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你方唱罢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弃妇的极致重生最新章节!
崔幼伯沉吟片刻,问:“阿大,‘那件事’到底为何?你可曾探听清楚?”
他知道武五娘想方设法混到自己身边,定是有所图谋,且十有八九与郭别驾有关。
但具体图谋什么,他却一无所知。
不过,按照他的猜想,武五娘、哦不,应该是郭别驾的图谋不小,否则,郭某也不会费了这么的心血去导演那样一场闹剧。
唔,到底是什么呢?崔幼伯自武五娘入住刺史府第一日起,便开始在心中默默计较。各种靠谱的、不靠谱的猜测,纷纷出笼,最后又都被他一一否决。
崔幼伯被这个问题困扰了许久,如今,终于有了点儿眉目,他恨不得立时解惑。
玄衣男子,也就是崔幼伯的贴身护卫阿大,冷硬的面庞上浮现出一丝尴尬,低声道:“郎君恕罪,属下无能,竟、竟未能探查清楚。”
说罢,又解释似的加了一句:“那两人都非常小心,平时极少谈及这个话题。今日若不是武氏得意忘了形,小丫鬟意图敲打,属下、属下连这些话都探听不到呢。”
崔幼伯挑眉,“哦?得意忘形?”
旋即他就明白过来,唇边露出一抹微嘲,喃喃道:“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层,呵呵,得意忘形?这很好呀——”
声音越说越轻,到最后,就是站在崔幼伯近侧、耳力极强的阿大都没有听到。
就在阿大纳闷郎君嘀咕了些什么的时候,耳边忽然想起崔幼伯的声音,“阿大,这次你做得很好,这些日子你辛苦了,这样吧,今日是阿尔‘当值’,客舍那边你就不用管了,先回去休息下吧。”
阿大闻言,躬身一礼,“是,多谢郎君体恤!”
崔幼伯微笑的摆摆手,打发阿大下去。
待阿大出去后,崔幼伯坐在案后沉思了片刻,然后挽起宽大的袍袖,拿起墨锭开始研磨。
哧、哧哧~
墨锭与砚台缓缓摩擦着,发出细微的响声,崔幼伯定定的看着那渐渐变浓的墨汁,静静的整理着思路。
待研好了墨,他的思路也顺了,提笔开始给家里写信。
最近一段日子,他与家中的信件往来非常多,其中有萧南亲笔的家书,有几个孩子的涂鸦以及笔迹稚嫩的请安信,除此之外,长生还时不时的发来一些课业上的问题,向崔幼伯请教。
另外,已经渐渐长大的小少年,还有许多生活中的困惑,这种问题,萧南这个做母亲的也无法解答,就是回答了,也未必能答到长生的心坎里。
萧南非常明白父亲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因为男人和女人在看待问题上本来就存在差异,就是她活了三辈子,也没能真正猜透男人的心思。
所以,萧南便建议长生,不管生活或是学习中遇到了任何问题,都要及时跟父母请教,她解决不了的,就写信给崔幼伯。
萧南此举,端得是一箭数雕的妙计:
一来,可以让长生健康、顺利的成长,不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
二来,能够拉近父子间的关系,长生是嫡长子,承继大部分的家业是肯定的,但萧南也不敢保证,以后崔幼伯会不会有其它的庶子、会不会偏宠与那个孩子。
倘或真有那么一天,崔幼伯与长生之间的感情越深厚,崔幼伯行事的时候就会越有顾忌,而长生受到的伤害也就越小。
现如今,萧南对崔幼伯的感觉很奇特,在她心底深处,并不愿孩子们更依赖父亲(某南小心眼的吐槽:明明她付出的最多,孩子们若是更喜欢父亲,她这个母亲岂不是很悲催),但理智告诉她,她不能误导孩子,进而让孩子远离父亲。
甚至是厌恶自己的亲生父亲。
这、这绝对是不智的,当孩子与父亲之间产生间隙的时候,这个家也就散了,孩子们除了名声受累外,人生也无法得到圆满。
有父有母、父母疼爱,家庭才能和睦,家族才能兴盛!
所以,崔幼伯哪怕在数千里之外,萧南也想尽办法让他们父子能时常沟通,不令父子间有所生疏。
除了以上两点,萧南还有个小算计:那就是有孩子们时常‘骚扰’崔幼伯,并有长生的课业请教,让崔幼伯没时间、没精力去搞三拈四。
事实证明,萧南的这个法子确实不错,且也收到了不小的成效,至少前两条都实现了。
至于最后一条,萧南觉得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但她怎么都没有想到,她和孩子们的家书确实占用了崔幼伯的许多时间,害得他没时间去找小三。
可、可这厮,没时间自己搞,竟然直接把人丢给了她,让她处置,尼玛,这是个什么情况?
当然,远在京城的萧南尚不知道,不过她很快就知道了。
此刻萧南正坐在公主府的正堂里,抱着一盘新鲜的果子,兴致勃勃的听长公主‘讲故事’。
长公主的故事讲得颇为精彩,跌宕起伏,狗血淋漓,只听得萧南满眼放光。
长公主讲了一个段落,稍稍有些累了,萧南立刻很有眼色的拿银签子插了块苹果喂到她嘴边。
长公主瞟了女儿一眼,一低头将那苹果块儿含住,慢慢的咀嚼着。
趁着长公主中场休息的当儿,萧南好奇的问道:“阿娘,她真这么做了?九百九十九篇孝经,全都是用鲜血写成的?”
说着,她放下果盘,右手四指并拢做刀刃状,轻轻在左手手指上虚划了一下,嘴里还有些不敢置信,“她、她真舍得割自己?弄出这么多血?”
萧南更想说,韦淑妃不会是用的鸡血或是旁人的血吧。近一千篇的孝经写下来,那得要多少血呀?
就韦淑妃那个娇弱的样子,她能从自己身上放出这么多血来?
不敢想象,萧南实在不敢想象。
长公主哪里听不出女儿的言下之意,她横了萧南一眼,拿起湿帕子擦了擦手和嘴,这才慢条斯理的说:“大皇子领着圣人去看韦淑妃的时候,她正拿着匕首割手指,而一旁的砚台里则残存着不少已干的血迹……”
言下之意,那九百多篇孝经是不是都是韦淑妃的血写成的,这一点谁都不敢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韦淑妃写的那一篇确实是自己的鲜血写成。
萧南明白长公主的暗示,饶是如此,她也忍不住咂摸咂摸嘴儿,佩服的叹道:“她还真舍得!”
长公主却冷冷一笑,道:“她为何舍不得,不过是弄伤了几个手指、流了点儿血,就把圣人感动得一塌糊涂,连声赞她纯孝,当场便将守在寝殿门口的两个内侍撤掉了。”
换句话说,韦淑妃用几根手指、一小碗儿鲜血,换来了她的自由,以及在圣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值,这笔买卖做得太值了!
长公主一想起圣人那‘感动’的样子,她就不自觉的面露嘲讽,哼,早就知道韦淑妃不会甘于平静,只是没想到她的动作还挺快的。
不过,长公主转念又一想,最近宫里宫外很不平静,韦淑妃急着出来,倒也正常。
其实不止她,就是皇后也有所动作,频频召几位长公主进宫‘闲聊’,尤其是长乐长公主,更是皇后每次必请的贵客。
每次宣召,皇后聊着聊着就会谈到先帝、皇太后身上,一边回想着两位老人的仁慈与宽厚,一边拿帕子抹泪,言语间对两位长辈甚是尊敬和怀念。
几位长公主也被感动的连连点头,眼角湿润,看向皇后的眼光也颇为和善。
但几位都不是傻子,一次两次的‘感动’还成,次次都这般,就有些值得玩味儿了。
果然,就在长公主们起了疑心的时候,皇后再一次宣召诸位进宫,这次,她没有再谈及先帝和皇太后,而是说起了当年太子未登基时的一些琐事。
这个话题就有些敏感了,因为皇后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她的三皇子,虽没有明着点出来,但长公主们都是在宫廷长大、后又嫁入世家豪门,宫斗、宅斗了一辈子,心眼不是一般的活泛。
当时,长乐长公主立刻明白过来,皇后的亲生儿子马上要三岁了,可以启蒙了。且看小皇子健壮的样子,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应该不会夭折。
皇帝嫡子既已长大,那么‘立太子’之事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偏皇帝随着帝位的稳固,心思也变了许多,并没有再提及立李旦为太子的事儿。
不止如此,皇帝与皇后的感情原就不深,如今皇帝坐拥后宫佳丽,又有韦淑妃和宫外的狐狸精分宠,轮到皇后那儿就没什么了。
皇后甚至十天半个月都看不到皇帝。
夫妻感情渐淡,皇帝又只字不提立太子的话,皇后如何不心焦?!
大皇子年纪越来越大,再过两年就可以议亲了,皇帝若再给他寻门得力的亲家,再给他个极好的地方做藩地,任由他仗着皇长子的身份拉拢朝臣、培养亲信……到那时,小皇子的处境愈加艰难。
同是嫡子,小皇子却比不上他爹,圣人是嫡出长子,又早早的被立为太子,结果还险些被几个兄弟抢了皇位,换成小皇子,他的道路岂不是更难走?
所以,在那些人活动的时候,皇后也动了……
PS:今天第一更,某萨没有失言哦,嘿嘿,亲们是不是鼓励一下,某只脸皮厚的作者捂嘴偷笑ingRS
崔幼伯沉吟片刻,问:“阿大,‘那件事’到底为何?你可曾探听清楚?”
他知道武五娘想方设法混到自己身边,定是有所图谋,且十有八九与郭别驾有关。
但具体图谋什么,他却一无所知。
不过,按照他的猜想,武五娘、哦不,应该是郭别驾的图谋不小,否则,郭某也不会费了这么的心血去导演那样一场闹剧。
唔,到底是什么呢?崔幼伯自武五娘入住刺史府第一日起,便开始在心中默默计较。各种靠谱的、不靠谱的猜测,纷纷出笼,最后又都被他一一否决。
崔幼伯被这个问题困扰了许久,如今,终于有了点儿眉目,他恨不得立时解惑。
玄衣男子,也就是崔幼伯的贴身护卫阿大,冷硬的面庞上浮现出一丝尴尬,低声道:“郎君恕罪,属下无能,竟、竟未能探查清楚。”
说罢,又解释似的加了一句:“那两人都非常小心,平时极少谈及这个话题。今日若不是武氏得意忘了形,小丫鬟意图敲打,属下、属下连这些话都探听不到呢。”
崔幼伯挑眉,“哦?得意忘形?”
旋即他就明白过来,唇边露出一抹微嘲,喃喃道:“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层,呵呵,得意忘形?这很好呀——”
声音越说越轻,到最后,就是站在崔幼伯近侧、耳力极强的阿大都没有听到。
就在阿大纳闷郎君嘀咕了些什么的时候,耳边忽然想起崔幼伯的声音,“阿大,这次你做得很好,这些日子你辛苦了,这样吧,今日是阿尔‘当值’,客舍那边你就不用管了,先回去休息下吧。”
阿大闻言,躬身一礼,“是,多谢郎君体恤!”
崔幼伯微笑的摆摆手,打发阿大下去。
待阿大出去后,崔幼伯坐在案后沉思了片刻,然后挽起宽大的袍袖,拿起墨锭开始研磨。
哧、哧哧~
墨锭与砚台缓缓摩擦着,发出细微的响声,崔幼伯定定的看着那渐渐变浓的墨汁,静静的整理着思路。
待研好了墨,他的思路也顺了,提笔开始给家里写信。
最近一段日子,他与家中的信件往来非常多,其中有萧南亲笔的家书,有几个孩子的涂鸦以及笔迹稚嫩的请安信,除此之外,长生还时不时的发来一些课业上的问题,向崔幼伯请教。
另外,已经渐渐长大的小少年,还有许多生活中的困惑,这种问题,萧南这个做母亲的也无法解答,就是回答了,也未必能答到长生的心坎里。
萧南非常明白父亲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因为男人和女人在看待问题上本来就存在差异,就是她活了三辈子,也没能真正猜透男人的心思。
所以,萧南便建议长生,不管生活或是学习中遇到了任何问题,都要及时跟父母请教,她解决不了的,就写信给崔幼伯。
萧南此举,端得是一箭数雕的妙计:
一来,可以让长生健康、顺利的成长,不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
二来,能够拉近父子间的关系,长生是嫡长子,承继大部分的家业是肯定的,但萧南也不敢保证,以后崔幼伯会不会有其它的庶子、会不会偏宠与那个孩子。
倘或真有那么一天,崔幼伯与长生之间的感情越深厚,崔幼伯行事的时候就会越有顾忌,而长生受到的伤害也就越小。
现如今,萧南对崔幼伯的感觉很奇特,在她心底深处,并不愿孩子们更依赖父亲(某南小心眼的吐槽:明明她付出的最多,孩子们若是更喜欢父亲,她这个母亲岂不是很悲催),但理智告诉她,她不能误导孩子,进而让孩子远离父亲。
甚至是厌恶自己的亲生父亲。
这、这绝对是不智的,当孩子与父亲之间产生间隙的时候,这个家也就散了,孩子们除了名声受累外,人生也无法得到圆满。
有父有母、父母疼爱,家庭才能和睦,家族才能兴盛!
所以,崔幼伯哪怕在数千里之外,萧南也想尽办法让他们父子能时常沟通,不令父子间有所生疏。
除了以上两点,萧南还有个小算计:那就是有孩子们时常‘骚扰’崔幼伯,并有长生的课业请教,让崔幼伯没时间、没精力去搞三拈四。
事实证明,萧南的这个法子确实不错,且也收到了不小的成效,至少前两条都实现了。
至于最后一条,萧南觉得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但她怎么都没有想到,她和孩子们的家书确实占用了崔幼伯的许多时间,害得他没时间去找小三。
可、可这厮,没时间自己搞,竟然直接把人丢给了她,让她处置,尼玛,这是个什么情况?
当然,远在京城的萧南尚不知道,不过她很快就知道了。
此刻萧南正坐在公主府的正堂里,抱着一盘新鲜的果子,兴致勃勃的听长公主‘讲故事’。
长公主的故事讲得颇为精彩,跌宕起伏,狗血淋漓,只听得萧南满眼放光。
长公主讲了一个段落,稍稍有些累了,萧南立刻很有眼色的拿银签子插了块苹果喂到她嘴边。
长公主瞟了女儿一眼,一低头将那苹果块儿含住,慢慢的咀嚼着。
趁着长公主中场休息的当儿,萧南好奇的问道:“阿娘,她真这么做了?九百九十九篇孝经,全都是用鲜血写成的?”
说着,她放下果盘,右手四指并拢做刀刃状,轻轻在左手手指上虚划了一下,嘴里还有些不敢置信,“她、她真舍得割自己?弄出这么多血?”
萧南更想说,韦淑妃不会是用的鸡血或是旁人的血吧。近一千篇的孝经写下来,那得要多少血呀?
就韦淑妃那个娇弱的样子,她能从自己身上放出这么多血来?
不敢想象,萧南实在不敢想象。
长公主哪里听不出女儿的言下之意,她横了萧南一眼,拿起湿帕子擦了擦手和嘴,这才慢条斯理的说:“大皇子领着圣人去看韦淑妃的时候,她正拿着匕首割手指,而一旁的砚台里则残存着不少已干的血迹……”
言下之意,那九百多篇孝经是不是都是韦淑妃的血写成的,这一点谁都不敢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韦淑妃写的那一篇确实是自己的鲜血写成。
萧南明白长公主的暗示,饶是如此,她也忍不住咂摸咂摸嘴儿,佩服的叹道:“她还真舍得!”
长公主却冷冷一笑,道:“她为何舍不得,不过是弄伤了几个手指、流了点儿血,就把圣人感动得一塌糊涂,连声赞她纯孝,当场便将守在寝殿门口的两个内侍撤掉了。”
换句话说,韦淑妃用几根手指、一小碗儿鲜血,换来了她的自由,以及在圣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值,这笔买卖做得太值了!
长公主一想起圣人那‘感动’的样子,她就不自觉的面露嘲讽,哼,早就知道韦淑妃不会甘于平静,只是没想到她的动作还挺快的。
不过,长公主转念又一想,最近宫里宫外很不平静,韦淑妃急着出来,倒也正常。
其实不止她,就是皇后也有所动作,频频召几位长公主进宫‘闲聊’,尤其是长乐长公主,更是皇后每次必请的贵客。
每次宣召,皇后聊着聊着就会谈到先帝、皇太后身上,一边回想着两位老人的仁慈与宽厚,一边拿帕子抹泪,言语间对两位长辈甚是尊敬和怀念。
几位长公主也被感动的连连点头,眼角湿润,看向皇后的眼光也颇为和善。
但几位都不是傻子,一次两次的‘感动’还成,次次都这般,就有些值得玩味儿了。
果然,就在长公主们起了疑心的时候,皇后再一次宣召诸位进宫,这次,她没有再谈及先帝和皇太后,而是说起了当年太子未登基时的一些琐事。
这个话题就有些敏感了,因为皇后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她的三皇子,虽没有明着点出来,但长公主们都是在宫廷长大、后又嫁入世家豪门,宫斗、宅斗了一辈子,心眼不是一般的活泛。
当时,长乐长公主立刻明白过来,皇后的亲生儿子马上要三岁了,可以启蒙了。且看小皇子健壮的样子,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应该不会夭折。
皇帝嫡子既已长大,那么‘立太子’之事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偏皇帝随着帝位的稳固,心思也变了许多,并没有再提及立李旦为太子的事儿。
不止如此,皇帝与皇后的感情原就不深,如今皇帝坐拥后宫佳丽,又有韦淑妃和宫外的狐狸精分宠,轮到皇后那儿就没什么了。
皇后甚至十天半个月都看不到皇帝。
夫妻感情渐淡,皇帝又只字不提立太子的话,皇后如何不心焦?!
大皇子年纪越来越大,再过两年就可以议亲了,皇帝若再给他寻门得力的亲家,再给他个极好的地方做藩地,任由他仗着皇长子的身份拉拢朝臣、培养亲信……到那时,小皇子的处境愈加艰难。
同是嫡子,小皇子却比不上他爹,圣人是嫡出长子,又早早的被立为太子,结果还险些被几个兄弟抢了皇位,换成小皇子,他的道路岂不是更难走?
所以,在那些人活动的时候,皇后也动了……
PS:今天第一更,某萨没有失言哦,嘿嘿,亲们是不是鼓励一下,某只脸皮厚的作者捂嘴偷笑ing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