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新帝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重生农家幺妹最新章节!
宁婉送走靖海王世子,回头盘问女儿,“靖海王世子到了虎台县,你是不是知道?”
槐花儿就红了脸说:“他是说过,一定不让我嫁到别人家。”
“那你是什么意思?”
“我听娘的。”
“傻孩子,这是你一辈子的事,哪里能只听娘的。”
“可是我也不太知道呀。”
宁婉晚上就叫了女儿和与自己睡在一处,说了半夜的话,与自己和铁石从小一直在辽东长大不同,槐花儿其实对辽东很模糊了,毕竟她离开时才六岁。就是对京城,她亦不如对闽地熟悉,虽然卢家在京城的年头还要长一点,但是年少的时光总不如长大后的鲜活。
再说起靖海王世子,他们虽然算不得青梅竹马,可是也在一起好几年,从仇人到朋友,相互间很了解,且槐花对靖海王世子也不是没有好感的。宁婉就笑问:“那你为什么不早告诉娘你觉得他人还不错的?”
“我告诉过娘的。”
当时槐花的确说过宁愿嫁到靖海王府,可是那时的自己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只当女儿要为了家里牺牲,宁婉就笑了,“果真是娘糊涂了。”
“不过,娘,我也不是非要嫁他,我还是要听爹和娘的。”
靖海王世子对槐花儿倒是死心塌地,一则是他自己情愿,再则就是靖海王也极力促成这门亲事,而槐花儿呢,却时常听到铁石和自己的反对,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当然不会背着父母答应别人什么。且她毕竟还是小,没有自己因那特别的经历对铁石先有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因此在亲事上没有太多的主张也正常吧。
宁婉左思右想,便觉得这门亲还真不错,要比自己在辽东替槐花儿相看的亲事要好,总不至于槐花儿嫁过去两眼一抹黑。她想通了,就笑道:“也罢了,这也是缘分,只是我再没想到你能嫁到闽地去。”
放下心事,宁婉便给铁石写了一封信,询问他的意思,又将这么多年家里积累下来的事务、生意都打理一番,毕竟她再走了,又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铁石与靖海王世子相处的时间比媳妇和孩子们都多,且他在青州亦知道了靖海王的立场,因此倒一口答应了。宁婉索性便按靖海王世子先前传出的话,让他在辽东下了聘,热热闹闹地将亲事定下,也算使这一次辽东之行圆满了。
靖海王府的富贵堪比天家,靖海王世子又是有备而来,槐花儿的聘礼轰动一时,十几年后还有人清清楚楚地记得,还拿出来与她妹妹相比,又争论两姐妹究竟谁嫁得更好,这当然都是后话了。
天气一转暖,宁婉便带着孩子们南下,正巧须指挥使接了军令带兵去北宁府,陈千户等许多将军们都随行,羊夫人也跟着,宁婉得了消息便与他们一道出门,又是热闹彼此又有照应。
离北宁府越近,各卫所汇集的兵将也越发多了起来,宁婉虽不在辽东十年了,但她毕竟是经历过战事的,因此就觉得奇怪,疑惑地问羊夫人,“总兵府为何会抽调这么多兵马?”
羊夫人摇摇头,“我们家千户说,须指挥使也不清楚,只是按总兵府的军令行事。一路上各卫所的人也都在相互探问,大家都是听命而来的,倒不知所为何事。”
宁婉就思忖道:“辽东毕竟是边城,总要以防夷为重,如今各卫所都抽了许多人,万一夷人南下可怎么办?”
“春天时夷人的马瘦,通常不会南下,”羊夫人就安慰她,“更何况安平虎台两处虽然调了不少的兵将,但亦留下许多人守城,再者北宁府并没有多远,万一真的有变,我们也能很快赶回去。”
宁婉听了只得罢了,辽东总兵可是定武侯,镇守边塞几十年的,这些道理哪里会不懂?调兵一定是有原因的,自己一个女眷就是想多打听恐怕亦问不出什么。
可是到了广宁府,见辽东大军集结起来又向京城方向而去,她实难安心,便给铁石写了一封信,才要让人送走,靖海王世子就道:“我们家有信鸽,传书特别快,岳母就交给我吧。”
既然定了亲事,称呼也就改了,两下里也更亲近,宁婉便将信交给他,“我总觉得心惊肉跳的,但愿是多心了。”
靖海王世子就笑道:“我们父子虽然再无异志,也认同中原正朔,但说起当今的皇上,的的确确不是明主,便是朝中有些什么变动,换了个好皇上,也不是坏事儿。起码岳父当年受到的冤屈就大白于天下了。”
宁婉也恨皇上,但她却也知道如果京城有变,出的可就是大事,倒霉的也不会只皇上一个,因此心里十分矛盾,想了想叹道:“还是无事的好!”
待他们到了青州,铁石却已经不在港口,留了信给大家,他自陆上回了辽东。原来青州较辽东距京城要近得多,因此也早早就开始调动兵马,当时铁石便觉得有些不对,但毕竟猜不透原因,后来得知辽东兵马也调往京城时便明白肯定是出事了,因此才决然回去。
宁婉一听,立即就急了起来,“我就觉得一定不是好事儿!铁石肯定看了出来,他那性子,怎么也不会独善其身的!”
卢松留守在青州,一听此言便道:“娘,如今靖海王世子回来了,正好将青州港口诸事交给世子,我回辽东助爹一臂之力!”
宁婉急切之下竟没有避着孩子,如今哪里肯放松儿进京,便板着脸道:“你才多大?就是进京能帮你爹什么!还是按你爹吩咐的老老实实地留在青州协助世子守住港口,防御倭冠吧。”
“我已经十四了!”松儿很是不满意娘的轻视,“我爹差不多大的时候就去了多伦!我也能行!”
宁婉便赶紧道:“我并不是说你不行,而是青州这边也要用人,万一倭冠来了,总要有人留下守护百姓啊!”
可是卢松自有一番道理,“最近倭冠大大地受了几次挫,根本不敢进犯青州,再者港口也不是没有别的将领,可以将防守的事交给他们。”
槐花儿就说弟弟,“爹留你在青州,娘也不让你走,你竟不听他们的话了?还是老老实实地守着港口吧。”
“可是爹身边的人手太少了!”
卢家当初自京城到闽地,也不过带了十几个人,后来陆续又有先前部下投奔来的,铁石便又建了亲卫队,但在靖海王手下总不好招兵买马,平日所带兵丁皆为靖海王所部。现在他去了京城,自然不能带着靖海王府的人,因此手下人手的确不足。
可是,如今铁石已经不再是朝廷的将官,又有什么办法呢?宁婉就道:“有的事也不是人多就能办好的。”说着打发孩子们下去,自己忧心忡忡想了半夜。
第二日中午,她才知道靖海王世子和卢松带着青州港口的一半船只人马出海北上了!
宁婉便焦急地向留下的将士们道:“他们两个还都是半大孩子,你怎么就听他们的将人放走了!”
“世子有令,我们自然服从!”
偏柏儿还不嫌事大,在一旁大声嚷着,“哥哥们可真不讲义气,就这么跑了,却不带我去!”带得榕儿也半懂不懂地跟着吵,“我也想去帮爹!”
事已如此,槐花儿便又来劝娘,“世子和松儿都跟着爹带兵多年,平时爹有事出去一向放心他们的,现在他们带了人跟去,说不定还真能帮上爹的忙呢。”
宁婉还能怎么样?反倒沉下心来,督促留下将士们加强巡视,确保港口平安。
虽然担心两个孩子,但靖海王世子同去倒是有一样好处,王府的飞鸽传书让宁婉最先得知战况,也能早早放下心。
铁石是自陆路疾驰回辽东的,才到北宁府时就听到了夷人南下的消息,他说服了北宁府总兵府留守将士与他一同援救安平虎台一线,先前夷人挡住,接着靖海王世子和松儿带人自虎踞山一路出兵,再加上安平虎台数路守军齐出,大破夷人。
这时又有更多的消息传了过来,原来自去年起大漠上的汗王猛泰尔和他的兄弟枮木格与青木部落翻脸成仇,几场仗打下来各有胜负,小青木便向皇上进言请朝廷与青木部落夹击汗王。皇上不顾大臣们的反对自北部九边调兵,北上大漠,只盼着一战之后能如高祖一般垂名青史。结果自然是中了青木之计,朝廷兵马大败,随驾重臣死亡殆尽,皇上被俘。接着夷人兵马南下,围住京城。不过他们想以皇上和皇子为要挟进入京城却没有成功,京城里没了天子,朝臣们到慈宁宫门前求见,皇太后上了大殿一口便回绝了夷人,又下了懿旨,死守京城!
宁婉就想起了多年前自己无意间嘲讽皇上会被青木父子骗到大漠上,不想竟一语成谶。虽然说中了,可却不是什么高兴的事,便又想到,“也不知皇太后现在如何了?”
这些年宁婉每到过年和千秋节时都不忘记给皇太后送上精心准备的礼品,献上的东西自然是最贵重的,但最重要的却不是物件,她永远记得皇太后对铁石和自己的好。而每每得了皇太后的赏赐或者书信,知道皇太后一直过着淡泊清静又自得其乐的日子时,她就很开心。
现在皇太后就算是再不愿意干政,也搅到这乱局之中,听说她还带着全套的皇太后仪仗上了城墙,向京城的百姓表明她要与京城共存亡。如今京城官民,全部唯皇太后的马首是瞻,毕竟身份摆在那里,她可是皇室正统的代表!
从不提一句朝政大事的皇太后,就是当年为铁石求情时亦没有说一句铁石的政绩,最多道一声他曾救过先帝,现在竟然如此强硬,真是想也想不到。
不过宁婉还是相信皇太后能将京城的乱局平定下来。细细想来,皇太后实在是个极聪明极睿智的人。还记得当年在一起打牌,大家想法子让她赢钱,哄她开心,其实她都看得透透的,只是不肯说而已。先帝、敬王、当今皇上,哪一个的心思禀性她不是明明白白的?所以她完全没有靠着娘家就稳稳地坐在皇后、皇太后的宝座上!
果然,皇太后主持朝政后守住了京城,夷人见辽东大军破敌后又一路向西压了过来,只恐归路被截住,且又有各地勤王大军进京便挟持皇帝退回了大漠。
可是,宁婉也没猜到朝局稳定后皇太后立了东平郡王的长子为新帝。
夷人退兵后,皇太后便为皇上和皇子办了隆重的丧仪,虽然没有人亲眼看到皇上和皇子被夷人杀害,而且大家都都觉得夷人轻易不会杀了皇上和皇子的,毕竟他们还指望着奇货可居呢,但是丧事还是办了,很显然就算皇上和皇子回来了,他们也不再是皇上和皇子了。
即使早知道皇太后不是如外表看起来一般的温和恬淡,但宁婉有时亦很难想像到她能如此铁腕,以一场葬礼直接将皇上和皇子打入了永不得翻身的地狱,然后为“死去”的皇上立嗣。
皇上,不,现在应该称为先皇了,原本便子嗣不丰,先前立下的太子早薨,如今还剩下的两个儿子也跟着他一起被夷人掠走,是以立嗣便要自皇族之中选择。
宁婉在心里再三赞叹皇太后的精明。诏示天下人皇帝和皇子过世,不仅绝了夷人的狼子野心,也绝了皇上重回朝中的可能;立嗣又断恭王继位的可能,毕竟兄终弟及怎么也不如父死子承来得名正言顺;最关键的是嗣子的人选完全可以由皇太后决定,于是她最后绕过了血源最近的敬王之子,抱养了东平郡王的长子为嗣孙,并立为新帝。
宁婉送走靖海王世子,回头盘问女儿,“靖海王世子到了虎台县,你是不是知道?”
槐花儿就红了脸说:“他是说过,一定不让我嫁到别人家。”
“那你是什么意思?”
“我听娘的。”
“傻孩子,这是你一辈子的事,哪里能只听娘的。”
“可是我也不太知道呀。”
宁婉晚上就叫了女儿和与自己睡在一处,说了半夜的话,与自己和铁石从小一直在辽东长大不同,槐花儿其实对辽东很模糊了,毕竟她离开时才六岁。就是对京城,她亦不如对闽地熟悉,虽然卢家在京城的年头还要长一点,但是年少的时光总不如长大后的鲜活。
再说起靖海王世子,他们虽然算不得青梅竹马,可是也在一起好几年,从仇人到朋友,相互间很了解,且槐花对靖海王世子也不是没有好感的。宁婉就笑问:“那你为什么不早告诉娘你觉得他人还不错的?”
“我告诉过娘的。”
当时槐花的确说过宁愿嫁到靖海王府,可是那时的自己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只当女儿要为了家里牺牲,宁婉就笑了,“果真是娘糊涂了。”
“不过,娘,我也不是非要嫁他,我还是要听爹和娘的。”
靖海王世子对槐花儿倒是死心塌地,一则是他自己情愿,再则就是靖海王也极力促成这门亲事,而槐花儿呢,却时常听到铁石和自己的反对,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当然不会背着父母答应别人什么。且她毕竟还是小,没有自己因那特别的经历对铁石先有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因此在亲事上没有太多的主张也正常吧。
宁婉左思右想,便觉得这门亲还真不错,要比自己在辽东替槐花儿相看的亲事要好,总不至于槐花儿嫁过去两眼一抹黑。她想通了,就笑道:“也罢了,这也是缘分,只是我再没想到你能嫁到闽地去。”
放下心事,宁婉便给铁石写了一封信,询问他的意思,又将这么多年家里积累下来的事务、生意都打理一番,毕竟她再走了,又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铁石与靖海王世子相处的时间比媳妇和孩子们都多,且他在青州亦知道了靖海王的立场,因此倒一口答应了。宁婉索性便按靖海王世子先前传出的话,让他在辽东下了聘,热热闹闹地将亲事定下,也算使这一次辽东之行圆满了。
靖海王府的富贵堪比天家,靖海王世子又是有备而来,槐花儿的聘礼轰动一时,十几年后还有人清清楚楚地记得,还拿出来与她妹妹相比,又争论两姐妹究竟谁嫁得更好,这当然都是后话了。
天气一转暖,宁婉便带着孩子们南下,正巧须指挥使接了军令带兵去北宁府,陈千户等许多将军们都随行,羊夫人也跟着,宁婉得了消息便与他们一道出门,又是热闹彼此又有照应。
离北宁府越近,各卫所汇集的兵将也越发多了起来,宁婉虽不在辽东十年了,但她毕竟是经历过战事的,因此就觉得奇怪,疑惑地问羊夫人,“总兵府为何会抽调这么多兵马?”
羊夫人摇摇头,“我们家千户说,须指挥使也不清楚,只是按总兵府的军令行事。一路上各卫所的人也都在相互探问,大家都是听命而来的,倒不知所为何事。”
宁婉就思忖道:“辽东毕竟是边城,总要以防夷为重,如今各卫所都抽了许多人,万一夷人南下可怎么办?”
“春天时夷人的马瘦,通常不会南下,”羊夫人就安慰她,“更何况安平虎台两处虽然调了不少的兵将,但亦留下许多人守城,再者北宁府并没有多远,万一真的有变,我们也能很快赶回去。”
宁婉听了只得罢了,辽东总兵可是定武侯,镇守边塞几十年的,这些道理哪里会不懂?调兵一定是有原因的,自己一个女眷就是想多打听恐怕亦问不出什么。
可是到了广宁府,见辽东大军集结起来又向京城方向而去,她实难安心,便给铁石写了一封信,才要让人送走,靖海王世子就道:“我们家有信鸽,传书特别快,岳母就交给我吧。”
既然定了亲事,称呼也就改了,两下里也更亲近,宁婉便将信交给他,“我总觉得心惊肉跳的,但愿是多心了。”
靖海王世子就笑道:“我们父子虽然再无异志,也认同中原正朔,但说起当今的皇上,的的确确不是明主,便是朝中有些什么变动,换了个好皇上,也不是坏事儿。起码岳父当年受到的冤屈就大白于天下了。”
宁婉也恨皇上,但她却也知道如果京城有变,出的可就是大事,倒霉的也不会只皇上一个,因此心里十分矛盾,想了想叹道:“还是无事的好!”
待他们到了青州,铁石却已经不在港口,留了信给大家,他自陆上回了辽东。原来青州较辽东距京城要近得多,因此也早早就开始调动兵马,当时铁石便觉得有些不对,但毕竟猜不透原因,后来得知辽东兵马也调往京城时便明白肯定是出事了,因此才决然回去。
宁婉一听,立即就急了起来,“我就觉得一定不是好事儿!铁石肯定看了出来,他那性子,怎么也不会独善其身的!”
卢松留守在青州,一听此言便道:“娘,如今靖海王世子回来了,正好将青州港口诸事交给世子,我回辽东助爹一臂之力!”
宁婉急切之下竟没有避着孩子,如今哪里肯放松儿进京,便板着脸道:“你才多大?就是进京能帮你爹什么!还是按你爹吩咐的老老实实地留在青州协助世子守住港口,防御倭冠吧。”
“我已经十四了!”松儿很是不满意娘的轻视,“我爹差不多大的时候就去了多伦!我也能行!”
宁婉便赶紧道:“我并不是说你不行,而是青州这边也要用人,万一倭冠来了,总要有人留下守护百姓啊!”
可是卢松自有一番道理,“最近倭冠大大地受了几次挫,根本不敢进犯青州,再者港口也不是没有别的将领,可以将防守的事交给他们。”
槐花儿就说弟弟,“爹留你在青州,娘也不让你走,你竟不听他们的话了?还是老老实实地守着港口吧。”
“可是爹身边的人手太少了!”
卢家当初自京城到闽地,也不过带了十几个人,后来陆续又有先前部下投奔来的,铁石便又建了亲卫队,但在靖海王手下总不好招兵买马,平日所带兵丁皆为靖海王所部。现在他去了京城,自然不能带着靖海王府的人,因此手下人手的确不足。
可是,如今铁石已经不再是朝廷的将官,又有什么办法呢?宁婉就道:“有的事也不是人多就能办好的。”说着打发孩子们下去,自己忧心忡忡想了半夜。
第二日中午,她才知道靖海王世子和卢松带着青州港口的一半船只人马出海北上了!
宁婉便焦急地向留下的将士们道:“他们两个还都是半大孩子,你怎么就听他们的将人放走了!”
“世子有令,我们自然服从!”
偏柏儿还不嫌事大,在一旁大声嚷着,“哥哥们可真不讲义气,就这么跑了,却不带我去!”带得榕儿也半懂不懂地跟着吵,“我也想去帮爹!”
事已如此,槐花儿便又来劝娘,“世子和松儿都跟着爹带兵多年,平时爹有事出去一向放心他们的,现在他们带了人跟去,说不定还真能帮上爹的忙呢。”
宁婉还能怎么样?反倒沉下心来,督促留下将士们加强巡视,确保港口平安。
虽然担心两个孩子,但靖海王世子同去倒是有一样好处,王府的飞鸽传书让宁婉最先得知战况,也能早早放下心。
铁石是自陆路疾驰回辽东的,才到北宁府时就听到了夷人南下的消息,他说服了北宁府总兵府留守将士与他一同援救安平虎台一线,先前夷人挡住,接着靖海王世子和松儿带人自虎踞山一路出兵,再加上安平虎台数路守军齐出,大破夷人。
这时又有更多的消息传了过来,原来自去年起大漠上的汗王猛泰尔和他的兄弟枮木格与青木部落翻脸成仇,几场仗打下来各有胜负,小青木便向皇上进言请朝廷与青木部落夹击汗王。皇上不顾大臣们的反对自北部九边调兵,北上大漠,只盼着一战之后能如高祖一般垂名青史。结果自然是中了青木之计,朝廷兵马大败,随驾重臣死亡殆尽,皇上被俘。接着夷人兵马南下,围住京城。不过他们想以皇上和皇子为要挟进入京城却没有成功,京城里没了天子,朝臣们到慈宁宫门前求见,皇太后上了大殿一口便回绝了夷人,又下了懿旨,死守京城!
宁婉就想起了多年前自己无意间嘲讽皇上会被青木父子骗到大漠上,不想竟一语成谶。虽然说中了,可却不是什么高兴的事,便又想到,“也不知皇太后现在如何了?”
这些年宁婉每到过年和千秋节时都不忘记给皇太后送上精心准备的礼品,献上的东西自然是最贵重的,但最重要的却不是物件,她永远记得皇太后对铁石和自己的好。而每每得了皇太后的赏赐或者书信,知道皇太后一直过着淡泊清静又自得其乐的日子时,她就很开心。
现在皇太后就算是再不愿意干政,也搅到这乱局之中,听说她还带着全套的皇太后仪仗上了城墙,向京城的百姓表明她要与京城共存亡。如今京城官民,全部唯皇太后的马首是瞻,毕竟身份摆在那里,她可是皇室正统的代表!
从不提一句朝政大事的皇太后,就是当年为铁石求情时亦没有说一句铁石的政绩,最多道一声他曾救过先帝,现在竟然如此强硬,真是想也想不到。
不过宁婉还是相信皇太后能将京城的乱局平定下来。细细想来,皇太后实在是个极聪明极睿智的人。还记得当年在一起打牌,大家想法子让她赢钱,哄她开心,其实她都看得透透的,只是不肯说而已。先帝、敬王、当今皇上,哪一个的心思禀性她不是明明白白的?所以她完全没有靠着娘家就稳稳地坐在皇后、皇太后的宝座上!
果然,皇太后主持朝政后守住了京城,夷人见辽东大军破敌后又一路向西压了过来,只恐归路被截住,且又有各地勤王大军进京便挟持皇帝退回了大漠。
可是,宁婉也没猜到朝局稳定后皇太后立了东平郡王的长子为新帝。
夷人退兵后,皇太后便为皇上和皇子办了隆重的丧仪,虽然没有人亲眼看到皇上和皇子被夷人杀害,而且大家都都觉得夷人轻易不会杀了皇上和皇子的,毕竟他们还指望着奇货可居呢,但是丧事还是办了,很显然就算皇上和皇子回来了,他们也不再是皇上和皇子了。
即使早知道皇太后不是如外表看起来一般的温和恬淡,但宁婉有时亦很难想像到她能如此铁腕,以一场葬礼直接将皇上和皇子打入了永不得翻身的地狱,然后为“死去”的皇上立嗣。
皇上,不,现在应该称为先皇了,原本便子嗣不丰,先前立下的太子早薨,如今还剩下的两个儿子也跟着他一起被夷人掠走,是以立嗣便要自皇族之中选择。
宁婉在心里再三赞叹皇太后的精明。诏示天下人皇帝和皇子过世,不仅绝了夷人的狼子野心,也绝了皇上重回朝中的可能;立嗣又断恭王继位的可能,毕竟兄终弟及怎么也不如父死子承来得名正言顺;最关键的是嗣子的人选完全可以由皇太后决定,于是她最后绕过了血源最近的敬王之子,抱养了东平郡王的长子为嗣孙,并立为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