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如是我闻 (4)
推荐阅读: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鬼吹灯之牧野诡事最新章节!
原来小刘说每天晚上他都做梦在家乡的田地里收西瓜,摸一摸、弹一下,如果熟了就用镰刀把西瓜割下来,奇怪几日检查都没有熟透的西瓜。这一下把大家都吓到了,好在他没觉得成熟,不然一场凶杀案就在梦游中发生了。
厦门的怪坡
逢年过节最让人感到头疼的事,就是各种应酬和聚会。如果选择外出旅游,一来可以放松心情;二来也是逃避应酬的好借口,所以我每年春节放假都会找个地方待上几天,可这段时间同样是旅游高峰,到哪儿都是人山人海,想寻个清静去处是没指望了。
2010年春节我去了厦门,早就听说厦门很美,我一直想象着蓝天白云下鼓浪屿的各种古老建筑,还有极具闽南特色的风味小吃,用句电视里的骚词儿,那真是——“身未动,心已远”。没想到我去的这几天,几乎每天都是阴雨连绵,夜里尤其寒冷,这种又湿又冷的感觉和北方的冬天还不一样,让我有些吃不消了,只好猫在宾馆里睡觉,时差都给睡颠倒了。后来得知有个温泉,就和朋友到那儿泡温泉驱赶寒气,打车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路上跟司机师傅瞎聊,听他说厦门有个“怪坡”,上坡像下坡,下坡却像上坡,我对此早有耳闻,又难得有这机会,就让他带我们过去瞧瞧。
那是条很不起眼的路,呈南北走向,也没有多宽,长度大约在一百米左右,下坡是个Y字形的路口,很突兀地摆着块大石头,深夜里十分冷清。司机师傅特意将车子熄火,那车子果然开始向上坡方向滑行,我从车上下来发现有种重心倾斜的感觉,但不太明显,徒步往下坡方向行走会比较吃力,反之则轻松了许多,我把一瓶绿茶倒在地上,液体立刻流向高处。
据开车的司机说,这条路没修之前也没什么特别,修路施工的时候,才有人发现了这个怪异的现象。经过公路局的测量人员勘察,初步估计应该是视觉错觉,与周边的参照物有关。这位司机师傅却相信是和磁场有关,因为他以前拉过一对夫妇,那女的体质不好,到这就觉得头晕,一分钟也不想多留。而路旁那块大石头好像也挺有名,很多游客到这来跟它合影留念,可为什么有这块石头却谁也讲不清楚,要说是路边的雕塑真不太像,按司机的说法这段路太怪,要放块石头镇邪,有点“泰山石敢当”的意思在内,至于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总之那块岩石似乎比怪坡还要神秘,是一个谜中之谜。
我在《龙岭迷窟》里描写过一段上去下不来的“悬魂梯”,也是利用错觉,使人陷入迷途,此类传闻更是听过不少,不过当我真正站在厦门怪坡上,亲自感受到了怪坡之怪,还是觉得非常吃惊。
显灵
小时候我随父母住在一片平房区中。每天出门,周围的邻居都会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非常亲切,和现在住在楼房之中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如今却很难体会到“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的意思了。虽然住在平房的时候可以拉近邻里之间的关系,但那时却总会传出一些发生在平房里的怪事。记得有一年,我家邻居王奶奶家中就出了件事。
王奶奶家一共有四口人,她自己和两个孙子,还有一个孙女。因为很早的时候,王奶奶的儿子和儿媳就相继离开了人世,所以这三个孩子就变成了孤儿,一直由王奶奶独自抚养着。那时这一家四口住在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平房中,屋外的墙上挂着王奶奶儿子和儿媳的照片,屋内为睡房。每晚睡觉,王奶奶和孙女睡一床上,两个孙子睡一床上,中间拉上一道布帘以作隔断。
王奶奶的这三个孙子的年龄都非常相近,上下差不了一两岁,其中孙女是大姐,最小的弟弟当时只有二十出头的样子。但是这个小弟整日游手好闲,而且常常酗酒。每次喝醉后,就会在外惹是生非,欺负弱小,或回家后对着王奶奶大吼大叫。王奶奶年事已高,每日提心吊胆,而且一肚子的委屈无人诉说,终于有一天病倒了。
在王奶奶生病后的一天晚上,她和孙女正在熟睡,忽听屋外有阵响声,王奶奶便起身朝屋外观看。借着月光,她看见有一人影正在屋外来回踱步,而且期间还不时地发出叹息之声。王奶奶立刻大喝一声:“谁啊?”只见那人影慢慢扭动身体,背朝王奶奶站住了。王奶奶仔细一看,那身影原来正是自己死去儿子的身影,顿时眼泪滚出眼眶,说道:“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你就放心吧。但唯独最小的还不懂事,每次喝酒他都会惹事。我年纪大了,也管不了了。要是再这样下去,非要吃了官司不可啊。”说完后,那身影渐渐消失在了黑暗中。王奶奶擦干眼泪,躺下后整晚都没有睡着。
两日后,那小弟在外喝得醉醺醺的正往家走,路过一条小巷时,忽然窜出两个黑影,把他一顿好打,那小弟迷迷糊糊抱头鼠窜,一溜烟地跑回了家。到家后,全家人看见他浑身衣衫碎破,满背的淤青紫肿,躺在地上连声叫疼。王奶奶见状立刻跑到了儿子儿媳相片前拜祭。从这以后,那小弟再也没有喝过酒。
掩骨会
在天津市的红桥区,有一处叫“掩骨会”的地方。我家的老房子就坐落在其附近,那一带也是我小时候和伙伴们经常去玩耍的乐园。
在记忆中,掩骨会曾经是一个商贩云集的大市场,至少有两家副食店,还有点心铺和酱货店,每天天亮,便会有无数的商贩在那里摆摊做买卖,而前去购物的人也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场面相当热闹。
但以前的掩骨会可不是这样的。清朝那时候,掩骨会一带还在天津卫城外,非常偏僻,是个贫苦百姓用来埋葬亡人用的“乱葬岗”。
因当时穷人生活贫苦,丧事办得简单,都是用一些劣质棺木或苇席裹尸的手法,加上掩埋不深,所以时常会招来一些野狗扒棺,争食尸体的事情时有发生,以至于白骨遍地,惨不忍睹。赶上灾年冻饿毙命的路倒尸,更是屡见不鲜。
乾隆年间,有位道人路经此处,见此地尸骨遍地,不由得心生怜悯,自行将外露的尸骨收集到了一处,合并埋了。后来,他还自发地成立了一个民间组织,起名“掩骨会”,专门负责掩埋无人收敛的尸骨,这也就是如今的丧葬行业早期雏形。时过不久,此处修建了一座“掩骨塔”,好用以给那些穷苦百姓来此祭奠已故亲人之用。但因塔的周围荒凉空旷,又没人居住,所以没过多长时间,就变为刑场了。
因掩骨会自古就是掩埋尸体、处死犯人的地方,所以自打我记事开始,周围的邻居就流传着很多关于掩骨会的奇闻异事,其中有一件事情,老人们常常会说起,用以吓唬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小孩。
说是解放前有个拉黄包车的车夫,有一天他生意出奇的好,从早上出门,客人就一直络绎不绝,整天他都没有停下脚步歇歇,直到很晚才收工回家。途中路过掩骨会,周围黑灯瞎火,车夫心里不禁有些嘀咕,忽听背后有人招呼:“拉胶皮的!”当时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车夫就拿起挂在黄包车前的马灯回头张望。但一眼看去,别说人了,连个鬼影都没有,他没敢应声,转过头继续赶路。可刚走了两步,又听见那个声音响了起来:“拉胶皮的,把你的马灯借我用一下。”车夫听到这句话,终于把悬着的心放下,头也没回,很不耐烦地说:“你若坐车,我可以拉你。但你要我这车灯干什么?”只听那人答道:“这地方太黑了,你把车灯借我照个亮,我得把我的脑袋找回来。”
相猫辨狗之术
记得小时候,我家里的老人,给我讲过天津卫很多好玩的事儿,有人玩蛐蛐、玩鸟、玩蝈蝈,这些东西在咱们普通人眼里都一样,但是在玩家眼里却千差万别。比如,十三陵有一种蛐蛐叫蟹壳青,是专门进贡给皇上的,一只蟹壳青的价格等同于和它一样体积的黄金,听说当年还有人和同仁堂的乐家子弟赛蛐蛐输得倾家荡产的。当时我就想,这些动物怎么区分呢?真的有那么神奇吗?这段记忆在我写《贼猫》时影响到了我。我开始写的时候,写第一章不知道第二章要写什么,起初想写破案,后来就写成了一本我都不知道是什么类型的书。
众人皆知中国古有伯乐识千里马,近年来宠物之风大兴,但是却是西洋人流行的那种血统纯正的纯种名品,猫有波斯暹罗短尾折耳三花,狗有贵宾比熊吉娃娃京巴,但是中国传统的相猫辨狗之术,却极少听闻。相狗的书现在流传不多,但从民间流传的《相狗经》、《相狗歌》来看,中国人玩狗也玩得深了去了。不比那西洋的血统流传一说历史短、文化薄。
单说相猫,清朝时就有人编撰了《猫苑》一书,分种类、形相、毛色、灵异、名物、故事、品藻七门,是一本相当有趣的猫类百科全书,此书算是汇编,其中内容条目引用最为频繁的,莫过于当年民间流传的《相猫经》。
《相猫经》自猫的头面、耳朵、眼睛、鼻、须等颜面处说起,说到颈项、腰、脚、爪、尾,乃至毛色、品种,无一挂漏。比如说猫咪头面要圆,面长会食鸡,所以说“面长鸡种绝”。眼要具金钱的颜色,最忌带泪和眼中有黑痕,所以说“金眼夜明灯”。眼有黑痕的是懒相。如此一说,不胜枚举,而其中有关猫的名物故事,诸如伸手拎猫后颈处,缩成一团的是好猫,张着四肢乱叫的是懒猫;好猫一往墙上扔,就会在墙上贴几秒钟;一只好猫可以护六家院子,不进一只老鼠等,这种种说法我都将它们写进了《贼猫》一书,让人知道中国古代的小玩意儿也能玩出大花样来。
古代中国的“地心游记”
由于我出身于地质勘探家庭,工作后又常到矿区出差,所以往往对地下世界的探险故事情有独钟。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在我心目中有着伟大而不可替代的地位,他用其独到的文笔和深邃的科学眼力,写就了二十多部科幻小说,其中我最喜欢的当属他想象力最丰富的作品《地心游记》。
这个故事讲述一位教授在某册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从而发现前人曾到过地心旅行。教授决心也开始同样的旅行。
他和侄子从汉堡出发,到冰岛请了一位向导,探险队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途中历尽艰险和种种奇观,经历迷路、缺水、史前生物等种种险情,也得到了地下海、史前人骨骸等惊世的发现,经过三个月的旅行,最后回到了地面。
中国古代也常有这类离奇惊险的传说,据说在唐代贞观年间,洛阳附近发生过一次强烈地震,有个村子陷入了地下,全村只有一个叫王原的人活着逃了出来,此人的经历堪称“中国版地心漫游”。
据说这个王原通玄修道,是个修真炼气的人,地裂村陷的时候,他正在家里睡觉,初陷时整个村子还算完好,村民们尚能大声呼救,彼此相闻,但落入深泉之际,满村的男女鸡犬就全部淹死了,只有王原擅长形练之术,能够浮海不死,他坠下地底千丈,被水流带到一个空旷无极的地底世界,忽见有怪蟒探首而下,口中流出黑色黏液,垂挂如柱,吓得他急忙绕路逃开。
王原顺着地底洞窟前行,赫然见到几座宫阙连绵的古之大城,居住在城中的人都身高过丈。有个巨人听闻王原的遭遇,给他指点了一条生路。王原按其指点,又行出不知多少里数,饿得实在走不动了,摸到地下有细细软软的都是尘土,但有股糠米的香气,他饥饿难耐,抓起几把就往嘴里塞,吃下去甚为香甜,果然能够解饱,他借此为生得以活命,在地下走了三年才出来。
原来小刘说每天晚上他都做梦在家乡的田地里收西瓜,摸一摸、弹一下,如果熟了就用镰刀把西瓜割下来,奇怪几日检查都没有熟透的西瓜。这一下把大家都吓到了,好在他没觉得成熟,不然一场凶杀案就在梦游中发生了。
厦门的怪坡
逢年过节最让人感到头疼的事,就是各种应酬和聚会。如果选择外出旅游,一来可以放松心情;二来也是逃避应酬的好借口,所以我每年春节放假都会找个地方待上几天,可这段时间同样是旅游高峰,到哪儿都是人山人海,想寻个清静去处是没指望了。
2010年春节我去了厦门,早就听说厦门很美,我一直想象着蓝天白云下鼓浪屿的各种古老建筑,还有极具闽南特色的风味小吃,用句电视里的骚词儿,那真是——“身未动,心已远”。没想到我去的这几天,几乎每天都是阴雨连绵,夜里尤其寒冷,这种又湿又冷的感觉和北方的冬天还不一样,让我有些吃不消了,只好猫在宾馆里睡觉,时差都给睡颠倒了。后来得知有个温泉,就和朋友到那儿泡温泉驱赶寒气,打车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路上跟司机师傅瞎聊,听他说厦门有个“怪坡”,上坡像下坡,下坡却像上坡,我对此早有耳闻,又难得有这机会,就让他带我们过去瞧瞧。
那是条很不起眼的路,呈南北走向,也没有多宽,长度大约在一百米左右,下坡是个Y字形的路口,很突兀地摆着块大石头,深夜里十分冷清。司机师傅特意将车子熄火,那车子果然开始向上坡方向滑行,我从车上下来发现有种重心倾斜的感觉,但不太明显,徒步往下坡方向行走会比较吃力,反之则轻松了许多,我把一瓶绿茶倒在地上,液体立刻流向高处。
据开车的司机说,这条路没修之前也没什么特别,修路施工的时候,才有人发现了这个怪异的现象。经过公路局的测量人员勘察,初步估计应该是视觉错觉,与周边的参照物有关。这位司机师傅却相信是和磁场有关,因为他以前拉过一对夫妇,那女的体质不好,到这就觉得头晕,一分钟也不想多留。而路旁那块大石头好像也挺有名,很多游客到这来跟它合影留念,可为什么有这块石头却谁也讲不清楚,要说是路边的雕塑真不太像,按司机的说法这段路太怪,要放块石头镇邪,有点“泰山石敢当”的意思在内,至于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总之那块岩石似乎比怪坡还要神秘,是一个谜中之谜。
我在《龙岭迷窟》里描写过一段上去下不来的“悬魂梯”,也是利用错觉,使人陷入迷途,此类传闻更是听过不少,不过当我真正站在厦门怪坡上,亲自感受到了怪坡之怪,还是觉得非常吃惊。
显灵
小时候我随父母住在一片平房区中。每天出门,周围的邻居都会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非常亲切,和现在住在楼房之中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如今却很难体会到“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的意思了。虽然住在平房的时候可以拉近邻里之间的关系,但那时却总会传出一些发生在平房里的怪事。记得有一年,我家邻居王奶奶家中就出了件事。
王奶奶家一共有四口人,她自己和两个孙子,还有一个孙女。因为很早的时候,王奶奶的儿子和儿媳就相继离开了人世,所以这三个孩子就变成了孤儿,一直由王奶奶独自抚养着。那时这一家四口住在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平房中,屋外的墙上挂着王奶奶儿子和儿媳的照片,屋内为睡房。每晚睡觉,王奶奶和孙女睡一床上,两个孙子睡一床上,中间拉上一道布帘以作隔断。
王奶奶的这三个孙子的年龄都非常相近,上下差不了一两岁,其中孙女是大姐,最小的弟弟当时只有二十出头的样子。但是这个小弟整日游手好闲,而且常常酗酒。每次喝醉后,就会在外惹是生非,欺负弱小,或回家后对着王奶奶大吼大叫。王奶奶年事已高,每日提心吊胆,而且一肚子的委屈无人诉说,终于有一天病倒了。
在王奶奶生病后的一天晚上,她和孙女正在熟睡,忽听屋外有阵响声,王奶奶便起身朝屋外观看。借着月光,她看见有一人影正在屋外来回踱步,而且期间还不时地发出叹息之声。王奶奶立刻大喝一声:“谁啊?”只见那人影慢慢扭动身体,背朝王奶奶站住了。王奶奶仔细一看,那身影原来正是自己死去儿子的身影,顿时眼泪滚出眼眶,说道:“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你就放心吧。但唯独最小的还不懂事,每次喝酒他都会惹事。我年纪大了,也管不了了。要是再这样下去,非要吃了官司不可啊。”说完后,那身影渐渐消失在了黑暗中。王奶奶擦干眼泪,躺下后整晚都没有睡着。
两日后,那小弟在外喝得醉醺醺的正往家走,路过一条小巷时,忽然窜出两个黑影,把他一顿好打,那小弟迷迷糊糊抱头鼠窜,一溜烟地跑回了家。到家后,全家人看见他浑身衣衫碎破,满背的淤青紫肿,躺在地上连声叫疼。王奶奶见状立刻跑到了儿子儿媳相片前拜祭。从这以后,那小弟再也没有喝过酒。
掩骨会
在天津市的红桥区,有一处叫“掩骨会”的地方。我家的老房子就坐落在其附近,那一带也是我小时候和伙伴们经常去玩耍的乐园。
在记忆中,掩骨会曾经是一个商贩云集的大市场,至少有两家副食店,还有点心铺和酱货店,每天天亮,便会有无数的商贩在那里摆摊做买卖,而前去购物的人也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场面相当热闹。
但以前的掩骨会可不是这样的。清朝那时候,掩骨会一带还在天津卫城外,非常偏僻,是个贫苦百姓用来埋葬亡人用的“乱葬岗”。
因当时穷人生活贫苦,丧事办得简单,都是用一些劣质棺木或苇席裹尸的手法,加上掩埋不深,所以时常会招来一些野狗扒棺,争食尸体的事情时有发生,以至于白骨遍地,惨不忍睹。赶上灾年冻饿毙命的路倒尸,更是屡见不鲜。
乾隆年间,有位道人路经此处,见此地尸骨遍地,不由得心生怜悯,自行将外露的尸骨收集到了一处,合并埋了。后来,他还自发地成立了一个民间组织,起名“掩骨会”,专门负责掩埋无人收敛的尸骨,这也就是如今的丧葬行业早期雏形。时过不久,此处修建了一座“掩骨塔”,好用以给那些穷苦百姓来此祭奠已故亲人之用。但因塔的周围荒凉空旷,又没人居住,所以没过多长时间,就变为刑场了。
因掩骨会自古就是掩埋尸体、处死犯人的地方,所以自打我记事开始,周围的邻居就流传着很多关于掩骨会的奇闻异事,其中有一件事情,老人们常常会说起,用以吓唬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小孩。
说是解放前有个拉黄包车的车夫,有一天他生意出奇的好,从早上出门,客人就一直络绎不绝,整天他都没有停下脚步歇歇,直到很晚才收工回家。途中路过掩骨会,周围黑灯瞎火,车夫心里不禁有些嘀咕,忽听背后有人招呼:“拉胶皮的!”当时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车夫就拿起挂在黄包车前的马灯回头张望。但一眼看去,别说人了,连个鬼影都没有,他没敢应声,转过头继续赶路。可刚走了两步,又听见那个声音响了起来:“拉胶皮的,把你的马灯借我用一下。”车夫听到这句话,终于把悬着的心放下,头也没回,很不耐烦地说:“你若坐车,我可以拉你。但你要我这车灯干什么?”只听那人答道:“这地方太黑了,你把车灯借我照个亮,我得把我的脑袋找回来。”
相猫辨狗之术
记得小时候,我家里的老人,给我讲过天津卫很多好玩的事儿,有人玩蛐蛐、玩鸟、玩蝈蝈,这些东西在咱们普通人眼里都一样,但是在玩家眼里却千差万别。比如,十三陵有一种蛐蛐叫蟹壳青,是专门进贡给皇上的,一只蟹壳青的价格等同于和它一样体积的黄金,听说当年还有人和同仁堂的乐家子弟赛蛐蛐输得倾家荡产的。当时我就想,这些动物怎么区分呢?真的有那么神奇吗?这段记忆在我写《贼猫》时影响到了我。我开始写的时候,写第一章不知道第二章要写什么,起初想写破案,后来就写成了一本我都不知道是什么类型的书。
众人皆知中国古有伯乐识千里马,近年来宠物之风大兴,但是却是西洋人流行的那种血统纯正的纯种名品,猫有波斯暹罗短尾折耳三花,狗有贵宾比熊吉娃娃京巴,但是中国传统的相猫辨狗之术,却极少听闻。相狗的书现在流传不多,但从民间流传的《相狗经》、《相狗歌》来看,中国人玩狗也玩得深了去了。不比那西洋的血统流传一说历史短、文化薄。
单说相猫,清朝时就有人编撰了《猫苑》一书,分种类、形相、毛色、灵异、名物、故事、品藻七门,是一本相当有趣的猫类百科全书,此书算是汇编,其中内容条目引用最为频繁的,莫过于当年民间流传的《相猫经》。
《相猫经》自猫的头面、耳朵、眼睛、鼻、须等颜面处说起,说到颈项、腰、脚、爪、尾,乃至毛色、品种,无一挂漏。比如说猫咪头面要圆,面长会食鸡,所以说“面长鸡种绝”。眼要具金钱的颜色,最忌带泪和眼中有黑痕,所以说“金眼夜明灯”。眼有黑痕的是懒相。如此一说,不胜枚举,而其中有关猫的名物故事,诸如伸手拎猫后颈处,缩成一团的是好猫,张着四肢乱叫的是懒猫;好猫一往墙上扔,就会在墙上贴几秒钟;一只好猫可以护六家院子,不进一只老鼠等,这种种说法我都将它们写进了《贼猫》一书,让人知道中国古代的小玩意儿也能玩出大花样来。
古代中国的“地心游记”
由于我出身于地质勘探家庭,工作后又常到矿区出差,所以往往对地下世界的探险故事情有独钟。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在我心目中有着伟大而不可替代的地位,他用其独到的文笔和深邃的科学眼力,写就了二十多部科幻小说,其中我最喜欢的当属他想象力最丰富的作品《地心游记》。
这个故事讲述一位教授在某册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从而发现前人曾到过地心旅行。教授决心也开始同样的旅行。
他和侄子从汉堡出发,到冰岛请了一位向导,探险队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途中历尽艰险和种种奇观,经历迷路、缺水、史前生物等种种险情,也得到了地下海、史前人骨骸等惊世的发现,经过三个月的旅行,最后回到了地面。
中国古代也常有这类离奇惊险的传说,据说在唐代贞观年间,洛阳附近发生过一次强烈地震,有个村子陷入了地下,全村只有一个叫王原的人活着逃了出来,此人的经历堪称“中国版地心漫游”。
据说这个王原通玄修道,是个修真炼气的人,地裂村陷的时候,他正在家里睡觉,初陷时整个村子还算完好,村民们尚能大声呼救,彼此相闻,但落入深泉之际,满村的男女鸡犬就全部淹死了,只有王原擅长形练之术,能够浮海不死,他坠下地底千丈,被水流带到一个空旷无极的地底世界,忽见有怪蟒探首而下,口中流出黑色黏液,垂挂如柱,吓得他急忙绕路逃开。
王原顺着地底洞窟前行,赫然见到几座宫阙连绵的古之大城,居住在城中的人都身高过丈。有个巨人听闻王原的遭遇,给他指点了一条生路。王原按其指点,又行出不知多少里数,饿得实在走不动了,摸到地下有细细软软的都是尘土,但有股糠米的香气,他饥饿难耐,抓起几把就往嘴里塞,吃下去甚为香甜,果然能够解饱,他借此为生得以活命,在地下走了三年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