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再出传世华章——《师说》(二合一保底)
推荐阅读:弃宇宙、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武侠世界大明星最新章节!
八大博士同时动容。
这是往死里撕啊。
程颢写一篇《学生说》,高大全就写一篇《师说》。
而且高大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程颢赖以成名的《学生说》贬斥的一文不值,甚至是反人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已经是和程颢结为了死敌。
《学生说》,是程颢证道的作品。
凭借《学生说》,程颢积累了巨大的名望,他绝不容许有人动摇他的根基。
而且也不得不说,九州各学府的老师从《师说》中也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利益,因为《学生说》的风靡九州,程颢的很多观点,都成为了普世观点。
比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比如学生必须要无条件的服从师父的命令。
这些反人类的规矩,让世人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之后,程颢作为既得利益者,身后汇聚了惊人的能量。
这么多年来,其实不乏有人反对程颢的《学生说》。
但是面对大势已成的程颢,这些人的反抗无疑是以卵击石。
毕竟,绝大多数九州老师,都是站在程颢这一边的。
而这些人的背后,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
现在,高大全又站出来贬斥程颢,无疑得罪了这一个庞大集体,让很多人暗中为高大全捏了一把冷汗。
程颢冷笑,如果高大全从别的方面攻击他,他还真没什么信心。
但是从《学生说》上攻击他,在他看来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一旦《学生说》出事,会有很多人都受到殃及。
程颢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所以他胜券在握。
“高大全,你年幼无知,不尊师长,这些我都不在乎,不过要在学术上挑衅我,你还没有这个资格。”程颢下巴微抬,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
在理学还未彻底成型的情况下,《学生说》已经是他前半生的集大成作,他不相信高大全一个乳臭未干的臭小子能翻了天。
可是事实上,高大全的确有能量翻天。
“我不是在学术上挑衅程博士,而是在道德上质疑程博士。《学生说》的存在,扼杀了很多青年学生的独立性,强行将他们的人生捆绑到老师头上,对这些学生而言,这是不公平的。”高大全义正言辞。
很多太学生都心有同感。
真当做学生的每个人都把自己老师当成亲爹供奉?
很多人其实也是很恶心自己老师的,偏偏在等级森严的规矩面前,他们根本不敢做出反抗。
高大全无疑是替他们出了一口气,单看他对程颐的态度,就让人感觉这果然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男人。
而现在,他又要挑衅《学生说》,他能够撼动几十年前世人默认的铁则吗?
程颢是绝对不相信的,而且他自认在这件事上,占据了绝对的道德优势。
“高大全,你是在否认尊师重道这种价值观吗?”程颢给高大全扣了一个大帽子。
高大全不傻,当然不会接。
“程博士误会了,尊师重道当然是要的,但是没有必要上纲上线。我也承认一个好的老师能够给学生的一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是做老师的,也要时常自省,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值得被尊敬的。”
程颢自是不理会高大全的强词夺理,所以他大声吩咐道:“笔墨纸砚准备,我们一起来看看,高大博士精心准备的《师说》。”
他想让高大全在众目睽睽之下丢人,因为他确认,像《爱莲说》那种级别的文章,是可遇不可求的。
没有人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连续做出传世文章,真的深究起来的话,传世华章比传世的诗词更加难得。
可惜,他不知道,高大全是开挂的。
等太学生将一切都准备好,高大全拿起笔,嘲讽的看了程颢一眼,边开始一边挥毫一边吟诵道: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至此处,高大全落笔,满场寂静无声。
程颢面色惨白,其余人则是不可置信。
在场的人,除了蒋平和太学看门的两个保卫外,其余的人都是有学问的。
太学生,地位其实相当于地球上的研究生了,高大全这篇《师说》所表达的意思,他们一听就能懂。
正因为听懂了,所以才震惊。
单以文采而论,包括二程在内,任何人都要承认,《师说》绝对是要胜于《学生说》的。
而文坛其实也是一个以实力论高低的地方,一个人的才华到了逆天的程度,是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住的。
就如这篇《师说》。
所有人都能够明白,它定然会流传九州,甚至进入各州的教材之内,名垂青史。
程颢慌了,他感觉到了危机。
这篇《师说》,毫无疑问是在给他挖坟。
《师说》前两句话,其实看表面意思,反而更像是在致敬《学生说》,强调老师的重要性。
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到这里,一切都没有问题,程颢甚至已经认为高大全是在哗众取宠。
可是随后,《师说》的文风立刻一变,把《学生说》驳斥的体无完肤。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这话看上去很正确,却是大大触犯了程颢的逆鳞,高大全想要表达的意思也昭然若揭。
《学生说》中,明确表示了老师的年纪一定要比学生大,所以学生一定要把老师当成父亲供奉。
如果年龄小的人想要当年龄大的人的老师,那就是大逆不道。
很多人也都接受了这个道理。
可是现在,高大全站了出来,将这个道理驳斥的狗屁不通。
这还不算什么,只是一个开胃菜。
《师说》第二段,其实也是在强调老师的重要性,认为跟随老师学习,才是走向圣贤的正道。
从表面上看,这毫无问题。
但是重点是《师说》的最后一段。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拉孔子的大旗扯虎皮,是高大全最爱干的事情。
任何事情牵扯到了孔子,儒家的人就有理说不出。
不过最让程颢膈应的,还是最后一句话。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八大博士以及太学其他老师听到这句话之后,都被气得身体发抖。
但是太学生们听到这句话,一个个却都激动莫名。
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仅此而已罢了。
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高大全将老师从神坛上拉下来,从此和学生平起平坐。
《师说》实际上并没有贬斥老师的地位,反而不断强调老师的重要性,这点即便是程颢也挑不出毛病。
但是《师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所有人都捧到了和老师一样的位置,任何人都能够做老师。
这是八大博士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他们甚至已经可以想象,这句话定然会风靡九州,被世人奉为至理名言。
但是这对于他们来说,却是灭顶之灾。
一旦世人真的接受了这句话,就不会再有他们倚老卖老的资格。
程颢的《学生说》,其实是不公平的,他把老师天生放在了一个强势的地位,即便学生再出色,也始终要居于老师之下。
所以在儒家,始终是一群老家伙掌控局面。
其实现在的稷下学宫也是一样,真正的才俊之士,往往会跳出稷下学宫,在学宫外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因为在学宫内,很少会有他们出头的机会。
可是高大全不一样。
他的《师说》,直接表明,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
这句话,在很多行业其实都得到了印证,但是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说出来。
高大全敢。
而今日之后,九州势必会掀起一个革命,那些尸位素餐的老师,从此将要被打下神坛。
从今之后的文坛,真正的是强者为尊,谁强谁上,再没有年龄之别、尊卑之分。
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这才是年轻人真正想要的舞台。
李清照看向高大全的眼神,已经有了些许的崇拜。
高大全这一篇《师说》,至少能把她的文坛地位提升半档。
而到了她这个级别,任何一丁点的提升,都已经能够让她欣喜若狂了。
很多年轻的太学生也是。
越是年轻人,就越容易自命不凡,而且不能否认,在年轻时候,确实是最为才华横溢的时候。
大器晚成的故事,大多数都集中在小说里。
真正的天才,往往是从小都头角峥嵘。
而天才,怎么会甘心被别人所压制?
高大全给了他们一个放飞自己野心的理由,从此不用活在长辈的压制下,可以自由的去争取自己的地位。
高大全这一次,其实真的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了,因为他自己现在也是老师,甚至还是博士,不过他认为很值。
高大全的目标,从来都是更高的巅峰,他要的是和前方拉近差距。
至于后面会不会有人追上来,开玩笑,当他的外挂是白开的。
说是公平竞争,但是他从一开始就不是处在公平位置上。
他只是把二程这种和他一样享受特殊政策的老家伙拉到和其他人一个水平线,然后自己独享外挂。
这种感觉,很爽。
看到八个博士铁青的脸色,高大全的感觉就更爽了。
“高大全,你大逆不道。”程颢的目光,现在简直是要择人而噬。
他真没有想到高大全会这么狠。
在程颢的视角里,高大全为了拉他下水,已经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了。
一想到自己一把年纪,还要和一群年轻人竞争,处于同样的地位,程颢就想要抓狂。
高大全摊手,丝毫不惧程颢的威胁,“程博士,高某所为,日后天下自有公论。我敢肯定,后世史书之上,我的形象一定比你正面。”
程颢的目光变得阴晴不定,这点他也能够想到。
他的《学生说》,符合九州所有老师的利益,所有才会被人一直供奉。
但是高大全这篇《师说》,却站在了九州所有学生的立场上,而一百个人中,也只出一个老师,剩下九十九个都是学生。
高大全,毫无疑问会取得比他更多的支持。
这一次,他完败了,还是被高大全踩着他的脸,踩了又踩。
程颢回头,看着身后这些太学生。
平日里他十分看好的那些年轻人,现在都已经不敢和他对视。
越是出色的年轻人,就越有野心啊。
认识到大势已去,程颢怒火中烧,仰天喷出一口老血。(未完待续。)
八大博士同时动容。
这是往死里撕啊。
程颢写一篇《学生说》,高大全就写一篇《师说》。
而且高大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程颢赖以成名的《学生说》贬斥的一文不值,甚至是反人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已经是和程颢结为了死敌。
《学生说》,是程颢证道的作品。
凭借《学生说》,程颢积累了巨大的名望,他绝不容许有人动摇他的根基。
而且也不得不说,九州各学府的老师从《师说》中也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利益,因为《学生说》的风靡九州,程颢的很多观点,都成为了普世观点。
比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比如学生必须要无条件的服从师父的命令。
这些反人类的规矩,让世人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之后,程颢作为既得利益者,身后汇聚了惊人的能量。
这么多年来,其实不乏有人反对程颢的《学生说》。
但是面对大势已成的程颢,这些人的反抗无疑是以卵击石。
毕竟,绝大多数九州老师,都是站在程颢这一边的。
而这些人的背后,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
现在,高大全又站出来贬斥程颢,无疑得罪了这一个庞大集体,让很多人暗中为高大全捏了一把冷汗。
程颢冷笑,如果高大全从别的方面攻击他,他还真没什么信心。
但是从《学生说》上攻击他,在他看来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一旦《学生说》出事,会有很多人都受到殃及。
程颢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所以他胜券在握。
“高大全,你年幼无知,不尊师长,这些我都不在乎,不过要在学术上挑衅我,你还没有这个资格。”程颢下巴微抬,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
在理学还未彻底成型的情况下,《学生说》已经是他前半生的集大成作,他不相信高大全一个乳臭未干的臭小子能翻了天。
可是事实上,高大全的确有能量翻天。
“我不是在学术上挑衅程博士,而是在道德上质疑程博士。《学生说》的存在,扼杀了很多青年学生的独立性,强行将他们的人生捆绑到老师头上,对这些学生而言,这是不公平的。”高大全义正言辞。
很多太学生都心有同感。
真当做学生的每个人都把自己老师当成亲爹供奉?
很多人其实也是很恶心自己老师的,偏偏在等级森严的规矩面前,他们根本不敢做出反抗。
高大全无疑是替他们出了一口气,单看他对程颐的态度,就让人感觉这果然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男人。
而现在,他又要挑衅《学生说》,他能够撼动几十年前世人默认的铁则吗?
程颢是绝对不相信的,而且他自认在这件事上,占据了绝对的道德优势。
“高大全,你是在否认尊师重道这种价值观吗?”程颢给高大全扣了一个大帽子。
高大全不傻,当然不会接。
“程博士误会了,尊师重道当然是要的,但是没有必要上纲上线。我也承认一个好的老师能够给学生的一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是做老师的,也要时常自省,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值得被尊敬的。”
程颢自是不理会高大全的强词夺理,所以他大声吩咐道:“笔墨纸砚准备,我们一起来看看,高大博士精心准备的《师说》。”
他想让高大全在众目睽睽之下丢人,因为他确认,像《爱莲说》那种级别的文章,是可遇不可求的。
没有人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连续做出传世文章,真的深究起来的话,传世华章比传世的诗词更加难得。
可惜,他不知道,高大全是开挂的。
等太学生将一切都准备好,高大全拿起笔,嘲讽的看了程颢一眼,边开始一边挥毫一边吟诵道: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至此处,高大全落笔,满场寂静无声。
程颢面色惨白,其余人则是不可置信。
在场的人,除了蒋平和太学看门的两个保卫外,其余的人都是有学问的。
太学生,地位其实相当于地球上的研究生了,高大全这篇《师说》所表达的意思,他们一听就能懂。
正因为听懂了,所以才震惊。
单以文采而论,包括二程在内,任何人都要承认,《师说》绝对是要胜于《学生说》的。
而文坛其实也是一个以实力论高低的地方,一个人的才华到了逆天的程度,是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住的。
就如这篇《师说》。
所有人都能够明白,它定然会流传九州,甚至进入各州的教材之内,名垂青史。
程颢慌了,他感觉到了危机。
这篇《师说》,毫无疑问是在给他挖坟。
《师说》前两句话,其实看表面意思,反而更像是在致敬《学生说》,强调老师的重要性。
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到这里,一切都没有问题,程颢甚至已经认为高大全是在哗众取宠。
可是随后,《师说》的文风立刻一变,把《学生说》驳斥的体无完肤。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这话看上去很正确,却是大大触犯了程颢的逆鳞,高大全想要表达的意思也昭然若揭。
《学生说》中,明确表示了老师的年纪一定要比学生大,所以学生一定要把老师当成父亲供奉。
如果年龄小的人想要当年龄大的人的老师,那就是大逆不道。
很多人也都接受了这个道理。
可是现在,高大全站了出来,将这个道理驳斥的狗屁不通。
这还不算什么,只是一个开胃菜。
《师说》第二段,其实也是在强调老师的重要性,认为跟随老师学习,才是走向圣贤的正道。
从表面上看,这毫无问题。
但是重点是《师说》的最后一段。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拉孔子的大旗扯虎皮,是高大全最爱干的事情。
任何事情牵扯到了孔子,儒家的人就有理说不出。
不过最让程颢膈应的,还是最后一句话。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八大博士以及太学其他老师听到这句话之后,都被气得身体发抖。
但是太学生们听到这句话,一个个却都激动莫名。
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仅此而已罢了。
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高大全将老师从神坛上拉下来,从此和学生平起平坐。
《师说》实际上并没有贬斥老师的地位,反而不断强调老师的重要性,这点即便是程颢也挑不出毛病。
但是《师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所有人都捧到了和老师一样的位置,任何人都能够做老师。
这是八大博士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他们甚至已经可以想象,这句话定然会风靡九州,被世人奉为至理名言。
但是这对于他们来说,却是灭顶之灾。
一旦世人真的接受了这句话,就不会再有他们倚老卖老的资格。
程颢的《学生说》,其实是不公平的,他把老师天生放在了一个强势的地位,即便学生再出色,也始终要居于老师之下。
所以在儒家,始终是一群老家伙掌控局面。
其实现在的稷下学宫也是一样,真正的才俊之士,往往会跳出稷下学宫,在学宫外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因为在学宫内,很少会有他们出头的机会。
可是高大全不一样。
他的《师说》,直接表明,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
这句话,在很多行业其实都得到了印证,但是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说出来。
高大全敢。
而今日之后,九州势必会掀起一个革命,那些尸位素餐的老师,从此将要被打下神坛。
从今之后的文坛,真正的是强者为尊,谁强谁上,再没有年龄之别、尊卑之分。
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这才是年轻人真正想要的舞台。
李清照看向高大全的眼神,已经有了些许的崇拜。
高大全这一篇《师说》,至少能把她的文坛地位提升半档。
而到了她这个级别,任何一丁点的提升,都已经能够让她欣喜若狂了。
很多年轻的太学生也是。
越是年轻人,就越容易自命不凡,而且不能否认,在年轻时候,确实是最为才华横溢的时候。
大器晚成的故事,大多数都集中在小说里。
真正的天才,往往是从小都头角峥嵘。
而天才,怎么会甘心被别人所压制?
高大全给了他们一个放飞自己野心的理由,从此不用活在长辈的压制下,可以自由的去争取自己的地位。
高大全这一次,其实真的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了,因为他自己现在也是老师,甚至还是博士,不过他认为很值。
高大全的目标,从来都是更高的巅峰,他要的是和前方拉近差距。
至于后面会不会有人追上来,开玩笑,当他的外挂是白开的。
说是公平竞争,但是他从一开始就不是处在公平位置上。
他只是把二程这种和他一样享受特殊政策的老家伙拉到和其他人一个水平线,然后自己独享外挂。
这种感觉,很爽。
看到八个博士铁青的脸色,高大全的感觉就更爽了。
“高大全,你大逆不道。”程颢的目光,现在简直是要择人而噬。
他真没有想到高大全会这么狠。
在程颢的视角里,高大全为了拉他下水,已经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了。
一想到自己一把年纪,还要和一群年轻人竞争,处于同样的地位,程颢就想要抓狂。
高大全摊手,丝毫不惧程颢的威胁,“程博士,高某所为,日后天下自有公论。我敢肯定,后世史书之上,我的形象一定比你正面。”
程颢的目光变得阴晴不定,这点他也能够想到。
他的《学生说》,符合九州所有老师的利益,所有才会被人一直供奉。
但是高大全这篇《师说》,却站在了九州所有学生的立场上,而一百个人中,也只出一个老师,剩下九十九个都是学生。
高大全,毫无疑问会取得比他更多的支持。
这一次,他完败了,还是被高大全踩着他的脸,踩了又踩。
程颢回头,看着身后这些太学生。
平日里他十分看好的那些年轻人,现在都已经不敢和他对视。
越是出色的年轻人,就越有野心啊。
认识到大势已去,程颢怒火中烧,仰天喷出一口老血。(未完待续。)