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王晓波
推荐阅读: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大书商最新章节!
(新人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
意气和平,常在丽日风光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
老实说,在面对后人贴上无数标签的文化名人,关键还是活的,尚文远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不为其他,而是受身份所累。
尚瑞达对儿子的话,自然不会怀疑,只是觉得奇怪,面前这人长得真他妈丑,为啥偏偏要跟他套磁呢?
不过,对一名销售科的人来说,套磁这活确实挺小儿科。
烟,就是男人社交过程,打破僵局的最佳道具。
当下社会,还没有什么乱七八糟递烟下药的恶心路数。更何况,尚瑞达脖子上还骑着个小人儿。
尚瑞达没有那么很刻意的去套交情,只是顺着人流,和那丑汉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话。
出了午门的广场,尚瑞达和丑汉就算熟悉了,说话也随便很多。就把蒲清泉介绍给了这位丑汉,说自己这大哥是双江出版社的社长。
丑汉话不太多,看着有点闷闷的,也把自个简单介绍了一下。
尚瑞达这时才知道,眼前这丑汉,叫王晓波,还在读书。很是惊奇,看着都三十了,还在读书?
王晓波对蒲清泉,明显比对尚瑞达有兴趣多了。他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而且也发表过作品。对出版人天然有一股亲近感。
蒲清泉尝到了跟三弟合作的甜头,自然对作家或者说文字工作者,也挺尊重的。听说王晓波还发表过,就问是什么作品,刊载在什么杂志。
等听王晓波闷闷的说,发表在《丑小鸭》上,名字叫《地久天长》。蒲清泉就有点摸不准了,实在是江陵不比北都,没大听说过《丑小鸭》这刊物,自然没读过。
哦哦的敷衍两句,蒲清泉也不知道该怎么接着往下说。眼前这人,看着挺闷,但骨子里却又有几分傲气。你说读过吧,人家反问你几句,你答不上来,反而尴尬,你要说没读过吧,又有点轻视别人的感觉。
好在不止他一人,尚瑞达就借口说,逛了大半天了,有点累,找个地方歇歇。
看天色还不太晚,一看时间,还没到五点。
蒲清泉就同意就近找个地方坐坐,歇歇脚。
赵师傅熟悉地方,就说了一处,说那地方比较安静。尚瑞达就邀请王晓波一起,喝喝茶,聊聊天。
反正那地方也不远,而且逛了快一天,也有点累,王晓波就同意了。
也不用开车,几个人慢慢溜达着就到了茶馆。
这茶馆位置确实挺好,周围虬松林立,都冬天了,松针还透着晶莹的绿意。遛鸟的大爷还没收摊,把鸟笼子挂在树丛里,清脆的鸟鸣,使整个茶馆更显清幽。
等茶博士沏好茶,几个人就随意聊起来。
看着都是文化界的人,说的当然也是从文字说起。
蒲清泉就向王晓波介绍,说自己这三弟,已经出版过一部作品,后续还有八部,估计明年能陆续出来。
这时候搞文字的,绝大多数,说不想正儿八经的出版,那是假话。能够看着自己的心血,变成透着墨香的册子,还能被广大读者阅览,基本上是所有笔耕者的梦想。
不说印成图书,正式出版,就是被杂志刊载,也就够让人满足了。
听了蒲清泉的介绍,王晓波才对尚瑞达重视起来,就问尚瑞达的作品是什么。
尚瑞达就谦虚说是一本俗物,登不得大雅之堂,书名叫《货币战争》,是大国崛起系列丛书的第一部。
王晓波就直言,他从美国回来,也就几天时间,还没拜读过。
这是目前为止,蒲清泉自认做得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滔滔不绝的就介绍起来。卖了多少册,书又是如何如何好,社会反响是如何如何的大,还受到国家领导的重视云云。
但听着听着,王晓波的神情就颇有点不以为然起来。他是学贸易经济,还是商品学的不假,但他最感兴趣的,却是文学。你要跟他谈小说,谈图尼埃尔,谈迪伦马特,谈玛格丽特?杜拉斯、卡尔维诺、尤瑟纳尔,估计会兴趣盎然。
但你这是金融题材,而且又不是专业述著,当然提不起兴趣来。但王晓波为人还算谦和,没有打断蒲清泉的高谈阔论。只是安静的喝茶,安静的听着。
等介绍完《货币战争》,王晓波就顺口问了一句,后续的八部书,又是什么。
这次是尚瑞达来说,毕竟他是作者嘛,就说起《大国崛起》来。
这倒是让王晓波兴奋起来,对金融、经济什么的不甚感冒,但对历史,而且是世界几个大国的崛起历程和衰败过程的解读,这可就比单纯的读外国史有趣多了。
王晓波读过很多书,中外历史自然大有涉猎,尽管不是向着这个方向,但文学创作,却也离不开历史。
碰上自己感兴趣的,聊起来,谈兴就上来了。
聊着聊着,相互关系也就近了。不知道怎么就转到知青和上山下乡这个话题。
蒲清泉下过乡,而且是在江陵最穷的山区里,尚瑞达自个出身就是在贫瘠的小山村,而王晓波本身,边境兵团劳动,知青插队,都没少经历。加上一旁的赵师傅,哪个没过过这一段?
可以这么说,几人最美的年华,最让人迷醉的青春岁月,都在漫漫的贫瘠岁月里消磨过去。有相同经历,谈起来就是共同话题。
什么恶毒的队长,什么破鞋,什么想弄吃的偷鸡摸狗,什么批斗,这一样一样的,谁没参加过,谁没经历过啊?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大堆来。
那是最坏的时代,又是最伟大的时代。
感叹中,蒲清泉就说道:如果能把这段岁月,用文字真实的反映出来,他一定把这些文字,堂而皇之的呈现出来。不为别的,就为祭奠那曾经的青春。
同类书不是没有,《班主任》、《伤痕》、《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伤痕文学”这会风头正炙热,涌现出来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都是好作品,除了尚瑞达,蒲清泉和王晓波当然都读过,但读来总是感觉没有把心里的东西说透。总是感觉朦胧在文字之上的,似乎有一层薄薄的雾。
王晓波一听这话,就开玩笑说,他正好在写,只不过,自己总感觉不满意,一直在修修改改。而且脑子里还有很多东西,在构思,在沉淀。
蒲清泉作为一社之长,说到出版,除开一些宣扬反动思想的,他拍胸口说要出什么书,那自然不是什么艰难的事情,关键是他胆儿还比较大。
王晓波就说行,等书出来,就交到双江社来出版。不过要等些时日,他现在在美国读研究生,时间上不凑合。而且有些构思和想法还不成熟。
这就算口头承诺了,出版界这种口头承诺,还比较靠谱。毕竟是真正的文化人,不说一诺千金,至少答应的事,很少有反悔的。
这一通聊天,不经意就过了两三个钟头。
几人只顾着聊天喝茶,连舌头都涩了。尚文远在一旁听得眉飞色舞,但小肚子不争气,咕咕直叫,忍不住就嚷嚷饿死了。四个大人才相顾哈哈大笑。
让赵师傅给嫣婶打了个电话,说在**上一好朋友,晚上就在外面解决了,让钟叔和嫣婶不用等。
等赵师傅打完电话,又让赵师傅找了一个比较上档次的饭馆。尚瑞达就做东,请王晓波这新结识的朋友一起吃个饭,顺便接着聊。
酒是最好的助兴剂,文可佐酒,酒入诗肠,便让谈话有了诗魂。
王晓波,这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思想的行吟诗人,思想的自(由),使得他极具创造力。
他反感我国现代文学那种“软”以及伤感和谄媚。
他秉承罗素、伊塔洛·卡尔维诺他们的批判、思考的精神。
他富于想像力,却不乏理性的光辉。
他浪漫,能用汪洋恣肆的笔触描绘男欢女爱,言说爱情的动人美丽场景及势不可挡的威力。
一如后来她妻子在他病逝后的悼词中所言: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
当他兴致勃发的用咏叹一般的口吻,言述“人本”,痛斥曾经的荒诞,尚文远是彻底给震撼住了。
尽管知道,这位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最重要的那一席之地的大神,生前并未被所有的人接受,出版的图书还曾被封禁,声名不显,甚至鲜为人知。
但这却丝毫无损他思想和文学艺术上那璀璨的光华,“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便是对他最高的褒扬。
看着王晓波意气风发的谈论着人,谈论着“性”,谈论着他所推崇的《少女与死》、《法官和他的刽子手》,谈论着《**》,谈论着小说创作的文法。
老实话,尚瑞达一句都没懂,蒲清泉也差不多,俩兄弟估计都被侃晕了。只管很好的做听众,兼酒友。
还好,都没人劝酒,想喝就喝,几人都没喝高。
差不多到十点,王晓波才意犹未尽的结束了饭桌上的演讲,跟蒲清泉约定文章大致的成稿时间,留下出版社的通讯方式,酒席就散了。
王晓波在美国读书,研究生毕业还得等几年,中间会偶尔回国。
赵师傅开车把微醺的王晓波送回他父亲住的地方,才载着蒲清泉三人回到钟文龙住的小院。
钟文龙还没睡,年纪稍大,觉比较少。
也就是所谓的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
看俩兄弟满身酒气的回屋,就问:“今天干嘛去了,弄到这么晚,啧,还喝酒了。”
人没醉,蒲清泉说话没打囫囵:“今天去逛故宫,碰上了一大才子,我的个天,这家伙太厉害了。今儿听了他的,我就发觉,我这几十年都活狗身上去了,差距太大,太大。”
“哈,我看你这几十年也没活出个啥名堂出来,怎么,现在幡然悔悟,想进步啦?”钟文龙乐呵呵的随口调笑道。
“叔,今天跟我这朋友一聊,我就有一个想法,您听听成不成。”蒲清泉今儿没白听,还真有一些想法。
“你说说,我姑且听听。”让家里保姆给两兄弟泡一杯醒酒茶,钟文龙笑眯眯的说道。
“是这么地,我就在想啊,咱们社,到目前为止,除了我兄弟这个大国崛起牌子撑门面,还没其他拿得出手的。”喝了一口茶,蒲清泉接着说道,“以前一直没个清晰思路,但今儿听我那朋友这么一说,我们在文学领域,缺失得太多。我就想啊,是不是专门去引进一部分国外的经典作品,让人翻译后再出版,做成一个系列,名字还没想好,初步想法是国外经典必读。”
“呵呵,你小子,脑子总算开窍了,这事不止你这么想,人家译文、外文、中华书局、三联早都在想了。”钟文龙对蒲清泉还是很欣赏的,笑呵呵的说道,“我倒是很好奇,今天你们认识那朋友,是个什么人啊?吃个饭,聊会天,就让你这么大启发,居然想做译作?不过小子,我可提醒你啊,这个版权引进,费用可不低啊。另外,选择什么人,什么作品可得考虑清楚喽,水土不服这事儿可不少见。”
“叫王晓波,您肯定没听说过,之前我也没听说过,在美国留学读研究生呢,就北都人。”蒲清泉解释道,“叔,我跟您说,这王晓波可是个大人才,我准备等段时间,看他的文章出来,我就给他出版了。说不准,又是一个山里巴人,哈哈。”
“我说你们,都这么晚了,还嘀咕个啥呢,不睡觉啦?”嫣婶听见说话声,推门进来。
“哟,嫣婶您来得正好,今天不是出去瞎逛嘛,给您和钟叔买了点东西,您来看看,合身不合身。”尚瑞达喝了几口醒酒茶,见嫣婶进来,连忙把两个大皮箱给拖过来打开,对嫣婶说道。
“买这么多东西!”一看都装了两个大箱子,嫣婶惊呼道,“哟,花了不少钱吧。”
“婶,您别管这小子,他有钱着呢,骚包得不行,劝不住。您就安心等着他孝敬您吧,哈哈。”
“嫣婶,钟叔,都试试,看合不合身。”先把嫣婶和钟文龙的衣服拿出来,尚瑞达又拿出两个盒子,说道,“再看看这个,合不合手。”
“嘿,你这孩子,衣服也就算了,这手表不便宜吧?”嫣婶什么人啊,拿过盒子一打开,就知道这表不是一般的玩意儿,看了一眼老伴,说道,“花了多少钱啊?”
“没几个钱,我看您和钟叔戴的,表面都有点花了,今儿顺手就买了。”尚瑞达不以为意的回答道。
(新人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
意气和平,常在丽日风光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
老实说,在面对后人贴上无数标签的文化名人,关键还是活的,尚文远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不为其他,而是受身份所累。
尚瑞达对儿子的话,自然不会怀疑,只是觉得奇怪,面前这人长得真他妈丑,为啥偏偏要跟他套磁呢?
不过,对一名销售科的人来说,套磁这活确实挺小儿科。
烟,就是男人社交过程,打破僵局的最佳道具。
当下社会,还没有什么乱七八糟递烟下药的恶心路数。更何况,尚瑞达脖子上还骑着个小人儿。
尚瑞达没有那么很刻意的去套交情,只是顺着人流,和那丑汉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话。
出了午门的广场,尚瑞达和丑汉就算熟悉了,说话也随便很多。就把蒲清泉介绍给了这位丑汉,说自己这大哥是双江出版社的社长。
丑汉话不太多,看着有点闷闷的,也把自个简单介绍了一下。
尚瑞达这时才知道,眼前这丑汉,叫王晓波,还在读书。很是惊奇,看着都三十了,还在读书?
王晓波对蒲清泉,明显比对尚瑞达有兴趣多了。他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而且也发表过作品。对出版人天然有一股亲近感。
蒲清泉尝到了跟三弟合作的甜头,自然对作家或者说文字工作者,也挺尊重的。听说王晓波还发表过,就问是什么作品,刊载在什么杂志。
等听王晓波闷闷的说,发表在《丑小鸭》上,名字叫《地久天长》。蒲清泉就有点摸不准了,实在是江陵不比北都,没大听说过《丑小鸭》这刊物,自然没读过。
哦哦的敷衍两句,蒲清泉也不知道该怎么接着往下说。眼前这人,看着挺闷,但骨子里却又有几分傲气。你说读过吧,人家反问你几句,你答不上来,反而尴尬,你要说没读过吧,又有点轻视别人的感觉。
好在不止他一人,尚瑞达就借口说,逛了大半天了,有点累,找个地方歇歇。
看天色还不太晚,一看时间,还没到五点。
蒲清泉就同意就近找个地方坐坐,歇歇脚。
赵师傅熟悉地方,就说了一处,说那地方比较安静。尚瑞达就邀请王晓波一起,喝喝茶,聊聊天。
反正那地方也不远,而且逛了快一天,也有点累,王晓波就同意了。
也不用开车,几个人慢慢溜达着就到了茶馆。
这茶馆位置确实挺好,周围虬松林立,都冬天了,松针还透着晶莹的绿意。遛鸟的大爷还没收摊,把鸟笼子挂在树丛里,清脆的鸟鸣,使整个茶馆更显清幽。
等茶博士沏好茶,几个人就随意聊起来。
看着都是文化界的人,说的当然也是从文字说起。
蒲清泉就向王晓波介绍,说自己这三弟,已经出版过一部作品,后续还有八部,估计明年能陆续出来。
这时候搞文字的,绝大多数,说不想正儿八经的出版,那是假话。能够看着自己的心血,变成透着墨香的册子,还能被广大读者阅览,基本上是所有笔耕者的梦想。
不说印成图书,正式出版,就是被杂志刊载,也就够让人满足了。
听了蒲清泉的介绍,王晓波才对尚瑞达重视起来,就问尚瑞达的作品是什么。
尚瑞达就谦虚说是一本俗物,登不得大雅之堂,书名叫《货币战争》,是大国崛起系列丛书的第一部。
王晓波就直言,他从美国回来,也就几天时间,还没拜读过。
这是目前为止,蒲清泉自认做得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滔滔不绝的就介绍起来。卖了多少册,书又是如何如何好,社会反响是如何如何的大,还受到国家领导的重视云云。
但听着听着,王晓波的神情就颇有点不以为然起来。他是学贸易经济,还是商品学的不假,但他最感兴趣的,却是文学。你要跟他谈小说,谈图尼埃尔,谈迪伦马特,谈玛格丽特?杜拉斯、卡尔维诺、尤瑟纳尔,估计会兴趣盎然。
但你这是金融题材,而且又不是专业述著,当然提不起兴趣来。但王晓波为人还算谦和,没有打断蒲清泉的高谈阔论。只是安静的喝茶,安静的听着。
等介绍完《货币战争》,王晓波就顺口问了一句,后续的八部书,又是什么。
这次是尚瑞达来说,毕竟他是作者嘛,就说起《大国崛起》来。
这倒是让王晓波兴奋起来,对金融、经济什么的不甚感冒,但对历史,而且是世界几个大国的崛起历程和衰败过程的解读,这可就比单纯的读外国史有趣多了。
王晓波读过很多书,中外历史自然大有涉猎,尽管不是向着这个方向,但文学创作,却也离不开历史。
碰上自己感兴趣的,聊起来,谈兴就上来了。
聊着聊着,相互关系也就近了。不知道怎么就转到知青和上山下乡这个话题。
蒲清泉下过乡,而且是在江陵最穷的山区里,尚瑞达自个出身就是在贫瘠的小山村,而王晓波本身,边境兵团劳动,知青插队,都没少经历。加上一旁的赵师傅,哪个没过过这一段?
可以这么说,几人最美的年华,最让人迷醉的青春岁月,都在漫漫的贫瘠岁月里消磨过去。有相同经历,谈起来就是共同话题。
什么恶毒的队长,什么破鞋,什么想弄吃的偷鸡摸狗,什么批斗,这一样一样的,谁没参加过,谁没经历过啊?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大堆来。
那是最坏的时代,又是最伟大的时代。
感叹中,蒲清泉就说道:如果能把这段岁月,用文字真实的反映出来,他一定把这些文字,堂而皇之的呈现出来。不为别的,就为祭奠那曾经的青春。
同类书不是没有,《班主任》、《伤痕》、《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伤痕文学”这会风头正炙热,涌现出来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都是好作品,除了尚瑞达,蒲清泉和王晓波当然都读过,但读来总是感觉没有把心里的东西说透。总是感觉朦胧在文字之上的,似乎有一层薄薄的雾。
王晓波一听这话,就开玩笑说,他正好在写,只不过,自己总感觉不满意,一直在修修改改。而且脑子里还有很多东西,在构思,在沉淀。
蒲清泉作为一社之长,说到出版,除开一些宣扬反动思想的,他拍胸口说要出什么书,那自然不是什么艰难的事情,关键是他胆儿还比较大。
王晓波就说行,等书出来,就交到双江社来出版。不过要等些时日,他现在在美国读研究生,时间上不凑合。而且有些构思和想法还不成熟。
这就算口头承诺了,出版界这种口头承诺,还比较靠谱。毕竟是真正的文化人,不说一诺千金,至少答应的事,很少有反悔的。
这一通聊天,不经意就过了两三个钟头。
几人只顾着聊天喝茶,连舌头都涩了。尚文远在一旁听得眉飞色舞,但小肚子不争气,咕咕直叫,忍不住就嚷嚷饿死了。四个大人才相顾哈哈大笑。
让赵师傅给嫣婶打了个电话,说在**上一好朋友,晚上就在外面解决了,让钟叔和嫣婶不用等。
等赵师傅打完电话,又让赵师傅找了一个比较上档次的饭馆。尚瑞达就做东,请王晓波这新结识的朋友一起吃个饭,顺便接着聊。
酒是最好的助兴剂,文可佐酒,酒入诗肠,便让谈话有了诗魂。
王晓波,这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思想的行吟诗人,思想的自(由),使得他极具创造力。
他反感我国现代文学那种“软”以及伤感和谄媚。
他秉承罗素、伊塔洛·卡尔维诺他们的批判、思考的精神。
他富于想像力,却不乏理性的光辉。
他浪漫,能用汪洋恣肆的笔触描绘男欢女爱,言说爱情的动人美丽场景及势不可挡的威力。
一如后来她妻子在他病逝后的悼词中所言: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
当他兴致勃发的用咏叹一般的口吻,言述“人本”,痛斥曾经的荒诞,尚文远是彻底给震撼住了。
尽管知道,这位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最重要的那一席之地的大神,生前并未被所有的人接受,出版的图书还曾被封禁,声名不显,甚至鲜为人知。
但这却丝毫无损他思想和文学艺术上那璀璨的光华,“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便是对他最高的褒扬。
看着王晓波意气风发的谈论着人,谈论着“性”,谈论着他所推崇的《少女与死》、《法官和他的刽子手》,谈论着《**》,谈论着小说创作的文法。
老实话,尚瑞达一句都没懂,蒲清泉也差不多,俩兄弟估计都被侃晕了。只管很好的做听众,兼酒友。
还好,都没人劝酒,想喝就喝,几人都没喝高。
差不多到十点,王晓波才意犹未尽的结束了饭桌上的演讲,跟蒲清泉约定文章大致的成稿时间,留下出版社的通讯方式,酒席就散了。
王晓波在美国读书,研究生毕业还得等几年,中间会偶尔回国。
赵师傅开车把微醺的王晓波送回他父亲住的地方,才载着蒲清泉三人回到钟文龙住的小院。
钟文龙还没睡,年纪稍大,觉比较少。
也就是所谓的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
看俩兄弟满身酒气的回屋,就问:“今天干嘛去了,弄到这么晚,啧,还喝酒了。”
人没醉,蒲清泉说话没打囫囵:“今天去逛故宫,碰上了一大才子,我的个天,这家伙太厉害了。今儿听了他的,我就发觉,我这几十年都活狗身上去了,差距太大,太大。”
“哈,我看你这几十年也没活出个啥名堂出来,怎么,现在幡然悔悟,想进步啦?”钟文龙乐呵呵的随口调笑道。
“叔,今天跟我这朋友一聊,我就有一个想法,您听听成不成。”蒲清泉今儿没白听,还真有一些想法。
“你说说,我姑且听听。”让家里保姆给两兄弟泡一杯醒酒茶,钟文龙笑眯眯的说道。
“是这么地,我就在想啊,咱们社,到目前为止,除了我兄弟这个大国崛起牌子撑门面,还没其他拿得出手的。”喝了一口茶,蒲清泉接着说道,“以前一直没个清晰思路,但今儿听我那朋友这么一说,我们在文学领域,缺失得太多。我就想啊,是不是专门去引进一部分国外的经典作品,让人翻译后再出版,做成一个系列,名字还没想好,初步想法是国外经典必读。”
“呵呵,你小子,脑子总算开窍了,这事不止你这么想,人家译文、外文、中华书局、三联早都在想了。”钟文龙对蒲清泉还是很欣赏的,笑呵呵的说道,“我倒是很好奇,今天你们认识那朋友,是个什么人啊?吃个饭,聊会天,就让你这么大启发,居然想做译作?不过小子,我可提醒你啊,这个版权引进,费用可不低啊。另外,选择什么人,什么作品可得考虑清楚喽,水土不服这事儿可不少见。”
“叫王晓波,您肯定没听说过,之前我也没听说过,在美国留学读研究生呢,就北都人。”蒲清泉解释道,“叔,我跟您说,这王晓波可是个大人才,我准备等段时间,看他的文章出来,我就给他出版了。说不准,又是一个山里巴人,哈哈。”
“我说你们,都这么晚了,还嘀咕个啥呢,不睡觉啦?”嫣婶听见说话声,推门进来。
“哟,嫣婶您来得正好,今天不是出去瞎逛嘛,给您和钟叔买了点东西,您来看看,合身不合身。”尚瑞达喝了几口醒酒茶,见嫣婶进来,连忙把两个大皮箱给拖过来打开,对嫣婶说道。
“买这么多东西!”一看都装了两个大箱子,嫣婶惊呼道,“哟,花了不少钱吧。”
“婶,您别管这小子,他有钱着呢,骚包得不行,劝不住。您就安心等着他孝敬您吧,哈哈。”
“嫣婶,钟叔,都试试,看合不合身。”先把嫣婶和钟文龙的衣服拿出来,尚瑞达又拿出两个盒子,说道,“再看看这个,合不合手。”
“嘿,你这孩子,衣服也就算了,这手表不便宜吧?”嫣婶什么人啊,拿过盒子一打开,就知道这表不是一般的玩意儿,看了一眼老伴,说道,“花了多少钱啊?”
“没几个钱,我看您和钟叔戴的,表面都有点花了,今儿顺手就买了。”尚瑞达不以为意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