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小说网 > 网络母题: 戏剧影视文学的网络小说改编研究 > 39 从《后宫·甄嬛传》看网络小说的影视剧改编
39 从《后宫·甄嬛传》看网络小说的影视剧改编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网络母题: 戏剧影视文学的网络小说改编研究最新章节!
2011年末和2012年,随着网络人气小说《后宫·甄嬛传》改编的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热播,中国掀起一轮轮的“甄嬛”热,网络小说和网络小说的影视剧改编也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网络小说是在后工业时代伴随着新传播工具——网络的发展而诞生的新兴文学形式。艺术的发展总是会受到来自科技的影响,传播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对文学写作带来影响。纸的普及和印刷术的改进使得小说由说唱艺术进入到书面阅读阶段;近代报刊媒体的兴起,中国出现真正职业化的作家;而今盛行的网络小说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当代信息技术是它的物质基础。
网络小说从本质上来说是科技发展给文学带来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但它与传统通俗小说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传统通俗小说题材通俗、故事**通俗、用通俗化情趣化的语言传递普世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才子佳人”、“英雄救美”、“行侠仗义”是传统通俗小说里的常见模式。网络文学对传统通俗小说采取了积极拥抱的姿态,从内容到形式都对传统通俗小说进行了全面融合。网络小说主题十分通俗化,奇幻、言情、**、同人、武侠、传奇等是其基本类型,走红的网络作家也多是创作言情、悬疑、武侠、玄幻等某一类型作品的高手,这与我国传统通俗小说中“英雄”、“儿女”、“公案”、“鬼神”等类型相符合。
在形式上网络小说多采用复杂曲折的情节来讲一个程式化的故事,《后宫·甄嬛传》洋洋洒洒百万言,涉及帝王将相、公主后妃等几十号人物,历史跨度大,从主人公甄嬛的少女时代到中年时代,但其故事的内核仍旧是“才子佳人”、“始乱终弃”等传统故事模式的组合。甄嬛未入宫廷时企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是所有闺阁佳人的共同心愿,初入宫廷时和玄凌(电视剧中的雍正)的爱情以及后来与玄清(电视剧中的果郡王)的爱慕都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型的故事模式,符合大众审美。而故事的另一主人公玄凌与一众后妃,特别是与华妃之间的感情则是始乱终弃的另类演绎,其中又包涵了帝王将相之间的猜忌故事,这也带出了华妃红颜薄命令人唏嘘的故事。而甄嬛与眉庄之间的义结金兰,姐妹情深,相扶相持,与安陵容的妒忌背叛更是传统通俗小说中的关于女性角色经常设置的情节和桥段,这些故事的内核超越历史,符合中国传统伦理,既不先锋另类,也不离经叛道,尤其贴合女性读者的渴望爱情、渴望忠贞、渴望理解的心理。
网络小说继承并发展传统通俗小说,形式新颖,但故事内核并不先锋,传统的故事模式承载的普世的价值观易于被普通大众所接受,这是网络小说能够向影视剧转化的故事基础,但影视剧较之网络小说,需要面对更多的观众,对观众的年龄、教育程度等方面的要求也更低,所以影视剧需要能被更多普通大众接受的故事情节。网络小说为影视剧改编提供了大量的故事素材,因为网络文学从一开始便在对传统的继承和融合中带着浓厚的消解与解构意味。
这种消解与解构完成了对长期以来在政治意识形态主宰下精英文学中对“经典”、“崇高”、“权力”、“历史”、“英雄”等意义的颠覆,将文学还给所有愿意创作的人,他们可以借助网络低廉的传播手段,表达自己。《后宫·甄嬛传》其延续了新历史小说的先锋手法,虚构历史、改写旧事,但在架空历史、想象历史、将历史彻底地小说化方面走得更远。《后宫·甄嬛传》小说中的故事完全架空,一众人物皆为虚构,但这些虚构的人物又有历史上真实人物的影子,是某个或某几个人物的集合。
这些帝王后妃也不再如正史纪录和人们一般印象中的高高在上冷冷冰冰,他们的情感终究也脱离不了人间男女爱恋的普遍模式,尊贵的帝王对女主角也是痴心绝对,这是阶级、权利、地位等无法左右的。马斯洛的需求论说,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后宫·甄嬛传》为代表的网络小说中渗透出的对历史的颠覆和对传统与权力的消解,彰显了普通的人性与**,“人的中心化”与“政治的边缘化”使得普通大众在欣赏网络小说时获得其他阅读难以给予的轻松自在,这种自在为网络小说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基础,这也为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带来了预先的社会关注和观众基础。
小说《后宫·甄嬛传》和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无论在网络小说和电视剧改编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实际上,把小说改编为戏剧影视作品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据统计,我国有30%的影视剧改编自小说。小说向影视剧、舞台剧等的转化实质是文学艺术向综合艺术的转化,是由个人创作向工业时代集体创作的转化。
对小说而言,改编意味着改变,意味着要求重新思考、重新构思和充分理解戏剧性和文学性之间的本质性区别。而今,网络小说成为影视剧改编的重要阵地,网络小说较之传统小说,借助网络的传播平台,篇幅不受限制,读者面更广,作品涉及主题也更广,这些在成为网络小说优势的同时,也给网络小说的影视剧改编带来一些新的必须要克服的问题。
1.敏感、残酷、颓废、暴力等主题或情节的弱化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学体裁。长期以来精英文学垄断着中国的文学界。网络小说是一种与精英文学相对的草根文学,对写手和作品都没有门槛限制,但写手自身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和网络目前自由开放的风气等因素,也给网络小说带来了鱼龙混杂的局面,一些低俗的网络小说充斥着性、暴力、恐怖等内容,许多优秀网络小说在情节曲折动人的同时也传递了一些残酷、颓废的主题或存在一些过于敏感、残酷、颓废、暴力的情节,而这些内容并不适宜在影视剧中表现,也不符合我国当前法律和影视行业规定。且网络小说的读者与影视作品的观众并不是同一人群,网络小说的读者多为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而影视剧,特别是在各大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其观众覆盖各个年龄段,必须对作品主题和情节严格把关。
早年慕容雪村的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以独特的文风和悲悯的情感获得追捧,红极网络,许多影视公司希望将其改编成电视剧,但作品中涉及的**、一夜情和主人公“西门庆式”的纵欲故事又令影视公司无法下手,后终于改编成为电视剧,但在央视8套播出时中途下档。时下最红的《后宫·甄嬛传》在播出时虽然被人赞誉制作精美、情节曲折,但其对人心险恶的渲染也遭来很多诟病,更有网友调侃“这部电视剧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是一帮女人合伙弄死另一个女人,下半部分是一帮女人合伙弄死一个男人”。而在改编过程中一些人物的过于惨烈的命运也需要被改写或弱化,比如作为小说后半段重要人物的叶贵人在小说中被玄凌车裂,出于政治意识和经济利益,这种情节在电视剧中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呈现给观众的。
2.现实成分的加强
“自由是网络文学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因。”在自由的推动下,网络文学题材自由,古到四大名著的翻新改写,奇到惊险的挖坟掘墓,实到身边的职场打拼,虚到触不到的神仙天界,玄到带着读者穿越回古代,真到像是发生在身边的繁琐小事。虽然网络小说的内核仍然是普世的价值观,但网络小说的虚幻、虚构、虚假成分太多。把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的过程,是由一个人的创作向集体制作转换的过程,导演需要将文字所呈现的景象通过影像和声音再现给观众,需要遵循文学和影视的规律,挑选演员出演,再经过后期制作才能完成。演员的限制、制作的限制和观众的限制都决定影视改编必须要把网络小说从虚幻中拉回现实。
许多网络小说特别是玄幻、穿越、架空类小说,主人公过于理想化,是作者创造的“集百优于一身”的理想人物,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和观众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人选,所以改编影视剧时很难找到那种既能与书中人物形象贴合又能符合观众想象的演员。“文学形象一旦具体化定型化,它的丰富内涵就必然要大打折扣,换一种说法,文学形象实际存在于读者心中,个人心中的形象不尽相同,具体的银幕形象不可能契合所有人心中的原形象。”选择演员出演改编剧的过程其实也是增加网络小说现实性的过程,且影视剧改编受到经费的限制,一些玄幻、奇异、想象、架空的情节耗资巨大,难以在剧中呈现,且这些情节也不利于观众,尤其是年纪较小或年纪较大的观众的理解,从而了影响收视率,影响经济收益。
小说《后宫·甄嬛传》是一本架空的作品,在改编的过程中,制作组选择了将其落实在了雍正朝,虚构的皇帝玄凌便成了雍正,甄嬛便成了熹贵妃,一众人物也都跟着有了相应的历史坐标,这样的落实使得故事更易被广大的电视观众所理解,因为人们对清宫戏并不陌生,心理上有了认同感。而关于演员选择的大讨论也一直未停,因为小说本为架空小说,人物理想化,读了小说的观众很多不满玄凌(雍正)的扮演者陈建斌,嫌其太老,也不满果郡王的扮演者,嫌其气场不够,但这种不满在未读小说的观众中就少了很多,因为这批观众少了小说带来的心理预设,而且电视剧是用来看的而不是简单地想象。
3.对网络小说主线情节的把握
夏衍在《杂谈改编》中曾说:“从一种样式改编成为另一种艺术样式,所以就必须要在不伤害原作的主题思想和原有风格的原则之下,运用更多的动作形象——有时不得不加以扩大,通过稀缺和添补,来使它成为主要通过形象诉诸视觉和听觉的形式。”网络小说其作品在网络连载,作者的稿酬也由连载的多少来决定,这使得网络小说较之于传统小说,篇幅过长,动辄洋洋洒洒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字,但情节性与连贯性又差了许多。影视剧是在限定的时间篇幅内对人物、情节、冲突的展开,所以如何从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字中提炼出最能吸引人的故事主线,删减或者修改枝蔓式的情节,是将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时必须要做的功课。
对小说进行影视改编,大致上有三种方式:第一,翻译式改编。这是最为忠实于原著的改编,经典小说篇幅固定,读者固定,影响也稳定,对经典小说的改编多采取这种形式。第二,框架式改编,即采用原著主要人物,改变原作重点或者对原作进行重构。第三,自由式改编,即完全把原作当成原材料,随意选取合适的内容重构故事。网络小说因篇幅过长,涉及人物众多,或主题过于敏感,在对其改编时往往采取后两种形式。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采取了框架式的改编方式,采用了原著的主要人物,对原作进行了重构。剧中保留了小说中的核心人物——甄嬛、玄凌、玄清,将他们对应地变换为大清雍正年间的熹贵妃、雍正帝和十七爷。保留了小说中的主线即甄嬛与玄凌的感情线,在剧中围绕着这条感情线,自然清晰又明确地交代了甄嬛入宫、得宠、失宠、出家、回宫、复仇的一系列人生经历,也借助了这条感情线的展开使得一众人物的故事得以叙述。甄嬛在初入宫廷时和果郡王相遇,在得宠时和其暗生情愫,在离宫修行时和果郡王私订终身,后因果郡王的死而开始复仇。甄嬛的入宫得宠引出了华妃的妒忌陷害,也引出了安陵容的背叛猜忌,引出了皇后的险恶用心,也衬托了温太医的仁厚善良,甄嬛和眉庄的姐妹情真,其他后妃也在这条主线上随着情节的开展逐步呈现,人物多而不乱。
小说中的一些情节在电视剧中也得到了删减,如甄嬛哥哥这一人物在剧中则不存在,安陵容与甄嬛哥哥的感情线也不存在,使得剧中各色女人的命运故事皆在后宫展开,宫斗的氛围更浓。《后宫·甄嬛传》选择了近80集的鸿篇巨制来呈现一部网络小说,将百万言的故事压缩进来,很好地把握了故事的主线,让不论是否读过小说的人都能明白故事剧情。但还是有很多人评论甄嬛和果郡王的情分来得太突然。这是受篇幅的影响,删去了一些支线情节,更重要的是文学和影视两种不同艺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对观众的理解造成了影响。
4.不同艺术语言的转换
文学作品是一种充满想象与诗意的文字符号系统,而影像是一种更为感性、直观的声像符号。前者通过语言来表达对世界或者对人生的看法,后者诉求图像来逼真地临摹出世间的人生百态。对于读者而言,想象是其在阅读网络小说时需要借助的思维工具和感知工具,而影像则把这种能动的人的活动转为了一种稍显被动的硬性的观看。网络小说向影视剧的转化是由一种语言体系向另一种语言体系转化的过程。
在网络小说中,篇幅无限制,话题无禁忌,作品中往往有着大量的心理活动和情绪描写,甚至是意识流式的心理描写也可以出现在网络小说里,但在影视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很难用影像呈现,特别是在如同文化快餐一般的电视连续剧中,没有时间和篇幅留给人物去“诉说”内心感受,且内心感受往往是一种只能去体会,说出来就会变味的感受。但这并不意味着影视剧中人物不能有心理感受,“语言有声化表达要比书面文字表达具有更多的附加意义,在语气中可能透露着犹疑和快乐,反映着情绪的变化、心境的状况,甚至内心中隐藏着比语言表达更内在的意见和看法”。
这种“附加意义”与“更内在的意见和看法”往往需要靠演员富有层次的表演和内涵丰富的潜台词来实现,对于影视剧,特别是电视剧设置过多的潜台词会影响到电视剧的理解性。《后宫·甄嬛传》电视剧中,观众不理解为何甄嬛与果郡王恋情来得这么快,因为省去了支线情节,又少掉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只靠每次相遇时的一些眼神、动作、潜台词等,让需要在每集电视剧中了解大量信息的观众,捕捉二人的点点滴滴着实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作家萨尔曼·萨迪拉曾说:“不管我们所论的是一首诗跨越语言疆界,变成另一种语言的另一首诗,或一本书跨越纸张和胶片的疆界,还是人们从一个世界移居到另一个世界,两者都对。”在影视改编中,艺术语言作为艺术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很好地为其内容服务。
目前,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已是时下的潮流趋势,网络小说版权低、人气高,节省制作成本和宣传成本,可谓“物美价廉”,各路影视公司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
但只有既尊重文学规律又符合影视规律,既迎合市场又符合普通大众道德与审美要求的作品才能被称为“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好作品”。时下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集中反映出一个问题便是作品的形式大于内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作品类型化严重
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网络文学的写作逐步呈现类型化,看似鲜花着锦的网络文学其作品大多禁锢于玄幻、同人、穿越等几个领域,特别是近几年穿越成风。影视剧剧本的缺乏和网络写作的类型化,使得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也呈现出严重的类型化,创新力不足。2010年到2011年,全国各大卫视热播的电视剧中宫廷戏占了一半,从《美人心计》到《宫锁心玉》到《步步惊心》到《倾世皇妃》再到《后宫·甄嬛传》都是古装戏,而《宫锁心玉》、《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竟取自同一历史时期,故事内容也基本为爱情、宫斗,被网友戏称为“那些年,雍正追过的女孩”,而《宫锁心玉》、《步步惊心》又都为穿越之作。类型化的困境之中,改编的影视作品无法在内容上谋求突破,只能通过对演员的包装、对作品的宣传、对画面服装等形式上的改进来弥补内容上的不足,但是长此以往,观众势必会审美疲劳。
《后宫·甄嬛传》是同类型改编剧中在艺术形式上做得比较好的代表,该剧从服装到礼仪认真考究,人物对白也保留了小说中的仿古体,古韵十足,且在每一集的剪辑上注意为观众留悬念,使得情节看起来**迭起。这样的设置拉长了情节节奏,以抓住观众的好奇心,同时也弥补了情节简单的缺憾,且服装、对白等也成为人们在了解故事情节、关注人物命运之余的一个谈资,一时间,网络“甄嬛体”、“华妃体”爆红。但是经典的艺术作品永远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不论是网络文学还是影视改编都迫切地需要创新动力。
2.道德伦理思考的缺失
网络小说在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存在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共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教育程度、不同价值观念的人聚集在一起,彼此交流,发现生存的意义。这样的一个公共空间应当从属于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但是目前由于网络道德体系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这个公共空间还没有担负起应有的道理伦理责任,还处在一种“百无禁忌”的状态。这种伦理思考的缺失也在由文学形式向视觉形式的转化之后继续缺失,而影视剧提供给社会一个更大更为复杂的“公共空间”,这个空间必须意识到自身需承担的道德任务。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作品,经常被人诟病格调不高,有的甚至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作品道德伦理思考的缺失。追求刺激性的情节节奏,重视精美的包装宣传,不能忽略作品背后需要承载的道德伦理,一部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要有能给观众向上的能量的力量,而这是仅依靠形式无法给予的。
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是经济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不同艺术类型间互相融合的产物,改编需要遵循市场规律,遵循艺术规律,遵循规律才能创造价值,但在看到巨大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其类型化的现状,这是制约网络小说也是制约影视剧改编的瓶颈,同时改编也要承担应尽的社会伦理价值。不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剧,先进行正确的伦理思考,再把这种思考正确地转译为某种视觉形式,给予社会一片良性的公共空间。
2011年末和2012年,随着网络人气小说《后宫·甄嬛传》改编的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热播,中国掀起一轮轮的“甄嬛”热,网络小说和网络小说的影视剧改编也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网络小说是在后工业时代伴随着新传播工具——网络的发展而诞生的新兴文学形式。艺术的发展总是会受到来自科技的影响,传播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对文学写作带来影响。纸的普及和印刷术的改进使得小说由说唱艺术进入到书面阅读阶段;近代报刊媒体的兴起,中国出现真正职业化的作家;而今盛行的网络小说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当代信息技术是它的物质基础。
网络小说从本质上来说是科技发展给文学带来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但它与传统通俗小说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传统通俗小说题材通俗、故事**通俗、用通俗化情趣化的语言传递普世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才子佳人”、“英雄救美”、“行侠仗义”是传统通俗小说里的常见模式。网络文学对传统通俗小说采取了积极拥抱的姿态,从内容到形式都对传统通俗小说进行了全面融合。网络小说主题十分通俗化,奇幻、言情、**、同人、武侠、传奇等是其基本类型,走红的网络作家也多是创作言情、悬疑、武侠、玄幻等某一类型作品的高手,这与我国传统通俗小说中“英雄”、“儿女”、“公案”、“鬼神”等类型相符合。
在形式上网络小说多采用复杂曲折的情节来讲一个程式化的故事,《后宫·甄嬛传》洋洋洒洒百万言,涉及帝王将相、公主后妃等几十号人物,历史跨度大,从主人公甄嬛的少女时代到中年时代,但其故事的内核仍旧是“才子佳人”、“始乱终弃”等传统故事模式的组合。甄嬛未入宫廷时企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是所有闺阁佳人的共同心愿,初入宫廷时和玄凌(电视剧中的雍正)的爱情以及后来与玄清(电视剧中的果郡王)的爱慕都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型的故事模式,符合大众审美。而故事的另一主人公玄凌与一众后妃,特别是与华妃之间的感情则是始乱终弃的另类演绎,其中又包涵了帝王将相之间的猜忌故事,这也带出了华妃红颜薄命令人唏嘘的故事。而甄嬛与眉庄之间的义结金兰,姐妹情深,相扶相持,与安陵容的妒忌背叛更是传统通俗小说中的关于女性角色经常设置的情节和桥段,这些故事的内核超越历史,符合中国传统伦理,既不先锋另类,也不离经叛道,尤其贴合女性读者的渴望爱情、渴望忠贞、渴望理解的心理。
网络小说继承并发展传统通俗小说,形式新颖,但故事内核并不先锋,传统的故事模式承载的普世的价值观易于被普通大众所接受,这是网络小说能够向影视剧转化的故事基础,但影视剧较之网络小说,需要面对更多的观众,对观众的年龄、教育程度等方面的要求也更低,所以影视剧需要能被更多普通大众接受的故事情节。网络小说为影视剧改编提供了大量的故事素材,因为网络文学从一开始便在对传统的继承和融合中带着浓厚的消解与解构意味。
这种消解与解构完成了对长期以来在政治意识形态主宰下精英文学中对“经典”、“崇高”、“权力”、“历史”、“英雄”等意义的颠覆,将文学还给所有愿意创作的人,他们可以借助网络低廉的传播手段,表达自己。《后宫·甄嬛传》其延续了新历史小说的先锋手法,虚构历史、改写旧事,但在架空历史、想象历史、将历史彻底地小说化方面走得更远。《后宫·甄嬛传》小说中的故事完全架空,一众人物皆为虚构,但这些虚构的人物又有历史上真实人物的影子,是某个或某几个人物的集合。
这些帝王后妃也不再如正史纪录和人们一般印象中的高高在上冷冷冰冰,他们的情感终究也脱离不了人间男女爱恋的普遍模式,尊贵的帝王对女主角也是痴心绝对,这是阶级、权利、地位等无法左右的。马斯洛的需求论说,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后宫·甄嬛传》为代表的网络小说中渗透出的对历史的颠覆和对传统与权力的消解,彰显了普通的人性与**,“人的中心化”与“政治的边缘化”使得普通大众在欣赏网络小说时获得其他阅读难以给予的轻松自在,这种自在为网络小说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基础,这也为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带来了预先的社会关注和观众基础。
小说《后宫·甄嬛传》和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无论在网络小说和电视剧改编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实际上,把小说改编为戏剧影视作品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据统计,我国有30%的影视剧改编自小说。小说向影视剧、舞台剧等的转化实质是文学艺术向综合艺术的转化,是由个人创作向工业时代集体创作的转化。
对小说而言,改编意味着改变,意味着要求重新思考、重新构思和充分理解戏剧性和文学性之间的本质性区别。而今,网络小说成为影视剧改编的重要阵地,网络小说较之传统小说,借助网络的传播平台,篇幅不受限制,读者面更广,作品涉及主题也更广,这些在成为网络小说优势的同时,也给网络小说的影视剧改编带来一些新的必须要克服的问题。
1.敏感、残酷、颓废、暴力等主题或情节的弱化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学体裁。长期以来精英文学垄断着中国的文学界。网络小说是一种与精英文学相对的草根文学,对写手和作品都没有门槛限制,但写手自身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和网络目前自由开放的风气等因素,也给网络小说带来了鱼龙混杂的局面,一些低俗的网络小说充斥着性、暴力、恐怖等内容,许多优秀网络小说在情节曲折动人的同时也传递了一些残酷、颓废的主题或存在一些过于敏感、残酷、颓废、暴力的情节,而这些内容并不适宜在影视剧中表现,也不符合我国当前法律和影视行业规定。且网络小说的读者与影视作品的观众并不是同一人群,网络小说的读者多为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而影视剧,特别是在各大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其观众覆盖各个年龄段,必须对作品主题和情节严格把关。
早年慕容雪村的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以独特的文风和悲悯的情感获得追捧,红极网络,许多影视公司希望将其改编成电视剧,但作品中涉及的**、一夜情和主人公“西门庆式”的纵欲故事又令影视公司无法下手,后终于改编成为电视剧,但在央视8套播出时中途下档。时下最红的《后宫·甄嬛传》在播出时虽然被人赞誉制作精美、情节曲折,但其对人心险恶的渲染也遭来很多诟病,更有网友调侃“这部电视剧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是一帮女人合伙弄死另一个女人,下半部分是一帮女人合伙弄死一个男人”。而在改编过程中一些人物的过于惨烈的命运也需要被改写或弱化,比如作为小说后半段重要人物的叶贵人在小说中被玄凌车裂,出于政治意识和经济利益,这种情节在电视剧中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呈现给观众的。
2.现实成分的加强
“自由是网络文学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因。”在自由的推动下,网络文学题材自由,古到四大名著的翻新改写,奇到惊险的挖坟掘墓,实到身边的职场打拼,虚到触不到的神仙天界,玄到带着读者穿越回古代,真到像是发生在身边的繁琐小事。虽然网络小说的内核仍然是普世的价值观,但网络小说的虚幻、虚构、虚假成分太多。把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的过程,是由一个人的创作向集体制作转换的过程,导演需要将文字所呈现的景象通过影像和声音再现给观众,需要遵循文学和影视的规律,挑选演员出演,再经过后期制作才能完成。演员的限制、制作的限制和观众的限制都决定影视改编必须要把网络小说从虚幻中拉回现实。
许多网络小说特别是玄幻、穿越、架空类小说,主人公过于理想化,是作者创造的“集百优于一身”的理想人物,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和观众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人选,所以改编影视剧时很难找到那种既能与书中人物形象贴合又能符合观众想象的演员。“文学形象一旦具体化定型化,它的丰富内涵就必然要大打折扣,换一种说法,文学形象实际存在于读者心中,个人心中的形象不尽相同,具体的银幕形象不可能契合所有人心中的原形象。”选择演员出演改编剧的过程其实也是增加网络小说现实性的过程,且影视剧改编受到经费的限制,一些玄幻、奇异、想象、架空的情节耗资巨大,难以在剧中呈现,且这些情节也不利于观众,尤其是年纪较小或年纪较大的观众的理解,从而了影响收视率,影响经济收益。
小说《后宫·甄嬛传》是一本架空的作品,在改编的过程中,制作组选择了将其落实在了雍正朝,虚构的皇帝玄凌便成了雍正,甄嬛便成了熹贵妃,一众人物也都跟着有了相应的历史坐标,这样的落实使得故事更易被广大的电视观众所理解,因为人们对清宫戏并不陌生,心理上有了认同感。而关于演员选择的大讨论也一直未停,因为小说本为架空小说,人物理想化,读了小说的观众很多不满玄凌(雍正)的扮演者陈建斌,嫌其太老,也不满果郡王的扮演者,嫌其气场不够,但这种不满在未读小说的观众中就少了很多,因为这批观众少了小说带来的心理预设,而且电视剧是用来看的而不是简单地想象。
3.对网络小说主线情节的把握
夏衍在《杂谈改编》中曾说:“从一种样式改编成为另一种艺术样式,所以就必须要在不伤害原作的主题思想和原有风格的原则之下,运用更多的动作形象——有时不得不加以扩大,通过稀缺和添补,来使它成为主要通过形象诉诸视觉和听觉的形式。”网络小说其作品在网络连载,作者的稿酬也由连载的多少来决定,这使得网络小说较之于传统小说,篇幅过长,动辄洋洋洒洒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字,但情节性与连贯性又差了许多。影视剧是在限定的时间篇幅内对人物、情节、冲突的展开,所以如何从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字中提炼出最能吸引人的故事主线,删减或者修改枝蔓式的情节,是将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时必须要做的功课。
对小说进行影视改编,大致上有三种方式:第一,翻译式改编。这是最为忠实于原著的改编,经典小说篇幅固定,读者固定,影响也稳定,对经典小说的改编多采取这种形式。第二,框架式改编,即采用原著主要人物,改变原作重点或者对原作进行重构。第三,自由式改编,即完全把原作当成原材料,随意选取合适的内容重构故事。网络小说因篇幅过长,涉及人物众多,或主题过于敏感,在对其改编时往往采取后两种形式。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采取了框架式的改编方式,采用了原著的主要人物,对原作进行了重构。剧中保留了小说中的核心人物——甄嬛、玄凌、玄清,将他们对应地变换为大清雍正年间的熹贵妃、雍正帝和十七爷。保留了小说中的主线即甄嬛与玄凌的感情线,在剧中围绕着这条感情线,自然清晰又明确地交代了甄嬛入宫、得宠、失宠、出家、回宫、复仇的一系列人生经历,也借助了这条感情线的展开使得一众人物的故事得以叙述。甄嬛在初入宫廷时和果郡王相遇,在得宠时和其暗生情愫,在离宫修行时和果郡王私订终身,后因果郡王的死而开始复仇。甄嬛的入宫得宠引出了华妃的妒忌陷害,也引出了安陵容的背叛猜忌,引出了皇后的险恶用心,也衬托了温太医的仁厚善良,甄嬛和眉庄的姐妹情真,其他后妃也在这条主线上随着情节的开展逐步呈现,人物多而不乱。
小说中的一些情节在电视剧中也得到了删减,如甄嬛哥哥这一人物在剧中则不存在,安陵容与甄嬛哥哥的感情线也不存在,使得剧中各色女人的命运故事皆在后宫展开,宫斗的氛围更浓。《后宫·甄嬛传》选择了近80集的鸿篇巨制来呈现一部网络小说,将百万言的故事压缩进来,很好地把握了故事的主线,让不论是否读过小说的人都能明白故事剧情。但还是有很多人评论甄嬛和果郡王的情分来得太突然。这是受篇幅的影响,删去了一些支线情节,更重要的是文学和影视两种不同艺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对观众的理解造成了影响。
4.不同艺术语言的转换
文学作品是一种充满想象与诗意的文字符号系统,而影像是一种更为感性、直观的声像符号。前者通过语言来表达对世界或者对人生的看法,后者诉求图像来逼真地临摹出世间的人生百态。对于读者而言,想象是其在阅读网络小说时需要借助的思维工具和感知工具,而影像则把这种能动的人的活动转为了一种稍显被动的硬性的观看。网络小说向影视剧的转化是由一种语言体系向另一种语言体系转化的过程。
在网络小说中,篇幅无限制,话题无禁忌,作品中往往有着大量的心理活动和情绪描写,甚至是意识流式的心理描写也可以出现在网络小说里,但在影视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很难用影像呈现,特别是在如同文化快餐一般的电视连续剧中,没有时间和篇幅留给人物去“诉说”内心感受,且内心感受往往是一种只能去体会,说出来就会变味的感受。但这并不意味着影视剧中人物不能有心理感受,“语言有声化表达要比书面文字表达具有更多的附加意义,在语气中可能透露着犹疑和快乐,反映着情绪的变化、心境的状况,甚至内心中隐藏着比语言表达更内在的意见和看法”。
这种“附加意义”与“更内在的意见和看法”往往需要靠演员富有层次的表演和内涵丰富的潜台词来实现,对于影视剧,特别是电视剧设置过多的潜台词会影响到电视剧的理解性。《后宫·甄嬛传》电视剧中,观众不理解为何甄嬛与果郡王恋情来得这么快,因为省去了支线情节,又少掉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只靠每次相遇时的一些眼神、动作、潜台词等,让需要在每集电视剧中了解大量信息的观众,捕捉二人的点点滴滴着实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作家萨尔曼·萨迪拉曾说:“不管我们所论的是一首诗跨越语言疆界,变成另一种语言的另一首诗,或一本书跨越纸张和胶片的疆界,还是人们从一个世界移居到另一个世界,两者都对。”在影视改编中,艺术语言作为艺术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很好地为其内容服务。
目前,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已是时下的潮流趋势,网络小说版权低、人气高,节省制作成本和宣传成本,可谓“物美价廉”,各路影视公司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
但只有既尊重文学规律又符合影视规律,既迎合市场又符合普通大众道德与审美要求的作品才能被称为“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好作品”。时下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集中反映出一个问题便是作品的形式大于内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作品类型化严重
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网络文学的写作逐步呈现类型化,看似鲜花着锦的网络文学其作品大多禁锢于玄幻、同人、穿越等几个领域,特别是近几年穿越成风。影视剧剧本的缺乏和网络写作的类型化,使得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也呈现出严重的类型化,创新力不足。2010年到2011年,全国各大卫视热播的电视剧中宫廷戏占了一半,从《美人心计》到《宫锁心玉》到《步步惊心》到《倾世皇妃》再到《后宫·甄嬛传》都是古装戏,而《宫锁心玉》、《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竟取自同一历史时期,故事内容也基本为爱情、宫斗,被网友戏称为“那些年,雍正追过的女孩”,而《宫锁心玉》、《步步惊心》又都为穿越之作。类型化的困境之中,改编的影视作品无法在内容上谋求突破,只能通过对演员的包装、对作品的宣传、对画面服装等形式上的改进来弥补内容上的不足,但是长此以往,观众势必会审美疲劳。
《后宫·甄嬛传》是同类型改编剧中在艺术形式上做得比较好的代表,该剧从服装到礼仪认真考究,人物对白也保留了小说中的仿古体,古韵十足,且在每一集的剪辑上注意为观众留悬念,使得情节看起来**迭起。这样的设置拉长了情节节奏,以抓住观众的好奇心,同时也弥补了情节简单的缺憾,且服装、对白等也成为人们在了解故事情节、关注人物命运之余的一个谈资,一时间,网络“甄嬛体”、“华妃体”爆红。但是经典的艺术作品永远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不论是网络文学还是影视改编都迫切地需要创新动力。
2.道德伦理思考的缺失
网络小说在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存在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共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教育程度、不同价值观念的人聚集在一起,彼此交流,发现生存的意义。这样的一个公共空间应当从属于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但是目前由于网络道德体系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这个公共空间还没有担负起应有的道理伦理责任,还处在一种“百无禁忌”的状态。这种伦理思考的缺失也在由文学形式向视觉形式的转化之后继续缺失,而影视剧提供给社会一个更大更为复杂的“公共空间”,这个空间必须意识到自身需承担的道德任务。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作品,经常被人诟病格调不高,有的甚至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作品道德伦理思考的缺失。追求刺激性的情节节奏,重视精美的包装宣传,不能忽略作品背后需要承载的道德伦理,一部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要有能给观众向上的能量的力量,而这是仅依靠形式无法给予的。
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是经济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不同艺术类型间互相融合的产物,改编需要遵循市场规律,遵循艺术规律,遵循规律才能创造价值,但在看到巨大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其类型化的现状,这是制约网络小说也是制约影视剧改编的瓶颈,同时改编也要承担应尽的社会伦理价值。不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剧,先进行正确的伦理思考,再把这种思考正确地转译为某种视觉形式,给予社会一片良性的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