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一瓯茶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最春风最新章节!
“大人,扬州的年礼到了。”明岚兴冲冲地跑了进来。
正在和女儿下棋的罗绍抬起头来,笑着道:“今年可真是早啊。”
明岚口中的扬州是指罗锦言的外家,李氏的娘家。
李家是安徽人,在扬州已经营两代,是江南数得上的大盐商。
李氏去世之后,李家年年都会在正月初一之前送年礼过来,这年礼当然不是给罗绍的,而是给罗锦言的。
罗绍调任陇西的事,早就写信告知了李家,吏部给的期限是三月十五之前到任,也就是说过了元旦五天的休沐,最迟也要在元宵节前便要赴任。
后来罗绍遇到意外,向吏部告假,不想让李家担心,就没有另外写信告知。而李家以为罗绍过了年便要赴任,又担心路上遇到风雪耽搁行程,索性提前把年礼送到了昌平。
来送礼的是李氏的嫂子,李家大太太的陪房崔妈妈,自从李氏去世之后,每年的端午、中秋、元旦,都是崔妈妈带着节礼过来。
因为家里没有主持中馈的女眷,每年都是罗绍亲自带着罗锦言来接待崔妈妈。
崔妈妈四十上下,穿着豆沙红的素面褙子,雪青色的裙子,圆髻梳得光溜溜,插着赤金镶玉葫芦簪子,赤金一点油的耳丁,还在发髻上插了朵指甲大小的红绒花,周身上下干净俐落,体面而不失喜庆。
崔妈妈笑着给罗绍和罗锦言请安,拿了只素缎荷包,道:“这是我家大老爷和大太太给表小姐的压岁钱。”
常贵媳妇上前接了,罗锦言起身行礼,崔妈妈侧了身子替主子受礼。
崔妈妈又道:“婆子进了庄子才知道姑老爷病了,若是姑老爷不嫌婆子笨拙,婆子就留下来侍候小姐几日,小姐侍疾的时候,婆子也能给打打下手。”
崔妈妈是李家的人,大过年的,怎能让她留下,罗绍在心里叹息,若是惜惜身边能有这样一个人该有多好。
他笑着婉拒,赏了崔妈妈三十两银子,罗锦言则赏了对指宽的赤金镯子,崔妈妈笑得见眉不见眼,用过午饭便带着罗家的回礼急匆匆赶回扬州,过年是赶不上了,能在正月里赶回去也能吃顿团圆饭。
罗锦言把荷包连同里面的银票交给夏至,夏至掏出银票,足足一千两。
常贵媳妇咂舌:“这李家舅爷真是大手笔啊。”
夏至笑道:“舅老爷给大小姐的压岁钱每年都是这个数,倒是给大小姐带来的物件才叫特别。”
说着,她把礼单子拿过来给罗锦言过目,指着其中的茶叶说道:“崔妈妈说了,往年给您送的都是江南的春茶,春天里采的,到了腊月也就快要变成隔年茶了,今年二表少爷去福建做起茶叶生意,得了些今秋的大红袍,特意带了两斤给老爷和您尝尝鲜。”
李家大舅爷李毅膝下四子,长子和三子跟着他做盐引生意,老四读书很好,李毅想让他走科举之路,唯有老二李青风是个“不听话”的,没有经营家中祖业,用平时积攒的五百两银子创业,先是把扬州特产贩卖到安徽和浙江,赚了更多的银子后,干脆做起了茶叶生意。
今秋的大红袍?罗锦言看着礼单,若有所思。
她忽然站起身来,没等常贵媳妇反应过来,自己趿着鞋子下炕,快步走到门口,这才转过身道:“去......看......看......”
大红袍是供品,以秋茶为最佳,但因产量稀少,从福建到京城又是路途遥遥,送到京城时,往往已是次年春天,罗锦言在宫里时,也很少喝到今秋的大红袍。
李大舅舅给送来的这两斤大红袍太难得了,喝了也太可惜。
没过一会儿,这两斤大红茶已经到了罗锦言屋里,她对夏至道:“鲁......振......平......”
鲁振平是六兄弟中的老二,如今他们六人都是罗锦言的侍卫,罗锦言虽然已经七岁,但乡下地方没有京城那么讲究,罗锦言在堂屋里见了他。
“大人,李家送来的年礼都已入库了。”明岚道。
罗绍问道:“小姐挑了喜欢的东西吗?”
明岚回道:“其中二十匹江南时兴的料子和十几张皮子是常贵媳妇收到小姐库里了,几枚象牙和玉石的小把件,大小姐让摆到您书房的百宝阁上,吃的喝的都交给二侄少爷,大小姐只拿了几匣子点心和两斤大红袍。
罗绍哈哈大笑:“这丫头真是识货的,早早地把那两斤大红袍收起来,免得建昌牛嚼牡丹。”
明岚也不由得笑起来,侄少爷是个好人,可见识上必竟少了些,说不定真会把大红袍当成普通茶叶拿来待客。
李家的东西原本就是送给惜惜的,如今她稍大一点,就懂得处置这些东西了,罗绍很是欣慰,李氏在的时候,也喜欢挑些把件摆到他的书房里。
罗绍并不知道,这两斤难得的大红袍,罗锦言并不是拿来喝的。
清晨,赵宥从屋里出来,几只麻雀在檐下叽叽喳喳,看到有人来了,扑着翅膀飞到了庑廊上面。
一个有些面生的小厮端着茶盘走过来,赵宥叫住他,问道:“这么早王大人就有客人吗?”
赵宥已在王朝明的后衙里住了几日,这个小厮没有见过,但看他走过来的方向,应是从王朝明的书房过来的。
小厮道:“这是王大人昨晚练字时用的,他老人家体贴咱们没让收拾,可咱们也要有眼力,早早地把收房收拾妥当才是啊。”
赵宥扫了一眼茶盘,哥窑梅子青的茶碗里还有没喝完的茶汤。
看到这茶汤,他的眉头动了动,笑道:“王大人真有品味,这是好茶啊。”
他住在这里,王朝明对外对内都说他是一位同僚的公子,路经昌平,小住几日。
那小厮听到这位小公子这样说,便有些显摆地说道:“您可真有眼光,听我家大人说,这是今年秋天刚采的茶,叫什么来着......我没记住,反正说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好东西。”
一一一一
姐妹兄弟们,今天的更新送上~~~
惜惜说,现在的赵宥,也还是个小孩子而已。
“大人,扬州的年礼到了。”明岚兴冲冲地跑了进来。
正在和女儿下棋的罗绍抬起头来,笑着道:“今年可真是早啊。”
明岚口中的扬州是指罗锦言的外家,李氏的娘家。
李家是安徽人,在扬州已经营两代,是江南数得上的大盐商。
李氏去世之后,李家年年都会在正月初一之前送年礼过来,这年礼当然不是给罗绍的,而是给罗锦言的。
罗绍调任陇西的事,早就写信告知了李家,吏部给的期限是三月十五之前到任,也就是说过了元旦五天的休沐,最迟也要在元宵节前便要赴任。
后来罗绍遇到意外,向吏部告假,不想让李家担心,就没有另外写信告知。而李家以为罗绍过了年便要赴任,又担心路上遇到风雪耽搁行程,索性提前把年礼送到了昌平。
来送礼的是李氏的嫂子,李家大太太的陪房崔妈妈,自从李氏去世之后,每年的端午、中秋、元旦,都是崔妈妈带着节礼过来。
因为家里没有主持中馈的女眷,每年都是罗绍亲自带着罗锦言来接待崔妈妈。
崔妈妈四十上下,穿着豆沙红的素面褙子,雪青色的裙子,圆髻梳得光溜溜,插着赤金镶玉葫芦簪子,赤金一点油的耳丁,还在发髻上插了朵指甲大小的红绒花,周身上下干净俐落,体面而不失喜庆。
崔妈妈笑着给罗绍和罗锦言请安,拿了只素缎荷包,道:“这是我家大老爷和大太太给表小姐的压岁钱。”
常贵媳妇上前接了,罗锦言起身行礼,崔妈妈侧了身子替主子受礼。
崔妈妈又道:“婆子进了庄子才知道姑老爷病了,若是姑老爷不嫌婆子笨拙,婆子就留下来侍候小姐几日,小姐侍疾的时候,婆子也能给打打下手。”
崔妈妈是李家的人,大过年的,怎能让她留下,罗绍在心里叹息,若是惜惜身边能有这样一个人该有多好。
他笑着婉拒,赏了崔妈妈三十两银子,罗锦言则赏了对指宽的赤金镯子,崔妈妈笑得见眉不见眼,用过午饭便带着罗家的回礼急匆匆赶回扬州,过年是赶不上了,能在正月里赶回去也能吃顿团圆饭。
罗锦言把荷包连同里面的银票交给夏至,夏至掏出银票,足足一千两。
常贵媳妇咂舌:“这李家舅爷真是大手笔啊。”
夏至笑道:“舅老爷给大小姐的压岁钱每年都是这个数,倒是给大小姐带来的物件才叫特别。”
说着,她把礼单子拿过来给罗锦言过目,指着其中的茶叶说道:“崔妈妈说了,往年给您送的都是江南的春茶,春天里采的,到了腊月也就快要变成隔年茶了,今年二表少爷去福建做起茶叶生意,得了些今秋的大红袍,特意带了两斤给老爷和您尝尝鲜。”
李家大舅爷李毅膝下四子,长子和三子跟着他做盐引生意,老四读书很好,李毅想让他走科举之路,唯有老二李青风是个“不听话”的,没有经营家中祖业,用平时积攒的五百两银子创业,先是把扬州特产贩卖到安徽和浙江,赚了更多的银子后,干脆做起了茶叶生意。
今秋的大红袍?罗锦言看着礼单,若有所思。
她忽然站起身来,没等常贵媳妇反应过来,自己趿着鞋子下炕,快步走到门口,这才转过身道:“去......看......看......”
大红袍是供品,以秋茶为最佳,但因产量稀少,从福建到京城又是路途遥遥,送到京城时,往往已是次年春天,罗锦言在宫里时,也很少喝到今秋的大红袍。
李大舅舅给送来的这两斤大红袍太难得了,喝了也太可惜。
没过一会儿,这两斤大红茶已经到了罗锦言屋里,她对夏至道:“鲁......振......平......”
鲁振平是六兄弟中的老二,如今他们六人都是罗锦言的侍卫,罗锦言虽然已经七岁,但乡下地方没有京城那么讲究,罗锦言在堂屋里见了他。
“大人,李家送来的年礼都已入库了。”明岚道。
罗绍问道:“小姐挑了喜欢的东西吗?”
明岚回道:“其中二十匹江南时兴的料子和十几张皮子是常贵媳妇收到小姐库里了,几枚象牙和玉石的小把件,大小姐让摆到您书房的百宝阁上,吃的喝的都交给二侄少爷,大小姐只拿了几匣子点心和两斤大红袍。
罗绍哈哈大笑:“这丫头真是识货的,早早地把那两斤大红袍收起来,免得建昌牛嚼牡丹。”
明岚也不由得笑起来,侄少爷是个好人,可见识上必竟少了些,说不定真会把大红袍当成普通茶叶拿来待客。
李家的东西原本就是送给惜惜的,如今她稍大一点,就懂得处置这些东西了,罗绍很是欣慰,李氏在的时候,也喜欢挑些把件摆到他的书房里。
罗绍并不知道,这两斤难得的大红袍,罗锦言并不是拿来喝的。
清晨,赵宥从屋里出来,几只麻雀在檐下叽叽喳喳,看到有人来了,扑着翅膀飞到了庑廊上面。
一个有些面生的小厮端着茶盘走过来,赵宥叫住他,问道:“这么早王大人就有客人吗?”
赵宥已在王朝明的后衙里住了几日,这个小厮没有见过,但看他走过来的方向,应是从王朝明的书房过来的。
小厮道:“这是王大人昨晚练字时用的,他老人家体贴咱们没让收拾,可咱们也要有眼力,早早地把收房收拾妥当才是啊。”
赵宥扫了一眼茶盘,哥窑梅子青的茶碗里还有没喝完的茶汤。
看到这茶汤,他的眉头动了动,笑道:“王大人真有品味,这是好茶啊。”
他住在这里,王朝明对外对内都说他是一位同僚的公子,路经昌平,小住几日。
那小厮听到这位小公子这样说,便有些显摆地说道:“您可真有眼光,听我家大人说,这是今年秋天刚采的茶,叫什么来着......我没记住,反正说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好东西。”
一一一一
姐妹兄弟们,今天的更新送上~~~
惜惜说,现在的赵宥,也还是个小孩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