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搅乱局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立鼎1894最新章节!
稍微卡了一下,继续回复更新。
杨浩把事做得如此操切,并非急躁少谋,关键在他找的严复其人,不一定耐烦他比手画脚,干预过多。
严复有大才,连李鸿章都看中,不但提拔到身边重用,还有意将其收为弟子。奈何严复自负才学,不肯答应,故而虽然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之职,却“不预机要”。不想当一家人,当然不能得到重用。
再加上他生有一张大嘴巴,把李鸿章被广东税务司德璀琳欺骗的事儿抖出来,让朝野都嗤笑李中堂。李鸿章仍旧能保他为后补道台,并给予“遇缺先补”的便利,可说是很够意思了。
按照一般人的看法,你严又陵既然抱上了李鸿章中堂的大腿,那就好好跟着办事,仕途一片光明。他偏不,骄傲如严复,绝不肯一直给人牵马坠蹬。大概也因为他看清楚了,当今官场之上,不是正统科举出身的人,永远别想自成一派,为了能有机会肆意施展才华,他宁可回头苦读四书五经,再入考场。
去年,严复第四次回福建考科举,又没中。这下子郁闷的不行,又因为咳喘病难受,他一直抽**烟,越发为官场排斥。
到此时,严复大概终于悟了,就凭他一人,想要对抗千百年来形成的官场规则,根本不现实。眼瞅着当初跟他一班同学的人都青云直上,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心中苦闷失落,难以言表。
说到底,严复就是个空有才华却不识时务的狂士,性格决定命运,注定要成为个悲剧。
然而就在这时候,杨浩却横空出世,带来一份让他眼前一亮的东西,让他看到了另外一条能够尽情施展才华,于当今昏昏时事中,发出振聋发聩之吼声的通天大道!
所以,严复才答应的那么痛快,纯粹是杨浩赶得时机太好了!
杨浩只是从搜集到的各种资料里片面的了解到严复的为人,第一次见面也不能说太多,不过是投石问路而已。究竟能发展到何种地步,却还要慢慢观察,彼此切磋。
就当前所知,各方面的评论汇总起来,只能判断出,只要引起了严复的兴趣,他答应下来了,那么剩下的事情,大概只需要杨浩提供相关资料和情报,盯着《国闻报》的主题思想不会跑偏,做好发行和舆论引导、利用就可以。以严复的大才,只会办的更加适合当代所需。
比起杨家一帮人急就章式的谋划,严复的心思要缜密的多。就在杨浩离开之后,严复马上摊开纸笔,对着报纸上的文章,进行批改润色。---21世纪的中国人,因为学的都是白话文,写出来的文章里,语法用词离经叛道的比比皆是,弄成繁体字放在这时代,那就是文理不通,刊登出去,会让人家笑掉大牙。
严复既然要当总编,起码不能让人在这方面挑出毛病。
接下来的一整夜,严宅里的咳嗽声时时响起。杨浩在隔壁院子里也能听到,叹了口气,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回头让老妈给拟方子开药。无论如何,得先把他这**瘾给戒了再说。
此时的天津卫,因为杨浩的插手,已经开了锅似的乱成一锅粥!
盛宣怀还没等带人去抓日本间谍呢,英国人先找上门来了。两方面一碰才知道,他们的目标,竟然是同一伙人!
昨天晚上,英租界工部局费了好大劲才扑灭大火,避免波及到周围,随后调查时愕然发现,作为事主的松昌洋行的人居然都跑光了!并在火场垃圾堆里,找到没有被烧毁的枪支残骸,以及被遮掩住的地道!
蓄意纵火,爆炸,枪械,地道,这哪是一家普通洋行该有的样子?英国人当即封锁出入,连夜排查,终于得知,那些人都跑出去了!
当然这时候英国人还不清楚,松昌洋行的人是日本间谍,只当是清政府安插进来的探子,或者什么人。总之登记的资料是清国人没错,于是气冲冲的跑到衙门找茬,却从盛宣怀这里得知内情。
盛宣怀当时大吃一惊!事情未免太巧合了些。早上杨浩才来告知自己详情,英国人接着就找上来,原本是要求交出凶犯,现在要改成联合抓捕。这里面,姓杨的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时间太匆忙,却由不得他认真思忖。一边派出人手封锁天津各处关卡,城里城外的展开搜查抓捕,随后与英国驻天津领事宝士德去北洋衙门拜见李鸿章,商定如何确认日本之罪责,并进一步声讨谴责相关事宜。
差不多前后脚,张佩纶也带人把李鸿章的外甥一干人等全部抓获归案。刘棻和汪开甲根本经不住吓唬,立即吐**代了一切。可笑的是,他们居然压根就没想过保密的重要性,对于告诉松昌洋行的人诸多军情半点都没怀疑有问题。倒是李鸿章那位倒霉的外甥张士珩,从头到尾都不了解情况。
李鸿章差点给气炸了肺,当即令人把两个蠢货拖出去砍了,并撸了张士珩的差事,赶回家反省。
英国领事宝士德的到来,让李鸿章感到前所未有的紧迫,这年头虽然没有“外交无小事”的说法,牵扯到英国人和法国人,那就不能跟原先一般马虎处置。
不过好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大清国还没有太当日本是回事儿,自然也不会对他们有任何的畏惧。英国也还没有决定支持哪一家,从总体政策上来说,在华的人员更倾向于清国。毕竟,清国北方与俄国直接接壤,人口众多兵力足,体量大,牵制的潜力要明显多过日本。
清政府对日本间谍的态度自也是毫无宽容,更十分的气恼。李鸿章发电各省督抚,提醒他们立即派人按照名单捉拿搜捕,并行文法国公使,请他们允许上海道台协同抓捕藏在法租界金神父路上,小旅馆内间谍头子根津一等人。
傍晚时分,各地纷纷发来电报,抓捕人犯数十名,初步审讯已有人交代,确认是日本密探无疑。至此,杨浩提供的情报消息再无可疑,李鸿章当即把弹劾张之洞的折子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然后,最后一个发电告知。
英国领事宝士德也上报公使公使欧格讷爵士,就日本人公然把间谍机关设在英租界之事,提出严正抗议,责令日本对此给出交代。
李鸿章忙活出一身的汗,看看外头天黑了,估摸着张南皮今儿晚饭别想吃的香,心中的不痛快就轻了不少。
张佩纶惯会揣摩他的心意,特地凑趣道:“那乐善堂之间谍团伙,可都从汉口发出。若张香涛动作不速,以致匪首逃遁,这可就不好交代了。即便抓住,他也难逃一个失察之罪。”
最后一个通知张之洞,可以说自己为了稳妥起见,确定消息无误,但谁能知道日本人就没有别的消息渠道提前告知汉口乐善堂?虽说只有半日的时间差,也足以发生许多变化了。
李鸿章摆了摆手:“这点儿事,还伤不到他张南皮,顶多让他消停两天,亡羊补牢才是当下急务。必须要弄清楚,那倭人是否真的敢冒大不韪,图谋朝鲜与大清。”
曾在日本当三年公使的李经方道:“日本素来颟顸狂悖,总要做些不自量力的事。以他们的实力,正面挑衅是一定不敢的。不过,倭人崇尚出奇用诈,动辄赌命,却要防范他们铤而走险,暴起发难。”
“哼,蕞尔小邦,谅他也不敢!”
李鸿章不在意的摆了摆手:“打仗看的是钱粮,就他们那点兵力财力,支撑得起么?不过,还是要提醒丁汝昌,谨慎着点,不要出了岔头。真要闹出什么事儿,搅扰了太后六十大寿,那可就不好收拾了。”
李经方只能叹气。他在日本这几年,恰逢日本“第六次海军扩充计划”造舰浪潮达到高峰期,深知这个疯狂的小国为了扩张,不惜竭尽全力。其拟定的“对清第一期军备扩张案”仅新增舰船就有7万吨之多,足以超过整个北洋水师。其目标是谁,自不待言。
这些年,日本得寸进尺,不断从外围压迫逼近,其所图谋早已昭然若揭,今天遍布全国的间谍网,居然是大清上下全无防范的日本商人为骨干,更已经调查的那样清楚,说他们没挑起战争的念头,才怪!
更有一样,日本人做事,一贯喜欢以小伎俩故意羞辱激怒他人,以此来试探其反应和态度。他们一边嘴上说着“给您添麻烦了”,却专门在你最在意的地方找麻烦。
李鸿章担心弄出事端影响了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只怕日本人正要她这个生日过不舒坦呢!
无奈啊,李经方看到的,想到的,提醒李鸿章的,极少有被采纳的。中堂大人自负办洋务和外交天下无人能比,只当他一个后生晚辈故作惊人之语。而张佩纶这些清流书生,两眼看不到外面世界的变化有多么迅速,整日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专一勾心斗角,不识时务,净帮倒忙。
c
稍微卡了一下,继续回复更新。
杨浩把事做得如此操切,并非急躁少谋,关键在他找的严复其人,不一定耐烦他比手画脚,干预过多。
严复有大才,连李鸿章都看中,不但提拔到身边重用,还有意将其收为弟子。奈何严复自负才学,不肯答应,故而虽然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之职,却“不预机要”。不想当一家人,当然不能得到重用。
再加上他生有一张大嘴巴,把李鸿章被广东税务司德璀琳欺骗的事儿抖出来,让朝野都嗤笑李中堂。李鸿章仍旧能保他为后补道台,并给予“遇缺先补”的便利,可说是很够意思了。
按照一般人的看法,你严又陵既然抱上了李鸿章中堂的大腿,那就好好跟着办事,仕途一片光明。他偏不,骄傲如严复,绝不肯一直给人牵马坠蹬。大概也因为他看清楚了,当今官场之上,不是正统科举出身的人,永远别想自成一派,为了能有机会肆意施展才华,他宁可回头苦读四书五经,再入考场。
去年,严复第四次回福建考科举,又没中。这下子郁闷的不行,又因为咳喘病难受,他一直抽**烟,越发为官场排斥。
到此时,严复大概终于悟了,就凭他一人,想要对抗千百年来形成的官场规则,根本不现实。眼瞅着当初跟他一班同学的人都青云直上,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心中苦闷失落,难以言表。
说到底,严复就是个空有才华却不识时务的狂士,性格决定命运,注定要成为个悲剧。
然而就在这时候,杨浩却横空出世,带来一份让他眼前一亮的东西,让他看到了另外一条能够尽情施展才华,于当今昏昏时事中,发出振聋发聩之吼声的通天大道!
所以,严复才答应的那么痛快,纯粹是杨浩赶得时机太好了!
杨浩只是从搜集到的各种资料里片面的了解到严复的为人,第一次见面也不能说太多,不过是投石问路而已。究竟能发展到何种地步,却还要慢慢观察,彼此切磋。
就当前所知,各方面的评论汇总起来,只能判断出,只要引起了严复的兴趣,他答应下来了,那么剩下的事情,大概只需要杨浩提供相关资料和情报,盯着《国闻报》的主题思想不会跑偏,做好发行和舆论引导、利用就可以。以严复的大才,只会办的更加适合当代所需。
比起杨家一帮人急就章式的谋划,严复的心思要缜密的多。就在杨浩离开之后,严复马上摊开纸笔,对着报纸上的文章,进行批改润色。---21世纪的中国人,因为学的都是白话文,写出来的文章里,语法用词离经叛道的比比皆是,弄成繁体字放在这时代,那就是文理不通,刊登出去,会让人家笑掉大牙。
严复既然要当总编,起码不能让人在这方面挑出毛病。
接下来的一整夜,严宅里的咳嗽声时时响起。杨浩在隔壁院子里也能听到,叹了口气,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回头让老妈给拟方子开药。无论如何,得先把他这**瘾给戒了再说。
此时的天津卫,因为杨浩的插手,已经开了锅似的乱成一锅粥!
盛宣怀还没等带人去抓日本间谍呢,英国人先找上门来了。两方面一碰才知道,他们的目标,竟然是同一伙人!
昨天晚上,英租界工部局费了好大劲才扑灭大火,避免波及到周围,随后调查时愕然发现,作为事主的松昌洋行的人居然都跑光了!并在火场垃圾堆里,找到没有被烧毁的枪支残骸,以及被遮掩住的地道!
蓄意纵火,爆炸,枪械,地道,这哪是一家普通洋行该有的样子?英国人当即封锁出入,连夜排查,终于得知,那些人都跑出去了!
当然这时候英国人还不清楚,松昌洋行的人是日本间谍,只当是清政府安插进来的探子,或者什么人。总之登记的资料是清国人没错,于是气冲冲的跑到衙门找茬,却从盛宣怀这里得知内情。
盛宣怀当时大吃一惊!事情未免太巧合了些。早上杨浩才来告知自己详情,英国人接着就找上来,原本是要求交出凶犯,现在要改成联合抓捕。这里面,姓杨的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时间太匆忙,却由不得他认真思忖。一边派出人手封锁天津各处关卡,城里城外的展开搜查抓捕,随后与英国驻天津领事宝士德去北洋衙门拜见李鸿章,商定如何确认日本之罪责,并进一步声讨谴责相关事宜。
差不多前后脚,张佩纶也带人把李鸿章的外甥一干人等全部抓获归案。刘棻和汪开甲根本经不住吓唬,立即吐**代了一切。可笑的是,他们居然压根就没想过保密的重要性,对于告诉松昌洋行的人诸多军情半点都没怀疑有问题。倒是李鸿章那位倒霉的外甥张士珩,从头到尾都不了解情况。
李鸿章差点给气炸了肺,当即令人把两个蠢货拖出去砍了,并撸了张士珩的差事,赶回家反省。
英国领事宝士德的到来,让李鸿章感到前所未有的紧迫,这年头虽然没有“外交无小事”的说法,牵扯到英国人和法国人,那就不能跟原先一般马虎处置。
不过好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大清国还没有太当日本是回事儿,自然也不会对他们有任何的畏惧。英国也还没有决定支持哪一家,从总体政策上来说,在华的人员更倾向于清国。毕竟,清国北方与俄国直接接壤,人口众多兵力足,体量大,牵制的潜力要明显多过日本。
清政府对日本间谍的态度自也是毫无宽容,更十分的气恼。李鸿章发电各省督抚,提醒他们立即派人按照名单捉拿搜捕,并行文法国公使,请他们允许上海道台协同抓捕藏在法租界金神父路上,小旅馆内间谍头子根津一等人。
傍晚时分,各地纷纷发来电报,抓捕人犯数十名,初步审讯已有人交代,确认是日本密探无疑。至此,杨浩提供的情报消息再无可疑,李鸿章当即把弹劾张之洞的折子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然后,最后一个发电告知。
英国领事宝士德也上报公使公使欧格讷爵士,就日本人公然把间谍机关设在英租界之事,提出严正抗议,责令日本对此给出交代。
李鸿章忙活出一身的汗,看看外头天黑了,估摸着张南皮今儿晚饭别想吃的香,心中的不痛快就轻了不少。
张佩纶惯会揣摩他的心意,特地凑趣道:“那乐善堂之间谍团伙,可都从汉口发出。若张香涛动作不速,以致匪首逃遁,这可就不好交代了。即便抓住,他也难逃一个失察之罪。”
最后一个通知张之洞,可以说自己为了稳妥起见,确定消息无误,但谁能知道日本人就没有别的消息渠道提前告知汉口乐善堂?虽说只有半日的时间差,也足以发生许多变化了。
李鸿章摆了摆手:“这点儿事,还伤不到他张南皮,顶多让他消停两天,亡羊补牢才是当下急务。必须要弄清楚,那倭人是否真的敢冒大不韪,图谋朝鲜与大清。”
曾在日本当三年公使的李经方道:“日本素来颟顸狂悖,总要做些不自量力的事。以他们的实力,正面挑衅是一定不敢的。不过,倭人崇尚出奇用诈,动辄赌命,却要防范他们铤而走险,暴起发难。”
“哼,蕞尔小邦,谅他也不敢!”
李鸿章不在意的摆了摆手:“打仗看的是钱粮,就他们那点兵力财力,支撑得起么?不过,还是要提醒丁汝昌,谨慎着点,不要出了岔头。真要闹出什么事儿,搅扰了太后六十大寿,那可就不好收拾了。”
李经方只能叹气。他在日本这几年,恰逢日本“第六次海军扩充计划”造舰浪潮达到高峰期,深知这个疯狂的小国为了扩张,不惜竭尽全力。其拟定的“对清第一期军备扩张案”仅新增舰船就有7万吨之多,足以超过整个北洋水师。其目标是谁,自不待言。
这些年,日本得寸进尺,不断从外围压迫逼近,其所图谋早已昭然若揭,今天遍布全国的间谍网,居然是大清上下全无防范的日本商人为骨干,更已经调查的那样清楚,说他们没挑起战争的念头,才怪!
更有一样,日本人做事,一贯喜欢以小伎俩故意羞辱激怒他人,以此来试探其反应和态度。他们一边嘴上说着“给您添麻烦了”,却专门在你最在意的地方找麻烦。
李鸿章担心弄出事端影响了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只怕日本人正要她这个生日过不舒坦呢!
无奈啊,李经方看到的,想到的,提醒李鸿章的,极少有被采纳的。中堂大人自负办洋务和外交天下无人能比,只当他一个后生晚辈故作惊人之语。而张佩纶这些清流书生,两眼看不到外面世界的变化有多么迅速,整日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专一勾心斗角,不识时务,净帮倒忙。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