国人在北方从东向西迂回,而法国人则在南方从西向东挺进。关键问题是,此时的“阴阳双鱼”并不是匀等运动,哪一方主力先突破对方的防线,哪一方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自从德国闪电入侵卢森堡和比利时后,大汉帝国的皇帝曾纪泽每天早晨一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要看中国派往欧洲战场的数百军事观察员发回来的战报。
曾纪泽之所以这么关心欧洲的战争,除了中国企业要发战争财,还因为他预料到战争结果很可能会跟历史上的一战不一样,因为奥匈帝国的军队可能在塞尔维亚不会惨败而归,德国的总参谋长施利芬本来应该已经退休,但是德皇威廉二世为了在1908年发动战争,又把他召了回来,他绝对不会像历史上小毛奇那样背离“施利芬计划”,肯定会集中优势兵力打右翼的战争,那么德国未必会在一战中遭到失败。而沙俄帝国已经奔溃,乌克兰和波兰已经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分裂后的俄国在1908年已经虚弱不堪,虽然有法国和英国的支援,要跟德国作战,是以卵击石。所以。历史已经改变,一旦德国在欧洲战场取得胜利,说不定意大利这墙头草会倒向同盟国。德国一旦称霸欧洲,会不会真像历史上威廉二世19世纪末想的那样。派德军奇袭美国纽约和波士顿港口城市,扶持墨西哥攻打美国,这也未可知。
所以,历史的“蝴蝶效应”已经太大了,这次世界大战肯定跟历史上的不一样,曾纪泽不得不每天靠收集大量情报,让中国的将领参与分析,来判断未来的世界发展趋势,看中国参战的时机什么时候成熟。
战争初期,西线德国与法国的战争是主线。而根据德国参谋长施利芬的估计,西线战斗大约39天就能结束。他跟奥匈帝国保证,39天之后德军就会结束闪电战,去东线支持奥匈帝国的军队。
在萨拉热窝暗杀事件后一个多星期,奥匈帝国的外交部实际上是保持沉默的。
奥匈帝国虽然是欧洲五大列强之一,但内部却完全是一个松散联盟,有匈牙利政府、奥地利政府、中央政府三个不同的政治体系,匈牙利和奥地利还有各自的议会,并不是每一个奥匈的政治派别都想战争。
连奥匈帝国的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的侍从官帕尔伯爵都说,他的君主对任何说要指望一场战争的暗示,都置之不理,皇帝本人也认为这不过是又一次悲惨事件而已,它在皇帝的一生中是经常发生的。比如1889年在迈尔林的悲剧。当时皇储鲁道夫开枪打死了他的十七岁情妇费特泽拉女男爵,然后自杀,他还提到九年后伊丽莎白皇后被一名无政府主义者所暗杀的事。
但许多奥地利的报刊和其他机构鼓动反塞尔维亚情绪,维也纳街头甚至出现广告牌宣称:“所有塞尔维亚人必定灭亡”。
在维也纳,奥地利外交大臣莱奥波尔德.冯.贝尔希多尔德伯爵也对战争充满了渴望,他长期以来,就想伺机消灭塞尔维亚。还有奥地利参谋总长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男爵将军。几年前,康拉德就怂恿约瑟夫皇帝对塞尔维亚打一场预防性战争。但碰了钉子,他们推动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战争。
德皇威廉二世和他的总理特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韦格都向奥匈帝国保证,奥匈帝国可以肯定地指望德国将作为一个盟国和友邦作后盾。
于是,康拉德将军谒见奥地利君主约瑟夫,要他对开战点头。但是这位七十六岁的老皇帝仍旧能充分控制他的理智,回答说:“巴尔干地区是火药桶,如果英国、法国、俄国全都向我们猛扑过来,我们怎能开战呢?”
康拉德将军回答道:“德国将是我们的盟友和后盾。”
这位谨慎的君主用怀疑的眼光望着康拉德将军的眼睛问道:“你对德国这么有把握吗?”
康拉德将军递给皇帝一封威廉二世的亲笔信,信是德皇写给约瑟夫的:“即使事态发展到奥匈帝国同俄国开战的极端,德国保证出于它通常作为一个盟国的忠诚,将站在奥匈帝国的一边。”
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看了德皇威廉二世的亲笔信,他喃喃自语说:“现在我们不能再回头了,将要有一场可怕的战争。”
匈牙利总理伊斯特冯.蒂绍伯爵,也担心奥匈入侵塞尔维亚会招致同俄国打仗。他还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并吞了塞尔维亚之后,在二元君主国中,匈牙利的地位将降为奥地利的一个很小的伙伴。费迪南大公之前就公开说过,主张把奥匈二元帝国,改组为奥地利、匈牙利和波黑三元体制。贝尔希多尔德则庄严地保证塞尔维亚继续独立,蒂绍受了贝尔希多尔德的欺骗,勉强同意支持奥地利。
在四十八小时限期届满之前几分钟,一个颀长、尊严、飘垂着白胡子的人出现在奥地利大使馆。他就是塞尔维亚的帕西茨总理。他带来了他的政府的答复。对于一位总理来说,尽管他的国家小,充当信使是肯定不合外交惯例的。当递交文件的时间到来时,帕西茨求助于他的大臣们,但是由于他们都悲痛欲绝,这项任务无疑只有他来担当了。
塞尔维亚政府的答复是力求和解和充满希望的。帕西茨总理提醒维也纳它在巴尔干战争期间爱好和平的态度。
塞尔维亚政府准备正式谴责那些反奥地利的人的行动,但它不能接受侵犯其主权的两项要求。如果奥地利不满足,贝尔格莱德建议提请海牙法庭仲裁。
德皇威廉二世建议,奥地利应当把塞尔维亚作为“质押领土”,抵押给奥匈帝国,直到它履行了保证为止。
俄国外交大臣谢尔盖.萨佐诺夫也接受了塞尔维亚的答复,并建议塞尔维亚同维也纳谈判。
但奥匈帝国已经决心消灭塞尔维亚,在最后通牒限期四十八小时届满之前,就指挥奥地利部队在塞尔维亚边境动员了。
这引起了欧洲大陆的惊慌。俄国通知奥地利,攻击塞尔维亚会引起俄国的立即军事动员。圣彼得堡感到无可奈何的愤怒,那时沙皇政权由于在中俄战争中败于中国,接着又非常困难地镇压了布尔什维克的革命起义,仍处于筋疲力尽的分裂状态。但英国和法国承诺就免除沙俄的战争赔款,并且支持俄国和德国作战。所以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赌一把,让俄国翻身。
因为俄国和英国、法国的同盟,加剧这场危机。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参加进来,提议德、法、英、意开会调停奥、塞不和,他还说,如果拒不同意,会导致世界舆论以为奥地利和德国在故意发动一场战争。
作为答复,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宣战。为了使奥匈帝国的皇帝在宣战书上签字,德国指使贝尔希多尔德伪造一份报告交给奥匈帝国的皇帝,声称塞尔维亚士兵已经向多瑙河上奥地利的部队运输船舶开火,更有甚者,塞尔维亚部队已经袭击在特梅斯.库宾的帝国皇家部队的一支分遣队。
翌日,贝尔希多尔德答复英国,他未能考虑格雷的建议感到抱憾,因为它“已被事变所压倒了”。
战斗的阵容不久就包括其他国家在内,包括德国、法国、英国、俄国等,还有一些小国。门的内哥罗加入塞尔维亚这一边,反对奥地利。长期以来对俄国图谋君士坦丁堡感到惊慌的土耳其,同德国结盟。意大利宣布中立,声称奥、德从事侵略已使它们所订的条约无效。保加利亚不久参加中欧强国的阵营,所有欧洲强国和巴尔干国家最后都卷进去了。
德国和法国的战线。很快变成了主战场。
自从1870年代普法战争之后,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已经成为法兰西民族坚定的怨念。正是在这种从强烈渴望演变而来的心理驱使,法国人一直将他地所有兵力都集中到南部的德法边境,以待有一天能够收复失地,甚至攻入柏林。
在施利芬那份著名的施利芬战略计划中,正是利用法国人急于夺回失地的心理。故意在阿尔萨斯.洛林一线部署较弱兵力,吸引在北方也就是德军的右翼部署重兵。改用右翼重兵一侧包抄的方式,从马斯河两岸铺天盖地越过整个比利时,象一把可怕地大草耙那样横耙全境,而后沿整个比法交界线进入法国,再循瓦兹河流域直下巴黎。
因为法国军事工程师于是以沿着一百五十英里法德边界的四个城市为中心。构筑了一系列堡垒。东南从瑞士的坚不可摧的屏障阿尔卑斯山开始,坚固的混凝土堡垒从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伸展开来。在厄比纳尔和土尔之间设计了一个宽阔的缺口,作为准备敌人进入的巨大陷阱,然后用从掩护得很好的混凝土箱形掩体中发射的交叉火力加以歼灭。凡尔登以北约二十英里,就是卢森堡、比利时和崎岖的阿登森林。
面对着这种难以克服的棱堡,德国参谋总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设计了一个通过广阔的比利时平原侵入法国的战略。比利时这个小小工业化国家,提供了有充分铁路、公路、河流和运河的一条不费力的通路,而且它和法国的边境是不设防的。
施里芬这位能干的战略家,是军事史上博览群书的人之一。他从坎尼之战中得到许多启示,汉尼拔用包围两翼和后卫击败了较强的罗马人。施里芬拟定了相似的计划集中在梅斯,这是一个最靠近法国边境的德国城市,距离巴黎一百七十八英里。
以这个筑垒地区为枢轴,由七十九个师组成的右翼,将以闪电战经过比利时进入法国,后面马上由战时后备军之类的第二后备军跟上来。由八个师组成的较小的左翼,将留在法德边界。像一扇巨大的旋转门一样,德国人在这个绕着枢轴旋转的运动中,将一直横扫到法国沿海地区,从北面、西面和南面包围巴黎,然后转向东面。
如果法国士兵离开他们的洛林要塞,这样就更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东进的德国人将从后面来攻打法国人。法国的要塞炮只能面对德国,不能转向西面来对付从法国方面进攻的德国人。
施里芬制订的战略,包括一支十万人的英国远征军“和法国人协同作战”在内。考虑到俄国的原始铁路系统会造成蜗牛般步伐的动员,施里芬只在东线安排十个师以推迟沙皇部队的前进,直到法国被压倒为止。
对于德国人实行右翼包围的战略,法国人是知情的,法国甚至还有情报人员得到过施利芬计划的一部分副本,并报告给法军总参谋部。但法国人依然不愿意将一兵一卒调到北方战线防守,而是执着的向阿尔萨斯挺进。法国总参谋部认为,德国人在他们的右翼投入的兵力越大。他们在左翼和中路的兵力就要相应地减弱,法军就可以计划在这一带突破。法国的战略是背靠比利时边界面对莱茵河。只要德国人远道迂回包抄法军翼侧,法国就计划动钳形攻势。在德军设防的梅斯地区的两侧突破德军中路和左翼,并乘胜切断德军右翼和它地基地的联系,使其无法出击。
基于这种的战略构想,法国人制定了17号计划:法国5集团军全部集中在南部的德法边境上,而北部时地防务则由比利时6个师负责。后来法国还将英国人也拉入了这个计划,并让英国陆军协助防守比利时。
德国的部署,则很好体现了施利芬计划。开战之初,德军只在东线部署了一个集团军——第八集团军——以防范俄国人可能的进攻,另外七个集团军则在西线从北向南一字排开:部署在比利时列日城以东的是德军阵线右翼顶端的第一集团军,部署在阿尔萨斯的左翼末端的第七集团军。第六、七两集团军组成德军左翼,计十六个师,他们将担负起阻挡法军进攻的重任;第四、五两集团军组成中路,计二十个师,负责卢森堡的突破;而第一、二、三集团军组成右翼,计三十四个师,按计划将穿越比利时,直接攻入巴黎郊区。
于是,战争开始后,德国人开始进攻比利时,而法国人开始向阿尔萨斯进攻。如果将双方的行军路线同时绘制在地图上,宛若一个太极图案:德国人在北方从东向西迂回,而法国人则在南方从西向东挺进。关键问题是,此时的“阴阳双鱼”并不是匀等运动,哪一方主力先突破对方的防线,哪一方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自从德国闪电入侵卢森堡和比利时后,大汉帝国的皇帝曾纪泽每天早晨一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要看中国派往欧洲战场的数百军事观察员发回来的战报。
曾纪泽之所以这么关心欧洲的战争,除了中国企业要发战争财,还因为他预料到战争结果很可能会跟历史上的一战不一样,因为奥匈帝国的军队可能在塞尔维亚不会惨败而归,德国的总参谋长施利芬本来应该已经退休,但是德皇威廉二世为了在1908年发动战争,又把他召了回来,他绝对不会像历史上小毛奇那样背离“施利芬计划”,肯定会集中优势兵力打右翼的战争,那么德国未必会在一战中遭到失败。而沙俄帝国已经奔溃,乌克兰和波兰已经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分裂后的俄国在1908年已经虚弱不堪,虽然有法国和英国的支援,要跟德国作战,是以卵击石。所以。历史已经改变,一旦德国在欧洲战场取得胜利,说不定意大利这墙头草会倒向同盟国。德国一旦称霸欧洲,会不会真像历史上威廉二世19世纪末想的那样。派德军奇袭美国纽约和波士顿港口城市,扶持墨西哥攻打美国,这也未可知。
所以,历史的“蝴蝶效应”已经太大了,这次世界大战肯定跟历史上的不一样,曾纪泽不得不每天靠收集大量情报,让中国的将领参与分析,来判断未来的世界发展趋势,看中国参战的时机什么时候成熟。
战争初期,西线德国与法国的战争是主线。而根据德国参谋长施利芬的估计,西线战斗大约39天就能结束。他跟奥匈帝国保证,39天之后德军就会结束闪电战,去东线支持奥匈帝国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